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553115U - 支撑装置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支撑装置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553115U
CN220553115U CN202322004399.8U CN202322004399U CN220553115U CN 220553115 U CN220553115 U CN 220553115U CN 202322004399 U CN202322004399 U CN 202322004399U CN 220553115 U CN220553115 U CN 22055311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sliding
rotating
notch
bottom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004399.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罗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004399.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55311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55311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55311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支撑装置,包括底板、转板、支撑件和滑动件。其中,底板沿第一方向延伸的两端分别为连接端和自由端,转板与底板相接于连接端,并且,转板能够相对于底板围绕第一转动轴线转动,以在展开状态和闭合状态之间切换,第一转动轴线沿第二方向延伸;支撑件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支撑件的第一端转动连接于转板上,并能够相对于转板围绕第二转动轴线转动,第二转动轴线沿第二方向延伸;滑动件可滑动地设于底板上,滑动件能够相对于底板沿第一方向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滑动,滑动件的远离自由端的一端与支撑件的第二端转动连接。本申请结构简单,能够简化用户的使用操作,从而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

Description

支撑装置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支撑装置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具有多功能的电子设备日益受到人们的青睐,以可折叠电子设备(例如笔记本电脑、二合一产品等)为例,由于其具有占用空间小和使用便捷等优点,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家庭及办公环境中。
可折叠电子设备在不使用时可闭合进行收纳,使用时需要用户手动将其展开,且设备上的支撑装置需要对显示屏提供稳定支撑。现有技术中,支撑装置的结构复杂,导致用户在展开和闭合可折叠电子设备时操作繁琐,影响使用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支撑装置及电子设备,其结构简单,能够简化用户的使用操作,从而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支撑装置,包括底板、转板、支撑件和滑动件。其中,底板沿第一方向延伸的两端分别为连接端和自由端,转板与底板相接于连接端,并且,转板能够相对于底板围绕第一转动轴线转动,以在展开状态和闭合状态之间切换;其中,第一转动轴线沿第二方向延伸,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相垂直;支撑件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支撑件的第一端转动连接于转板上,并能够相对于转板围绕第二转动轴线转动,第二转动轴线沿第二方向延伸;滑动件可滑动地设于底板上,滑动件能够相对于底板沿第一方向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滑动,滑动件的远离自由端的一端与支撑件的第二端转动连接。当转板由闭合状态向展开状态切换时,滑动件向远离自由端的第一位置滑动;当转板由展开状态向闭合状态切换时,滑动件向靠近自由端的第二位置滑动。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现方式中,支撑装置可对电子设备进行支撑,电子设备可以为二合一产品。电子产品包括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第一部件可拆卸的连接于转板上,第二部件可拆卸的连接于底板上。示例性地,第一部件可以为显示屏或承载具有显示屏的主机,第二部件可以为键盘或承载具有键盘的主机。
当需要展开支撑装置时,用户向远离底板的方向转动转板,支撑件在转板的带动下一边相对于滑动件转动,一边相对于底板向后移动,进而带动滑动件向后滑动;当滑动件滑动至第一位置时,支撑装置处于展开状态,转板、支撑件及滑动件围成一个三角支撑结构,第一部件的重心落入该三角支撑结构内,从而能够对第一部件提供稳定支撑。当需要闭合支撑装置时,用户向远离底板的方向转动转板,支撑件在转板的带动下一边相对于滑动件转动,一边相对于底板向前移动,进而带动滑动件向前滑动,在此过程中,由转板、支撑件及滑动件围成的三角形区域的面积逐渐减小,当滑动件滑动至第二位置时,支撑装置处于闭合状态,第一部件与第第二部件相贴合,支撑装置能够对电子设备起到保护作用。
