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509302U - 一种智能主机分体结构及智能手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智能主机分体结构及智能手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509302U
CN220509302U CN202322178125.0U CN202322178125U CN220509302U CN 220509302 U CN220509302 U CN 220509302U CN 202322178125 U CN202322178125 U CN 202322178125U CN 220509302 U CN220509302 U CN 22050930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oking
hook
piece
machine body
carrier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178125.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佳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Geniu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Geniu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Geniu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Geniu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178125.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50930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50930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50930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智能主机分体结构及智能手表,包括机体、设置于机体任意相对两端的第一勾接件与第二勾接件,还包括载板,载板上设置有第一勾位与第二勾位;其中,第一勾接件与机体固定连接,第一勾接件沿自身勾接方向与第一勾位勾连;第二勾接件沿自身勾接方向活动设置于机体上,第二勾接件的勾接方向与第一勾接件相反,第二勾接件沿自身勾接方向与第二勾位对应勾连;还包括推动件,推动件用于在第一勾接件勾连于第一勾位后驱动第二勾接件运动至第二勾位的勾接侧,并与第二勾位勾连;或者,驱动第二勾接件自第二勾位的勾接侧脱出,以便第一勾接件自第一勾位的勾接侧脱出,以此实现机体与载板的可拆卸连接,结构简单、方便,有效提升用户使用体验。

Description

一种智能主机分体结构及智能手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智能穿戴设备技术领域,进一步地涉及一种智能主机分体结构及智能手表。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科技在生产中的深入应用,中国智能穿戴行业飞速发展。例如,目前市面上大多智能手表,除了传统查看时间的功能外,还普遍具备了拍照、接打电话、健康监测等功能,极大的方便了用户的日常生活。
相关技术中,智能穿戴设备如智能手表,除了设备本体外,通常还配备有设备底座,设备本体安装于设备底座上,并通过设备底座上的穿戴组件穿戴于用户身体相应部位。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现有智能穿戴设备上其设备本体与设备底座之间的连接方式复杂,且大多无法拆卸,当然,为适应某些应用场景,也有部分生产厂家将相应智能穿戴设备的设备本体与设备底座设置为可相对拆卸,以便设备本体单独从佩戴部位取下,进而单独使用;但是,拆卸方式较为复杂,操作较为不便,影响用户使用体验,存在待改进之处。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主机分体结构及智能手表,用以简化相关技术中设备本体与设备底座之间的分体结构,提升分体操作的便捷性,进而提升用户体验。
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申请提供一种智能主机分体结构,包括:
机体;
载板,所述机体可拆卸连接于所述载板厚度方向的一侧;
