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510963U - 散热壳体、逆变器及逆变储能组合设备 - Google Patents

散热壳体、逆变器及逆变储能组合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510963U
CN220510963U CN202321801051.5U CN202321801051U CN220510963U CN 220510963 U CN220510963 U CN 220510963U CN 202321801051 U CN202321801051 U CN 202321801051U CN 220510963 U CN220510963 U CN 22051096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heat dissipation
cavity
housing
heat dissip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801051.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鹏
李涛
吴东
陈熙
王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coflow Technology Ltd
Original Assignee
Ecoflow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coflow Technology Ltd filed Critical Ecoflow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801051.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51096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51096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51096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散热壳体、逆变器及逆变储能组合设备。其中散热壳体包括壳体和散热组件。壳体内部形成放置腔和排热腔,放置腔与排热腔隔离设置,放置腔用于容置电子元件。散热组件包括导热件和散热件,导热件被构造为引导电子元件发出的热量至排热腔,散热件设置于排热腔内,并被配置为将热量自排热腔排出至散热壳体的外部。壳体开设有通风口,散热件经由通风口装配于排热腔内。这种散热壳体通过隔离放置腔和排热腔,可以降低排热腔内气体流通至放置腔的几率。通风口一方面作为排热腔与壳体外部气流交换的接口,便于将排热腔的热量经由气流带离壳体,另一方面又可以作为散热件的安装窗口,便于散热件的安装与维护。

Description

散热壳体、逆变器及逆变储能组合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散热结构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散热壳体、逆变器及逆变储能组合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逆变器中通常利用风扇等散热件提高空气对流的形式提高散热效果。但是风扇一般集成于逆变器的内部,当需要维护风扇时需要将整个逆变器的壳体拆卸,以露出风扇。维护风扇的过程繁琐,而且容易对逆变器内的部件造成损伤。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散热壳体、逆变器及逆变储能组合设备,以简化风扇的维护流程。
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散热壳体。这种散热壳体包括壳体和散热组件。壳体内部形成放置腔和排热腔,放置腔与排热腔隔离设置,放置腔用于容置电子元件。散热组件包括导热件和散热件,导热件被构造为引导电子元件发出的热量至排热腔,散热件设置于排热腔内,并被配置为将热量自排热腔排出至散热壳体的外部。壳体开设有通风口,散热件经由通风口装配于排热腔内。
这种散热壳体通过隔离放置腔和排热腔,可以降低排热腔内气体流通至放置腔的几率,进而减少高湿度气体进入到放置腔并影响电子元件正常运行的风险。导热件通过引导放置腔的热量至排热腔,增强放置腔和排热腔的热量交换,便于排热腔将放置腔的热量排出壳体。通风口一方面作为排热腔与壳体外部气流交换的接口,便于将排热腔的热量经由气流带离壳体,另一方面又可以作为散热件的安装窗口,便于散热件的安装与维护。散热壳体中的散热件一般为风扇。这种散热壳体中壳体和散热组件的设计,使得安装维护散热件时,安装维护的流程简单快捷。
基于第一方向,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形式中,排热腔贯通设置。散热件设置于排热腔内,用于驱动气体贯通排热腔。
这种散热壳体中排热腔沿一个方向贯通,散热件驱动的气体贯通排热腔,可以降低气体在排热腔内循环流通导致热量堆积,可以提高散热壳体的散热效果。
