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527366U - 中性点连接部件、升压模块、电驱动总成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中性点连接部件、升压模块、电驱动总成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527366U
CN220527366U CN202322319920.7U CN202322319920U CN220527366U CN 220527366 U CN220527366 U CN 220527366U CN 202322319920 U CN202322319920 U CN 202322319920U CN 220527366 U CN220527366 U CN 22052736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rive assembly
controller
electric
neutral point
electric dri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319920.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郑蔚光
王军政
范增辉
张玲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Ideal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Ideal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Ideal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Ideal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319920.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52736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52736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52736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otor Or Generator Fram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具体公开一种中性点连接部件、升压模块、电驱动总成及车辆。所述中性点连接部件,包括第一电性连接件和密封结构,第一电性连接件具有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第一电性连接件的第一端部与电驱动总成中电机的中性点连接,第一电性连接件的第二端部穿过电驱动总成中的减速机且延伸至电驱动总成中的控制器腔体内,第一电性连接件伸入控制器腔体的一端适于与继电器相连,密封结构设在减速机的壳体和第一电性连接件之间。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中性点连接部件,能够减少外置线束的布置,简化装配工序,提高整车的安全性能。

Description

中性点连接部件、升压模块、电驱动总成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车辆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中性点连接部件、升压模块、电驱动总成及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动力电池技术的快速发展及用户对电动汽车续航里程提出更高的要求,电动汽车电池组容量逐渐增大,同时对电动汽车的高效补能提出了更强的需求。
相关技术中,利用电驱动总成中电机的三相绕组和控制器的功率模块实现升压快充,但电驱动总成的电机和控制器分别布置在减速机两侧,因此,需要在电驱动总成外侧布置外置线束才能实现升压快充系统的连接,外置线束对整车装配工序和安全性能均有较大的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出一种中性点连接部件,能够减少外置线束的布置,简化装配工序,提高整车的安全性能。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提出一种升压模块。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提出一种电驱动总成。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提出一种车辆。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中性点连接部件,包括:
第一电性连接件,所述第一电性连接件具有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电性连接件的第一端部与电驱动总成中电机的中性点连接,所述第一电性连接件的第二端部穿过所述电驱动总成中的减速机且延伸至所述电驱动总成中的控制器腔体内,所述第一电性连接件伸入所述控制器腔体的一端适于与继电器相连;
密封结构,所述密封结构设在所述减速机的壳体和所述第一电性连接件之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中性点连接部件,通过在电驱动总成的腔体内布置第一电性连接件,使电机的中性点能够通过第一电性连接件进入控制器腔体内,进而与控制器内的用于快速充电的电器元件连接,减少了从电机侧引出的外置线束,密封结构能够实现第一电性连接件和减速机的壳体之间进行密封,阻止减速机内的油液进入控制器的腔体内,避免油液侵入控制器后引发的安全隐患,在装配时,无需再对外置线束进行卡固支撑,简化了装配工序,同时,避免碰撞时外置线束挤压受损后引发安全隐患,提高整车的安全性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密封结构包括:
座体,所述座体连接在所述减速机的壳体上,所述座体具有通孔,所述第一电性连接件穿过所述通孔;
第一密封件,所述第一密封件设在所述座体与所述减速机壳体之间;
第二密封件,所述第二密封件设在所述座体与所述第一电性连接件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性连接件为铜排。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升压模块,包括:
继电器,所述继电器设在电驱动总成的控制器腔体内;
第一连接部件,所述第一连接部件为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中性点连接部件,所述第一连接部件用于连接所述电驱动总成中电机的中性点和所述继电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升压模块还包括滤波器和第二连接部件,所述第二连接部件设在所述控制器腔体内,所述第二连接部件包括:
第二电性连接件,所述第二电性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滤波器相连,所述第二电性连接件的另一端与输入线束相连,
第三电性连接件,所述第三电性连接件连接在所述滤波器和所述继电器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滤波器设在所述控制器壳体上,所述继电器设在所述减速机壳体上,所述第二连接部件还包括:
第四电性连接件,所述第四电性连接件设在所述第二电性连接件和所述滤波器之间;
第五电性连接件,所述第五电性连接件设在所述滤波器和所述第三电性连接件之间;
第六电性连接件,所述第六电性连接件连接在所述继电器与所述第一电性连接件的第二端部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电性连接件、第三电性连接件、第四电性连接件、第五电性连接件和第六电性连接件中的至少一者为铜排。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驱动总成,包括电机、减速机和控制器,所述电机和所述控制器分别设在所述减速机的两侧,所述电机与所述控制器的功率模块之间通过第七电性连接件连接;
所述电驱动总成还包括:
输入部,所述输入部通过如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升压模块与所述电机的中性点连接;
输出部,所述输出部与所述控制器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七电性连接件包括电机UVW铜排和控制器UVW铜排,所述电机UVW铜排延伸至所述控制器腔体内并与所述控制器UVW铜排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包括如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电驱动总成。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中性点连接部件的位置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中性点连接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升压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升压模块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电驱动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中性点连接部件1、第一电性连接件11、密封结构12、座体121、第一密封件122、第二密封件123、中性点13;
继电器2、控制电路板21;
滤波器3;
第二电性连接件41、第三电性连接件42、第四电性连接件43、第五电性连接件44、第六电性连接45;
电驱动总成5、电机51、汇流排511、电机UVW铜排512、减速机52、控制器53、控制器UVW铜排531、输入部54、输出部5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参见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中性点连接部件1,包括第一电性连接件11和密封结构12,第一电性连接件11具有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第一电性连接件11的第一端部与电驱动总成5中电机51的中性点连接,第一电性连接件11的第二端部穿过电驱动总成5中的减速机52且延伸至电驱动总成5中的控制器53腔体内,第一电性连接件11伸入控制器53腔体的一端适于与继电器2相连,密封结构12设在减速机52的壳体和第一电性连接件11之间。
具体地,图1为中性点连接部件1位置结构,图2示出了图1中A部的放大结构,同时图2中也示出了电流的流向。由于电机51和控制器53分设在电驱动总成5的两侧,且电驱动总成5的减速机52腔体内填充有油液,为了使电机51的中性点能够与布置在控制器53内的用于快速充电的电器元件连接,需要将中性点引至控制器53侧,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第一电性连接件11设在电驱动总成5内,第一电性连接件11的第一端部与电机51的中性点连接,第一电性连接件11的第二端部穿过减速机52的腔体并延伸至控制器53腔体内,密封结构12的设置能够阻止减速机52腔体内的油液流入控制器53腔体内,保障减速机52腔体中的湿腔和控制器53腔体的干腔为相对独立的两个空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中性点为发电机51三相的三个绕组的一端连接在一起的公共点,就叫中性点;从中性点引出的线为中性线,相关技术中通过外置线束作为中性线将中性点引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第一电性连接件11作为中性线将中性点引出,引出后的中性点即为位于图1中的中性点13。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在电驱动总成5的腔体内布置第一电性连接件11,使电机51的中性点能够通过第一电性连接件11进入控制器53腔体内,进而与控制器53内的用于快速充电的电器元件连接,减少了从电机51侧引出的外置线束,在装配时,无需再对外置线束进行卡固支撑,简化了装配工序,同时,避免碰撞时外置线束挤压受损后引发安全隐患,提高整车的安全性能。