第一勾接件与第二勾接件,所述第一勾接件与所述第二勾接件均设置于所述机体上,且分别位于所述机体任意相对的两端;
其中,所述第一勾接件与所述机体固定连接;所述载板上设置有第一勾位,所述第一勾接件沿自身勾接方向与所述第一勾位对应勾连;
所述第二勾接件沿自身勾接方向活动设置于所述机体上,所述第二勾接件的勾接方向与所述第一勾接件相反;所述载板上还设置有第二勾位,所述第二勾接件沿自身勾接方向与所述第二勾位对应勾连;
推动件,所述推动件沿所述第一勾接件与所述第二勾接件的勾接方向活动设置于所述机体上,用于在所述第一勾接件勾连于所述第一勾位后驱动所述第二勾接件运动至所述第二勾位的勾接侧,并与所述第二勾位勾连;或者,驱动所述第二勾接件自所述第二勾位的勾接侧脱出,以使所述第一勾接件自所述第一勾位的勾接侧脱出,从而实现所述机体与所述载板的可拆卸连接。
通过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智能主机分体结构,实际使用时,用户分别握持机体与载板,并推动机体或载板,使第一勾接件沿自身勾接方向与第一勾位勾连;然后,沿第一勾接件与第二勾接件的勾接方向活动推动件,使推动件驱动第二勾接件运动至第二勾位的勾接侧;与此同时,扣合机体与载板,使第二勾接件与第二勾位勾连,以此完成机体在载板上的安装;待需要单独使用机体时,即需要将机体与载板分离时,再次活动推动件,使推动件驱动第二勾接件沿自身勾接方向的反向运动,直至第二勾接件自第二勾位的勾接侧脱离,同时,沿第一勾接件勾接方向的反向推动机体相对载板滑移,使第一勾接件自第一勾位的勾接侧脱离,后反向拉动机体与载板,以此将机体与载板分离。
采用此种方式实现机体与载板的可拆卸连接,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有效提升相应智能主机的使用便捷性,提升用户体验。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勾接件包括第一勾体与第一勾尖,所述第一勾体的一端与所述机体连接,所述第一勾尖成型于所述第一勾体背离所述机体的一端,且所述第一勾尖的勾接面平行于所述载板;
所述第二勾接件包括第二勾体与第二勾尖,所述第二勾体的一端与所述机体连接,所述第二勾尖成型于所述第二勾体背离所述机体的一端,所述第二勾尖的勾接面平行于所述载板,且所述第二勾尖的勾接方向与所述第一勾头相反;
所述第一勾位与所述第二勾位均包括勾板,任一所述勾板均平行于所述载板设置,任一所述勾板的勾接侧均位于自身靠近另一所述勾板的一侧;
所述第一勾体与所述第二勾体分别抵紧对应所述勾板的勾接侧的端面,且所述第一勾尖与所述第二勾尖分别抵紧对应所述勾板背离所述机体的侧面。
通过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智能主机分体结构,使第一勾体与第二勾体分别抵紧对应勾板的勾接侧的端面,并使第一勾尖的勾接面与第二勾尖的勾接面分别抵紧对应勾板背离机体的侧面,以此实现第一勾接件与第一勾位的勾连、第二勾接件与第二勾位的勾连,勾连结构简单、便于生产,有助于降低企业生产成本。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载板上对应任一所述勾板均开设有通孔,任一所述通孔均贯穿所述载板的厚度方向;任一所述勾板均设置于对应所述通孔背离另一所述通孔一侧的内壁上。
通过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智能主机分体结构,实际使用时,用户将第一勾体与第二勾体沿通孔的深度方向分别伸入对应通孔后,再使第一勾接件与第一勾板勾连、使第二勾接件与第二勾板勾连,将勾接结构设置于载板内,有助于提升第一勾体与第二勾体在机体上的连接稳定性,进而有助于延长相应智能主机的使用寿命。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机体靠近所述载板的一侧开设有安装槽,所述第二勾体背离所述第二勾尖的一端伸入所述安装槽内,并沿自身勾接方向与所述机体滑移连接;
所述推动件设置于所述第二勾体背离所述第二勾尖的一端。
通过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智能主机分体结构,将推动件设置于第二勾体背离第二勾尖的一端,并将第二勾体设置推动件的一端设置于安装槽内,有助于提升推动件设置于机体时的便捷性,进一步减低相应智能主机的制造难度。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推动件包括弹簧,所述弹簧的伸缩方向平行于所述第二勾尖的勾接方向,且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抵紧所述第二勾体勾接侧的端面与所述安装槽靠近所述第二勾体勾接侧的内壁。