基于第一方向,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形式中,散热壳体还包括格栅件。格栅件与壳体可拆卸连接,且设置于通风口以通过格栅件保护散热件。格栅件具有通风孔,通风孔与通风口连通。
这种散热壳体中格栅件一方面可以通风,以便排热腔和壳体外部流通气体,另一方面又可以限制壳体外部的杂物进入到排热腔内,以保护散热件。格栅件的通风孔可以用于气流的流通,而通风孔的尺寸可以小于通风口,以阻挡尺寸大于通风口的杂物进入到排热腔内。当格栅件设置有多个通风孔时,减小了格栅件对通风口处流通气流的影响。
基于第一方向,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形式中,散热壳体还包括防尘罩。格栅件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倾斜或垂直设置。通风孔包括第一类型孔和第二类型孔,第一类型孔设置于第一部分,第二类型孔设置于第二部分。壳体、导热件和格栅件中的一者与防尘罩可拆卸连接,以使得防尘罩对第二类型孔防尘。
这种散热壳体中格栅件具有第二部分,扩展了通风口的布置区域。设置格栅件相较于不设置格栅件的形式,对气流进入通风口具有一定的阻挡作用,通过格栅件扩展第二部分,能够增加气流流通格栅件的流通面积,能够减小格栅件对气流的阻挡作用。
基于第一方向,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形式中,壳体包括安装板。安装板设置有多个安装位。散热件的数量为多个,每个散热件可拆卸地设置于一个安装位。
这种散热壳体中通过多个散热件来提高排热腔和壳体外部的气流流通效率。
基于第一方向,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形式中,散热组件还包括锁紧件。散热件设置有第一安装部,壳体设置有第二安装部。锁紧件配合第二安装部和第一安装部,以连接散热件和壳体。
这种散热壳体中散热组件还包括锁紧件。锁紧件能够将散热件可拆卸地安装于壳体。
基于第一方向,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形式中,导热件还包括翅片支架和多个散热翅片。翅片支架设置于排热腔内。散热翅片设置于翅片支架内,相邻的两个散热翅片之间形成连通通风口的散热分通道。
这种散热壳体中,电子元件的热量传导至多个散热翅片处,散热翅片扩展散热面积。气流在散热分通道内流通将多个散热翅片的热量带走,提高散热壳体的散热效率。
基于第一方向,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形式中,导热件包括多个散热管。散热管一端延伸入放置腔内以导热配合电子元件,另一端伸入排热腔内以连接散热翅片。
这种散热壳体中,散热管延伸至放置腔内并直接将电子元件产生的热量传导至排热腔内,能够提高热传导效率。
基于第一方向,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形式中,导热件与壳体固定连接。
这种散热壳体中,导热件通过与壳体固定连接,能够提高导热件和壳体的连接强度,而且便于导热件与放置腔密封,降低放置腔和排热腔气体交换的风险。
基于第一方向,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形式中,散热件与翅片支架或散热翅片可拆卸连接。
这种散热壳体中,散热件可以不通过安装板安装于排热腔内,而通过翅片支架或散热翅片安装于排热腔内。
本申请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逆变器。这种逆变器包括逆变模组和第一方面任一种实施形式中的散热壳体,逆变模组形成电子元件。
这种逆变器中,逆变模组的热量能够通过散热壳体快速散发。
本申请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逆变储能组合设备。这种逆变储能组合设备包括电池包、逆变模组和第一方面任一种实施形式中的散热壳体,逆变模组形成电子元件。
这种逆变储能组合设备可以直接向用电设备提供交流电,逆变模组和电池包的热量能够通过散热壳体快速散发。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逆变器的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逆变器的装配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逆变器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逆变器的剖视图。
图5是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第二半壳的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第二半壳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格栅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第二半壳、散热件和格栅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逆变储能组合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逆变器 11-电子元件 100-壳体
