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510989U - 电控装置、逆变控制设备及储能电源 - Google Patents

电控装置、逆变控制设备及储能电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510989U
CN220510989U CN202321797598.2U CN202321797598U CN220510989U CN 220510989 U CN220510989 U CN 220510989U CN 202321797598 U CN202321797598 U CN 202321797598U CN 220510989 U CN220510989 U CN 22051098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ircuit board
electric
control device
electric connection
connection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797598.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鹏
马国臻
段文
吴东
陈熙
王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coflow Technology Ltd
Original Assignee
Ecoflow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coflow Technology Ltd filed Critical Ecoflow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797598.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51098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51098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51098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mbinations Of Printed Board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储能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了一种电控装置、逆变控制设备及储能电源。电控装置包括第一容置盒、基板、第一电路板、第二电路板及第一导电柱。第一容置盒中设有第一电器件,且第一容置盒具有接线开口。第一容置盒与第一电路板设于基板上。第二电路板位于接线开口,第二电路板具有第一电连接部和第二电连接部,第一电器件的引出线和第一电连接部电连接,第二电连接部正对于第一电路板的接触位设置。第二电路板还形成有连接线路,连接线路的两端分别连接于第一电连接部和第二电连接部。第一电路板的接触位和第二电连接部分别和第一导电柱的两端相连接。本申请减少了第一电路板上的走线,能够改善电控装置走线杂乱的问题,降低装配难度。

Description

电控装置、逆变控制设备及储能电源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储能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控装置、逆变控制设备及储能电源。
背景技术
逆变控制设备内部的主电路板上通常连接有电器件,例如电感、变压器等,为了便于电器件的散热,会将电器件设置于容置盒中,容置盒设于基板上,容置盒中的电器件与基板接触,并且电器件通过线缆与主电路板上的元器件连接。由于主电路板上的元器件较多,所需的线缆也较多,这就导致逆变控制设备内部走线杂乱,且不易装配。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电控装置,能够减少走线,提高电控装置的装配效率,降低装配难度。
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控装置,电控装置包括第一容置盒、基板、第一电路板、第二电路板及第一导电柱。第一容置盒中设有第一电器件,且第一容置盒具有接线开口。第一容置盒与第一电路板设于基板上。第二电路板位于接线开口,第二电路板具有第一电连接部和第二电连接部,第一电器件的引出线经由接线开口和第一电连接部电连接,第二电连接部正对于第一电路板的接触位设置。第二电路板还形成有连接线路,连接线路的两端分别连接于第一电连接部和第二电连接部。第一电路板的接触位和第二电连接部分别和第一导电柱的两端相连接。
上述的电控装置中,第一容置盒中的电器件与第二电连接部通过第二电路板上的连接线路电连接,第二电连接部通过第一导电柱与第一电路板的接触位电连接,从而实现电器件与第一电路板的电连接。第一电路板与第二电路板通过第一导电柱实现电连接,减少了第一电路板上的走线,且第一导电柱与第二电路板不易变形,能够改善电控装置走线杂乱的问题,降低装配难度,提高电控装置的装配效率。
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基板为散热板,第一容置盒和第一电器件形成灌胶固定结构。