采用本申请提供的支撑组件,用户仅需转动转板,即可实现电子设备的展开和闭合,操作简单方便,从而可以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现方式中,连接端上设有的转轴组件,底板与转板通过转轴组件相铰接,底板的上表面用于放置电子设备的第二部件,转板具有正面和反面,正面用于放置电子设备的第一部件,支撑件的第一端转动连接于反面上,当转板处于闭合状态时,正面朝向底板的上表面,当转板处于展开状态时,正面与底板的上表面之间成一夹角。通过将第一部件放置于转板的正面,将支撑件的第一端转动连接于转板的反面,可使支撑件提供的支撑力直接作用于第一部件上,从而增强支撑的可靠性。示例性地,支撑件可以为支撑板,支撑板可增大支撑强度。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现方式中,转轴组件包括相互转动配合的固定座和转轴,即固定座上设置轴孔,转轴安装于轴孔内与轴孔转动配合;固定座与底板相连,转轴与转板相连,固定座与转轴之间设有阻尼结构,在转板转动的过程中,阻尼结构可以为转板提供阻尼力,以使转板能够稳定的停留于设定的转动角度,从而用户可根据自身需求将转板转动至设定位置,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在本申请的一些实现方式中,转轴的端面上设有锁附架,转板通过螺丝锁附于锁附架上,以实现转板与转轴之间的连接。转轴上设有沿转轴的轴线方向延伸的穿线孔,穿线孔贯穿于转轴的两个端面,以用于穿线。在本申请的一些实现方式中,穿线孔可以为偏心孔,即穿线孔的轴线与转轴的轴线之间间隔一定距离,锁附架设于转轴端面上壁厚较大的一侧;通过将穿线孔设置为偏心孔,可以留出更多的空间安装锁附架,从而可增加锁附架的厚度,使锁附架的强度增强。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现方式中,底板的下表面设有向内凹陷的缺口,缺口靠近连接端设置,滑动件至少部分设于缺口内。通过在底板底部靠近连接端的一端设置缺口,可进一步减小装置的重量,同时还能够在支撑装置处于闭合状态时对滑动件进行隐藏和收纳。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现方式中,滑动件包括滑板和弯板。其中,滑板可滑动地设于缺口内,滑板的下表面高于底板的下表面,或滑板的下表面与底板的下表面相齐平;弯板向远离缺口的一侧弯曲,弯板的一端与滑板的外边沿相连,弯板的另一端与支撑件的第二端转动连接。弯板的弧度可以根据转轴组件的外形轮廓进行设计,以在电子设备处于闭合状态时,使弯板能够包覆转轴组件,对转轴组件起到保护的作用,并且能够提高装置外观的美观性。
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也可以通过在底板连接端的侧壁上设置容纳槽,使容纳槽的开口朝向后侧来收纳滑板。但因容纳槽的上壁和下壁均具有一定厚度,因此设置容纳槽会增加底板的厚度,且当滑板在容纳槽内滑动时,滑板的上表面和下表面都会与容纳槽产生摩擦,增加滑板滑动的摩擦力,导致滑动不顺畅;此外,当底板受到来自于外界的压力而使容纳槽产生变形时,由于滑板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与容纳槽相接触,因此滑板在滑动的过程中容易被卡住。本申请的实施方式通过在底板底部靠近连接端的一端设置缺口,可使滑板只有上表面与缺口的上壁相接触,滑板的下表面即为底板的外观面,不与底板相接触,从而可减小底板的厚度和重量,还能够在滑板滑动时减小摩擦力,使滑动更加顺畅;此外,当底板受到来自于外界的压力而使缺口产生变形时,由于滑板的下方不设有对其产生限制作用的挡壁,因此滑板可随缺口产生向下的形变,从而使滑板在滑动的过程中不会被卡住。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现方式中,滑动件与缺口之间设有滑动机构,滑动机构用于限制滑动件的运动轨迹,以使滑动件在缺口内沿第一方向滑动;滑动机构包括导轨和滑块,导轨设于缺口的上表面并沿第一方向延伸;滑块设于滑板的上表面,滑块与导轨滑动连接。示例性地,导轨为超薄导轨。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导轨由粉末冶金成型制成,滑块在导轨的内槽上滑动,滑块与导轨之间的接触面设有静音滚子,静音滚子的材质可以为摩擦系数较小材料,如特氟龙、POM或表面光洁度高的圆棒型金属。静音滚子除了使滑块滑动更流畅,还可以减小滑动过程中的噪音。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导轨还可以由不锈钢冲压成型制成,导轨中部为镂空结构,滑块的内槽卡接在导轨上,滑块的材质可以为摩擦系数较小的材料或者表面光洁度高的金属。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现方式中,滑板的上表面与缺口的上表面之间具有间隙,滑板上表面设有凸起,凸起的顶部与缺口的上表面相接触。通过设置凸起,利用凸起与缺口的上表面相接触,相比于利用滑板的整个上表面与缺口的上表面相接触,可减小接触面积,从而减少磨损、噪音及滑动阻力。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现方式中,凸起在滑动过程中与缺口上表面之间产生摩擦的区域为摩擦区域,当转板处于展开状态时,沿竖直方向,摩擦区域的投影位于滑板的投影范围内。通过采用上述设计,无论支撑装置处于展开状态还是闭合状态,凸起与缺口的上表面之间产生摩擦的区域均能够被滑板覆盖,从而防止摩擦区域外露而影响装置外观的美观性。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现方式中,滑板的底部设有防磨件,防磨件由低阻尼的材料制成。通过设置防磨件,可防止滑板的底部与桌面产生摩擦而受损。示例性地,防磨件可以为由特氟龙、POM或TPFE制成的脚垫,底板的下表面也可以设有脚垫,滑板下方的脚垫和底板下方的脚垫可以共同将支撑装置的底部整体垫高,从而防止底板和滑板的下表面与桌面产生接触和摩擦。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现方式中,支撑件的第一端与反面之间,以及支撑件的第二端与弯板之间均设有柔性连接件,柔性连接件由柔性材料制成,并被设置成受力能产生弯曲变形,以实现支撑件的第一端与反面之间,以及支撑件的第二端与弯板之间的转动连接。