如图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密封结构12包括座体121、第一密封件122和第二密封件123,座体121连接在减速机52的壳体上,座体121具有通孔,第一电性连接件11穿过通孔,第一密封件122设在座体121与减速机52壳体之间,第二密封件123设在座体121与第一电性连接件11之间。
也就是说,在减速机52壳体上设置安装孔,座体121布设在减速机52壳体上的安装孔内,座体121和减速机52壳体可以通过螺栓等连接件进行固定,为了阻止油液从座体121与减速机52壳体之间渗出,在减速机52壳体与座体121之间布置第一密封件122,为了阻止油液从座体121和第一电性连接件11之间渗出,在座体121和第一电性连接件11之间设置第二密封件123。
可选地,第一密封件122和第二密封件123均为密封圈,第一密封件122和第二密封件123均可以为多道,例如在减速机52壳体与座体121之间布置两道或三道密封圈,在座体121和第一电性连接件11之间设置两道或三道密封圈。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电性连接件11为铜排。铜排的一端通过汇流排511与电机51的中性点连接,第一电性连接件11还可以采用其他满足本实用新型的快速充电升压模块的电性连接件,例如铝排、铜铝复合排、铜镍复合排、铝镍复合排、线缆等。
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升压模块,包括继电器2和第一连接部件,继电器2设在电驱动总成5的控制器53腔体内,第一连接部件为上述实施例中的中性点连接部件1,第一连接部件与继电器2相连。
需要说明的是,继电器2作为升压模块中所包含的电器元件,继电器2布置于控制器53腔体内,继电器2与第一连接部件直接或者间接连接,以实现控制器53腔体内电器元件与电机51的中性点的连接,避免在电驱动总成5外部设置外置线束。
相关技术中,不仅存在从中性点引出有外置线束,还有部分用于快速充电的电器元件也置于电驱动总成5外侧,当车辆受到碰撞时,会对外置线束和外置的电器元件造成挤压,当电器元件或者外置线束受损后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将继电器2等用于快速充电的升压模块内置于电驱动总成5内,使得设备的集成度更高,提高了整车的安全性能。
如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滤波器3和第二连接部件,第二连接部件设在控制器53腔体内,第二连接部件包括第二电性连接件41和第三电性连接件42,第二电性连接件41的一端与滤波器3相连,第二电性连接件41的另一端与输入线束相连,第三电性连接件42连接在滤波器3和继电器2之间。
具体地,滤波器3用于对电流进行过滤,使输入的电流更加稳定,为了使充电桩引入的电流能够流入电驱动总成5内的升压模块中,需要设置第二电性连接件41,第二电性连接件41与滤波器3和用于输入充电桩的电流的输入线束连接,第三电性连接件42用于与滤波器3和继电器2连接,从而实现输入线束与电机51中性点之间的升压模块的内置,使电驱动总成5具有内置的升压功能。
进一步地,升压模块还包括控制电路板21,控制电路板21与继电器2可以通过电性连接件连接,或者电路控制板与继电器2直接连接,可以不设置电性连接件。
如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连接部件还包括第四电性连接件43、第五电性连接件44和第六电性连接件45,第四电性连接件43设在第二电性连接件41和滤波器3之间,第五电性连接件44设在滤波器3和第三电性连接件42之间,第六电性连接件45连接在继电器2与第一电性连接件11的第二端部之间。
具体地,控制器53腔体使通过控制器53壳体和减速机52壳体共同构成的,即由减速机52壳体的部分外壁和控制器53壳体的内壁形成控制器53腔体,由于减速机52壳体的外壁、控制器53壳体、控制器53腔体的空间有限,为了合理布置升压模块中的各个电器元件,需要对其位置进行合理的选择。
换言之,由于空间位置的要求,升压模块中的部分电器元件布置于控制器53壳体上,而升压模块中另一部分电器元件布置于减速机52壳体上,此时,需要设置更多的电性连接件,以保障控制器53壳体和减速机52壳体组合在一起时升压模块能够导通,且电性连接件不会影响控制器53壳体和减速机52壳体彼此分离。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根据滤波器3和继电器2的尺寸、控制器53壳体和减速机52壳体上的空间分布情况,将滤波器3设在控制器53壳体上,继电器2和电路控制板设在减速机52壳体上,将输入线束的引入点设在减速机52壳体上,此时,第二电性连接件41布置于减速机52壳体上,通过增加第四电性连接件43、第五电性连接件44和第六电性连接件45后,使第四电性连接件43和第五电性连接件44与滤波器3的两个端口连接在一起,使第三电性连接件42和第六电性连接件45连接在继电器2的两个端口上。
当控制器53壳体和减速机52壳体分离时,第三电性连接件42和第五电性连接件44彼此分离,第二电性连接件41和第四电性连接件43彼此分离,当控制器53壳体和减速机52壳体合并时,第三电性连接件42和第五电性连接件44连接,第二电性连接件41和第四电性连接件43连接,以使升压模块导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电性连接件41、第三电性连接件42、第四电性连接件43、第五电性连接件44和第六电性连接件45中的至少一者为铜排。
