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806062A - 一种用于河道生态修复的生物过滤护坡及其施工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河道生态修复的生物过滤护坡及其施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806062A
CN107806062A CN201711055526.XA CN201711055526A CN107806062A CN 107806062 A CN107806062 A CN 107806062A CN 201711055526 A CN201711055526 A CN 201711055526A CN 107806062 A CN107806062 A CN 10780606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iver
biofiltration
water
river course
distribution w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055526.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806062B (zh
Inventor
鲁春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Flying Fish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Flying Fish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Flying Fish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Flying Fish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1055526.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806062B/zh
Publication of CN1078060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80606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80606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80606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BHYDRAULIC ENGINEERING
    • E02B3/00Engineering works in connection with control or use of streams, rivers, coasts, or other marine sites; Sealings or joints for engineering works in general
    • E02B3/04Structures or apparatus for, or methods of, protecting banks, coasts, or harbour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BHYDRAULIC ENGINEERING
    • E02B3/00Engineering works in connection with control or use of streams, rivers, coasts, or other marine sites; Sealings or joints for engineering works in general
    • E02B3/04Structures or apparatus for, or methods of, protecting banks, coasts, or harbours
    • E02B3/12Revetment of banks, dams, watercourses, or the like, e.g. the sea-floo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1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at coastal zones; at river basins
