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597212U - 污水处理系统 - Google Patents

污水处理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597212U
CN220597212U CN202322077268.2U CN202322077268U CN220597212U CN 220597212 U CN220597212 U CN 220597212U CN 202322077268 U CN202322077268 U CN 202322077268U CN 220597212 U CN220597212 U CN 22059721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rtition
reactor
air
treatment system
wa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077268.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平
郑倩倩
潘建通
徐钊
万迪
刘爽
张鹤
彭程
门坤阔
刘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Baiaot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Beijing Bohuite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Baiaot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Beijing Bohuite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Baiaot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Beijing Bohuite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Baiaot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59721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59721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3/0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3/34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characterised by the microorganisms used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203/00Apparatus and plants for the 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2203/006Apparatus and plants for the 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details of construction, e.g. specially adapted seals, modules, connec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301/00General aspects of water treatment
    • C02F2301/08Multistage treatments, e.g. repetition of the same process step under different condi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10/00Technologi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 Y02W10/1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ste Wate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提供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包括:反应器内设有多个隔板,多个隔板将反应器内的空间依次分隔成第一分区、第二分区和第三分区,每个分区内设有生物填料,生物填料的顶面与位于生物填料上方的隔板之间具有间隙;进水组件设置于第一分区内;每个出水组件的两端分别位于相邻的两个分区内,出水组件与间隙形成流道,以将污水排出反应器外;自引风组件包括供风管、风管和引风管,每个风管的两端与相邻的两个分区内的间隙连通,以使多个风管和多个间隙形成风道,供风管和引风管设置于反应器的外部,并与风道连通。上述的污水处理系统,实现了污水的逐级处理,可使污水与生物填料中的微生物充分接触,提高了污水处理效果。

Description

