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528102U - 手机支架 - Google Patents

手机支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528102U
CN220528102U CN202321960177.7U CN202321960177U CN220528102U CN 220528102 U CN220528102 U CN 220528102U CN 202321960177 U CN202321960177 U CN 202321960177U CN 220528102 U CN220528102 U CN 22052810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bile phone
side fixing
housing
fixing member
fixing piec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960177.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姜俊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960177.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52810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52810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52810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手机支架,该手机支架包括:壳体;底部固定件,滑动连接于所述壳体;至少两个侧部固定件,滑动连接于所述壳体;联动组件,设置在所述壳体内部,所述底部固定件通过所述联动组件分别连接于相对的两个所述侧部固定件,以使得所述底部固定件自初始位置朝向夹持位置移动时能够驱动相对的两个所述侧部固定件相互远离移动后再相互靠近移动,在所述夹持位置,相对的两个所述侧部固定件用于夹持在手机的两侧,所述底部固定件用于支撑在所述手机的底端。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减小手机支架的体积及占用空间。

Description

手机支架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手机配件的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手机支架。
背景技术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智能手机已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普及,且与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息息相关。在出行过程中,通过手机进行导航往往是不可或缺的一个需求,为保障出行安全,行车过程中通常将手机放置在手机支架上,通过手机支架对手机进行夹持固定。相关技术中,手机支架的整体尺寸较大,占用空间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手机支架,该手机支架的体积较小、占用空间小,以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提供一种手机支架,包括:
壳体;
底部固定件,滑动连接于所述壳体;
至少两个侧部固定件,滑动连接于所述壳体;
联动组件,设置在所述壳体内部,所述底部固定件通过所述联动组件分别连接于相对的两个所述侧部固定件,以使得所述底部固定件自初始位置朝向夹持位置移动时能够驱动相对的两个所述侧部固定件相互远离移动后再相互靠近移动,在所述夹持位置,相对的两个所述侧部固定件用于夹持在手机的两侧,所述底部固定件用于支撑在所述手机的底端。
可选地,所述底部固定件的自所述初始位置至所述夹持位置的移动轨迹穿过相对的两个所述侧部固定件之间。
可选地,所述底部固定件在处于自所述初始位置至所述夹持位置的移动轨迹上的各个位置时,在垂直于所述移动轨迹且垂直于所述侧部固定件的滑动方向上的投影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壳体上。
可选地,所述联动组件包括至少两个连接臂,相对的两个所述侧部固定件各自通过一所述连接臂连接于所述底部固定件,所述连接臂的第一端绕第一枢转轴线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底部固定件,所述连接臂的与所述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绕平行于所述第一枢转轴线的第二枢转轴线可转动地连接于对应的所述侧部固定件。