    • Y02A10/30Flood prevention; Flood or storm water management, e.g. using flood barri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20/00Water conservation; Efficient water supply; Efficient water use
    • Y02A20/40Protecting water resources
    • Y02A20/402River restor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Ocean & Marine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Revetm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河道生态修复的生物过滤护坡及其施工方法,以梯形河道断面为基础,从上游到下游由截水配水系统和生物过滤湿地两部分构成。截水配水系统设置在河道上游,利用橡胶坝将河道水位抬高,配水井系统利用穿孔配水管将河水输送到河道护坡生物过滤湿地,其中每一口配水井对应一条生物过滤带。穿孔配水管将沿着生物过滤带均匀泄水,河水将依次通过生物过滤带的生物过滤层、过度层、排水层,最终将处理后的河水由穿孔排水管排水排出系统,重新排入河道。本发明具有净化污染河水的作用,在无动力条件下运行,系统可根据河道地形自由布置有压配水井和生物过滤带个数,布置灵活,不影响河道正常泄流,且具有城市景观作用。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河道生态修复的生物过滤护坡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河流水体水净化和生态修复技术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用于河道生态修复的生物过滤护坡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现阶段面临严峻的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恶化问题,尤其是流经城市的河流污染。我国大部分流经城市的河流承担着城市排污、排洪的功能,大量生物污水、工业废水和夹渣着污染物的雨水排入河中,造成河道水体生态恶化,形成黑臭河,对群众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带来的威胁,成为城市环境保护工作难以解决的顽疾,所以对城市黑臭河进行生态修复变得极为迫切。
城市河道呈现黑臭状主要是河水过量纳污导致水体耗氧和需氧失衡,污染物在此条件下转化为氨氮、硫化氢、挥发性有机酸等恶臭物质以及铁和锰硫化合物等黑色物质。造成河道黑臭主要有一下原因:
1)河水流动性差,造成河水呈死水状态;
2)水体有机污染物超标;
3)水体溶解氧不足,造成缺氧状态。
目前河道治理手段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等方法。物理方法为建立人工过滤床,需要将河道中水提到岸坡的人工过滤床中,不仅占据大量城市用地,而且消耗大量电能用来提水。化学方法则向河道中投放化学试剂,可能会对河水造成二次污染,而在河道内建设人工湿地,影响到河道河水泄流,植物和生物过滤层容易在汛期毁坏,且河水过滤效果不如离线处理方式好。
因此,开发一种占地小、不对河水造成二次污染、对河道泄流影响小且过滤效果好的河道生态修复技术显得尤为重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河道修复的生物过滤护坡,以梯形河道断面为基础,从上游到下游由截水配水系统和生物过滤湿地两部分构成。
截水配水系统设置在河道上游,截水配水系统包括橡胶坝和配水井系统,利用橡胶坝将河道水位抬高,通过配水井系统将抬高的河水输送到河道护坡生物过滤湿地,配水井系统内设有多组配水井,其中每一口配水井对应一条配水管和一条生物过滤带。所述配水管将沿着生物过滤带均匀泄水,河水将从上到下依次通过生物过滤带的生物过滤层、过渡层和排水层,最终将处理后的河水由穿孔排水管排水排出系统,重新排入河道。
进一步的,橡胶坝最大坝高高于最高配水井顶部中心高程0.5m,坝长根据河道主槽宽度确定,与河道主槽同宽,橡胶坝两侧设置混凝土挡墙,与河道两岸衔接,混凝土挡墙与橡胶坝一同起到挡水作用,橡胶坝混凝土基础高程与河道死水位相同。
进一步的,配水井系统包括若干个呈梯度并列布置的配水井和底部连通管,每个所述配水井的井身上方均和一条配水管相连,配水井的下方和底部连通管相连,相邻的两个配水井顶部中心高程相差0.3m。
