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527866U - 一种供电电源切换电路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供电电源切换电路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527866U
CN220527866U CN202322146845.9U CN202322146845U CN220527866U CN 220527866 U CN220527866 U CN 220527866U CN 202322146845 U CN202322146845 U CN 202322146845U CN 220527866 U CN220527866 U CN 22052786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supply
mos tube
resistor
switching circuit
mo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146845.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江冠华
金乃庆
袁礼刚
江石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Jwt Electronics Shar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Jwt Electronics Shar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Jwt Electronics Shar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Jwt Electronics Shar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146845.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52786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52786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52786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lectronic Switch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供电电源切换电路及系统,包括供电电路单元包括至少两个相互并联的供电回路;切换电路单元包括与每个供电回路相连的切换电路,切换电路通过正极接入端和所述负极接入端与供电回路相连,每个切换电路包括依次设于所述正极接入端和所述负极接入端之间的两个MOS管,两个MOS管的漏极相连,两个MOS管的源极分别连接正极接入端与负极接入端,两个MOS管的栅极用于接收所述使能输入端的电信号。本实用新型能够通过输入小的电压信号能够实现对于较大电流的控制,并且本实用新型的切换电路利用了多个MOS管搭配工作时的单向导电性,从而实现了对供电电源的防接反功能。通过控制使能输入端的电信号,能够实现不同供电电源之间的切换。

Description

一种供电电源切换电路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源供电电路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供电电源切换电路及系统。
背景技术
对于洗地机等需要供电的清洁设备,能够实现不同的功能,洗地机的内部也具有多个电路模块。当洗地机工作在不同的模式下时,其需要使用的电源模块也不同,从而需要在多个电源模块之间切换。
现有的电源切换电路,其结构较为复杂,实现电路切换的方式较为复杂,不能实现自动切换,并且存在安全隐患,不能较好的保护电路当中的其他元件。
实用新型内容
为此,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供电电源切换电路,结构简单,通过小信号能够实现对大电流的控制,并且能够实现供电电源的防接反,实现不同供电电路之间的切换,并且同时保护电路,有效避免供电电路的短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供电电源切换电路,包括,
供电电路单元,其包括至少两个相互并联的供电回路,每个所述供电回路设有供电电源,所述供电回路上靠近所述供电电源的正极设有正极接入端,所述供电回路上靠近所述供电电源的负极设有负极接入端;
