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582797U - 一种翅片式换热器及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翅片式换热器及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582797U
CN220582797U CN202321367555.0U CN202321367555U CN220582797U CN 220582797 U CN220582797 U CN 220582797U CN 202321367555 U CN202321367555 U CN 202321367555U CN 220582797 U CN220582797 U CN 22058279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frigerant
heat exchanger
branch
pipes
branch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367555.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程新庆
安宏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isense Hitachi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isense Hitachi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isense Hitachi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isense Hitachi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367555.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58279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58279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58279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翅片式换热器及空调器,涉及空调设备技术领域,用于解决现有翅片式换热器换热效率较低的问题。该空调器包括多条冷媒支路。多条冷媒支路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冷媒支路的内部形成有冷媒流路,两端开设有与冷媒流路连通的进口和出口。其中,沿第一方向,进口的高度低于出口的高度,且冷媒流路中相对靠近出口位置处的高度始终不低于冷媒流路中相对靠近进口位置处的高度。该翅片式换热器用于空调器。

Description

一种翅片式换热器及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空调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翅片式换热器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换热器是空调的重要组成部分,空调通过换热器与周边空气进行热交换来实现调节温度的功能。常用的换热器为翅片式换热器,包括多条由换热管组成的换热支路。其中,换热支路内流通有用于进行换热的冷媒。
但是,目前的翅片式换热器的换热能力较差,换热效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翅片式换热器及空调器,用于解决现有翅片式换热器换热效率较低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翅片式换热器,包括多条冷媒支路。多条冷媒支路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冷媒支路的内部形成有冷媒流路,两端开设有与冷媒流路连通的进口和出口。其中,沿第一方向,进口的高度低于出口的高度,且冷媒流路中相对靠近出口位置处的高度始终不低于冷媒流路中相对靠近进口位置处的高度。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翅片式换热器,在使用时,可以使得冷媒支路沿重力方向间隔设置。这样,当制冷剂从进口进入到冷媒支路的内部时,由于沿第一方向,冷媒支路的进口的高度低于冷媒支路的出口的高度,且冷媒支路中相对靠近出口位置处的高度始终不低于冷媒支路中相对靠近进口位置处的高度。在重力的作用下,液态制冷剂始终处于下方,气态制冷剂被排至冷媒支路中靠近出口的位置,从而使得液态制冷剂可以占据冷媒流路中的大部分空间,进而可以充分利用液态制冷剂的汽化潜热,提升翅片式换热器的换热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条冷媒支路包括多条第一冷媒支路。多条第一冷媒支路沿第一方向间隔平行设置。沿第二方向,第一冷媒支路的进口位于第一冷媒支路的出口的一侧。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垂直。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冷媒支路包括多个第一冷媒管以及多个第一连接管。沿第三方向,多个第一冷媒管间隔平行设置。第一方向和第三方向之间的夹角为锐角,且第三方向位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所在的平面。