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555267U - 一种防菌型涤纶短纤 - Google Patents

一种防菌型涤纶短纤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555267U
CN220555267U CN202321995937.8U CN202321995937U CN220555267U CN 220555267 U CN220555267 U CN 220555267U CN 202321995937 U CN202321995937 U CN 202321995937U CN 220555267 U CN220555267 U CN 22055526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lyester staple
staple fiber
fibers
layer
antibacteri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995937.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江东
钟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jiang Riyue Chemical Fib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jiang Riyue Chemical Fib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jiang Riyue Chemical Fib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jiang Riyue Chemical Fib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995937.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55526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55526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55526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Yarns And Mechanical Finishing Of Yarns Or Rop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菌型涤纶短纤,包括:涤纶短纤层,其包含多个竹纤维、多个棉纤维、多个涤纶短纤组件和芳香纤维,多个竹纤维、多个棉纤维和多个涤纶短纤组件呈经纬编织而成,芳香纤维设置于多个竹纤维、多个棉纤维和多个涤纶短纤组件之间;绵柔亲肤层,其设置于涤纶短纤层的下表面;抗静电层,其设置于涤纶短纤层的上表面;抗紫外线层,其设置于抗静电层的上表面。本实用新型通过竹纤维、棉纤维、涤纶短纤组件和芳香纤维相配合的方式,利用涤纶短纤组件上的抗菌防臭纤维,便于增强涤纶短纤组件的抗菌性能,便于涤纶短纤层能进行稳定防菌,降低细菌繁殖现象,便于配合绵柔亲肤层制成贴身布料使用。

