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567360U - 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567360U
CN220567360U CN202322057000.2U CN202322057000U CN220567360U CN 220567360 U CN220567360 U CN 220567360U CN 202322057000 U CN202322057000 U CN 202322057000U CN 220567360 U CN220567360 U CN 22056736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air outlet
flow wind
air conditioner
wind whe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057000.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潘海东
张雪涛
暨文伟
翟昌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057000.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56736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56736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56736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空调器,包括:空调本体,空调本体包括换热器和两个贯流风轮,两个贯流风轮一一对应地设于两个风道内;两个导风组件,两个导风组件一一对应地设于两个出风通道内;在空调器的横截面上,两个贯流风轮关于中心线非对称布置,两个出风通道的出风口关于中心线对称布置,两个导风组件关于中心线对称布置且至少一个导风组件的转动中心相对于对应的出风通道的中心偏心设置。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两个出风口外观保持一致,利用两个导风组件可以改变两个出风通道的内部结构,以匹配位于出风通道上游的风道的型线,使出风型线保持完整、顺畅,不会降低两个出风口的最大出风量,利于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Description

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空调器。
背景技术
在相关技术中,空调的双贯流风轮采用非对称形式布置,可以有效地利用内部空间,减小空调整机的宽度尺寸。然而,为了保证两个出风口的出风量不变,需要调整空调的两个出风口的位置,这样会导致两个出风口的外观形成明显差异,用户不能更灵活地选择空调的放置位置,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空调器,所述空调器在保证两个出风口外观对称的基础上,不影响两个出风口的最大出风量,利于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包括:空调本体,所述空调本体具有进风口、两个风道和两个出风通道,两个所述风道一一对应地连通在所述进风口和两个所述出风通道之间,所述空调本体包括换热器和两个贯流风轮,所述换热器靠近所述进风口设置,两个所述贯流风轮一一对应地设于两个所述风道内;两个可转动的导风组件,两个所述导风组件一一对应地设于两个出风通道内;其中,在所述空调器的横截面上,所述空调本体具有中心线,两个所述贯流风轮位于所述中心线的两侧且关于所述中心线非对称布置,两个所述出风通道的出风口关于所述中心线对称布置,两个所述导风组件关于所述中心线对称布置且至少一个所述导风组件的转动中心相对于对应的所述出风通道的中心偏心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通过将两个出风通道的出风口关于中心线对称设置,使两个出风口外观保持一致,用户可以根据灵活地选择空调器的放置位置,并且,将两个导风组件关于中心线对称布置,并将至少一个导风组件的转动中心相对于对应的出风通道的中心偏心设置,利用两个导风组件可以改变两个出风通道的内部结构,以匹配位于出风通道上游的风道的型线,使出风型线保持完整、顺畅,不会降低两个出风口的最大出风量,利于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在两个所述贯流风轮中,位于所述中心线第一侧的为第一贯流风轮且位于所述中心线第二侧的为第二贯流风轮;所述第一贯流风轮与对应的所述出风通道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二贯流风轮与对应的所述出风通道之间的距离,与所述第一贯流风轮对应的所述导风组件