与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一电性连接件11相同,第二电性连接件41、第三电性连接件42、第四电性连接件43、第五电性连接件44和第六电性连接件45还可以采用其他满足本实用新型的快速充电升压模块的电性连接件,例如铝排、铜铝复合排、铜镍复合排、铝镍复合排、线缆等。
如图4和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驱动总成5,包括电机51、减速机52和控制器53,电机51和控制器53分别设在减速机52的两侧,电机51与控制器53的功率模块之间通过第七电性连接件连接,电驱动总成5还包括输入部54和输出部55,输入部54通过如上述实施例中的升压模块与电机51的中性点连接,输出部55与控制器53连接。
也就是说,为满足用户对电动汽车的高效补能的需求,利用电驱动总成5的电机51进行升压充电,具体为:低压直流电流通过输入部54流入电驱动总成5中,经过由滤波器3、继电器2、各个电性连接件等部件构成的升压模块后进入电机51,电流流入电机51后,将直流转化为三相交流后经过电机控制器53功率模块整流,升压后的电流沿着输出部55流入整车动力电池,从而提高充电的功率,缩短充电时长。
进一步地,输入部54为低压输入线束,输出部55为高压输出线束。低压输入线束通过设在减速机52上的预留口引入控制器53腔体内,高压输出线束通过设在控制器53壳体上的预留口引出。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将升压模块集成到电驱动总成5内部,取消升压模块与电驱总成间的外置的高压连接线束,提高了电驱动总成5的紧凑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七电性连接件包括电机UVW铜排512和控制器UVW铜排531,电机UVW铜排512与电机51的三相绕组连接,控制器UVW铜排531与控制器53的功率模块连接,电机UVW铜排512延伸至控制器53腔体内并与控制器UVW铜排531连接。
也就是说,流经电机51的三相绕组的电流经电机UVW铜排512和控制器UVW铜排531流入控制器53的功率模块中。电机UVW铜排512与减速机52壳体之间也设置有密封结构12,密封结构12的结构与中性点连接部件1中的密封结构12的结构相同。
如图4所示,工作时,电池端引出的低压输入线束与第二电性连接件41连接,第二电性连接件41的另一端与第四电性连接件43连接,第四电性连接件43与滤波组件相连,滤波组件对电流进行滤波后,电流经第五电性连接件44与继电器2输入端第三电性连接件42相连,经继电器2作用后,电流通过继电器2输出端的第六电性连接件45流入第一电性连接件11,进而流入电机51中性点后转化为三相交流电,并从电机UVW铜排512流出,通过电机控制器53侧的控制器UVW铜排531流向电机控制器53内部的功率模块电路进行升压,最终通过电驱动总成5到电池端连接的正负极高压输出线束对电池充电。
相较于外置的升压模块,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电性连接件11将电机51中线点从电机51汇流排511引出后,穿过减速机52腔体进入控制器53腔体,取消了外置的中性点引出线束、负极引出线束及外置升压模块到动力电池端的高压线束。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内置升压功能的电驱动总成5,无外置升压模块及其外置的高压线束,整个电驱动总成5全部位于副车架内,提高了车辆被追尾后端被撞击时的高压安全性能,同时高压中性线束的取消提升了电驱动总成5升压系统的工作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内置升压功能的电驱动总成5,将升压模块与电机51升压中性点集成在电驱动总成5内部,电池到电驱动总成5之间只需要两根直流高压线束和一根低压输入线束,简化了后驱动总成总装时的装配工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包括如上述实施例中的电驱动总成5。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上述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上述实施例进行的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中性点连接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电性连接件,所述第一电性连接件具有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电性连接件的第一端部与电驱动总成中电机的中性点连接,所述第一电性连接件穿过所述电驱动总成中的减速机,且所述第二端部延伸至所述电驱动总成中的控制器腔体内,所述第一电性连接件伸入所述控制器腔体的一端适于与继电器相连;
密封结构,所述密封结构设在所述减速机的壳体和所述第一电性连接件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性点连接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结构包括:
座体,所述座体连接在所述减速机的壳体上,所述座体具有通孔,所述第一电性连接件穿过所述通孔;
第一密封件,所述第一密封件设在所述座体与所述减速机壳体之间;
第二密封件,所述第二密封件设在所述座体与所述第一电性连接件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中性点连接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性连接件为铜排。
4.一种升压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
继电器,所述继电器设在电驱动总成的控制器腔体内;
