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558217U - 一种套在病床头和床尾的软包保护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套在病床头和床尾的软包保护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558217U
CN220558217U CN202220667252.XU CN202220667252U CN220558217U CN 220558217 U CN220558217 U CN 220558217U CN 202220667252 U CN202220667252 U CN 202220667252U CN 220558217 U CN220558217 U CN 22055821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ng part
sickbed
head
cushion layer
ta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667252.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艳
谷嘉宁
蔡壮
王冲
邵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Huilongguan Hospital (beijing Psychological Crisis Research And Intervention Center)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Huilongguan Hospital (beijing Psychological Crisis Research And Intervention Center)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Huilongguan Hospital (beijing Psychological Crisis Research And Intervention Center) filed Critical Beijing Huilongguan Hospital (beijing Psychological Crisis Research And Intervention Center)
Priority to CN202220667252.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55821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55821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55821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套在病床头和床尾的软包保护装置,包括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和垫层,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连接,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可相对靠近或远离,垫层设于第一连接部的一侧面上,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分别与第一连接件连接,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分别与第二连接件连接,通过第一连接件的并合或分离,以使得第一连接部一侧边与第二连接部一侧边可相对靠近或远离,通过第二连接件的合并或分离,以使得第一连接部的另一侧边与第二连接部的另一侧边可相对靠近或分离,以使得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构造出一个具有一侧开口的容纳空间。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避免患者皮肤软组织损伤或骨折等损伤事件。

Description

一种套在病床头和床尾的软包保护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套在病床头和床尾的软包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临床中有一些重症精神障碍患者伴发谵妄,在病床上会躁动不安行为紊乱,出现身体扭动、四肢乱踢乱踹现象,头会撞到病床床头、脚会踢到床尾,从而导致软组织损伤或表皮破裂,严重者会出现骨折等;另外,还有一些精神障碍患者会有自杀行为,即使在实施保护性约束后,患者仍旧会实施自伤自杀行为,头会撞病床床头,脚会踢踹病床床尾,也同样会导致患者身体损伤。目前对于这些患者的行为控制多采用保护性约束,对此类患者实施保护时,大多是拿来被子或床褥进行隔档,导致床上物品凌乱、不美观,病房物品使用混乱。所以需要一种保护装置套在病床头或者床尾上,既能缓冲患者乱撞、踢踹带来的外力,降低对患者的损伤,又能保障病床整洁。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套在病床头和床尾的软包保护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以上或者其他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套在病床头和床尾的软包保护装置,包括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和垫层,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连接,且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可相对靠近或远离,垫层设于第一连接部的一侧面上,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分别与第一连接件连接,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分别与第二连接件连接,通过第一连接件的并合或分离,以使得第一连接部一侧边与第二连接部一侧边可相对靠近或远离,通过第二连接件的合并或分离,以使得第一连接部的另一侧边与第二连接部的另一侧边可相对靠近或分离,以使得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构造出一个具有一侧开口的容纳空间,套装在病床的床头或床尾上。
进一步的,第一连接部的一组相对设置的侧边分别与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连接,且第一连接部的该组相对设置的侧边均与第一连接部的与第二连接部相连接的一端连接。