通过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智能主机分体结构,利用弹簧驱动第二勾体沿自身勾接方向运动,结构简单,制造方便,有助于进一步降低企业生产成本。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推动件还包括按钮,所述按钮设置于所述第二勾体背离所述弹簧的一侧,所述安装槽侧壁沿所述弹簧伸缩方向开设有避让孔,所述按钮穿设于所述避让孔内,并沿所述弹簧的伸缩方向与所述避让孔内壁滑移配合。
通过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智能主机分体结构,在第二勾体背离弹簧的一侧设置按钮,结合弹簧,驱动第二勾体沿自身勾接方向往复运动,结构简单,便于生产;同时,利用避让孔内壁与按钮的滑移配合,对第二勾体的运动进行导向,结构简单,成型方便,有效保证相应智能主机的生产便捷性,节省企业生产成本。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勾体的勾接侧成型有限位槽,所述弹簧靠近所述第二勾体的一端伸入所述限位槽内,并沿自身伸缩方向抵紧所述限位槽底壁。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限位槽间隔开设有两个,任一所述限位槽内均设置有导柱,任一所述弹簧均同轴套设于对应所述导柱上。
通过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智能主机分体结构,将弹簧套设于导柱上,并安装于限位槽内,有助于提升弹簧在机体上的安装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安装槽的底壁设置有导滑条,所述导滑条沿所述第二勾体的勾接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勾体背离所述第二勾头的一端对应所述导滑条开设有导滑槽,所述导滑条嵌入所述导滑槽内,并沿自身长度方向与所述导滑槽内壁滑移配合。
通过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智能主机分体结构,设置导滑条与导滑槽滑移配合,用于进一步对第二勾体的运动方向进行导引,从而有效提升第二勾体沿自身勾接方向运动时的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勾尖沿自身勾接方向背离所述第一勾体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引导坡面,所述第二勾尖沿自身勾接方向背离所述第二勾体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引导坡面。
通过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智能主机分体结构,扣合机体与载板时,第一引导坡面与第二引导坡面相对对应勾板勾接侧的端面滑移,以便第一勾体与第二勾体快速伸入对应通孔,从而有效提升用户连接机体与载板时的便捷性,进一步提升用户体验。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载板的中部贯穿自身厚度方向开设有定位孔,所述机体靠近所述载板的一侧设置有定位块,所述定位块嵌入所述定位孔,并沿所述定位孔的深度方向与所述定位孔内壁滑移配合。
通过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智能主机分体结构,借助定位块与定位孔内壁滑移配合,使得第二勾接件与第二勾位分离后,需要将机体与载板分开一定距离,第一勾接件才能自第一勾位的勾接侧脱出,从而减少因误触按钮导致机体与载板直接分离的情况,有效减少机体或载板滑落致损的情况发生,有效提升相应智能主机的使用安全性。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定位块背离所述机体的一侧设置有凸包,所述凸包背离所述定位块的一端自所述定位孔背离所述机体的一端伸出。
通过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智能主机分体结构,用户将相应智能主机佩戴于身体相应部位后,凸包背离定位块的一侧与用户身体接触,凸包用于减少相应智能主机与用户身体的接触面积,从而有助于智能主机散热,进而减少相应智能主机因温度过高而致损的情况发生,有效延长其使用寿命。
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智能手表,包括上述任一所述的智能主机分体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所提供的智能主机分体结构及智能手表具有以下至少一条有益效果:
1、通过推动件驱动第二勾接件沿自身勾接方向活动设置于机体上,以使第一勾接件与第一勾位勾连后,第二勾接件运动至第二勾位的勾接侧,并与第二勾位勾连;或者,通过推动件驱动第二勾接件沿自身勾接方向的反向运动,使第二勾接件自第二勾位的勾接侧脱离,以便第一勾接件自第一勾位的勾接侧脱离,以此实现机体与载板的可拆卸连接,连接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有助于提升相应智能主机的使用便捷性,提升用户体验;
2、结合弹簧与按键,实现第二勾体沿自身勾接方向的往复运动,结构简单,便于生产与操作,有助于进一步提升拆装机体与载板时的便捷性,进一步提升用户体验;同时,有助于提升相应智能主机的生产效率,并节省企业生产成本;
通过在载板上开设通孔,将勾板设置于通孔内,使得勾连结构位于勾板内,有助于提升机体与载板的连接强度,从而有效保证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下面将以明确易懂的方式,结合附图说明优选实施方式,对本方案的上述特性、技术特征、优点及其实现方式予以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主要体现机体与载板组装状态时的轴测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主要体现机体与载板组装状态时的爆炸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主要体现第一勾接件与第二勾接件在机体上设置位置的轴测示意图;
图4是图3中A部分的放大图,主要用于体现第一勾接件的整体结构;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主要体现第二勾接件整体结构的轴测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主要体现勾板安装位置的轴测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主要体现按钮安装位置的轴测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主要体现导滑条成型位置的爆炸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载板;11、第一勾位;111、勾板;12、第二勾位;13、通孔;14、定位孔;2、机体;21、安装槽;22、避让孔;23、导滑条;24、定位块;25、凸包;3、第一勾接件;31、第一勾体;32、第一勾尖;321、第一引导坡面;4、第二勾接件;41、第二勾体;411、延伸部;4111、限位槽;4112、导柱;4113、导滑槽;42、第二勾尖;421、第二引导坡面;5、推动件;51、弹簧;52、按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照附图说明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并获得其他的实施方式。
为使图面简洁,各图中只示意性地表示出了与本申请相关的部分,它们并不代表其作为产品的实际结构。另外,以使图面简洁便于理解,在有些图中具有相同结构或功能的部件,仅示意性地绘示了其中的一个,或仅标出了其中的一个。在本文中,“一个”不仅表示“仅此一个”,也可以表示“多于一个”的情形。
在一个实施例中,参照说明书附图的图1至图2,一种智能主机分体结构,包括载板1、可拆卸设置于载板1厚度方向一侧的机体2以及设置于载板1上的第一勾位11与第二勾位12;机体2上对应第一勾位11与第二勾位12分别设置有第一勾接件3与第二勾接件4,第一勾接件3与第二勾接件4分别设置于机体2任意相对的两端;其中,第一勾接件3与机体2固定连接,第一勾接件3沿自身勾接方向与第一勾位11勾连;第二勾接件4沿自身勾接方向活动设置于机体2上,且第二勾接件4的勾接方向与第一勾接件3的勾接方向相反,第二勾接件4沿自身勾接方向与第二勾位12勾连;此外,机体2上还设置有用于驱动第二勾接件4活动的推动件5;具体的,当第一勾接件3与第一勾位11勾连后,推动件5驱动第二勾接件4运动至第二勾位12的勾接侧,以使第二勾接件4与第二勾位12勾连,实现机体2在载板1上的安装;或者,在机体2从载板1上脱离时,推动件5驱动第二勾接件4自第二勾位12的勾接侧脱出,以使第一勾接件3可自第一勾位11的勾接侧脱出,以此实现机体2与载板1的可拆卸连接。