第一冷媒管的延伸方向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所在的平面垂直。沿第一冷媒管的延伸方向,多个第一连接管位于多个第一冷媒管的两侧。其中,沿第三方向,相邻两个第一冷媒管中相互靠近的两端与一个第一连接管的两端连接。相邻两个第一冷媒管通过一个第一连接管连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之间的夹角可以为30°~45°。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条冷媒支路还包括多条第二冷媒支路。沿第一方向,多条第二冷媒支路位于多条第一冷媒支路的两侧,与多条第一冷媒支路间隔设置。其中,沿第二方向,第一冷媒支路的进口和出口之间的最短距离大于第二冷媒支路的进口与出口之间的最短距离。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冷媒支路包括多个第二冷媒管以及多个第二连接管。多个第二冷媒管间隔平行设置。第二冷媒管的延伸方向与第一方向以及第二方向所在的平面垂直。沿第二冷媒管的延伸方向,多个第二连接管位于多个第二冷媒管的两侧。其中,相邻两个第二冷媒管相互靠近的两端与一个第二连接管的两端连接,相邻两个第二冷媒管通过一个第二连接管连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每条第二冷媒支路的多个第二冷媒管沿第三方向间隔平行设置。其中,第一方向和第三方向之间的夹角为锐角,且第三方向位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所在的平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沿第四方向,每条第二冷媒支路的多个第二冷媒管排成多行,每行沿第三方向排列有多个第二冷媒管,且沿第四方向,每行的第二冷媒管的数量逐渐减小。其中,第三方向与第四方向位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所在的平面。第三方向与第一方向之间的夹角为锐角,第四方向与第一方向之间的夹角为钝角。
另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以及上述任一种翅片式换热器。冷凝器的一端与压缩机连通,膨胀阀的一端与冷凝器的另一端连接。冷媒支路的进口与膨胀阀的另一端连接,冷媒支路的出口与压缩机连通。
由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包括上述任一种翅片式换热器,能够解决与上述翅片式换热器相同的技术问题,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压缩机包括磁悬浮式压缩机。
附图说明
图1为相关技术的一种翅片式换热器010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翅片式换热器的右视图;
图3为图1所示翅片式换热器的左视图;
图4为翅片式换热器在汇管侧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翅片换热器在弯头侧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调器的结构框图;
图7为室外换热器用作冷凝器时的制冷剂流向示意图;
图8为室外换热器用作蒸发器时的制冷剂流向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室内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室内换热器在另一侧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第一方向和第三方向之间的夹角为45°时室内换热器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2为第三方向和第二方向之间的夹角为30°时室内换热器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室内换热器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室内换热器在一侧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室内换热器在一侧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010-翅片式换热器;011-翅片;012-换热管;013-连接管头;100-空调器;10-压缩机;20-室外换热器;30-膨胀阀;40-室内换热器;41-冷媒支路;411-进口;412-出口;42-散热翅片;43-第一冷媒支路;431-第一冷媒管;432-第一连接管;44-第二冷媒支路;441-第二冷媒管;442-第二连接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前”、“后”、“内”、“外”、“中心”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以下,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表示“或”的意思,例如,A/B可以表示A或B。本文中的“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此外,“至少一个”是指一个或多个,“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用于表示作例子、例证或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被描述为“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的任何实施例或设计方案不应被解释为比其他实施例或设计方案更优选或更具优势。确切而言,使用“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旨在以具体方式呈现相关概念。
