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520416U - 带标识结构的离型膜 - Google Patents

带标识结构的离型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520416U
CN220520416U CN202321975758.8U CN202321975758U CN220520416U CN 220520416 U CN220520416 U CN 220520416U CN 202321975758 U CN202321975758 U CN 202321975758U CN 220520416 U CN220520416 U CN 22052041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identification
release film
marking
identification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975758.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永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Xinxiyuan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Xinxiyuan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Xinxiyuan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Xinxiyuan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975758.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52041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52041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52041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Laminated Bod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带标识结构的离型膜,涉及离型膜技术领域,包括依次连接的薄膜基材、第一标识层、透明连接层、第二标识层、黑色底层、PET底层基材和胶水层;第一标识层厚度为第二标识层厚度的30%~60%,第一标识层设置有印刷图案,第二标识层设置有印刷文字,透明连接层、第一标识层与第二标识层分别通过胶水粘接;黑色底层的透光度为2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带标识结构的离型膜,第一标识层和第二标识层分别设置有印刷图案和印刷文字,黑色底层能够凸显印刷图案和印刷文字,提升阅读辨识度。第一标识层和第二标识层显示区域覆盖整张离型膜,易于阅读。且印刷图案和印刷文字夹层设置,有效防止内容磨损,兼顾使用说明页功能。