上述实施例中,第一电器件位于第一容置盒中,并与第一容置盒形成灌胶固定结构,从而提高第一电器件的安装稳定性和导热性能。第一容置盒位于散热板上,第一电器件的热量能够传递至散热板上,从而提高第一电器件的散热效率。
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散热板与第一电路板之间具有间隙,且第一电路板上的功率器件与散热板贴合。
上述实施例中,散热板与第一电路板之间的间隙,有利于避空第一电路板上的焊脚,为第一电路板上的功率器件提供了安装空间。第一电路板上的功率器件与散热板贴合,使得功率器件的热量易于传递至散热板,有利于功率器件的散热。
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电路板与第二电路板之间形成第一安装空间,电控装置还包括多个元器件,多个元器件的一部分设于第一电路板,多个元器件的另一部分设于第二电路板且位于第一安装空间。
上述实施例中,电控装置的多个元器件分设与第一电路板与第二电路板,能够减少第一电路板上的元器件数量,从而减小第一电路板的占用空间。另外,部分元器件位于第一安装空间中,提高了元器件的集成度,提高了电控装置上的空间利用率。
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沿第一电路板与第二电路板的间隔方向,第一电路板与第二电路板之间的最小距离大于第一安装空间中元器件的高度。
上述实施例中,第一电路板与第二电路板之间的最小距离大于第一安装空间中元器件的高度,使得第一电路板与第一安装空间中的元器件之间具有间隙,从而便于空气在第一安装空间中流通,有利于第一安装空间中元器件的散热。
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电控装置还包括定位柱,定位柱设于第一容置盒,第二电路板设有定位孔,定位孔容置定位柱。
上述实施例中,安装第二电路板于第一容置盒的接线开口时,先将定位柱装入定位孔中,然后再通过第一导电柱连接第一电路板与第二电路板。定位柱与定位孔的配合,便于在安装第二电路板时对第二电路板进行预定位,从而提高第二电路板安装的便利性与精确度。
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电控装置还包括锁紧件,第一导电柱的一端贯穿第一电路板的接触位,并通过锁紧件固定于第一电路板的接触位;第一导电柱的另一端穿设于第二电连接部,并通过另一锁紧件固定于第二电连接部。
上述实施中,第一导电柱的两端通过锁紧件分别与第一电路板的接触位以及第二电连接部连接,提高了第一导电柱的安装稳定性,并且能够通过拆除锁紧件拆除第一导电柱与第二电路板,便于第二电路板的维修与更换。
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电控装置还包括第三电路板、第四电路板、第二容置盒以及第二导电柱。第三电路板、第四电路板与基板设置于第一电路板背离第二电路板的一侧,且第三电路板位于基板与第四电路板之间;第二容置盒位于基板背离第一容置盒的一侧,第二容置盒中设有第二电器件,第二电器件与第四电路板电连接。第四电路板具有第三电连接部与第四电连接部,第四电路板上也形成有连接线路,第四电路板上连接线路的两端分别连接于第三电连接部和第四电连接部。第二导电柱的一端与第三电路板连接,另一端与第四电连接部连接。
上述实施例中,第三电路板位于基板与第四电路板之间,能够提高电控装置的结构紧凑性,减小电控装置的体积。第二电器件与第一电器件分别位于基板的两侧,使得基板能够同时对第一电器件与第二电器件进行散热,从而进一步提高电控组件的散热效果。另外,第三电路板与第四电路板通过第二导电柱实现电连接,从而减少第三电路板与第四电路板上的走线,减小电控组件整体的体积。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逆变控制设备,能够减少逆变控制设备内部的走线,提高装配效率。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逆变控制设备,包括壳体以及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电控装置,电控装置设于壳体内。
上述实施例中,电控装置内部通过第一导电柱连接第一电路板与第二电路板,减少了线束的布设,降低了装配时线路接错的风险,从而提高装配效率。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储能电源,能够储能电源内部减少走线,提高装配效率。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储能电源,包括电池包和上述实施例中的逆变控制设备,电池包与逆变控制设备电连接。
上述实施例中,逆变控制设备中,减少了线束的布设,从而提高了储能电源的整体装配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储能电源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逆变控制设备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逆变控制设备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电控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电控装置的爆炸图。
图6是图5中Ⅵ部分的放大图。