进一步的,底部连通管与所有配水井都连通,进一步地使整个配水井系统与河道主槽之间构成一个连通器,连通管入口与河道主槽相连通,连通管入口高程高于河槽底高程0.5m,连通管入口处安装有拦污栅。
进一步的,配水管安装在配水井顶部中心高程下方30cm高程上,配水管直径0.15m,且配水管进入生物过滤带后与穿孔管相连,方便生物过滤带泄流,穿孔管末端直接延伸到生物过滤湿地末端,穿孔管为带有多组孔且末端封闭的管子。
进一步的,生物过滤湿地包括若干个呈梯度布置的生物过滤带,生物过滤带和排水槽相连,生物过滤带数量与配水井数量。
进一步的,两个相邻生物过滤带之间顶高程相差0.3m,靠近河道主槽侧的生物过滤带与高0.3m的隔水挡板相连。
进一步的,每条生物过滤带包括生物过滤层、过渡层和排水层,每条生物过滤带宽度为1m,长度根据河道地形实地情况布置,一般在50m至300m之间,厚度为0.6m。生物过滤层上种植香菇草、水芹等植物,密度为5-10株/m2,湿地生物过滤层,厚度为0.3m,填料按照沙土:壤土:黏土:添加料=3:1:1:1比例配比,添加料为碎木屑、陶粒、珍珠石等添加剂,湿地过渡层由碎石和粗砂构成,厚度为10cm,排水层由卵石组成,厚度为0.2m,排水层中每隔0.25m设置一根穿孔PVC排水管,每个梯度的排水层内设有3根PVC排水管,每根PVC排水管直径为0.1m, PVC排水管与生物过滤带排水槽连通。
进一步的,河道设有洪水位,洪水位与最末梯度生物过滤带高程相同,河道死水位低于排水槽出口 0.5m。
本发明的施工上述一种用于河道修复的生物过滤护坡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根据所要修复的河道水文、地形和位置资料,确定该生物过滤护坡修
建位置;根据生物过滤护坡修建位置,设计相应的导流方案;由于该生物过滤护坡主要应用在城市景观河道和城市内河道,河道流量较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布置施工导流方案,如明渠导流或管道导流。
2)布置河道围堰施工,上下游围堰施工的同时,进行基坑排水。
3)对基坑进行开挖,挖除河道淤泥和破碎岩石,开挖1m至2m。
4)橡胶坝混凝土基础浇筑,橡胶坝混凝土基础块体尺寸需要与橡胶坝的尺寸相对应。橡胶坝设计坝高高于设计最高配水井顶部中心高程0.5m。根据设计最高配水井顶部高程,以此来确定橡胶坝坝顶高程。橡胶坝两侧设置混凝土挡墙,混凝土挡墙墙顶高程高于最大坝高0.5m至1m。采用C30 混凝土浇筑,橡胶坝施工按照现行的《橡胶坝技术规范》。
5)按照现行的河道建设规范,以两侧河岸距离橡胶坝上游5m处为开挖中心,开挖宽度为3m,依据河道岸坡的坡度和宽度,布置合适配水井个数,以此确定沿垂直于河道方向岸坡开挖深度。
配水井截面为圆形,直径为0.5m,且最高配水井设计高程小于橡胶坝设计坝高0.5m,相邻两口配水井中心高程相差0.3m。在垂直河道主槽方向,配水井底部安装连通管,连通管直径0.25m,连通管中心高程高于河道主槽槽底高程0.5m,连通管入口安装有拦污栅;在顺河道下游方向上,在配水井顶部中心高程下方30cm高程上设置配水管,配水管直径0.15m。沿着配水井梯度减小方向上,安装混凝土承压盖水板。对施工好的配水井进行防渗处理,每口配水井周围布置0.25m的C30混凝土衬砌,每口配水井之间有0.5m的混凝土墙,余下开挖部分使用土填筑。
6)按照现行的河道建设规范,河道下游距离橡胶坝3m处两岸岸坡上,对应配水井个数开挖出若干条梯级分布的生物过滤带。依据下游地形布置,生物过滤带可布置范围为50m至200m,相邻两条生物过滤带开挖后底高程相差30cm,最低一级生物过滤带底高程高于死水位80cm。
7)开挖完成后,在每条在生物过滤带底部加上桩基,这就为过滤介质提供了填筑位置,再在桩基上面填筑20cm厚的混凝土砂浆,最后将预制的挡水隔板镶嵌在靠近河道主槽一侧的砂浆中,待混凝土凝固后,在预制的挡水隔板连接处做防渗处理,其中预制的挡水隔板长200cm、宽20cm、高110cm;
在混凝土砂浆上方铺设20cm厚的碎石排水层,选用碎石颗粒级配分布为:d50 =10.5mm、d10 =6.4mm、d90 =13mm;施工过程中,需要向排水层预埋三条直径10cm的穿孔排水管;
在排水层上方铺设10cm的粗砂过渡层,选用粗砂平均直径为0.62mm;
在粗砂过渡层上铺设30cm的生物过滤层;生物过滤层的过滤介质由沙、黏土、壤土和其他添加剂混合而成,各种成分的比例为沙土:壤土:黏土:添加料=3:1:1:1比例配比,添加料为碎木屑、陶粒、珍珠石等添加剂,过滤介质上种植香菇草、水芹等植物,密度为5-10株/m2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用于河道生态修复的生物过滤护坡,具有以下优点:
1)利用梯形河道护坡设置生物过滤带,节省了城市用地,且起到城市景观作用;
2)有若干条生物过滤带构成的生物过滤带和相同数量的有压配水井构成的有压配水系统,能够根据河道具体地形状况进行设计,布置灵活可靠;
