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586321U - 物品支撑装置 - Google Patents

物品支撑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586321U
CN220586321U CN202321916515.7U CN202321916515U CN220586321U CN 220586321 U CN220586321 U CN 220586321U CN 202321916515 U CN202321916515 U CN 202321916515U CN 220586321 U CN220586321 U CN 22058632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device
line
article support
fold
turno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916515.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吕浩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Juchuang Sansan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Juchuang Sansan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Juchuang Sansan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Juchuang Sansan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58632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58632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urses, Travelling Bags, Baskets, Or Suitcases (AREA)

Abstract

一种物品支撑装置,包含一底座部,包含一固定部、一第一翻折部及一第二翻折部,该固定部以一第一翻折线与该第一翻折部连接,并以一第二翻折线与该第二翻折部连接;一容纳部,与该固定部固定连接:一主要支撑部,以一第三翻折线与该第一翻折部连接,并以一第四翻折线与该容纳部连接;以及一次要支撑部,以一第五翻折线与该容纳部连接,并以一第六翻折线与该第二翻折部连接。

Description

物品支撑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支撑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支撑移动设备、计算机设备或书籍的物品支撑装置。
背景技术
手持移动设备及计算机设备,如手机、平板、笔记型计算机等所带来的巨大便利性,使得现今人们的生活已逐渐离不开这些装置。然而,若是需要利用这些移动设备及计算机设备长时间工作时,使用者需要将其摆放与桌面倾斜一定角度,打字或观看荧幕时较为舒适,而当暂时不需要使用这些移动设备或计算机设备时,若是将其平放于桌面上,会占用桌面许多空间,较为不便。有鉴于此,本申请人感其未臻完善而竭其心智苦心研究,并凭其从事该项产业多年的累积经验,进而提供一种物品支撑装置,以期可以改善上述习知技术的缺失。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物品支撑装置,其具有简洁的结构设计,且便于携带,以便使用者将移动设备、计算机设备或书籍以一角度与一平面形成略为倾斜的状态,以便打字或观看,减轻使用者的手部与肩颈的负担,或可将移动设备、计算机设备或书籍以另一角度与该平面形成大致直立的状态,以暂时直立地容置移动设备、计算机设备或书籍,避免平放移动设备、计算机设备或书籍占用平面有限的空间。
本物品支撑装置,用于暂时性支撑一物品于一平面上,包含:一底座部,其包含一固定部、一第一翻折部及一第二翻折部,该固定部以一第一翻折线与该第一翻折部连接,该固定部以一第二翻折线与该第二翻折部连接;一容纳部,该容纳部与该固定部固定连接:一主要支撑部,该主要支撑部以一第三翻折线与该第一翻折部连接,该主要支撑部以一第四翻折线与该容纳部连接;以及一次要支撑部,该次要支撑部以一第五翻折线与该容纳部连接,该次要支撑部以一第六翻折线与该第二翻折部连接。
在某些实施例中,该主要支撑部具有一第一片体及一第二片体,该次要支撑部具有一第三片体及一第四片体。
在某些实施例中,该主要支撑部进一步具有一第七翻折线,该第一片体以该第七翻折线与该第二片体连接,该次要支撑部进一步具有一第八翻折线,该第三片体以该第八翻折线与该第四片体连接。
在某些实施例中,该固定部的至少一部分包含一磁性物质,该固定部以该磁性物质与该第一翻折部及该第二翻折部暂时性贴合。
在某些实施例中,该物品支撑装置进一步包含一收折状态及一使用状态,当该物品支撑装置处于该收折状态时,该底座部、该容纳部、该主要支撑部及该次要支撑部彼此不互相重合并形成一大致为片状的结构,当该物品支撑装置处于该使用状态时,该固定部与该第一翻折部暂时性贴合,该固定部与该第二翻折部暂时性贴合。