101-放置腔 103-排热腔 105-流通口
107-通风口 11a-逆变模块 110-外壳
111-第一半壳 113-第二半壳 130-内壳
150-安装板 151-安装位 153-引线孔
155-弹性塞 159-第二安装部 170-导风条
12-散热壳体 200-散热组件 210-导热件
211-翅片支架 2111-第一支架 2113-第二支架
213-散热翅片 215-散热管 230-散热件
231-第一安装部 250-锁紧件 11b-电池包
300-格栅件 301-通风孔 3011-第一类型孔
3013-第二类型孔 310-第一部分 330-第二部分
400-防尘罩 20-逆变储能组合设备 X-第一方向
Y-第二方向 Z-第三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需要说明的是,当两元件(平面、线条)平行设置时,应该理解为两元件之间的关系包括平行与大致平行两种。其中大致平行应理解为两元件之间可存在一定的夹角,夹角的角度大于0°且小于或等于10°。
当两元件(平面、线条)垂直设置时,应该理解为两元件之间的关系包括垂直与大致垂直两种。其中大致垂直应理解为两元件之间的夹角角度大于或等于80°且小于90°。
当某参数大于、等于或小于某一端点值时,应该理解为端点值允许存在±10%的公差,比如,A比B大于10,应该理解为包括A比B大于9的情况,也包括A比B大于11的情况。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
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散热壳体。这种散热壳体包括壳体和散热组件。壳体内部形成放置腔和排热腔,放置腔与排热腔隔离设置,放置腔用于容置电子元件。散热组件包括导热件和散热件,导热件被构造为引导电子元件发出的热量至排热腔,散热件设置于排热腔内,并被配置为将热量自排热腔排出至散热壳体的外部。壳体开设有通风口,散热件经由通风口装配于排热腔内。
这种散热壳体通过隔离放置腔和排热腔,可以降低排热腔内气体流通至放置腔的几率,进而减少高湿度气体进入到放置腔并影响电子元件正常运行的风险。导热件通过引导放置腔的热量至排热腔,增强放置腔和排热腔的热量交换,便于排热腔将放置腔的热量排出壳体。通风口一方面作为排热腔与壳体外部气流交换的接口,便于将排热腔的热量经由气流带离壳体,另一方面又可以作为散热件的安装窗口,便于散热件的安装与维护。散热壳体中的散热件一般为风扇。这种散热壳体中壳体和散热组件的设计,使得安装维护散热件时,安装维护的流程简单快捷。
本申请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逆变器。这种逆变器包括逆变模组和第一方面任一种实施形式中的散热壳体,逆变模组形成电子元件。
这种逆变器中,逆变模组的热量能够通过散热壳体快速散发。
本申请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逆变储能组合设备。这种逆变储能组合设备包括电池包、逆变模组和第一方面任一种实施形式中的散热壳体,逆变模组形成电子元件。
这种逆变储能组合设备可以直接向用电设备提供交流电,逆变模组和电池包的热量能够通过散热壳体快速散发。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做出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
图1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逆变器10的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逆变器10的装配示意图。图3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逆变器10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4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逆变器10的剖视图。
请参阅图1和图2,本申请的一实施例提供一种逆变器10。这种逆变器10包括逆变模块11a和散热壳体12。逆变模块11a形成部分电子元件11。逆变器10还可以包括通讯模块等其他电子元件11。这些电子元件11设置于散热壳体12内,通过散热壳体12散发电子元件11产生的热量。
请参阅图3和图4,散热壳体12包括壳体100和散热组件200。壳体100内形成放置腔101和排热腔103。放置腔101和排热腔103隔离设置,以限制放置腔101与排热腔103之间的气流交换。电子元件11设置于放置腔101内。由于放置腔101和排热腔103隔离设置,当排热腔103内流通高湿度的气流时,高湿度的气流不易进入到放置腔101内,以降低放置腔101内电子元件11受潮的风险。当电子元件11运行时,电子元件11在放置腔101内散发热量。散热组件200包括导热件210和散热件230。导热件210与壳体100连接,并能够将放置腔101内的电子元件11发出的热量传导至排热腔103内。散热件230设置于排热腔103内,散热件230使得排热腔103内的热量再散发至散热壳体12的外部。这种散热壳体12即可具有从放置腔101到排热腔103再到散热壳体12外部的散热路径。