的转动中心相对于对应的所述出风通道的中心偏心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换热器包括第一换热部、第二换热部和第三换热部,所述第三换热部连接在所述第一换热部和所述第二换热部之间;其中,所述第一换热部设于所述第一贯流风轮背向所述第二贯流风轮的一侧,所述第二换热部设于所述第二贯流风轮背向所述第一贯流风轮的一侧,所述第一换热部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换热部的长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每个所述导风组件包括:第一导风件和第二导风件,所述第一导风件和所述第二导风件在对应的所述出风通道的周向排布且分别绕对应的所述出风通道的周向可转动,两个所述导风组件的所述第一导风件的结构和尺寸相同,两个所述导风组件的所述第二导风件的结构和尺寸相同。
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所述导风组件的所述第一导风件的转动中心与所述第二导风件的转动中心重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空调器的横截面上,所述第一导风件朝向对应的所述出风通道中心的一侧具有第一型线,所述第二导风件朝向对应的所述出风通道中心的一侧具有第二型线;其中,在两个所述第一导风件转动至所述第一型线与对应的所述风道的型线匹配且两个所述第二导风件转动至所述第二型线与对应的所述风道的型线匹配时,两个所述第一型线在上游端的切线与所述中心线之间的夹角不相等,两个所述第二型线在上游端的切线与所述中心线之间的夹角不相等。
在一些示例中,在两个所述第一导风件转动至所述第一型线与对应的所述风道的型线匹配且两个所述第二导风件转动至所述第二型线与对应的所述风道的型线匹配时,所述第一导风件与所述中心线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二导风件与所述中心线的距离。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空调本体还包括:风道部件,所述风道部件与所述换热器之间限定出两个所述风道;出风框,所述出风框与所述风道部件连接且限定出两个所述出风通道。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风道部件包括:分隔件,所述分隔件与所述换热器限定出两个所述风道;两个第一蜗舌,两个所述第一蜗舌设于所述分隔件,每个所述第一蜗舌部位于对应的所述贯流风轮与所述进风口之间;两个第二蜗舌,两个所述第二蜗舌设于所述分隔件,每个所述第二蜗舌位于对应的所述出风通道和所述贯流风轮之间;其中,两个所述第一蜗舌关于所述中心线非对称布置,两个所述第二蜗舌关于所述中心线非对称布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每个所述出风通道内设有摆叶组件,所述摆叶组件包括多个摆叶,多个所述摆叶在所述出风通道的延伸方向上排布。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器的立体图;
图2是图1中所示的空调器在一个工作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所示的空调器在另一个工作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所示的空调器的横截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
空调器100,
空调本体10,进风口101,中心线102,
机壳11,
换热器12,第一换热部121,第二换热部122,第三换热部123,
贯流风轮13,第一贯流风轮131,第二贯流风轮132,
风道部件14,风道140,分隔件141,第一蜗舌142,第二蜗舌143,
出风框15,出风通道150,出风口151,中心152,
第一加热件161,第二加热件162,
导风组件20,第一导风件21,第一型线211,第二导风件22,第二型线221,转动中心23,
摆叶组件30,摆叶31,连杆3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参考图1-图4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100。
如图1-图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100包括空调本体10,空调本体10具有进风口101、两个风道140和两个出风通道150,两个风道140一一对应地连通在进风口101和两个出风通道150之间。空调本体10包括换热器12和两个贯流风轮13,换热器12靠近进风口101设置,两个贯流风轮13一一对应地设于两个风道140内。