可选地,所述联动组件还包括连接块,所述连接块连接于所述底部固定件,以能够随所述底部固定件同步移动,所述连接臂的第一端通过所述连接块连接于所述底部固定件,所述壳体内设置有用于引导所述连接块移动的第一滑槽。
可选地,所述底部固定件包括贯穿所述壳体且连接于所述连接块的连接柱,所述壳体具有用于避让所述连接柱移动且与所述第一滑槽连通的避让孔。
可选地,所述连接块上设置有供所述连接臂的第一端活动套接的第一枢转轴,所述第一枢转轴的中心轴线为所述第一枢转轴线;和/或,
所述侧部固定件上设置有供所述连接臂的第二端活动套接的第二枢转轴,所述第二枢转轴的中心轴线为所述第二枢转轴线。
可选地,所述侧部固定件与所述壳体之间设置有弹性件,和/或,相对的两个所述侧部固定件之间设置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用于能够提供相对的两个所述侧部固定件相互靠近移动的弹力;
所述弹性件构造为弹簧。
可选地,所述壳体具有引导所述侧部固定件滑动的引导结构;
所述引导结构构造为形成于所述壳体内部的第二滑槽。
可选地,所述底部固定件和所述侧部固定件均设置有卡槽,所述卡槽的内壁至少部分抵接于所述手机;
所述卡槽内设置有稳固件。
可选地,所述壳体包括相互对接的前壳和后壳,所述底部固定件滑动连接于所述前壳的背离所述后壳的前表面,所述侧部固定件滑动连接于所述前壳和所述后壳之间,所述后壳的背离所述前壳的后表面上设置有用于连接于安装座的固定部。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该手机支架通过底部固定件以及两个侧部固定件将手机进行固定,具体地,在底部固定件自初始位置朝向夹持位置移动的过程中,两个侧部固定件先相互远离移动后再相互靠近移动,直至抵紧手机,将手机固定。由此,由于两个侧部固定件可以先相互远离移动,然后再相互靠近移动,因此在手机支架未安装手机时,可以将两个侧部固定件之间的距离设计为小于手机的宽度,从而可以减小手机支架的体积以及占用空间。
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公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提供的手机支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公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提供的连接块通过连接臂连接于侧部固定件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后壳未示出;
图3是本公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提供的手机支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公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提供的固定部设于后壳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壳体;11、第一滑槽;12、避让孔;13、前壳;14、后壳;15、固定部;16、固定块;17、紧固螺栓;2、底部固定件;21、连接柱;22、通线口;3、侧部固定件;31、第二枢转轴;32、第一连接螺栓;33、第二连接螺栓;4、联动组件;41、连接臂;42、连接块;421、第一枢转轴;422、固定螺栓;5、弹性件;51、弹簧;52、第一支撑块;53、第二支撑块;6、引导结构;61、第二滑槽;7、卡槽;8、稳固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
在本公开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是指手机支架在夹持手机时沿竖直方向上的上、下;“内、外”是指相应部件轮廓的内部与外部;“远、近”是指相应部件相对于另一部件在空间位置上的远、近。此外,本公开中使用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为了区别一个要素和另一个要素,不具有顺序性和重要性。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
发明人经研究发现,一般情况下,手机支架包括底托和一对夹爪,底托用于支承手机,两个夹爪用于夹持在手机的两侧,以将手机夹持固定。使用时,将手机放置于底托上,在底托向下运动的过程中,两个夹爪相互靠近直至抵紧手机,将手机固定。完成使用后,将手机向上拔出,底托向上运动直至复位,两个夹爪相互远离直至复位。因此在手机支架未使用时,两个夹爪之间的距离大于手机的宽度,从而增大了手机支架的整体尺寸,占用空间较大。
