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522828U - 一种无叶风扇灯 - Google Patents

一种无叶风扇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522828U
CN220522828U CN202321807979.4U CN202321807979U CN220522828U CN 220522828 U CN220522828 U CN 220522828U CN 202321807979 U CN202321807979 U CN 202321807979U CN 220522828 U CN220522828 U CN 22052282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air outlet
fan lamp
shell
bladeless fa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807979.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余浩军
陈永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ongshan Jiasidu Light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ongshan Jiasidu Light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ongshan Jiasidu Light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ongshan Jiasidu Light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807979.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52282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52282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52282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无叶风扇灯,包括支架,所述支架的下方设置有光源板和透光灯罩,支架上连接有外壳,所述外壳中具有主风道,所述主风道中设置有扇叶,外壳上设置有第一进风口,还包括有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一出风口位于风扇灯的正面,第一出风口与所述主风道连通;还包括有补风通道,所述补风通道与所述主风道隔离,补风通道的一端与外界连通形成第二进风口,所述第二进风口设置在所述外壳上,另一端与外界连通形成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二出风口位于所述第一出风口的径向内侧,所述第二进风口的总面积为S1,第一出风口的总面积为S2,所述S1:S2≥1。吹风体验感好。

Description

一种无叶风扇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风扇灯,具体是一种无叶风扇灯。
背景技术
无叶风扇灯由于扇叶设置在风扇灯的内部,通常情况下不可见,使得风扇灯的外观整体简洁紧凑,由于扇叶隐藏不可见,使得用户(特别是儿童)不会触碰到扇叶而受到伤害,因此,无叶风扇灯深受消费者的喜爱。
无叶风扇灯由于需要将扇叶内置隐藏,使得无叶风扇灯的正面中间位置通常设置为透光灯罩,而出风口设置在正面靠侧边位置,发明人发现,这种结构的无叶风扇灯其送风距离并不理想,当用户距离无叶风扇灯较远时,明显感觉到风量不够,并且发现,靠近风扇灯中心轴线的位置风量较大,而远离风扇灯中心轴线区域风量小,使得用户吹风时的受风位置小,吹风体验感不佳。发明人经过大量研究和测试,发现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在于:由于出风口设置在风扇灯正面靠侧边位置,当气流从出风口高速吹出时,使得透光灯罩区域(即无叶风扇灯正面中心区域)的空气被迅速带走,透光灯罩区域形成负压,负压的存在会改变空气的流动方向,使得从出风口吹出的气流向无叶风扇灯正面中心区域靠拢,随着吹风距离的增加,高速气流的吹风面小于出风口位置的吹风面,从而使得用户吹风时的受风位置变小,影响了吹风体验感。
为此,有必要对现有的无叶风扇灯进行改进和优化。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无叶风扇灯,吹风体验感好。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无叶风扇灯,包括支架,所述支架的下方设置有光源板和透光灯罩,支架上连接有外壳,所述外壳中具有主风道,所述主风道中设置有扇叶,外壳上设置有第一进风口,还包括有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一出风口位于风扇灯的正面,第一出风口与所述主风道连通;还包括有补风通道,所述补风通道与所述主风道隔离,补风通道的一端与外界连通形成第二进风口,所述第二进风口设置在所述外壳上,另一端与外界连通形成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二出风口位于所述第一出风口的径向内侧,所述第二进风口的总面积为S1,第一出风口的总面积为S2,所述S1:S2≥1。
可选的,所述补风通道为若干个,所述第二进风口设置在所述外壳的背面或侧壁上。
可选的,所述外壳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一筋条,所述支架上设置有通风孔,所述第一筋条与所述通风孔孔缘相适配,第一筋条抵接在所述通风孔的孔缘,所述第一筋条和所述通风孔构成补风通道的一部分或全部。
可选的,所述外壳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二筋条,所述第二筋条位于所述补风通道的内侧,在外壳的径向方向,所述第二筋条向内逐渐收窄形成尖端导风部。
可选的,所述支架具有向下弯折的弯折部,所述弯折部与所述外壳在径向方向相距有间隔,其底部形成所述的第一出风口;所述透光灯罩与所述弯折部在径向方向相距有间隔,该间隔构成所述补风通道的一部分。
可选的,所述弯折部的外侧设置有环边,所述环边与所述弯折部之间相距有间隔,所述环边靠近所述弯折部的侧壁倾斜形成导风斜壁,以收窄所述第一出风口。