换热器是空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换热器一般为翅片式换热器,如图1所示,图1为相关技术的一种翅片式换热器010的结构示意图,翅片式换热器010包括翅片011,翅片011可用于增大翅片式换热器010的换热面积,提升换热效率。如图2所示,图2为图1所示翅片式换热器010的右视图,翅片式换热器010还包括穿插于翅片011上的换热管012。换热管012的内部形成有冷媒流路,冷媒在换热管012内进行流动,与空气进行换热。
同时,如图3所示,图3为图1所示翅片式换热器010的左视图,两个换热管012(图2)之间可通过连接管头013相互连通,多个换热管012共同形成一条冷媒流路。
如图2所示,翅片式换热器010一般形成有多条冷媒流路,冷媒在多条冷媒流路中进行流动。多条冷媒流路的一端连接有集液管(图中未示出),另一端连接有集气管(图中未示出)。翅片式换热器010的多条冷媒流路通过集液管和集气管连接于空调系统中。
相关技术中,每条冷媒流路沿“W”字排布,即如图4所示,图4为翅片式换热器010在汇管侧的结构示意图,一条冷媒流路中的多根换热管012沿图4所示的上下方向排成两行,且两行换热管012相互错开设置。示例性的,换热管012沿垂直于图4所示平面的方向延伸,同时,如图4和图5所示,图5为翅片011换热器在弯头侧的结构示意图,一条冷媒流路中相邻的两根换热管012通过一根连接管头013连接,连接管头013倾斜设置进行连接。
但是,由于经过膨胀阀的部分冷媒液体会发生气化,部分气化后的冷媒和液态的冷媒会混合进入到冷媒流路中。这样,参照图4,当气态冷媒和液态冷媒同时进入冷媒流路后,在重力作用下,气态制冷剂会占用冷媒流路的整个顶部,液态制冷剂位于整个冷媒流路的底部。
由于冷媒流路中顶部的气态冷媒仅进行显热交换,换热效率较低,从而导致蒸发温度会升高,冷媒和空气的对数传热温差会减小,最终使得翅片式换热器010的换热效率较低。
基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器100,如图6所示,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调器100的结构框图,该空调器100可以包括压缩机10、室外换热器20、膨胀阀30以及室内换热器40,通过上述来执行空调器100的制冷循环。该制冷循环包括一系列过程,涉及压缩、冷凝、膨胀和蒸发,并向已被调节和热交换的空气供应制冷剂。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100,包括相互连接的室内机和室外机。室外机可以包括上述压缩机10和室外换热器20,室内机可以包括室内换热器40。其中,上述膨胀阀30可以设置在室内机或者室外机中。
其中,室内换热器40和室外换热器20可统称为换热器。室外换热器20和室内换热器40可以用作冷凝器或者蒸发器。当室内换热器40用作蒸发器时,空调器100用于制冷模式的制冷器,此时,如图7所示,图7为室外换热器20用作冷凝器时的制冷剂流向示意图,空调器100的运行过程如下:
压缩机10压缩处于高温高压状态的制冷剂气体并排出压缩后的制冷剂气体,所排出的制冷剂气体流入室外换热器20。室外换热器20将压缩后的制冷剂冷凝成液相,并且热量通过冷凝过程释放到周围环境。
膨胀阀30将室外换热器20中冷凝的高温高压状态的液相制冷剂膨胀为低压的液相制冷剂。室内换热器40蒸发在膨胀阀30中膨胀的制冷剂,并使处于低温低压状态的制冷剂气体返回到压缩机10。室内换热器40可以通过利用制冷剂的蒸发的潜热与待冷却的材料进行热交换来实现制冷效果。在整个循环中,空调器100可以降低室内空气的温度。
当室内换热器40用作冷凝器时,空调器100用作制热模式的加热器。此时,如图8所示,图8为室外换热器20用作蒸发器时的制冷剂流向示意图,空调器100的运行过程如下:
压缩机10压缩处于高温高压状态的制冷剂气体并排出压缩后的制冷剂气体,所排出的制冷剂气体流入室内换热器40。室内换热器40将压缩后的制冷剂冷凝成液相,并且热量通过冷凝过程释放到周围环境。
膨胀阀30将在室内换热器40中冷凝的高温高压状态的液相制冷剂膨胀为低压的液相制冷剂。室外换热器20蒸发在膨胀阀30中膨胀的制冷剂,并使处于低温低压状态的制冷剂气体返回到压缩机10。在整个循环中,空调器100可以提升室内空气的温度。
其中,压缩机10中制冷剂的流向可通过四通阀实现,室内换热器40和室外换热器20分别通过四通阀与压缩机10连接。通过改变四通阀的开闭状态来实现压缩机10中制冷剂流向的调整。
参照图9,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室内换热器40的结构示意图,室内换热器40可以为翅片式换热器。
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室内换热器40做进一步介绍。如图9所示,该室内换热器40包括多条冷媒支路41(即图9中多条箭头以及点划线所划分为的多条流向)。冷媒支路41的内部形成有冷媒流路,两端开设有与冷媒流路连通的进口411和出口412。
其中,压缩机10(图8)的一端与冷凝器(即室外换热器20)的一端连接,膨胀阀30的一端与冷凝器的另一端连接,膨胀阀30的另一端与室内换热器40连接,冷媒支路41的进口411与膨胀阀30(图8)连接,冷媒支路41的出口412与压缩机10连通。
多条冷媒支路41沿第一方向X间隔设置。其中,第一方向X可以为重力方向,即室内换热器40在使用时,多条冷媒支路41沿重力方向间隔设置。
如图9所示,沿第一方向X,冷媒支路41的进口411的高度低于冷媒支路41的出口412的高度,且冷媒支路41中相对靠近出口412位置处的高度始终不低于冷媒支路41中相对靠近进口411处位置的高度。
