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580602U - 吊装口位置临时重型盖板 - Google Patents

吊装口位置临时重型盖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580602U
CN220580602U CN202322044022.5U CN202322044022U CN220580602U CN 220580602 U CN220580602 U CN 220580602U CN 202322044022 U CN202322044022 U CN 202322044022U CN 220580602 U CN220580602 U CN 22058060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eel
keels
lifting
shaped
steel pa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044022.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亮
于海申
刘飞
金经望
刘海旭
陈琳
修立伟
呼军佩
孙育光
刘春义
王少伟
张书恒
邱子康
彭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Construction Eighth Engineering Divis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Construction Eighth Engineering Divis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Construction Eighth Engineering Divis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Construction Eighth Engineering Divis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044022.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58060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58060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58060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nveying And Assembling Of Building Elements In Situ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吊装口位置临时重型盖板,其包括重型钢骨架、钢面板和可转动吊耳,所述重型钢骨架包括多道纵向主龙骨以及连接于相邻所述主龙骨之间的多道横向次龙骨,所述主龙骨与所述次龙骨的一侧齐平并与所述钢面板的背面焊接固定,所述可转动吊耳安装于所述钢面板的正面。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吊装口位置临时重型盖板,可以使吊装口封盖严密、安全系数高且美观,盖板上可临时放置轻型物体,便于长期使用不发生较大变形。

Description

吊装口位置临时重型盖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大型预留口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吊装口位置临时重型盖板。
背景技术
根据实验室构筑物的设计构造,在结构楼板上预留有较大的吊装口,尺寸为7200mm×4200mm;吊装口在构筑物结构内,垂直高度较大,为防止现场人员误掉入坑底,同时方便后期使用过程中起吊,必须对吊装口进行临时封盖以加强防护。
目前,常采用周边做防护栏杆和采用混凝土预制盖板的方法进行临时围挡和封盖,然而由于该洞口为长期使用吊装口,在后期使用过程中需进行开启,使用防护栏杆进行围挡,安全系数小、容易高空坠物,且影响美观;使用混凝土盖板,自身荷载较大,不易起吊,安全性能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吊装口位置临时重型盖板,以使其封盖严密、安全系数高、外形美观,便于长期使用。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手段如下:
一种吊装口位置临时重型盖板,其包括重型钢骨架、钢面板和可转动吊耳,所述重型钢骨架包括多道纵向主龙骨以及连接于相邻所述主龙骨之间的多道横向次龙骨,所述主龙骨与所述次龙骨的一侧齐平并与所述钢面板的背面焊接固定,所述可转动吊耳安装于所述钢面板的正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主龙骨采用H型钢,所述次龙骨采用工字钢,所述工字钢位于所述H型钢内且靠近所述钢面板的一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可转动吊耳包括几字型吊耳以及Ω型吊耳板,所述几字型吊耳的两端分别伸入并可转动于两个所述Ω型吊耳板的中腹部,所述Ω型吊耳板的两侧部与钢面板焊接固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钢面板呈矩形且对称安装有四组所述可转动吊耳。
基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取得的技术效果如下: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吊装口位置临时重型盖板,可以使吊装口封盖严密、安全系数高且美观,盖板上可临时放置轻型物体,便于长期使用不发生较大变形。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重型钢骨架结构平面。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重型盖板剖面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重型盖板平面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可转动吊耳示意图。
图5是图4的1-1剖面图。
图中:1-主龙骨;2-次龙骨;3-钢面板;4-可转动吊耳;41-几字型吊耳;42-Ω型吊耳板。
具体实施方式
通过参考示范性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和功能以及用于实现这些目的和功能的方法将得以阐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代表相同或类似的步骤。
参阅图1~5,本实施例一种吊装口位置临时重型盖板,包括重型钢骨架、钢面板3和可转动吊耳4,其中,重型钢骨架包括多道纵向主龙骨1以及连接于相邻主龙骨1之间的多道横向次龙骨2,主龙骨1与次龙骨2的一侧齐平并与钢面板3的背面焊接固定,可转动吊耳4安装于钢面板3的正面。
进一步的,主龙骨1采用H型钢,次龙骨2采用工字钢,工字钢位于H型钢内且靠近钢面板3的一侧。上述原材的拼装焊接,形成重型盖板的骨架体系,用于承受和传递盖板自身荷载和施加的外部荷载。本实施例中,主龙骨1采用材质Q235B,尺寸4160mm×294mm×200mm的H型钢,作为重型盖板的主龙骨。次龙骨2采用材质Q235B的10#工字钢,作为重型盖板的次龙骨。将次龙骨2通过焊接的方式与主龙骨1连接,形成平面尺寸4160mm×2380mm钢骨架体系。
钢面板3尺寸为4160×2380×10mm,与钢骨架尺寸一致,将钢面板3放置于钢骨架上,同时采用焊接的方式与钢骨架的主次龙骨全部焊接。
将可转动吊耳4焊接固定于钢面板3上。可转动吊耳4距离最近的钢面板3短边为1m~1.2m之间,距离最近的钢面板3长边为0.5m~0.6m之间。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的可转动吊耳4包括几字型吊耳41以及Ω型吊耳板42,几字型吊耳41的两端分别伸入并可转动于两个Ω型吊耳板42的中部鼓起的半圆形腹部,Ω型吊耳板42的两侧部与钢面板3的表面焊接固定。
在钢面板3焊接完成后,首先将可转动吊耳4中的一块Ω型吊耳板42焊接固定于钢面板3上,并将几字型吊耳41一端插入至该焊接完成的Ω型吊耳板42的中腹部内,同时将另一块Ω型吊耳板42放置在几字型吊耳41的另一端,使几字型吊耳41安装在两块Ω型吊耳板42间,几字型吊耳41可转动。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临时重型盖板进行吊装口封盖时,将几字型吊耳41水平放置;若当要打开吊装口时,将几字型吊耳41竖向放置,与吊绳连接,吊起临时重型盖板。本实用新型的吊装口位置临时重型盖板,能够使吊装口封盖严密、安全系数高且美观,盖板上可临时放置轻型物体,便于长期使用不发生较大变形。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但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实用新型的限制,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根据需要对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替换和变型等,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Claims (3)

