CN220606104U - 一种三相平衡发热板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三相平衡发热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606104U
CN220606104U CN202322219353.8U CN202322219353U CN220606104U CN 220606104 U CN220606104 U CN 220606104U CN 202322219353 U CN202322219353 U CN 202322219353U CN 220606104 U CN220606104 U CN 22060610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ing element
phase
heating
electrode
phase electr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219353.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姜斌
宋琪
王惠明
李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aytheon New Materials Su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Raytheon New Materials Su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aytheon New Materials Su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Raytheon New Materials Su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219353.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60610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60610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60610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esistance Heat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锂电子电池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三相平衡发热板。一种三相平衡发热板,包括基板以及电热元件,电热元件包括功率相同且相互间隔的第一发热件、第二发热件以及第三发热件;第一发热件、第二发热件以及第三发热件的至少两个附着在基板的厚度方向的侧面上;第一发热件引出第一A相电极和第一B相电极,第三发热件引出第二A相电极和第一C相电极,第二发热件引出第二B相电极与第二C相电极,第二B相电极与第一B相电极电连接,第二C相电极与第一C相电极电连接;第一A相电极和第二A相电极电接三相电源的A相,第一B相电极电接三相电源的B相,第一C相电极电接三相电源的C相。本装置不是三的倍数也可实现三相平衡。

Description

一种三相平衡发热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锂电子电池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三相平衡发热板。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电极制造过程中,目前主流的制作工艺包括湿法配料、涂布和烘烤等,其中烘烤工艺主要使用涂布机烤箱进行。有的烤箱是通过热风烘干极片,但能效低、烘烤速率低、极片质量差。还有的烤箱采用热风烘干和红外线辐射加热的方式,这种烘干方式相比于单纯采用热风烘干的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烘烤速率以及极片质量。
目前的红外方案主要采用红外灯管作为烘烤红外源,涂布机需要布置大量的红外灯管,且红外灯管寿命短,自身温度高,需还有额外配置给灯管冷却的装置和监测灯管温度的装置,成本高。最新出现的红外板的方案,采用了板状红外源,相比于灯管的形式,成本低,寿命长,且自身温度低,是业界逐渐重点关注的技术。
但发热板相比红外灯管具有一定的宽度,在设备安装改造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节烘箱只能安装五节、七节等非三整数倍的情况。这种情况在使用时存在无法达到三相平衡,以及影响发热板的功率输出和工作稳定性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烘箱中安装非三整数倍的发热板时,存在无法达到三相平衡,以及影响发热板功率输出和工作稳定性的问题,提供一种三相平衡发热板。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三相平衡发热板,包括基板以及电热元件,所述电热元件包括功率相同且相互间隔的第一发热件、第二发热件以及第三发热件;所述第一发热件、第二发热件以及第三发热件的至少两个附着在所述基板的厚度方向的一侧表面上;
所述第一发热件引出第一A相电极和第一B相电极,所述第三发热件引出第二A相电极和第一C相电极,所述第二发热件引出第二B相电极与第二C相电极,所述第二B相电极与第一B相电极电连接,所述第二C相电极与第一C相电极电连接;
所述第一A相电极和第二A相电极用于电连接三相电源的A相,所述第一B相电极用于电连接三相电源的B相,所述第一C相电极用于电连接三相电源的C相。
可选地,所述第一发热件与所述第三发热件沿第一方向间隔设于所述基板上,所述第二发热件设于所述基板的外部;所述第二发热件包括串联的第一加热器与第二加热器,所述第一加热器与第三发热件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二加热器与第一加热件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不重合。
可选地,所述第一发热件、第二发热件、第三发热件沿第一方向依次间隔设于所述基板上。
