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582554U - 天花机 - Google Patents

天花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582554U
CN220582554U CN202322023520.1U CN202322023520U CN220582554U CN 220582554 U CN220582554 U CN 220582554U CN 202322023520 U CN202322023520 U CN 202322023520U CN 220582554 U CN220582554 U CN 22058255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uman
sensing
air
shell
moun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023520.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程军
闫建芳
陈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sense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sense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sense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sense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023520.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58255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58255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58255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天花机,包括:机壳,其包括进风口和多个出风口,多个出风口围绕进风口设置;角盖,设置于机壳的角部;人感模块,其包括两个人感探头;圆台,形成于角盖上且相对角盖朝向远离所述机壳的方向凸起,所述圆台的内部设有容纳部;两个贯通部,贯穿设置于所述圆台的侧面上以供两个人感探头穿设,两个贯通部沿机壳的对角线对称设置,所述贯通部的中心线相对水平面倾斜设置;其中,所述人感模块设于所述容纳部内,两个所述人感探头分别贯穿两个所述贯通部延伸至所述容纳部的外部,以使所述人感探头相对水平面倾斜设置。通过设置圆台,提高了天花机的美观性,保证人感探头正常探测,同时,人感探头倾斜设置,提高了其探测范围。

Description

天花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空调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天花机。
背景技术
嵌入式的天花机空调器主要应用在办公室、教室、商场等空间较大的大型场馆环境中,具有占地面积小、制冷/制热效果好的优点,备受用户青睐。天花机包括机壳,机壳上设置有一个进风口和多个出风,出风口处对应设置导风板,多个导风板同时开启和关闭负责不同出风口的送风,使得从天花机的各出风口分别均等地吹出气流。在进行这样宽广空间进行制冷/制热情况下,该设置不会考虑空间内的热负荷分布和人分布,且各个导风板的摆动状态不能单独设置,因此不能满足不同空间的需求。
相关技术中,随着智能家居的发展,出现了应用有人感模块的天花机,通过人感模块的人感探头识别人体位置、状态,地板温度,人体部位温冷感,风流向、风强度解析等,并通过人感模块与天花机间的联动,实现风吹人、风避人、舒适送风等功能。
然而,现有人感探头多为水平放置,使得人感探头的探测范围有限,继而使得感应盲区太大,较难实现感测室内人体进行相应控制的目的。同时,人感探头大多直接安装于天花机的机壳外部,容易进灰,影响人感探头的可靠性,并且影响整机的外观美观度。有鉴于此,提出本申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提出一种天花机,包括:
机壳,其包括进风口和多个出风口,多个所述出风口围绕所述进风口设置;
角盖,设置于所述机壳的角部,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出风口之间具有一个所述角盖;
多个导风装置,转动连接于所述机壳上且与多个所述出风口一一对应,以选择性地打开或关闭对应的所述出风口;
人感模块,其包括两个人感探头;
圆台,形成于所述角盖上且相对所述角盖朝向远离所述机壳的方向凸起,所述圆台的内部具有容纳部;
两个贯通部,贯穿设置于所述圆台的侧面上以供两个所述人感探头穿设,两个所述贯通部沿所述机壳的对角线对称设置,所述贯通部的中心线相对水平面倾斜设置;
其中,所述人感探头设于所述容纳部内,两个所述人感探头分别贯穿两个所述贯通部延伸至所述容纳部的外部,以使所述人感探头相对水平面倾斜设置。