壳体100还开设有通风口107。在装配散热件230至排热腔103内时,可以通过通风口107将散热件230从散热壳体12的外部移动至排热腔103内。散热件230可以为风扇。具体地,散热件230可以为轴流风扇。当散热件230设置于排热腔103内之后,散热件230还可以通过通风口107驱动气体流通,使得排热腔103和散热壳体12的外部实现气流流通。
请返回参阅图2,可选择性地,壳体100包括外壳110和内壳130。内壳130设置于外壳110的内部。放置腔101形成于内壳130的内部,排热腔103位于内壳130的外部。可选择性地,内壳130采用金属材料制成,内壳130形成的放置腔101在容置电子元件11后。内壳130本身还可以能够对电子元件11产生电磁屏蔽。
外壳110包括第一半壳111和第二半壳113。第一半壳111和第二半壳113沿第一方向X可拆卸地连接,以便在第一半壳111和第二半壳113之间装配内壳130。
可选择性地,沿第一方向X,壳体100在与通风口107对应的一侧设置有流通口105,使得排热腔103沿第一方向X贯通设置。当散热件230从散热壳体12的外部将气流引入排热腔103时,气流沿第一方向X流经排热腔103,并带走电子元件11产生的热量。
图5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第二半壳113的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请参阅图4和图5,可选择性地,壳体100还包括安装板150,安装板150设置在排热腔103内。安装板150与外壳110固定连接。外壳110、内壳130和安装板150的相对位置被限制后,通过夹具固定外壳110时,即可通过通风口107将散热件230移动至排热腔103,并将散热件230设置于安装板150上。在维护散热件230时,则可以打开通风口107,限制外壳110的位置后,安装板150的位置也被限制,仅仅对散热件230施力,即可将散热件230从排热腔103取出。在将散热件230从排热腔103取出的过程中,安装板150不易晃动,可以降低散热件230的维护难度。
可选择性地,安装板150设置有多个安装位151。多个安装位151沿第二方向Y布置,第二方向Y垂直于第一方向X。散热壳体12中散热件230的数量与安装位151的数量对应。安装板150在每一个安装位151处安装一个散热件230。安装板150在每个安装位151处设置有贯穿孔。贯穿孔沿第一方向X贯通。散热件230驱动气流沿第一方向X从贯穿孔通过。多个散热件230在排热腔103内同时运行时,可以增加排热腔103内的气体流通量,从而提高散热壳体12的散热效果。
可选择性地,壳体100还包括多个导风条170。导风条170与外壳110固定设置于排热腔103内。导风条170位于安装板150朝向通风口107的一侧。两个相邻的导风条170之间形成的风道对应一个安装板150的安装位151。当需要将散热件230从通风口107装配至安装板150时,散热件230可以从两个导风条170之间的风道靠近安装板150,并安装于安装板150上。当散热件230运行时,风道可以导向气流流向,降低多个散热件230之间的干涉,提高散热件230的工作效率。
图6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第二半壳113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请参阅图6,可选择性地,安装板150上还设置有引线孔153,引线孔153用于将电性连接电源的导线引至安装板150朝向通风口107的一侧,以便使得导线和散热件230电性连接,电源能够通过导线向散热件230供电。引线孔153内设置有弹性塞155,导线从弹性塞155穿过。弹性塞155包裹导线的外周,可以密封导线的外周。弹性塞155可以使用橡胶材料制成。
请结合参阅图2和图4,可选择性地,导热件210包括翅片支架211和多个散热翅片213。翅片支架211与内壳130可拆卸地连接于内壳130的外侧。翅片支架211内形成安装腔,散热翅片213装配于安装腔内。在相邻的两个散热翅片213之间形成散热分通道,散热分通道内流通气体时,气体能够带走两个散热翅片213的热量。翅片支架211与内壳130通过固定螺栓可拆卸地连接。当散热壳体12中的内壳130或者翅片支架211出现缺陷时,可以仅仅更换出现缺陷的部分。翅片支架211包括第一支架2111和第二支架2113。其中,第一支架2111与内壳130可拆卸地连接,第二支架2113与第一支架2111可拆卸地连接。当装配散热翅片213至翅片支架211时,可以先装配第一支架2111和内壳130,使得安装腔的一部分敞开。将散热翅片213装配于第一支架2111内,限制散热翅片213与第一支架2111在第一方向X的位置。控制第二支架2113沿第一方向X靠近第一支架2111,散热翅片213伸入第二支架2113内,将第二支架2113与第一支架2111连接,第一支架2111和第二支架2113共同夹持散热翅片213,以限制散热翅片213、第一支架2111和第二支架2113在第一方向X上的位置。
当内壳130容置于外壳110的内部时,翅片支架211位于安装板150背离通风口107的一侧。安装腔沿第一方向X贯通,相邻两个散热翅片213之间形成的散热分通道也沿第一方向X贯通。散热件230驱动气流沿第一方向X在风道和安装腔内流通。当气流在安装腔内流通时,气体带走电子元件11传递至散热翅片213的热量,从而实现散热壳体12的散热。