Description

带标识结构的离型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离型膜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带标识结构的离型膜。
背景技术
离型膜是一种通过在基材载体上设置离型层从而在从材料表面剥离时具有较好离型力的薄膜材料,由于离型膜容易剥离,因此能够有效的提高更换的效率。现已被广泛应包装、印刷、丝印、移印、铭板、薄膜开关、柔性线路、绝缘制品、线路板、激光防伪、贴合、电子、密封材料用膜、反光材料、防水材料、医药、卫生用纸、胶粘制品、模切冲型加工等行业领域。
中国专利CN 201721646464.5中公开一种镭射防伪压敏型离型转移膜,包含一层BOPET薄膜基材,在薄膜基材的正面依次有离型转移保护层、镭射防伪层、真空镀铝层、聚氨酯压敏胶层,在薄膜基材的反面有防粘层。本实用新型使用过程无需专用设备,无需涂覆复合胶,具有使用便捷、镭射防伪效果优的优点。
现有保护产品表面的离型膜通常为透明无标识形式,在根据产品粘贴表面的需求在离型膜表面粘贴标签。但后粘贴标签的形式使离型膜与标签在产品表面的,且标签显示内容有限,内容容易磨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现有保护产品表面的离型膜通常为透明无标识形式,在根据产品粘贴表面的需求在离型膜表面粘贴标签。但后粘贴标签的形式使离型膜与标签在产品表面的,且标签显示内容有限,内容容易磨损”的技术问题。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带标识结构的离型膜,能够显示大量标识文字,防止标识内容磨损消失,定制标识内容,标识面积大,易于阅读,拓展离型膜用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的带标识结构的离型膜,包括依次连接的薄膜基材、第一标识层、透明连接层、第二标识层、黑色底层、PET底层基材和胶水层;
所述第一标识层厚度为所述第二标识层厚度的30%~60%,所述第一标识层设置有印刷图案,所述第二标识层设置有印刷文字,所述透明连接层、所述第一标识层与所述第二标识层分别通过胶水粘接;所述黑色底层的透光度为20%。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透明连接层的厚度为40μm~50μm,所述透明连接层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一标识层和所述第二标识层的厚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印刷图案设置于所述第一标识层靠近所述薄膜基材的一侧,所述印刷文字设置于所述第二标识层靠近所述黑色底层的一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印刷图案和所述印刷文字采用白色涂料印刷。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黑色底层的厚度为30μm~50μm,所述黑色底层与所述第二标识层之间通过真空加热粘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薄膜基材的边缘设置有荧光涂层。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PET底层基材的一侧向外延伸有拉扯标签,所述拉扯标签突出于所述第一标识层和所述第二标识层的边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拉扯标签靠近所述胶水层的一侧设置有标签底色。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拉扯标签设置有穿线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的带标识结构的离型膜,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所述第一标识层和所述第二标识层分别设置有所述印刷图案和所述印刷文字,所述黑色底层能够凸显所述印刷图案和所述印刷文字,提升阅读辨识度。所述第一标识层和所述第二标识层显示区域覆盖整张所述离型膜,易于阅读。且所述印刷图案和所述印刷文字夹层设置,有效防止内容磨损,兼顾使用说明页功能。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带标识结构的离型膜的层级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带标识结构的离型膜的堆叠示意图。
附图标记:
薄膜基材100、
第一标识层200、印刷图案210、透明连接层300、第二标识层400、印刷文字410、黑色底层500、
PET底层基材600、拉扯标签610、穿线孔611、胶水层70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参考图1-图2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带标识结构的离型膜。
如图1-图2所示,带标识结构的离型膜包括依次连接的薄膜基材100、第一标识层200、透明连接层300、第二标识层400、黑色底层500、PET底层基材600和胶水层700。
具体地,胶水层700用于使PET底层基材600与产品表面吸附粘贴,薄膜基材100覆盖在第一标识层200上,用于防止第一标识层200表面磨损。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标识层200厚度为第二标识层400厚度的30%~60%,第一标识层200设置有印刷图案210,第二标识层400设置有印刷文字410,印刷图案210主要为注意事项图案等信息,印刷文字410主要为产品使用指南等相关内容。为了提升印刷文字410的辨识性,第一标识层200的厚度小于第二标识层400的厚度,使第二标识层400的印刷文字410内容更凸显。
第一标识层200和第二标识层400之间设置的透明连接层300,能够使印刷图案210和印刷文字410之间形成一定距离的间隔,印刷图案210和印刷文字410在纵向空间上呈现立体感。
透明连接层300、第一标识层200与第二标识层400分别通过胶水粘接,使印刷文字410和印刷图案210被夹在第一标识层200和第二标识层400内,能够有效防止印刷图案210和印刷文字410磨损或氧化消失。黑色底层500的透光度为20%,能够作为印刷图案210和印刷文字410的底色,提升印刷图案210和印刷文字410的阅读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透明连接层300的厚度为40μm~50μm,透明连接层300的厚度大于第一标识层200和第二标识层400的厚度。具体地,透明连接层300作为第一标识层200和第二标识层400的隔层,能够增大印刷图案210和印刷文字410的间距,提升立体感,增加阅读性。附图中的厚度仅做参考,不代表实际厚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印刷图案210设置于第一标识层200靠近薄膜基材100的一侧,印刷文字410设置于第二标识层400靠近黑色底层500的一侧。具体地,印刷图案210和印刷文字410之间间隔第一标识层200、透明连接层300和第二标识层400的厚度,进一步提升印刷图案210和印刷文字410的立体感。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印刷图案210和印刷文字410采用白色涂料印刷。具体地,为了提升印刷图案210和印刷文字410与黑色底层500的对比度,便于用户阅读,印刷图案210和印刷文字410采用白色底色。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黑色底层500的厚度为30μm~50μm,黑色底层500与第二标识层400之间通过真空加热粘接。具体地,通过真空加热粘接能够减少印刷文字410与空气接触导致的氧化,提升印刷文字410的保存时间。采用黑色底层500能够起到遮挡紫外线的作用,提升离型膜的防护性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薄膜基材100的边缘设置有荧光涂层(在附图中未示出)。具体地,荧光涂层光照后能够在昏暗环境显示处离型膜的轮廓,方便用户撕扯离型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PET底层基材600的一侧向外延伸有拉扯标签610,拉扯标签610突出于第一标识层200和第二标识层400的边缘。具体地,拉扯标签610与PET底层基材600一体成型,通过拉扯标签610使离型膜和产品表面分离,用户通过拉扯标签610能够更方便撕下离型膜。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拉扯标签610靠近胶水层700的一侧设置有标签底色。标签底色可以采用黄色、蓝色、红色和白色等颜色,方便用户辨别。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拉扯标签610设置有穿线孔611。用户把产品上的离型膜撕下后,可以通过穿线孔611串起所有离型膜,形成一本用户使用手册。本实施例的带标识结构的离型膜除了兼顾离型膜的保护作用,还能够把说明书内容印刷在第一标识层200和第二标识层400上。离型膜所覆盖产品表面的印刷图案210和印刷文字410对应该覆盖区的使用指南,用户把所有离型膜收集并通过拉扯标签610的穿线孔611串起所有离型膜,形成一本内容不会磨损消失的用户手册。拓展了离型膜的用途,也能够减少产品配套的纸质说明书生产,更加环保。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9)