示例性地,支撑件的第一端与反面之间,以及支撑件的第二端与弯板之间可以采用贴皮的连接方式,柔性连接件可以为由PU制成的片材,通过柔性片材的折弯变形,来实现相邻两个部件之间的相对转动,结构简单,能够减小连接尺寸,从而形成平整的外观。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现方式中,转轴组件的数量为两个,两个转轴组件沿第二方向间隔设于连接端的两侧,转板上靠近第一转动轴线的区域设有收纳槽,收纳槽位于两个转轴组件之间,收纳槽具有磁性,收纳槽用于吸附电子设备上的配件。示例性地,电子设备上的配件可以为手写笔,手写笔的外部可设有笔盖,手写笔和笔盖的两端均设有磁铁,以使用户能够将手写笔和笔盖稳固的吸附于收纳槽内。示例性地,收纳槽的外壁上设有第一磁吸件和第二磁吸件,第一磁吸件可单独吸附手写笔,第二磁吸件可单独吸附笔盖,也可以吸附装有手写笔的笔盖。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第一部件、第二部件以及如第一方面的支撑装置,其中,第一部件设于转板上,第二部件设于底板上。该电子设备除了可以为笔记本电脑和二合一产品外,也可以为其它可能的可折叠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只要包括可以相对于一个任意形式的转轴组件转动的两部分即可。示例性地,第一部件可以为显示屏或承载具有显示屏的主机,第二部件可以为键盘或承载具有键盘的主机,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可以在用户驱动支撑装置的作用下实现开合。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现方式中,电子设备还包括手写笔,转板上靠近第一转动轴线的区域设有收纳槽,收纳槽具有磁性,手写笔可拆卸的吸附于收纳槽内,以便于对手写笔进行收纳。
附图说明
图1(a)示出了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的支撑装置处于展开状态时的示意图;
图1(b)示出了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的支撑装置处于闭合状态时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的支撑装置的机械原理图;
图3(a)示出了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转轴组件的示意图一;
图3(b)示出了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转轴组件的示意图二;
图4示出了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的支撑装置的爆炸图;
图5(a)示出了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滑动机构的示意图一;
图5(b)示出了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滑动机构的示意图二;
图6(a)示出了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滑动件的示意图;
图6(b)示出了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下底板底部的示意图;
图7(a)示出了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滑动件滑动至第一位置时,支撑装置底部的透视图;
图7(b)示出了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滑动件滑动至第二位置时,支撑装置底部的透视图;
图8(a)示出了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手写笔的安装位置示意图;
图8(b)示出了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转板反面的示意图;
图9示出了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中的支撑装置的机械原理图一;
图10示出了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中的支撑装置的机械原理图二;
图11示出了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中的支撑装置的机械原理图三。
附图标记说明:
1-底板;11-连接端;12-自由端;13-缺口;14-上底板;15-下底板;
2-转板;21-正面;22-反面;23-收纳槽;231-第一磁吸件;232-第二磁吸件;
3-支撑件;
4-滑动件;41-滑板;411-凸起;42-弯板;
5-转轴组件;51-固定座;52-转轴;53-穿线孔;54-锁附架;
6-滑动机构;61-导轨;62-滑块;63-静音滚子;
7-柔性材料;71-柔性连接件;
10-第一部件;
20-第二部件;
30-手写笔;
40-笔盖;
101-安装板;102-第一放置板;103-第一面板;104-第一支撑板;105-连接板;
201-第二放置板;202-第二支撑板;203-第二面板;204-第一铰轴;205-第二铰轴;
301-容纳槽;
L1-第一转动轴线;L2-第二转动轴线;
S-摩擦区域。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本申请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支撑装置,该支撑装置可对电子设备进行支撑,示例性地,电子设备可以是被称之为二合一产品的笔记本电脑与平板电脑相结合的电子设备,但本申请不限于此,也可以是平板电脑。根据本实施例,电子产品包括第一部件10和第二部件20,示例性地,第一部件10可以为显示屏或承载具有显示屏的主机,第二部件20可以为键盘或承载具有键盘的主机。