图7是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电控装置另一角度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电控装置另一角度的爆炸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0-电控装置 11-第一容置盒 111-第一电器件
1111、2311-引出线 112、232-接线开口 12-基板
13-第一电路板 131、211-接触位 14-第二电路板
141-第一电连接部 142-第二电连接部 143、223-连接线路
144、224-定位孔 15-第一导电柱 16、25-锁紧件
17-第一安装空间 18、26-元器件 19、27-定位柱
21-第三电路板 22-第四电路板 221-第三电连接部
222-第四电连接部 23-第二容置盒 231-第二电器件
24-第二导电柱 28-第二安装空间 200-逆变控制设备
20-壳体 300-储能电源 30-电池包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申请。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技术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特定顺序或主次关系。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附图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各种部件的厚度、长宽等尺寸,以及集成装置的整体厚度、长宽等尺寸仅为示例性说明,而不应对本申请构成任何限定。
逆变控制设备内部的主电路板上通常连接有电器件,例如电感、变压器等,为了便于电器件的散热,会将电器件设置于容置盒中,容置盒设于基板上,容置盒中的电器件与基板接触,并且电器件通过线缆与主电路板上的元器件连接。由于主电路板上的元器件较多,所需的线缆也较多,这就导致逆变控制设备内部走线杂乱,且不易装配。
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控装置,电控装置包括第一容置盒、基板、第一电路板、第二电路板及第一导电柱。第一容置盒中设有第一电器件,且第一容置盒具有接线开口。第一容置盒与第一电路板设于基板上。第二电路板位于接线开口,第二电路板具有第一电连接部和第二电连接部,第一电器件的引出线经由接线开口和第一电连接部电连接,第二电连接部正对于第一电路板的接触位设置。第二电路板还形成有连接线路,连接线路的两端分别连接于第一电连接部和第二电连接部。第一电路板的接触位和第二电连接部分别和第一导电柱的两端相连接。
上述的电控装置中,第一容置盒中的电器件与第二电连接部通过第二电路板上的连接线路电连接,第二电连接部通过第一导电柱与第一电路板的接触位电连接,从而实现电器件与第一电路板的电连接。第一电路板与第二电路板通过第一导电柱实现电连接,减少了第一电路板上的走线,且第一导电柱与第二电路板不易变形,能够改善电控装置走线杂乱的问题,降低装配难度,提高电控装置的装配效率。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说明。
参阅图1至图3,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控装置100、逆变控制设备200与储能电源300。储能电源300包括电池包30和逆变控制设备200,电池包30和逆变控制设备200电连接。储能电源300可以应用于家庭备电、户外作业及娱乐等。
在一实施例中,逆变控制设备200包括壳体20以及电控装置100,电控装置100设于壳体20内。
参阅图4至图6,在一实施例中,电控装置100包括第一容置盒11基板12、第一电路板13与第二电路板14。第一电路板13设于基板12上,第二电路板14与第一电路板13电连接。第一容置盒11设于基板12,第一容置盒11中设有第一电器件111,且第一容置盒11具有接线开口112。第二电路板14位于接线开口112,第一电器件111的引出线1111能够从接线开口112引出与第二电路板14连接。第一电器件111可以为电感或变压器,在一实施例中,第一电器件111为变压器。
在一实施例中,基板12为散热板。第一电器件111的热量能够传递至散热板上,从而能够提高第一电器件111的散热效率。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容置盒11与第一电器件111形成灌胶固定结构,从而提高第一电器件111的安装稳定性和导热性能。
参阅图4至图6,在一实施例中,电路装置还包括第一导电柱15。第二电路板14具有第一电连接部141和第二电连接部142,第一电器件111的引出线1111经由接线开口112和第一电连接部141电连接,第二电连接部142正对于第一电路板13的接触位131设置。第二电路板14还形成有连接线路143,连接线路143印制于第二电路板14上,且连接线路143的两端分别连接于第一电连接部141和第二电连接部142。第一电路板13的接触位131和第二电连接部142分别和第一导电柱15的两端相连接。
上述实施例中,第一电器件111的电流能够通过引出线1111依次流经第一电连接部141、连接线路143、第二电连接部142、第一导电柱15以及第一电路板13,从而实现第一电器件111与第一电路板13的电连接。第一电路板13与第二电路板14通过第一导电柱15实现电连接,减少了第一电路板13上的走线,且第一导电柱15与第二电路板14不易变形,能够改善电控装置100走线杂乱的问题,降低装配难度,提高电控装置100的装配效率。
