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551467U - 一种驱动装置及电子产品 - Google Patents

一种驱动装置及电子产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551467U
CN220551467U CN202322253236.3U CN202322253236U CN220551467U CN 220551467 U CN220551467 U CN 220551467U CN 202322253236 U CN202322253236 U CN 202322253236U CN 220551467 U CN220551467 U CN 22055146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ear
driving
output
shaft
transmis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253236.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俊恒
杨小云
雷晓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Zhaowei Machinery and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Zhaowei Machinery and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Zhaowei Machinery and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Zhaowei Machinery and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253236.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55146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55146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55146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Gear Transmission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驱动装置及电子产品,驱动装置包括底座、驱动件与传动机构,底座开设有定位孔;驱动件的端部设置有环形凸沿嵌设于定位孔;传动机构包括输入齿轮、输出齿轮与传动齿轮组件,输入齿轮与驱动件的驱动轴相连接,传动齿轮组件转动设置于底座,并与输入齿轮以及输出齿轮啮合连接,输出齿轮用于动力的输出。底座能够保证传动齿轮组件与输入齿轮之间的中心距,输入齿轮与传动齿轮组件的齿轮能够精确地啮合连接,因此,输入齿轮在转动时能够稳定地带动传动齿轮组件转动,从而保证驱动装置能够稳定地向外输出动力。

Description

一种驱动装置及电子产品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机械传动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驱动装置及电子产品。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传动技术中,驱动装置包括驱动件、输入齿轮、输出齿轮以及设置于输入齿轮与输出齿轮之间的传动齿轮组件,其中,传动齿轮组件具有一齿轮与输入齿轮相啮合,以及具有另一齿轮与输出齿轮相啮合。动力在传递阶段,驱动件驱动输入齿轮转动,动力从输入齿轮输入,并通过传动齿轮组件传递至输出齿轮,输出齿轮将动力输出。
其中,驱动件的位置与传动齿轮组件的位置往往设置不到位,以致于影响传动齿轮组件与输入齿轮之间的中心距,因此,传动齿轮组件在传动时的稳定性较差,从而影响传动齿轮组件稳定地将动力从输入齿轮经传动齿轮组件传递至输出齿轮,进而影响驱动装置向外的动力输出;并且,传动齿轮组件长期不稳定工作,也严重影响了驱动装置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驱动装置及电子产品,其中,驱动装置能够稳定地完成动力的输出。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驱动装置,包括:
底座,开设有定位孔;
驱动件,所述驱动件供驱动轴伸出的端部设置有环形凸沿,所述环形凸沿与所述驱动件的驱动轴同中心轴设置,所述环形凸沿嵌设于所述定位孔;