本技术方案提供的天花机,通过设置沿机壳的对角线对称的两个人感探头,提高了人感模块的探测范围;同时,角盖上设置有具有容纳部的圆台,人感模块设于容纳部内且两个人感探头分别贯穿圆台上的两个贯通部延伸至容纳部的外部,使得人感模块嵌入到角盖上,避免了影响整机的外观。圆台的设置,提高了天花机的美观性,避免进灰,同时两个人感探头倾斜设置,相比于现有技术,提高了探测范围,使其容易的实现感测室内人体进行相应控制的目的。
本申请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人感探头的中轴线与水平面之间形成夹角α,其中,45°≤α≤60°;两个所述人感探头的中轴线之间形成夹角β,β的开口向远离所述机壳的方向设置,其中,60°≤β≤90°;该设置提高了人感探头的探测范围。
本申请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人感探头具有引脚,两个所述人感探头的引脚分别焊接于两个控制板上;所述角盖远离所述圆台的一侧设置有安装部以及第一卡接部,所述安装部上形成有安装位,所述控制板倾斜安装于所述安装位上;所述第一卡接部与所述控制板远离所述人感探头的板面适配连接,使得所述控制板抵接于所述安装部与所述第一卡接部之间。
本申请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控制板上安装有支撑件,所述支撑件套设于所述人感探头上且所述人感探头的探测面延伸至所述支撑件的外部,所述支撑件上设置有支撑部,所述支撑部用以支撑所述人感探头的底座,所述引脚设置于所述底座上且所述引脚贯穿所述支撑件焊接于所述控制板上。
本申请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件上设置有第二卡接部,所述控制板上开设有安装口,装配时,所述第二卡接部贯穿所述安装口与所述控制板远离所述安装部的板面适配连接,使得所述支撑部远离所述底座的一侧与所述控制板抵接。
本申请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底座的边缘上具有用于定位标的凸部,所述支撑件上设置有与所述凸部适配的避让部;通过设置避让部,使得支撑件与人感探头的凸部配合,确保人感探头的安装方向。
本申请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人感模块还包括人感盒,所述人感盒的一端具有敞口,所述人感盒的敞口端与所述角盖靠近所述机壳的一侧连接以围合形成安装腔,所述控制板位于所述安装腔内;通过设置人感盒,用以防护控制板以及人感探头,人感盒起防潮、防尘、防意外损伤等作用,提高了人感模块的可靠性。
本申请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风装置包括驱动机构与导风板,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导风板连接用以驱动所述导风板转动;所述控制板与所述控制器通过连接线通讯连接,所述人感盒上设置有供所述连接线穿出的出线口;该设置使得人感模块可与导风板联动,实现风吹人、风避人等功能。
此外,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天花机,其包括:
机壳,其包括进风口和多个出风口,多个所述出风口围绕所述进风口设置;
多个导风装置,转动连接于所述机壳上且与多个所述出风口一一对应,以选择性地打开或关闭对应的所述出风口;
进风格栅,设于所述进风口处且与所述机壳连接;
控制器,与所述导风装置电性连接;
人感模块,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人感模块包括两个人感探头;
安装板,设置于所述进风格栅的中心位置;
圆台,形成于所述安装板上且相对所述安装板向远离所述机壳的方向凸起,所述圆台的内部具有容纳部;
两个贯通部,贯穿设置于所述圆台的侧面上以供两个所述人感探头穿设,两个所述贯通部沿所述进风格栅的中心线对称设置,所述贯通部的中心线相对水平面倾斜设置;
其中,所述人感探头设于所述容纳部内,两个所述人感探头分别贯穿两个所述贯通部延伸至所述容纳部的外部,以使所述人感探头相对水平面倾斜设置。
本技术方案提供的天花机,通过设置沿进风格栅的中心线对称的两个人感探头,提高了人感模块的探测范围;同时,进风格栅上设置有具有容纳部的圆台,人感模块设于容纳部内且两个人感探头分别贯穿圆台上的两个贯通部延伸至容纳部的外部,使得人感模块嵌入到进风格栅上,避免了影响整机的外观。圆台的设置,提高了天花机的美观性,避免进灰,同时使得两个人感探头倾斜设置,相比于现有技术,提高了探测范围,使其容易的实现感测室内人体进行相应控制的目的。
本申请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人感盒,所述人感盒的一端具有敞口,所述人感盒的敞口端与所述安装板靠近所述机壳的一侧连接以围合形成安装腔,所述安装腔内设置有两个控制板,两个所述人感探头的引脚分别焊接于两个所述控制板上;通过设置人感盒,用以防护控制板以及人感探头,人感盒起防潮、防尘、防意外损伤等作用,提高了人感模块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图2是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天花机的外观图;