参考图1至图3,本实施方式提供的支撑装置包括底板1、转板2、支撑件3和滑动件4。其中,底板1沿第一方向(如图1(a)和图2中所示的X方向)延伸的两端分别为连接端11和自由端12,转板2与底板1相接于连接端11,并且,转板2能够相对于底板1围绕第一转动轴线L1转动,以在展开状态和闭合状态之间切换。其中,第一转动轴线L1沿第二方向(如图1(a)中所示的Y方向)延伸,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相垂直。支撑件3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支撑件3的第一端转动连接于转板2上,并能够相对于转板2围绕第二转动轴线L2转动,第二转动轴线L2沿第二方向延伸。滑动件4可滑动地设于底板1上,滑动件4能够相对于底板1沿第一方向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滑动,滑动件4的远离自由端12的一端与支撑件3的第二端转动连接。电子设备的第一部件10可拆卸的连接于转板2上,电子设备的第二部件20可拆卸的连接于底板1上。当转板2由闭合状态向展开状态切换时,滑动件4向远离自由端12的第一位置滑动,即向后(如图2中所示的M1方向)滑动;当转板2由展开状态向闭合状态切换时,滑动件4向靠近自由端12的第二位置滑动,即向前(如图2中所示的N1方向)滑动。
当需要展开支撑装置时,用户沿图2中的逆时针方向转动转板2,支撑件3在转板2的带动下一边相对于滑动件4转动,一边相对于底板1向后移动,进而带动滑动件4向后滑动;当滑动件4滑动至第一位置时,如图1(a)和图2所示,支撑装置处于展开状态,转板2、支撑件3及滑动件4围成一个三角支撑结构,第一部件10的重心落入该三角支撑结构内,从而能够对第一部件10提供稳定支撑。当需要闭合支撑装置时,用户沿图2中的顺时针方向转动转板2,支撑件3在转板2的带动下一边相对于滑动件4转动,一边相对于底板1向前(如图2中所示的N1方向)移动,进而带动滑动件4向前滑动,在此过程中,由转板2、支撑件3及滑动件4围成的三角形区域的面积逐渐减小,当滑动件4滑动至第二位置时,如图1(b)所示,支撑装置处于闭合状态,第一部件10与第第二部件20相贴合,支撑装置能够对电子设备起到保护作用。
采用本申请提供的支撑组件,用户仅需转动转板2,即可实现电子设备的展开和闭合,操作简单方便,从而可以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此外,本申请提供的支撑组件构造简洁,重量及厚度较小,可便于用户使用及携带。
本申请对底板1与转板2之间转动连接的具体结构不作限定,凡能够实现使转板2相对于底板1转动的机构均应包含于本申请的范围内。在本申请的一些实现方式中,如图1(a)所示,连接端11上设有转轴组件5,底板1与转板2通过转轴组件5相铰接。底板1的上表面用于放置电子设备的第二部件20。转板2具有正面21和反面22,如图2所示,正面21在正常的使用场景下,通常是面对用户,反面22是与正面21相反的,在正常的使用场景下是背对用户的。正面21用于放置电子设备的第一部件10,并且,支撑件3的第一端转动连接于反面22上。当转板2处于闭合状态时,正面21朝向底板1的上表面,当转板2处于展开状态时,正面21与底板1的上表面之间成一夹角(如图2中所示的角度α)。通过将第一部件10放置于转板2的正面21,将支撑件3的第一端转动连接于转板2的反面22,可使支撑件3提供的支撑力直接作用于第一部件10上,从而增强支撑的可靠性。示例性地,支撑件3可以为支撑板,支撑板沿第二方向延伸,可增大支撑强度。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现方式中,如图3(a)和图3(b)所示,转轴组件5包括相互转动配合的固定座51和转轴52。固定座51上设置轴孔,转轴52安装于轴孔内与轴孔转动配合。固定座51与底板1相连,转轴52与转板2相连,固定座51与转轴52之间设有阻尼结构。在转板2转动的过程中,该阻尼结构可以为转板2提供阻尼力,以使转板2能够稳定的停留于设定的转动角度,从而用户可根据自身需求将转板2转动至设定位置,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在本申请的一些实现方式中,转轴52的端面上设有锁附架54,转板2通过螺丝锁附于锁附架54上,以实现转板2与转轴52之间的连接。转轴52上设有沿转轴52的轴线方向延伸的穿线孔53,穿线孔53贯穿于转轴52的两个端面,以用于穿线。在本申请的一些实现方式中,穿线孔53可以为偏心孔,即穿线孔53的轴线与转轴52的轴线之间间隔一定距离,锁附架54设于转轴52端面上壁厚较大的一侧;通过将穿线孔53设置为偏心孔,可以留出更多的空间安装锁附架54,从而可增加锁附架54的厚度,使锁附架54的强度增强。
相较于另外的一些实施方式中的支撑装置,本申请的实施方式有更好的效果。例如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10所示,支撑装置包括安装板101、第一放置板102、第一面板103、连接板105和第一支撑板104。第一放置板102可滑动的设置于安装板101的上表面。第一面板103的一端与第一放置板102的一端可转动连接。连接板105与第一面板103的背面相贴合且固定连接,连接板105的外表面和第一面板103的背面均设有PU片材。第一支撑板104的一端与安装板101的一端可转动连接,第一支撑板104的另一端与连接板105可转动连接。第一面板103用于放置第一部件10,第一放置板102用于放置第二部件20。当支撑装置放置于桌面上时,安装板101的下表面与桌面相接触。当需要展开支撑装置时,用户向远离第一放置板102的方向(沿图10中的逆时针方向)翻转第一面板103。第一面板103在转动的同时带动第一放置板102向前(如图10中所示的N3方向)滑动。当支撑装置处于展开状态时,限位件能够对第一面板103或第一放置板102起到限位作用,使第一面板103停留于设定的角度,此时第一放置板102、第一面板103和第一支撑板104形成一个三角支撑结构,第一部件10的重心落入该三角支撑结构内,从而能够对第一部件10提供稳定支撑。当需要闭合支撑装置时,用户向靠近第一放置板102的方向(沿图10中的顺时针方向)翻转第一面板103,第一面板103在转动的同时带动第一放置板102向后(如图10中所示的M3方向)滑动,直至第一部件10与第二部件20相贴合。