切换电路单元,其包括与每个所述供电回路相连的切换电路,所述切换电路通过所述正极接入端和所述负极接入端与所述供电回路相连,每个所述切换电路设有使能输入端、通过所述使能输入端接收使能输入信号,每个所述切换电路包括依次设于所述正极接入端和所述负极接入端之间的两个MOS管,其中,两个所述MOS管的漏极相连,两个所述MOS管的源极分别连接所述正极接入端与所述负极接入端,两个所述MOS管的栅极用于接收所述使能输入端的所述使能输入信号。
优选地,所述供电电路单元包括第一供电回路和第二供电回路,所述切换电路单元包括与所述第一供电回路相连的第一切换电路,以及与所述第二供电回路相连的第二切换电路;
所述第一供电回路包括第一供电电源,所述第二供电回路包括第二供电电源,所述第一供电电源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正极接入端和第一负极接入端,所述第二供电电源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二正极接入端和第二负极接入端。
优选地,所述第一切换电路包括设于所述第一正极接入端和所述第一负极接入端之间的第一MOS管和第二MOS管,所述第一MOS管的源极与所述第一正极接入端相连,所述第二MOS管的源极与所述第一负极接入端相连,所述第一MOS管的漏极与所述第二MOS管的漏极相连。
优选地,所述第一切换电路还包括第三MOS管和第四MOS管,所述第三MOS管的漏极与所述第一MOS管的栅极相连,所述第三MOS管的栅极与第一使能输入端相连,所述第四MOS管的漏极与所述第二MOS管的栅极相连,所述第四MOS管的栅极与第二使能输入端相连,所述第三MOS管以及所述第四MOS管的源极接地。
优选地,所述第二切换电路包括设于所述第二正极接入端和所述第二负极接入端之间的第五MOS管和第六MOS管,所述第五MOS管的源极与所述第二正极接入端相连,所述第六MOS管的源极与所述第二负极接入端相连,所述第五MOS管的漏极与所述第六MOS管的漏极相连。
优选地,所述第二切换电路还包括第七MOS管和第八MOS管,所述第七MOS管的漏极与所述第五MOS管的栅极相连,所述第七MOS管的栅极与第三使能输入端相连,所述第八MOS管的漏极与所述第六MOS管的栅极相连,所述第八MOS管的栅极与第四使能输入端相连,所述第七MOS管以及所述第八MOS管的源极接地。
优选地,所述第一切换电路还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以及第四电阻,所述第一电阻设于所述第一使能输入端与所述第三MOS管的栅极之间,所述第二电阻设于所述第三MOS管的栅极与接地端之间,所述第三电阻设于所述第一MOS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三MOS管的漏极之间,所述第四电阻设于所述第三电阻与所述第一正极接入端之间;
所述第一切换电路还包括第五电阻、第六电阻、第七电阻以及第八电阻,所述第五电阻设于所述第二使能输入端与所述第四MOS管的栅极之间,所述第六电阻设于所述第四MOS管的栅极与接地端之间,所述第七电阻设于所述第四MOS管的漏极与所述第二MOS管的栅极之间,所述第八电阻设于所述第七电阻与所述第一负极接入端之间。
优选地,所述第二切换电路还包括第九电阻、第十电阻、第十一电阻以及第十二电阻,所述第九电阻设于所述第三使能输入端与所述第七MOS管的栅极之间,所述第十电阻设于所述第七MOS管的栅极与接地端之间,所述第十一电阻设于所述第五MOS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七MOS管的漏极之间,所述第十二电阻设于所述第十一电阻与所述第二正极接入端之间;
所述第二切换电路还包括第十三电阻、第十四电阻、第十五电阻以及第十六电阻,所述第十三电阻设于所述第四使能输入端与所述第八MOS管的栅极之间,所述第十四电阻设于所述第八MOS管的栅极与接地端之间,所述第十五电阻设于所述第八MOS管的漏极与所述第六MOS管的栅极之间,所述第十六电阻设于所述第十五电阻与所述第二负极接入端之间。
优选地,所述第一MOS管、所述第二MOS管、所述第五MOS管以及所述第六MOS管为N型MOS管,所述第三MOS管、所述第四MOS管、所述第七MOS管以及所述第八MOS管为P型MOS。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供电电源切换系统,包括控制芯片以及如前面所述的供电电源切换电路,所述控制芯片与所述供电电源切换电路的使能输入端相连,所述控制芯片向所述切换电路输出使能输入信号。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供电电源切换电路及系统,设有供电电路单元和切换电路单元,供电电路单元包括至少两路并联的供电电路,每个供电电路均接入切换电路,切换电路包括依次设置在供电电路的正极输入端和负极输入端的两个MOS管,两个MOS管的栅极与使能输入端相连,从而接收来自使能输入端的电信号,当使能输入端输出高电平时,两个MOS管导通,从而该供电回路导通,反之,当使能输入端输出低电平时,两个MOS管不导通,从而该供电回路断开。