图3是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天花机的主视图;
图4是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天花机的局部爆炸图;
图5是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天花机的爆炸图;
图6是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天花机的结构框图;
图7是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角盖与人感模块的安装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角盖与人感模块的局部爆炸图;
图9是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角盖的正视图;
图10是图9中A-A处的剖视图;
图11是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角盖与人感模块的安装示意图1;
图12是图1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3是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角盖与人感模块的安装示意图2;
图14是图13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5是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角盖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人感探头与控制板的局部爆炸图;
图17是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支撑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8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人感探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19~图20是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角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21是根据本公开另一实施方式天花机的外观图;
图22是根据本公开另一实施方式天花机的主视图;
图23是根据本公开另一实施方式进风格栅的局部示意图。
以上各图中:天花机100;机壳1;箱体11;面板12;进风口13;出风口14;进风格栅15;安装板151;导风圈16;电控盒17;室内换热器21;室内风机22;接水盘3;圆台4;贯通部41;容纳部42;导风装置5;导风板51;驱动电机52;控制器6;人感模块7;人感探头71;帽体711;底座712;引脚713;凸部714;控制板72;安装口721;支撑件73;筒部731;支撑部732;避让部733;第二卡扣734;角盖8;第一卡扣81;第三卡扣82;连接部83;卡线部84;安装部85;支撑限位筋851;人感盒9;走线部91;紧固件9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示例性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具体描述。然而应当理解,在没有进一步叙述的情况下,一个实施方式中的元件、结构和特征也可以有益地结合到其他实施方式中。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天花机空调器通过使用压缩机、冷凝器、节流装置和蒸发器来执行天花机空调器的制冷循环。制冷循环包括一系列过程,涉及压缩、冷凝、膨胀和蒸发,并向已被调节和热交换的空气供应制冷剂。其中,天花机空调包括天花机(即天花机空调器的室内机)和空调时外机(即空调器的室外机)。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天花机100,下面参考图1~23对天花机100进行描述,其中,图1、图2为天花机100的外观图,天花机100是天花机空调器的室内机部分,另外,天花机空调器还包括空调室外机。
参考图1~图5,本实用新型天花机100的一个示意性实施例中,天花机100包括机壳1、室内换热器2以及室内风机22,机壳1内部形成有安装腔,室内换热器2、以及室内风机22安装于安装腔内。机壳1可以对机壳1内部的各部件进行保护,从而延长天花机100的使用寿命。
参考图1、图2,机壳1形成天花机100的整体外观,机壳1包括进风口13和多个出风口14,进风口13与安装腔连通,以允许室内风由进风口13进入安装腔中,多个出风口14围绕进风口13设置,多个出风口14与安装腔连通,以允许安装腔内的气流可以由多个出风口14流出。
