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528276U - Pcb板组件、雷达控制器和汽车 - Google Patents

Pcb板组件、雷达控制器和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528276U
CN220528276U CN202322144021.8U CN202322144021U CN220528276U CN 220528276 U CN220528276 U CN 220528276U CN 202322144021 U CN202322144021 U CN 202322144021U CN 220528276 U CN220528276 U CN 22052827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iding groove
pcb
opening
protruding part
pcb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144021.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郑立俊
符欢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SHUNHE 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SHUNHE 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SHUNHE 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SHUNHE 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144021.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52827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52827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52827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PCB板组件、雷达控制器和汽车,涉及倒车雷达领域;其中,PCB板组件包括壳体和PCB板本体,壳体分别设有容纳腔、滑动槽和第一凸出部,容纳腔具有开口,第一凸出部位于滑动槽内,滑动槽设置于容纳腔内,且滑动槽的延伸方向与开口的开口方向平行,滑动槽靠近开口的一端为首端,滑动槽远离开口的一端为末端;PCB板本体设有第二凸出部,PCB板本体安装于滑动槽;本申请通过第一凸出部和第二凸出部的抵接作用,使得PCB板本体与壳体实现滑动方向上的固定,操作简单,以PCB板本体与壳体自身的结构实现自锁紧,简化结构设计,降低制造和安装成本。

Description

PCB板组件、雷达控制器和汽车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倒车雷达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PCB板组件、雷达控制器和汽车。
背景技术
为保护PCB板的电气元件,现有技术中,一般将PCB板本体与壳体通过螺栓等紧固件进行固定,从而将PCB板本体安装于壳体内;此固定方式具有以下缺陷:首先,在产品制造时,PCB板本体和壳体均需要进行钻孔,工艺流程多,且钻孔的位置精度要求高,否则无法实现孔位对齐;其次,在锁紧时,若采用人工拧紧的方式,耗费工时过长,人本成本极高;若采用电动螺丝刀拧紧的方式,则可能产生螺栓打滑现象,损伤电气元件,降低产品合格率;最后,在后期维护时,需要拆除螺栓,操作繁琐。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PCB板组件、雷达控制器和汽车,能够实现PCB板本体与壳体的固定,减少螺栓的使用,提高拆装效率。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PCB板组件,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分别设有容纳腔、滑动槽和第一凸出部,所述容纳腔具有开口,所述第一凸出部位于所述滑动槽内,所述滑动槽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内,且所述滑动槽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开口的开口方向平行,所述滑动槽靠近所述开口的一端为首端,所述滑动槽远离所述开口的一端为末端;
PCB板本体,所述PCB板本体设有第二凸出部,所述PCB板本体安装于所述滑动槽;
其中,所述PCB板本体自所述首端滑入至所述滑动槽,当所述PCB板本体相对所述滑动槽滑动至预设位置时,所述第二凸出部与所述第一凸出部抵接,且所述第二凸出部相对所述第一凸出部靠近所述末端。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凸出部和所述第二凸出部中的至少一个由弹性材质制成。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PCB板组件还包括盖体,所述盖体盖设于所述开口,且所述盖体与所述壳体可拆卸连接。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壳体还设有安装部,所述盖体设有卡接部,所述安装部与所述卡接部卡接。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安装部和所述卡接部的数量均为两个,两个所述安装部分别位于所述壳体的两侧并位于所述壳体外表面,两个所述卡接部分别位于所述盖体的两侧。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PCB板本体还设有插接部,所述盖体还设有贯通孔,所述安装部与所述卡接部卡接时,所述插接部通过所述贯通孔并伸出所述盖体。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贯通孔与所述插接部间隙配合。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壳体还设有散热孔,所述散热孔与所述容纳腔连通。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雷达控制器,包括电气元件和前述实施方式中所述的PCB板组件,所述电气元件装设于所述PCB板组件。