由此,室内换热器40在使用时,可以使得冷媒支路41沿重力方向(即第一方向X)间隔设置。这样,当制冷剂从进口411进入到冷媒支路41的内部时,由于沿第一方向X,冷媒支路41的进口411的高度低于冷媒支路41的出口412的高度,且冷媒支路41中相对靠近出口412位置处的高度始终不低于冷媒支路41中相对靠近进口411位置处的高度。在重力的作用下,液态制冷剂始终处于下方,气态制冷剂被排至冷媒支路41中靠近出口412的位置,从而使得液态制冷剂可以占据冷媒流路中的大部分空间,进而可以充分利用液态制冷剂的汽化潜热,提升室内换热器40的换热效率。其中,可以通过控制制冷剂的过热度来控制冷媒回路中制冷剂的液位。
可以理解的是,如图9所示,翅片式换热器还可以包括散热翅片42,冷媒支路41穿设在散热翅片42上,散热翅片42用于增大换热面积,提高换热效率。示例性的,冷媒支路41可以由内螺纹铜管制成,散热翅片42可以为亲水铝箔。在制作时,亲水铝箔可通过高速冲压成多种片型的铝箔穿在内螺纹铜管上,经机械胀管工艺,使铝箔与内螺纹通管紧密结合,以减小导热接触热阻。
可以理解的是,室内换热器40还可以包括分液头、集气管、换热器防护板等部件(图中未示出)。其中,分液头可以与多条冷媒支路41的进口411连通,用于分流制冷剂,使制冷剂流入多条冷媒支路41的内部。集气管可以与多条冷媒支路41的出口412连通,用于汇聚气态制冷剂,以便于气态冷媒流向压缩机10。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多条冷媒支路41包括多条第一冷媒支路43。多条第一冷媒支路43沿第一方向X间隔平行设置。沿第二方向Y,第一冷媒支路43的进口411位于第一冷媒支路43的出口412的一侧。其中,第二方向Y与第一方向X垂直。
如图9所示,由于多条第一冷媒支路43沿第一方向X间隔平行设置,可以使得冷媒支路41的排布更加规律,方便对冷媒支路41进行布置,空间分配更加合理,增加排布的数量,进而提升换热效率。
示例性的,如图9所示,室内换热器40为矩形,第一方向X可以为室内换热器40的长度方向,第二方向Y可以为室内换热器40的宽度方向。多个第一冷媒支路43沿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第一冷媒支路43的进口411和出口412分别位于宽度方向的两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室内换热器40在另一侧的结构示意图,第一冷媒支路43包括多个第一冷媒管431以及多个第一连接管432。
如图10所示,沿第三方向Z,多条第一冷媒管431间隔平行设置。第一方向X和第三方向Z之间的夹角为锐角,且第三方向Z位于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所在的平面。第一冷媒管431的延伸方向与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所在的平面垂直。
沿第一冷媒管431的延伸方向,多个第一连接管432位于多个第一冷媒管431的两侧。其中,沿第三方向Z,相邻两个第一冷媒管431中相互靠近的两端与一个第一连接管432的两端连接。相邻两个第一冷媒管431通过一个第一连接管432连通。
由此,多个第一冷媒管431通过多个第一连接管432连通在一起形成第一冷媒支路43。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冷媒管431的两端分别通过一个第一连接管432与相邻的两个第一冷媒管431进行连通,以使沿第三方向Z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一冷媒管431能够依次连通。
基于上述方案,如图10所示,室内换热器40在使用时,以重力方向作为第一方向X,每个第一冷媒管431的内部在重力方向上的高度相同。同时,由于多个第一冷媒管431沿第三方向Z间隔设置,多个第一冷媒管431沿第一方向X上的高度逐渐增高,从而保证气态制冷剂会聚集在高度较高的第一冷媒管431的内部,液态制冷剂会占据第一冷媒支路43的底部位置,从而可以使得气态制冷剂的占据空间较小,保证室内换热器40的换热效率。
同时,由于第一冷媒管431的延伸方向与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所在的平面垂直。示例性的,如图10所示,第一方向X为散热翅片42的长度方向,第二方向Y为散热翅片42的宽度方向。当第一冷媒管431的延伸方向与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所在的平面垂直时,可以设置更多的第一冷媒管431,空间利用率更快。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方向X和第三方向Z之间的夹角可以为30°~45°。如图10所示,当室内换热器40的尺寸一定时,通过调整多个第一冷媒管431的排布方向,可以调整第一冷媒支路43的冷媒流路的长度。
可以理解的是,第三方向Z与第一方向X之间的夹角大小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示例性的,第三方向Z与第一方向X之间的夹角可以为30°、35°、40°或者45°。
示例性的,如图10所示,室内换热器40为矩形,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分别为室内换热器40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当第三方向Z与第一方向X之间的夹角增大时,多个第一冷媒管431沿第三方向Z的排布长度增大,从而使得第一冷媒支路43的长度增大。当第三方向Z与第一方向X之间的夹角减小时,第一冷媒支路43的长度减小。