参阅图4至图6,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导电柱15设有多个,第一电路板13上接触位131的数量与第一导电柱15的数量相同,第二电连接部142的数量也与第一导电柱15的数量相同,第一电路板13与第二电路板14通过多个第一导电柱15电连接。
参阅图4至图6,在一实施例中,电控装置100还包括锁紧件16,第一导电柱15的一端贯穿第一电路板13的接触位131,并通过锁紧件16固定于第一电路板13的接触位131;第一导电柱15的另一端穿设于第二电连接部142,并通过另一锁紧件16固定于第二电连接部142。第一导电柱15的两端通过锁紧件16分别与第一电路板13的接触位131以及第二电连接部142连接,提高了第一导电柱15的安装稳定性,并且能够通过拆除锁紧件16拆除第一导电柱15与第二电路板14,便于第二电路板14的维修与更换。
在一实施例中,锁紧件16为螺丝。在其他实施例中,锁紧件16也可以为螺栓、销钉等具有连接作用的零部件。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导电柱15的其中一端焊接于第一电路板13的接触位131,第一导电柱15的另一端焊接于第二电连接部142。第一电路板13、第二电路板14通过焊接的方式与第一导电柱15连接,不仅能够使第一电路板13与第二电路板14在结构上连接稳定,还能实现第一电路板13与第二电路板14的电性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散热板与第一电路板13之间具有间隙,且第一电路板13上的功率器件与散热板贴合。散热板与第一电路板13之间的间隙,有利于避空第一电路板13上的焊脚,为第一电路板13上的功率器件提供了安装空间。第一电路板13上的功率器件与散热板的贴合设置,使得功率器件的热量易于传递至散热板,有利于功率器件的散热。例如,功率器件为MOS管(Metal-Oxide-Semiconductor Field-Effect Transistor,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
参阅图4至图6,在一实施例中,第一电路板13与第二电路板14之间形成第一安装空间17,电控装置100还包括多个元器件18,多个元器件18的一部分设于第一电路板13,多个元器件18的另一部分设于第二电路板14且位于第一安装空间17。
上述实施例中,电控装置100的多个元器件18分设与第一电路板13与第二电路板14,能够减少第一电路板13上的元器件18数量,从而减小第一电路板13的占用空间。另外,部分元器件18位于第一安装空间17中,提高了元器件18的集成度,提高了电控装置100上的空间利用率。
参阅图4至图6,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容置盒11贯穿第一电路板13,第一容置盒11的部分位于第一安装空间17中,这使得第一电器件111的引出线1111与第二电路板14的距离减小,便于第一电器件111的引出线1111与第一电连接部141连接,有利于缩短引出线1111的布设长度。
在一实施例中,沿第一电路板13与第二电路板14的间隔方向,第一电路板13与第二电路板14之间的最小距离大于第一安装空间17中元器件18的高度,这样设置使得第一电路板13与第一安装空间17中的元器件18之间具有间隙,从而便于空气在第一安装空间17中流通,有利于第一安装空间17中元器件18的散热。
参阅图4至图6,在一实施例中,电控装置100还包括定位柱19,定位柱19设于第一容置盒11,第二电路板14设有定位孔144,定位孔144容置定位柱19。
上述实施例中,安装第二电路板14于第一容置盒11的接线开口112时,先将定位柱19装入定位孔144中,然后再通过第一导电柱15连接第一电路板13与第二电路板14。定位柱19与定位孔144的配合,便于在安装第二电路板14时对第二电路板14进行预定位,从而提高第二电路板14安装的便利性与精确度。
在一实施例中,定位柱19设置有多个,定位孔144的数量与定位柱19的数量相同,每个定位柱19装入其中一个定位孔144中。通过多个定位柱19与多个定位孔144的装配,能够进一步提高第二电路板14的安装精确度。
参阅图7与图8,在一实施例中,电控装置100还包括第三电路板21、第四电路板22、第二容置盒23以及第二导电柱24。第三电路板21、第四电路板22与基板12设置于第一电路板13背离第二电路板14的一侧,且第三电路板21位于基板12与第四电路板22之间。第二容置盒23位于基板12背离第一容置盒11的一侧,第二容置盒23中设有第二电器件231,第二电器件231与第四电路板22电连接。第二导电柱24分别与第三电路板21和第四电路板22电连接。基板12、第三电路板21与第四电路板22间隔设置,且基板12、第三电路板21与第四电路板22的间隔方向与第二电路板14、第一电路板13的间隔方向一致。
第三电路板21位于基板12与第四电路板22之间,并且第二电路板14、第一电路板13、基板12、第三电路板21与第四电路板22沿同一方向间隔设置,能够提高电控装置100的结构紧凑性,减小电控装置100的体积。第二电器件231与第一电器件111分别位于基板12的两侧,使得基板12能够同时对第一电器件111与第二电器件231进行散热,从而较佳地提高电控组件的散热效果。另外,第三电路板21与第四电路板22通过第二导电柱24实现电连接,从而减少第三电路板21与第四电路板22上的走线,减小电控组件整体的体积。