第一连接部件,所述第一连接部件为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中性点连接部件,所述第一连接部件用于连接所述电驱动总成中电机的中性点和所述继电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升压模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滤波器和第二连接部件,所述第二连接部件设在所述控制器腔体内,所述第二连接部件包括:
第二电性连接件,所述第二电性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滤波器相连,所述第二电性连接件的另一端与输入线束相连,
第三电性连接件,所述第三电性连接件连接在所述滤波器和所述继电器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升压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部件还包括:
第四电性连接件,所述第四电性连接件设在所述第二电性连接件和所述滤波器之间;
第五电性连接件,所述第五电性连接件设在所述滤波器和所述第三电性连接件之间;
第六电性连接件,所述第六电性连接件连接在所述继电器与所述第一电性连接件的第二端部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升压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性连接件、第三电性连接件、第四电性连接件、第五电性连接件和第六电性连接件中的至少一者为铜排。
8.一种电驱动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机、减速机和控制器,所述电机和所述控制器分别设在所述减速机的两侧,所述电机与所述控制器的功率模块之间通过第七电性连接件连接;
所述电驱动总成还包括:
输入部,所述输入部通过如权利要求4-7中任一项所述的升压模块与所述电机的中性点连接;
输出部,所述输出部与所述控制器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驱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七电性连接件包括电机UVW铜排和控制器UVW铜排,所述电机UVW铜排延伸至所述控制器腔体内并与所述控制器UVW铜排连接。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电驱动总成。
CN202322319920.7U 2023-08-28 2023-08-28 中性点连接部件、升压模块、电驱动总成及车辆 Active CN22052736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319920.7U CN220527366U (zh) 2023-08-28 2023-08-28 中性点连接部件、升压模块、电驱动总成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319920.7U CN220527366U (zh) 2023-08-28 2023-08-28 中性点连接部件、升压模块、电驱动总成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527366U true CN220527366U (zh) 2024-02-23

Family

ID=899378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319920.7U Active CN220527366U (zh) 2023-08-28 2023-08-28 中性点连接部件、升压模块、电驱动总成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52736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783037B2 (en) Vehicle
JP5769386B2 (ja) 電気推進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電動車両
WO2021098805A1 (zh) 电池包和车辆
US8415824B2 (en) Power subassembly for micro-hybrid system in an automobile
CN112864536B (zh) 电动汽车高压电池模组连接装置及连接结构
CN207069957U (zh) 一种电机控制器
US20220048376A1 (en) Power supply system, and vehicle
CN106314451A (zh) 车用动力单元
CN220527366U (zh) 中性点连接部件、升压模块、电驱动总成及车辆
CN105835794B (zh) 电动汽车的高压控制盒和电动汽车
CN211701758U (zh) 电机控制器、电驱动系统及车辆
CN205632131U (zh) 电动汽车的高压控制盒和电动汽车
CN214874640U (zh) 一种汽车高压分线盒
CN115589690A (zh) 一种新能源商用车多合一控制器
CN205652079U (zh) 电动汽车的高压控制盒和电动汽车
CN113043823A (zh) 一种电池包总成及车辆
CN203590657U (zh) 电机控制器
CN216700672U (zh) 双电机控制器及车辆
CN111660843A (zh) 汽车cdu系统及汽车
CN218849408U (zh) 熔断器总成以及车辆
CN219321290U (zh) 一种通用型高压分断模块
CN212353887U (zh) 一种燃料电池汽车前舱高压配电盒
CN112787550B (zh) 一种高功率密度集成的电机控制器
CN218586545U (zh) 线束连接器、动力电池供电系统和车辆
CN209719235U (zh) 用于车辆的动力总成及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