可选地,所述第二C相电极通过所述第三发热件与所述第一C相电极电连接,所述第二B相电极通过所述第一发热件与所述第一B相电极电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发热件、第二发热件、第三发热件沿第一方向的尺寸比为a:b:a,且b大于等于a。
可选地,所述第一发热件包括相连的第一子发热件与第二子发热件,所述第一子发热件的功率大于所述第二子发热件的功率,所述第一子发热件远离所述第二发热件的一侧与所述第二子发热件相连;所述第三发热件包括相连的第三子发热件与第四子发热件,所述第三子发热件的功率大于所述第四子发热件的功率,所述第三子发热件远离所述第二发热件的一侧与所述第二子发热件相连,且b大于a。
可选地,所述第一发热件包括串联的第三加热器与第五子发热件,所述第三发热件包括串联的第四加热器与第六子发热件,所述第五子发热件、第二发热件、第六子发热件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三加热器、基板、第四加热器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且b大于a。
可选地,第一发热件、第二发热件、第三发热件沿第二方向的尺寸相同。
可选地,还包括盖板,所述盖板可拆卸盖合在所述基板上。
根据本实施例的三相平衡发热板,内部便可以实现三相平衡,在应用于烘箱烘烤时,即使三相平衡发热板的数量不是三的倍数也可以安装使用,不用担心三相平衡问题,进而可以保证功率输出和工作的稳定性。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另一种三相平衡发热板,包括基板以及电热元件,所述电热元件包括功率相同且相互间隔的第一发热件、第二发热件以及第三发热件;所述第一发热件、第二发热件以及第三发热件的至少两个附着在所述基板的厚度方向的一侧表面上;
所述第一发热件引出A相电极和第一中线,所述第二发热件引出B相电极与第二中线,所述第三发热件引出C相电极和第三中线,所述第一中线、第二中线、第三中线电连接且形成结点;
所述A相电极用于电连接三相电源的A相,所述B相电极用于电连接三相电源的B相,所述C相电极用于电连接三相电源的C相。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三相平衡发热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设有间隔涂布区的极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的三相平衡发热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提供的三相平衡发热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提供的三相平衡发热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至实施例4提供的三相平衡发热板与三相电源的电路连接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至实施例5提供的三相平衡发热板与三相电源的电路连接示意图。
说明书中的附图标记如下:
1、基板;2、电热元件;3、第一A相电极;4、第一B相电极;5、第二A相电极;6、第一C相电极;7、第二B相电极;8、第二C相电极;11、极片;12、第一涂布区;13、第二涂布区;14、间隙;21、第一发热件;22、第二发热件;23、第三发热件;211、第一子发热件;212、第二子发热件;213、第三加热器;214、第五子发热件;221、第一加热器;222、第二加热器;231、第三子发热件;232、第四子发热件;233、第四加热器;234、第六子发热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三相平衡发热板,包括基板1以及电热元件2,电热元件2包括功率相同且相互间隔的第一发热件21、第二发热件22以及第三发热件23;第一发热件21、第二发热件22以及第三发热件23的至少两个附着在基板1的厚度方向的一侧表面上;
第一发热件21引出第一A相电极3和第一B相电极4,第三发热件23引出第二A相电极5和第一C相电极6,第二发热件22引出第二B相电极7与第二C相电极8,第二B相电极7与第一B相电极4电连接,第二C相电极8与第一C相电极6电连接;
第一A相电极3和第二A相电极5用于电连接三相电源的A相,第一B相电极4用于电连接三相电源的B相,第一C相电极6用于电连接三相电源的C相。在本实施例中,基板1的材料包括但不限于微晶玻璃、石英玻璃等。电极的材料包括但不限于烧结银浆、烧结银钯浆、烧结钯浆、烧结铑浆等。发热件的材料包括但是不限于石墨烯、碳纳米管、炭黑、碳纤维、氧化锡、氧化锡锑、氧化铟、氧化铟锡等。为方便理解,在附图中用于与三相电源的A相连接的电极或加热管旁用A做标记,用于与三相电源的B相连接的电极旁用B做标记,用于与三相电源的C相连接的电极旁用C做标记。同时,三相电源引出的三相也有A、B、C做标记。
其中,第一发热件21与第三发热件23沿第一方向间隔设于基板1上,第二发热件22设于基板1的外部;第二发热件22包括串联的第一加热器221与第二加热器222,第一加热器221与第三发热件23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第二加热器222与第一加热件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不重合。在本实施例中,基板1的长度为1m,第一发热件21与第三发热件23的长度均为40cm,第二发热件22为两根串联的加热管。第一发热件21、第二发热件22、第三发热件23的功率相同,在发热板工作时,这种发热板适合间隔涂布方式,在锂电行业间隔涂布是一种常用的涂布方式。锂电行业涂布用的基材是铝箔和铜箔,间隔涂布如果使用正面发热加热板进行操作会出现间隔区域褶皱,影响后续使用。给分区加热板可以解决间隔区域褶皱的问题。其中,第一方向为基板1的长度方向,第二方向为基板1的宽度方向,在附图中,左右为长度方向,上下为宽度方向,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垂直,当然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不垂直的情况也在本实施例的保护范围之中。同时,第一发热件21与第二加热器222在第一方向上的尺寸优选为相同,第三发热件23与第一加热器221在第一方向上的尺寸优选为相同,这样可以使本装置可以更好的为间隔涂布的极片11进行加热。此外,第一发热件21、第二发热件22设置在基板1上,第三发热件23设置在基板1外部的情况也在本实施例的保护范围之中。亦或者,第二发热件22与第三发热件23设置在基板1上,第一发热件21设置在基板1的外部的情况也在本实施例的保护范围之中。