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通过输入小的电压信号能够实现对于较大电流的控制,并且本实用新型的切换电路利用了多个MOS管搭配工作时的单向导电性,从而实现了对供电电源的防接反功能。通过控制使能输入端的电信号,能够实现不同供电电路之间的切换,并且同时能够保护电路,有效避免供电电路的反接。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例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说明书附图标记说明:Q1、第一MOS管;Q2、第二MOS管;Q3、第三MOS管;Q4、第四MOS管;Q5、第五MOS管;Q6、第六MOS管;Q7第七MOS管;Q8、第八MOS管;R1、第一电阻;R2、第二电阻;R3、第三电阻;R4、第四电阻;R5、第五电阻;R6、第六电阻;R7、第七电阻;R8、第八电阻;R9、第九电阻;R10、第十电阻;R11、第十一电阻;R12、第十二电阻;R13、第十三电阻;R14、第十四电阻;R15、第十五电阻;R16、第十六电阻;EN1、第一使能输入端;EN2、第二使能输入端;EN3、第三使能输入端;EN4、第四使能输入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实施例一
参照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供电电源切换电路,包括供电电路单元和切换电路单元,所述供电电路单元包括至少两个相互并联的供电回路,每个所述供电回路设有供电电源,所述供电回路上靠近所述供电电源的正极设有正极接入端,所述供电回路上靠近所述供电电源的负极设有负极接入端。在本实施例中设有两路供电回路,根据需要,两路供电回路能够进行切换;
所述切换电路单元包括与每个所述供电回路相连的切换电路,所述切换电路通过所述正极接入端和所述负极接入端与所述供电回路相连,由于本实施例设有两路供电回路,从而所述切换电路也设有两路。具体地,每个所述切换电路设有使能输入端,所述切换电路通过所述使能输入端接收使能输入信号,每个所述切换电路包括依次设于所述正极接入端和所述负极接入端之间的两个MOS管。其中,两个所述MOS管的漏极相连,两个所述MOS管的源极分别连接所述正极接入端与所述负极接入端,两个所述MOS管的栅极用于接收所述使能输入端的电信号。
由此可以得知,本实用新型所要保护的一种供电电源切换电路,设有供电电路单元和切换电路单元,供电电路单元包括至少两路并联的供电电路,每个供电电路均接入切换电路,切换电路包括依次设置在供电电路的正极输入端和负极输入端的两个MOS管,两个MOS管的栅极与使能输入端相连,从而接收来自使能输入端的电信号,当使能输入端输出高电平时,两个MOS管导通,从而该供电回路导通,反之,当使能输入端输出低电平时,两个MOS管不导通,从而该供电回路断开。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通过输入小的电压信号能够实现对于较大电流的控制,并且本实用新型的切换电路利用了多个MOS管搭配工作时的单向导电性,从而实现了对供电电源的防接反功能。通过控制使能输入端的电信号,能够实现不同供电电路之间的切换,并且同时能够保护电路,有效避免供电电路的反接。
进一步地,所述供电电路单元包括第一供电回路和第二供电回路,所述切换电路单元包括与所述第一供电回路相连的第一切换电路,以及与所述第二供电回路相连的第二切换电路;
其中,所述第一供电回路包括第一供电电源,所述第二供电回路包括第二供电电源,所述第一供电电源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正极接入端和第一负极接入端,所述第二供电电源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二正极接入端和第二负极接入端。
具体地,所述第一切换电路包括设于所述第一正极接入端和所述第一负极接入端之间的第一MOS管Q1和第二MOS管Q2,所述第一MOS管Q1的源极与所述第一正极接入端相连,所述第二MOS管Q2的源极与所述第一负极接入端相连,所述第一MOS管Q1的漏极与所述第二MOS管Q2的漏极相连。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切换电路还包括第三MOS管Q3和第四MOS管Q4,所述第三MOS管Q3的漏极与所述第一MOS管Q1的栅极相连,所述第三MOS管Q3的栅极与第一使能输入端EN1相连,所述第四MOS管Q4的漏极与所述第二MOS管Q2的栅极相连,所述第四MOS管Q4的栅极与第二使能输入端EN2相连,所述第三MOS管Q3以及所述第四MOS管Q4的源极接地。
如此设置,当需要所述第一供电回路导通工作时,向所述第一使能输入端EN1和所述第二使能输入端EN2输入高电平信号,此时所述第一MOS管Q1和所述第二MOS管Q2导通,所述第一供电回路导通。相反地,向所述第一使能输入端EN1和所述第二使能输入端EN2输入低电平信号,此时所述第一MOS管Q1和所述第二MOS管Q2截止,所述第一供电回路断开。