第三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包括车本体和前述实施方式所述的雷达控制器,所述车本体与所述雷达控制器电连接。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
首先,本申请的壳体设有容纳腔,容纳腔设置开口以供PCB板本体进入或离开;其次,本申请通过滑动槽与PCB板本体滑动连接,不仅为PCB板本体的滑动方向起到导向作用,并在垂直于滑动方向的第一方向上为PCB板本体提供限位作用;最后,本申请利用第一凸出部和第二凸出部的抵接作用,使得PCB板本体与壳体实现滑动方向上的固定,操作简单,以PCB板本体与壳体自身的结构实现自锁紧,简化结构设计,降低制造和安装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示出了本实施例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2示出了壳体一视角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实施例一视角示意图;
图4示出了图3中A-A剖视图;
图5示出了图4中B部放大图;
图6示出了本实施例立体结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PCB板组件;100-壳体;101-顶部;102-底部;103-第一侧部;105-第二侧部;106-第三侧部;107-第四侧部;110-容纳腔;120-滑动槽;121-限位条;122-首端;123-末端;130-第一凸出部;140-散热孔;150-安装部;200-PCB板本体;201-第一侧边;202-第二侧边;203-第三侧边;210-第二凸出部;220-插接部;221-插接口;300-盖体;310-贯通孔;320-连接部;330-卡接部;20-电气元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实施例
本实施例用于印制电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简称PCB),又称印刷线路板,是重要的电子部件,是电子元件的支撑体,是电子元件电气连接的载体。由于它是采用电子印刷术制作的,故被称为“印刷”电路板。
请参阅图1,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PCB板组件10,包括壳体100和PCB板本体200。
请一并参阅图2至图5,壳体100分别设有容纳腔110、滑动槽120、第一凸出部130和散热孔140;容纳腔110具有开口;散热孔140与容纳腔110连通;第一凸出部130位于滑动槽120内;滑动槽120设置于容纳腔110内,且滑动槽120的延伸方向与开口的开口方向平行,滑动槽120靠近开口的一端为首端122,滑动槽120远离开口的一端为末端123。
在实际运用时,壳体100为长方体,即长方体包括顶部101、底部102和四个侧部;为方便叙述,四个侧部分别定义为第一侧部103、第二侧部105、第三侧部106和第四侧部107;其中第一侧部103作为正面,第二侧部105和第三侧部106分别位于第一侧部103的两侧;第四侧部107与第一侧部103相对。
长方体的第一侧部103形成上述的开口;开口为长方体结构,且开口作为壳体100的内腔使用。
滑动槽120的数量的两个,两个滑动槽120分别位于第二侧部105和第三侧部106,且首端122靠近第一侧部103,末端123靠近第四侧部107;具体来说,每一滑动槽120由两根限位条121和其中一个侧部围合形成;其中每一限位条121的一端具有导向面;两导向面形成滑动槽120的首端122。
第一凸出部130位于其中一个滑动槽120内,且第一凸出部130沿背离壳体100的方向延伸形成,大致为肋条结构。
散热孔140位于顶部101,数量为多个,多个散热孔140形成类似盘状结构,散热孔140与开口连通,从而实现空气的流通,避免开口内热量集中,导致本实施例的失效。
在一些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凸出部130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一凸出部130分别位于两个滑动槽120内,提高本实施例的锁紧力。
PCB板本体200设有第二凸出部210;PCB板本体200安装于滑动槽120,其中,PCB板本体200自首端122滑入至滑动槽120,当PCB板本体200相对滑动槽120滑动至预设位置时,第二凸出部210与第一凸出部130抵接,且第二凸出部210相对第一凸出部130靠近末端123。首先,PCB板本体200与滑动槽120通过PCB板本体200的第一侧边201和第二侧边202实现滑动连接,第一侧边201和第二侧边202彼此平行,且PCB板本体200的厚度与滑动槽120的槽口宽度公差配合,从而实现PCB板本体200与滑动槽120的间隙配合,一方面,为PCB板本体200的滑动方向起到导向作用,另一方面,在垂直于滑动方向的第一方向上为PCB板本体200提供限位作用。
应当理解的是,预设位置为第一侧边201和第二侧边202完全置入壳体100内。
其次,第二凸出部210与第一凸出部130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当第一凸出部130位于第二侧部105,第二凸出部210位于PCB板本体200靠近第二侧部105的第一侧边201;本实施例通过第一凸出部130和第二凸出部210的抵接作用,即第一凸出部130阻止PCB板本体200向外滑出,使得PCB板本体200与壳体100实现滑动方向上的固定,操作简单,以PCB板本体200与壳体100自身的结构实现自锁紧,简化结构设计,降低制造和安装成本。