参阅图7与图8,在一实施例中,第四电路板22具有第三电连接部221与第四电连接部222,第二容置盒23具有接线开口232,第二电器件231的引出线2311经由接线开口232和第三电连接部221连接。第三电路板21具有接触位211,第二导电柱24的一端与接触位211连接,第二导电柱24的另一端与第四电连接部222连接。第四电路板22还形成有连接线路223,连接线路223印制于第四电路板22上,且连接线路223的两端分别连接于第三电连接部221和第四电连接部222。第二电器件231的电流能够通过引出线2311依次流经第三电连接部221、连接线路223、第四电连接部222、第二导电柱24抵达第三电路板21,从而实现第二电器件231与第三电路板21的电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电器件231可以为变压器或电感。在第一电器件111为变压器的实施例中,第二电器件231为电感。
参阅图7与图8,在一实施例中,第二导电柱24、第三电路板21、第四电路板22之间的连接方式与第一导电柱15、第一电路板13、第二电路板14之间的连接方式相同,即第二导电柱24的一端通过锁紧件25与第三电路板21连接,第二导电柱24的另一端通过另一锁紧件25与第四电路板22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导电柱24的其中一端焊接于第三电路板21的接触位211,第二导电柱24的另一端焊接于第四电连接部222。
参阅图7与图8,在一实施例中,第三电路板21与第四电路板22之间形成第二安装空间28,第四电路板22上设有多个元器件26,且多个元器件26位于第二安装空间28。第二容置盒23的部分穿过第三电路板21伸入于第二安装空间28。多个元器件26与部分第二容置盒23位于第二安装空间28中,提高了元器件26的集成度,进一步提高了电控装置100上的空间利用率。
参阅图7与图8,在一实施例中,第二容置盒23设有定位柱27,第四电路板22设有定位孔224,定位孔224容置定位柱27。安装第四电路板22于第二容置盒23的接线开口232时,先将定位柱27装入定位孔224中,然后再通过第二导电柱24连接第三电路板21与第四电路板22。通过定位柱27与定位孔224的配合,便于在安装第四电路板22时对第四电路板22进行预定位,从而提高第四电路板22安装的便利性与精确度。
上述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二电路板14上设置连接线路143以及通过第一导电柱15实现第一电路板13与第二电路板14的电连接,通过在第四电路板22上设置连接线路223以及通过第二导电柱24实现第三电路板21与第四电路板22的电连接,上述连接方式减少了电控装置100上线束的分布,改善了电控装置100走线杂乱的问题,降低装配难度,提高了电控装置100的装配效率。并且,通过第二电路板14、第四电路板22、第一导电柱15与第二导电柱24将电控装置100的电性连接方式固定化,有利于改善装配过程中线路接错的问题,以提高电控装置100的组装便捷性。
另外,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在本申请内做其它变化,当然,这些依据本申请所做的变化,都应包含在本申请所公开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电控装置,包括第一容置盒,所述第一容置盒中设有第一电器件,且所述第一容置盒具有接线开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控装置还包括:
基板,所述第一容置盒设于所述基板;
第一电路板,设置于所述基板上;
第二电路板,位于所述接线开口,所述第二电路板具有第一电连接部和第二电连接部,所述第一电器件的引出线经由所述接线开口和所述第一电连接部电连接,所述第二电连接部正对于所述第一电路板的接触位设置,所述第二电路板还形成有连接线路,所述连接线路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电连接部和所述第二电连接部;
第一导电柱,所述第一电路板的接触位和所述第二电连接部分别和所述第一导电柱的两端相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为散热板,所述第一容置盒和所述第一电器件形成灌胶固定结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板与所述第一电路板之间具有间隙,且所述第一电路板上的功率器件与所述散热板贴合。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路板与所述第二电路板之间形成第一安装空间,所述电控装置还包括多个元器件,多个所述元器件的一部分设于所述第一电路板,多个所述元器件的另一部分设于所述第二电路板且位于所述第一安装空间。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一电路板与所述第二电路板的间隔方向,所述第一电路板与所述第二电路板之间的最小距离大于所述第一安装空间中元器件的高度。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控装置还包括定位柱,所述定位柱设于所述第一容置盒,所述第二电路板设有定位孔,所述定位孔容置所述定位柱。
