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554135U - 柔性电路板及具有该柔性电路板的电池包 - Google Patents

柔性电路板及具有该柔性电路板的电池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554135U
CN220554135U CN202322082538.9U CN202322082538U CN220554135U CN 220554135 U CN220554135 U CN 220554135U CN 202322082538 U CN202322082538 U CN 202322082538U CN 220554135 U CN220554135 U CN 22055413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ircuit board
groove
connection
flexible circuit
separ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082538.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董连庆
陈建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Weirui Electric Automobile Technology Ningbo Co Ltd
Zhejiang Zeekr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Weirui Electric Automobile Technology Ningbo Co Ltd
Zhejiang Zeekr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Weirui Electric Automobile Technology Ningbo Co Ltd, Zhejiang Zeekr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082538.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55413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55413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55413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Structure Of Printed Board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柔性电路板及具有该柔性电路板的电池包。该柔性电路板包括:电路板本体和连接支臂,连接支臂具有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均与电路板本体相连接,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的连线形成为翻转轴,连接支臂构造为在受到位于翻转轴外的力作用时能够围绕翻转轴翻转,第一连接端与电路板本体的连接处形成弯曲过渡结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柔性电路板,通过将连接支臂的第一连接端与电路板本体的连接处设置成弯曲过渡结构,能够提升连接支臂的第一连接端与电路板本体的连接强度,降低连接支臂的第一连接端与电路板本体连接处的断裂几率,从而降低了柔性电路板的损坏几率。

Description

柔性电路板及具有该柔性电路板的电池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柔性电路板及具有该柔性电路板的电池包。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柔性电路板包括电路板本体和连接支臂,连接支臂与电路板本体相连,且连接支臂与电路板本体的连接处为直线型过渡结构,在连接支臂受力翻转时,连接支臂与电路板本体的连接处容易发生断裂,导致柔性电路板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柔性电路板,能够降低连接支臂与电路板本体连接处的断裂几率。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具有上述柔性电路板的电池包。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柔性电路板包括:电路板本体和连接支臂,所述连接支臂具有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所述第一连接端和所述第二连接端均与所述电路板本体相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端和所述第二连接端的连线形成为翻转轴,所述连接支臂构造为在受到位于所述翻转轴外的力作用时能够围绕所述翻转轴翻转,所述第一连接端与所述电路板本体的连接处形成弯曲过渡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柔性电路板,通过将连接支臂的第一连接端与电路板本体的连接处设置成弯曲过渡结构,能够提升连接支臂的第一连接端与电路板本体的连接强度,降低连接支臂的第一连接端与电路板本体连接处的断裂几率,从而降低了柔性电路板的损坏几