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598587U - 干枯河道导水供水结构 - Google Patents

干枯河道导水供水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598587U
CN220598587U CN202322192059.2U CN202322192059U CN220598587U CN 220598587 U CN220598587 U CN 220598587U CN 202322192059 U CN202322192059 U CN 202322192059U CN 220598587 U CN220598587 U CN 22059858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layer
reservoir
river channel
undergrou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192059.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于宗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novative Water Networking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Zheng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novative Water Networking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Zheng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novative Water Networking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Zheng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Innovative Water Networking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Zheng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192059.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59858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59858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59858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ewag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干枯河道导水供水结构,涉及河道生态治理技术领域,包括导水结构、过滤结构层、封闭式的蓄水池及供水主管道;河道上游的原状土层内挖设有基坑,基坑的底部区域设置混凝土垫层,导水结构及蓄水池分别设置在混凝土垫层上,基坑的底部区域靠近混凝土垫层的上游位置铺设土工布防渗层;进而使河道上游的地下潜流进行阻断,使得河道上游的地下潜流水位抬高溢出,补充干枯河道地表径流,此外,地下潜流通过导水结构导流至蓄水池中进行蓄水;利用该导水供水结构,可以补充干枯河道地表溪流,维护河道地下补水、地上补水生态平衡,而且,可以将地下蓄水应用于生活用水和农业灌溉用水,提高了河道生态调节的多样性。

Description

干枯河道导水供水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河道生态治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干枯河道导水供水结构。
背景技术
干枯河流存在一个普遍共性的现象是两岸山体孔隙水形成的河谷径流,在地表溪流出山口约150~300m后,快速潜入河道沉积的砂砾石层,下游河道表层完全干涸。为利用孔隙水形成的河谷径流,目前采用一种综合开发河道地表和地下径流的地下集水工程,即截潜流工程,一般由截水墙、进水部分、集水井、输水部分等组成。截潜流工程是在河道河床以下修筑坝体,顶高程与河底平齐,不抬高河床,使得洪水能够安全下泄。截潜流工程与其它坝型相比,具有水面蒸发损失少、水的利用率高、淤积少、使用寿命长等优点。但是由于截取了地下潜流,减少了下游河道地下水的补充,势必会对下游地下水位产生影响,破坏生态环境,不利于河道的生态修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干枯河道导水供水结构,通过构建地下阻水效应,由此产生河道渗流地面导水,补充干枯河道地表溪流,通过蓄水池维护河道地下补水及生活及农业用水的平衡。
基于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干枯河道导水供水结构,包括:导水结构、过滤结构层、封闭式的蓄水池及供水主管道;