1.一种吊装口位置临时重型盖板,其特征在于:包括重型钢骨架、钢面板和可转动吊耳,所述重型钢骨架包括多道纵向主龙骨以及连接于相邻所述主龙骨之间的多道横向次龙骨,所述主龙骨与所述次龙骨的一侧齐平并与所述钢面板的背面焊接固定,所述可转动吊耳安装于所述钢面板的正面;
所述可转动吊耳包括几字型吊耳以及Ω型吊耳板,所述几字型吊耳的两端分别伸入并可转动于两个所述Ω型吊耳板的中腹部,所述Ω型吊耳板的两侧部与钢面板焊接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吊装口位置临时重型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龙骨采用H型钢,所述次龙骨采用工字钢,所述工字钢位于所述H型钢内且靠近所述钢面板的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吊装口位置临时重型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钢面板呈矩形且对称安装有四组所述可转动吊耳。
CN202322044022.5U 2023-08-01 2023-08-01 吊装口位置临时重型盖板 Active CN22058060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044022.5U CN220580602U (zh) 2023-08-01 2023-08-01 吊装口位置临时重型盖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044022.5U CN220580602U (zh) 2023-08-01 2023-08-01 吊装口位置临时重型盖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580602U true CN220580602U (zh) 2024-03-12

Family

ID=901172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044022.5U Active CN220580602U (zh) 2023-08-01 2023-08-01 吊装口位置临时重型盖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58060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625645B (zh) 吊挂式钢结构采光天窗施工方法
CN107060152B (zh) 一种变电站预制内隔墙与楼板之间的连接装置及方法
CN108316337A (zh) 用于户内变电站的整体预制装配式主变基础及油坑结构
CN107338892A (zh) 单元式幕墙可拆装板块及拆卸、安装方法
CN220580602U (zh) 吊装口位置临时重型盖板
CN210064895U (zh) 一种空间预制单元的安装吊具
CN216810895U (zh) 一种电梯井作业平台
CN210763974U (zh) 一种适于逆作法取土口传递物料用悬挂式电动提升机
CN112324066B (zh) 无梁无柱楼梯及施工方法
CN110606435A (zh) 一种适于逆作法取土口传递物料用悬挂式电动提升机
CN103669925A (zh) 钢结构充换电站
CN112376434A (zh) 装配式钢混盖梁及其施工方法
CN207406012U (zh) 建筑施工电梯工具式悬挑安全通道
CN220642173U (zh) 井道施工升降机平台
CN201367671Y (zh) 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双t板
CN209942195U (zh) 一种高层中空区的施工操作平台
CN212893471U (zh) 一种用于t梁模板的吊具
CN204753629U (zh) 一种装配式预制混凝土箱涵
CN218576160U (zh) 箱式变压器底座
CN220036003U (zh) 一种大跨度采光井结构
CN212316987U (zh) 一种地铁车站
CN219586983U (zh) 一种防止高层剪力墙裂缝的装置
CN208327085U (zh) 一种由半封闭式预制件通过双耳板连接的电梯井道
CN209760852U (zh) 一种可用于超高层建筑后浇楼梯结构的移动硬防护平台
CN210529515U (zh) 一种上挂式防电小桁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