污水处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污水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农村污水一体化处理设备技术成熟并规模化应用,各种类型、各具优势的设备被应用于农村连片污水治理和分散点源污水治理项目中,这些设备日处理能力从几吨至几百吨不等,地处山区、人口少、居住分散的农村,管网建设成本高,需要适合的一体化设备应用于这种场景。尤其在我国西部和北部农村,水资源较为匮乏,现有的污水处理系统净化能力较差,污水经过简单处理后基本都直接排放掉,造成了水资源的浪费,基于此,需要一种地埋在居住区附近,无需接电,有效解决生活污水直排的污水处理系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污水处理系统,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污水处理系统净化能力差的缺陷。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包括:反应器,所述反应器内沿所述反应器的高度方向依次设有多个隔板,多个所述隔板将所述反应器内的空间依次分隔成第一分区、第二分区和第三分区,每个分区内设有生物填料,所述生物填料用于分解污水中的污染物,每个所述分区内污染物的负荷与所述生物填料的分解能力成正比,所述生物填料的顶面与位于所述生物填料上方的所述隔板之间具有间隙;进水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分区内,并位于所述生物填料的上方;多个出水组件,每个所述出水组件的两端分别位于相邻的两个分区内,所述出水组件与所述间隙形成流道,以将污水排出所述反应器外,所述出水组件用于在当前分区内的水位达到预设水位时,开始向相邻分区排水;自引风组件,所述自引风组件包括供风管、多个风管和引风管,多个所述风管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分区和所述第二分区,每个所述风管的两端与相邻的两个分区内的间隙连通,以使多个风管和多个间隙形成风道,所述供风管和所述引风管设置于所述反应器的外部,并与所述风道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污水处理系统,每个所述分区内所述生物填料的降解速率相等。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污水处理系统,所述反应器的底部设有抗浮垫层。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污水处理系统,所述进水组件包括:
第一进水管,所述第一进水管的第一端位于所述反应器外,所述第一进水管的第二端延伸至所述反应器内;第二进水管,与所述第一进水管连接,所述第二进水管位于所述第一分区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污水处理系统,所述第二进水管沿所述反应器的圆周方向环形设置,所述第二进水管沿自身的长度方向设有多个第一出水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污水处理系统,每个所述出水组件包括:脉冲器,设置于每个所述分区内;出水管,与所述脉冲器连接,所述出水管的两端分别位于相邻的两个所述分区内;其中,在所述当前分区内的水位达到所述脉冲器的预设水位时,所述脉冲器向所述出水管排水。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污水处理系统,还包括:供风管,设置于所述反应器的一侧,并与所述反应器连通;引风管,设置于所述反应器的另一侧,并与所述反应器连通,所述引风管与所述反应器的连接处位于所述供风管与所述反应器的连接处的上方,所述引风管的出风口位于所述供风管的进风口的上方。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污水处理系统,所述引风管的出风口设有风动力引风机。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污水处理系统,所述风动力引风机的上部为风动叶轮,下部为引风叶轮,所述风动叶轮与所述引风叶轮通过轴承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污水处理系统,每个分区内所述生物填料的厚度为10cm-50cm,其中,所述第一分区内生物填料的比表面积为400~800m2/g,所述第二分区内生物填料的比表面积为200~400m2/g,所述第三分区内生物填料的比表面积为100~200m2/g。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污水处理系统,通过在反应器内设置多个独立的分区,多个独立分区通过出水组件连接,实现了污水的逐级处理,可使污水中的污染物与生物填料中的微生物充分接触,提高了污水处理效果,经过多级处理的水可重复利用,避免了水资源的浪费;通过设置自引风组件,实现了污水处理系统无动力自动供氧,不需要消耗电能,即可对污水进行处理,降低了用户的使用成本,基本实现了免维护,提高了污水处理系统的适用性,适于在广大农村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污水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示出的反应器的横截面图;
图3是图1中示出的第二进水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示出的出水管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反应器;11:第一分区;12:第二分区;13:第三分区;20:隔板;30:生物填料;41:第一进水管;42:第二进水管;51:脉冲器;52:出水管;60:供风管;61:风帽;62:引风管;63:风动力引风机;64:风管;421:第一出水孔;521:第二出水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下面结合图1-图4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污水处理系统。