另外,所述第二切换电路包括设于所述第二正极接入端和所述第二负极接入端之间的第五MOS管Q5和第六MOS管Q6,所述第五MOS管Q5的源极与所述第二正极接入端相连,所述第六MOS管Q6的源极与所述第二负极接入端相连,所述第五MOS管Q5的漏极与所述第六MOS管Q6的漏极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切换电路还包括第七MOS管Q7和第八MOS管Q8,所述第七MOS管Q7的漏极与所述第五MOS管Q5的栅极相连,所述第七MOS管Q7的栅极与第三使能输入端相连,所述第八MOS管Q8的漏极与所述第六MOS管Q6的栅极相连,所述第八MOS管Q8的栅极与第四使能输入端相连,所述第七MOS管Q7以及所述第八MOS管Q8的源极接地。
如此设置,当需要所述第二供电回路导通工作时,向所述第三使能输入端EN3和所述第四使能输入端EN4输入高电平信号,此时所述第七MOS管Q1和所述第八MOS管Q8导通,所述第二供电回路导通。相反地,向所述第三使能输入端EN3和所述第四使能输入端EN4输入低电平信号,此时所述第七MOS管Q1和所述第八MOS管Q8截止,所述第二供电回路断开。
从细节上来看,所述第一切换电路还包括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以及第四电阻R4,所述第一电阻R1设于所述第一使能输入端EN1与所述第三MOS管Q3的栅极之间,所述第二电阻R2设于所述第三MOS管Q3的栅极与接地端之间,所述第三电阻R3设于所述第一MOS管Q1的栅极与所述第三MOS管Q3的漏极之间,所述第四电阻R4设于所述第三电阻R3与所述第一正极接入端之间;
另外,所述第一切换电路还包括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第七电阻R7以及第八电阻R8,所述第五电阻R5设于所述第二使能输入端EN2与所述第四MOS管Q4的栅极之间,所述第六电阻R6设于所述第四MOS管Q4的栅极与接地端之间,所述第七电阻Q7设于所述第四MOS管Q4的漏极与所述第二MOS管的栅极之间,所述第八电阻R8设于所述第七电阻R7与所述第一负极接入端之间。
与此同时,所述第二切换电路还包括第九电阻R9、第十电阻R10、第十一电阻R11以及第十二电阻R12,所述第九电阻R9设于所述第三使能输入端EN3与所述第七MOS管Q7的栅极之间,所述第十电阻R10设于所述第七MOS管Q7的栅极与接地端之间,所述第十一电阻R11设于所述第五MOS管Q5的栅极与所述第七MOS管Q7的漏极之间,所述第十二电阻R12设于所述第十一电阻R11与所述第二正极接入端之间;
所述第二切换电路还包括第十三电阻R13、第十四电阻R14、第十五电阻R15以及第十六电阻R16,所述第十三电阻R13设于所述第四使能输入端EN4与所述第八MOS管Q8的栅极之间,所述第十四电阻R14设于所述第八MOS管Q8的栅极与接地端之间,所述第十五电阻R15设于所述第八MOS管Q8的漏极与所述第六MOS管Q6的栅极之间,所述第十六电阻R16设于所述第十五电阻R15与所述第二负极接入端之间。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MOS管Q1、所述第二MOS管Q2、所述第五MOS管Q5以及所述第六MOS管Q6为N型MOS管,所述第三MOS管Q3、所述第四MOS管Q4、所述第七MOS管Q7以及所述第八MOS管Q8为P型MOS。
实施例二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供电电源切换系统,包括控制芯片以及如前面所述的供电电源切换电路,所述控制芯片与所述供电电源切换电路的使能输入端相连,所述控制芯片向所述切换电路输出使能输入信号。
具体来看,所述控制芯片与所述供电电源切换电路的第一使能输入端EN1、第二使能输入端EN21、第三使能输入端EN3、以及第四使能输入端EN4均相连,并输出使能信号。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所要保护的一种供电电源切换电路及系统,设有供电电路单元和切换电路单元,供电电路单元包括至少两路并联的供电电路,每个供电电路均接入切换电路,切换电路包括依次设置在供电电路的正极输入端和负极输入端的两个MOS管,两个MOS管的栅极与使能输入端相连,从而接收来自使能输入端的电信号,当使能输入端输出高电平时,两个MOS管导通,从而该供电回路导通,反之,当使能输入端输出低电平时,两个MOS管不导通,从而该供电回路断开。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通过输入小的电压信号能够实现对于较大电流的控制,并且本实用新型的切换电路利用了多个MOS管搭配工作时的单向导电性,从而实现了对供电电源的防接反功能。通过控制使能输入端的电信号,能够实现不同供电电路之间的切换,并且同时能够保护电路,有效避免供电电路的反接。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10)

1.一种供电电源切换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