基于此,参考图1至图4,本公开提供一种手机支架,该手机支架用于夹持固定手机,其中如图1和图2所示,本公开的技术方案为通过底部固定件2以及至少两个侧部固定件3将手机进行固定,将手机放置于底部固定件2上,在底部固定件2向下运动的过程中,相对的两个侧部固定件3先相互远离后相互靠近,直至抵紧手机,将手机固定。在使用完成后,通过上移底部固定件2使相对的两个侧部固定件3相互远离,之后取出手机,继续上移底部固定件2直至初始位置。由于两个侧部固定件3可以先相互远离移动,然后再相互靠近移动,因此在手机支架未安装手机时,可以将两个侧部固定件3之间的距离设计为小于手机的宽度,从而可以减小手机支架的体积以及占用空间。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中的手机支架进行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公开提供一种手机支架,包括壳体1,滑动连接于壳体1的底部固定件2和相对的两个侧部固定件3,以及设置于壳体1内的联动组件4,底部固定件2通过联动组件4分别连接于两个侧部固定件3。当底部固定件2自初始位置朝向夹持位置移动的过程中,联动组件4带动相对的两个侧部固定件3先相互远离移动后再相互靠近移动。当底部固定件2移动至夹持位置时,相对的两个侧部固定件3夹持作用于手机的两侧,底部固定件2支撑作用于手机的底端,将手机夹持固定。
其中,侧部固定件3的数量设置为至少两个,例如侧部固定件3的数量可以为两个、四个、六个等,多个侧部固定件3关于底部固定件2的移动路径对称布置,以在底部固定件2移动时,带动对称布置的侧部固定件3动作。
以侧部固定件3的数量为两个为例,在手机支架未安装手机时,可以将两个侧部固定件3之间的距离设计为小于手机的宽度,从而可以减小手机支架的体积以及占用空间,尤其是可以减小两个侧部固定件3的连线方向上的尺寸和空间。
底部固定件2相对于两个侧部固定件3的位置可以根据需求进行设计,例如,在未图示的实施例一中,底部固定件2置于两个侧部固定件3之间,且初始位置和夹持位置均位于两个侧部固定件3的下方,将底部固定件2自初始位置向夹持位置移动一段距离后,将手机放置于底部固定件2上,两个侧部固定件3之间,底部固定件2继续移动至夹持位置,两个侧部固定件3分别抵接并夹持作用于手机的两侧,将手机固定。在此过程中,底部固定件2通过联动组件4带动两个侧部固定件3先相互远离后相互靠近,能够使底部固定件2置于初始位置时两个侧部固定件3之间的距离小于手机的宽度,减小平行于两个侧部固定件3滑动方向上的占用空间。
在实施例二中,参考图1所示,底部固定件2置于两个侧部固定件3之间,且初始位置位于两个侧部固定件3的上方,夹持位置位于两个侧部固定件3的下方,底部固定件2自初始位置至夹持位置的移动轨迹穿过两个侧部固定件3之间。移动过程中底部固定件2通过联动组件4带动两个侧部固定件3先相互远离后相互靠近,直至两个侧部固定件3分别抵接并夹持作用于手机的两侧,将手机固定。在该实施例中,在可以减小手机支架的两个侧部固定件3的连线方向上的尺寸的基础上,还能够减小沿底部固定件2的移动轨迹方向上的尺寸,以进一步减小手机支架的体积和占用空间。
其中,底部固定件2在处于自初始位置至夹持位置的移动轨迹上的各个位置时,在垂直于移动轨迹且垂直于侧部固定件3的滑动方向上的投影至少部分位于壳体1上。相较于相关技术中的底托位于手机支架的外壳之外的方案,本公开提供的手机支架能够进一步减小体积及占用空间。
联动组件4可以以任意合适的方式构造,例如,其中一种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联动组件4可以包括两个连接臂41,两个侧部固定件3分别通过一连接臂41连接于底部固定件2。连接臂41的第一端绕第一枢转轴线可转动地连接于底部固定件2,连接臂41的与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绕第二枢转轴线可转动地连接于对应的侧部固定件3,第二枢转轴线平行于第一枢转轴线。
在侧部固定件3的数量为四个时,联动组件4可以包括四个连接臂41,每个侧部固定件3各自通过一连接臂41连接于底部固定件2,连接臂41的第一端绕第一枢转轴线可转动地连接于底部固定件2,连接臂41的与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绕第二枢转轴线可转动地连接于对应的侧部固定件3,第二枢转轴线平行于第一枢转轴线。
在底部固定件2自初始位置移动至夹持位置的过程中,连接臂41与相对的两个侧部固定件3滑动方向之间的夹角先减小后增大,且连接臂41的第一端绕第一枢转轴线与底部固定件2相对转动,连接臂41的第二端绕第二枢转轴线与侧部固定件3相对转动,因连接臂41的长度一定,故在此过程中,两个侧部固定件3先相互远离后相互靠近。
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2所示,联动组件4还包括连接于底部固定件2的连接块42,连接块42能够随底部固定件2同步移动,连接臂41的第一端通过连接块42连接于底部固定件2,壳体1内设置有用于引导连接块42移动的第一滑槽11。
在底部固定件2自初始位置移动至夹持位置的过程中,连接块42滑动连接于第一滑槽11内并带动连接臂41运动,同时,第一滑槽11能够起到限位作用,提高底部固定件2移动过程中的稳定性。
连接块42与底部固定件2之间的连接方式可以有多种,例如,如图1和图3所示,底部固定件2包括贯穿壳体1且与连接块42相连接的连接柱21,壳体1上形成有用于供连接柱21移动的避让孔12,避让孔12与第一滑槽11连通。