在某些实施例中,当该物品支撑装置处于该使用状态时,该主要支撑部的该第一片体及该第二片体与该第一翻折部形成具有一第一高度的一第一三角形,该次要支撑部的该第三片体及该第四片体与该第二翻折部形成具有一第二高度的一第二三角形。
在某些实施例中,该第一高度为该第七翻折线至该第一翻折部的垂直距离,该第二高度为该第八翻折线至该第二翻折部的垂直距离。
在某些实施例中,该物品支撑装置具有一第一表面与一第二表面。
在某些实施例中,该第一表面以一防滑材质构成。
在某些实施例中,该第二表面以与该第一表面相同或不同的材质构成。
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来进一步说明本申请的各个技术特征和它们之间的关系。附图为示例性的,一些技术特征并不以实际比例示出,并且一些附图中可能省略了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中惯用的且对于理解和实现本申请并非必不可少的技术特征,或是额外示出了对于理解和实现本申请并非必不可少的技术特征,也就是说,附图所示的各个技术特征的组合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另外,在本申请全文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所指代的内容也是相同的。具体的附图说明如下:
第1A图,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的前视图。
第1B图,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的另一前视图。
第2图,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于收折状态时的立体图。
第3A图,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于使用状态时的立体图。
第3B图,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于使用状态时的侧面图。
第4A图,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于使用状态时的另一立体图。
第4B图,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于使用状态时的又一立体图。
附图标记说明:1-物品支撑装置;1A-第一表面;1B-第二表面;11-第一三角形;111-第一高度;12-第二三角形;121-第二高度;10-底座部;101-固定部;102-第一翻折部;103-第二翻折部;20-容纳部;30-主要支撑部;301-第一片体;302-第二片体;40-次要支撑部;401-第三片体;402-第四片体;501-第一翻折线;502-第二翻折线;503-第三翻折线;504-第四翻折线;505-第五翻折线;506-第六翻折线;507-第七翻折线;508-第八翻折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贵审查委员能清楚了解本申请的内容,谨以下列说明搭配图式,敬请参阅。
请参考第1A图,其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的前视图。本申请揭露一种物品支撑装置1包含底座部10、容纳部20、主要支撑部30以及次要支撑部40。底座部10包含固定部101、第一翻折部102及第二翻折部103,固定部101以第一翻折线501与第一翻折部102连接,并以第二翻折线502与第二翻折部103连接;容纳部20与固定部101固定连接;主要支撑部30以第三翻折线503与第一翻折部102连接,并以第四翻折线504与容纳部20连接;次要支撑部40以第五翻折线505与容纳部20连接,并以第六翻折线506与第二翻折部103连接。
请参考第1B图,其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的另一前视图。进一步而言,主要支撑部30具有第一片体301及第二片体302,第一片体301以第七翻折线507与第二片体302连接;次要支撑部40具有第三片体401及第四片体402,第三片体401以第八翻折线508与第四片体402连接。
请参考第2图、第3A图及第3B图,第2图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于收折状态时的立体图,第3A图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于使用状态时的立体图,第3B图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于使用状态时的侧面图。本申请的物品支撑装置1进一步包含收折状态及使用状态,如第2图所示,当物品支撑装置1处于收折状态时,底座部10、容纳部20、主要支撑部30及次要支撑部40彼此不互相重合并形成一大致为片状的结构,如第3A图及第3B图所示,当物品支撑装置1处于使用状态时,固定部101与第一翻折部102及第二翻折部103暂时性贴合。