供电电路单元,其包括至少两个相互并联的供电回路,每个所述供电回路设有供电电源,所述供电回路上靠近所述供电电源的正极设有正极接入端,所述供电回路上靠近所述供电电源的负极设有负极接入端;
切换电路单元,其包括与每个所述供电回路相连的切换电路,所述切换电路通过所述正极接入端和所述负极接入端与所述供电回路相连,每个所述切换电路设有使能输入端,所述切换电路通过所述使能输入端接收使能输入信号,每个所述切换电路包括依次设于所述正极接入端和所述负极接入端之间的两个MOS管,其中,两个所述MOS管的漏极相连,两个所述MOS管的源极分别连接所述正极接入端与所述负极接入端,两个所述MOS管的栅极用于接收所述使能输入端的所述使能输入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供电电源切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电路单元包括第一供电回路和第二供电回路,所述切换电路单元包括与所述第一供电回路相连的第一切换电路,以及与所述第二供电回路相连的第二切换电路;
所述第一供电回路包括第一供电电源,所述第二供电回路包括第二供电电源,所述第一供电电源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正极接入端和第一负极接入端,所述第二供电电源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二正极接入端和第二负极接入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供电电源切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切换电路包括设于所述第一正极接入端和所述第一负极接入端之间的第一MOS管和第二MOS管,所述第一MOS管的源极与所述第一正极接入端相连,所述第二MOS管的源极与所述第一负极接入端相连,所述第一MOS管的漏极与所述第二MOS管的漏极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供电电源切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切换电路还包括第三MOS管和第四MOS管,所述第三MOS管的漏极与所述第一MOS管的栅极相连,所述第三MOS管的栅极与第一使能输入端相连,所述第四MOS管的漏极与所述第二MOS管的栅极相连,所述第四MOS管的栅极与第二使能输入端相连,所述第三MOS管以及所述第四MOS管的源极接地。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供电电源切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切换电路包括设于所述第二正极接入端和所述第二负极接入端之间的第五MOS管和第六MOS管,所述第五MOS管的源极与所述第二正极接入端相连,所述第六MOS管的源极与所述第二负极接入端相连,所述第五MOS管的漏极与所述第六MOS管的漏极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供电电源切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切换电路还包括第七MOS管和第八MOS管,所述第七MOS管的漏极与所述第五MOS管的栅极相连,所述第七MOS管的栅极与第三使能输入端相连,所述第八MOS管的漏极与所述第六MOS管的栅极相连,所述第八MOS管的栅极与第四使能输入端相连,所述第七MOS管以及所述第八MOS管的源极接地。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供电电源切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切换电路还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以及第四电阻,所述第一电阻设于所述第一使能输入端与所述第三MOS管的栅极之间,所述第二电阻设于所述第三MOS管的栅极与接地端之间,所述第三电阻设于所述第一MOS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三MOS管的漏极之间,所述第四电阻设于所述第三电阻与所述第一正极接入端之间;
所述第一切换电路还包括第五电阻、第六电阻、第七电阻以及第八电阻,所述第五电阻设于所述第二使能输入端与所述第四MOS管的栅极之间,所述第六电阻设于所述第四MOS管的栅极与接地端之间,所述第七电阻设于所述第四MOS管的漏极与所述第二MOS管的栅极之间,所述第八电阻设于所述第七电阻与所述第一负极接入端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供电电源切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切换电路还包括第九电阻、第十电阻、第十一电阻以及第十二电阻,所述第九电阻设于所述第三使能输入端与所述第七MOS管的栅极之间,所述第十电阻设于所述第七MOS管的栅极与接地端之间,所述第十一电阻设于所述第五MOS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七MOS管的漏极之间,所述第十二电阻设于所述第十一电阻与所述第二正极接入端之间;