传动机构,包括输入齿轮、输出齿轮与传动齿轮组件,所述输入齿轮与所述驱动件的驱动轴相连接,所述传动齿轮组件转动设置于所述底座,并与所述输入齿轮以及所述输出齿轮啮合连接,所述输出齿轮用于动力的输出。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传动齿轮组件至少设置有两个,并独立设置,以及,各个所述传动齿轮组件均与所述底座转动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各路所述传动齿轮组件包括一个或多个齿轮结构,各个所述齿轮结构包括传动齿轴、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其中:
所述传动齿轴与所述底座连接;
所述第一齿轮以及所述第二齿轮均与所述传动齿轴相连接,其中,前一个所述齿轮结构的所述第二齿轮与后一个所述齿轮结构的所述第一齿轮相啮合,以使多个所述齿轮结构依次啮合连接,以及,首位的所述齿轮结构的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输入齿轮相啮合,尾部的所述齿轮结构的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输出齿轮相啮合,且部分所述齿轮结构的传动齿轴可以为同一所述传动齿轴设置;
其中,所述传动齿轴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一体设置,并与所述传动齿轴转动连接;或,所述传动齿轴与所述底座转动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传动齿轮组件包括第一齿轮组件与第二齿轮组件,其中:
所述第一齿轮组件包括第一齿轴、第一主动齿轮、第二主动齿轮、第三主动齿轮与第四主动齿轮,所述第一齿轴与所述底座转动连接,所述第一主动齿轮、所述第二主动齿轮、所述第三主动齿轮与所述第四主动齿轮均与所述第一齿轴相连接,所述第一主动齿轮与所述输入齿轮相啮合,所述第二主动齿轮与所述输出齿轮相啮合;
所述第二齿轮组件包括第二齿轴、第一从动齿轮与第二从动齿轮,其中,所述第二齿轴与所述底座转动连接,所述第一从动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轴相连接,并与所述第三主动齿轮相啮合,所述第二从动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轴相连接,并与所述第四主动齿轮相啮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传动机构还包括支架,所述支架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一端部与所述底座相连接;顶座,所述连接件的另一端部与所述顶座相连接;至少两个支撑套,各个所述支撑套套接于所述连接件,其中,至少一个所述支撑套的一端与所述底座相抵持,另一个所述支撑套的一端与所述顶座相抵持;隔板,所述隔板套设于所述连接件的外侧,并抵持于相邻所述支撑套之间,所述传动机构的齿轴与所述隔板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传动机构还包括:支架,所述支架包括连接件与顶座,所述连接件的一端部与所述底座过盈配合,所述连接件的另一端部与所述顶座相连接;输出轴,所述输出轴与所述顶座连接,且所述输出齿轮与所述输出轴相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支架还包括:第一输出轴承,所述输出轴通过所述第一输出轴承与所述顶座转动连接;固定套,与所述输出轴相连接;第一支撑垫,所述第一支撑垫套设于所述输出轴,并抵持于所述固定套与所述第一输出轴承的内环体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支架还包括第二输出轴承、内环套、外环套与弹性垫,其中,所述输出轴通过所述第二输出轴承与所述顶座转动连接,所述内环套抵持于所述第一输出轴承的内环体与所述第二输出轴承的内环体之间,所述外环套抵持于所述第一输出轴承的外环体与所述第二输出轴承的外环体之间,所述内环套与所述第一输出轴承和/或所述第二输出轴承的内环体之间抵持有所述弹性垫。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驱动装置还包括支座与霍尔传感器,所述支座与所述驱动件的尾部过盈配合,所述霍尔传感器设置于所述支座,用于检测所述驱动件的工况。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产品,包括上述的驱动装置。
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申请实施例具有以下优点:底座开设有定位孔,驱动件端部的环形凸沿嵌设于定位孔,如此,底座实现对驱动件的驱动轴的定位。又由于输入齿轮与驱动件的驱动轴相连接,所以能够实现底座通过驱动件对输入齿轮的转动中心轴进行定位。同时,传动齿轮组件与底座转动连接,由此,底座能够实现对传动齿轮组件的转动中心轴的定位。综上可见,驱动装置采用上述的结构形式,底座可同时达到对输入齿轮进行定位以及对传动齿轮组件进行定位,从而能够保证传动齿轮组件与输入齿轮之间的中心距,使输入齿轮与传动齿轮组件的齿轮能够精确地啮合连接,因此,输入齿轮在转动时能够稳定地带动传动齿轮组件转动,从而保证驱动装置能够稳定地向外输出动力。