Description

一种防菌型涤纶短纤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材料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防菌型涤纶短纤。
背景技术
涤纶短纤是由聚酯再纺成丝束切断后得到的纤维,涤纶短纤维是化学纤维的一种,纤维长度38mm左右,细度1.5D,涤纶短纤主要用于棉纺行业,单独纺纱或与棉、粘胶纤维、麻、毛、维纶等混纺,所得纱线用于服装织布为主,还可用于家装面料。
现有的涤纶短纤是非常实密而不透气,虽然耐磨性高,但由于吸湿排汗功能很低,细菌容易在制成的涤纶短纤上布料进行繁殖,不适用将涤纶短纤布料制作成贴身使用的服饰。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菌型涤纶短纤,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菌型涤纶短纤,包括:
涤纶短纤层,其包含多个竹纤维、多个棉纤维、多个涤纶短纤组件和芳香纤维,多个所述竹纤维、多个所述棉纤维和多个涤纶短纤组件呈经纬编织而成,所述芳香纤维设置于多个竹纤维、多个棉纤维和多个涤纶短纤组件之间;
绵柔亲肤层,其设置于涤纶短纤层的下表面;
抗静电层,其设置于涤纶短纤层的上表面;
抗紫外线层,其设置于抗静电层的上表面。
优选的,所述棉纤维设置于相邻两个竹纤维之间,多个所述棉纤维和多个竹纤维呈纬线结构设置。
优选的,多个所述涤纶短纤组件分别与相邻竹纤维和棉纤维呈十字经纬编织结构,多个所述涤纶短纤组件等距呈经线结构设置。
优选的,所述涤纶短纤组件包含第一涤纶短纤本体、第二涤纶短纤本体和多个抗菌防臭纤维,所述第一涤纶短纤本体和第二涤纶短纤本体绕卷于多个抗菌防臭纤维的外壁。
优选的,所述第一涤纶短纤本体和第二涤纶短纤本体呈交替绕卷结构,多个所述抗菌防臭纤维包含银纤维、甲壳素纤维、汉麻纤维、苎麻纤维和负离子处理的纤维,所述银纤维、甲壳素纤维、汉麻纤维、苎麻纤维和负离子处理的纤维之间贴合连接。
优选的,所述芳香纤维与竹纤维和相邻涤纶短纤组件之间固定穿插连接,所述芳香纤维与棉纤维和相邻涤纶短纤组件之间固定穿插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本实用新型通过竹纤维、棉纤维、涤纶短纤组件和芳香纤维相配合的方式,利用涤纶短纤组件上的抗菌防臭纤维,便于增强涤纶短纤组件的抗菌性能,并通过竹纤维与芳香纤维的配合,便于涤纶短纤层能进行稳定防菌,降低细菌繁殖现象,便于配合绵柔亲肤层制成贴身布料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抗菌防臭纤维处俯面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涤纶短纤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涤纶短纤层;11、竹纤维;12、棉纤维;13、涤纶短纤组件;131、第一涤纶短纤本体;132、第二涤纶短纤本体;133、抗菌防臭纤维;14、芳香纤维;2、绵柔亲肤层;3、抗静电层;4、抗紫外线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图1-3所示的一种防菌型涤纶短纤,包括:
涤纶短纤层1,其包含多个竹纤维11、多个棉纤维12、多个涤纶短纤组件13和芳香纤维14,多个竹纤维11、多个棉纤维12和多个涤纶短纤组件13呈经纬编织而成,芳香纤维14设置于多个竹纤维11、多个棉纤维12和多个涤纶短纤组件13之间,棉纤维12设置于相邻两个竹纤维11之间,多个棉纤维12和多个竹纤维11呈纬线结构设置,多个涤纶短纤组件13分别与相邻竹纤维11和棉纤维12呈十字经纬编织结构,多个涤纶短纤组件13等距呈经线结构设置,芳香纤维14与竹纤维11和相邻涤纶短纤组件13之间固定穿插连接,芳香纤维14与棉纤维12和相邻涤纶短纤组件13之间固定穿插连接,通过芳香纤维14,便于提高多个竹纤维11、多个棉纤维12和多个涤纶短纤组件13之间的稳固性,便于涤纶短纤制成的布料能被稳定制成服饰使用,且芳香纤维14是一类能释放香味具有保健功能的纤维,当纤维内混有微胶囊化的香料后,香味就能够在较长的时间内连续释放,或当微胶囊被破坏时,香味立即挥发出来,从而达到去除臭味的目的,便于提高涤纶短纤制成的服饰的芳香性能;
涤纶短纤组件13包含第一涤纶短纤本体131、第二涤纶短纤本体132和多个抗菌防臭纤维133,第一涤纶短纤本体131和第二涤纶短纤本体132绕卷于多个抗菌防臭纤维133的外壁,第一涤纶短纤本体131和第二涤纶短纤本体132呈交替绕卷结构,便于涤纶短纤能稳定被使用;
多个抗菌防臭纤维133包含银纤维、甲壳素纤维、汉麻纤维、苎麻纤维和负离子处理的纤维,银纤维、甲壳素纤维、汉麻纤维、苎麻纤维和负离子处理的纤维之间贴合连接,在涤纶短纤支撑服饰后,细菌滋生让身体产生异味时,银纤维表面的银离子能非常迅速地将变质的蛋白质吸附其上而降低或消除异味,达到抗菌除臭,且能阻断细菌细胞的呼吸和繁殖过程,甲壳素纤维;
甲壳素纤维具有天然的抑菌除臭功能,甲壳素纤维是从虾、蟹、昆虫等甲壳动物的壳中提炼出来的,是一种可再生、可降解的资源,它对危害人体的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等的抑菌率可达百分之九十九,能有效地保持人体肌肤干净、干燥、无味和富有弹性,且甲壳素纤维对人体皮肤无刺激无毒,还能够起到去除异味的作用;
汉麻纤维中的汉麻分子结构稳定,分子排列取向度好,吸湿能力好,且汉麻纤维含有汉麻酚类物质能对金黄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白色念珠菌等有明显的杀灭和抑制作用,便于提高涤纶短纤组件13的天然抗菌、防虫、防蛀、除臭功能;
苎麻纤维是具有抑菌、透气、凉爽、防腐、防霉、吸汗等功能的纺织纤维,能提高布料的抑菌防霉性能;
离子处理的纤维是集释放负离子功能、远红外线辐射、抗菌、抑菌、除臭、去异味的纤维,离子处理的纤维可杀死细菌或抑制其分裂增生,使其失去繁殖条件,同时远红外线辐射能也可使电磁波能量起到抗菌效果,能提高涤纶短纤组件13的防菌、抑菌、抗菌性能;
绵柔亲肤层2,其设置于涤纶短纤层1的下表面,便于提高涤纶短纤制成布料的柔软贴肤性能;
抗静电层3,其设置于涤纶短纤层1的上表面,便于提高涤纶短纤制成布料的的抗静电性能;
抗紫外线层4,其设置于抗静电层3的上表面,便于提高涤纶短纤制成布料的抗紫外线性能,使其涤纶短纤制成布料的功能性更高。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防菌型涤纶短纤,其特征在于,包括:
涤纶短纤层(1),其包含多个竹纤维(11)、多个棉纤维(12)、多个涤纶短纤组件(13)和芳香纤维(14),多个所述竹纤维(11)、多个所述棉纤维(12)和多个涤纶短纤组件(13)呈经纬编织而成,所述芳香纤维(14)设置于多个竹纤维(11)、多个棉纤维(12)和多个涤纶短纤组件(13)之间;
绵柔亲肤层(2),其设置于涤纶短纤层(1)的下表面;
抗静电层(3),其设置于涤纶短纤层(1)的上表面;
抗紫外线层(4),其设置于抗静电层(3)的上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菌型涤纶短纤,其特征在于,所述棉纤维(12)设置于相邻两个竹纤维(11)之间,多个所述棉纤维(12)和多个竹纤维(11)呈纬线结构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菌型涤纶短纤,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涤纶短纤组件(13)分别与相邻竹纤维(11)和棉纤维(12)呈十字经纬编织结构,多个所述涤纶短纤组件(13)等距呈经线结构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防菌型涤纶短纤,其特征在于,所述涤纶短纤组件(13)包含第一涤纶短纤本体(131)、第二涤纶短纤本体(132)和多个抗菌防臭纤维(133),所述第一涤纶短纤本体(131)和第二涤纶短纤本体(132)绕卷于多个抗菌防臭纤维(133)的外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防菌型涤纶短纤,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涤纶短纤本体(131)和第二涤纶短纤本体(132)呈交替绕卷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防菌型涤纶短纤,其特征在于,所述芳香纤维(14)与竹纤维(11)和相邻涤纶短纤组件(13)之间固定穿插连接,所述芳香纤维(14)与棉纤维(12)和相邻涤纶短纤组件(13)之间固定穿插连接。
CN202321995937.8U 2023-07-27 2023-07-27 一种防菌型涤纶短纤 Active CN22055526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995937.8U CN220555267U (zh) 2023-07-27 2023-07-27 一种防菌型涤纶短纤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995937.8U CN220555267U (zh) 2023-07-27 2023-07-27 一种防菌型涤纶短纤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555267U true CN220555267U (zh) 2024-03-05

