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049343U - 一种浅层排水调蓄净化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浅层排水调蓄净化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049343U
CN210049343U CN201920460152.8U CN201920460152U CN210049343U CN 210049343 U CN210049343 U CN 210049343U CN 201920460152 U CN201920460152 U CN 201920460152U CN 210049343 U CN210049343 U CN 21004934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purification
rainwater
ditch
w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460152.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唐中亚
张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ngzhou Great Changjia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angzhou Great Changjia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ngzhou Great Changjia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Yangzhou Great Changjia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460152.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04934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04934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04934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wage (AREA)

Abstract

一种浅层排水调蓄净化沟,该调蓄净化沟包括多条长度相同且依次排布的蓄滞净化渠,蓄滞净化渠包括蓄滞净化渠主体、排污管、雨水井、设置在蓄滞净化渠主体顶部的SMC格栅盖板以及无动力缓释器、雨水进水管和溢流管,所述无动力缓释器分布在蓄滞净化渠中部,所述无动力缓释器,包括缓释器箱体、进水口、出水口、连接管和球型进水头,所述的无动力缓释器和溢流管与雨水井连通,所述的排污组件与排污井连通,排污井与污水井相连,所述的蓄滞净化渠主体的截面为“U”形,所述路面系统包括由下而上依次设置的土基层、砂垫层、中砂粗砂层、级配砂砾层一、级配砂砾层二和原沟槽土层,“U”型结构,结构简单,采用无动力缓释器,兼具调蓄雨水的功能。