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弯曲过渡结构为“S”形弯曲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连接支臂与所述电路板本体之间形成分离槽,所述分离槽包括分离槽本体和分离槽增大部,所述分离槽增大部比所述分离槽本体更靠近所述第一连接端,所述分离槽增大部参与构成所述弯曲过渡结构的第一弯曲段,在所述电路板本体所在平面内且在垂直于所述翻转轴的方向上,所述分离槽增大部的宽度大于所述分离槽本体的宽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分离槽的靠近所述第一连接端的一端为第一分离端,所述分离槽的靠近所述第二连接端的一端为第二分离端,所述连接支臂上设有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均向所述分离槽凹陷,所述第一凹槽位于所述第一分离端和所述第二分离端之间,所述第一凹槽参与构成所述弯曲过渡结构的第二弯曲段,所述第二凹槽与所述第二分离端相对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电路板本体包括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所述第一本体的一端和所述第二本体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一本体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本体的另一端分离开,所述第一本体和/或所述第二本体上设有所述连接支臂。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本体和所述第二本体连接为“U”形结构,且所述第一本体和所述第二本体之间形成避让槽,所述连接支臂位于所述第一本体和/或所述第二本体上的背离所述避让槽的一侧,所述避让槽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本体和所述第二本体中任一个的宽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在所述电路板本体所在平面内且在垂直于所述翻转轴的方向上,所述第一连接端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连接端的宽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电路板本体上开设有定位工艺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方面实施例的电池包,包括多个电芯以及上述的柔性电路板,相邻两个电芯通过巴片相连接,每个所述连接支臂通过连接片连接至对应的所述巴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连接片包括第一连接片和第二连接片,所述第一连接片上集成有测温元件,所述测温元件用于检测对应巴片的温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包,其柔性电路板通过将连接支臂的第一连接端与电路板本体的连接处设置成弯曲过渡结构,能够提升连接支臂的第一连接端与电路板本体的连接强度,降低连接支臂的第一连接端与电路板本体连接处的断裂几率,从而降低了柔性电路板的损坏几率。并且,在连接片连接至连接支臂上时,也能够有效防止连接片断裂。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柔性电路板与连接片的连接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柔性电路板通过连接片连接至对应巴片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柔性电路板在生产过程中交错排布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包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电池包100、柔性电路板10、电路板本体1、第一本体11、第二本体12、避让槽13、定位工艺孔14、连接支臂2、第一连接端21、第二连接端22、第一凹槽23、第二凹槽24、分离槽3、分离槽本体31、分离槽增大部32、第一分离端33、第二分离端34、电芯20、连接片30、第一连接片301、测温元件3011、第二连接片302、巴片40、第一绑带501、第二绑带502、第一管理单元601、第二管理单元602、翻转轴L。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柔性电路板是一种由弹性基底材料(如聚酯薄膜)和导电线路组成的薄型电路板,其具有可折叠、可弯曲和可拉伸等特性。由于其灵活性和轻薄性,柔性电路板被广泛应用于电子设备中,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可穿戴设备、电池包等。下面结合图1-图4详细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柔性电路板10及具有该柔性电路板10的电池包100。
参照图1-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柔性电路板10可以包括电路板本体1和连接支臂2,连接支臂2具有第一连接端21和第二连接端22,第一连接端21和第二连接端22均与电路板本体1相连接,第一连接端21和第二连接端22的连线形成为翻转轴L,连接支臂2构造为在受到位于翻转轴L外的力作用时能够围绕翻转轴L翻转,第一连接端21与电路板本体1的连接处形成弯曲过渡结构。“弯曲过渡结构”指的是第一连接端21与电路板本体1的连接处为非直线段,相比于直线段在翻转时容易断裂的情况,第一连接端21与电路板本体1的连接处构造为弯曲过渡结构,能够增加连接处的连接强度,降低连接处的断裂几率。