3)生物过滤带中湿地生物过滤层和排水层厚度较普通生物过滤器厚度较薄,即提高了过滤的水利效率,满足大量来水能够快速过滤的要求,又方便生物过滤带进行更换维修;
4)由于用橡胶坝抬高水位,底部连通管7连接河槽与有压配水井系统,底部连通管起到连通器作用,不用外加动力装置便可使河水进入生物过滤带中,节省了能源和设备。同时,控制橡胶坝的充气程度可以控制整个系统工作与否。
5)上游河水从橡胶坝坝顶溢流,增加了河水的流动性和河水的溶解氧气含量,对没有经过生物过滤带处理的水也一定程度上缓解的恶臭现象;
6)当上游来洪水时,使橡胶坝放气,便于河道宣泄洪水,不会影响河道行洪。
附图说明
图1配水井系统剖视图(顺水流方向)
图2生物过滤湿地剖视图(顺水流方向)
图3橡胶坝横剖视图(顺水流方向)
图4橡胶坝纵剖视图
图5生物过滤带剖视图
1、橡胶坝 2、混凝土挡墙 3、填土 4、梯形断面河道
5、配水井系统 6、配水井 7、底部连通管 8、配水管 9、橡胶坝混凝土基础
10、生物过滤湿地 11生物过滤带12、设计洪水位 13、死水位
14、排水槽出口 15、生物过滤层 16、过度层 17、排水层
18、穿孔PVC排水管 19、隔水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针对河水修复和改善生态的目的,同时保证河水正常泄流、城市用水安全等要求,通过工程和生物等手段,实现河水修复和改善生态的目的。
如图1-5所示,
实施案例1:上游正常来水,正常过滤期
一种用于河道修复的生物过滤护坡以梯形河道断面4为基础,从上游到下游由截水配水系统和生物过滤湿地10两部分构成。
截水配水系统设置在河道上游,截水配水系统包括橡胶坝1和配水井系统5,配水井系统5内设有多组配水井6,利用橡胶坝1将河道水位抬高,配水井系统5与河道主槽通过连通管77相连,随着河道水位升高,根据连通器原理,配水井系统5内的配水井6内水位也随之升高,当配水井6内水位达到井最大水位,而此时河道水位会继续上升,此时配水井6则变为一个有压井,来自河道的水压力将配水井6内的河水利用配水管8输送到河道护坡生物过滤湿地10,每一口配水井6对应一条生物过滤带11。其中,配水井6和生物过滤带11的个数应根据河道坡度和宽度实地进行分析布置。当河道水位超越橡胶坝1坝顶高程时,河水将会溢流通过坝顶,此时会保持河道上游水位不变。
在生物过滤湿地10的配水管8为均匀带孔,将沿着生物过滤带11均匀泄水。河水将依次通过生物过滤带11的湿地植物层、湿地生物过滤层15、过渡层16和排水层17,最后将处理后的河水由穿孔排水管排水排出系统,重新排入河道,完成河水过滤过程。
根据上游来水可确定来水流量,根据上游河水水位、配水井6尺寸和配水管8直径以及穿孔配水管8泄流量可以确定输送水量,其中,上游河水水位,当水位低于坝高,依据其实际水位,当水位高于拔高,依据橡胶坝1的坝高和堰流公式确定;根据实测渗透系数和生物过滤带11的长度可确定生物过滤带11渗水量。当上游来水较小时,来水量小于输送水量,则橡胶坝1不会发生溢流;当上游来水大于输送水量,则橡胶坝1会发生溢流。当输送水量小于渗透水量时,生物过滤带11内不会产生积水;当输送水量大于渗透水量,生物过滤带11内会产生积水。
用于河道修复的生物过滤护坡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根据所要修复的河道水文、地形和位置资料,确定该生物过滤护坡修
建位置;根据生物过滤护坡修建位置,设计相应的导流方案;由于该生物过滤护坡主要应用在城市景观河道和城市内河道,河道流量较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布置施工导流方案,如明渠导流或管道导流。
2)布置河道围堰施工,上下游围堰施工的同时,进行基坑排水。
3)对基坑进行开挖,挖除河道淤泥和破碎岩石,开挖1m至2m。
4)橡胶坝混凝土基础浇筑,橡胶坝混凝土基础块体尺寸需要与橡胶坝1的尺寸相对应。橡胶坝设计坝高高于设计最高配水井顶部中心高程0.5m。根据设计最高配水井顶部高程,以此来确定橡胶坝坝顶高程。橡胶坝两侧设置混凝土挡墙,混凝土挡墙墙顶高程高于最大坝高0.5m至1m。采用C30 混凝土浇筑,橡胶坝施工按照现行的《橡胶坝技术规范》。
5)按照现行的河道建设规范,以两侧河岸距离橡胶坝上游5m处为开挖中心,开挖宽度为3m,依据河道岸坡的坡度和宽度,布置合适配水井个数,以此确定沿垂直于河道方向岸坡开挖深度。
配水井截面为圆形,直径为0.5m,且最高配水井设计高程小于橡胶坝设计坝高0.5m,相邻两口配水井中心高程相差0.3m。在垂直河道主槽方向,配水井底部安装连通管7,连通管7直径0.25m,连通管7中心高程高于河道主槽槽底高程0.5m,连通管7入口安装有拦污栅;在顺河道下游方向上,在配水井顶部中心高程下方30cm高程上设置配水管,配水管直径0.15m。沿着配水井梯度减小方向上,安装混凝土承压盖水板。对施工好的配水井进行防渗处理,每口配水井周围布置0.25m的C30混凝土衬砌,每口配水井之间有0.5m的混凝土墙,余下开挖部分使用土填筑。