Description

一种浅层排水调蓄净化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城市排水调蓄净化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浅层排水调蓄净化沟。
背景技术
由于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和消费方式转变等因素,全球水资源的需求正在以每年1%的速度增长,而这一速度在未来20年还将大幅加快。各国必须实现从对抗自然到顺应自然的转变,更好地利用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来应对水资源挑战。
长期以来,雨水管道设计指导思想是:及时、迅速地排 除降雨形成的地面径流,人们赋予城市雨水管网单一的雨水径流排放功能,在确定雨水设计流量时没有考虑对雨水径流量的利用和压缩,大量的雨水直接排入水体,白白流失,切断了雨水对地下水的补给。如果单纯考虑将雨水径流快速排出,所需雨水管道、雨水泵站等设施的容量、输送能力必将随之增大,一方面增加了城市建设投资;另一方面还增加了外排水体的洪涝灾害、河岸侵蚀和污染物的冲击负荷等问题。
我国许多城市水资源缺乏,一方面是使用庞大的排放系统将日益增长的雨水径流排出城市,另一方面却是城市地下水补给的严重不足。如在雨水管道系统设计、用地规划和地面覆盖上考虑雨水渗透,合理、充分地利用雨水涵养地下水源,那么既能缓解城市水资源危机,又能增加土壤中的含水量、调节气候,从而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还能减少雨水管系的投资和运行费用,并减轻城区水涝危害和水体污染。因此,迫切需要从维持自然水循环和修复生态环境的角度革新雨水排放技术。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浅层排水调蓄净化沟。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浅层排水调蓄净化沟,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浅层排水调蓄净化沟,用于在海绵城市内进行自动定量的排水,该调蓄净化沟包括多条长度相同且依次排布的蓄滞净化渠,蓄滞净化渠包括蓄滞净化渠主体、排污管、雨水井、设置在蓄滞净化渠主体顶部的SMC格栅盖板以及无动力缓释器、雨水进水管和溢流管,所述无动力缓释器分布在蓄滞净化渠中部,所述无动力缓释器,包括缓释器箱体、进水口、出水口、连接管和球型进水头,所述缓释器箱体侧面沿水平方向设有支架,所述支架上连接有滑杆,所述滑杆上设有浮块,所述连接管一端与进水口相连,另一端固定在浮块上,所述球型进水头连接在浮块一端的连接管上,所述球型进水头上均匀设有多个第二进水口,所述的无动力缓释器出水口和溢流管与雨水井连通,所述的排污管与排污井连通,排污井与污水井相连;
所述的蓄滞净化渠主体的截面为“U”形,所述SMC格栅盖板上铺有透水土工布,所述路面系统包括由下而上依次设置的土基层、砂垫层、中砂粗砂层、级配砂砾层一、级配砂砾层二和原沟槽土层,所述蓄滞净化渠沿着级配砂砾层二下方布置,所述蓄滞净化渠底部下方为垫砂层。
优选地,所述浮块上设有可拆卸的配重块,所述配重块为环形,所述配重块粘接固定在浮块的外表面。
优选地,所述无动力缓释器出口通过排水管与外部相连,所述缓释器排水管位于蓄滞排水渠主体底部。
优选地,所述无动力缓释器上方设有成品检修井。
优选地,所述球型进水头外部设有过一层过滤网。
优选地,所述级配砂砾层二,粒径小于50mm,厚100mm,所述级配砂砾一,粒径小于30mm,所述中砂粗砂层,厚100mm,所述垫砂层,厚100mm,所述土基层压实系数不小于0.95。
优选地,所述蓄滞净化渠侧面有雨水进水管,所述雨水进水管口设有过滤网,所述雨水进水管上有通气孔。
优选地,所述排污管与排污井相连接,所述排污井内设有排污塞,所述排污井侧部设有排泥口。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一种浅层排水调蓄净化沟,“U”型结构,结构简单,净化沟外部层层砂石堆积,结构更稳定,采用无动力缓释器,简单可靠,兼具调蓄雨水与净化污水的功能,球型进水头固定在固定在缓释器箱体上,避免水流冲击,球型进水头的周面均匀分布第二进水口,浮块及配重块的作用下保证第二进水口处在液面下特定深度,球型进水头外设有过滤网保证进水水质,进水头随着液面下降,第二进水口与液面的间距不会变化,达到均匀地进行蓄水,采用本实用新型设计,用于水体的生态补水,水体水量过多时储存的雨水在水体水位过低时,通过无动力均匀、缓慢地周期时间内进行释放,对水体进行补水,保持水体基本水位,维持水体生态环境和景观效果,保护水体生态系统,无需提供额外动力的条件下满足对水体的生态补水功能能有效减少城市雨水排放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浅层排水调蓄净化沟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A-A剖面图。
图3为图1中的B-B剖面图。
图4为图4中的无动力缓释器放大图剖面图。
图中附图标记的含义:1-浅层排水调蓄净化沟、2-蓄滞净化渠、3-排污管、4-雨水井、5-SMC格栅盖板、6-无动力缓释器、61-缓释器箱体、62-进水口、63-出水口、64-连接管、65-球型进水头、66-支架、67-滑杆、68-浮块、69-第二进水口、70-配重块、71-过滤网、7-雨水进水管、8-溢流管、9-排污井、10-透水土工布、11-土基层、12-砂垫层、13-中砂粗砂层、14-级配砂砾层一、15-级配砂砾层二、16-原沟槽土层、17-排水管、18-成品检修井、19-过滤网、20-通气孔、21-排污塞。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浅层排水调蓄净化沟,用于在海绵城市内进行自动定量的排水,该调蓄净化沟1包括多条长度相同且依次排布的蓄滞净化渠2,蓄滞净化渠包括蓄滞净化渠主体、排污管3、雨水井4、设置在蓄滞净化渠主体顶部的SMC格栅盖板5以及无动力缓释器6、雨水进水管7和溢流管8,所述无动力缓释器6分布在蓄滞净化渠2中部,所述无动力缓释器6,包括缓释器箱体61、进水口62、出水口63、连接管64和球型进水头65,所述缓释器箱体61侧面沿水平方向设有支架66,所述支架66上连接有滑杆67,所述滑杆上设有浮块68,所述连接管64一端与进水口62相连,另一端固定在浮块68上,所述球型进水头65连接在浮块68一端的连接管64上,所述球型进水头65上均匀设有多个第二进水口69,所述的无动力缓释器出水口63和溢流管8与雨水井4连通,所述的排污管3与排污井9连通,排污井9与污水井相连;
所述的蓄滞净化渠主体的截面为“U”形,所述SMC格栅盖板5上铺有透水土工布10,所述路面系统包括由下而上依次设置的土基层11、砂垫层12、中砂粗砂层13、级配砂砾层一14、级配砂砾层二15和原沟槽土层16,所述蓄滞净化渠2沿着级配砂砾层二15下方布置,所述蓄滞净化渠底部下方为垫砂层12。
优选地,所述浮块68上设有可拆卸的配重块70,所述配重块70为环形,所述配重块70粘接固定在浮块的68外表面。
优选地,所述无动力缓释器出口通过排水管17与外部相连,所述缓释器排水管17位于蓄滞排水渠主体底部。
优选地,所述无动力缓释器6上方设有成品检修井18。
优选地,所述球型进水头65外部设有过一层过滤网71。
优选地,所述级配砂砾层二15,粒径小于50mm,厚100mm,所述级配砂砾一14,粒径小于30mm,所述中砂粗砂层13,厚100mm,所述垫砂层12,厚100mm,所述土基层11压实系数不小于0.95。
优选地,所述蓄滞净化渠2侧面有雨水进水管7,所述雨水进水管口设有过滤网19,所述雨水进水管上有通气孔20。
优选地,所述排污管3与排污井11相连接,所述排污井11内设有排污塞20,所述排污井侧部设有排泥口。
雨水降落到地面后,一部分雨水汇集后由雨水进水管进入浅层排水调蓄净化沟,一部分雨水经地表径流进后经过透水土工布后入调蓄净化沟,随着降雨历时增加,调蓄沟内水量增加,无动力缓释器利用调蓄沟作为蓄水空间,待水体低液位时,缓释器按一定速率向外部土壤中缓释出雨水,保证土壤最低的持水力,同时不形成自由水渗漏,改善周边环境,保证植物的生长状态。当调蓄净化沟内液位持续增加至溢流管高度时,超量雨水通过溢流管直接排入雨水管道,保证调蓄净化沟正常运行。

Claims (8)