7.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控装置还包括锁紧件,所述第一导电柱的一端贯穿所述第一电路板的接触位,并通过所述锁紧件固定于所述第一电路板的接触位;所述第一导电柱的另一端穿设于所述第二电连接部,并通过另一所述锁紧件固定于所述第二电连接部。
8.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电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控装置还包括第三电路板、第四电路板、第二容置盒以及第二导电柱;
所述第三电路板、所述第四电路板与所述基板设置于所述第一电路板背离所述第二电路板的一侧,且所述第三电路板位于所述基板与所述第四电路板之间;所述第二容置盒位于所述基板背离所述第一容置盒的一侧,所述第二容置盒中设有第二电器件,所述第二电器件与所述第四电路板电连接;
所述第四电路板具有第三电连接部与第四电连接部,所述第四电路板上也形成有连接线路,所述第四电路板上连接线路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三电连接部和所述第四电连接部;所述第二导电柱的一端与所述第三电路板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四电连接部连接。
9.一种逆变控制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以及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电控装置,所述电控装置设于所述壳体内。
10.一种储能电源,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池包和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逆变控制设备,所述电池包与所述逆变控制设备电连接。
CN202321797598.2U 2023-07-07 2023-07-07 电控装置、逆变控制设备及储能电源 Active CN22051098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797598.2U CN220510989U (zh) 2023-07-07 2023-07-07 电控装置、逆变控制设备及储能电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797598.2U CN220510989U (zh) 2023-07-07 2023-07-07 电控装置、逆变控制设备及储能电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510989U true CN220510989U (zh) 2024-02-20

Family

ID=898796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797598.2U Active CN220510989U (zh) 2023-07-07 2023-07-07 电控装置、逆变控制设备及储能电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51098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336892B (zh) 电源模块及其组装结构与组装方法
US7652902B2 (en) Integrated-inverter electric compressor
CN108702856B (zh) 电路构成体
US20100038133A1 (en) Electrical center with vertical power bus bar
CN113330679A (zh) 电力变换装置
US9078372B2 (en) Power system and power converting device thereof
US11540424B2 (en) Electric power converter
CN112224033B (zh) 控制器、动力总成及电动汽车
CN214544075U (zh) 电力转换装置
JP2010104146A (ja) 電力変換装置
CN220510989U (zh) 电控装置、逆变控制设备及储能电源
WO2024124891A1 (zh) 变频器机芯及变频器
EP2625938B1 (en) Power electronic vehicle component
CN116488477A (zh) 一种逆变器设备
CN113556916A (zh) 数据处理装置
JP7192918B1 (ja) バスバー放熱構造及びインバータ装置
CN114762237B (zh) 电力变换装置
CN221151182U (zh) 电能转换设备
JP2020022235A (ja) 電力変換装置及びバスバ
CN219779228U (zh) 接线端子、接线组件和电子设备
CN219876710U (zh) 光伏优化器以及光伏发电系统
CN215379571U (zh) 功率变换器的散热器、功率变换器及充电桩
CN221575132U (zh) 一种开关电源底座
CN211959746U (zh) 控制器
CN220570521U (zh) 滤波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