可选择性地,导热件210还包括多个散热管215。散热管215一端延伸入放置腔101内以导热配合电子元件11,另一端伸入排热腔103内以连接散热翅片213。当电子元件11发出热量时,热量通过散热管215传递至散热翅片213,再通过流经散热翅片213的气体带走。散热管215与内壳130密封连接,降低散热管215与内壳130连接处的气流交换,降低排热腔103内的气流通过散热管215与内壳130连接处进入到放置腔101的风险。散热管215与内壳130固定连接,能够提高散热管215和壳体100的连接强度。当散热壳体12振动时,降低散热管215与壳体100的相对运动,进而降低排热腔103内的气流通过散热管215与内壳130连接处进入到放置腔101的风险。
可选择性地,多个散热翅片213沿第三方向Z间隔设置。第三方向Z垂直于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散热管215沿第三方向Z延伸,使得同一个散热管215能够同时穿过沿第三方向Z间隔设置的多个散热翅片213。以便散热管215将热量传递至更多的散热翅片213,通过散热翅片213增加散热面积,提高散热壳体12的散热效率。
可以理解地,散热壳体12也可以不包括安装板150。通过翅片支架211或散热翅片213安装散热件230,使得散热件230稳定地位于排热腔103内。具体地,翅片支架211或散热翅片213朝向通风口107的一面设置有安装结构,散热件230通过通风口107进入到排热腔103后,通过翅片支架211或散热翅片213的安装结构将散热件230的位置固定。
图7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格栅件300的结构示意图。图8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第二半壳113、散热件230和格栅件300的结构示意图。
请参阅图7和图8,可选择性地,散热壳体12(如图1所示的散热壳体12)还包括格栅件300。格栅件300与壳体100可拆卸地连接。格栅件300具有多个通风孔301。格栅件300设置于通风口107处,气流可以通过通风孔301从散热壳体12的外部进入到排热腔103内,或通过通风孔301从排热腔103流动至散热壳体12的外部。格栅件300的通风孔301尺寸小于通风口107,通过格栅件300可以限制散热壳体12外部的杂物进入到排热腔103内,进而保护散热件230。在散热壳体12实际使用时,若散热壳体12放置于水平面上,第一方向X为散热壳体12的高度方向。第二方向Y为散热壳体12的长度方向。第三方向Z为散热壳体12的宽度方向。格栅件300位于散热件230的下方。若将散热壳体12放置于草坪上,格栅件300可以限制杂草伸入排热腔103内,降低杂草接触到散热件230的风险,使得散热件230可以正常运行。
可选择性地,格栅件300包括第一部分310和第二部分330。第一部分310和第二部分330倾斜或垂直设置。通风孔301包括第一类型孔3011和第二类型孔3013,第一类型孔3011设置于第一部分310,第二类型孔3013设置于第二部分330。当散热件230运行时,气流主要通过第一类型孔3011沿第一方向X流通,并经过格栅件300的第一部分310。通过设置第二部分330扩大了格栅件300上所有通风孔301的通风面积,可以提高气体在排热腔103内的流通量。
可选择性地,散热壳体12还包括防尘罩400。防尘罩400与格栅件300可拆卸连接,防尘罩400能够降低灰尘从第二类型孔3013进入到排热腔103的几率。防尘罩400设置有小孔,气流也可以从散热壳体12的外部通过小孔进入到排热腔103内。请结合参阅图4和图7,可以通过格栅件300和壳体100夹持防尘罩400的形式,使得防尘罩400与格栅件300可拆卸连接。可以理解地,防尘罩400也可以与壳体100或导热件210可拆卸连接。当导热件210设置于散热件230朝向通风口107的一侧时,防尘罩400可以通过与导热件210可拆卸连接,对准格栅件300的第二部分330。例如,当翅片支架211设置于散热件230朝向通风口107的一侧时,防尘罩400可以通过与翅片支架211可拆卸连接,对准格栅件300的第二部分330。防尘罩400与壳体100或导热件210可拆卸连接的形式可以为:防尘罩400的外周设置第一磁性件,壳体100或导热件210设置第二磁性件,通过第一磁性件和第二磁性件磁性吸合的形式使得防尘罩400与壳体100或导热件210可拆卸连接。
请参阅图6和图7,可选择性地,散热组件200还包括锁紧件250。散热件230设置有第一安装部231,安装板150设置有第二安装部159。锁紧件250配合第二安装部159和第一安装部231,以连接散热件230和壳体100。第一安装部231包括散热件230上沿第一方向X贯通的通孔,第二安装部159包括安装板150上沿第一方向X延伸的螺纹孔。锁紧件250包括锁紧螺栓(图中未示出)。锁紧螺栓穿过第一安装部231后与第二安装部159螺纹连接,即可使得散热件230和安装板150可拆卸连接。在安装板150上还可以设置减振件,锁紧螺栓使得散热件230压向减振件。减振件可以减轻散热件230运行时的振动。可以理解地,第一安装部231、第二安装部159和锁紧件250也可以为其他形式。例如,锁紧件250包括硬质杆。第一安装部231包括散热件230上沿第一方向X贯通的通孔,以及设置于通孔内壁的第一弹性环。第二安装部159包括安装板150上沿第一方向X延伸的盲孔,以及设置于通孔内壁的第二弹性环。沿第一方向X使得硬质杆穿过第一安装部231和第二安装部159,且硬质杆的外壁挤压第一弹性环和第二弹性环。通过第一弹性环与硬质杆的摩擦力,第二弹性环与硬质杆的摩擦力,使得硬质杆不易沿第一方向X脱离第一安装部231和第二安装部159。