如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污水处理系统包括:反应器10、进水组件、多个出水组件和自引风组件。反应器10内沿反应器10的高度方向依次设有多个隔板20,多个隔板20将反应器10内的空间依次分隔成第一分区11、第二分区12和第三分区13,每个分区内设有生物填料30,生物填料用于分解污水中的污染物,每个分区内污染物的负荷与生物填料的分解能力成正比,生物填料30的顶面与位于生物填料30上方的隔板20之间具有间隙。进水组件设置于第一分区11内,并位于生物填料30的上方。每个出水组件的两端分别位于相邻的两个分区内,出水组件与间隙形成流道,以将污水排出反应器10外,出水组件用于在当前分区内的水位达到预设水位时,开始向相邻分区排水。自引风组件包括供风管60、多个风管64和引风管62,多个风管64分别设置于第一分区11和第二分区12,每个风管64的两端与相邻的两个分区内的间隙连通,以使多个风管64和多个间隙形成风道,供风管60和引风管62设置于反应器10的外部,并与风道连通。
具体来说,在本实施例中,反应器10为圆柱体容器或长方体容器,反应器10的高径比为1~2。反应器10内设有多个隔板20,从而将反应器10内的空间分隔成多个分区,按照从反应器10顶部到底部的顺序,多个分区分为第一分区11、第二分区12和第三分区13。每个分区内均设置有生物填料30。污水经过进水组件进入第一分区11内,污水经过第一分区11内的生物填料30进行处理,生物填料30上的微生物可充分接触污水中的污染物、充分吸收溶解污水中的溶解氧,使得污染物、溶解氧与微生物之间的传质速率更快、处理效率更高。在本实施例中,污水首先在第一分区11内进行处理,在第一分区11内水位达到出水组件的预设水位时,出水组件开始将处理过后的水排入第二分区12内。水在第二分区12内再次经过处理后,当第二分区12内水位达到出水组件的预设水位时,位于第二分区12内的出水组件将水排向第三分区13,水在第三分区13内经过生物填料30处理后,当其水位达到预设水位时,位于第三分区13内的出水组件将水排出。
在本实施例中,污水进入反应器10后,依次经过三次微生物处理,每次均在当前分区内的水位达到预设水位后才能将水排向下一个分区,保证了污水与物生物接触后发生反应的时间,增强了污水的处理效果,经过三次处理后的水可用于灌溉植物等,可使污水重复利用,避免造成水资源浪费。
进一步地,第一分区11内污水中污染物浓度最大,生物填料30的分解能力也最强,该分区去除污染物占比最大,第三分区13内污水中污染物浓度最小,生物填料的分解能力较之第一分区11和第二分区12有所下降,去除的污染物占比也最小,即每个分区内污染物的负荷与其分解能力成正比,污染物在第一分区11内的降解速率与在第三分区13内的降解速率接近相同,第三分区13内的污水处理能力与污染物浓度相匹配,且在第三分区13微生物量较少的情况下,微生物活性更好,可以在较低污染物浓度条件下,将污染物去除得更彻底。多个分区依次串联,随着水流流向,污染物浓度和反应负荷分阶段逐渐降低,使得每个分区内的微生物环境更加稳定,受到负荷的冲击较小,处理后的水质更加稳定。
在本实施例中,风管64的数量为两个,两个风管64分别设置于第一分区11和第二分区12。位于第一分区11内的风管64将第一分区11内的间隙和第二分区12内的间隙连通,位于第二分区12内的风管64将第二分区12的间隙和第三分区13内的间隙连通,从而使多个间隙和多个风管64形成风道。供风管60与第三分区13的间隙连通,引风管62与第一分区11的间隙连通,空气由供风管60进入反应器10内,为微生物与污水反应提供氧气,然后由引风管62排出。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引风管62的出风口与地面之间的距离要大于供风管60的进风口与地面之间的距离,基于烟囱效应,空气由供风管60进入,再由引风管62排出,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引风管62的出风口与供风管60的进风口之间的距离为3mm~6mm。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污水处理系统,实现了污水的逐级处理,可使污水中的污染物与生物填料中的微生物充分接触,提高了污水处理效果,经过多级处理的水可重复利用,避免了水资源的浪费;通过设置自引风组件,实现了污水处理系统无动力自动供氧,不需要消耗电能,即可对污水进行处理,降低了用户的使用成本,基本实现了免维护,提高了污水处理系统的适用性,适于在广大农村推广应用。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反应器10的顶部设置有检修孔,底部设置有抗浮垫层。
如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由第一分区11至第三分区13,每个分区内生物填料30的比表面积较之上个分区内生物填料30的比表面积递减。
具体来说,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每个分区内生物填料30的厚度为10cm~50cm,生物填料30的材质为聚丙烯、聚乙烯或聚氨酯。由反应器10的顶部至底部,各个分区内生物填料30的比表面积逐渐递减,具体地,随着污水逐级处理,进入第二分区12的污水中污染物浓度会较之第一分区11内污水的污染物浓度低,故此,可适当地逐级降低每个分区内生物填料30的比表面积。可选地,第一分区11内生物填料30的比表面积为400~800m2/g,第二分区12内生物填料30的比表面积200~400m2/g,第三分区13内生物填料30的比表面积100~200m2/g,生物填料30与位于其上方的隔板20之间的间距为30cm~50cm。
如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进水组件包括:第一进水管41和第二进水管42。第一进水管41的第一端位于反应器10外,第一进水管41的第二端延伸至反应器10内。第二进水管42与第一进水管41连接,第二进水管42位于第一分区11内。
具体来说,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进水管41为直管,用于引入污水,第二进水管42沿反应器10的圆周方向环形设置,第二进水管42可围设成圆形结构或矩形结构。第二进水管42沿自身的长度方向设有多个第一出水孔421,在污水进入第二进水管42后,污水可由各第一出水孔421排出,均匀进入生物填料30内。可选地,第二进水管42的管径可以为25mm~50mm,第一出水孔421的直径可以为3mm~10mm。