进一步的,第二连接部的一组相对设置的侧边分别与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连接,且第二连接部的该组相对设置的侧边均与第二连接部的与第一连接部相连接的一端连接。
进一步的,垫层设于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闭合时构造出的容纳空间内。
进一步的,第一连接部的设有垫层的一侧面设有第三连接部,第三连接部的面积小于第一连接部的面积,第一连接部与第三连接部之间设有盛放空间,垫层设于盛放空间内。
进一步的,第一连接部与垫层缝合连接,或,第一连接部与垫层通过魔术贴或子母扣连接。
进一步的,垫层的材质为弹性材料,垫层的厚度为3-5cm。
进一步的,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均为拉链、子母扣或魔术贴。
进一步的,第二连接部的面向第一连接部的未设有垫层的一侧面上设置有第四连接部,第四连接部的面积小于第二连接部的面积,第四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构造出卡槽结构,以便放置床头卡。
进一步的,第二连接部的设有第四连接部的一侧面设有悬挂扣,以便对标识进行悬挂。
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套在病床头和床尾的软包保护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具有垫层,且垫层具有弹性,对患者进行保护,保护躁动不安行为紊乱、具有自伤行为的患者,避免患者皮肤软组织损伤或骨折等损伤事件,具有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使得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能够处于闭合或展开的状态,使得软包保护装置能够套装在病床的床头或床尾上,安装拆卸方便,使得患者的病床环境整洁、美观,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和住院感受。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软包保护装置的展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软包保护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软包保护装置的闭合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第一连接部 2、第二连接部 3、第一连接件
4、第二连接件 5、第四连接部 6、悬挂扣
7、垫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涉及一种套在病床头和床尾的软包保护装置,用于套装在病床的床头或床尾,由于该软包保护装置具有垫层,对患者进行防护,使得患者与床头或床尾的接触为软接触,保护躁动不安行为紊乱、具有自伤行为的患者,避免患者皮肤软组织损伤或骨折等损伤事件,也使得患者的病床环境整洁、美观,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和住院感受。
一种套在病床头和床尾的软包保护装置,如图1-3所示,包括第一连接部1、第二连接部2、第一连接件3、第二连接件4和垫层7,其中,第一连接部1与第二连接部2连接,且第一连接部1与第二连接部2可相对靠近或远离,构成软包保护装置的整体结构骨架,垫层7设于第一连接部1的一侧面上,垫层7的设置,能够起到缓冲的作用,使得患者与病床的床头或床尾接触的时候为软接触,对患者进行防护,避免患者皮肤组织损伤或骨折等损伤事件;第一连接部1与第二连接部2分别与第一连接件3连接,第一连接部1与第二连接部2分别与第二连接件4连接,通过第一连接件3的并合或分离,以使得第一连接部1一侧边与第二连接部2一侧边可相对靠近或远离,通过第二连接件4的合并或分离,以使得第一连接部1的另一侧边与第二连接部2的另一侧边可相对靠近或分离,以使得第一连接部1与第二连接部2构造出一个具有一侧开口的容纳空间,套装在病床的床头或床尾上。
当第一连接件3并合且第二连接件4并合时,第一连接部1与第二连接部2至少有三个侧边相连接,其他侧边未连接,使得第一连接部1与第二连接部2构造出一个罩子结构,其内部形成一个容纳空间,该容纳空间用于放置病床的床头或床尾,与容纳空间相连通的开口的设置,以使得病床的床头或床尾能够伸入该容纳空间内,使得该软包保护装置能够套装在病床的床头或床尾上。
当第一连接件3分离且第二连接件4分离时,第一连接部1与第二连接部2至少有一侧边相连接,其他侧边未连接,使得第一连接部1与第二连接部2能够相对远离,使得该软包保护装置为展开状态,以便于将软包保护装置从病床的床头或床尾上拆卸下来,或在该软包保护装置放置于病床的床头或床尾上,以便进行安装。
第一连接件3与第二连接件4的设置,能够改变第一连接部1与第二连接部2的连接状态,便于软包保护装置能够套装在病床的床头或床尾上,或者,从病床的床头或床尾上卸下来,当第一连接部1与第二连接部2为闭合状态时,使得第一连接部1与第二连接部2能够相对靠近形成罩子结构,此时,该软包保护装置能够套装在病床的床头或床尾上;当第一连接部1与第二连接部2为展开状态时,使得第一连接部1与第二连接部2为打开状态,此时,该软包保护装置能够从病床的床头或床尾上拆卸下来,或在该软包保护装置放置于病床的床头或床尾上,以便进行安装。
具体地,第一连接部1的一端与第二连接部2的一端相连接,将第一连接部1与第二连接部2连接在一起,该连接方式可以是缝制,或者是一体成型,或者是通过扣子等连接件进行连接,或者是其他连接方式,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这里不做具体要求。第一连接部1与第二连接部2的材质可以是涤棉布料,或者是人造皮革材质,或者是其他材质的布料,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这里不做具体要求,优选为便于清洗的布料,以便于该软包保护装置能够进行清洗,重复使用。
第一连接部1的形状与第二连接部2的形状可以是长方形,也可以是椭圆形,或者是多边形,或者是其他形状,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这里不做具体要求。
第一连接部1的一组相对设置的侧边分别与第一连接件3和第二连接件4连接,且第一连接部1的该组相对设置的侧边均与第一连接部1的与第二连接部2相连接的一端连接,第一连接部1具有多组相对设置的侧边,在第一连接部1的任一组相对设置的侧边中,一个侧边与第一连接件3连接,另一个侧边与第二连接件4连接,且该组相对设置的侧边均与第一连接部1的与第二连接部2相连接的一端相连接,以使得第一连接部1在与第二连接部2相连接的同时,与第一连接件3和第二连接件4连接。