具体地说,机壳1包括箱体11以及面板12,箱体11适于安装于天花板和吊顶之间,箱体11的底端具有敞口,面板12连接于箱体11的敞口端以覆盖箱体11的敞口,从而对箱体11进行遮挡,面板与箱体配合共同限定形成上述安装腔。其中,箱体11呈正方体设置。
本实施例中,进风口13设置于面板的中部,多个出风口14环绕设置在进风口13的四周,该设置使得天花机100运行时,天花机100由面板中部的进风口13进风,并朝四周的出风口14吹出,从而使得换热后形成的空调风由多个方向流至室内,提高了空调风的出风量。
参考图2,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天花机100为四出风口14天花机,也就是说,在面板设置有一个进风口13和四个出风口14。其中,进风口13为方形进风口13,四个出风口14均为长条状设置,且四个出风口14分别沿面板的四个侧边的延伸方向设置。
面板12呈方形设置,以与箱体11的敞口端相适配,面板12可延伸至箱体11外,提高了天花机100的美观性,使得天花机100的整体性好。具体地,天花机安装时,面板与吊顶的底面大致保持平齐,从而使得面板12与吊顶形成整体结构,面板12将箱体11隐藏在天花板和吊顶之间,保证天花机100出风的同时,使得整体外观更好。
具体地说,面板12的长度尺寸大于箱体11的敞口的长度尺寸,面板12的宽度尺寸大于箱体11的敞口的宽度尺寸,使得面板12可以完全覆盖箱体11的敞口,通过面板12覆盖箱体11底部的敞口,一方面提升了天花机100的美观性,另一方面箱体11的底部通过与面板12安装而与吊顶保持固定。
本实施例中,面板12的端部均超出箱体11,使面板12与吊顶的连接面积较大,面板12分别与吊顶和箱体11进行安装,进一步保证了天花机100的装配牢固性。
室内风机22设置于安装腔的中部,且室内风机22与进风口13对应设置,用以驱动室内风经过进风口13进入安装腔,使得气流可从进风口13流动到出风口14。室内换热器2围设于室内风机22的外部,用于从安装腔内的室内风中吸收热量或者向安装腔内的室内风传输热量。
参考图5,本实施例中,室内换热器2以包围室内风机22周围的方式配置且弯曲成型为四边形状,且室内换热器2相对室内风机22靠近出风口14。
天花机100运行时,在室内风机22的驱动下,室内空气经进风口13进入到安装腔内,安装腔内的室内空气流经室内换热器2进行换热,换热后的室内空气经出风口14排出至室内,从而使得天花机制冷与制热,起到调节室内气温的作用,达到用户的舒适温度。在此,将经过室内换热器2换热后的空气称为空调风。
天花机100还包括接水盘3,接水盘3连接在箱体的敞口端,且接水盘3位于室内换热器2的下方,使其能够承接、收集室内换热器2的冷凝水。具体地说,接水盘3设置于安装腔内且位于安装腔的底端,室内换热器2的底端与接水盘3相抵接,使得室内换热器2产生的冷凝水滴落至接水盘3内进行收集。
本申请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继续参考图5,天花机还包括导风圈16,导风圈16对应进风口13设置,使得气流可以更加稳定、准确的经过进风口进入机壳1内。
空调室外机包括室外机壳、室外风机和室外换热器,室外机壳上设有室外进风口和室外出风口,室外风机以及室外换热器设于室外机壳内,室外换热器用于与进入室外风道内的室外空气进行换热。室外风机用于为室外机壳内的空气的流动提供动力。在室外风机的驱动下,室外空气经室外进风口进入到机壳内,进入到室外机壳内的空气在室外换热器处与室外换热器进行换热,换热后的空气经室外出风口流出室外机壳。
空调室外机是指制冷循环的包括压缩机和室外换热器的部分,压缩机设于室外机壳内,压缩机将低温低压状态的制冷剂气体进行压缩排出高温高压状态的制冷剂气体。节流装置可以提供在天花机或室外机中,节流装置使在冷凝器中冷凝的高温高压状态的液相制冷剂膨胀为低压的液相制冷剂。
其中,在室内换热器和室外换热器两者中,其中一者为冷凝器且另一者为蒸发器。冷凝器将压缩后的制冷剂冷凝成液相,并且热量通过冷凝过程释放到周围环境,蒸发器可以通过利用制冷剂的蒸发的潜热与待冷却的材料进行热交换来实现制冷效果。
天花机空调器具有制冷剂回路,该制冷剂回路环状地依次连接压缩机、冷凝器、节流装置和蒸发器来使制冷剂循环。
天花机空调器包括制冷模式和制热模式,在制冷模式下,室内换热器为蒸发器,室外换热器为冷凝器,制冷剂按照顺序经由压缩机、室外换热器、节流装置以及室内换热器进行循环。在制热模式下,室内换热器为冷凝器且室外换热器为蒸发器,制冷剂按照顺序经由压缩机、室内换热器、节流装置以及室外换热器进行循环,实现空调功能。
天花机100还包括角盖8,角盖8设置于机壳1的角部,参考图4,角盖8设置于面板12的角部,任意相邻的两个出风口14之间均具有一个角盖8,角盖8用于对天花机100进行装饰,使得天花机100更加美观。其中,角盖8与面板可拆卸连接。
天花机100还包括多个导风装置5,多个导风装置5设置于机壳1上且与多个出风口14一一对应,以选择性地打开或关闭对应的出风口14。
具体地说,导风装置5包括导风板51以及驱动机构,导风板51转动连接于机壳1上用以打开或关闭对应的出风口14,同时,导风板51可对出风口14流出的空调风进行导向,驱动机构与导风板51连接用以驱动导风板51转动。其中,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52。
