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569049U - 汽车电致光变色器件 - Google Patents

汽车电致光变色器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569049U
CN220569049U CN202420190108.0U CN202420190108U CN220569049U CN 220569049 U CN220569049 U CN 220569049U CN 202420190108 U CN202420190108 U CN 202420190108U CN 220569049 U CN220569049 U CN 22056904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lymer material
material plate
electrode
protruding
conductive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20190108.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RUIKANG PHOTO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RUIKANG PHOTO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RUIKANG PHOTO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RUIKANG PHOTO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420190108.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56904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56904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56904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Joining Of Glass To Other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汽车电致光变色器件,包括第一高分子材料板和第二高分子材料板,第一高分子材料板和第二高分子材料板之间设置有第一导电层和第二导电层,第一导电层与第二导电层之间设置有电致光变色材料,电致光变色材料的周围由胶框封堵;第一高分子材料板的一侧设置至少一个第一突出部,第二高分子材料板的同侧设置至少一个第二突出部,各第一突出部与各第二突出部位置相错;至少一个第一突出部上设置有第一电极,至少一个第二突出部上设置有第二电极,第一电极与第一导电层连接,第二电极与第二导电层连接。本实用新型应用于汽车内后视镜、汽车遮阳板以及车窗等,能够进一步提高车辆的性能,具有应用范围广、安全性好的特点。