最后,PCB板本体200自开口进入,从而提高PCB板组件10的整体性;PCB板本体200自开口离开,进行后期维护工作,拆装方便,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制造和安装成本。
实际运用中,PCB板本体200还设有插接部220;具体而言,插接部220位于PCB板本体200的第三侧边203,第三侧边203分别与第一侧边201和第二侧边202邻接,且插接部220设有插接口221;插接口221背离开口设置。
第一凸出部130和第二凸出部210中的至少一个由弹性材质制成;当PCB板本体200自开口滑入滑动槽120内后,并沿开口方向滑动,第二凸出部210越过第一凸出部130,此时若无外力作用,第一凸出部130阻止第二凸出部210向外滑出,PCB板本体200相对壳体100呈现固定连接的状态;若向PCB板本体200施加一定的外力,即可将PCB板本体200从滑动槽120中拉出,以便于进行后期的维护工作,操作方式简单易行。
例如,当第一凸出部130为弹性材质时,第一凸出部130因挤压变形,第二凸出部210越过第一凸出部130,而在第二凸出部210越过第一凸出部130后,第一凸出部130恢复形变并与第二凸出部210形成抵接关系,从而实现PCB板本体200与壳体100相对固定的效果。
应当理解的是,一方面,为保证PCB板本体200与壳体100连接的稳定性,另一方面,为提高PCB板本体200与壳体100维持连接或解除连接的快捷性,可以将第一凸出部130和第二凸出部210的体积设定为较小的体积,使得二者抵接后,操作者仅需要施加1牛顿或2牛顿等小数值的力即可完成解除连接。
为提高安装的稳定性,本实施例还包括盖体300;盖体300盖设于开口,且盖体300与壳体100可拆卸连接;盖体300设有贯通孔310,贯通孔310与插接部220间隙配合。
进一步地,盖体300还设有连接部320,连接部320与开口插接配合。
可拆卸连接可采用卡接、螺接等方式,本实施例以卡接进行示例性说明。
请参阅图1、图2和图6,壳体100还设有安装部150,安装部150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安装部150分别位于壳体100的两侧并位于壳体100外表面,即两个安装部150分别位于第二侧部105和第三侧部106;盖体300还设有卡接部330,卡接部330的数量亦为两个,两个卡接部330分别位于盖体300的两侧;安装部150与卡接部330卡接,以进一步提高PCB板本体200与壳体100固定连接的可靠性。
当安装部150与卡接部330卡接时,插接部220通过贯通孔310并伸出盖体300;具体而言,安装部150为凸起结构,卡接部为卡扣结构。
实际运用时,盖体300与开口的尺寸相适配,当安装部150与卡接部330卡接后,盖体300可以完整地覆盖开口。
按下安装部150所在位置,使得安装部150与卡接部330脱离卡接关系,即可取出盖体300。
在一些其他实施例中,卡接部330为弹性卡接部330,抠出卡接部330即可使得卡接部330与安装部150脱离卡接关系,从而取出盖体300。
在一些其他实施例中,盖体300包括本体和卡接部330,卡接部330相对本体绕第一轴转动,卡接部330转动至第一位置时,卡接部330与安装部150卡接配合,卡接部330转动至第二位置时,卡接部330与安装部150脱离卡接配合。
结合本实施例的上述内容,这里就PCB板组件10的具体安装原理作如下说明:
S100.将PCB板本体200自开口插入滑动槽120内,并将插接口221朝外;
S200.推动PCB板本体200,使得第二凸出部210越过第一凸出部130,即PCB板本体200与壳体100组装完毕;
S300.将贯通孔310对准插接部220,并将安装部150与卡接部330进行卡接配合,即盖体300与壳体100组装完毕。
相较于相关技术,本实施例减少螺栓的设置,简化结构,提高拆装效率,对PCB板组件10的固定连接具有积极意义。
请参阅图1,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雷达控制器,包括电气元件20和PCB板组件10;电气元件20装设于PCB板组件10;具体而言,电气元件20包括控制电路、传感器等,各个电气元件20通过电烙铁进行电路连接,最终由插接口221作为输出端与其他设备电连接。
传感器为距离传感器,用于检测传感器与障碍物之间的距离并将距离值信号发送至控制电路,由控制电路进行判断。
进一步地,电气元件20还包括报警器,当控制电路判断为距离过小时,控制电路控制报警器进行蜂鸣报警。
在实际运用中,上述电气元件20与散热孔140交错设置,为空气流通提供较大的流转空间,提高流通效率。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汽车,包括车本体和雷达控制器,车本体与雷达控制器电连接,即车本体为上述的其他设备。
实际运用时,当控制电路判断距离小于预设值时,控制电路向车本体发送信号,由车本体进行预警;具体而言,车本体设有中控显示屏,用于显示预警信息。
雷达控制器数量为多个,多个雷达控制器分别装设于车本体的多个位置,分别用于检测对应位置的障碍物距离;在倒车时,中控显示屏显示车身模型,当某一雷达控制器报警,车身模型中对应的位置显示为红色,并不断闪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申请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PCB板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分别设有容纳腔、滑动槽和第一凸出部,所述容纳腔具有开口,所述第一凸出部位于所述滑动槽内,所述滑动槽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内,且所述滑动槽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开口的开口方向平行,所述滑动槽靠近所述开口的一端为首端,所述滑动槽远离所述开口的一端为末端;
PCB板本体,所述PCB板本体设有第二凸出部,所述PCB板本体安装于所述滑动槽;