实施例2
与实施例1类似,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发热件21、第二发热件22、第三发热件23沿第一方向依次间隔设于基板1上。
其中,第二C相电极8通过第三发热件23与第一C相电极6电连接,第二B相电极7通过第一发热件21与第一B相电极4电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第二C相电极8连接于第三发热件23与第二发热件22之间,第二B相电极7连接于第一发热件21与第二发热件22之间。
另外,第一发热件21、第二发热件22、第三发热件23沿第一方向的尺寸比为a:b:a,且b大于等于a。
其中,第一发热件21包括相连的第一子发热件211与第二子发热件212,第一子发热件211的功率大于第二子发热件212的功率,第一子发热件211远离第二发热件22的一侧与第二子发热件212相连;第三发热件23包括相连的第三子发热件231与第四子发热件232,第三子发热件231的功率大于第四子发热件232的功率,第三子发热件231远离第二发热件22的一侧与第二子发热件212相连,且b大于a。在本实施例中,基板1的总长度为1.2m,其中,第一发热件21、第二发热件22、第三发热件23的长度比为3:4:3,第一发热件21、第二发热件22、第三发热件23的功率相同,第一子发热件211与第二子发热件212功率的不同以及第三子发热件231与第四子发热件232功率的不同是通过印刷高导电浆料实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发热件21、第三发热件23在边缘位置印刷高导电浆料,其他区域印刷相同的浆料。发热板工作时发热板两侧边缘区域发热温度较高,能够补偿发热板使用时边缘区域热量散失过快,温度低的情况。
另外,第一发热件21、第二发热件22、第三发热件23沿第二方向的尺寸相同。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发热件21、第二发热件22、第三发热件23在宽度方向的尺寸相同,当然第一发热件21、第二发热件22、第三发热件23在宽度方向的尺寸不相同的情况也在本实施例的保护范围之中。
另外,还包括盖板,盖板可拆卸盖合在基板1上。这样可以保护基板1以及基板1上的元器件不受到外界的损坏。
实施例3
与实施例2类似,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发热件21包括串联的第三加热器213与第五子发热件214,第三发热件23包括串联的第四加热器233与第六子发热件;234,第五子发热件214、第二发热件22、第六子发热件;234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第三加热器213、基板1、第四加热器233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且b大于a。在本实施例中,基板1的总长度为1.4m,第一发热件21、第二发热件22、第三发热件23的长度比为2:6:2,第五子发热件214、第二发热件22、第六子发热件;234的导电浆料相同,但第五子发热件214与第六子发热件;234分别串联一根金属加热管,第三加热器213加第五子发热件214、第四加热器233加第六子发热件;234的功率与第二发热件22的功率相同。这种加热管和加热板复合的加热模组,不仅可以提供中长波红外线还可以提供短波红外线。红外烘烤效果更好。
实施例4
与实施例2类似,如图5和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b等于a。在本实施例中,基板1的总长度为1.4m,第一发热件21、第二发热件22、第三发热件23的长度比为1:1:1,第一发热件21、第二发热件22、第三发热件23的导电浆料相同,功率相同,工作时温度相同。
实施例5
另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另一种三相平衡发热板,如图7所示,包括基板1以及电热元件2,电热元件2包括功率相同且相互间隔的第一发热件21、第二发热件22以及第三发热件23;第一发热件21、第二发热件22以及第三发热件23的至少两个附着在基板1的厚度方向的一侧表面上;
第一发热件21引出A相电极和第一中线,第二发热件22引出B相电极与第二中线,第三发热件23引出C相电极和第三中线,第一中线、第二中线、第三中线电连接且形成结点;
A相电极用于电连接三相电源的A相,B相电极用于电连接三相电源的B相,C相电极用于电连接三相电源的C相。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三相平衡发热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板以及电热元件,所述电热元件包括功率相同且相互间隔的第一发热件、第二发热件以及第三发热件;所述第一发热件、第二发热件以及第三发热件的至少两个附着在所述基板的厚度方向的一侧表面上;
所述第一发热件引出第一A相电极和第一B相电极,所述第三发热件引出第二A相电极和第一C相电极,所述第二发热件引出第二B相电极与第二C相电极,所述第二B相电极与第一B相电极电连接,所述第二C相电极与第一C相电极电连接;