图10所示的实施方式虽然能够实现对第一部件10的支撑,但第一放置板102与安装板101之间的滑动面较大,容易产生刮擦。而且,实现支撑的结构比较复杂。当支撑装置闭合时,支撑装置由上至下依次包括:PU片材、连接板105、PU片材、第一面板103、第一放置板102和安装板101,其层次复杂,重量和厚度较大。
相比较而言,本申请提供的支撑装置中,滑动件4与底板1之间的滑动面较小,能够减少刮擦。并且,转板2采用了围骨包PU的设计,省去了连接板105,使结构简化。而且,底板1也不存在图10中安装板101与第一放置板102之间相对滑动的错层结构,因此本申请提供的支撑装置由上至下依次包括:支撑件3、转板2和底板1,其层次简洁,重量与厚度均较小。
在图10所示的实施方式中,由于用户可能在支撑装置展开时单手端持第一放置板102的前端,容易会造成第一放置板102变形,因此需在第一放置板102内设置补强碳板等结构件,来增强第一放置板102的强度。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底板1包括上底板14和下底板15,上底板14的下表面与下底板15的上表面相贴合,且二者固定连接。本申请通过将底板1设置为双层结构,可增加底板1的强度,防止因底板1变形所造成的触控板误触,同时由于上底板14与下底板15之间不存在图10实施方式中安装板101与第一放置板102之间可相对滑动的错层结构,因此无需在上底板14内设置用于增强强度的补强碳板等结构件,从而减小了重量、厚度及制造成本。
此外,在图10所示的实施方式中,第一面板103无法通过带有阻尼结构的转轴组件5与第一放置板102转动连接,因为若在第一面板103与第一放置板102之间设置带有阻尼结构的转轴组件5,用户必须一只手按住第一放置板102,另一只手翻转第一面板103,才能将支撑装置展开,而图10中的支撑装置在展开时,第一放置板102会向前滑动,因此用户不能对第一放置板102施加按压力,这导致第一面板103无法通过带有阻尼结构的转轴组件5与第一放置板102转动连接,因此,第一面板103需在限位件的限位作用下停留于预设位置,第一面板103的转动角度无法实现无极调节。而本申请提供的支撑装置中,底板1无需滑动,用户可对其进行按压以展开支撑装置,因此转板2可通过带有阻尼结构的转轴组件5与底板1转动连接,本申请中转板2的转动角度可实现无极调节。此外,图10所示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放置板102在滑动的过程中,其前端会与安装板101的前端错开,导致用户夹手。本申请提供的支撑装置中,滑动件4位于底板1后侧底部远离用户双手的位置,因此不会导致用户夹手。
又例如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11所示,支撑装置包括第二放置板201、第二支撑板202、第二面板203、第一铰轴204和第二铰轴205。其中,第二面板203用于放置第一部件10,第二放置板201用于放置第二部件20。第二支撑板202的一端通过第一铰轴204与第二放置板201的端部相铰接,第二支撑板202的另一端通过第二铰轴205与第二面板203的端部相铰接。当支撑装置展开时,第一铰轴204能够对第二支撑板202起到限位止挡的作用,第二铰轴205能够对第二面板203起到限位止挡的作用。第二支撑板202、第二放置板201和第一铰轴204形成支撑三角形的两条边和一个顶点,使第一部件10的重心落在支撑三角形内,从而可对第一部件10起到支撑作用。
图11所示的实施方式虽然能够实现对第一部件10的支撑,但第一部件10的重量全部落在第二支撑板202上,因此需要将第二支撑板202与第一铰轴204加工得十分厚重,以提高第二支撑板202和第一铰轴204的强度,这会导致支撑装置的重量及厚度较大。此外,图11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当电子设备展开时,第一部件10悬浮于第二放置板201的上方,因此第二放置板201中靠近第一铰轴204的区域需要避空,这会导致第二放置板201上只能放置宽度较小的第二部件20,从而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相比较而言,本申请提供的支撑装置中,由于支撑件3与滑动件4相连,且滑动件4与底板1滑动连接,因此支撑件3会将第一部件10的重量传递至滑动件4和底板1,支撑件3不会承担来自于第一部件10的全部重力,支撑件3无需加工得十分厚重,因此本申请提供的支撑装置的厚度和重量较小,便于用户携带。此外,当本申请提供的支撑装置展开时,第一部件10未悬浮于底板1上方,因此底板1无需避空,底板1上可放置宽度较大的第二部件20,从而可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参考图2和图6(b),在本申请的一些实现方式中,底板1的下表面设有向内凹陷的缺口13,缺口13靠近连接端11设置,滑动件4至少部分设于缺口13内。通过在底板1底部靠近连接端11的一端设置缺口13,可进一步减小装置的重量,同时还能够在支撑装置处于闭合状态时对滑动件4进行隐藏和收纳。
参考图4和图6(a),在本申请的一些实现方式中,滑动件4包括滑板41和弯板42。其中,滑板41可滑动地设于缺口13内。滑板41的下表面高于底板1的下表面,或滑板41的下表面与底板1的下表面相齐平。弯板42向远离缺口13的一侧弯曲,弯板42的一端与滑板41的外边沿(即滑板41上远离自由端12一侧的边沿)相连,弯板42的另一端与支撑件3的第二端转动连接。弯板42的弧度可以根据转轴组件5的外形轮廓进行设计,以在电子设备处于闭合状态时,使弯板42能够包覆转轴组件5,对转轴组件5起到保护的作用,并且能够提高装置外观的美观性。
参考图9,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通过在底板1连接端11的侧壁上设置容纳槽301,使容纳槽301的开口朝向后侧(如图9中所示的M2方向)来收纳滑板41。但因容纳槽301的上壁和下壁均具有一定厚度,因此设置容纳槽301会增加底板1的厚度,且当滑板41在容纳槽301内滑动时,滑板41的上表面和下表面都会与容纳槽301产生摩擦,增加滑板41滑动的摩擦力,导致滑动不顺畅;此外,当底板1受到来自于外界的压力而使容纳槽301产生变形时,由于滑板41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与容纳槽301相接触,因此滑板41在滑动的过程中容易被卡住。