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驱动装置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传动机构与底座的装配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传动机构与底座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传动机构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传动机构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顶座及其内部部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顶座及其内部部件的轴向剖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驱动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驱动装置;100、底座;110、定位孔;200、驱动件;210、环形凸沿;220、驱动轴;300、传动机构;310、传动齿轮组件;311、第一齿轮组件;3111、第一主动齿轮;3112、第二主动齿轮;3113、第三主动齿轮;3114、第四主动齿轮;3115、第一齿轴;312、第二齿轮组件;3121、第一从动齿轮;3122、第二从动齿轮;3123、第二齿轴;313、齿轮结构;3131、第一齿轮;3132、第二齿轮;3133、传动齿轴;320、支架;321、连接件;322、隔板;3221、标记缺口;3222、标记孔;323、支撑套;324、顶座;3241、第一输出轴承;3242、第二输出轴承;3243、内环套;3244、外环套;325、固定套;326、第一支撑垫;327、第二支撑垫;328、弹性垫;330、输入齿轮;340、输出齿轮;350、输出轴;400、壳体;410、尾端盖;500、霍尔传感器;510、支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以上,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驱动装置10,参照图1,包括底座100、驱动件200与传动机构300,其中:
底座100,开设有定位孔110;
驱动件200,驱动件200供驱动轴220伸出的端部设置有环形凸沿210,环形凸沿210与驱动件200的驱动轴220同中心轴设置,环形凸沿210嵌设于定位孔110;
传动机构300,包括输入齿轮330、输出齿轮340与传动齿轮组件310,输入齿轮330与驱动件200的驱动轴220相连接,传动齿轮组件310转动设置于底座100,并与输入齿轮330以及输出齿轮340啮合连接,输出齿轮340用于动力的输出。
具体地,驱动装置10在工作阶段,驱动件200驱动输入齿轮330正反方向转动,输入齿轮330带动传动齿轮组件310同步转动,输出齿轮340完成动力的输入。传动齿轮组件310带动输出齿轮340转动,传动齿轮组件310将动力从输入齿轮330传递至输出齿轮340,且输出齿轮340在转动过程中,输出齿轮340将动力输出,以完成外部的执行部件的运动。
可以理解的是,底座100通过定位孔110的设置,以使驱动件200端部的环形凸沿210嵌设于定位孔110,如此,底座100可以实现对驱动件200的驱动轴220的定位。又由于输入齿轮330与驱动件200的驱动轴220相连接,所以底座100能够通过驱动件200对输入齿轮330的转动中心轴进行定位。同时,传动齿轮组件310与底座100转动连接,由此,底座100实现对传动齿轮组件310的转动中心轴的定位。综上可见,驱动装置10采用上述的结构形式,底座100可同时达到对输入齿轮330进行定位以及对传动齿轮组件310进行定位,从而保证传动齿轮组件310与输入齿轮330之间的中心距,使输入齿轮330与传动齿轮组件310的齿轮能够精确地啮合连接,因此,输入齿轮330在转动时能够稳定地带动传动齿轮组件310转动,从而保证驱动装置10能够稳定地向外输出动力;并且,相比于现有技术的驱动装置10,本申请的驱动装置10能够更稳定地工作,驱动装置10的使用寿命得到提高。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2至图4,传动齿轮组件310至少设置有两个,各个传动齿轮组件310独立设置,并传动连接于输入齿轮330与输出齿轮340之间。多个传动齿轮组件310配合将输入齿轮330输入的动力传递至输出齿轮340,且各个传动齿轮组件310的齿轴均与底座100转动连接。其中,传动齿轮组件310设置有一个齿轴,也可以设置有多个齿轴,具体根据传动齿轮组件310的传动形式而定。
驱动装置10在具体工作过程中,驱动件200驱动输入齿轮330正反向转动。又由于两路传动齿轮组件310均与输入齿轮330传动连接,所以输入齿轮330同时驱动两路独立的传动齿轮组件310转动。以及,各个传动齿轮组件310与输出齿轮340相连接,因此,两路传动齿轮组件310同时驱动输出齿轮340转动,输出齿轮340在转动时将动力输出。