通过固定螺栓422穿过连接块42并螺纹连接于连接柱21,以使得连接块42与底部固定件2相连,需要注意的是,固定螺栓422不会影响连接块42在第一滑槽11内的滑动,在底部固定件2自初始位置移动至夹持位置的过程中,连接柱21滑动连接于避让孔12内,可以理解的是,避让孔12同样能够起到限位作用,提高底部固定件2移动过程中的稳定性。
其中一种实施例,如图2和图3所示,连接块42上设置有供连接臂41的第一端活动套接的第一枢转轴421,第一枢转轴421的中心轴线为第一枢转轴线,侧部固定件3上设置有供连接臂41的第二端活动套接的第二枢转轴31,第二枢转轴31的中心轴线为第二枢转轴线。
在底部固定件2自初始位置移动至夹持位置的过程中,连接臂41绕第一枢转轴线相对于第一枢转轴421转动,且连接臂41绕第二枢转轴线相对于第二枢转轴31转动。
进一步地,连接臂41与第一枢转轴421之间,连接臂41与第二枢转轴31之间均设置有防脱结构,防脱结构构造为第一连接螺栓32和第二连接螺栓33,第一连接螺栓32穿过连接臂41的第一端且螺纹连接于第一枢转轴421,以通过第一连接螺栓32的头部形成对连接臂41的第一端的轴向限位;同理,第二连接螺栓33穿过连接臂41的第二端且螺纹连接于第二枢转轴31,以通过第二连接螺栓33的头部形成对连接臂41的第二端的轴向限位,用以减小连接臂41与第一枢转轴421及连接臂41与第二枢转轴31发生分离的可能性,提高连接臂41与第一枢转轴421之间,连接臂41与第二枢转轴31之间转动连接的稳定性。
需要说明的是,防脱结构构造为第一连接螺栓32和第二连接螺栓33是示例性的,防脱结构还可以构造为设置于壳体1内的卡块,通过卡块抵接第一枢转轴421和第二枢转轴31,用以减小连接臂41与第一枢转轴421及连接臂41与第二枢转轴31发生分离的可能性,提高连接臂41与第一枢转轴421之间,连接臂41与第二枢转轴31之间转动连接的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侧部固定件3与壳体1之间设置有弹性件5,弹性件5用于能够提供两个侧部固定件3相互靠近移动的弹力。
在底部固定件2移动至夹持位置时,弹性件5提供两个侧部固定件3相互靠近移动的弹力,用以提高两个侧部固定件3对手机夹持固定时的稳定性。
可以理解的是,弹性件5可以设置为一个,也可以设置为多个,可以设置于其中一个侧部固定件3与壳体1之间,也可以在两个侧部固定件3与壳体1之间均设置。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弹性件5设置于两个侧部固定件3之间,同样地,在底部固定件2移动至夹持位置时,弹性件5提供两个侧部固定件3相互靠近移动的弹力,用以提高两个侧部固定件3对手机夹持固定时的稳定性,弹性件5可以设置为一个,也可以设置为多个。
进一步地,弹性件5构造为弹簧51,可以理解的是,在底部固定件2自初始位置朝向夹持位置移动时,且在两个侧部固定件3相互远离移动时,侧部固定件3拉伸或压缩弹簧51,以使得弹簧51提供用于两个侧部固定件3相互靠近移动的弹力,随后,在底部固定件2的继续移动的过程中,通过联动组件4带动两个侧部固定件3相互靠近移动,同时,弹簧51提供两个侧部固定件3相互靠近移动的弹力,以最终夹紧手机。
进一步地,当弹簧51设置于侧部固定件3与壳体1之间时,侧部固定件3上设置有第一支撑块52,壳体1内设置有第二支撑块53,弹簧51套设于第一支撑块52和第二支撑块53上且位于第一支撑块52和第二支撑块53之间,用以提高弹簧51在形变过程中的稳定性。可以理解的是,当弹簧51设置于两个侧部固定件3之间时,第一支撑块52和第二支撑块53可以分别设置于两个侧部固定件3上,同样地,弹簧51套设于第一支撑块52和第二支撑块53上且位于第一支撑块52和第二支撑块53之间,用以提高弹簧51在形变过程中的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壳体1具有引导侧部固定件3滑动的引导结构6,引导结构6构造为形成于壳体1内部的第二滑槽61。
侧部固定件3滑动连接于壳体1内部的第二滑槽61内,先相互远离,后相互靠近,第二滑槽61具有限位作用,减小侧部固定件3偏离滑动方向移动的可能性,能够提高侧部固定件3滑动时的稳定性。
需要说明的是,引导结构6构造为第二滑槽61是示例性的,引导结构6还可以构造为形成于壳体1侧壁的限位孔,限位孔的内壁贴合侧部固定件3,用于引导侧部固定件3的滑动,提高侧部固定件3滑动时的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底部固定件2和侧部固定件3均设置有卡槽7,卡槽7的内壁至少部分抵接于手机,卡槽7可以构造为V字型,也可以构造为弧形,用以提高底部固定件2和侧部固定件3固定手机时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如图2和图3所示,卡槽7内设置有稳固件8,用于提高底部固定件2和侧部固定件3对手机夹持固定时的稳定性,例如,稳固件8构造为软胶,能够提高底部固定件2和侧部固定件3在对手机进行夹持固定时与手机之间的摩擦力。