河道上游的原状土层内挖设有基坑,基坑的底部区域设置混凝土垫层,所述导水结构及蓄水池分别设置在混凝土垫层上,混凝土垫层的上方进行素土回填以将所述导水结构及蓄水池覆盖,基坑的底部区域靠近混凝土垫层的上游位置铺设土工布防渗层;
所述基坑内的土工布防渗层的上方自下至上依次进行素土回填及铺设过滤结构层;
所述导水结构包括地下廊道、导水管道、三通阀和补水管道;所述地下廊道埋设在所述混凝土垫层上,多个所述导水管道沿河道两岸宽度方向布置在所述地下廊道内,并且,所述导水管道的进水端穿出地下廊道的一侧延伸至河道上游的所述过滤结构层内,所述导水管道的出水端穿出地下廊道的另一侧延伸至地下廊道下游的蓄水池内,所述补水管道的进水端通过三通阀与所述导水管道连接,所述补水管道的出水端穿过所述地下廊道延伸至蓄水池外侧的素土内,所述供水主管道的一端与所述蓄水池连通,另一端延伸至所述蓄水池下游的原状土层内。
进一步地,还包括截渗墙,所述截渗墙设置在基岩与土工防渗层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供水主管道的进水端设置过滤筛网。
进一步地,所述蓄水池的上侧设置溢流孔。
进一步地,所述过滤结构层包括由外到里依次铺设的块石料层、卵石层和砂砾料层。
进一步地,所述地下廊道为混凝土箱型结构,所述地下廊道的侧板预留用于装配导水管道及补水管道的孔洞,孔洞与导水管道及补水管道之间采用橡胶圈密封止水。
进一步地,所述导水管道连接有分支管道,所述分支管道设置有排沙阀,所述地下廊道的底部布置有排水沟,用于汇集排沙阀排出的砂、石、水。
进一步地,所述导水管道的进水端设置有过滤筛网。
进一步地,所述导水结构还包括检修井,所述检修井与所述地下廊道连通,所述检修井的井口高于下游河床,防止地表溪流流入。
进一步地,所述蓄水池还连接有生活输水管道和灌溉输水管道。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申请提供的干枯河道导水供水结构,相比于现有技术,具有的技术效果有:
河道上游的原状土层内挖设有基坑,基坑的底部区域设置混凝土垫层,导水结构及蓄水池分别设置在混凝土垫层上,混凝土垫层的上方进行素土回填以将导水结构及蓄水池覆盖,基坑的底部区域靠近混凝土垫层的上游位置铺设土工布防渗层,利用混凝土垫层及土工布防渗层可以将原状土层进行隔断,进而使河道上游的地下潜流进行阻断,使得河道上游的地下潜流水位抬高溢出,补充干枯河道地表径流,此外,地下潜流通过导水结构导流至蓄水池中进行蓄水;其中,一部分地下蓄水经供水主管道输送至河道下游的原状土层内,用于补充河道下游的地下潜流,监测到河道下游地下水量不足时,通过补水管道的出水端对蓄水池外部素土内进行补水,用于保持河道上游和下游的地下潜流的平衡,另一部分地下蓄水可用于对生活用水和农业灌溉用水进行补充。本申请技术方案中,可以补充干枯河道地表溪流,维护河道地下补水、地上补水生态平衡,而且,可以将地下蓄水应用于生活用水和农业灌溉用水,提高了河道生态调节的多样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干枯河道导水供水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所示干枯河道导水供水结构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混凝土垫层;20-土工布防渗层;100-导水结构;110-地下廊道;111-排水沟;120-导水管道;121-排沙阀;130-三通阀;140-补水管道;150-截渗墙;160-检修井;200-过滤结构层;210-块石料层;220-卵石层;230-砂砾料层;300-蓄水池;310-溢流孔;400-供水主管道;500-生活输水管道;600-灌溉输水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和图2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干枯河道导水供水结构,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干枯河道导水供水结构,包括:导水结构100、过滤结构层200、封闭式的蓄水池300及供水主管道400;
在河道上游的原状土层内挖设有基坑,基坑的底部区域设置混凝土垫层10,导水结构100及蓄水池300分别设置在混凝土垫层10上,混凝土垫层10的上方进行素土回填以将导水结构100及蓄水池300覆盖,基坑的底部区域靠近混凝土垫层10的上游位置铺设土工布防渗层20;利用混凝土垫层10及土工布防渗层20可以将原状土层进行隔断,进而使河道上游的地下潜流进行阻断,使得河道上游的地下潜流水位抬高溢出,起到补充干枯河道地表径流的作用;
基坑内的土工布防渗层20的上方自下至上依次进行素土回填及铺设过滤结构层200;导水结构100包括地下廊道110、导水管道120、三通阀130和补水管道140;地下廊道110埋设在混凝土垫层10上,多个导水管道120沿河道两岸宽度方向布置在地下廊道110内,并且,导水管道120的进水端穿出地下廊道110的一侧延伸至河道上游的过滤结构层200内,导水管道120的出水端穿出地下廊道110的另一侧延伸至地下廊道110下游的蓄水池300内,用于将河道上游的地下潜流补入至蓄水池300内进行合理分配;