6)按照现行的河道建设规范,河道下游距离橡胶坝3m处两岸岸坡上,对应配水井个数开挖出若干条梯级分布的生物过滤带。依据下游地形布置,生物过滤带可布置范围为50m至200m,相邻两条生物过滤带开挖后底高程相差30cm,最低一级生物过滤带底高程高于死水位13100cm。
7)开挖完成后,在每条在生物过滤带底部加上桩基,这就为过滤介质提供了填筑位置,再在桩基上面填筑20cm厚的混凝土砂浆,最后将预制的挡水隔板镶嵌在靠近河道主槽一侧的砂浆中,待混凝土凝固后,在预制的挡水隔板连接处做防渗处理,其中预制的挡水隔板长200cm、宽20cm、高110cm;
在混凝土砂浆上方铺设20cm厚的碎石排水层,选用碎石颗粒级配分布为:d50 =10.5mm、d10 =6.4mm、d90 =13mm;施工过程中,需要向排水层预埋三条直径10cm的穿孔排水管;
在排水层上方铺设10cm的粗砂过渡层,选用粗砂平均直径为0.62mm;
在粗砂过渡层上铺设30cm的生物过滤层;生物过滤层的过滤介质由沙、黏土、壤土和其他添加剂混合而成,各种成分的比例为沙土:壤土:黏土:添加料=3:1:1:1比例配比,添加料为碎木屑、陶粒、珍珠石等添加剂,过滤介质上种植香菇草、水芹等植物,密度为5-10株/m2
通过实验测定,生物过滤带11存在积水与否,关系到生物过滤湿地10的过滤效果和能力。以下是实验测得不同状况下生物过滤湿地10的过滤效果。
表一:生物过滤带稍淹没的实验数据表
表二:生物过滤带长期淹没实验数据表
由实验数据可知,无论时在稍淹没和长期淹没的情况下,本发明对河水中的污染物去除效率非常高的,尤其对悬浮颗粒、金属具有极高的去除效率,对氮、磷也有较强的去除效率,尤其是在长期淹没的情况下。
泄洪和停机检修期:
汛期时,当上游来水增加到泄洪要求时,将橡胶坝1降低到最低,以此满足泄洪的要求。
当过滤介质长时间运行后,导致过滤介质污染物积累增多,导致河水过滤能力降低,停机使过滤介质晾晒,如果污染物积累严重,则需要进行重新更换过滤介质。
多个生物过滤护坡沿河道梯度修建:
河道符合建设的梯度要求时,可以在一条河道上,连续修建若干个此生物过滤护坡,形成一个梯级的河道修复工程,对黑臭河处理效果更佳。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用于河道生态修复的生物过滤护坡,其特征在于,该生物过滤护坡以梯形河道断面(4)为基础,从上游到下游由截水配水系统和生物过滤湿地(10)两部分构成,所述截水配水系统设置在河道上游,所述截水配水系统包括橡胶坝(1)和配水井系统(5),所述配水井系统(5)内设有多组配水井(6),其中每一口所述配水井(6)对应一条配水管(8)和一条生物过滤带(11);所述生物过滤带(11)下方依次设有湿地生物过滤层(15)、过渡层(16)和排水层(17),所述排水层(17)内设有穿孔PVC排水管(1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用于河道生态修复的生物过滤护坡,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坝(1)最大坝高高于最高配水井(6)顶部中心高程0.5m;所述橡胶坝(1)坝长根据河道主槽宽度确定,所述橡胶坝(1)与河道主槽同宽,所述橡胶坝(1)两侧设置混凝土挡墙(2),所述混凝土挡墙(2)两侧经填土(3)与河道两岸衔接,所述橡胶坝(1)的橡胶坝混凝土基础(9)高程与河道死水位(13)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用于河道生态修复的生物过滤护坡,其特征在于,所述配水井系统(5)包括若干个呈梯度并列布置的配水井(6),每个所述配水井(6)的井身上方均和一条配水管(8)相连,所述配水井(6)的下方和底部连通管(7)相连,相邻的所述两个配水井(6)顶部中心高程相差0.3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用于河道生态修复的生物过滤护坡,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连通管(7)与所有配水井(6)都连通,所述配水井系统(5)与河道主槽之间构成一个连通器,且所述底部连通管(7)入口与河道主槽相连通,所述底部连通管(7)入口高程高于河槽底高程0.5m,且所述底部连通管(7)入口处安装有拦污栅。