参考图6,天花机100还包括控制器6,控制器6被配置于至少对上述压缩机、节流装置、室内风机22以及导风装置5进行控制,从而对整个天花机100的运行进行控制。本实施例中,控制器6与驱动机构电性连接,用以控制驱动机构工作,从而带动导风板51打开或关闭出风口14,或者在出风口14打开时,控制导风板51的摆动角度,实现导风功能。本实施例中,机壳1内设置有电控盒17,控制器6安装于电控盒17的内部。
进一步的,继续参考图6,天花机100还包括人感模块7,人感模块7设置于角盖8上,且人感模块7与控制器6电性连接,通过人感模块7识别人位置、状态,地板温度,人体部位温冷感,风流向、风强度解析等,并通过人感模块7与天花机100间的联动,达到风吹人、风避人、舒适送风等功能。
本实施例中,人感模块7与控制器6通讯连接,人感模块7安装后采用与天花机100联动的形式来将其识别的信号传输给控制器6,进而天花机100再根据反馈的信号控制空调动作,达到风吹人、风避人、舒适送风、节能等功能模式。
参考图7、图8,人感模块7包括两个人感探头71,通过设置两个人感探头71增大了人感模块7的探测范围。需要说明的是,人感探头71的工作原理为现有技术,此处不再过分赘述。
具体地,角盖8上形成有圆台4,圆台4相对角盖8朝向远离机壳1的方向凸起,圆台4的内部设有容纳部42,人感模块7位于容纳部42上。本实施例中,容纳部42为容纳槽结构,且容纳部42位于圆台4靠近机壳1的一侧,通过将人感模块7设于容纳部42上,避免人感模块7整个暴露于角盖8的外部,提高了整机美观性。
参考图9,圆台4的侧面上贯穿设置有两个贯通部41,两个贯通部41分别用以供两个人感探头71穿设,两个贯通部41沿机壳1的对角线对称设置,且贯通部41的中心线相对水平面倾斜设置。
人感模块7安装时,两个人感探头71分别贯穿两个贯通部41延伸至容纳部42的外部,圆台4相对角盖8凸起。该设置使得人感探头71的探测范围不受四周结构的遮挡,保证人感探头71的正常探测。
两个贯通部41沿机壳1的对角线对称设置,贯通部41的中心线相对水平面倾斜设置,使得两个人感探头71沿机壳1的对角线对称设置的同时,人感探头71相对水平面倾斜设置。人感探头71倾斜设置,相比于现有技术人感探头71水平设置,进一步增大了人感探头71的探测范围,使其较为容易地感测室内人体并与天花机100联动达到相应控制的目的。
本实施例提供的天花机100,通过角盖8上设置具有容纳部42的圆台4,并将人感模块7设于容纳部42内且使得两个人感探头71分别贯穿圆台4上的两个贯通部41延伸至容纳部42的外部,实现人感模块7嵌入到角盖8上,避免了影响整机的外观。圆台4的设置,确保了人感探头71的正常探测的同时,提高了天花机100的美观性,避免进灰;两个人感探头71倾斜设置,相比于现有技术,提高了探测范围。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人感探头71的中轴线与水平面之间形成夹角α,其中,45°≤α≤60°;两个人感探头71的中轴线之间形成夹角β,β的开口向远离所述机壳的方向设置,其中,60°≤β≤90°,提高了人感探头71的探测范围。具体地,贯通部41与其对应的人感探头71同轴设置,也就是说,参考图10,贯通部41的中心线L1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α,两个贯通部的中心线L1之间的夹角为β,且45°≤α≤60°,60°≤β≤90°。
参考图11~图14,人感模块7还包括两个控制板72,控制板72与控制器6电性连接;人感探头71具有引脚713,两个人感探头71的引脚713分别焊接于两个控制板72上。
角盖8远离圆台4的一侧设置有安装部85以及第一卡接部,安装部85上形成有安装位,控制板72倾斜安装于安装位上。第一卡接部与控制板72远离安装部85的板面适配连接,使得控制板72抵接于安装部85与第一卡接部之间。
本实施例中,安装部85为多个支撑限位筋851,支撑限位筋851上设置有安装位,用以至少支撑控制板72朝向人感探头71的板面。第一卡接部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卡扣81,第一卡扣81具有朝向控制板72的卡接面,卡接面卡与控制板72远离支撑限位筋851的一侧相抵,以使控制板72卡接于支撑限位筋851与卡接面之间,进而提高了控制板72的安装稳固性。
参考图16、图17,本申请其他一些实施例中,为了调节人感探头71的安装高度和安装方向,人感模块7还包括支撑件73,支撑件73用于支撑人感探头71。其中,支撑件73位于人感探头71与控制板72之间,支撑件73采用塑料材质且与人感探头71的形状相适配。
具体地说,控制板72上安装有上述支撑件73,支撑件73套设于人感探头71上且人感探头71的探测面延伸至支撑件73的外部,支撑件73上设置有支撑部732,支撑部732用以支撑人感探头71的底座712,底座712上的引脚713贯穿支撑件73焊接于控制板72上。本实施例中,支撑件73的内部中空形成套设人感探头71的筒部731,支撑部732设置于筒部731上
参考图17,支撑件73上设置有避让部733,避让部733与人感探头71的凸部714相适配,人感探头71与支撑件73组装时,凸部714位于避让部内。其中,避让部733为缺口结构,缺口结构与凸部714相适配,避免凸部714在人感探头71与支撑件73组装造成干涉,确保人感探头71的安装方向。