如图1、图2和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出水组件包括:脉冲器51和出水管52。每个分区内均设置有脉冲器51,出水管52的第一端与脉冲器51连接,出水管52的第二端贯穿隔板20延伸至该当前分区下方的相邻分区内,其中,在当前分区内的水位达到脉冲器51的预设水位时,脉冲器51向出水管52排水。
具体来说,每个分区内均设置有脉冲器51,出水管52的一端延伸至下个分区内,并位于隔板20与生物填料30之间的间隙内。污水在第一分区11内与生物填料30中的微生物充分接触,当水位达到脉冲器51的预设水位时,脉冲器51开启,将第一分区11内的水经过脉冲器51和出水管52排入第二分区12内。
进一步地,第一分区11和多个第二分区12内的出水管52沿反应器10的圆周方向环形设置,出水管52沿自身的长度方向设有多个第二出水孔521。
具体来说,在第一分区11内经过处理的水由出水管52的第二出水孔521排出在第二分区12内的生物填料30中,水与生物填料30中的微生物充分接触,进行污染物二次处理。当第二分区12内的水位达到预设水位时,水由第二分区12排向第三分区13,在第三分区13内与微生物充分接触后,当第三分区13内的水位达到预设水位时,第三分区13内的脉冲器51开启,将第三分区13内的水排出反应器10外。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污水处理系统,通过在每个分区内设置脉冲器,并将与该脉冲器相连接的出水管延伸至下个分区内,实现了多个分区串联,可使污水逐级进行处理,多个分区间歇进水、间歇排水,生物填料中的微生物可与污水中的污染物充分接触,充分溶解,使得污染物、溶解氧与微生物之间的传质速率更快,污水处理效率更高。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供风管60的进风口设置有风帽61,以将空气引入供风管60内。引风管62的出风口设置有风动力引风机63。风动力引风机63用于将反应器10内的空气抽出,从而加快反应器10内的空气流动,为微生物反应提供充足的氧气。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风动力引风机63的上部为风动叶轮,风动力引风机63的下部为引风叶轮,风动叶轮与引风叶轮通过轴承连接。
具体来说,风动叶轮在风力的作用下转动,通过轴承带动引风叶轮转动,进而将反应器10内的空气抽出。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反应器,所述反应器内沿所述反应器的高度方向依次设有多个隔板,多个所述隔板将所述反应器内的空间依次分隔成第一分区、第二分区和第三分区,每个分区内设有生物填料,所述生物填料用于分解污水中的污染物,每个所述分区内污染物的负荷与所述生物填料的分解能力成正比,所述生物填料的顶面与位于所述生物填料上方的所述隔板之间具有间隙;
进水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分区内,并位于所述生物填料的上方;
多个出水组件,每个所述出水组件的两端分别位于相邻的两个分区内,所述出水组件与所述间隙形成流道,以将污水排出所述反应器外,所述出水组件用于在当前分区内的水位达到预设水位时,开始向相邻分区排水;
自引风组件,所述自引风组件包括供风管、多个风管和引风管,多个所述风管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分区和所述第二分区,每个所述风管的两端与相邻的两个分区内的间隙连通,以使多个风管和多个间隙形成风道,所述供风管和所述引风管设置于所述反应器的外部,并与所述风道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分区内所述生物填料的降解速率相等。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器的底部设有抗浮垫层。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组件包括:
第一进水管,所述第一进水管的第一端位于所述反应器外,所述第一进水管的第二端延伸至所述反应器内;
第二进水管,与所述第一进水管连接,所述第二进水管位于所述第一分区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进水管沿所述反应器的圆周方向环形设置,所述第二进水管沿自身的长度方向设有多个第一出水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出水组件包括:
脉冲器,设置于每个所述分区内;
出水管,与所述脉冲器连接,所述出水管的两端分别位于相邻的两个所述分区内;
其中,在所述当前分区内的水位达到所述脉冲器的预设水位时,所述脉冲器向所述出水管排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区和所述第二分区内的所述出水管沿所述反应器的圆周方向环形设置,所述出水管沿自身的长度方向设有多个第二出水孔。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引风管的出风口设有风动力引风机。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动力引风机的上部为风动叶轮,下部为引风叶轮,所述风动叶轮与所述引风叶轮通过轴承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分区内所述生物填料的厚度为10cm-50cm,其中,所述第一分区内生物填料的比表面积为400~800m2/g,所述第二分区内生物填料的比表面积为200~400m2/g,所述第三分区内生物填料的比表面积为100~200m2/g。
CN202322077268.2U 2023-04-10 2023-08-03 污水处理系统 Active CN220597212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370967.8A CN116081827A (zh) 2023-04-10 2023-04-10 污水处理系统