相比于现有技术中采用一路传动齿轮组件310完成动力的传递,本申请采用两路或两路以上传动齿轮组件310完成动力自输入齿轮330传递至输出齿轮340,各个传动齿轮组件310起始位的齿轮与输入齿轮330相贴紧,以及各个传动齿轮组件310末端位的齿轮与输出齿轮340相贴紧,由此,各个传动齿轮组件310协同将输入齿轮330输入的动力逐级传递至输出齿轮340。更详细地说,当输入齿轮330沿某一方向(正方向或反方向)转动时,与其啮合的各传动齿轮组件310将沿着与输入齿轮330转动方向相反的方向进行转动,实现预加载啮合。因此,采用多个传动齿轮组件310的配合设置,以能够减小传动齿轮组件310在传动时产生的齿侧间隙差,进而减小传动机构300在传动过程中产生的齿侧间隙差。
而且,传动机构300采用多路传动齿轮组件310完成动力自输入齿轮330传递至输出齿轮340,传动机构300在整体工作时具有输出力矩均匀、噪音小、声音纯净等优势,并且整体结构较稳定,具有能够提高运行效率。
此外,各路传动齿轮组件310的齿轴均转动连接于底座100上,由此,底座100能够保证各路传动齿轮组件310的齿轴与输入齿轮330的中心轴之间的间距,从而保证多路传动齿轮组件310精确配合设置,以进一步减小传动齿轮组件310在传动时产生的齿侧间隙差。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5,各路传动齿轮组件310包括多个齿轮结构313,各个齿轮结构313包括传动齿轴3133、第一齿轮3131与第二齿轮3132,传动齿轴3133与底座100连接,第一齿轮3131以及第二齿轮3132均与传动齿轴3133相连接。前一个齿轮结构313的第二齿轮3132与后一个齿轮结构313的第一齿轮3131相啮合,以使多个齿轮结构313依次啮合连接,以及,首位的齿轮结构313的第一齿轮3131与输入齿轮330相啮合,尾部的齿轮结构313的第二齿轮3132与输出齿轮340相啮合。其中,至少部分齿轮结构313的传动齿轴3133可以为同一传动齿轴3133设置,当然,各个齿轮结构313也可以为不同一传动齿轴3133设置。
例如,参照图5,齿轮结构313设置有三个,分别为第一齿轮结构313a、第二齿轮结构313b与第三齿轮结构313c,第一齿轮结构313a为首位的齿轮结构313,第三齿轮结构313c为尾部的齿轮结构313,第二齿轮结构313b连接于第一齿轮结构313a与第二齿轮结构313b之间。具体地,第一齿轮结构313a的第一齿轮3131与输入齿轮330相啮合,第一齿轮结构313a的第二齿轮3132与第二齿轮结构313b的第一齿轮3131相啮合,第二齿轮结构313b的第二齿轮3132与第三齿轮结构313c的第一齿轮3131相啮合,第三齿轮结构313c的第二齿轮3132与输出齿轮340相啮合。其中,第一齿轮结构313a的传动齿轴3133与第二齿轮结构313b的传动齿轴3133为同一齿轴,也可以为不同齿轴,本申请不予限定。其中,传动齿轴3133与底座100可以固定连接,也可以转动连接。若传动齿轴3133与底座100固定连接,第一齿轮3131与第二齿轮3132一体设置,并与传动齿轴3133转动连接,如此,第一齿轮3131能够直接带动第二齿轮3132转动;或,传动齿轴3133与底座100转动连接,第一齿轮3131与第二齿轮3132可以分别固定设置于传动齿轴3133,如此,第一齿轮3131带动传动齿轴3133转动,传动齿轴3133带动第二齿轮3132转动。
具体实现中,驱动件200驱动输入齿轮330转动,输入齿轮330带动第一齿轮结构313a的第一齿轮3131转动,第一齿轮结构313a的第一齿轮3131与第二齿轮3132同步转动。第一齿轮结构313a的第二齿轮3132带动第二齿轮结构313b的第一齿轮3131转动,第二齿轮结构313b的第一齿轮3131与第二齿轮3132同步转动。第二齿轮结构313b的第二齿轮3132带动第三齿轮结构313c的第一齿轮3131转动,第三齿轮结构313c的第一齿轮3131与第二齿轮3132同步转动,第三齿轮结构313c的第二齿轮3132带动输出齿轮340转动。
当然,各个传动齿轮组件310也可以包括一个齿轮结构313,该齿轮结构313的第一齿轮3131与输入齿轮330相啮合,该齿轮结构313的第二齿轮3132与输出齿轮340相啮合,本申请不做具体说明。
进一步地,首位的齿轮结构313的第一齿轮3131的齿径大于输入齿轮330的齿径,尾部的齿轮结构313的第二齿轮3132的齿径小于与输出齿轮340的齿径,以及,各个齿轮结构313的第一齿轮3131的齿径大于第二齿轮3132的齿径。可以理解的是,沿力传递的方向,相啮合的一对齿轮为一个传动级,传递力在传动至各个传动级时,力得到了减速。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4,各个传动齿轮组件310包括第一齿轮组件311,第一齿轮组件311包括第一齿轴3115、第一主动齿轮3111与第二主动齿轮3112,第一齿轴3115的后端部与底座100转动连接,第一主动齿轮3111与第一齿轴3115固定连接,且第一主动齿轮3111与输入齿轮330相啮合。第二主动齿轮3112与第一齿轴3115固定连接,且第二主动齿轮3112与输出齿轮340相啮合。由此可见,输入齿轮330通过第一齿轴3115、第一主动齿轮3111与第二主动齿轮3112实现与输出齿轮340传动连接。其中,第一主动齿轮3111与第二主动齿轮3112的齿径设置不同,第一齿轮组件311能够提高或减小驱动件200的转速。