为了将支撑件73安装于控制板72上,支撑件73上设置有第二卡接部,控制板72上开设有安装口721,装配时,第二卡接部贯穿安装口721与控制板72远离安装部85的板面适配连接,使得支撑部732远离底座712的一侧与控制板72抵接。
本实施例中,第二卡接部包括两个第二卡扣734,两个第二卡扣734间隔设置于支撑件73上。第二卡扣734具有朝向支撑件73的卡接面,卡接面与控制板72远离支撑件73的一侧相抵,以使控制板72卡接于支撑部732与卡接面之间,提高了支撑件73的安装牢固性。
参考图18,本实施例中,人感探头71包括帽体711、底座712、测温元件、多根金属引脚713以及凸部714,帽体711、底座712均由圆形结构的金属材料制成,帽体711设置于底座712上且帽体711与底座712密封连接。测温元件封装于帽体711与底座712形成的腔体内,用以感知物体的表面温度,凸部714设置于底座712的边缘上。其中,人感探头71的探测范围为一个矩形,凸部714用于定位标,也就是说凸部714用以表示方位即安装方向。
进一步的,参考图19,人感模块7还包括人感盒9,所述人感盒9的一端具有敞口,人感盒9的敞口端与角盖8靠近机壳1的一侧连接以围合形成安装腔,控制板72位于安装腔内。通过设置人感盒9,用以防护控制板72以及人感探头71,人感盒9起防潮、防尘、防意外损伤等作用,提高了人感模块7的可靠性。
本实施例中,角盖8上设置有第三卡扣82以及连接部83,人感盒9通过第三卡扣82卡接于角盖8上,且人感盒9可通过紧固件92与连接部83的配合作用固定于角盖8上。其中,紧固件92可以为螺栓或螺钉,连接部83为柱形内螺纹结构,紧固件92与连接部83可拆卸固定连接。
参考图20,人感盒9上设置有与安装腔连通的走线部91,控制板72与控制器6通过连接线通讯连接,角盖8靠近机壳1的一侧设置至少一个卡线部84,卡线部84供连接线穿设,用以限定连接线的走向。该设置使得人感模块7与天花机100的联动,实现风吹人、风避人等功能,其中,走线部91为与安装腔连通的出线口,出线口用以供连接线从安装腔内穿出。
需要说明的是,人感模块7的数量设置为至多两个。本实施例中,人感模块7的数量设置为一个,且一个人感模块7位于任意一个角盖8上。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人感模块7的数量可以设置为两个,当人感模块7设置有两个时,两个人感模块7位于机壳1的对角线上,圆台4的数量与人感模块7的数量一致,且多个圆台4分别形成于不同的角盖8上。
进风口13处设置有进风格栅15,进风格栅15与机壳1连接用于对进入机壳1的室内风进行过滤,避免较大杂质进入风道内。
参考图21~图23,本申请其他一些实施例中,人感模块7可安装于进风格栅15上,人感模块7与控制器6电性连接,通过人感模块7识别人位置、状态,地板温度,人体部位温冷感,风流向、风强度解析等,并通过人感模块7与天花机100间的联动,达到风吹人、风避人、舒适送风等功能。其中,人感模块7包括两个人感探头71。
具体地说,进风格栅15的中心位置设置有安装板151。安装板151上形成有圆台4,圆台4相对安装板151向远离机壳1的方向凸起,且圆台4的内部具有容纳部42。圆台4的侧面上贯穿设置有两个贯通部41以分别供两个人感探头71穿设,两个贯通部41沿进风格栅15的中心线对称设置,且贯通部41的中心线相对水平面倾斜设置。
装配时,人感探头71设于容纳部42内,两个人感探头71分别贯穿两个贯通部41延伸至容纳部42的外部,贯通部41的中心线相对水平面倾斜设置,使得人感探头71相对水平面倾斜设置。
本实施例提供的天花机100,通过设置沿进风格栅15的中心线对称的两个人感探头71,提高了人感模块7的探测范围;同时,进风格栅15上设置有具有容纳部42的圆台4,人感模块7设于容纳部42内,使得人感模块7嵌入到进风格栅15靠近机壳1的一侧,避免了影响整机的外观。圆台4的设置,提高了天花机100的美观性,避免进灰且表面影响人感探头71的探测,同时两个人感探头71倾斜设置,相比于现有技术,提高了探测范围,使其容易的实现感测室内人体进行相应控制的目的。
上述实施例中,天花机100还包括人感盒9,人感盒9的一端具有敞口,人感盒9的敞口端与安装板151靠近机壳1的一侧连接以围合形成安装腔,安装腔内设置有两个控制板72,两个人感探头71的引脚713分别焊接于两个控制板72上。通过设置人感盒9,用以防护控制板72以及人感探头71,人感盒9起防潮、防尘、防意外损伤等作用,提高了人感模块7的可靠性。
本申请提供的天花机100,还包括与遥控器或者线控器,遥控器或者线控器空用于发射天花机100的控制信号,使得天花机100受控于遥控器或者线控器,进而使得用户通过遥控器或者线控器调控空调器。
具体地说,本申请提供的天花机100,通过设置人感模块7使其具备人感模式。天花机100运行时,利用遥控器或线控器上的人感模式按键,进入人感模式,出现人感标识。
人感模式运行时,默认模式是风吹人,首先进行天花机空调器的现有模式的确认,人感模块7探测有人情况下,人所在的区域对应的导风板51处于单独控制状态,导风板51连续摆动或处于最大导风角度位置,室内风机22以高风挡运行,探测到多人(大于4人)时,压缩机以额定功率范围的上限值运行,此时天花机100的制冷或制热能力最强。