可以理解的是,翻转轴L由第一连接端21和第二连接端22的连线构造出来,其中,“第一连接端21和第二连接端22的连线”指的是第一连接端21上的任意一点和第二连接端22上的任意一点之间的连线,例如,可以是第一连接端21上的中点和第二连接端22上的中点之间的连线。在图1的示例中,翻转轴L沿第一方向(X1/X2)延伸。
可选地,连接支臂2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
在图1-图2所示的示例中,柔性电路板10包括电路板本体1和多个连接支臂2,每个连接支臂2的X1端为第一连接端21,每个连接支臂2的X2端为第二连接端22,第一连接端21和第二连接端22均与电路板本体1相连接,每个连接支臂2的第一连接端21和第二连接端22的连线形成为该连接支臂2的翻转轴L,连接支臂2构造为在受到位于翻转轴L外的力作用时能够围绕翻转轴L翻转,第一连接端21与电路板本体1的连接处形成弯曲过渡结构。
连接支臂2通常通过连接片连接至对应的巴片40上,连接片往往与巴片40不在同一平面内,即连接片与巴片40之间具有高度差,当连接支臂2围绕翻转轴L翻转时,能够使与连接支臂2相连接的连接片更好地连接至对应的巴片40上,以提高电气连接的可靠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柔性电路板10,通过将连接支臂2的第一连接端21与电路板本体1的连接处设置成弯曲过渡结构,能够提升连接支臂2的第一连接端21与电路板本体1的连接强度,降低连接支臂2的第一连接端21与电路板本体1连接处的断裂几率,从而降低了柔性电路板10的损坏几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弯曲过渡结构为“S”形弯曲结构,“S”形弯曲结构如图1中的F路径所示。通过电路板本体1与连接支臂2的第一连接端21采用类似S形的结构来连接,在连接片连接至连接支臂2上时,也能够有效防止连接片断裂。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1所示,连接支臂2与电路板本体1之间形成分离槽3,分离槽3可以包括分离槽本体31和分离槽增大部32,分离槽增大部32比分离槽本体31更靠近第一连接端21,分离槽增大部32参与构成弯曲过渡结构的第一弯曲段,在电路板本体1所在平面内且在垂直于翻转轴L的方向上,分离槽增大部32的宽度大于分离槽本体31的宽度。
在图1所示的示例中,分离槽增大部32位于X1端,分离槽本体31位于X2端,翻转轴L沿第一方向(X1/X2)延伸,第二方向(Y1/Y2)与第一方向(X1/X2)相交,例如第二方向(Y1/Y2)与第一方向(X1/X2)可以相互垂直,在第二方向(Y1/Y2)上,分离槽增大部32的宽度大于分离槽本体31的宽度,分离槽增大部32能够向连接支臂2所在方向(即向Y2方向)凹陷,以参与构成弯曲过渡结构的第一弯曲段,第一弯曲段位于X1端并向Y2方向凹陷。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1所示,分离槽3的靠近第一连接端21的一端为第一分离端33,分离槽3的靠近第二连接端22的一端为第二分离端34,连接支臂2上设有第一凹槽23和第二凹槽24,第一凹槽23和第二凹槽24均向分离槽3凹陷,第一凹槽23位于第一分离端33和第二分离端34之间,第一凹槽23参与构成弯曲过渡结构的第二弯曲段,第二凹槽24与第二分离端34相对设置。
在图1所示的示例中,分离槽3的X1端为第一分离端33,分离槽3的X2端为第二分离端34,连接支臂2上设有第一凹槽23和第二凹槽24,第一凹槽23和第二凹槽24均向Y1方向凹陷,第一凹槽23位于第一分离端33和第二分离端34之间,第一凹槽23参与构成弯曲过渡结构的第二弯曲段,第二弯曲段位于X1端并向Y1方向凹陷,第二凹槽24位于第二分离端34的Y2一侧并且与第二分离端34相对设置。
当弯曲过渡结构为“S”形弯曲结构时,“S”形弯曲结构包括第一弯曲段和第二弯曲段,第一弯曲段位于X1端并且向Y2方向凹陷,第二弯曲段连接第一弯曲段的X2端并且向Y1方向凹陷。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1-图2所示,电路板本体1包括第一本体11和第二本体12,第一本体11的一端和第二本体12的一端相连,第一本体11的另一端和第二本体12的另一端分离开,第一本体11和/或第二本体12上设有连接支臂2。
在图1-图2所示的示例中,电路板本体1包括第一本体11和第二本体12,第一本体11的X1端和第二本体12的X1端相连,第一本体11的X2端和第二本体12的X2端分离开,第一本体11和第二本体12上均设有连接支臂2,这样,连接支臂2数量较多,且分散布置,便于通过多个连接片连接至多个巴片40。
在图中未示出的一些实施例中,连接支臂2可以仅设置在第一本体11上。
在图中未示出的另一些实施例中,连接支臂2可以仅设置在第二本体12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2所示,第一本体11和第二本体12连接为“U”形结构,且第一本体11和第二本体12之间形成避让槽13,连接支臂2位于第一本体11和/或第二本体12上的背离避让槽13的一侧,这样方便连接片从第一本体11和/或第二本体12的外侧连接至对应的连接支臂2上,避让槽13的宽度大于第一本体11和第二本体12中任一个的宽度,这样,在柔性电路板10的生产过程中方便交错排布各个柔性电路板10,以充分利用材料。