相比较而言,本申请的实施方式通过在底板1底部靠近连接端11的一端设置缺口13,可使滑板41只有上表面与缺口13的上壁相接触。滑板41的下表面为底板1的外观面,不与底板1相接触,从而可减小底板1的厚度和重量,还能够在滑板41滑动时减小摩擦力,使滑动更加顺畅。此外,当底板1受到来自于外界的压力而使缺口13产生变形时,由于滑板41的下方不设有对其产生限制作用的挡壁,因此滑板41可随缺口13产生向下的形变,从而使滑板41在滑动的过程中不会被卡住。
参考图4,在本申请的一些实现方式中,滑动件4与缺口13之间设有滑动机构6,滑动机构6用于限制滑动件4的运动轨迹,以使滑动件4在缺口13内沿第一方向滑动。
参考图5(a)和图5(b),在本申请的一些实现方式中,滑动机构6包括导轨61和滑块62,导轨61设于缺口13的上表面并沿滑动件4在缺口13内滑动的第一方向延伸。滑块62设于滑板41的上表面,滑块62与导轨61滑动连接。示例性地,导轨61为超薄导轨。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导轨61由粉末冶金成型制成,滑块62在导轨61的内槽上滑动,滑块62与导轨61之间的接触面设有静音滚子63,静音滚子63的材质可以为摩擦系数较小材料,如特氟龙、POM或表面光洁度高的圆棒型金属。静音滚子63除了使滑块62滑动更流畅,还可以减小滑动过程中的噪音。
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导轨61还可以由不锈钢冲压成型制成,导轨61中部为镂空结构,滑块62的内槽卡接在导轨61上,滑块62的材质可以为摩擦系数较小的材料或者表面光洁度高的金属。
参考图6(a),在本申请的一些实现方式中,滑板41的上表面与缺口13的上表面之间具有间隙,滑板41上表面设有凸起411,凸起411的顶部与缺口13的上表面相接触。通过设置凸起411,利用凸起411与缺口13的上表面相接触,相比于利用滑板41的整个上表面与缺口13的上表面相接触,可减小接触面积,从而减少磨损、噪音及滑动阻力。
参考图7(a)和图7(b),在本申请的一些实现方式中,凸起411在滑动过程中与缺口13上表面之间产生摩擦的区域为摩擦区域S,当转板2处于展开状态时,沿竖直方向,摩擦区域S的投影位于滑板41的投影范围内。通过采用上述设计,无论支撑装置处于展开状态(如图7(a)所示)还是闭合状态(如图7(b)所示),摩擦区域S均能够被滑板41覆盖,从而防止摩擦区域S外露而影响装置外观的美观性。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现方式中,滑板41的底部设有防磨件,防磨件由低阻尼的材料制成。通过设置防磨件,可防止滑板41的底部与桌面产生摩擦而受损。示例性地,防磨件可以为由特氟龙、POM或TPFE制成的脚垫,底板1的下表面也可以设有脚垫,滑板41下方的脚垫和底板1下方的脚垫可以共同将支撑装置的底部整体垫高,从而防止底板1和滑板41的下表面与桌面产生接触和摩擦。
参考图4,在本申请的一些实现方式中,支撑件3的第一端与反面22之间,以及支撑件3的第二端与弯板42之间均设有柔性连接件71,柔性连接件71由柔性材料制成,并被设置成受力能产生弯曲变形,以实现支撑件3的第一端与反面22之间,以及支撑件3的第二端与弯板42之间的转动连接。示例性地,支撑件3的第一端与反面22之间,以及支撑件3的第二端与弯板42之间可以采用贴皮的连接方式,即在转板2的反面、支撑件3的外表面和滑动件4的外表面上贴附一层柔性材料7,支撑件3的第一端与反面22之间,以及支撑件3的第二端与弯板42之间的柔性材料7即为柔性连接件71。示例性地,柔性材料7可以为由PU制成的片材,其结构简单,能够减小连接尺寸,从而形成平整的外观。
参考图8(a)、图8(b)和图4,在本申请的一些实现方式中,转轴组件5的数量为两个,两个转轴组件5沿第二方向间隔设于连接端11的两侧,转板2上靠近转轴组件5的区域设有收纳槽23,收纳槽23位于两个转轴组件5之间,收纳槽23具有磁性,收纳槽23用于吸附电子设备上的配件。示例性地,电子设备上的配件可以为手写笔30,手写笔30的外部可设有笔盖40,手写笔30和笔盖40的两端均可设有磁铁,以使用户能够将手写笔30和笔盖40稳固的吸附于收纳槽23内。示例性地,收纳槽23的外壁上设有第一磁吸件231和第二磁吸件232,第一磁吸件231可单独吸附手写笔30,第二磁吸件232可单独吸附笔盖40,也可以吸附装有手写笔30的笔盖40。
参考图1(a)、图1(b)和图2,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第一部件10、第二部件20以及前述任一种支撑装置,其中,第一部件10设于转板2上,第二部件20设于底板1上。该电子设备除了可以为笔记本电脑和二合一产品外,也可以为其它可能的可折叠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只要包括可以相对于一个任意形式的转轴组件5转动的两部分即可。示例性地,第一部件10可以为显示屏或承载具有显示屏的主机,第二部件20可以为键盘或承载具有键盘的主机,第一部件10与第二部件20可以在用户驱动支撑装置的作用下实现开合。本申请提供的电子设备中使用了前述支撑装置,由于支撑装置的构造简洁,因此可使电子设备减轻减薄。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现方式中,电子设备还包括手写笔30,转板2上靠近第一转动轴线L1的区域设有收纳槽23,收纳槽23具有磁性,手写笔30可拆卸的吸附于收纳槽23内,以便于对手写笔30进行收纳。