人感模式下,按压风避人按键,进入风避人模式,人感模块7探测有人情况下,人所在的区域对应的导风板51处单独控制状态,导风板51处于最小导风角度位置,天花机100以低风挡运行,且压缩机以较低的频率运行,当人感模块7探测到多人(大于4人)时,天花机100的运行状态不变。
当人感模块7探测到由有人状态转变为无人状态时,在15分钟~30分钟范围内,天花机100自动进入节能模式。再次探测到有人时,自动切换人感模式控制状态,模式保持不变。
再次按压遥控器或线控器上的人感模式按键,退出人感模式,人感标识消失。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为了方便解释,已经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进行了上述说明。但是,上述示例性的讨论不是意图穷尽或者将实施方式限定到上述公开的具体形式。根据上述的教导,可以得到多种修改和变形。上述实施方式的选择和描述是为了更好的解释原理及实际的应用,从而使得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的使用所述实施方式以及适于具体使用考虑的各种不同的变形的实施方式。

Claims (10)

1.一种天花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壳,其包括进风口和多个出风口,多个所述出风口围绕所述进风口设置;
角盖,设置于所述机壳的角部,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出风口之间具有一个所述角盖;
多个导风装置,设置于所述机壳上且与多个所述出风口一一对应,以选择性地打开或关闭对应的所述出风口;
控制器,与所述导风装置电性连接;
人感模块,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人感模块包括两个人感探头;
圆台,形成于所述角盖上且相对所述角盖朝向远离所述机壳的方向凸起,所述圆台的内部设有容纳部;
两个贯通部,贯穿设置于所述圆台的侧面上以供两个所述人感探头穿设,两个所述贯通部沿所述机壳的对角线对称设置,所述贯通部的中心线相对水平面倾斜设置;
其中,所述人感模块设于所述容纳部内,两个所述人感探头分别贯穿两个所述贯通部延伸至所述容纳部的外部,以使所述人感探头相对水平面倾斜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花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人感探头的中轴线与水平面之间形成夹角α,其中,45°≤α≤60°;两个所述人感探头的中轴线之间形成夹角β,β的开口向远离所述机壳的方向设置,其中,60°≤β≤90°。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天花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人感探头具有引脚,两个所述人感探头的引脚分别焊接于两个控制板上;所述角盖远离所述圆台的一侧设置有安装部以及第一卡接部,所述安装部上形成有安装位,所述控制板倾斜安装于所述安装位上;所述第一卡接部与所述控制板远离所述安装部的板面适配连接,使得所述控制板抵接于所述安装部与所述第一卡接部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天花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板上安装有支撑件,所述支撑件套设于所述人感探头上且所述人感探头的探测面延伸至所述支撑件的外部,所述支撑件上设置有支撑部,所述支撑部用以支撑所述人感探头的底座,所述引脚设置于所述底座上且所述引脚贯穿所述支撑件焊接于所述控制板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天花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上设置有第二卡接部,所述控制板上开设有安装口,装配时,所述第二卡接部贯穿所述安装口与所述控制板远离所述安装部的板面适配连接,使得所述支撑部远离所述底座的一侧与所述控制板抵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天花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的边缘上具有用于定位标的凸部,所述支撑件上设置有与所述凸部适配的避让部。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天花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人感盒,所述人感盒的一端具有敞口,所述人感盒的敞口端与所述角盖靠近所述机壳的一侧连接以围合形成安装腔,所述控制板位于所述安装腔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天花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装置包括驱动机构与导风板,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导风板连接用以驱动所述导风板转动;所述控制板与所述控制器通过连接线通讯连接,所述人感盒上设置有供所述连接线穿出的出线口。