实际使用时,用户首先沿第一勾接件3的勾接方向将第一勾接件3与第一勾位11勾连,以此将机体2的一端与载板1的对应端连接;再活动推动件5,使推动件5驱动第二勾接件4运动至第二勾位12的勾接侧;后扣合机体2与载板1,使第二勾接件4与第二勾位12勾连,以此将机体2的另一端与载板1的对应端固定,实现机体2与载板1的稳定连接;待需要单独使用机体2时,再活动推动件5,使推动件5驱动第二勾接件4自第二勾位12的勾接侧脱离,实现第二勾接件4与第二勾位12的分离;之后,再沿第一勾接件3勾接方向的反向推动载板1,使载板1相对机体2滑动,以使第一勾接件3与第一勾位11分离;随后,再拉动机体2与载板1,使二者相背运动,即可将机体2从载板1上脱下,实现机体2与载板1的分体设置。采用此种方式,将第一勾接件3与第一勾位11勾连、第二勾接件4与第二勾位12勾连,实现机体2与载板1的可拆卸连接;分体方式简单、便捷,有效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一个实施例中,包括上述实施例所述的机体2、载板1、第一勾接件3、第二勾接件4、第一勾位11、第二勾位12以及推动件5,并基于上述实施例的基础,参照图1至图2,具体而言,本申请的此实施例中,机体2大致呈矩形块状结构,载板1对应机体2呈矩形板状结构,机体2可拆卸安装于载板1厚度方向的一侧,且机体2的厚度方向平行于载板1的厚度方向。当然,机体2与载板1也可设置为其它形状,能够实现二者在预设面扣合即可,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对机体2与载板1的形状不作具体限制。
参照图3至图6,具体的,第一勾接件3包括第一勾体31与第一勾尖32,第二勾接件4包括第二勾体41与第二勾尖42;并且,第一勾体31的一端与第二勾体41的一端均同机体2固定连接,且第一勾体31与第二勾体41背离机体2的一端均沿机体2的厚度方向延伸,第一勾尖32则成型于第一勾体31背离机体2的一端,且第一勾尖32的勾接面平行于载板1设置;第二勾尖42成型于第二勾体41背离机体2的一端,且第二勾尖42的勾接面平行于第一勾尖32的勾接面。同时,本申请的此实施例中,为保证第一勾接件3、第二勾接件4的结构强度,第一勾体31与第一勾尖32、第二勾体41与第二勾尖42均为一体成型。例如,当选用金属材料生产该智能主机分体结构时,第一勾尖32可以为第一勾体31向一侧弯折形成,同理,第二勾尖42可以为第二勾体41向一侧弯折形成,第一勾尖32的弯折方向与第二勾尖42的弯折方向相反,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中,对第一勾接件3与第二勾接件4的成型方式不作具体限制。
另外,参照图2与图6,载板1上对应第一勾接件3与第二勾接件4均开设有通孔13,任一通孔13均贯穿载板1的厚度方向;本申请的此实施例中,第一勾位11与第二勾位12均包括勾板111,勾板111与通孔13呈一一对应,并设置于对应通孔13内,任一勾板111均平行于载板1设置,且任一勾板111均设置于对应通孔13背离另一通孔13一侧的内壁上。
将机体2与载板1合体时,将第一勾体31沿载板1的厚度方向伸入对应通孔13内,直至第一勾尖32伸至对应勾板111背离机体2的一侧,且第一勾尖32的勾接面与对应勾板111背离机体2一侧的侧壁抵接;然后,第一勾体31沿第一勾接件3的勾接方向靠近对应勾板111,直至第一勾体31与相应勾板111勾接侧的端壁抵紧,以此实现第一勾接件3与第一勾位11勾连。同理,推动件5驱动第二勾体41运动至相应勾板111的勾接侧,并扣合机体2与载板1后,第二勾体41沿载板1的厚度方向伸入对应通孔13内,直至第二勾尖42伸至对应勾板111背离机体2的一侧;之后,推动件5驱动第二勾体41沿第二勾尖42的勾接方向靠近对应勾板111,直至第二勾体41与相应勾板111勾接侧的端壁抵紧,且第二勾尖42的勾接面与对应勾板111背离机体2的侧壁抵接,以此实现第二勾接件4与第二勾位12勾连。
为促进相应智能主机整体的小型化,第一勾接件3、第二勾接件4均设置于机体2靠近载板1一侧的端面上,即机体2厚度方向一侧的端面上。当然,第一勾接件3、第二勾接件4也可以设置于机体2长度方向或宽度方向的端面上,勾板111也可对应设置于载板1长度方向或宽度方向的端面上,可实现第一勾接件3与第一勾位11、第二勾接件4与第二勾位12勾连即可,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中,对第一勾接件3、第二勾接件4、第一勾板111、第二勾板111的设置位置不作具体限制。
进一步的,参照图3、图4与图7,推动件5包括弹簧51,弹簧51设置于第二勾体41背离第二勾尖42的一端;且弹簧51的伸缩方向平行于第二勾尖42的勾接方向;机体2上靠近载板1的一侧开设有安装槽21,第二勾体41背离第二勾尖42的一端设置有延伸部411,延伸部411与第二勾体41一体成型,第二勾体41成型延伸部411的一端伸入安装槽21内,弹簧51的两端分别抵紧延伸部411对应第二勾体41勾接侧的端面与安装槽21的对应内壁,以此实现第二勾体41沿自身勾接方向与机体2的活动连接。并且,为提升第二勾体41滑移运动的稳定性,弹簧51于延伸部411处至少平行间隔设置有两根。