补水管道140的进水端通过三通阀130与导水管道120连接,补水管道140的出水端穿过地下廊道110延伸至蓄水池300外侧的素土内,供水主管道400的一端与蓄水池300连通,另一端延伸至蓄水池300下游的原状土层内。
地下潜流通过导水结构100导流至蓄水池300中进行蓄水,蓄水池300的存储量优选为1-2万吨;其中,一部分地下蓄水经供水主管道400输送至河道下游的原状土层内,用于补充河道下游的地下潜流,监测到河道下游地下水量不足时,通过补水管道140的出水端对蓄水池300外部素土内进行补水,用于保持河道上游和下游的地下潜流的平衡,另一部分地下蓄水可用于对生活用水和农业灌溉用水进行补充。本申请技术方案中,可以补充干枯河道地表溪流,维护河道地下补水、地上补水生态平衡,而且,可以将地下蓄水应用于生活用水和农业灌溉用水,提高了河道生态调节的多样性。
一个较佳实施方案中,还包括截渗墙150,截渗墙150设置在基岩与土工防渗层之间,截渗墙150可以采用混凝土墙体,结合混凝土垫层10及土工布防渗层20使用,可以起到对河道上游和河道下游的地下潜流的阻断作用。
一个较佳实施方案中,供水主管道400的进水端设置过滤筛网,用于过滤细小杂质。
一个较佳实施方案中,蓄水池300的上侧设置溢流孔310,由于蓄水池300的周围通过素土覆盖,当蓄水池300的地下水通过溢流孔310溢出时,可以流入至素土内,以此可以对河道下游地下水进行补充。
一个较佳实施方案中,过滤结构层200包括由外到里依次铺设的块石料层210、卵石层220和砂砾料层230。块石料层210的粒径为20-30cm,铺设厚度为0.5-1.0m;卵石层220的粒径为5-8cm,铺设厚度为1.0-1.2m;卵石层220的粒径小于2cm,铺设厚度为1.2-1.5m,采用分层过滤达到水质清澈的效果,导水管道120的进水端穿出地下廊道110的一侧延伸至河道上游的卵石层220内,以保障蓄水池300内地下水的清澈度。
一个较佳实施方案中,导水管道120的进水端设置有过滤筛网,起到对上游地下水的过滤作用。
一个较佳实施方案中,地下廊道110为混凝土箱型结构,地下廊道110的侧板预留用于装配导水管道120及补水管道140的孔洞,孔洞与导水管道120及补水管道140之间采用橡胶圈密封止水。
一个较佳实施方案中,导水管道120连接有分支管道,分支管道设置有排沙阀121,地下廊道110的底部布置有排水沟111,用于汇集排沙阀121排出的砂、石、水。
一个较佳实施方案中,导水结构100还包括检修井160,检修井与地下廊道110连通,检修井的井口高于下游河床,防止地表溪流流入。
一个较佳实施方案中,蓄水池300还连接有生活输水管道500和灌溉输水管道600,上述的生活输水管道500和灌溉输水管道600分别通过阀门与蓄水池300连接,进而可以将蓄水池300内存储的部分地下水用于生活和农业,提高地下水资源利用的多样性。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干枯河道导水供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导水结构、过滤结构层、封闭式的蓄水池及供水主管道;
河道上游的原状土层内挖设有基坑,基坑的底部区域设置混凝土垫层,所述导水结构及蓄水池分别设置在混凝土垫层上,混凝土垫层的上方进行素土回填以将所述导水结构及蓄水池覆盖,基坑的底部区域靠近混凝土垫层的上游位置铺设土工布防渗层;
所述基坑内的土工布防渗层的上方自下至上依次进行素土回填及铺设过滤结构层;
所述导水结构包括地下廊道、导水管道、三通阀和补水管道;所述地下廊道埋设在所述混凝土垫层上,多个所述导水管道沿河道两岸宽度方向布置在所述地下廊道内,并且,所述导水管道的进水端穿出地下廊道的一侧延伸至河道上游的所述过滤结构层内,所述导水管道的出水端穿出地下廊道的另一侧延伸至地下廊道下游的蓄水池内,所述补水管道的进水端通过三通阀与所述导水管道连接,所述补水管道的出水端穿过所述地下廊道延伸至蓄水池外侧的素土内,所述供水主管道的一端与所述蓄水池连通,另一端延伸至所述蓄水池下游的原状土层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枯河道导水供水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截渗墙,所述截渗墙设置在基岩与土工防渗层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枯河道导水供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水主管道的进水端设置过滤筛网。