当需要设计较长的第一冷媒支路43时,第三方向Z与第一方向X之间的夹角可以为45°。这样,如图11所示,图11为第一方向X和第三方向Z之间的夹角为45°时室内换热器40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在相邻的两个第一冷媒管431的排布间距相同的前提下,相同尺寸的室内换热器40中每个第一冷媒支路43可以包括更多的第一冷媒管431,第一冷媒支路43的长度更长。
当需要设计较短的第一冷媒支路43时,第三方向Z与第一方向X之间的夹角可以为30°。这样,如图12所示,图12为第三方向Z和第二方向Y之间的夹角为30°时室内换热器40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在相邻的两个第一冷媒管431的排布间距相同的前提下,相同尺寸的室内换热器40中每个第一冷媒支路43可以包括更少的第一冷媒管431,第一冷媒支路43的长度更短。
可以理解的是,当室内换热器40的尺寸相同时,如图11和图12所示,第一方向X和第三方向Z之间的夹角越大时,第一冷媒支路43沿第一方向X上的长度也较大,从而可设置的第一冷媒支路43的数量也会相应的减小。第一方向X和第三方向Z之间的夹角越小时,第一冷媒支路43沿第一方向X上的长度也较小,从而可设置的第一冷媒支路43的数量也可以相应的增多。
当然,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冷媒支路43也可以选择其它的方式进行排布。如图13所示,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室内换热器40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在图13所示的排布方式中,第一冷媒支路43中的部分第一冷媒管431沿第二方向Y间隔设置,一部分沿第三方向Z间隔设置。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冷媒支路43具体的排布方式,可根据实际进行设置,只要使得沿第一方向X,第一冷媒支路43的进口411的高度低于出口412的高度,且第一冷媒支路43的冷媒流路中相对靠近出口412位置处的高度始终不低于冷媒流路中相互靠近进口411位置处的高度即可。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多条冷媒支路41还可以包括多条第二冷媒支路44。沿第一方向X,多条第二冷媒支路44位于多条第一冷媒支路43的两侧,与多条第一冷媒支路43间隔设置。
其中,沿第二方向Y,第一冷媒支路43的进口411和出口412之间的最短距离大于第二冷媒支路44的进口411与出口412之间的最短距离。
示例性的,如图9所示,室内换热器40为矩形,长度方向为第一方向X,宽度方向为第二方向Y。这样,当第一冷媒支路43沿图9所示的方案进行排布时,在对角位置处存在空余空间。由于第二冷媒支路44的进口411和出口412沿第二方向Y上的最短距离小于第一冷媒支路43的进口411和出口412之间沿第二方向Y上的最短距离。第二冷媒支路44可以设置在室内换热器40的对角位置处,进而充分利用室内换热器40的空间,提升室内换热器40的空间利用率。
如图10所示,第二冷媒支路44可以包括多个第二冷媒管441和多个第二连接管442。多个第二冷媒管441间隔平行设置。第二冷媒管441的延伸方向与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所在的平面垂直。
示例性的,如图10所示,第一方向X为散热翅片42的长度方向,第二方向Y为翅片的宽度方向。当第二冷媒管441的延伸方向与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所在的平面垂直时,可以设置更多的第二冷媒管441,空间利用率更快。
沿第二冷媒管441的延伸方向,多个第二连接管442位于多个第二冷媒管441的两侧。相邻两个第二冷媒管441中相互靠近的两端与一个第二连接管442的两端连接,相邻两个第二冷媒管441通过一个车第二连接管442连通。
由此,多个第二冷媒管441通过多个第二连接管442连通在一起形成第二冷媒支路44。可以理解的是,第二冷媒管441的两端分别通过一个第二连接管442与相邻的两个第二冷媒管441进行连通,以使多个第二冷媒管441能够依次连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4所示,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室内换热器40在一侧的结构示意图,每条第二冷媒支路44的多个第二冷媒管441沿第三方向Z间隔平行设置。
这样,第二冷媒支路44中的多个第二冷媒管441沿第一方向X设置在不同的高度上,进而可以使得第二冷媒支路44内的气态制冷剂处于第二冷媒支路44整体的顶部,使液态制冷剂位于第二冷媒支路44的底部位置,保证第二冷媒支路44的换热效率。
当然,冷媒支路41也可以仅包括第一冷媒支路43。此时,如图15所示,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室内换热器40在一侧的结构示意图。当室内换热器40的形状为矩形时,两个对角位置处存在一定的空置空间。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沿第四方向K,每条第二冷媒支路44的多个第二冷媒管441排成多行,每行沿第三方向Z排列有多个第二冷媒管441,且沿第四方向K,每行的第二冷媒管441的数量逐渐减小。
其中,第三方向Z和第四方向K位于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所在的平面;第三方向Z与第一方向X之间的夹角为锐角,第四方向K与第一方向X之间的夹角为钝角。
这样,如图10所示,当室内换热器40为矩形,第一方向X为长度方向,第二方向Y为宽度方向时,第二冷媒支路44可以包括的第二冷媒管441的数量较多,第二冷媒支路44的长度较长。