具体地,两个贯流风轮13分别为第一贯流风轮131和第二贯流风轮132,第一贯流风轮131位于其中一个风道140内,第二贯流风轮132位于另一个风道140内。第一贯流风轮131和第二贯流风轮132工作时,从进风口101进入空调本体10内的空气先与换热器12进行换热,一部分空气在第一贯流风轮131的驱动下进入其中一个风道140内,然后朝其中一个出风通道150流动,另一部分空气在第二贯流风轮132的驱动下进入另一个风道140内,然后朝另一个出风通道150流动。
空调器100还包括两个可转动的导风组件20,两个导风组件20一一对应地设于两个出风通道150内,每个导风组件20可以引导对应的出风通道150内的气流,从而调整对应的出风通道150的出风口151的出风方向。
其中,在空调器100的横截面上,空调本体10具有中心线102,两个贯流风轮13位于中心线102的两侧,并且两个贯流风轮13关于中心线102非对称布置,两个出风通道150的出风口151关于中心线102对称布置,两个导风组件20关于中心线102对称布置,至少一个导风组件20的转动中心23相对于对应的出风通道150的中心152偏心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100,通过将两个出风通道150的出风口151关于中心线102对称设置,使两个出风口151外观保持一致,用户可以根据灵活地选择空调器100的放置位置,并且,将两个导风组件20关于中心线102对称布置,并将至少一个导风组件20的转动中心23相对于对应的出风通道150的中心152偏心设置,利用两个导风组件20可以改变两个出风通道150的内部结构,以匹配位于出风通道150上游的风道140的型线,使出风型线保持完整、顺畅,不会降低两个出风口151的最大出风量,利于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如图4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在两个贯流风轮13中,位于中心线102第一侧的为第一贯流风轮131,位于中心线102第二侧的为第二贯流风轮132。
第一贯流风轮131与对应的出风通道150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二贯流风轮132与对应的出风通道150之间的距离,与第一贯流风轮131对应的导风组件20的转动中心23相对于对应的出风通道150的中心152偏心设置。
由于第一贯流风轮131与对应的出风通道150之间的距离较小,第二贯流风轮132与对应的出风通道150之间的距离较大,因此第一贯流风轮131与对应的出风通道150之间的风量损失较小,第二贯流风轮132与对应的出风通道150之间的风量损失较大,因此,通过限定与第一贯流风轮131对应的导风组件20的转动中心23相对于对应的出风通道150的中心152偏心设置,可以利用该导风组件20改变对应的出风通道150的内部结构,以匹配位于该出风通道150上游的风道140的型线,使出风型线保持完整、顺畅。
如图2-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换热器12包括第一换热部121、第二换热部122和第三换热部123,第三换热部123连接在第一换热部121和第二换热部122之间,第一换热部121设于第一贯流风轮131背向第二贯流风轮132的一侧,第二换热部122设于第二贯流风轮132背向第一贯流风轮131的一侧,第一换热部121的长度大于第二换热部122的长度。
也就是说,第一换热部121、第二换热部122分别设于第一贯流风轮131和第二贯流风轮132的相背两侧,第三换热部123位于进风口101和两个贯流风轮13之间。
当外界空气在第一贯流风轮131和第二贯流风轮132驱动下,从进风口101分别进入两个风道140,在此过程中,一部分空气可以先流经第一换热部121、第三换热部123的一部分,与第一换热部121、第三换热部123换热之后,在第一贯流风轮131的驱动下向其中一个出风通道150流动,最终从该出风通道150的出风口151流出,一部分空气可以先流经第二换热部122和第三换热部123的另一部分,与第二换热部122和第三换热部123换热之后,在第二贯流风轮132的驱动下向另一个出风通道150流动,最终从该出风通道150的出风口151流出。
由此,通过将换热器12设置为上述结构,可以增加空气与换热器12的接触面积,提高换热效率,从而可以提升空调器100的工作效率。
如图2-图4所示,空调器100还包括第一加热件161和第二加热件162,第一加热件161设于换热器12与第一贯流风轮131之间,第一加热件161与风道部件14之间限定出第一过流间隙,第二加热件162设于换热器12与第二贯流风轮132之间,第二加热件162与风道部件14之间限定出第二过流间隙。
与换热器12换热之后的空气中的一部分从第一过流间隙流向第一贯流风轮131,一部分从第二过流间隙流向第二贯流风轮132,在此过程中,第一加热件161和第二加热件162可以进行二次加热,可以进一步提高空调器100的调温效率。
如图4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每个导风组件20包括第一导风件21和第二导风件22,第一导风件21和第二导风件22在对应的出风通道150的周向排布,并且第一导风件21和第二导风件22分别绕对应的出风通道150的周向可转动。