以上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申请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申请的其他优点及功效。虽然本申请的描述将结合一些实施例一起介绍,但这并不代表此申请的特征仅限于该实施方式。恰恰相反,结合实施方式作申请介绍的目的是为了覆盖基于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而有可能延伸出的其它选择或改造。本申请也可以不使用这些细节实施。此外,为了避免混乱或模糊本申请的重点,有些具体细节在描述中被省略。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可拆卸地连接,也可以是不可拆卸地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提到的方位用语,例如,“左”、“右”、“内”、“外”等,仅是参考附图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位用语是为了更好、更清楚地说明及理解本申请实施例,而不是指示或暗指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制。“多个”是指至少两个。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外侧”、“内侧”、“周向”、“径向”、“轴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连接”、“贴合”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申请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申请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6)

1.一种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板,所述底板沿第一方向延伸的两端分别为连接端和自由端,
转板,与所述底板相接于所述连接端,并且,所述转板能够相对于所述底板围绕第一转动轴线转动,以在展开状态和闭合状态之间切换,其中,所述第一转动轴线沿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垂直;
支撑件,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支撑件的第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转板上,并能够相对于所述转板围绕第二转动轴线转动,所述第二转动轴线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
滑动件,可滑动地设于所述底板上,所述滑动件能够相对于所述底板沿所述第一方向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滑动,所述滑动件的远离所述自由端的一端与所述支撑件的第二端转动连接;
当所述转板由所述闭合状态向所述展开状态切换时,所述滑动件向远离所述自由端的所述第一位置滑动;当所述转板由所述展开状态向所述闭合状态切换时,所述滑动件向靠近所述自由端的所述第二位置滑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端上设有转轴组件,所述底板与所述转板通过所述转轴组件相铰接,所述转板具有正面和反面,所述支撑件的第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反面上,当所述转板处于闭合状态时,所述正面朝向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当所述转板处于展开状态时,所述正面与所述底板的上表面之间成一夹角。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的下表面设有向内凹陷的缺口,所述缺口靠近所述连接端设置,所述滑动件至少部分设于所述缺口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件包括:
滑板,可滑动地设于所述缺口内,所述滑板的下表面高于所述底板的下表面,或所述滑板的下表面与所述底板的下表面相齐平;
弯板,向远离所述缺口的一侧弯曲,所述弯板的一端与所述滑板的外边沿相连,所述弯板的另一端与所述支撑件的第二端转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件与所述缺口之间设有滑动机构,所述滑动机构用于限制所述滑动件的运动轨迹,以使所述滑动件在所述缺口内沿所述第一方向滑动;所述滑动机构包括:
导轨,设于所述缺口的上表面,所述导轨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
滑块,设于所述滑板的上表面,所述滑块与所述导轨滑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板的上表面与所述缺口的上表面之间具有间隙,所述滑板上表面设有凸起,所述凸起的顶部与所述缺口的上表面相接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示凸起在滑动过程中与所述缺口的上表面之间产生摩擦的区域为摩擦区域,当所述转板处于所述展开状态时,沿竖直方向,所述摩擦区域的投影位于所述滑板的投影范围内。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板的底部设有防磨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磨件由特氟龙、POM或TPFE制成。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磨件为脚垫。
11.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的第一端与所述反面之间,以及所述支撑件的第二端与所述弯板之间均设有柔性连接件,所述柔性连接件由柔性材料制成,并被设置成受力能产生弯曲变形。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连接件为由PU制成的片材。