进一步详细说明,传动机构300在工作时,输入齿轮330同时带动各路第一齿轮组件311的第一主动齿轮3111转动,第一主动齿轮3111、第一齿轴3115与第二主动齿轮3112同步转动,各个第一齿轮组件311的第二主动齿轮3112同时带动输出齿轮340转动。其中,各个第一齿轮组件311配合设置,以减小第一齿轮组件311在传动时产生的齿侧间隙差。
并且,采用上述结构形式的第一齿轮组件311,第一齿轮组件311在动力传递过程中,第一齿轮组件311仅产生两个传动级,因此,第一齿轮组件311产生的齿侧间隙差较小,从而进一步减小动力在传递过程中产生的齿侧间隙差。
另外,底座100通过定位孔110对驱动件200的定位,从而对输入齿轮330的位置进行定位。又由于第一齿轴3115与底座100转动连接,所以底座100通过第一齿轴3115对第一主动齿轮3111进行定位。综上可见,通过底座100同时对输入齿轮330的中心轴与第一主动齿轮3111的中心轴进行定位,输入齿轮330与第一主动齿轮3111能够较精确地啮合连接,从而保证输入齿轮330在转动时能够稳定地带动第一主动齿轮3111转动,进而将动力稳定地从输入齿轮330传递至第一齿轮组件311。
进一步地,传动齿轮组件310还包括第二齿轮组件312,第二齿轮组件312包括第二齿轴3123、第一从动齿轮3121与第二从动齿轮3122,第二齿轴3123的后端部与底座100转动连接,第一从动齿轮3121与第二从动齿轮3122均与第二齿轴3123相连接。同时,第一齿轮组件311还包括第三主动齿轮3113与第四主动齿轮3114,第三主动齿轮3113与第四主动齿轮3114均与第一齿轴3115相连接,第一从动齿轮3121与第三主动齿轮3113相啮合,以及第二从动齿轮3122与第四主动齿轮3114相啮合。
其中,第三主动齿轮3113的齿径与第四主动齿轮3114的齿径设置不同,对应地,第一从动齿轮3121与第二从动齿轮3122的齿径设置不同,如此设置,第二齿轮组件312能够较佳地定位第一齿轮组件311,而进一步减小动力在传递过程中产生的齿侧间隙差。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第二齿轮组件312的设置,第二齿轮组件312的第一从动齿轮3121以及第二从动齿轮3122分别与第一齿轮组件311的第三主动齿轮3113以及第四主动齿轮3114相啮合,由此,第二齿轮组件312具有对第一齿轮组件311具有定位的作用,从而减小第一齿轮组件311在传动过程中产生的齿侧间隙差;并且,第一齿轮组件311与第二齿轮组件312结构简单、紧凑,传动机构300的尺寸足够小,从而方便传动机构300的应用。
此外,第一齿轴3115与底座100转动连接,以及,第二齿轴3123与底座100相连接,以使底座100实现对第一齿轴3115与第二齿轴3123的定位。由此,底座100能够保证第一齿轮组件311与第二齿轮组件312的中心距,从而保证第一从动齿轮3121与第三主动齿轮3113精确相啮合,以及第二从动齿轮3122与第四主动齿轮3114精确啮合,使第一齿轮组件311、第二齿轮组件312在转动过程中,能够较佳地保证第一齿轮组件311、第二齿轮组件312在传动时的稳定性,以及较佳地减小第一齿轮组件311、第二齿轮组件312在传动过程中产生的齿侧间隙差。
其中,第二齿轴3123设置有两个从动齿轮,即第一从动齿轮3121与第二从动齿轮3122,以分别与第一齿轴3115的第三主动齿轮3113以及第四主动齿轮3114相啮合。代替第二齿轴3123设置有两个从动齿轮,第二齿轴3123也可以设置一个或两个以上的从动齿轮,从动齿轮的设置数量可根据需要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2与图4,传动机构300还包括支架320,支架320包括连接件321与顶座324,其中,连接件321可以为螺栓或其他构件,连接件321的尾端穿设于底座100,连接件321的尾端的螺帽与底座100的后侧面相抵持,连接件321的头端与顶座324相连接,且底座100与顶座324间隔设置。同时,传动机构300还包括输出轴350,顶座324开设有贯穿至顶座324两端的安装孔,输出轴350穿设于顶座324的安装孔,并与顶座324转动连接。输出轴350的中心轴与输入齿轮330的同中心轴同轴设置,输出齿轮340设置于顶座324的后侧,并与输出轴350固定连接。具体地,传动齿轮组件310在带动输出齿轮340转动时,输出齿轮340带动输出轴350转动,输出轴350驱动外部的执行部件运动,以完成动力的输出。
可以理解的是,连接件321连接于底座100,顶座324连接于连接件321,如此,底座100通过连接件321实现对顶座324的定位;同时,底座100对传动齿轮组件310的齿轮进行定位,即第二主动齿轮3112的定位。综上所述,驱动装置10通过底座100的设置,使底座100能够保证传动齿轮组件310的中心轴与输出齿轮340的中心轴之间的间距,传动齿轮组件310的齿轮与输出齿轮340精确连接,且传动齿轮组件310在带动输出齿轮340转动时能够稳定完成动力传递至输出齿轮340。
另外,传动机构300采用上述结构,传动机构300与底座100分体式设计,便于底座100与传动机构300的连接以及传动机构300的零部件的安装。