也就是说,第一导风件21和第二导风件22可以相互独立地被控制,当第一导风件21和第二导风件22转动至不同位置,可以使空调器100具有多种状态的出风形式。
具体地,第一导风件21和第二导风件22中的任意一个均可以转动至遮挡出风口151的至少一部分的位置,在改变出风口151大小的同时,可以调整出风方向;当然,第一导风件21和第二导风件22中的至少一个也可以转动至与上游的风道140的型线匹配的位置,当第一导风件21和第二导风件22均转动至完全打开出风口151且与上游的风道140的型线匹配的位置时,此时出风口151的出风量可以达到最大。
其中,两个导风组件20的第一导风件21的结构和尺寸相同,两个导风组件20的第二导风件22的结构和尺寸相同。
由此,在不改变第一导风件21和第二导风件22的结构和尺寸的基础上,通过限定第一导风件21和第二导风件22的转动中心23相对于对应的出风通道150的中心152偏心设置,利用第一导风件21和第二导风件22改变两个出风通道150的内部结构,以匹配位于对应的出风通道150上游的风道140的型线,使出风型线保持完整、顺畅,不会降低两个出风口151的最大出风量,利于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为了方便对每个导风组件20的第一导风件21和第二导风件22的安装,每个导风组件20的第一导风件21的转动中心23与第二导风件22的转动中心23重合,即每个导风组件20的第一导风件21和第二导风件22同轴布置,可以简化第一导风件21和第二导风件22的安装结构。
如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空调器100的横截面上,第一导风件21朝向对应的出风通道150中心的一侧具有第一型线211,第二导风件22朝向对应的出风通道150中心的一侧具有第二型线221。
两个第一导风件21的第一型线211的结构和尺寸相同,例如,第一型线211可以为曲线、直线或者曲线和直线的组合。两个第二导风件22的第二型线221的结构和尺寸相同,例如,第二型线221可以为曲线、直线或者曲线和直线的组合。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在两个第一导风件21转动至第一型线211与对应的风道140的型线匹配,并且两个第二导风件22转动至第二型线221与对应的风道140的型线匹配时,两个第一型线211在上游端的切线与中心线102之间的夹角不相等,两个第二型线221在上游端的切线与中心线102之间的夹角不相等。
需要说明的是,在两个第一导风件21转动至第一型线211与对应的风道140的型线匹配,并且两个第二导风件22转动至第二型线221与对应的风道140的型线匹配,可以是指,第一型线211与对应的风道140的型线平滑过渡,第二型线221与对应的风道140的型线平滑过渡;或者,还可以是指,第一型线211处于对应风道140的型线的延长线上,第二型线221处于对应风道140的型线的延长线上;又或者,还可以是指,第一型线211的上游端处的切线与对应的风道140的型线平滑过渡,第二型线221的上游端处的切线与对应的风道140的型线平滑过渡。
其中,位于中心线102一侧的第一导风件21的第一型线211在上游端(靠近风道140的一端)的切线与中心线102之间的夹角为α1,位于中心线102另一侧的第一导风件21的第一型线211在上游端(靠近风道140的一端)的切线与中心线102之间的夹角为α2,α1与α2不相等。
位于中心线102一侧的第二导风件22的第二型线221在上游端(靠近风道140的一端)的切线与中心线102之间的夹角为β1,位于中心线102另一侧的第二导风件22的第二型线221在上游端(靠近风道140的一端)的切线与中心线102之间的夹角为β2,β1与β2不相等。
由此,通过限定上述条件,利用两个导风组件20可以改变两个出风通道150的内部结构,以匹配位于出风通道150上游的风道140的型线,使出风型线保持完整、顺畅,不会降低两个出风口151的最大出风量,利于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一些示例中,在两个第一导风件21转动至第一型线211与对应的风道140的型线匹配,并且两个第二导风件22转动至第二型线221与对应的风道140的型线匹配时,两个出风通道150的出风口151处于打开状态,第一导风件21与中心线102的距离小于第二导风件22与中心线102的距离。
由此,通过限定两个第一导风件21、两个第二导风件22的位置关系,并结合上述限定条件,可以利用两个第一导风件21、两个第二导风件22改变两个出风通道150的内部结构,以匹配位于对应的出风通道150上游的风道140的型线,使出风型线保持完整、顺畅,不会降低两个出风口151的最大出风量,利于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如图2-图4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空调本体10还包括风道部件14和出风框15,风道部件14与换热器12之间限定出两个风道140,出风框15与风道部件14连接,出风框15限定出两个出风通道150。