在图2所示的示例中,第一本体11和第二本体12均沿第一方向(X1/X2)延伸布置,且在第二方向(Y1/Y2)上,第一本体11和第二本体12之间形成避让槽13,第一本体11和第二本体12上均设有连接支臂2,第一本体11的连接支臂2位于第一本体11上的背离避让槽13的一侧,这样方便从第一本体11的背离避让槽13的一侧将连接片连接至第一本体11上的连接支臂2,第二本体12上的连接支臂2位于第二本体12上的背离避让槽13的一侧,这样方便从第二本体12的背离避让槽13的一侧将连接片连接至第二本体12上的连接支臂2。
相关技术中,在传统的柔性电路板生产布局中,存在大量的冗余空间,导致材料的浪费,使得柔性电路板在成本和性能上都有所限制。在本实用新型中,如图3所示的示例中,示出了柔性电路板10在生产过程中在物料上的交错排布情况。具体而言,物料上排布有第一柔性电路板10a、第二柔性电路板10b、第三柔性电路板10c、第四柔性电路板10d,第一柔性电路板10a的第一本体11a和第二本体12a之间形成第一避让槽13a,第二柔性电路板10b的第一本体11b和第二本体12b之间形成第二避让槽13b,第三柔性电路板10c的第一本体11c和第二本体12c之间形成第三避让槽13c,第四柔性电路板10d的第一本体11d和第二本体12d之间形成第四避让槽13d。第一本体11b伸入第一避让槽13a内,第二本体12a伸入第二避让槽13b内,第一本体11d伸入第三避让槽13c内,第二本体12c伸入第四避让槽13d内。这样U形交错排布方式可以充分利用材料,实现材料的最大利用,减少浪费。在将柔性电路板10安装于电池包10内部时,避让槽13还能够避让电芯20上的防爆阀位置,这样,即使电芯20发生热失控,其从防爆阀处喷出的高温喷射物也不会喷射到柔性电路板10上。换言之,在防爆阀起爆、电池内部高温电解液喷溅时,能够大大降低柔性电路板10因高热引起的破损、短路风险。
多个柔性电路板10通过U布局方法,能够在保持电路功能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减少了材料的使用,进一步降低了柔性电路板10的成本,提高了制造效率,同时也提高了电子设备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在电路板本体1所在平面内且在垂直于翻转轴L的方向上,第一连接端21的宽度大于第二连接端22的宽度。参照图1所示,在第二方向(Y1/Y2)上,第一连接端21的宽度大于第二连接端22的宽度,这样,在连接支臂2受到位于翻转轴L外的力作用时而围绕翻转轴L翻转时,第二连接端22处比第一连接端21处较容易发生翻转,从而使与连接支臂2相连接的连接片能够更好地连接至对应的巴片40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电路板本体1上开设有定位工艺孔14。可选地,在将柔性电路板10安装在电池包100内部时,可以通过定位工艺孔14先在电池包100内部定位,再通过胶粘或其他方式在电池包100内部实现固定。或者可选地,定位工艺孔14可以作为柔性电路板10生产制造时的定位孔来使用,方便加工连接支臂2。
电路板本体1上的定位工艺孔14可以是一个或多个,例如图1所示,邻近每个连接支臂2的位置均设有一个定位工艺孔14。
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方面实施例的电池包100,包括多个电芯20以及上述实施例的柔性电路板10,相邻两个电芯20通过巴片40相连接,每个连接支臂2通过连接片连接至对应的巴片40。柔性电路板10与电池包100的电池管理单元相连接,这样,电芯20通过巴片、连接片连接至柔性电路板10,再经柔性电路板10连接至电池管理单元,电池管理单元可以通过柔性电路板10、连接片、巴片实现对电芯20的管理。
在装配电池包100时,先将连接片与对应的连接支臂2相连接,再将连接支臂2沿其翻转轴L翻转一定角度,使得连接片能够更好地连接至对应的巴片40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柔性电路板10位于电芯20的上方,连接支臂2高于巴片40,将连接支臂2的外侧沿其翻转轴L向下翻转一定角度,便于连接片更好地连接至对应的巴片40上。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连接支臂2低于巴片40,将连接支臂2的外侧沿其翻转轴L向上翻转一定角度,便于连接片更好地连接至对应的巴片40上。
可选地,连接片与对应连接支臂2之间的连接方式可以有多种,例如可以是焊接固定,也可以是胶粘固定。
多个电芯20通过绑带捆绑以组成电芯组,参照图4所示,多个电芯20通过第一绑带501、第二绑带502捆绑,第一绑带501、第二绑带502沿电芯20的高度方向布置,第一绑带501、第二绑带502构造为环形结构,以将多个电芯20束缚在环形空间内。
在图4的示例中,多个电芯20包括沿第一方向(X1/X2)顺次排列的第一电芯201、第二电芯202、第三电芯203、第四电芯204、第五电芯205、第六电芯206、第七电芯207、第八电芯208、第九电芯209和第十电芯210,巴片40包括第一巴片40a、第二巴片40b、第三巴片40c、第四巴片40d、第五巴片40e、第六巴片40f、第七巴片40g、第八巴片40h、第九巴片40i、第十巴片40j和第十一巴片40k。第一巴片40a连接第一电芯201与第二电芯202,第二巴片40b连接第三电芯203与第四电芯204,第三巴片40c连接第五电芯205与第六电芯206,第四巴片40d连接第七电芯207与第八电芯208,第五巴片40e连接第九电芯209与第十电芯210,第六巴片40f连接第一电芯201与前端的第一管理单元601,第七巴片40g连接第二电芯202与第三电芯203,第八巴片40h连接第四电芯204与第五电芯205,第九巴片40i连接第六电芯206与第七电芯207,第十巴片40j连接第八电芯208与第九电芯209,第十一巴片40k连接第十电芯210与后端的第二管理单元602。第一管理单元601和第二管理单元602可以是BMS(电池管理系统)、BDU等。