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3所示,底部固定件2上形成有用于手机电源线穿过的通线口22,用以在手机支架对手机进行夹持固定过程中使手机电源线通过,进而对手机进行充电,便于对手机的使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壳体1包括相互对接的前壳13和后壳14,底部固定件2滑动连接于前壳13背离后壳14的前表面,侧部固定件3滑动连接于前壳13和后壳14之间,后壳14背离前壳13的后表面上设置有用于连接于安装座的固定部15。
其中一种实施例,如图3所示,前壳13靠近后壳14的后表面上设置有固定块16,紧固螺栓17穿过后壳14后螺纹连接于固定块16,进而实现前壳13和后壳14的可拆卸连接,便于实现对底部固定件2、侧部固定件3以及连接臂41等的安装。可以理解的是,前壳13与后壳14也可以通过卡接或粘接等实现相互对接。
其中一种实施例,如图3和图4所示,固定部15构造为球头固定座,安装座构造为球头底座,通过球铰连接实现对壳体1的固定,需要说明的是,固定部15构造为球头固定座,安装座构造为球头底座仅是示例性的,固定部15还可以构造为磁吸贴片,安装座可以构造为磁吸底座。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公开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公开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公开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公开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公开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公开所公开的内容。

Claims (11)

1.一种手机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
底部固定件,滑动连接于所述壳体;
至少两个侧部固定件,滑动连接于所述壳体;
联动组件,设置在所述壳体内部,所述底部固定件通过所述联动组件分别连接于相对的两个所述侧部固定件,以使得所述底部固定件自初始位置朝向夹持位置移动时能够驱动相对的两个所述侧部固定件相互远离移动后再相互靠近移动,在所述夹持位置,相对的两个所述侧部固定件用于夹持在手机的两侧,所述底部固定件用于支撑在所述手机的底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机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固定件的自所述初始位置至所述夹持位置的移动轨迹穿过相对的两个所述侧部固定件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机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固定件在处于自所述初始位置至所述夹持位置的移动轨迹上的各个位置时,在垂直于所述移动轨迹且垂直于所述侧部固定件的滑动方向上的投影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壳体上。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手机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组件包括至少两个连接臂,相对的两个所述侧部固定件各自通过一所述连接臂连接于所述底部固定件,所述连接臂的第一端绕第一枢转轴线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底部固定件,所述连接臂的与所述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绕平行于所述第一枢转轴线的第二枢转轴线可转动地连接于对应的所述侧部固定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手机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组件还包括连接块,所述连接块连接于所述底部固定件,以能够随所述底部固定件同步移动,所述连接臂的第一端通过所述连接块连接于所述底部固定件,所述壳体内设置有用于引导所述连接块移动的第一滑槽。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手机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固定件包括贯穿所述壳体且连接于所述连接块的连接柱,所述壳体具有用于避让所述连接柱移动且与所述第一滑槽连通的避让孔。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手机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块上设置有供所述连接臂的第一端活动套接的第一枢转轴,所述第一枢转轴的中心轴线为所述第一枢转轴线;和/或,