可选的,所述透光灯罩具有S形截面,使得所述补风通道的下部收窄。
可选的,所述扇叶的上方设置有进风板,所述进风板上设置有若干进风孔,所述进风孔与所述第一进风口和主风道连通。
可选的,所述支架上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环绕所述通风孔设置,所述挡板与所述第一筋条、第二筋条贴合。
可选的,所述支架上设置有第一斜向支撑部,所述第一筋条的底面具有第二斜向支撑部,所述第一斜向支撑部插入所述第二斜向支撑部中。
本实用新型具有至少如下有益效果之一: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设置补风通道,补风通道与主风道隔离,补风通道的一端与外界连通形成第二进风口,另一端与外界连通形成第二出风口,第二出风口位于第一出风口的径向内侧,第二进风口的总面积为S1,第一出风口的总面积为S2,S1:S2≥1,在无叶风扇灯工作时,第一出风口内围区域的空气会被第一出风口吹出的气流带走,此时,外界空气通过补风通道进入第一出风口的内围区域以补充被带走的空气,从而使得原本形成负压区域的内围区域不再形成负压,使得从第一出风口吹出的高速气流直接朝前吹而不会向中心区域靠拢,确保了无叶风扇灯具有足够的吹风面积,同时,从补风通道进入的空气也会形成高速气流吹向前方,相对于现有技术中无补风通道的结构,明显增加了气流量,使得无叶风扇灯具有更大的出风量,提高了无叶风扇灯的舒适性;而补风通道与主风道隔离设置,避免主风道中的空气进入补风通道中而影响第一出风口的出风量;将第二进风口的总面积S1:第一出风口的总面积S2≥1,使得补风通道进入的气流量大于或等于第一出风口吹出的气流量,从而充分弥补在内围区域被带走的空气,以确保从第一出风口吹出的气流不会因负压现象而向中心收拢;结构简单紧凑,实施容易且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无叶风扇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另一个角度示意图;
图2.1是图2中A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无叶风扇灯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1是图3中B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无叶风扇灯的分解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外壳(局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的另一角度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支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的另一角度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中无叶风扇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9所示无叶风扇灯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剖切位置未经过第二进风口);
图11是图9所示无叶风扇灯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剖切位置经过第二进风口);
图12-图13是图9中外壳(局部)两个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4-图15是图9中支架两个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1-支架、11-通风孔、12-挡板、13-第一斜向支撑部、14-弯折部、15-环边、16-导风斜壁、2-光源板、3-透光灯罩、31-S形截面、4-外壳、41-第一筋条、42-第二筋条、43-尖端导风部、44-第二斜向支撑部、5-扇叶、51-电机、61-第一进风口、62-第一出风口、7-补风通道、71-第二进风口、72-第二出风口、8-进风板、81-进风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文中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文所述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任意组合。
下面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者例子用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
参见图1-图1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无叶风扇灯,包括支架1,支架1可以是一体式零件(如图3所示),也可以是多个零件组装形成(如图10所示),所述支架1的下方设置有光源板2和透光灯罩3,光源板2上安装有LED灯珠,光源板2可通过螺钉连接或胶粘剂连接固定在所述支架1的底部,所述支架1上连接有外壳4,支架1与外壳4之间可通过螺钉或/和卡扣连接固定,所述外壳4中具有主风道,主风道可以通过外壳4与支架1围合形成(如图3所示),也可以通过设置其他部件来形成(如图10所示),所述主风道中设置有扇叶5,扇叶5的具体结构为本领域悉知结构,此处不再展开赘述,扇叶5由电机51驱动。所述外壳4上设置有第一进风口61,还包括有第一出风口62,所述第一出风口62位于风扇灯的正面,以图1-图3所示角度为例,第一出风口62位于无叶风扇灯的底部,所述第一出风口62与所述主风道连通,电机51通电带动扇叶5转动,外界空气经第一进风口61被吸入至主风道,在扇叶5驱动下最终从第一出风口62吹出;还包括有补风通道7,所述补风通道7与所述主风道隔离,以免主风道中的空气进入补风通道7中而影响第一出风口62的风量,所述补风通道7的一端与外界连通形成第二进风口71,所述第二进风口71设置在所述外壳4上,另一端与外界连通形成第二出风口72,所述第二出风口72位于所述第一出风口62的径向内侧,利用第一出风口62的内围区域形成负压趋势来自动引导补风通道7进行补风,以克服或减弱内围区域的负压现象;所述第二进风口71的总面积为S1,第一出风口62的总面积为S2,所述S1:S2≥1,使得补风通道7进入的气流量大于或等于第一出风口62吹出的气流量,从而充分弥补在内围区域被带走的空气,以确保从第一出风口62吹出的气流不会因负压现象而向中心收拢;在计算第二进风口71的面积时,以第二进风口71的口缘轮廓围合区域计算,参见图5和图13中的口缘轮廓(虚线表示),所围合区域S为单个第二进风口71的面积,S1为所有第二进风口71的面积之和,以图5为例,S1=S*6;在计算第一出风口62的面积时,以第一出风口62的口缘轮廓围合区域计算。