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用于河道生态修复的生物过滤护坡,其特征在于,所述配水管(8)安装在配水井(6)顶部中心高程下方30cm高程上,所述配水管(8)直径0.15m,所述配水管(8)进入生物过滤湿地(10)后与穿孔管相连,所述穿孔管末端直接延伸到生物过滤湿地(10)末端,所述穿孔管为带有多组孔且末端封闭的管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用于河道生态修复的生物过滤护坡,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过滤湿地(10)包括若干个呈梯度布置的生物过滤带(11),所述生物过滤带(11)和排水槽相连,所述生物过滤带(11)数量与配水井(6)数量一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一种用于河道生态修复的生物过滤护坡,其特征在于,两个相邻的生物过滤带(11)之间顶高程相差0.3m,靠近河道主槽侧的所述生物过滤带(11)与高0.3m的隔水挡板(19)相连。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一种用于河道生态修复的生物过滤护坡,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过滤带(11)包括湿地生物过滤层(15)、过渡层(16)和排水层(17),所述生物过滤带(11)宽度为1m,长度根据河道地形实地情况布置,一般在50m至300m之间,厚度为0.6m;所述生物过滤层(15)上种植的植物包括香菇草、水芹,植物种植密度为5-10株/m2;所述湿地生物过滤层(15)厚度为0.3m,各组分比例配比为沙土:壤土:黏土:添加料=3:1:1:1,添加料为碎木屑、陶粒、珍珠石,所述湿地过渡层(16)由碎石和粗砂构成,厚度为10cm,所述排水层(17)由卵石组成,厚度为0.2m;所述排水层(17)中每隔0.25m设置一根穿孔PVC排水管(18),每个梯度的所述排水层(17)内设有3根PVC排水管(18),每根所述PVC排水管(18)直径为0.1m,所述PVC排水管(18)与生物过滤湿地(10)排水槽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一种用于河道生态修复的生物过滤护坡,其特征在于,河道设有洪水位(12),所述洪水位(12)与最末梯度生物过滤带(11)高程相同,河道死水位(13)低于排水槽出口(14)0.5m。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一种用于河道修复的生物过滤护坡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根据所要修复的河道水文、地形和位置资料,确定该生物过滤护坡修建位置;根据生物过滤护坡修建位置,设计相应的导流方案;由于该生物过滤护坡主要应用在城市景观河道和城市内河道,河道流量较小,根据实际情况布置施工导流方案,如明渠导流或管道导流;
2)布置河道围堰施工,上下游围堰施工的同时,进行基坑排水;
3)对基坑进行开挖,挖除河道淤泥和破碎岩石,开挖1m至2m;
4)橡胶坝混凝土基础(9)浇筑,橡胶坝混凝土基础(9)块体尺寸与橡胶坝(1)的尺寸相对应;
其中,橡胶坝(1)设计坝高高于设计最高配水井(6)顶部中心高程0.5m,根据设计最高配水井(6)顶部高程,以此来确定橡胶坝(1)坝顶高程;橡胶坝(1)两侧设置有混凝土挡墙(2),混凝土挡墙(2)墙顶高程高于最大坝高0.5m至1m;混凝土挡墙(2)采用C30 混凝土浇筑,橡胶坝(1)施工按照现行的《橡胶坝技术规范》;混凝土挡墙(2)两侧用填土(3)填筑;
5)两侧河岸的开挖中心线距离橡胶坝5m,开挖宽度为3m,依据河道岸坡的坡度和宽度,布置合适配水井(6)的个数,确定沿垂直于河道方向岸坡开挖深度;
其中,配水井(6)截面为圆形,直径为0.5m,最高配水井(6)设计高程小于橡胶坝(1)设计坝高0.5m,相邻两口配水井(6)中心高程相差0.3m;
在垂直河道主槽方向,配水井(6)底部安装连通管(7),其中,连通管(7)直径0.25m,连通管(7)中心高程高于河道主槽槽底高程0.5m,连通管(7)入口安装有拦污栅;
在顺河道下游方向上,在配水井(6)顶部中心高程下方30cm高程上设置配水管(8),配水管(8)直径0.15m;沿着配水井(6)梯度减小方向上,安装混凝土承压盖水板;对施工好的配水井(6)进行防渗处理,每口配水井(6)周围布置0.25m的C30混凝土衬砌,每口配水井(6)之间有0.5m的混凝土墙,余下开挖部分使用填土(3)填筑;
6)河道下游距离橡胶坝3m处两岸岸坡上,对应配水井(6)的个数开挖出若干条梯级分布的生物过滤带(11);依据下游地形布置,生物过滤带(11)可布置范围为50m至200m,相邻两条生物过滤带(11)开挖后底高程相差30cm,最低一级生物过滤带(11)底高程高于死水位80cm;