进一步来说,如第2图所示,本申请的物品支撑装置1具有第一表面1A与第二表面1B。当物品支撑装置1处于使用状态时,第一翻折部102沿第一翻折线501翻折,第一翻折部102的至少一部分与固定部101的至少一部分以第二表面1B互相靠拢,最终暂时性地互相贴合固定,同样地,第二翻折部103沿第二翻折线502翻折,第二翻折部103的至少一部分与固定部101的至少另一部分以第二表面1B互相靠拢,最终暂时性地互相贴合固定,如此一来,如第3B图所示,固定部101与第一翻折部102暂时性互相贴合固定的部分,以及固定部101与第二翻折部103暂时性互相贴合固定的部分彼此并不重叠,因而在使用状态时,物品支撑装置1能够同时以第一翻折部102与第二翻折部103的第一表面1A而稳固地支承在一平面上。
值得一提的是,固定部101的至少一部分包含一磁性物质,而第一翻折部102及第二翻折部103对应地具有一能够与磁性物质相吸附的物质,因此在使用状态时,固定部101能够以磁性物质而稳固地与第一翻折部102及第二翻折部103暂时性贴合固定。然而,固定部101与第一翻折部102及第二翻折部103暂时性贴合固定并不限于磁吸的方式,任何能够暂时固定二物体并分离的方式皆可,例如使用固定带或固定扣,且并不限于此。
再一次参考第3B图,在使用状态时,由侧面观之,主要支撑部30的第一片体301及第二片体302与第一翻折部102形成第一三角形11,此时第七翻折线507至第一翻折部102的垂直距离为第一高度111;同样地,次要支撑部40的第三片体401及第四片体402与第二翻折部103形成第二三角形12,此时第八翻折线508至第二翻折部103的垂直距离为第二高度121。
请参考第2图、第3A图及第3B图,容纳部20的宽度(无标号),亦即主要支撑部30与次要支撑部40之间的距离,也就是第四翻折线504与第五翻折线505(如第1A图所示)彼此之间的距离,形成为能够容纳手机、平板计算机、书籍、笔记型计算机等片状物体的厚度,因而在本申请的物品支撑装置1于使用状态下,能够暂时性地以一大致直立的角度支承手机、平板计算机、书籍、笔记型计算机等片状物体于一平面上,而避免片状物体平放并占用平面上过多空间。
请参考第3A图、第4A图及第4B图,第4A图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于使用状态时的另一立体图,第4B图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于使用状态时的又一立体图。以笔记型计算机为例,当本申请的物品支撑装置1在使用状态下,使用者能够选择性地将收折状态的笔记型计算机放置于物品支撑装置1的容纳部20中,如第3A图所绘示,或是将笔记型计算机放置于第一三角形11或第二三角形12上,如第4A图及第4B图所绘示,而基于第一三角形11的第一高度111或第二三角形12的第二高度121,使用者能够依个人喜好选择其使用笔记型计算机观看或打字的最佳角度。
值得一提的是,第一表面1A以一防滑材质构成,因而当物品支撑装置1在使用状态下,第一翻折部102与第二翻折部103能够以第一表面1A稳固地支承在平面上而不滑动,同时使用者无论是使用容纳部20、第一三角形11或第二三角形12,其所放置的片状物体都能够稳固地支承在容纳部20、第一三角形11或第二三角形12上而不滑动。第二表面1B可与第一表面1A使用相同的防滑材质构成,或可与第一表面1A使用不同的材质构成。
综上所述,由于物品支撑装置1处于收折状态时,底座部10、容纳部20、主要支撑部30及次要支撑部40彼此不互相重合并形成大致为片状的结构,因而使用者能够方便地将物品支撑装置1与其他片状物体如手机、平板计算机、书籍、笔记型计算机等共同收纳与携带,而在需要时使用者能够将物品支撑装置1折叠至使用状态,使固定部101与第一翻折部102及第二翻折部103暂时性贴合固定,并可选择性地将片状物体如手机、平板计算机、书籍、笔记型计算机等放置于物品支撑装置1的容纳部20中,或是将片状物体放置于第一三角形11或第二三角形12上,基于第一三角形11的第一高度111或第二三角形12的第二高度121,使用者能够依个人喜好选择其使用片状物体如手机、平板计算机、书籍、笔记型计算机的最佳角度。
惟,以上所述者,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以限定本申请实施的范围;故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与范围下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内。
在本申请的全文中使用的术语“包括”不应解释为限制于其后列出的内容;它不排除其它的结构要素或步骤。
可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将本申请全文中提到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提到的特征,以任何适当的方式与其他实施例中的特征进行组合来实施本申请。
注意,上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的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申请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申请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申请的技术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均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畴。