在一些实施例中,底座100由金属材料制成,例如不锈钢,金属材料的强度较大,底座100在装配其他构件时,例如安装驱动件200、连接件321与传动齿轮组件310等,底座100不易发生变形,从而保证传动齿轮组件310的转动中心轴、输入齿轮330的转动中心轴与输出齿轮340的转动中心轴之间间距的精确度,进而保证传动机构300的齿轮之间能够精确啮合连接,传动机构300能够稳定完成动力的传递及输出。
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架320还包括支撑套323与隔板322,各个连接件321的外侧至少套接有两个支撑套323,其中,一个支撑套323的后端部与底座100的前侧面相抵持,另一个支撑套323的前端部与顶座324的后侧面相抵持,隔板322套接于连接件321的外侧,并抵持于相邻两个支撑套323之间,从而使隔板322保持于前后的位置。其中,传动齿轮组件310的齿轴与隔板322连接,以及连接件321穿设于隔板322,由此,隔板322进一步保证传动齿轮组件310转动时的稳定性,以及对连接件321的位置进一步定位,从而保证顶座324的位置,进而保证输出轴350的位置,传动齿轮组件310的齿轮与输出轴350上的输出齿轮340精确啮合。
隔板322在具体设置时,本申请隔板322设置有两个,但不限制两个隔板322,隔板322也可以设置一个,也可以设置两个以上的隔板322。其中,沿动力的输出方向,相邻两个齿轮之间形成一个传动级,传动机构300的传动级越多,隔板322的数量也相应设置越多,以将各个传动级分布于前后方向的不同区域。
可以理解的是,支架320采用上述结构,支架320整体结构较简单,传动机构300整体装配难度较低,并且,支架320进一步实现输入齿轮330、第一齿轮组件311、第二齿轮组件312与输出齿轮340之间的精确装配,以实现传动机构300的动力能够稳定传递及输出。其次,传动机构300在装配过程中,可选择不同长度的支撑套323,以调整隔板322的高度,从而能够适配第一齿轮组件311与第二齿轮组件312的装配。
进一步地,隔板322的边沿设置有标记缺口3221,以及,隔板322还设置有标记孔3222,标记缺口3221和标记孔3222的设计主要是便于工装时齿轮的安装,找准第一齿轮组件311的齿轮和第二齿轮组件312的齿轮的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4至图7,支架320还包括第一输出轴承3241与第二输出轴承3242,第一输出轴承3241与第二输出轴承3242均安装于顶座324的安装孔。第二输出轴承3242位于输出齿轮340与第一输出轴承3241之间,第二输出轴承3242的内环体与输出齿轮340的端部相抵持。输出轴350承穿设于第一输出轴承3241的内环体与第二输出轴承3242的内环体,并过盈配合。由上可见,本申请输出轴350通过两个输出轴350承与支架320转动连接,从而保证输出轴350与支架320稳定转动连接,以避免输出轴350的输出力过大,导致输出轴350与输出轴350承的内环体出现松动。
为了进一步防止第一输出轴承3241的内环体与第二输出轴承3242的内环体出现松动,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架320还包括内环套3243与外环套3244,其中,内环套3243套设于输出轴350的外侧,并抵持于第一输出轴承3241的内环体与第二输出轴承3242的内环体之间;外环套3244位于内环套3243的外侧,并抵持于第一输出轴承3241的外环体与第二输出轴承3242的外环体之间。由上可见,通过内环套3243与外环套3244的设置,内环套3243抵紧第一输出轴承3241的内环体以及第二输出轴承3242的内环体,以防止第一输出轴承3241的内环体以及第二输出轴承3242的内环体出现松动,同理,外环套3244抵紧第一输出轴承3241的外环体以及第二输出轴承3242的外环体,以防止第一输出轴承3241的外环体以及第二输出轴承3242的外环体出现松动。
在一种可能实施例中,支架320还包括固定套325与第一支撑垫326,固定套325与输出轴350相连接,例如固定套325与输出轴350边缘处进行焊接或螺纹连接,并位于第一输出轴承3241的前侧。第一支撑垫326套设于输出轴350的外侧,第一支撑垫326的前侧面与第一输出轴承3241的内环体的端部相抵持,后侧面与固定套325的前端部相抵持。由上可见,固定套325通过第一支撑垫326抵接第一输出轴承3241的内环体,从而避免输出轴350与第一输出轴承3241的内环体出现松动,保证输出轴350能够稳定输出动力。
在一种可能实施例中,支架320还包括弹性垫328与第二支撑垫327,弹性垫328与第二支撑垫327均套设于输出轴350,并位于内环套3243与第一输出轴承3241之间,其中,弹性垫328的一侧与内环套3243的前端部相抵持,第二支撑垫327与第一输出轴承3241的内环体的端部相抵持,且第二支撑垫327与弹性垫328相抵持。