参照图3-图4所示,巴片40的数量为多个,连接支臂2与巴片40一一对应。
可选地,连接片可以是镍片、铜片、铝片或其他导电材料制成的片状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连接片包括第一连接片301和第二连接片302,第一连接片301上集成有测温元件3011,测温元件3011用于检测对应巴片40的温度。
在图3-图4所示中,与第二巴片40b、第三巴片40c、第四巴片40d、第六巴片40f、第十一巴片40k连接的连接片均为第一连接片301,与第一巴片40a、第五巴片40e、第七巴片40g、第八巴片40h、第九巴片40i、第十巴片40j连接的连接片均为第二连接片302,这样可以保证大多数电芯20的温度可以被采集到。具体而言,与第二巴片40b连接的第一连接片301能够采集第三电芯203与第四电芯204的温度,与第三巴片40c连接的第一连接片301能够采集第五电芯205与第六电芯206的温度,与第四巴片40d连接的第一连接片301能够采集第七电芯207与第八电芯208的温度,与第六巴片40f连接的第一连接片301能够采集第一电芯201的温度,与第十一巴片40k连接的第一连接片301能够采集第十电芯210的温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电芯组的上方设有绝缘支架,柔性电路板10固定在绝缘支架的上表面,以实现柔性电路板10与电芯组之间的物理隔离。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包100,其柔性电路板10通过将连接支臂2的第一连接端21与电路板本体1的连接处设置成弯曲过渡结构,能够提升连接支臂2的第一连接端21与电路板本体1的连接强度,降低连接支臂2的第一连接端21与电路板本体1连接处的断裂几率,从而降低了柔性电路板10的损坏几率。并且,在连接片连接至连接支臂2上时,也能够有效防止连接片断裂。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互相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进行接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柔性电路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路板本体(1);
连接支臂(2),所述连接支臂(2)具有第一连接端(21)和第二连接端(22),所述第一连接端(21)和所述第二连接端(22)均与所述电路板本体(1)相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端(21)和所述第二连接端(22)的连线形成为翻转轴,所述连接支臂(2)构造为在受到位于所述翻转轴外的力作用时能够围绕所述翻转轴翻转,所述第一连接端(21)与所述电路板本体(1)的连接处形成弯曲过渡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电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曲过渡结构为“S”形弯曲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柔性电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支臂(2)与所述电路板本体(1)之间形成分离槽(3),所述分离槽(3)包括分离槽本体(31)和分离槽增大部(32),所述分离槽增大部(32)比所述分离槽本体(31)更靠近所述第一连接端(21),所述分离槽增大部(32)参与构成所述弯曲过渡结构的第一弯曲段,在所述电路板本体(1)所在平面内且在垂直于所述翻转轴的方向上,所述分离槽增大部(32)的宽度大于所述分离槽本体(31)的宽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柔性电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槽(3)的靠近所述第一连接端(21)的一端为第一分离端(33),所述分离槽(3)的靠近所述第二连接端(22)的一端为第二分离端(34),所述连接支臂(2)上设有第一凹槽(23)和第二凹槽(24),所述第一凹槽(23)和所述第二凹槽(24)均向所述分离槽(3)凹陷,所述第一凹槽(23)位于所述第一分离端(33)和所述第二分离端(34)之间,所述第一凹槽(23)参与构成所述弯曲过渡结构的第二弯曲段,所述第二凹槽(24)与所述第二分离端(34)相对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电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本体(1)包括第一本体(11)和第二本体(12),所述第一本体(11)的一端和所述第二本体(12)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一本体(11)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本体(12)的另一端分离开,所述第一本体(11)和/或所述第二本体(12)上设有所述连接支臂(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柔性电