Description

汽车电致光变色器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为汽车电致光变色器件,涉及一种汽车配件。
背景技术
汽车上使用的电致光变色器件,一般包括两层玻璃材料和它们之间的电致光变色材料,用于对电致光变色材料供电的电极设置在两层玻璃的两个不同侧边上,从而导致产品的电路布局复杂,不易制造,而且,其应用也受到影响。比如,当汽车电致光变色器件的为遮阳板时,由于电极设置在遮阳板上下两个边上,致使供电电路不易布置,从而影响了变色遮阳板的实现。另外,目前的电致光变色器件的板面一般由玻璃制成,其脆性有余而柔性不足,因此,也给行驶安全造成一定的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设计一种能够提高安全性且用途广泛的汽车电致光变色器件。
本实用新型包括第一高分子材料板和第二高分子材料板,第一高分子材料板和第二高分子材料板之间设置有第一导电层和第二导电层,第一导电层与第二导电层之间设置有电致光变色材料,电致光变色材料的周围由胶框封堵;第一高分子材料板的一边设置至少一个第一突出部,第二高分子材料板的同侧设置至少一个第二突出部,各第一突出部与各第二突出部位置相错;至少一个第一突出部上设置有第一电极,至少一个第二突出部上设置有第二电极,第一电极与第一导电层连接,第二电极与第二导电层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一突出部包括设置在第一高分子材料板两端处的左端第一突出部和右端第一突出部,所述左端第一突出部上设置有左端第一电极,所述右端第一突出部上设置有右端第一电极。
进一步地,左端第一突出部和右端第一突出部之间的第一高分子材料板上设置至少一个中间第一突出部,其上装有中间第一电极。
进一步地,各第一电极通过相互之间的第一导线连接,各第二电极通过第二导线连接。
进一步地,第一高分子材料板与第一导电层之间设置有第一玻璃,第一玻璃通过第一粘接层固定在第一高分子材料板内表面上,第一导电层位于第一玻璃的内表面上;第二玻璃通过第二粘接层固定在第二高分子材料板内表面上,第二导电层位于第二玻璃的内表面上。
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一玻璃上设置有与第一突出部数量、形状一致的突出部,各第一电极呈U形且分别跨装在第一高分子材料板和第一玻璃的对应突出部上;所述的第二玻璃上设置与第二突出部数量、形状一致的突出部,各第二电极呈U形且分别跨装在第二高分子材料板和第二玻璃的对应突出部上。
进一步地,各第二突出部的两侧边缘和与其相邻的两个第一突出部的临近的边缘之间沿第一高分子材料板和第二高分子材料板上边边缘的总体长度方向留有间隙。
进一步地,各第一突出部上的各第一电极左右两侧边缘以及各第二突出部上的各第二电极左右两侧边缘与其所在的第一突出部或第二突出部的左右边缘分别留有间距。
本实用新型的各电极设置在同一侧,一方面使电路易于布置,从而提高安全性。另一方面,能够扩展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范围,使其应用于汽车内后视镜、汽车遮阳板以及车窗等,从而进一步提高车辆的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和2中第一高分子材料板的主视图;
图2为实施例1和2中第二高分子材料板的主视图;
图3为实施例1和2的主视图;
图4为图3中B部的放大图;
图5为本实施例1和2的后视图;
图6为图5中C部的放大图;
图7为实施例1的A-A视图;
图8为图7中D点的放大图;
图9为实施例2的A-A视图;
其中,101、左端第一突出部,102、中间第一突出部,103、右端第一突出部,2、第一高分子材料板主体,301、左侧第二突出部,302、右侧第二突出部,4、第二高分子材料板主体,501、左端第一电极,502、中间第一电极,503、右端第一电极,601、左侧第二电极,602、右侧第二电极,7、第一导线,8、密封胶,9、第二导线,10、第二导电层,11、第一导电层,12、电致光变色材料,13、胶框,14、第一玻璃,15、第一粘接层,16、第二粘接层,17、第二玻璃。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所示,本实施例包括第一高分子材料板和第二高分子材料板,它们分别由其主体和沿主体的上边缘设置的位于主体上方的一组突出部组成。第一高分子材料板主体2和第二高分子材料板主体4相对的表面上,即两者的内表面上,分别设置第一导电层11和第二导电层10,第一高分子材料板主体2和第二高分子材料板主体4部分的周边由胶框13密封。第一导电层11和第二导电层10以及胶框13形成的空间内设置有电致光变色材料12。在第一高分子材料板和第二高分子材料板以及胶框13的下端面处还设置有密封胶8。
第一高分子材料板的上部,设置有一组第一突出部,本实施例中,各第一突出部由第一高分子材料板主体2上方设置的与其一体制出的左端第一突出部101、右端第一突出部103以及两者之间的中间第一突出部102组成。左端第一突出部101和右端第一突出部103可以设置在第一高分子材料板主体2上边的端部,也可以是设置在靠近其端部的位置,但从易于加工及坚固程度考虑,最好设置于第一高分子材料板主体2上边的端部,使其外侧边缘与第一高分子材料板主体2的外边缘齐平。
第一导电层11设置在第一高分子材料板的整个内表面上,即除第一高分子材料板主体2的内表面上设置有第一导电层11外,第一导电层11还扩展到其各个第一突出部的内表面上。