Claims (10)

1.一种物品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用于暂时性支撑一物品于一平面上,包含:
一底座部,其包含一固定部、一第一翻折部及一第二翻折部,所述固定部以一第一翻折线与所述第一翻折部连接,所述固定部以一第二翻折线与所述第二翻折部连接;
一容纳部,所述容纳部与所述固定部固定连接:
一主要支撑部,所述主要支撑部以一第三翻折线与所述第一翻折部连接,所述主要支撑部以一第四翻折线与所述容纳部连接;以及
一次要支撑部,所述次要支撑部以一第五翻折线与所述容纳部连接,所述次要支撑部以一第六翻折线与所述第二翻折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品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要支撑部具有一第一片体及一第二片体,所述次要支撑部具有一第三片体及一第四片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物品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要支撑部进一步具有一第七翻折线,所述第一片体以所述第七翻折线与所述第二片体连接,所述次要支撑部进一步具有一第八翻折线,所述第三片体以所述第八翻折线与所述第四片体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物品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的至少一部分包含一磁性物质,所述固定部以所述磁性物质与所述第一翻折部及所述第二翻折部暂时性贴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物品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物品支撑装置进一步包含一收折状态及一使用状态,当所述物品支撑装置处于所述收折状态时,所述底座部、所述容纳部、所述主要支撑部及所述次要支撑部彼此不互相重合并形成一大致为片状的结构,当所述物品支撑装置处于所述使用状态时,所述固定部与所述第一翻折部暂时性贴合,所述固定部与所述第二翻折部暂时性贴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物品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物品支撑装置处于所述使用状态时,所述主要支撑部的所述第一片体及所述第二片体与所述第一翻折部形成具有一第一高度的一第一三角形,所述次要支撑部的所述第三片体及所述第四片体与所述第二翻折部形成具有一第二高度的一第二三角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物品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高度为所述第七翻折线至所述第一翻折部的垂直距离,所述第二高度为所述第八翻折线至所述第二翻折部的垂直距离。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物品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物品支撑装置具有一第一表面与一第二表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物品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表面以一防滑材质构成。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物品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表面以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同或不同的材质构成。
CN202321916515.7U 2023-07-07 2023-07-19 物品支撑装置 Active CN220586321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2207038 2023-07-07
TW112207038U TWM649970U (zh) 2023-07-07 2023-07-07 物品支撐裝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586321U true CN220586321U (zh) 2024-03-12

Family

ID=901125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916515.7U Active CN220586321U (zh) 2023-07-07 2023-07-19 物品支撑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20586321U (zh)
TW (1) TWM649970U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649970U (zh) 2024-01-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389398B1 (en) Folio boost for tablet device
US8757375B2 (en) Support for a tablet computer with a function of receiving bag
US8490783B1 (en) Protective cover
US9033147B2 (en) Holder for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US20120153116A1 (en) Convertible Case for a Tablet Computer
TW201233287A (en) Multi-functional protecting bag
US20120211631A1 (en) Holder for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US20090179124A1 (en) Computer and document stand
JP2006099764A (ja) 携帯用コンピュータシステム
US20060243679A1 (en) Computer monitor organizer
JP2003177840A (ja) 携帯型情報機器(pda)取付け機構
US20130284866A1 (en) Holder for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CN214405480U (zh) 可折叠收纳的支撑座
WO2021057153A1 (zh) 具储放卡片功能的移动设备支撑架
CN220586321U (zh) 物品支撑装置
KR200495841Y1 (ko) 접이식 거치대
US20100307385A1 (en) Portable Computer Table With Clear Reading and Writing Surface
KR20120008365U (ko) 디스플레이장치 거치용 케이스
WO2022267928A1 (zh) 具有物品支撑功能的卡片收纳结构
KR20120053364A (ko) 스탠딩 파우치
TWM623194U (zh) 置物架
CN210299888U (zh) 移动设备收纳结构
TWM623149U (zh) 具物品支撐功能之卡片收納結構
KR101973692B1 (ko) 스탠딩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클립보드
CN210407584U (zh) 折叠式板垫支撑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