第二连接部2的一组相对设置的侧边分别与第一连接件3和第二连接件4连接,且第二连接部2的该组相对设置的侧边均与第二连接部2的与第一连接部1相连接的一端连接,第二连接部2具有多组相对设置的侧边,在第二连接部2的任一组相对设置的侧边中,一个侧边与第一连接件3连接,另一个侧边与第二连接件4连接,且该组相对设置的侧边均与第二连接部2的与第一连接部1相连接的一端相连接,以使得第二连接部2在与第一连接部1相连接的同时,与第一连接件3和第二连接件4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连接部2的与第一连接件3相连接的一侧边与第一连接部1的与第一连接件3相连接的一侧边相对应,第二连接部2的与第二连接件4相连接的一侧边与第一连接部1的与第二连接件4相连接的一侧边相对应。
上述的第一连接件3与第二连接件4均为拉链、子母扣或魔术贴,能够实现合并或分离,进而能够实现第一连接部1与第二连接部2的相对靠近或相对远离,实现第一连接部1与第二连接部2的闭合状态或展开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该第一连接部1的形状与第二连接部2的形状均为长方形,第一连接部1的一侧边与第二连接部2的一侧边相连接,与第一连接部1的该侧边相连接的两侧边分别与第一连接件3和第二连接件4连接,与第二连接部2的该侧边相连接的两侧边分别与第一连接件3和第二连接件4连接。
上述的垫层7设于第一连接部1与第二连接部2闭合时构造出的空间内,以使得第一连接部1与第二连接部2能够对垫层7进行防护,避免垫层7脱落及损坏。而且,垫层7在设置时,垫层7设置的第一连接部1的位于该空间的侧面上。垫层7的设置,能够对患者进行防护,使得患者与床头或床尾的接触为软接触,保护躁动不安行为紊乱、具有自伤行为的患者,避免患者皮肤软组织损伤或骨折等损伤事件的发生,垫层7为弹性材料,该垫层7的材质可以是海绵或丝绵,垫层7的厚度为3-5cm,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厚度的选择,这里不做具体要求。
垫层7可以与第一连接部1固定连接,如:第一连接部1与垫层7缝合连接;或者,垫层7与第一连接部1可拆卸连接,如:第一连接部1与垫层7通过魔术贴或子母扣连接。
或者,第一连接部1的设有垫层7的一侧面设有第三连接部,第三连接部的面积小于第一连接部1的面积,第一连接部1与第三连接部之间设有盛放空间,垫层7设于该盛放空间内,第三连接部的材质为布料,第三连接部与第一连接部1可以通过缝制连接,或者,第三连接部与第一连接部1通过魔术贴连接,或者是其他连接方式,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设置,这里不做具体要求。第三连接部与第一连接部1之间具有盛放空间,以便于垫层7的安装放置,将垫层7与第一连接部1的侧面进行贴合、固定,不会出现卷起、成团等情况。
该软包保护装置套装在病床的床尾上时,可能还会将床头卡及风险标识罩在里面,所以为了保证该软包保护装置的质量和安全,第二连接部2的面向第一连接部1的未设有垫层7的一侧面上设置有第四连接部5,第四连接部5的面积小于第二连接部2的面积,第四连接部5与第二连接部2构造出卡槽结构,以便放置床头卡,第四连接部5的材质为布料,第四连接部5与第二连接部2可以通过缝制连接,或者,第四连接部5与第二连接部2通过魔术贴连接,或者是其他连接方式,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设置,这里不做具体要求。第四连接部5与第二连接部2连接时,具有一个开口,第四连接部5与第二连接部2之间形成一个盛装空间,以使得第四连接部5与第二连接部2形成一个卡槽结构,以便于对床头卡及风险标识进行盛放。
第二连接部2的设有第四连接部5的一侧面设有悬挂扣6,以便对标识进行悬挂,该悬挂扣6的一端与第二连接部2固定连接,另一端设有按扣,在第二连接部2上相应位置也设有按扣,通过按扣进行悬挂扣6的扣合连接,以便于对各种标识进行悬挂。
该套在病床头和床尾的软包保护装置在使用时,将垫层7安装在第一连接部1上,且第一连接件3与第二连接件4处于分离状态,此时,第一连接部1与第二连接部2处于展开状态,根据需要该软包保护装置的患者的需求,将第一连接部1与第二连接部2挂在病床的床头或床尾上,第一连接部1位于病床的里侧,合并第一连接件3与第二连接件4,使得第一连接部1与第二连接部2处于闭合状态,将该软包保护装置套装在病床的床头或床尾上,将床头卡及风险标识放置于第四连接部5与第二连接部2构成的盛装空间内,将标识通过悬挂扣6进行悬挂。
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套在病床头和床尾的软包保护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具有垫层,且垫层具有弹性,对患者进行保护,保护躁动不安行为紊乱、具有自伤行为的患者,避免患者皮肤软组织损伤或骨折等损伤事件,具有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使得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能够处于闭合或展开的状态,使得软包保护装置能够套装在病床的床头或床尾上,安装拆卸方便,使得患者的病床环境整洁、美观,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和住院感受。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套在病床头和床尾的软包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和垫层,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且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可相对靠近或远离,所述垫层设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一侧面上,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件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分别与所述第二连接件连接,通过所述第一连接件的并合或分离,以使得第一连接部一侧边与第二连接部一侧边可相对靠近或远离,通过所述第二连接件的合并或分离,以使得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另一侧边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另一侧边可相对靠近或分离,以使得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构造出一个具有一侧开口的容纳空间,套装在病床的床头或床尾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套在病床头和床尾的软包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一组相对设置的侧边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连接,且所述第一连接部的该组相对设置