请继续参阅图4,安装板150和外壳110形成的朝向通风口107的腔室与内壳130隔离,该腔室构成部分的排热腔103。安装板150与翅片支架211沿第一方向X紧密配合,翅片支架211内的安装腔构成部分的排热腔103。散热件230从通风口107引入的气流在流经安装板150朝向通风口107的部分腔室后,进入安装腔内,并在安装腔内沿第一方向X流通,最后通过流通口105流出安装腔。气流在排热腔103内沿第一方向X流通,而不易进入到内壳130形成放置腔101内。这种散热壳体12通过隔离放置腔101和排热腔103,可以降低排热腔103内气体流通至放置腔101的几率,进而减少高湿度气体进入到放置腔101并影响电子元件11正常运行的风险。导热件210通过引导放置腔101的热量至排热腔103,增强放置腔101和排热腔103的热量交换,便于排热腔103将放置腔101的热量排出壳体100。通风口107一方面作为排热腔103与壳体100外部气流交换的接口,便于将排热腔103的热量经由气流带离壳体100,另一方面又可以作为散热件230的安装窗口,便于散热件230的安装与维护。散热壳体12中的散热件230一般为风扇。这种散热壳体12中壳体100和散热组件200的设计,使得安装维护散热件230时,安装维护的流程简单快捷。
图9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逆变储能组合设备20的结构示意图。
请参阅图9,本申请还提供一种逆变储能组合设备20,这种逆变储能组合设备20包括电池包11b、逆变模块11a和上述的散热壳体12。电池包11b和逆变模块11a均为电子元件11。电池包11b和逆变模块11a设置于散热壳体12的放置腔内。电池包11b与逆变模块11a电性连接,电池包11b向逆变模块11a输出直流电,逆变模块11a将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后输出,使得连接逆变储能组合设备20的用电装置能够在交流电的驱动下运行。而电池包11b和逆变模块11a在运行时产生的热量,则可以通过散热壳体12散发。
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例仅是用来说明本申请,而并非用作为对本申请的限定,只要在本申请的实质精神范围之内,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适当改变和变化都落在本申请公开的范围之内。

Claims (12)

1.一种散热壳体,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内部形成放置腔和排热腔,所述放置腔与所述排热腔隔离设置,所述放置腔用于容置电子元件;
散热组件,所述散热组件包括导热件和散热件,所述导热件被构造为引导所述电子元件发出的热量至所述排热腔,所述散热件设置于所述排热腔内,并被配置为将热量自所述排热腔排出至所述散热壳体的外部;
所述壳体开设有通风口,所述散热件经由所述通风口装配于所述排热腔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排热腔贯通设置;
所述散热件设置于所述排热腔内,用于驱动气体贯通所述排热腔。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壳体还包括格栅件;
所述格栅件与所述壳体可拆卸连接,且设置于所述通风口以通过所述格栅件保护所述散热件;
所述格栅件具有通风孔,所述通风孔与所述通风口连通。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散热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壳体还包括防尘罩;
所述格栅件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倾斜或垂直设置;
所述通风孔包括第一类型孔和第二类型孔,所述第一类型孔设置于所述第一部分,所述第二类型孔设置于所述第二部分;
所述壳体、所述导热件和所述格栅件中的一者与所述防尘罩可拆卸连接,以使得所述防尘罩对所述第二类型孔防尘。
5.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散热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件还包括翅片支架和多个散热翅片;
所述翅片支架设置于所述排热腔内;
所述散热翅片设置于所述翅片支架内,相邻的两个所述散热翅片之间形成连通所述通风口的散热分通道。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散热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件包括多个散热管;
所述散热管一端延伸入所述放置腔内以导热配合所述电子元件,另一端伸入所述排热腔内以连接所述散热翅片。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散热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件与所述翅片支架或所述散热翅片可拆卸连接。