示例性的,如图10所示,沿第一方向X,多条第一冷媒支路43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条第二冷媒支路44。同时,每条第二冷媒支路44的多条第二冷媒管441沿第四方向K排成两行,每行沿第三方向Z排列有多个。
上述第二冷媒支路44的第二连接管442的连接方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示例性的,如图10所示,沿第四方向K,第一行排列有四个第二冷媒管441,第二行排列有两个第二冷媒管441。沿第一方向X,第一行中处于最下方的第二冷媒管441与同一行中相邻的第二冷媒管441通过第二连接管442连接。同时,该相邻的第二冷媒管441与第二行中的第二冷媒管441进行连接,然后第二行的第二冷媒管441在于第一行中的第二冷媒管441进行连接,然后依次完成连接。
当然,第二冷媒管441也可以利用第二连接管442以其它的连接路径进行连接,只要保证沿第一方向X,第二冷媒支路44中相对靠近出口412位置处的高度始终不低于第二冷媒支路44中相对靠近进口411位置处的高度。
由上述可知,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室内换热器40,可以使得液态制冷剂聚集在冷媒支路41的底部,使气态制冷剂整体处于冷媒支路41的顶部,占据较小的空间。
为了避免冷却油会堆积在冷媒支路41中,在一些实施例中,压缩机10可以包括磁悬浮压缩机。由于磁悬浮压缩机无需使用冷却油,进而可以避免冷却油堆积在冷媒支路41底部的情况发生。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翅片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多条冷媒支路,多条所述冷媒支路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所述冷媒支路的内部形成有冷媒流路;所述冷媒支路的两端开设有与所述冷媒流路连通的进口和出口;
其中,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进口的高度低于所述出口的高度,且所述冷媒流路中相对靠近所述出口位置处的高度始终不低于所述冷媒流路中相对靠近所述进口位置处的高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翅片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条冷媒支路包括:
多条第一冷媒支路,多条所述第一冷媒支路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平行设置;沿第二方向,所述第一冷媒支路的进口位于所述第一冷媒支路的出口的一侧;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翅片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媒支路包括:
多个第一冷媒管,沿第三方向,多个所述第一冷媒管间隔平行设置;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三方向之间的夹角为锐角,且所述第三方向位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所在的平面;所述第一冷媒管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所在的平面垂直;以及,
多个第一连接管,沿所述第一冷媒管的延伸方向,多个所述第一连接管位于所述多个第一冷媒管的两侧;
其中,沿所述第三方向,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冷媒管中相互靠近的两端与一个所述第一连接管的两端连接,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冷媒管通过一个所述第一连接管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翅片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三方向之间的夹角为30°~45°。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翅片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条冷媒支路还包括:
多条第二冷媒支路,沿所述第一方向,多条所述第二冷媒支路位于所述多条第一冷媒支路的两侧,与多条所述第一冷媒支路间隔设置;
其中,沿所述第二方向,所述第一冷媒支路的进口和出口之间的最短距离大于所述第二冷媒支路的进口和出口之间的最短距离。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翅片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冷媒支路包括:
多个第二冷媒管,多个所述第二冷媒管间隔平行设置;所述第二冷媒管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以及所述第二方向所在的平面垂直;以及,
多个第二连接管,沿所述第二冷媒管的延伸方向,所述多个第二连接管位于多个所述第二冷媒管的两侧;