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枯河道导水供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池的上侧设置溢流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枯河道导水供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结构层包括由外到里依次铺设的块石料层、卵石层和砂砾料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枯河道导水供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地下廊道为混凝土箱型结构,所述地下廊道的侧板预留用于装配导水管道及补水管道的孔洞,孔洞与导水管道及补水管道之间采用橡胶圈密封止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枯河道导水供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水管道连接有分支管道,所述分支管道设置有排沙阀,所述地下廊道的底部布置有排水沟,用于汇集排沙阀排出的砂、石、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枯河道导水供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水管道的进水端设置有过滤筛网。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枯河道导水供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水结构还包括检修井,所述检修井与所述地下廊道连通,所述检修井的井口高于下游河床,防止地表溪流流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枯河道导水供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池还连接有生活输水管道和灌溉输水管道。
CN202322192059.2U 2023-08-15 2023-08-15 干枯河道导水供水结构 Active CN22059858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192059.2U CN220598587U (zh) 2023-08-15 2023-08-15 干枯河道导水供水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192059.2U CN220598587U (zh) 2023-08-15 2023-08-15 干枯河道导水供水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598587U true CN220598587U (zh) 2024-03-15

Family

ID=901799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192059.2U Active CN220598587U (zh) 2023-08-15 2023-08-15 干枯河道导水供水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59858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620285B (zh) 一种悬河治理系统和方法
CN106192665A (zh) 一种海绵城市道路雨水入渗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CN107347481B (zh) 箱体汇水覆土种植系统及利用其进行露天坑体复垦的方法
CN103953008A (zh) 一种适用于尾矿库的改进型混合坝
WO2018036317A1 (zh) 一种集水排浸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CN112144584A (zh) 自流排水限压抗浮结构及施工方法
CN203684373U (zh) 提高城市防涝标准和控制水污染的设备
CN109338982A (zh) 一种引水工程头部蓄清冲淤调蓄水库
CN220598587U (zh) 干枯河道导水供水结构
CN107476379A (zh) 一种沙化河岸防风固沙林带的灌溉方法和系统
CN113073706B (zh) 一种截潜流取水口结构及施工方法
CN110468792A (zh) 一种不淤堵生态透水坝及其建造方法
CN114411617B (zh) 将雨洪水转化为可利用水量的干枯河流生态治理系统
CN206752629U (zh) 一种市政工程用雨水检查井
CN206396830U (zh) 一种具有灌提复合功能的傍河地下水回灌系统
CN110663512B (zh) 超采区地表节水灌溉与低压地下管网回灌补采耦合系统
CN213086926U (zh) 岩溶地区水库集水及防渗结构
KR101787818B1 (ko) 지하 연통관 방류 다목적 요철광장 수력 발전 댐
CN209277087U (zh) 引水工程头部蓄清冲淤调蓄水库
CN208899423U (zh) 一种具有蓄水防洪功能的山塘水库大坝
CN210827328U (zh) 一种水利工程用生态护坡
CN210049343U (zh) 一种浅层排水调蓄净化沟
CN108867542B (zh) 一种尾矿回水清淤系统及其清淤方法
CN207419414U (zh) 水垫塘排水、充水系统
CN112252343A (zh) 一种兼具排水和景观绿化灌溉的边坡马道及其施工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