具体地,位于中心线102第一侧的风道140连通进风口101和位于中心线102第一侧的出风通道150,位于中心线102第二侧的风道140连通进风口101和位于中心线102第二侧的出风通道150。两个贯流风轮13分别为第一贯流风轮131和第二贯流风轮132,第一贯流风轮131位于中心线102第一侧且设于对应位置的风道140内,第二贯流风轮132位于中心线102第二侧且设于对应位置的风道140内。
利用风道部件14和出风框15可以限定出在中心线102的两侧分布的风道140和出风通道150,方便两个贯流风轮13和两个导风组件20的布置,可以形成双贯流、双出风的空调器100,有利于提高空调器100的出风量,利于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如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风道部件14包括分隔件141、两个第一蜗舌142和两个第二蜗舌143,分隔件141与换热器12限定出两个风道140。
两个第一蜗舌142设于分隔件141,每个第一蜗舌142部位于对应的贯流风轮13与进风口101之间,两个第二蜗舌143设于分隔件141,每个第二蜗舌143位于对应的出风通道150和贯流风轮13之间;其中,两个第一蜗舌142关于中心线102非对称布置,两个第二蜗舌143关于中心线102非对称布置。
由此,通过设置第一蜗舌142和第二蜗舌143,可以对气流进行阻挡,避免气流在对应的风道140和出风通道150内循环流动,利于增加空调器100的工作效率和出风量,降低空调器100的工作噪声。
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每个出风通道150内设有摆叶组件30,摆叶组件30包括多个摆叶31,多个摆叶31在出风通道150的延伸方向上排布。
具体地,摆叶组件30还包括连杆32和驱动装置,连杆32的长度方向沿出风通道150的延伸方向定向,连杆32与多个摆叶31转动配合,驱动装置与连杆32连接,以驱动连杆32运动,从而可以通过连杆32带动多个摆叶31同步摆动。
由此,通过在出风通道150内设置摆叶组件30,利用多个摆叶31可以对出风通道150内的气流进行引导,使空调器100具有多种状态的出风形式。
在一些实施例中,空调器100还可以包括新风模块(图中未示出),新风模块具有新风进口和新风出口,新风进口与室外空间连通,新风出口与室内空间连通,由此可以向室内提供室外的新鲜空气,以进一步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下面结合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器100的一个具体实施例。
如图1所示,空调器100包括空调本体10、两个导风组件20和两个摆叶组件30。
如图2和图3所示,空调本体10包括机壳11、换热器12、第一贯流风轮131、第二贯流风轮132、风道部件14、出风框15、第一加热件161和第二加热件162。
机壳11沿上下方向延伸,机壳11的后侧设有进风口101,换热器12设于机壳11内且包括第一换热部121、第二换热部122和第三换热部123,第一换热部121靠近机壳11的左侧壁设置,第二换热部122靠近机壳11的右侧壁设置,第三换热部123靠近机壳11的后侧壁设置且两端分别与第一换热部121、第二换热部122圆弧过渡连接。
风道部件14和出风框15相连,风道部件14位于出风框15的后侧。风道部件14包括分隔件141、两个第一蜗舌142和两个第二蜗舌143,分隔件141与换热器12之间限定出两个风道140,两个风道140在左右方向上排布,两个第一蜗舌142分别设置在分隔件141靠近机壳11的后侧壁的部分的左右两侧,两个第二蜗舌143分别设置在分隔件141靠近出风框15的部分的左右两侧。出风框15限定出两个出风通道150,两个出风通道150在左右方向上排布,两个出风通道150的出风口151在左右方向上间隔布置。
第一贯流风轮131设置在位于左侧的风道140内,位于左侧的第一蜗舌142设置在第一贯流风轮131与换热器12之间,位于左侧的第二蜗舌143设置在第一贯流风轮131与位于左侧的出风通道150之间。
第二贯流风轮132设置在位于右侧的风道140内,位于右侧的第一蜗舌142设置在第二贯流风轮132与换热器12之间,位于右侧的第二蜗舌143设置在第二贯流风轮132与位于右侧的出风通道150之间。
第一加热件161设置在位于左侧的第一蜗舌142与换热器12之间,第二加热件162设置在位于右侧的第一蜗舌142与换热器12之间。
两个导风组件20在左右方向上间隔布置,并且两个导风组件20一一对应地设于两个出风通道150内,每个导风组件20包括第一导风件21和第二导风件22,第一导风件21和第二导风件22在对应的出风通道150的周向排布,并且第一导风件21和第二导风件22可以分别绕对应的出风通道150的周向可转动。其中,第一导风件21和/或第二导风件22可以形成弧形板,即第一导风件21和/或第二导风件22的横截面形状为弧线形,当然,第一导风件21和/或第二导风件22的横截面也可以形成月牙形。