8.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散热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安装板;
所述安装板设置有多个安装位;
所述散热件的数量为多个,每个所述散热件可拆卸地设置于一个所述安装位。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散热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组件还包括锁紧件;
所述散热件设置有第一安装部,所述安装板设置有第二安装部;
所述锁紧件配合所述第二安装部和所述第一安装部,以连接所述散热件和所述壳体。
10.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散热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件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
11.一种逆变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逆变模组和如权利要求1至10任一项所述的散热壳体,所述逆变模组形成所述电子元件。
12.一种逆变储能组合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池包、逆变模组和如权利要求1至10任一项所述的散热壳体,所述逆变模组形成所述电子元件。
CN202321801051.5U 2023-07-07 2023-07-07 散热壳体、逆变器及逆变储能组合设备 Active CN22051096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801051.5U CN220510963U (zh) 2023-07-07 2023-07-07 散热壳体、逆变器及逆变储能组合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801051.5U CN220510963U (zh) 2023-07-07 2023-07-07 散热壳体、逆变器及逆变储能组合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510963U true CN220510963U (zh) 2024-02-20

Family

ID=898747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801051.5U Active CN220510963U (zh) 2023-07-07 2023-07-07 散热壳体、逆变器及逆变储能组合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51096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080278912A1 (en) Thermal management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electronic components in a sealed enclosure
CN211210349U (zh) 一种显示器驱动主板的通风散热结构
JPWO2018109932A1 (ja)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機
US10082850B2 (en) Electronic device
CN220510963U (zh) 散热壳体、逆变器及逆变储能组合设备
KR100664585B1 (ko) 중계기용 함체
JP4042520B2 (ja) 通信機器の実装構造とその放熱方法
CN211128745U (zh) 电机控制器
TW201639440A (zh) 散熱模組
CN210898951U (zh) 光伏设备用逆变器散热外壳
CN213690491U (zh) 小型工业计算机机箱组装结构
CN219329947U (zh) 一种风冷式电源
JP2005150539A (ja) 電子機器
CN213072157U (zh) 一种超薄的pd电源
CN219801007U (zh) 散热装置和电源
CN217935155U (zh) 一种快速散热的充电器
JP4859765B2 (ja) 電子機器の冷却構造
CN213484668U (zh) 一种高散热的抗震式电机外壳
CN217057758U (zh) 空调室外机
CN213150499U (zh) 一种变压器散热外壳
CN220629875U (zh) 一种显示器背板结构
CN217062276U (zh) 储能机架和储能集装箱
CN218920868U (zh) 变频柜、压缩机和暖通设备
CN213754191U (zh) 电机散热组件及散热电机
CN112584666B (zh) 变频控制盒组件、制冷系统及冰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