1.一种浅层排水调蓄净化沟,用于在海绵城市内进行自动定量的排水,该调蓄净化沟包括多条长度相同且依次排布的蓄滞净化渠,其特征在于,蓄滞净化渠包括蓄滞净化渠主体、排污管、雨水井、设置在蓄滞净化渠主体顶部的SMC格栅盖板以及无动力缓释器、雨水进水管和溢流管,所述无动力缓释器分布在蓄滞净化渠中部,所述无动力缓释器,包括缓释器箱体、进水口、出水口、连接管和球型进水头,所述缓释器箱体侧面沿水平方向设有支架,所述支架上连接有滑杆,所述滑杆上设有浮块,所述连接管一端与进水口相连,另一端固定在浮块上,所述球型进水头连接在浮块一端的连接管上,所述球型进水头上均匀设有多个第二进水口,所述的无动力缓释器出水口和溢流管与雨水井连通,所述的排污管与排污井连通,排污井与污水井相连;
所述的蓄滞净化渠主体的截面为“U”形,所述SMC格栅盖板上铺有透水土工布,路面系统包括由下而上依次设置的土基层、砂垫层、中砂粗砂层、级配砂砾层一、级配砂砾层二和原沟槽土层,所述蓄滞净化渠沿着级配砂砾层二下方布置,所述蓄滞净化渠底部下方为垫砂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浅层排水调蓄净化沟,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块上设有可拆卸的配重块,所述配重块为环形,所述配重块粘接固定在浮块的外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浅层排水调蓄净化沟,其特征在于,所述无动力缓释器出口通过排水管与外部相连,所述缓释器排水管位于蓄滞排水渠主体底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浅层排水调蓄净化沟,其特征在于,所述无动力缓释器上方设有成品检修井。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浅层排水调蓄净化沟,其特征在于,所述球型进水头外部设有过一层过滤网。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浅层排水调蓄净化沟,其特征在于,所述级配砂砾层二,粒径小于50mm,厚100mm,所述级配砂砾一,粒径小于30mm,所述中砂粗砂层,厚100mm,所述垫砂层,厚100mm,所述土基层压实系数不小于0.95。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浅层排水调蓄净化沟,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滞净化渠侧面有雨水进水管,所述雨水进水管口设有过滤网,所述雨水进水管上有通气孔。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浅层排水调蓄净化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污管与排污井相连接,所述排污井内设有排污塞,所述排污井侧部设有排泥口。
CN201920460152.8U 2019-04-08 2019-04-08 一种浅层排水调蓄净化沟 Active CN21004934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460152.8U CN210049343U (zh) 2019-04-08 2019-04-08 一种浅层排水调蓄净化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460152.8U CN210049343U (zh) 2019-04-08 2019-04-08 一种浅层排水调蓄净化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049343U true CN210049343U (zh) 2020-02-11

Family

ID=693792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460152.8U Active CN210049343U (zh) 2019-04-08 2019-04-08 一种浅层排水调蓄净化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04934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35416A (zh) * 2020-04-26 2020-08-14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基于延时调节技术的海绵城市雨水源头控制的系统和工艺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35416A (zh) * 2020-04-26 2020-08-14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基于延时调节技术的海绵城市雨水源头控制的系统和工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989151B (zh) 一种区域雨水调配方法
CN103371069B (zh) 一种串接式路面径流收集与净化利用的生态种植槽
CN211898784U (zh) 一种海绵城市用的下沉式绿地排水结构
CN104631380A (zh) 一种岸边式梯级二维表面流滤水河床原位生态修复方法
CN110016886B (zh) 河道近自然生态堤岸
CN203080678U (zh) 绿色小区抗冲击雨水生态利用系统
CN110642384A (zh) 一种用于削减入河面源污染的河滩台地人工湿地系统
CN203684373U (zh) 提高城市防涝标准和控制水污染的设备
CN113818534A (zh) 用于海绵城市道路的生物滞留设施
CN112127419A (zh) 园林景观雨水收集及循环用水系统
CN210216634U (zh) 一种城市雨污分流系统
CN106088684B (zh) 一种雨水收集再利用的下沉式广场及其施工方法
CN210049343U (zh) 一种浅层排水调蓄净化沟
KR101206269B1 (ko) 저류 연계형 빗물 관리 시스템
CN107806062A (zh) 一种用于河道生态修复的生物过滤护坡及其施工方法
CN110777880A (zh) 一种利用岩溶洼地蓄水的方法
CN212477985U (zh) 一种雨水排水口下渗系统
CN213847790U (zh) 一种高位花坛
CN104652595A (zh) 一种城市防洪和洪水资源化的半支撑蓄水型绿地结构
CN209179131U (zh) 一种基于海绵城市的雨水收集系统
CN209443563U (zh) 一种溶丘洼地人畜饮用水的大型蓄水系统
CN208563516U (zh) 一种屋面垂直流生物滞留池
CN208594095U (zh) 一种利用湿地技术和雨水调蓄结合的湿地结构
CN111576334A (zh) 河道截污岸墙结构
CN207794239U (zh) 一种利用海绵型雨水管补给深部地下水的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