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本体(11)和所述第二本体(12)连接为“U”形结构,且所述第一本体(11)和所述第二本体(12)之间形成避让槽(13),所述连接支臂(2)位于所述第一本体(11)和/或所述第二本体(12)上的背离所述避让槽(13)的一侧,所述避让槽(13)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本体(11)和所述第二本体(12)中任一个的宽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电路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电路板本体(1)所在平面内且在垂直于所述翻转轴的方向上,所述第一连接端(21)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连接端(22)的宽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电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本体(1)上开设有定位工艺孔(14)。
9.一种电池包,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电芯(20)以及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柔性电路板,相邻两个电芯(20)通过巴片(40)相连接,每个所述连接支臂(2)通过连接片连接至对应的所述巴片(40)。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片包括第一连接片(301)和第二连接片(302),所述第一连接片(301)上集成有测温元件(3011),所述测温元件(3011)用于检测对应巴片(40)的温度。
CN202322082538.9U 2023-08-03 2023-08-03 柔性电路板及具有该柔性电路板的电池包 Active CN22055413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082538.9U CN220554135U (zh) 2023-08-03 2023-08-03 柔性电路板及具有该柔性电路板的电池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082538.9U CN220554135U (zh) 2023-08-03 2023-08-03 柔性电路板及具有该柔性电路板的电池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554135U true CN220554135U (zh) 2024-03-01

Family

ID=900027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082538.9U Active CN220554135U (zh) 2023-08-03 2023-08-03 柔性电路板及具有该柔性电路板的电池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55413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2015216B2 (en) Interconnecting member occupying less space in battery module and battery module comprising same
CN101546845B (zh) 可再充电锂电池
EP2219245B1 (en) Secondary Battery with Protection Circuit Module
CN102347508B (zh) 二次电池
CN111247684B (zh) 嵌套保护电路模块电池组
EP2337120A2 (en) Cylindrical secondary battery pack
EP2355226B1 (en) Secondary battery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20220158256A1 (en) Battery module
CN216054878U (zh) 电池组件和终端设备
CN220554135U (zh) 柔性电路板及具有该柔性电路板的电池包
CN218602678U (zh) 连接片、电池模组及电池包
CN113939953B (zh) 包括汇流条板的电池模块、包括其的电池组及电子装置
WO2018126439A1 (zh) 动力电池顶盖结构、动力电池及电池模组
CN102082304B (zh) 二次电池
CN220325897U (zh) 一种电路板组件、电池组件及电子设备
CN220441003U (zh) 一种单面布件的电池保护板和软包电池
CN218498324U (zh) 一种集成保险丝和电池模组
CN219040555U (zh) 电芯组件及电池
CN220106844U (zh) 一种电池和电子设备
CN221043356U (zh) 一种电池保护板、电池组件及电子设备
CN218568916U (zh) 笔记本电池
CN221151638U (zh) 一种保护电路板、电池及电子设备
CN213989130U (zh) 电芯输出件、电芯模组和二次电池
CN215496987U (zh) 一种新型电池连接片结构
CN215578910U (zh) 电池组和用电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