Family

ID=900516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995937.8U Active CN220555267U (zh) 2023-07-27 2023-07-27 一种防菌型涤纶短纤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55526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159948B2 (ja) 食品ラップ布
CN102505455A (zh) 一种竹纤维面料
CN208841953U (zh) 一种甲壳素改性的抗菌织物
CN105568479A (zh) 具有抗菌保健功能的海洋生物纺织面料
CN220555267U (zh) 一种防菌型涤纶短纤
CN107326656A (zh) 一种抗菌窗帘面料及其制备方法
US11946172B2 (en) Antibacterial twisted yarn, and antibacterial yarn and antibacterial cloth including antibacterial twisted yarns
Thilagavathi et al. Antimicrobials for protective clothing
CN212247326U (zh) 一种高弹抗菌纱线
CN104414286A (zh) 一种莲纤维蛋白被
KR102184455B1 (ko) 항균력이 우수한 나노 은(銀) 피착방법 및 그 나노 은(銀)이 피착된 사물
CN212666831U (zh) 一种抗菌毛呢面料
CN215904097U (zh) 一种防紫外线面料
CN111286840A (zh) 可消洗和反复使用的抗菌生物隔离口罩面料及其制备方法
CN220923505U (zh) 一种吸湿抗菌涤纶面料
CN212400506U (zh) 一种复合抗菌网布
CN211416512U (zh) 一种抗菌三防面料
CN211211672U (zh) 一种抗菌防臭鞋带
CN209508517U (zh) 一种新型抗菌毛巾
CN211994480U (zh) 一种高档耐汗针织面料
CN217399076U (zh) 一种抑菌涤纶丝
CN215440816U (zh) 一种再生纤维原材料的发热纤维
CN216804707U (zh) 一种环保抗菌复合面料
CN220788932U (zh) 一种抗菌纱线
CN219137054U (zh) 一种抗菌面料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