CN2023103709678 2023-04-10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597212U true CN220597212U (zh) 2024-03-15

Family

ID=86187304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370967.8A Pending CN116081827A (zh) 2023-04-10 2023-04-10 污水处理系统
CN202322077268.2U Active CN220597212U (zh) 2023-04-10 2023-08-03 污水处理系统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370967.8A Pending CN116081827A (zh) 2023-04-10 2023-04-10 污水处理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2) CN116081827A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0011300U1 (de) * 2000-06-27 2001-11-08 Umweltschutz Nord GmbH & Co., 27777 Ganderkesee Reaktor zur Reinigung von Flüssigkeit - insbesondere von Wasser
CN104649523A (zh) * 2015-03-08 2015-05-27 天津清华德人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村镇污水资源化装置及方法
WO2016169493A1 (zh) * 2015-04-22 2016-10-27 关广联 一种水增氧装置
CN208166656U (zh) * 2018-03-27 2018-11-30 南京柯若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无动力管式旋流充氧设施
CN210559663U (zh) * 2019-09-12 2020-05-19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风帽驱动好氧反应污水处理装置
CN212293210U (zh) * 2020-04-16 2021-01-05 维态思(上海)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嵌套式污水生态处理装置
CN111704241A (zh) * 2020-06-16 2020-09-25 北京七星文旅生态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分区循环式土壤渗滤系统
CN217600556U (zh) * 2022-03-01 2022-10-18 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分散式无动力农村污水处理设备
CN217578429U (zh) * 2022-06-01 2022-10-14 农业农村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 一种无动力好氧生物滤池及应用其的生活污水处理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081827A (zh) 2023-05-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30555B (zh) 一种射流曝气装置及其射流曝气方法
CN103979681B (zh) 硝化/反硝化一体化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系统
CN110272113A (zh) 一种内循环臭氧催化氧化污水处理装置
CN111530270A (zh) 一种废气高效生物处理装置及处理方法
CN105688641B (zh) 鼓泡式紫外/Fenton氧化有机废气的处理系统及处理方法
CN220597212U (zh) 污水处理系统
CN111170577B (zh) 一种生活污水处理用一体化设备
CN210915723U (zh) 一种黑臭水体的处理系统
CN208200488U (zh) 一种新型水气循环臭氧反应装置
CN214780996U (zh) 一种气提装置、污水处理设备
CN203816504U (zh) 高能效洗涤塔
CN114671574A (zh) 一种污水处理装置
CN212476449U (zh) 一种针对渗入养殖和工业废水的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设备
CN212559850U (zh) 分散式污水处理设备
CN107500403A (zh) 旋推流淹没式好氧生物滤池
CN210150802U (zh) 一种mbbr+mbr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
CN113666502A (zh) 一种碳中和的污水处理用太阳能聚热反应器
CN108101211B (zh) 一种基于微生物燃料电池的畜禽废水处理系统
CN108726682B (zh) 污水的处理装置
CN104609553A (zh) 联户式污水处理装置
CN106145353B (zh) 一种强制循环高负荷污水生化反应器
CN219259713U (zh) 一种适用于废水处理的生物一体化mbbr反应装置
CN204342520U (zh) 联户式污水处理装置
CN220766696U (zh) 一种处理生活垃圾场渗滤液废水颗粒污泥装置
CN219482207U (zh) 箱式除臭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