7)开挖完成后,在每条在生物过滤带(11)底部加上桩基,再在桩基上面填筑20cm厚的混凝土砂浆,最后将预制的挡水隔板镶嵌在靠近河道主槽一侧的砂浆中,待混凝土凝固后,在预制的挡水隔板连接处做防渗处理,其中预制的挡水隔板长200cm、宽20cm、高110cm;在混凝土砂浆上方铺设20cm的碎石排水层(17),施工过程中,需要向排水层(17)预埋三条直径10cm的穿孔排水管;在排水层(17)上方铺设10cm的粗砂过渡层(16);在粗砂过渡层(16)上铺设30cm的生物过滤层(15)。
CN201711055526.XA 2017-11-01 2017-11-01 一种用于河道修复的生物过滤护坡的施工方法 Active CN10780606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055526.XA CN107806062B (zh) 2017-11-01 2017-11-01 一种用于河道修复的生物过滤护坡的施工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055526.XA CN107806062B (zh) 2017-11-01 2017-11-01 一种用于河道修复的生物过滤护坡的施工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806062A true CN107806062A (zh) 2018-03-16
CN107806062B CN107806062B (zh) 2020-04-14

Family

ID=615828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055526.XA Active CN107806062B (zh) 2017-11-01 2017-11-01 一种用于河道修复的生物过滤护坡的施工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806062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04998A (zh) * 2019-09-12 2020-02-18 天津大学 一种可变过水断面的生态人工河道
CN111945850A (zh) * 2020-08-03 2020-11-17 山东黄河河务局黄河河口管理局 一种河道堤坝绿化调水抗洪方法
CN114716105A (zh) * 2022-04-13 2022-07-08 深圳市中装市政园林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河流湿地生态修复结构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414110Y (zh) * 2000-04-02 2001-01-10 胡雨前 橡胶排水堰
CN1752035A (zh) * 2005-08-23 2006-03-29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一种城市水体污染净化型生态岸边带构建技术
CN102061677A (zh) * 2010-12-09 2011-05-18 河海大学 一种适用于河道正常水位下全断面水体湿地净化系统
CN201850196U (zh) * 2010-10-14 2011-06-01 山东国瑞环保产业有限公司 一种河流水质净化系统
CN202730934U (zh) * 2012-08-07 2013-02-13 白璐 初期雨水拦截、分流、调蓄及处理系统
CN103651045A (zh) * 2012-09-01 2014-03-26 汪小波 连通器高效节水灌溉水源系统
CN104452674A (zh) * 2014-11-28 2015-03-25 上海师范大学 一种组合式生态透水坝
CN105350489A (zh) * 2015-11-23 2016-02-24 东北师范大学 一种河湖生态防污的岸坡构建方法
CN105756124A (zh) * 2016-04-20 2016-07-13 浙江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 一种岸坝组合碗式配水井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414110Y (zh) * 2000-04-02 2001-01-10 胡雨前 橡胶排水堰
CN1752035A (zh) * 2005-08-23 2006-03-29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一种城市水体污染净化型生态岸边带构建技术
CN201850196U (zh) * 2010-10-14 2011-06-01 山东国瑞环保产业有限公司 一种河流水质净化系统
CN102061677A (zh) * 2010-12-09 2011-05-18 河海大学 一种适用于河道正常水位下全断面水体湿地净化系统