参照图5,延伸部411上开设有限位槽4111,限位槽4111开设于延伸部411靠近弹簧51的一端,限位槽4111与弹簧51一一对应,任一限位槽4111均贯通延伸部411对应第二勾体41勾接侧的一端;并且,任一限位槽4111底壁的中部均设置有导柱4112,弹簧51靠近第二勾体41的一端沿自身伸缩方向伸入对应限位槽4111内,并同轴套设于对应导柱4112上,且弹簧51靠近延伸部411的一端抵紧限位槽4111平行第二勾体41勾接侧的底壁,以此提升弹簧51安装于延伸部411处的稳定性。此外,限位槽4111还贯穿延伸部411背离第二勾尖42侧的端壁,弹簧51也可自延伸部411背离第二勾尖42侧的一侧进入限位槽4111,以此提升其装至限位槽4111处的便捷性。
参照图3与图8,推动件5还包括按钮52,按钮52设置于延伸部411背离弹簧51的一端。安装槽21沿弹簧51伸缩方向背离弹簧51一侧的侧壁上贯穿开设有避让孔22,避让孔22的深度方向平行于弹簧51的伸缩方向;按钮52穿设于避让孔22内,并沿弹簧51的伸缩方向与避让孔22内壁滑移配合,以此实现按钮52于机体2上的安装。本申请的此实施例中,按钮52、延伸部411、第二勾体41,三者一体成型。
实际使用时,待将第一勾接件3与第一勾板111勾连后,用户按压按钮52,按钮52推动第二勾体41沿自身勾接方向运动至相应勾板111的勾接侧;之后,扣合机体2与载板1,第二勾体41沿载板1的厚度方向伸入对应通孔13内,直至第二勾尖42伸至对应勾板111背离机体2的一侧;然后,用户松开按钮52,弹簧51恢复形变、释放弹性,推动第二勾体41沿第二勾尖42的勾接方向靠近对应勾板111,直至第二勾体41与相应勾板111勾接侧的端壁抵紧,且第二勾尖42的勾接面与对应勾板111背离机体2的侧壁抵接,以此实现第二勾接件4与第二勾位12勾连,从而将机体2与载板1连接;待需要将机体2从载板1上分离时,用户再次按压按键,以驱动第二勾体41沿自身勾接方向的反向运动,直至自第二勾头对应勾板111的勾接侧脱离;之后,再沿第一勾件勾接方向的反向推动载板1,使载板1相对机体2滑动,以使第一勾头自对应勾板111的勾接侧脱出;与此同时,拉动机体2与载板1,使二者相背运动,即可将机体2从载板1上脱下,实现机体2与载板1的分体设置。
为提升第一勾接件3与第一勾位11、第二勾接件4与第二勾位12勾连的便捷性,方便第一勾尖32、第二勾尖42伸入对应通孔13,本申请的此实施例中,参照图4与图5,第一勾尖32上成型有第一引导坡面321,第二勾尖42上成型有第二引导坡面421;具体的,第一引导坡面321成型于第一勾尖32沿自身勾接方向背离第一勾体31的一侧,同理,第二引导坡面421成型于第二勾尖42沿自身勾接方向背离第二勾体41的一侧。同时,任一勾板111靠近机体2的一侧均呈斜面设置;扣合机体2与载板1时,第一引导坡面321、第二引导坡面421分别沿自身倾斜方向与对应勾板111的斜面滑移配合,直至对应第一勾尖32、第二勾尖42伸至对应勾板111背离机体2的一侧。
参照图7与图8,为提升按钮52相对避让槽内壁滑移的稳定性,安装槽21的底壁沿弹簧51的伸缩方向设置有导滑条23,延伸部411背离第二勾尖42的一端对应导滑条23开设有导滑槽4113;使用时,导滑条23嵌入导滑槽4113内,并沿弹簧51的伸缩方向与导滑槽4113内壁滑移配合。
参照图3与图8,本申请的此实施例中,机体2靠近载板1一侧的中部设置有定位块24,定位块24对应机体2呈矩形块状结构,并与机体2一体成型,对应的,载板1的中部贯穿自身厚度方向开设有定位孔14,机体2与载板1扣合时,定位块24沿载板1的厚度方向嵌入定位孔14,并与定位孔14内壁滑移配合。使用时,第二勾头自第二勾板111处脱离后,需要将机体2与载板1分开一定距离,才能将第一勾头自第一勾板111的勾接侧脱出,以此减少因误触按钮52导致第二勾尖42从对应通孔13内脱离后,第一勾尖32直接自对应通孔13脱出的情况发生,提升相应智能主机的使用安全性,延长相应智能主机的使用寿命。
同时,本申请的此实施例中,定位块24上背离机体2的一侧成型有凸包25,凸包25成型于定位块24长度方向的一端,凸包25用于减少机体2与用户的接触面积,方便机体2散热,从而进一步延长相应智能主机的使用寿命。
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实际使用时,首先将第一勾体31沿载板1的厚度方向伸入对应通孔13内,直至第一勾头的勾接面与对应勾板111背离机体2的侧壁勾连;然后,按压按钮52,利用按钮52驱动第二勾体41沿自身勾接方向运动至相应勾板111的勾接侧;之后,扣合机体2与载板1,第二勾体41沿载板1的厚度方向伸入对应通孔13内,直至第二勾尖42伸至对应勾板111背离机体2的一侧;然后,松开按钮52,弹簧51恢复形变、释放弹性,推动第二勾体41沿第二勾尖42的勾接方向靠近对应勾板111,直至第二勾体41与相应勾板111勾接侧的端壁抵紧,且第二勾尖42的勾接面与对应勾板111背离机体2的侧壁抵接,以此实现第二勾接件4与第二勾位12勾连,从而将机体2安装于载板1上。当用户需要单独使用机体2,再次按压按键,以驱动第二勾体41沿自身勾接方向的反向运动,直至自第二勾头对应勾板111的勾接侧脱离;之后,再沿第一勾件勾接方向的反向推动载板1,使载板1相对机体2滑动,以使第一勾头自对应勾板111的勾接侧脱出;与此同时,拉动机体2与载板1,使二者相背运动,即可将机体2从载板1上取下。