所述侧部固定件上设置有供所述连接臂的第二端活动套接的第二枢转轴,所述第二枢转轴的中心轴线为所述第二枢转轴线。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机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侧部固定件与所述壳体之间设置有弹性件,和/或,相对的两个所述侧部固定件之间设置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用于能够提供相对的两个所述侧部固定件相互靠近移动的弹力;
所述弹性件构造为弹簧。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机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具有引导所述侧部固定件滑动的引导结构;
所述引导结构构造为形成于所述壳体内部的第二滑槽。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机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固定件和所述侧部固定件均设置有卡槽,所述卡槽的内壁至少部分抵接于所述手机;
所述卡槽内设置有稳固件。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机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相互对接的前壳和后壳,所述底部固定件滑动连接于所述前壳的背离所述后壳的前表面,所述侧部固定件滑动连接于所述前壳和所述后壳之间,所述后壳的背离所述前壳的后表面上设置有用于连接于安装座的固定部。
CN202321960177.7U 2023-07-24 2023-07-24 手机支架 Active CN22052810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960177.7U CN220528102U (zh) 2023-07-24 2023-07-24 手机支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960177.7U CN220528102U (zh) 2023-07-24 2023-07-24 手机支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528102U true CN220528102U (zh) 2024-02-23

Family

ID=899374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960177.7U Active CN220528102U (zh) 2023-07-24 2023-07-24 手机支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52810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381155B1 (en) Locking assembly, handheld electronic device and holder
WO2018099340A1 (zh) 铰接联动的全自动旋转夹紧式支架
EP2209289A1 (en) Universal holder for handheld electronic device
CN104369696B (zh) 车载支架及车载支架音响
CN107087046B (zh) 车载手机支架
CN109729446B (zh) 一种耳机充电盒
CN220528102U (zh) 手机支架
US20130119220A1 (en) Fixing Structure for Electronic Device with Display Screen
CN210118598U (zh) 电子产品用静音支架
KR20190055449A (ko) 차량용 핸드폰 거치대
CN211364440U (zh) 一种车载充电支架
KR20170067941A (ko) 차량의 스티어링 컬럼커버에 설치되는 핸드폰 홀더 거치대
CN108819865B (zh) 一种手机重力支架
CN109151129B (zh) 移动终端支架
CN108413225B (zh) 移动终端支架
CN210075495U (zh) 一种便于临时位置固定的蓝牙音箱
CN115705074A (zh) 铰链组件和电子设备
CN210083088U (zh) 移动装置固定架
CN208257881U (zh) 手机支架
CN208299841U (zh) 一种车载支架
CN218998109U (zh) 电子设备支架
CN209805897U (zh) 一种手机支架装置
CN216673067U (zh) 一种手机支架
CN112996333B (zh) 理线总成
CN220754860U (zh) 手机支架和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