1.一种带标识结构的离型膜,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薄膜基材(100)、第一标识层(200)、透明连接层(300)、第二标识层(400)、黑色底层(500)、PET底层基材(600)和胶水层(700);
所述第一标识层(200)厚度为所述第二标识层(400)厚度的30%~60%,所述第一标识层(200)设置有印刷图案(210),所述第二标识层(400)设置有印刷文字(410),所述透明连接层(300)、所述第一标识层(200)与所述第二标识层(400)分别通过胶水粘接;所述黑色底层(500)的透光度为2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标识结构的离型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连接层(300)的厚度为40μm~50μm,所述透明连接层(300)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一标识层(200)和所述第二标识层(400)的厚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标识结构的离型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印刷图案(210)设置于所述第一标识层(200)靠近所述薄膜基材(100)的一侧,所述印刷文字(410)设置于所述第二标识层(400)靠近所述黑色底层(500)的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标识结构的离型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印刷图案(210)和所述印刷文字(410)采用白色涂料印刷。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标识结构的离型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黑色底层(500)的厚度为30μm~50μm,所述黑色底层(500)与所述第二标识层(400)之间通过真空加热粘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标识结构的离型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薄膜基材(100)的边缘设置有荧光涂层。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标识结构的离型膜,其特征在于,所述PET底层基材(600)的一侧向外延伸有拉扯标签(610),所述拉扯标签(610)突出于所述第一标识层(200)和所述第二标识层(400)的边缘。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带标识结构的离型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扯标签(610)靠近所述胶水层(700)的一侧设置有标签底色。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带标识结构的离型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扯标签(610)设置有穿线孔(611)。
CN202321975758.8U 2023-07-25 2023-07-25 带标识结构的离型膜 Active CN22052041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975758.8U CN220520416U (zh) 2023-07-25 2023-07-25 带标识结构的离型膜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975758.8U CN220520416U (zh) 2023-07-25 2023-07-25 带标识结构的离型膜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520416U true CN220520416U (zh) 2024-02-23

Family

ID=899395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975758.8U Active CN220520416U (zh) 2023-07-25 2023-07-25 带标识结构的离型膜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52041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694580B2 (en) Single ply wristband with printable coating
ATE537515T1 (de) Rfid-etikett, tag-bandrolle, tagband-kassette
CN220520416U (zh) 带标识结构的离型膜
MXPA05005067A (es) Objeto provisto con informacion protegida y metodo para producir este objeto.
CN210271508U (zh) 感温标签
US20110195217A1 (en) Note sheet and pads thereof and related method
PL178849B1 (pl) Etykieta identyfikacyjna mocowana do wewnętrznej powierzchni szyby pojazdu
US11557228B1 (en) Wristband and label form
CN210244863U (zh) 一种服装标牌
WO2013096622A1 (en) Label assembly and method of use
CN210984037U (zh) 一种环保型的不干胶标签
CN219409606U (zh) 一种阴阳图文脱落的防伪胶带
CN210119920U (zh) 一种小型标签
CN220456001U (zh) 一种揭开留字/图的全息防伪膜
CN214671451U (zh) 一种多层复合型压敏胶标签
CN217880643U (zh) 撕开显字/图且不留痕的防伪标签
CN219162914U (zh) 一种高粘性多重防伪商标
CN214705201U (zh) 具有防伪防假材料的膜类标签
CN2553466Y (zh) 一种显示阴阳图案的多重防伪标识
CN214152241U (zh) 一种新型铝箔不干胶标签
CN216014621U (zh) 热转移标签
CN218568385U (zh) 一种七彩反光标
CN220796132U (zh) 一种环保型防伪标签
CN214083343U (zh) 一种防伪型apet包装片材
GB2348703A (en) Temperature activatable indicia reveal cove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