CN202730934U (zh) * 2012-08-07 2013-02-13 白璐 初期雨水拦截、分流、调蓄及处理系统
CN103651045A (zh) * 2012-09-01 2014-03-26 汪小波 连通器高效节水灌溉水源系统
CN104452674A (zh) * 2014-11-28 2015-03-25 上海师范大学 一种组合式生态透水坝
CN105350489A (zh) * 2015-11-23 2016-02-24 东北师范大学 一种河湖生态防污的岸坡构建方法
CN105756124A (zh) * 2016-04-20 2016-07-13 浙江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 一种岸坝组合碗式配水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李道西著: "《水工建筑物设计理论与方法》", 31 December 2014 *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04998A (zh) * 2019-09-12 2020-02-18 天津大学 一种可变过水断面的生态人工河道
CN111945850A (zh) * 2020-08-03 2020-11-17 山东黄河河务局黄河河口管理局 一种河道堤坝绿化调水抗洪方法
CN111945850B (zh) * 2020-08-03 2022-09-30 山东黄河河务局黄河河口管理局 一种河道堤坝绿化调水抗洪方法
CN114716105A (zh) * 2022-04-13 2022-07-08 深圳市中装市政园林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河流湿地生态修复结构
CN114716105B (zh) * 2022-04-13 2022-12-27 深圳市中装市政园林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河流湿地生态修复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806062B (zh) 2020-04-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401552B (zh) 一种将盐碱滩地改造成低污染水湿地深度处理系统的方法
CN104631380A (zh) 一种岸边式梯级二维表面流滤水河床原位生态修复方法
CN101284705A (zh) 一种处理生活污水的塔式蚯蚓生态滤池
CN109399800B (zh) 一种河流湖泊径流污染梯级控制系统
CN203683228U (zh) 一种强化脱氮的多介质土壤层系统
CN105217798B (zh) 一种城市小河道雨水快速自我净化方法
CN205222816U (zh) 一种城市小河道雨水快速自我净化组合坝系统
CN103693745B (zh) 一种入河径流污染的复合人工湿地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9368796B (zh) 一种用于河道水质治理的生态景观护岸
CN103953008A (zh) 一种适用于尾矿库的改进型混合坝
CN107806062A (zh) 一种用于河道生态修复的生物过滤护坡及其施工方法
CN111646574A (zh) 一种城市河道水环境治理方法
CN110468776B (zh) 一种增强河道潜流交换的装置
CN105040636A (zh) 一种砾石床结构及其构成的河道水原位净化系统
CN206203996U (zh) 一种用于河道水质净化的护岸系统
CN105540859B (zh) 一种异位原位耦合砾石床水生态修复系统
CN101967821A (zh) 疏浚底泥脱水干化堆场及其构建方法
CN108978597B (zh) 用于河道生态修复的生物过滤护坡及其施工方法
CN110357267A (zh) 梯级多段潜流人工湿地处理池及其施工方法
CN108658208B (zh) 尾矿水河道原位净化处理装置
CN206360052U (zh) 一种海绵式雨水渗透收排系统
CN110565578A (zh) 一种适用于山地海绵城市建设的双层生态河道结构
KR20100060142A (ko) 생태환경을 고려한 저류지 시스템 및 그 시공 방법
CN111424705A (zh) 综合管廊、海绵城市系统
Liu et al. Innovative design of the biological wastewater treatment syste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