其中,弹性垫328为波浪形的环形弹片,弹性片在外力的作用下轴向变形,如此,弹性垫328对第二支撑垫327具有较大的向前的反作用力,从而使第二支撑垫327与第一输出轴承3241的内环体稳固抵持,从而避免输出轴350与第一输出轴承3241的内环体出现松动;同时,弹性垫328对内环套3243具有较大地向后的反作用力,而使内环套3243与第二输出轴承3242的内环体稳固抵持,从而避免输出轴350与第一输出轴承3241的内环体出现松动。其中,弹性垫328与第二支撑垫327也可以设置于内环套3243与第二输出轴承3242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1与图8,驱动装置10还包括支座510与霍尔传感器500,支座510与驱动件200的尾部过盈配合,霍尔传感器设置于支座510,用于检测驱动件200的工况。采用上述结构形式的驱动装置10,使驱动件200以及与之连接的其他部件装配较方便。
在一些实施例中,驱动装置10还包括壳体400与尾端盖410,上述的各个部件均装配于壳体400的内侧,部分部件通过壳体400的前端口进行装配,例如传动机构300,部分构件从壳体400的后端口进行装配,例如驱动件200、霍尔传感器500等,尾端盖410与壳体400的后端部密封连接。其中,壳体400的内侧与其内部的构件可通过胶水固定,也可以采用穿透激光焊接,此不详细赘述。
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电子产品,参照图1与图5,电子产品采用上述的驱动装置10,驱动装置10采用上述的结构形式,底座同时对输入齿轮330进行定位以及对传动齿轮组件310进行定位,从而保证传动齿轮组件310与输入齿轮330之间的中心距,输出齿轮340与传动齿轮组件310的齿轮能够精确地啮合连接,因此,输出齿轮340在转动时能够稳定地带动传动齿轮组件310转动,从而保证驱动装置10能够稳定地向外输出动力,进而能够稳定地驱动电子产品的执行部件。电子产品在使用时具有工作稳定、噪音小以及工作效率高等优势,此不详细赘述。其中,电子产品可以是电动牙刷、剃须刀、风扇等。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所属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此外,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Claims (10)

1.一种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座,开设有定位孔;
驱动件,所述驱动件供驱动轴伸出的端部设置有环形凸沿,所述环形凸沿与所述驱动件的驱动轴同中心轴设置,所述环形凸沿嵌设于所述定位孔;
传动机构,包括输入齿轮、输出齿轮与传动齿轮组件,所述输入齿轮与所述驱动件的驱动轴相连接,所述传动齿轮组件转动设置于所述底座,并与所述输入齿轮以及所述输出齿轮啮合连接,所述输出齿轮用于动力的输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齿轮组件至少设置有两个,并独立设置,以及,各个所述传动齿轮组件均与所述底座转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各路所述传动齿轮组件包括一个或多个齿轮结构,各个所述齿轮结构包括传动齿轴、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其中:
所述传动齿轴与所述底座连接;
所述第一齿轮以及所述第二齿轮均与所述传动齿轴相连接,其中,前一个所述齿轮结构的所述第二齿轮与后一个所述齿轮结构的所述第一齿轮相啮合,以使多个所述齿轮结构依次啮合连接,以及,首位的所述齿轮结构的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输入齿轮相啮合,尾部的所述齿轮结构的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输出齿轮相啮合,且部分所述齿轮结构的传动齿轴可以为同一所述传动齿轴设置;
其中,所述传动齿轴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一体设置,并与所述传动齿轴转动连接;或,所述传动齿轴与所述底座转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齿轮组件包括第一齿轮组件与第二齿轮组件,其中:
所述第一齿轮组件包括第一齿轴、第一主动齿轮、第二主动齿轮、第三主动齿轮与第四主动齿轮,所述第一齿轴与所述底座转动连接,所述第一主动齿轮、所述第二主动齿轮、所述第三主动齿轮与所述第四主动齿轮均与所述第一齿轴相连接,所述第一主动齿轮与所述输入齿轮相啮合,所述第二主动齿轮与所述输出齿轮相啮合;
所述第二齿轮组件包括第二齿轴、第一从动齿轮与第二从动齿轮,其中,所述第二齿轴与所述底座转动连接,所述第一从动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轴相连接,并与所述第三主动齿轮相啮合,所述第二从动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轴相连接,并与所述第四主动齿轮相啮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还包括支架,所述支架包括:
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一端部与所述底座相连接;