其中,相邻两个所述第二冷媒管中相互靠近的两端与一个所述第二连接管的两端连接,相邻两个所述第二冷媒管通过一个所述第二连接管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翅片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每条所述第二冷媒支路的多个所述第二冷媒管沿第三方向间隔平行设置;其中,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三方向之间的夹角为锐角,且所述第三方向位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所在的平面。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翅片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沿第四方向,每条所述第二冷媒支路的多个所述第二冷媒管排成多行,每行沿第三方向排列有多个所述第二冷媒管,且沿所述第四方向,每行的所述第二冷媒管的数量逐渐减少;
其中,所述第三方向和所述第四方向位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所在的平面;所述第三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之间的夹角为锐角,所述第四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之间的夹角为钝角。
9.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压缩机;
冷凝器,所述冷凝器的一端与所述压缩机连通;
膨胀阀,所述膨胀阀的一端与所述冷凝器的另一端连接;以及,
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翅片式换热器,所述冷媒支路的进口与所述膨胀阀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冷媒支路的出口与所述压缩机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包括磁悬浮式压缩机。
CN202321367555.0U 2023-05-30 2023-05-30 一种翅片式换热器及空调器 Active CN22058279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367555.0U CN220582797U (zh) 2023-05-30 2023-05-30 一种翅片式换热器及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367555.0U CN220582797U (zh) 2023-05-30 2023-05-30 一种翅片式换热器及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582797U true CN220582797U (zh) 2024-03-12

Family

ID=901182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367555.0U Active CN220582797U (zh) 2023-05-30 2023-05-30 一种翅片式换热器及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58279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059113B (zh) 空调
EP0647307B1 (en) Serpentine heat pipe in air conditioning systems
JP6045695B2 (ja) 空気調和装置
CN216694082U (zh) 换热器和空调器
WO2000006957A9 (en) Dual evaporator for indoor units and method therefor
EP3156752B1 (en) Heat exchanger
US11022372B2 (en) Air conditioner
CN220582797U (zh) 一种翅片式换热器及空调器
JP5627635B2 (ja) 空気調和機
RU2693946C2 (ru) Стойкий к образованию инея микроканальный теплообменник
EP3734190B1 (en) Heat exchanger and refrigeration cycle device
CN106568187B (zh) 换热器和空调器
JP2012229897A (ja) 熱交換器およびこの熱交換器を備えた空気調和機
JP2015087038A (ja) 熱交換器及び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CN219934755U (zh) 一种双系统换热器和烘干机
CN221036260U (zh) 换热系统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8884117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215809462U (zh) 一种换热器及制冷设备
CN218721919U (zh) 一种空调室外机及空调器
CN219934756U (zh) 一种换热器和烘干机
CN216667835U (zh) 一种室外空调器
CN216347190U (zh) 过冷器、电控盒以及空调系统
CN218296215U (zh) 换热器及空调器
JP7399286B2 (ja) 熱交換器および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CN216431987U (zh) 换热器和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