采用此种分体结构,只需按压按键,即可将第一勾头、第二勾头与对应勾板111勾连或脱离,即实现机体2与载板1的可拆卸连接,分体方式简单、易于操作与生产,有效提升用户体验,并节省企业生产成本。
在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一种智能手表,包括上述实施例所述的智能主机分体结构。
应当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均可根据需要自由组合。以上所述仅是本申请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13)

1.一种智能主机分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体;
载板,所述机体可拆卸连接于所述载板厚度方向的一侧;
第一勾接件与第二勾接件,所述第一勾接件与所述第二勾接件均设置于所述机体上,且分别位于所述机体任意相对的两端;
其中,所述第一勾接件与所述机体固定连接;所述载板上设置有第一勾位,所述第一勾接件沿自身勾接方向与所述第一勾位对应勾连;
所述第二勾接件沿自身勾接方向活动设置于所述机体上,所述第二勾接件的勾接方向与所述第一勾接件相反;所述载板上还设置有第二勾位,所述第二勾接件沿自身勾接方向与所述第二勾位对应勾连;
推动件,所述推动件设置于所述机体上,用于在所述第一勾接件勾连于所述第一勾位后驱动所述第二勾接件运动至所述第二勾位的勾接侧,并与所述第二勾位勾连;或者,驱动所述第二勾接件自所述第二勾位的勾接侧脱出,以使所述第一勾接件自所述第一勾位的勾接侧脱出,从而实现所述机体与所述载板的可拆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主机分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勾接件包括第一勾体与第一勾尖,所述第一勾体的一端与所述机体连接,所述第一勾尖成型于所述第一勾体背离所述机体的一端,且所述第一勾尖的勾接面平行于所述载板;
所述第二勾接件包括第二勾体与第二勾尖,所述第二勾体的一端与所述机体连接,所述第二勾尖成型于所述第二勾体背离所述机体的一端,所述第二勾尖的勾接面平行于所述载板;
所述第一勾位与所述第二勾位均包括勾板,任一所述勾板均平行于所述载板设置,任一所述勾板的勾接侧均位于自身靠近另一所述勾板的一侧;
所述第一勾体与所述第二勾体分别抵紧对应所述勾板的勾接侧的端面,且所述第一勾尖的勾接面与所述第二勾尖的勾接面分别抵紧对应所述勾板背离所述机体的侧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智能主机分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载板上对应任一所述勾板均开设有通孔,任一所述通孔均贯穿所述载板的厚度方向;任一所述勾板均设置于对应所述通孔背离另一所述通孔一侧的内壁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智能主机分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靠近所述载板的一侧开设有安装槽,所述第二勾体背离所述第二勾尖的一端伸入所述安装槽内,并沿自身勾接方向与所述机体滑移连接;
所述推动件设置于所述第二勾体背离所述第二勾尖的一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智能主机分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件包括弹簧,所述弹簧的伸缩方向平行于所述第二勾尖的勾接方向,且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抵紧所述第二勾体勾接侧的端面与所述安装槽靠近所述第二勾体勾接侧的内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智能主机分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件还包括按钮,所述按钮设置于所述第二勾体背离所述弹簧的一侧,所述安装槽侧壁沿所述弹簧伸缩方向开设有避让孔,所述按钮穿设于所述避让孔内,并沿所述弹簧的伸缩方向与所述避让孔内壁滑移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智能主机分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勾体的勾接侧成型有限位槽,所述弹簧靠近所述第二勾体的一端伸入所述限位槽内,并沿自身伸缩方向抵紧所述限位槽底壁。