的侧边均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相连接的一端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套在病床头和床尾的软包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一组相对设置的侧边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连接,且所述第二连接部的该组相对设置的侧边均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相连接的一端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套在病床头和床尾的软包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垫层设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闭合时构造出的容纳空间内。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套在病床头和床尾的软包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设有所述垫层的一侧面设有第三连接部,所述第三连接部的面积小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面积,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三连接部之间设有盛放空间,所述垫层设于所述盛放空间内。
6.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套在病床头和床尾的软包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垫层缝合连接,或,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垫层通过魔术贴或子母扣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套在病床头和床尾的软包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垫层的材质为弹性材料,所述垫层的厚度为3-5cm。
8.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套在病床头和床尾的软包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均为拉链、子母扣或魔术贴。
9.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套在病床头和床尾的软包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面向所述第一连接部的未设有所述垫层的一侧面上设置有第四连接部,所述第四连接部的面积小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面积,所述第四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构造出卡槽结构,以便放置床头卡。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套在病床头和床尾的软包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设有所述第四连接部的一侧面设有悬挂扣,以便对标识进行悬挂。
CN202220667252.XU 2022-03-25 2022-03-25 一种套在病床头和床尾的软包保护装置 Active CN22055821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667252.XU CN220558217U (zh) 2022-03-25 2022-03-25 一种套在病床头和床尾的软包保护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667252.XU CN220558217U (zh) 2022-03-25 2022-03-25 一种套在病床头和床尾的软包保护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558217U true CN220558217U (zh) 2024-03-08

Family

ID=900948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667252.XU Active CN220558217U (zh) 2022-03-25 2022-03-25 一种套在病床头和床尾的软包保护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55821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2415102C (en) Infusion site guard
KR20160046793A (ko) 미숙아를 위한 머리 위치 설정 보조구
US5623733A (en) Moisture retaining face mask
CN210811879U (zh) 一种一体式约束带
CN220558217U (zh) 一种套在病床头和床尾的软包保护装置
US20040205875A1 (en) Intravenous protector wrap with entertainment
JP2009213522A (ja) 医療補助用ハンドカバー
CN207949420U (zh) 便携式睡眠装置
CN219250628U (zh) 一种pacu成人多功能盖被
CN213373217U (zh) 一种病床保护围栏
CN216136472U (zh) 约束手套
CN219579184U (zh) 一种全麻下肩部坐位手术的头部固定约束带
CN209749872U (zh) 一种关节保护套
CN216855072U (zh) 床栏保护套
CN212815642U (zh) 一种医用保护被套
CN220236957U (zh) 一种用于临床的一巾一带组合
CN215958493U (zh) 一种防自身约束自解功能型病服
CN209951514U (zh) 分指防握持约束手套
CN214073808U (zh) 一种透明医用约束带
CN219250604U (zh) 一种约束手套
CN212756234U (zh) 一种麻醉恢复室的分体式盖被
CN215229041U (zh) 一种改良式多功能手套结构
CN212395174U (zh) 一种保护性约束手套
CN218979390U (zh) 一种新型临床护理用束缚带
CN216319297U (zh) 一种防脱手套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