本实施例对应于各第一突出部还设置有一组第一电极,各第一电极呈U形,并跨装在第一高分子材料板的各第一突出部及其内表面设置的第一导电层11上,且各第一电极与第一导电层11电连接。具体结构如图所示:针对左端第一突出部101、中间第一突出部102和右端第一突出部103分别装有左端第一电极501、中间第一电极502和右端第一电极503。沿第一高分子材料板主体2上边的长度方向上,各第一电极的宽度小于其所在第一突出部的宽度,且各第一电极左右两侧边缘与其所在的第一突出部的左右边缘分别留有间距。左端第一突出部101、中间第一突出部102和右端第一突出部103可设置为高度、宽度一致的结构,中间第一突出部102可设置在左端第一突出部101与右端第一突出部103之间的中点位置处,从而有利于产品的标准化生产。
左端第一电极501、中间第一电极502和右端第一电极503通过第一导线7连接,第一导线7由左端第一电极501至右端第一电极503可以为同一条导线,也可以为由左端第一电极501至中间第一电极502、中间第一电极502至右端第一电极503的多段导线。第一导线7可以设置在各第一电极的外表面上,也可以设置在它们与对应的第一突出部之间,使第一导线7与各第一电极的内表面连接。第一导线7在相邻两个第一突出部之间悬空。
第二高分子材料板主体4与第一高分子材料板主体2的形状、大小一致,且平行设置,其上一体制出与各第一突出部高度一致的左侧第二突出部301和右侧第二突出部302。左侧第二突出部301和右侧第二突出部302的位置对应于左端第一突出部101和中间第一突出部102以及中间第一突出部102与右端第一突出部103的间隙处,即各第一突出部与各第二突出部位置相错。而且,各第二突出部的两侧边缘和与其相邻的两个第一突出部的临近的边缘之间沿第一高分子材料板主体2和第二高分子材料板主体4上边边缘的总体长度方向留有间隙。
左侧第二突出部301和右侧第二突出部302及其上设置的第二导电层10上分别跨装有U形的左侧第二电极601和右侧第二电极602,左侧第二电极601和右侧第二电极602的宽度略小于左侧第二突出部301和右侧第二突出部302的宽度,各第二电极两侧边缘与其所在的突出部的左右边缘分别留有间距。各第二电极的内侧板设置于第二高分子材料板的内侧并与第二导电层10电连接。
同样,左侧第二电极601和右侧第二电极602之间通过第二导线9连接。第二导线在左侧第二突出部301和右侧第二突出部302之间悬空。必要时,第一导线7和第二导线9悬空处的第一高分子材料板与第二高分子材料板之间可加装填充物。
实施例2
本实施例包括第一高分子材料板和第二高分子材料板,其形状与实施例1中的第一高分子材料板和第二高分子材料板形状分别相同,这里不再赘述。在第一高分子材料板和第二高分子材料板各自的内侧表面处分别通过第一粘接层15和第二粘接层16连接第一玻璃14和第二玻璃17,第一玻璃14的形状、尺寸与第一高分子材料板相同,即与图1所示结构相同;第二玻璃17的形状、尺寸与第二高分子材料板相同,即与图2所示结构相同。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导电层11设置在第一玻璃14的内表面上,第二导电层10设置在第二玻璃17的内表面上。
在带有第一导电层11的第一玻璃14与带有第二导电层10的第二玻璃17之间设置电致光变色材料12,它周围通过胶框13密封,且在第一高分子材料板、第二高分子材料板、第一玻璃14、第二玻璃17以及胶框13下方设置有密封胶8。
在本实施例第一高分子材料板及第一玻璃14上的各第一突出部上也分别安装有对应的U形的第一电极,即对应于第一高分子材料板上的左端第一突出部101、中间第一突出部102和右端第一突出部103的位置分别设置左端第一电极501、中间第一电极502和右端第一电极503,它们与各突出部在沿第一高分子材料板上边的长度方向的相对位置与实施例1相同。
所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各第一电极分别跨装于第一高分子材料板及第一玻璃14上,即各第一电极的外侧板位于第一高分子材料板的外侧,而其内侧板位于第一玻璃14的内侧并与第一玻璃14上的第一导电层11电连接。各第一电极分别与第一导线7连接,从而实现各第一电极之间的电连接。各第二电极分别与第二导线9连接,由此实现各第二电极之间的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例中的高分子材料板可选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C)或聚碳酸酯(PMMA)或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C)与聚碳酸酯(PMMA)的复合板材等高透光率的光学高分子聚合材料制成。通过使用高分子材料板使整个产品具备一定的柔性,或者,在玻璃的外部加装高分子材料板提高玻璃的抗冲击性,从而提高整个产品的安全性。另外,本实用新型中将各电极设置在产品的同一侧,不仅方便的生产加工、方便电路的布置从而提高安全性,还使本实用新型能够用于汽车的内后视镜、汽车遮阳板和车窗等部分,使这些产品均具有变色功能,提高车辆的性能。
在本实用新型中,使第一高分子材料板、第一玻璃的各突出部与第二高分子材料板、第二玻璃上的各突出部位置相错,从而使本实用新型受到冲击时,各突出部之间不会发生碰撞,使各突出部不易受伤,从而提高电路部分的安全性。而且,由于各电极与其所在的突出部的两侧边缘也留有间距,从而加大了各电极之间的距离,进一步提高了电路部分的安全。
本实用新型中除左端第一电极501和右端第一电极503外,还设置中间第一电极502,这能提高对第一导电层11供电的均匀性,从而提高电致光变色材料12变色的均匀性。
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应用范围广、安全性好的特点。