13.根据权利要求2至12任一项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组件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转轴组件沿所述第二方向设于所述连接端的两侧,所述转板上靠近所述第一转动轴线的区域设有收纳槽,所述收纳槽位于两个所述转轴组件之间,所述收纳槽用于收纳待支撑设备上的配件。
14.根据权利要求2至12任一项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组件包括相互转动配合的固定座和转轴,所述固定座与所述底板相连,所述转轴与所述转板相连,所述固定座与所述转轴之间设有阻尼结构,所述阻尼结构用于为所述转板提供阻尼力,以使所述转板停留于设定的转动角度。
15.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部件、第二部件和权利要求1至14任一项所述的支撑装置,其中,所述第一部件设于所述转板上,所述第二部件设于所述底板上。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件为显示屏或承载具有显示屏的主机,所述第二部件为键盘或承载具有键盘的主机,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手写笔,所述转板上靠近所述第一转动轴线的区域设有收纳槽,所述手写笔可拆卸的设于所述收纳槽内。
CN202322004399.8U 2023-07-27 2023-07-27 支撑装置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22055311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004399.8U CN220553115U (zh) 2023-07-27 2023-07-27 支撑装置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004399.8U CN220553115U (zh) 2023-07-27 2023-07-27 支撑装置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553115U true CN220553115U (zh) 2024-03-01

Family

ID=900087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004399.8U Active CN220553115U (zh) 2023-07-27 2023-07-27 支撑装置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55311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480109B1 (en) Swivel hinge assembly and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the same
US8467184B2 (en) Portable electrical device
US8947871B2 (en)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and slide rail device
US8363391B2 (en) Portable terminal
US7283355B2 (en) Portable computer
RU2429582C2 (ru) Способ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скользящего шарнира
TWI479975B (zh) The protective cover structure of the flat panel display device
KR20190064939A (ko) 힌지 구조를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EP3874345A1 (en) Virtual pivot hinge with sliding friction coupler
CN102606616A (zh) 电子装置及铰链
US6977810B2 (en) Hinge device and electric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es employing the same
CN113703521B (zh) 笔记型计算机
US20100016043A1 (en) Slide Mechanism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US7874044B1 (en) Leverage-type hinge and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JP2008079093A (ja) 電子機器
CN220553115U (zh) 支撑装置及电子设备
JP4796651B2 (ja) 携帯用端末の2軸スライド装置
US20110102982A1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US7823253B2 (en) Slidable dual-axis hinge assembly
US20110127184A1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with hinge mechanism
CN115134435A (zh) 转动模组和电子设备
CN114730202A (zh) 带支架的书本式可折叠平板
US8789242B2 (en) Sliding hinge and portable device
JP3661504B2 (ja) 情報処理装置
CN112833083B (zh) 电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