两个摆叶组件30在左右方向上间隔布置,并且两个摆叶组件30一一对应地设于两个出风通道150内,每个摆叶组件30包括多个摆叶31、一个连杆32和驱动装置,多个摆叶31在出风通道150的延伸方向上排布,连杆32与多个摆叶31转动配合,驱动装置与连杆32连接,用于驱动连杆32运动,并通过连杆32带动多个摆叶31同步上下摆动。
其中,如图4所示,在空调本体10的横截面中,空调本体10具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中心线102,两个出风通道150的出风口151关于中心线102左右对称设置,风道部件14关于中心线102非左右轴对称设置,第一贯流风轮131、第二贯流风轮132分别位于中心线102的左右两侧,第一贯流风轮131与对应的出风通道150的距离小于第二贯流风轮132与对应的出风通道150的距离。
位于中心线102左侧的第一导风件21的转动中心23与位于左侧的第二导风件22的转动中心23重合,并且第一导风件21的转动中心23相对于位于左侧的出风通道150的中心152偏心设置,位于中心线102左侧的第一导风件21的第一型线211在上游端的切线与中心线102之间的夹角为α1,位于中心线102右侧的第一导风件21的第一型线211在上游端的切线与中心线102之间的夹角为α2,α1与α2不相等,位于中心线102左侧的第二导风件22的第二型线221在上游端的切线与中心线102之间的夹角为β1,位于中心线102右侧的第二导风件22的第二型线221在上游端的切线与中心线102之间的夹角为β2,β1与β2不相等。
通过将两个出风通道150的出风口151关于中心线102左右对称设置,使两个出风口151外观保持一致,用户可以根据灵活地选择空调器100的放置位置,并且,将两个导风组件20的第一导风件21和第二导风件22满足上述结构尺寸关系,可以匹配位于出风通道150上游的风道140的型线,使出风型线保持完整、顺畅,不会降低两个出风口151的最大出风量,利于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第二特征”可以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100的其他构成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空调本体,所述空调本体具有进风口、两个风道和两个出风通道,两个所述风道一一对应地连通在所述进风口和两个所述出风通道之间,所述空调本体包括换热器和两个贯流风轮,所述换热器靠近所述进风口设置,两个所述贯流风轮一一对应地设于两个所述风道内;
两个可转动的导风组件,两个所述导风组件一一对应地设于两个出风通道内;
其中,在所述空调器的横截面上,所述空调本体具有中心线,两个所述贯流风轮位于所述中心线的两侧且关于所述中心线非对称布置,两个所述出风通道的出风口关于所述中心线对称布置,两个所述导风组件关于所述中心线对称布置且至少一个所述导风组件的转动中心相对于对应的所述出风通道的中心偏心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在两个所述贯流风轮中,位于所述中心线第一侧的为第一贯流风轮且位于所述中心线第二侧的为第二贯流风轮;
所述第一贯流风轮与对应的所述出风通道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二贯流风轮与对应的所述出风通道之间的距离,与所述第一贯流风轮对应的所述导风组件的转动中心相对于对应的所述出风通道的中心偏心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包括第一换热部、第二换热部和第三换热部,所述第三换热部连接在所述第一换热部和所述第二换热部之间;
其中,所述第一换热部设于所述第一贯流风轮背向所述第二贯流风轮的一侧,所述第二换热部设于所述第二贯流风轮背向所述第一贯流风轮的一侧,所述第一换热部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换热部的长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导风组件包括:
第一导风件和第二导风件,所述第一导风件和所述第二导风件在对应的所述出风通道的周向排布且分别绕对应的所述出风通道的周向可转动,两个所述导风组件的所述第一导风件的结构和尺寸相同,两个所述导风组件的所述第二导风件的结构和尺寸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导风组件的所述第一导风件的转动中心与所述第二导风件的转动中心重合。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空调器的横截面上,所述第一导风件朝向对应的所述出风通道中心的一侧具有第一型线,所述第二导风件朝向对应的所述出风通道中心的一侧具有第二型线;