顶座,所述连接件的另一端部与所述顶座相连接;
至少两个支撑套,各个所述支撑套套接于所述连接件,其中,至少一个所述支撑套的一端与所述底座相抵持,另一个所述支撑套的一端与所述顶座相抵持;
隔板,所述隔板套设于所述连接件的外侧,并抵持于相邻所述支撑套之间,所述传动机构的齿轴与所述隔板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还包括:
支架,所述支架包括连接件与顶座,所述连接件的一端部与所述底座相连接,所述连接件的另一端部与所述顶座相连接;
输出轴,所述输出轴与所述顶座连接,且所述输出齿轮与所述输出轴相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还包括
第一输出轴承,所述输出轴通过所述第一输出轴承与所述顶座转动连接;
固定套,与所述输出轴相连接;
第一支撑垫,所述第一支撑垫套设于所述输出轴,并抵持于所述固定套与所述第一输出轴承的内环体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还包括第二输出轴承、内环套、外环套与弹性垫,其中,所述输出轴通过所述第二输出轴承与所述顶座转动连接,所述内环套抵持于所述第一输出轴承的内环体与所述第二输出轴承的内环体之间,所述外环套抵持于所述第一输出轴承的外环体与所述第二输出轴承的外环体之间,所述内环套与所述第一输出轴承和/或所述第二输出轴承的内环体之间抵持有所述弹性垫。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还包括支座与霍尔传感器,所述支座与所述驱动件的尾部过盈配合,所述霍尔传感器设置于所述支座,用于检测所述驱动件的工况。
10.一种电子产品,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驱动装置。
CN202322253236.3U 2023-08-21 2023-08-21 一种驱动装置及电子产品 Active CN22055146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253236.3U CN220551467U (zh) 2023-08-21 2023-08-21 一种驱动装置及电子产品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253236.3U CN220551467U (zh) 2023-08-21 2023-08-21 一种驱动装置及电子产品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551467U true CN220551467U (zh) 2024-03-01

Family

ID=900096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253236.3U Active CN220551467U (zh) 2023-08-21 2023-08-21 一种驱动装置及电子产品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55146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866250B (zh) 机器人手腕结构及机器人
JP4294657B2 (ja) カップリング装置、モータ装置、及びワイパモータ
JP5356462B2 (ja) 偏心揺動型減速機を用いた産業用ロボットの旋回部構造
JPS6127618B2 (zh)
EP2450595B1 (en) Planetary gear mechanism
EP0841128B1 (en) Wrist mechanism for an industrial robot
JP2002021948A (ja) ユニット型波動歯車装置
CN110307299B (zh) 行星谐波组合减速器
WO2007072546A1 (ja) 指関節機構
JP4311613B2 (ja) 遊星歯車減速装置
JP2018066454A (ja) ギヤドモータ
CN220551467U (zh) 一种驱动装置及电子产品
US7568531B2 (en) Gear transmission device for power tool
CN113357315A (zh) 本体驱动器、驱动关节及机器人
CN212601568U (zh) 冲击扳手
WO2018123895A1 (ja) 減速装置、関節装置及びロボットアーム構造
JP2010181012A (ja) プラネタリキャリア
CN116838774A (zh) 一种驱动装置及电子产品
CN219788393U (zh) 机器人关节及机器人
CN214946249U (zh) 驱动总成连接结构
CN210397602U (zh) 行星谐波组合减速器
CN219452785U (zh) 一种传动机构及驱动装置
CN215093695U (zh) 本体驱动器、驱动关节及机器人
CN208558999U (zh) 一种电驱桥总成及车辆
CN218082780U (zh) 机器人关节及机器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