其中,所述PCB板本体自所述首端滑入至所述滑动槽,当所述PCB板本体相对所述滑动槽滑动至预设位置时,所述第二凸出部与所述第一凸出部抵接,且所述第二凸出部相对所述第一凸出部靠近所述末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PCB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出部和所述第二凸出部中的至少一个由弹性材质制成。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PCB板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盖体,所述盖体盖设于所述开口,且所述盖体与所述壳体可拆卸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PCB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还设有安装部,所述盖体设有卡接部,所述安装部与所述卡接部卡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PCB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和所述卡接部的数量均为两个,两个所述安装部分别位于所述壳体的两侧并位于所述壳体外表面,两个所述卡接部分别位于所述盖体的两侧。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PCB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PCB板本体还设有插接部,所述盖体还设有贯通孔,所述安装部与所述卡接部卡接时,所述插接部通过所述贯通孔并伸出所述盖体。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PCB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贯通孔与所述插接部间隙配合。
8.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PCB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还设有散热孔,所述散热孔与所述容纳腔连通。
9.一种雷达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气元件和权利要求1至8中任意一项中所述的PCB板组件,所述电气元件装设于所述PCB板组件。
10.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本体和权利要求9所述的雷达控制器,所述车本体与所述雷达控制器电连接。
CN202322144021.8U 2023-08-09 2023-08-09 Pcb板组件、雷达控制器和汽车 Active CN22052827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144021.8U CN220528276U (zh) 2023-08-09 2023-08-09 Pcb板组件、雷达控制器和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144021.8U CN220528276U (zh) 2023-08-09 2023-08-09 Pcb板组件、雷达控制器和汽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528276U true CN220528276U (zh) 2024-02-23

Family

ID=899331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144021.8U Active CN220528276U (zh) 2023-08-09 2023-08-09 Pcb板组件、雷达控制器和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52827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265175B2 (en) Fan chassis, fan unit,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
US6839240B2 (en) Housing for an electronic control device in motor vehicles
JP3188451B2 (ja) 電気装置
EP3348123A1 (en) Mechanical housing and connector
CN220528276U (zh) Pcb板组件、雷达控制器和汽车
KR100404238B1 (ko) 자동차용제어장치
US6887098B1 (en) Combined electrical connector
US20020086587A1 (en) Rear wiper hatch cassette using interlocking parts
CN211376712U (zh) 一种航测飞机电池结构
JP2957077B2 (ja) コネクタ
JP2915119B2 (ja) サブラツクに接続するためのモジユール
CN109714923B (zh) 通讯插箱
CN218976995U (zh) 推拉式的医用设备主机
CN214204079U (zh) 一种智能插座壳体
CN219917839U (zh) 充电适配器和电动车充电系统
CN220292322U (zh) 一种整车控制器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20138618U (zh) 一种电池包
CN210771532U (zh) 一种信号指示灯
CN219892593U (zh) 组装装置
CN218275114U (zh) 一种驱动器
CN217825019U (zh) 信号转换装置
CN217523059U (zh) 一种具有液冷结构的控制器及车辆
EP3796479A1 (en) Low-voltage connector
CN219660079U (zh) 车载电子组件
CN219180794U (zh) 壳体组件及具有其的电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