所述第一A相电极和第二A相电极用于电连接三相电源的A相,所述第一B相电极用于电连接三相电源的B相,所述第一C相电极用于电连接三相电源的C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相平衡发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热件与所述第三发热件沿第一方向间隔设于所述基板上,所述第二发热件包括串联的第一加热器与第二加热器,所述第一加热器与第三发热件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二加热器与第一加热件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不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相平衡发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热件、第二发热件、第三发热件沿第一方向依次间隔设于所述基板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三相平衡发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C相电极通过所述第三发热件与所述第一C相电极电连接,所述第二B相电极通过所述第一发热件与所述第一B相电极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三相平衡发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热件、第二发热件、第三发热件沿第一方向的尺寸比为a:b:a,且b大于等于a。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三相平衡发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热件包括相连的第一子发热件与第二子发热件,所述第一子发热件的功率大于所述第二子发热件的功率,所述第一子发热件远离所述第二发热件的一侧与所述第二子发热件相连;所述第三发热件包括相连的第三子发热件与第四子发热件,所述第三子发热件的功率大于所述第四子发热件的功率,所述第三子发热件远离所述第二发热件的一侧与所述第二子发热件相连,且b大于a。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三相平衡发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热件包括串联的第三加热器与第五子发热件,所述第三发热件包括串联的第四加热器与第六子发热件,所述第五子发热件、第二发热件、第六子发热件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三加热器、基板、第四加热器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且b大于a。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三相平衡发热板,其特征在于,第一发热件、第二发热件、第三发热件沿第二方向的尺寸相同。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相平衡发热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盖板,所述盖板可拆卸盖合在所述基板上。
10.一种三相平衡发热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板以及电热元件,所述电热元件包括功率相同且相互间隔的第一发热件、第二发热件以及第三发热件;所述第一发热件、第二发热件以及第三发热件的至少两个附着在所述基板的厚度方向的一侧表面上;
所述第一发热件引出A相电极和第一中线,所述第二发热件引出B相电极与第二中线,所述第三发热件引出C相电极和第三中线,所述第一中线、第二中线、第三中线电连接且形成结点;
所述A相电极用于电连接三相电源的A相,所述B相电极用于电连接三相电源的B相,所述C相电极用于电连接三相电源的C相。
CN202322219353.8U 2023-08-17 2023-08-17 一种三相平衡发热板 Active CN22060610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219353.8U CN220606104U (zh) 2023-08-17 2023-08-17 一种三相平衡发热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219353.8U CN220606104U (zh) 2023-08-17 2023-08-17 一种三相平衡发热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606104U true CN220606104U (zh) 2024-03-15

Family

ID=901807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219353.8U Active CN220606104U (zh) 2023-08-17 2023-08-17 一种三相平衡发热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60610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433679A (zh) 电热毯
CN104253289A (zh) 动力电池模块散热单元及动力电池散热模组
CN201210484Y (zh) 石英快中波镀金红外线加热灯
CN220606104U (zh) 一种三相平衡发热板
CN204482055U (zh) Ptc电加热器及空调器室内机
CN117015092A (zh) 一种三相平衡发热板
CN203423196U (zh) 一种太阳能电池组件及其太阳能电池片
CN105433464B (zh) 护腰
CN201995149U (zh) 一种表面不带电ptc发热器
CN103441156B (zh) 一种太阳能电池组件及其太阳能电池片
CN210070214U (zh) 一种智能取暖器
CN209897291U (zh) 一种石墨烯发热体
CN202638587U (zh) 电除尘器及电除尘器大梁的加热装置
CN209419876U (zh) 一种新结构碳纤维加热管
CN208987201U (zh) 一种双层保温石墨烯发热膜
CN203617913U (zh) 一种离网逆变器母线排组件
CN103200713A (zh) 电加热器
CN202998520U (zh) 远红外碳纤纸发热体
CN209194917U (zh) 用于室内的铝合金地暖地板结构
CN112261740A (zh) 多功率纳米稀土电热结构及其制作工艺
CN207340206U (zh) 谷电蓄热装置的电加热管及其安装结构
CN207741514U (zh) 一种光电薄膜的连续烘烤装置
CN205882127U (zh) 一种加热电芯模块及其电芯模组
CN210157411U (zh) 石墨烯卷轴式电热画
CN201134444Y (zh) 一种温差发电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