具体参见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补风通道7为若干个,所述第二进风口71设置在所述外壳4的背面,第二进风口71可以设置成腰豆形;具体参见图9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进风口71设置在外壳4的侧壁上。
具体参见图3、图3.1、图6,或者参考图11-图15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壳4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一筋条41,所述支架1上设置有通风孔11,所述第一筋条41与所述通风孔11孔缘相适配,第一筋条41抵接在所述通风孔11的孔缘,所述第一筋条41和所述通风孔11构成补风通道的一部分或全部,由此,补风通道7与主风道隔离,使得补风通道7不会对主风道造成抢风现象。
具体参见图3、图6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壳4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二筋条42,所述第二筋条42位于所述补风通道7的内侧,在外壳4的径向方向,所述第二筋条42向内逐渐收窄形成尖端导风部43,由于尖端导风部43面向扇叶5设置,扇叶5带动的高速气流受到第二筋条42的导流作用而快速的从第一出风口62排出,第二筋条42的逐渐收窄结构降低了其在主风道内对空气的阻挡作用,同时,第二筋条42的设置也减小了主风道空间,配合逐渐收窄结构,有利于增加主风道内的风压,从而提高第一出风口62的风速。
具体参见图3.1或图10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架1具有向下弯折的弯折部14,所述弯折部14与所述外壳4在径向方向相距有间隔,该间隔底部形成所述的第一出风口62;所述透光灯罩3与所述弯折部14在径向方向相距有间隔,该间隔构成所述补风通道7的一部分,结构简单,零部件少,实施容易。
一并参见图7、图8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弯折部14的外侧设置有环边15,所述环边15与所述弯折部14之间相距有间隔,所述环边15靠近所述弯折部14的侧壁倾斜形成导风斜壁16,以收窄所述第一出风口62,由此,使得风力更加集中,提高了第一出风口62的风速,即在相同电机马力的情况下,可以获得更高的风速,结构简单紧凑,实施成本低。
具体参见图3.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透光灯罩3具有S形截面31,使得所述补风通道7的下部收窄,由此,提高了第二出风口72的风速,该结构也不会影响无叶风扇灯的整体外观。
具体参见图3、图4和图1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扇叶5的上方设置有进风板8,所述进风板8上设置有若干进风孔81,所述进风孔81与所述第一进风口61和主风道连通。外界空气在经过进风板8时,高速气流被进风孔81打散减缓,降低了无叶风扇灯的噪音,解决了现有无叶风扇灯噪音大、用户体验感不佳之问题。
具体参见图7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架1上设置有挡板12,所述挡板12环绕所述通风孔11设置,所述挡板12与所述第一筋条41、第二筋条42贴合。由此,补风通道7靠近扇叶5的一侧受到第二筋条42、第一筋条41的双重隔离作用,使得主风道中的空气不会进入到补风通道7中。而挡板12与第一筋条41、第二筋条42贴合,不但有利于外壳4与支架1之间的装配对位,同时贴合面也会形成密封面或迷宫道,使得主风道中的空气更不容易进入到补风通道中,提高了补风通过到7与主风道之间的隔离效果。
具体参见图6所示,具体参见图3.1、图7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架1上设置有第一斜向支撑部13,所述第一筋条41的底面具有第二斜向支撑部44,所述第一斜向支撑部13插入所述第二斜向支撑部44中,该结构实现了第一筋条41在支架1上的快速对位,提高了装配效率,同时斜向支撑部的配合设置,也使得配合面具有更好的密封性,进一步避免补风通道7从主风道中抢风。
具体参见图3.1所示,虚线箭头表示从第一出风口62吹出的气流,双点划线箭头表示补风通道7中的气流;具体参见图10所示,虚线箭头表示从第一出风口62吹出的气流,参见图11所示,双点划线箭头表示补风通道7中的气流。通过设置补风通道7,补风通道7与主风道隔离,补风通道7的一端与外界连通形成第二进风口71,另一端与外界连通形成第二出风口72,第二出风口72位于第一出风口62的径向内侧,第二进风口71的总面积为S1,第一出风口62的总面积为S2,S1:S2≥1,在无叶风扇灯工作时,第一出风口62内围区域的空气会被第一出风口62吹出的气流带走,此时,外界空气通过补风通道7进入第一出风口62的内围区域以补充被带走的空气,从而使得原本形成负压区域的内围区域不再形成负压,使得从第一出风口吹出的高速气流直接朝前吹而不会向中心区域靠拢,确保了无叶风扇灯具有足够的吹风面积,同时,从补风通道7进入的空气也会形成高速气流吹向前方,相对于现有技术中无补风通道的结构,明显增加了气流量,使得无叶风扇灯具有更大的出风量,提高了无叶风扇灯的舒适性;而补风通道7与主风道隔离设置,避免主风道中的空气进入补风通道7中而影响第一出风口62的出风量;将第二进风口71的总面积S1:第一出风口62的总面积S2≥1,使得补风通道7进入的气流量大于或等于第一出风口62吹出的气流量,从而充分弥补在内围区域被带走的空气,以确保从第一出风口62吹出的气流不会因负压现象而向中心收拢;结构简单紧凑,实施容易且成本低。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所属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Claims (10)