Claims (8)

1.一种汽车电致光变色器件,其特征是:它包括第一高分子材料板和第二高分子材料板,第一高分子材料板和第二高分子材料板之间设置有第一导电层和第二导电层,第一导电层与第二导电层之间设置有电致光变色材料,电致光变色材料的周围由胶框封堵;第一高分子材料板的一边设置至少一个第一突出部,第二高分子材料板的同侧设置至少一个第二突出部,各第一突出部与各第二突出部位置相错;至少一个第一突出部上设置有第一电极,至少一个第二突出部上设置有第二电极,第一电极与第一导电层连接,第二电极与第二导电层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电致光变色器件,其特征是:所述的第一突出部包括设置在第一高分子材料板两端处的左端第一突出部和右端第一突出部,所述左端第一突出部上设置有左端第一电极,所述右端第一突出部上设置有右端第一电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电致光变色器件,其特征是:左端第一突出部和右端第一突出部之间的第一高分子材料板上设置至少一个中间第一突出部,其上装有中间第一电极。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汽车电致光变色器件,其特征是:各第一电极通过相互之间的第一导线连接,各第二电极通过第二导线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汽车电致光变色器件,其特征是:第一高分子材料板与第一导电层之间设置有第一玻璃,第一玻璃通过第一粘接层固定在第一高分子材料板内表面上,第一导电层位于第一玻璃的内表面上;第二玻璃通过第二粘接层固定在第二高分子材料板内表面上,第二导电层位于第二玻璃的内表面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汽车电致光变色器件,其特征是:所述的第一玻璃上设置有与第一突出部数量、形状一致的突出部,各第一电极呈U形且分别跨装在第一高分子材料板和第一玻璃的对应突出部上;所述的第二玻璃上设置与第二突出部数量、形状一致的突出部,各第二电极呈U形且分别跨装在第二高分子材料板和第二玻璃的对应突出部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汽车电致光变色器件,其特征是:各第二突出部的两侧边缘和与其相邻的两个第一突出部的临近的边缘之间沿第一高分子材料板和第二高分子材料板上边边缘的总体长度方向留有间隙。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汽车电致光变色器件,其特征是:各第一突出部上的各第一电极左右两侧边缘以及各第二突出部上的各第二电极左右两侧边缘与其所在的第一突出部或第二突出部的左右边缘分别留有间距。
CN202420190108.0U 2024-01-26 2024-01-26 汽车电致光变色器件 Active CN22056904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20190108.0U CN220569049U (zh) 2024-01-26 2024-01-26 汽车电致光变色器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20190108.0U CN220569049U (zh) 2024-01-26 2024-01-26 汽车电致光变色器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569049U true CN220569049U (zh) 2024-03-08

Family

ID=900918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20190108.0U Active CN220569049U (zh) 2024-01-26 2024-01-26 汽车电致光变色器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56904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201817B1 (en) Transparent window with an electrically heatable coating
US6366391B1 (en) Electrochrome cell
JP2012524291A (ja) 透明度制御エレクトロクロミック素子
DE102012209840A1 (de) Solar-Schiebedach für ein Fahrzeug
CN104620173B (zh) 电致变色反射镜
CN220569049U (zh) 汽车电致光变色器件
CN113454039A (zh) 装配玻璃单元及其生产方法
WO2013132904A1 (ja) 電子デバイスおよび金属薄膜付きスペーサ
CN112339535A (zh) 一种电致变色汽车前风挡遮阳板
US11221537B2 (en) Switchable device
CN113518717A (zh) 具有柔性扁形电缆的连接装置
RU2753502C1 (ru) Автомобильное стекло с направленно изменяющейся прозрачностью (варианты)
CN220064568U (zh) 一种电致变色膜片、变色装置及终端产品
CN219266719U (zh) 一种光学性能可区域电控的功能元件及复合玻璃
CN208672996U (zh) 电致变色器件用组合分区式双面电极片
CN217739684U (zh) 一种电致变色器件、窗户及汽车
CN112088091A (zh) 玻璃单元和具有其的车辆
CN218197858U (zh) 汽车车窗及汽车
CN220053658U (zh) 轻量化汽车防眩目内后视镜
CN220040928U (zh) 一种电致变色膜片、变色装置及终端产品
CN212569367U (zh) 一种用于轨道车的可控变色玻璃
CN113784935B (zh) 车辆用玻璃结构体、粘接结构及夹层玻璃
CN210062832U (zh) 一种无边框的防眩目后视镜
CN213520386U (zh) 用于功能玻璃的柔性电路连接器和功能玻璃
DE102023119794A1 (de) Fensterscheibe für fahrzeug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