9.一种天花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壳,其包括进风口和多个出风口,多个所述出风口围绕所述进风口设置;
多个导风装置,转动连接于所述机壳上且与多个所述出风口一一对应,以选择性地打开或关闭对应的所述出风口;
进风格栅,设于所述进风口处且与所述机壳连接;
控制器,与所述导风装置电性连接;
人感模块,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人感模块包括两个人感探头;
安装板,设置于所述进风格栅的中心位置;
圆台,形成于所述安装板上且相对所述安装板向远离所述机壳的方向凸起,所述圆台的内部具有容纳部;
两个贯通部,贯穿设置于所述圆台的侧面上以供两个所述人感探头穿设,两个所述贯通部沿所述进风格栅的中心线对称设置,所述贯通部的中心线相对水平面倾斜设置;
其中,所述人感探头设于所述容纳部内,两个所述人感探头分别贯穿两个所述贯通部延伸至所述容纳部的外部,以使所述人感探头相对水平面倾斜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天花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人感盒,所述人感盒的一端具有敞口,所述人感盒的敞口端与所述安装板靠近所述机壳的一侧连接以围合形成安装腔,所述安装腔内设置有两个控制板,两个所述人感探头的引脚分别焊接于两个所述控制板上。
CN202322023520.1U 2023-07-28 2023-07-28 天花机 Active CN22058255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023520.1U CN220582554U (zh) 2023-07-28 2023-07-28 天花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023520.1U CN220582554U (zh) 2023-07-28 2023-07-28 天花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582554U true CN220582554U (zh) 2024-03-12

Family

ID=901108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023520.1U Active CN220582554U (zh) 2023-07-28 2023-07-28 天花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58255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701738B2 (en) Wire fixing structure, electrical equipment mount device and air conditioner using the same
KR101518553B1 (ko) 전자동 시스템 냉풍기
CN214757587U (zh) 机柜
CN220582554U (zh) 天花机
KR100504588B1 (ko) 공기조화기
CN212618702U (zh) 一种空调室内机
CN220624192U (zh) 天花机
CN210035755U (zh) 一种空调扇
CN214949390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212108706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211953010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109631160B (zh) 空调室内机、空调及控制方法
CN111140934A (zh) 一种厨房用冷空调设备
CN212618801U (zh) 一体式智能厨卫空调器
CN217876159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3395605U (zh) 一种室内空调器
KR100350439B1 (ko) 에어컨디셔너의 실외기용 전장품 고정장치
CN217274564U (zh) 一种防结霜吊顶除湿机
CN218065128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7482844U (zh) 一种室内空调器
CN215675502U (zh) 空调室内机、空调器
CN216080067U (zh) 一种中央空调自动化控制设备
CN216522071U (zh) 一种一体式空调器
CN219499687U (zh) 一种可编程控制面板
CN219693446U (zh) 天花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