1.一种无叶风扇灯,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所述支架的下方设置有光源板和透光灯罩,支架上连接有外壳,所述外壳中具有主风道,所述主风道中设置有扇叶,外壳上设置有第一进风口,还包括有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一出风口位于风扇灯的正面,第一出风口与所述主风道连通;还包括有补风通道,所述补风通道与所述主风道隔离,补风通道的一端与外界连通形成第二进风口,所述第二进风口设置在所述外壳上,另一端与外界连通形成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二出风口位于所述第一出风口的径向内侧,所述第二进风口的总面积为S1,第一出风口的总面积为S2,所述S1:S2≥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叶风扇灯,其特征在于:所述补风通道为若干个,所述第二进风口设置在所述外壳的背面或侧壁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无叶风扇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一筋条,所述支架上设置有通风孔,所述第一筋条与所述通风孔孔缘相适配,第一筋条抵接在所述通风孔的孔缘,所述第一筋条和所述通风孔构成补风通道的一部分或全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无叶风扇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二筋条,所述第二筋条位于所述补风通道的内侧,在外壳的径向方向,所述第二筋条向内逐渐收窄形成尖端导风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无叶风扇灯,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具有向下弯折的弯折部,所述弯折部与所述外壳在径向方向相距有间隔,其底部形成所述的第一出风口;所述透光灯罩与所述弯折部在径向方向相距有间隔,该间隔构成所述补风通道的一部分。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无叶风扇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折部的外侧设置有环边,所述环边与所述弯折部之间相距有间隔,所述环边靠近所述弯折部的侧壁倾斜形成导风斜壁,以收窄所述第一出风口。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无叶风扇灯,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灯罩具有S形截面,使得所述补风通道的下部收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叶风扇灯,其特征在于:所述扇叶的上方设置有进风板,所述进风板上设置有若干进风孔,所述进风孔与所述第一进风口和主风道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无叶风扇灯,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上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环绕所述通风孔设置,所述挡板与所述第一筋条、第二筋条贴合。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无叶风扇灯,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上设置有第一斜向支撑部,所述第一筋条的底面具有第二斜向支撑部,所述第一斜向支撑部插入所述第二斜向支撑部中。
CN202321807979.4U 2023-07-10 2023-07-10 一种无叶风扇灯 Active CN22052282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807979.4U CN220522828U (zh) 2023-07-10 2023-07-10 一种无叶风扇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807979.4U CN220522828U (zh) 2023-07-10 2023-07-10 一种无叶风扇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522828U true CN220522828U (zh) 2024-02-23

Family

ID=899386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807979.4U Active CN220522828U (zh) 2023-07-10 2023-07-10 一种无叶风扇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52282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50176833A1 (en) Lamp and Air-Guiding Ring Thereof
US20230016042A1 (en) Fresh air module and air conditioner
WO2017198068A1 (zh) 空调器、风机系统及其风道部件
CN220522828U (zh) 一种无叶风扇灯
CN102840468A (zh) 灯具
WO2021027051A1 (zh) 具有静音大风量风道结构的照明装置
CN213362397U (zh) 出风罩及灯扇
CN210219380U (zh) 具有静音大风量风道结构的照明装置
CN220522892U (zh) 一种无叶风扇灯
CN220622251U (zh) 一种风扇灯
CN215170940U (zh) 外置多扇叶风扇灯
CN219299554U (zh) 灯扇
CN211874778U (zh) 一种可外接灯源的无叶风扇灯
CN219570384U (zh) 一种具有导流结构的风扇
CN218030772U (zh) 一种静音涡轮风机及其热泵
CN210484153U (zh) 一种高性能嵌入式风扇
CN217540524U (zh) 一种具有高效散热结构的舞台灯
CN212318319U (zh) 具有外转子风机的无叶风扇灯
CN217900021U (zh) 空调器
CN218295945U (zh) 风管机
CN214523797U (zh) 轨道车辆的空调系统及轨道车辆
CN219795669U (zh) 一种无叶风扇的静音风道结构
CN220870997U (zh) 新风模块及空调器
CN217029372U (zh) 一种涡轮风机组件
CN219911197U (zh) 一种双风道无叶风扇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