所述第二切换电路还包括第十三电阻、第十四电阻、第十五电阻以及第十六电阻,所述第十三电阻设于所述第四使能输入端与所述第八MOS管的栅极之间,所述第十四电阻设于所述第八MOS管的栅极与接地端之间,所述第十五电阻设于所述第八MOS管的漏极与所述第六MOS管的栅极之间,所述第十六电阻设于所述第十五电阻与所述第二负极接入端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供电电源切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MOS管、所述第二MOS管、所述第五MOS管以及所述第六MOS管为N型MOS管,所述第三MOS管、所述第四MOS管、所述第七MOS管以及所述第八MOS管为P型MOS。
10.一种供电电源切换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芯片以及如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供电电源切换电路,所述控制芯片与所述供电电源切换电路的使能输入端相连,所述控制芯片向所述切换电路输出使能输入信号。
CN202322146845.9U 2023-08-10 2023-08-10 一种供电电源切换电路及系统 Active CN22052786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146845.9U CN220527866U (zh) 2023-08-10 2023-08-10 一种供电电源切换电路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146845.9U CN220527866U (zh) 2023-08-10 2023-08-10 一种供电电源切换电路及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527866U true CN220527866U (zh) 2024-02-23

Family

ID=899364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146845.9U Active CN220527866U (zh) 2023-08-10 2023-08-10 一种供电电源切换电路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52786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531156B (zh) 背光驱动电路以及液晶显示装置
CN201860305U (zh) 用于usb模拟开关的带电/掉电情况下的过压保护电路
CN104079158A (zh) 一种超低静态功耗的电源启控电路
CN220527866U (zh) 一种供电电源切换电路及系统
CN106786462B (zh) 一种运放开关型过压保护电路
CN205082040U (zh) 一种接口灵活的医用x射线机高压发生器
CN111082640A (zh) 一种正反激辅助供电电路及正反激供电电路
CN203368331U (zh) 一种带输入欠压保护的开关电源
CN216625708U (zh) 一种负载开关电路
CN202094845U (zh) 一种电源管理装置
CN211959179U (zh) 一种隔离驱动电子开关模块
CN209946887U (zh) 一种编程器专用io电平转换电路及pcb板
CN209930225U (zh) 一种mos管驱动电路
CN217216529U (zh) 一种输出控制电路及作业设备
CN208078885U (zh) 一种高压mos管控制电路
CN217563307U (zh) 负载保护、监测、控制电路
CN216751291U (zh) 低损耗不间断直流供电电路
CN219833835U (zh) 一种双电源低损电路
CN220673618U (zh) 防电流倒灌电路、主板和电子设备
CN215990180U (zh) 一种开关保护电路和装置
CN220067213U (zh) 一种用于直流充电器的电源开关控制电路和直流充电器
CN214255817U (zh) 一种休眠动作电路
CN216959635U (zh) 一种防止外部电源短接的开关电路及供电装置
CN204851729U (zh) 一种用于冰箱的pwm风机控制电路
CN219678441U (zh) 开关机控制电路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