其中,在两个所述第一导风件转动至所述第一型线与对应的所述风道的型线匹配且两个所述第二导风件转动至所述第二型线与对应的所述风道的型线匹配时,两个所述第一型线在上游端的切线与所述中心线之间的夹角不相等,两个所述第二型线在上游端的切线与所述中心线之间的夹角不相等。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在两个所述第一导风件转动至所述第一型线与对应的所述风道的型线匹配且两个所述第二导风件转动至所述第二型线与对应的所述风道的型线匹配时,所述第一导风件与所述中心线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二导风件与所述中心线的距离。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本体还包括:
风道部件,所述风道部件与所述换热器之间限定出两个所述风道;
出风框,所述出风框与所述风道部件连接且限定出两个所述出风通道。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部件包括:
分隔件,所述分隔件与所述换热器限定出两个所述风道;
两个第一蜗舌,两个所述第一蜗舌设于所述分隔件,每个所述第一蜗舌部位于对应的所述贯流风轮与所述进风口之间;
两个第二蜗舌,两个所述第二蜗舌设于所述分隔件,每个所述第二蜗舌位于对应的所述出风通道和所述贯流风轮之间;
其中,两个所述第一蜗舌关于所述中心线非对称布置,两个所述第二蜗舌关于所述中心线非对称布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出风通道内设有摆叶组件,所述摆叶组件包括多个摆叶,多个所述摆叶在所述出风通道的延伸方向上排布。
CN202322057000.2U 2023-08-01 2023-08-01 空调器 Active CN22056736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057000.2U CN220567360U (zh) 2023-08-01 2023-08-01 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057000.2U CN220567360U (zh) 2023-08-01 2023-08-01 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567360U true CN220567360U (zh) 2024-03-08

Family

ID=900875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057000.2U Active CN220567360U (zh) 2023-08-01 2023-08-01 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56736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674399A (zh) 一种混合出风空调室内机
CN220567360U (zh) 空调器
CN220567366U (zh) 空调器
WO2023060887A1 (zh) 空调室内柜机和空调器
CN110410876A (zh) 一种空调器室外机以及空调器
CN217235804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2511476U (zh) 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0463252U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04943705U (zh) 一种混流空调
CN212319904U (zh) 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108443977B (zh) 窗式空调设备
CN114251736A (zh) 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WO2017049447A1 (zh) 一种空调混合出风室内机
CN108469073B (zh) 窗式空调设备
CN218209814U (zh) 立式空调器
CN217715175U (zh) 立式空调器
CN220205897U (zh) 空调器
CN218033395U (zh) 立式空调器
CN215723668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219735460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7715176U (zh) 立式空调器
CN220524220U (zh) 空调器
CN217685471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5949940U (zh) 风机和家用电器
CN218915118U (zh) 立式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