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智能主机分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槽间隔开设有两个,任一所述限位槽内均设置有导柱,任一所述弹簧均同轴套设于对应所述导柱上。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智能主机分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槽的底壁设置有导滑条,所述导滑条沿所述第二勾体的勾接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勾体背离所述第二勾尖的一端对应所述导滑条开设有导滑槽,所述导滑条嵌入所述导滑槽内,并沿自身长度方向与所述导滑槽内壁滑移配合。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智能主机分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勾尖沿自身勾接方向背离所述第一勾体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引导坡面,所述第二勾尖沿自身勾接方向背离所述第二勾体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引导坡面。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主机分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载板的中部贯穿自身厚度方向开设有定位孔,所述机体靠近所述载板的一侧设置有定位块,所述定位块嵌入所述定位孔,并沿所述定位孔的深度方向与所述定位孔内壁滑移配合。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一种智能主机分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块背离所述机体的一侧设置有凸包,所述凸包背离所述定位块的一端自所述定位孔背离所述机体的一端伸出。
13.一种智能手表,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2中任一所述的智能主机分体结构。
CN202322178125.0U 2023-08-14 2023-08-14 一种智能主机分体结构及智能手表 Active CN22050930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178125.0U CN220509302U (zh) 2023-08-14 2023-08-14 一种智能主机分体结构及智能手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178125.0U CN220509302U (zh) 2023-08-14 2023-08-14 一种智能主机分体结构及智能手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509302U true CN220509302U (zh) 2024-02-20

Family

ID=898711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178125.0U Active CN220509302U (zh) 2023-08-14 2023-08-14 一种智能主机分体结构及智能手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50930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229578B (zh) 一种可拆卸的连接件及可穿戴设备
CN220509302U (zh) 一种智能主机分体结构及智能手表
CN109819078A (zh) 终端设备
US7946880B2 (en) Electronic connector assembly
CN217906603U (zh) 可穿戴设备、表带及其链节
CN204962459U (zh) 一种筒灯
CN105326162A (zh) 一种双拉式自锁拉链头
CN214011581U (zh) 一种光模块的拉环解锁结构
CN114712614B (zh) 一种输注泵
CN101885142B (zh) 自动安装机构
CN110056750B (zh) 一种锁紧机构及具有该锁紧机构的背夹装置
CN208970398U (zh) 一种双触点的机械键盘开关
CN210193392U (zh) 一种床垫带拉链包边加工组件
CN205496399U (zh) 冲压模具的折弯机构
CN219661080U (zh) 一种拉牌组装方便且结构精简的拉链头及其拉链
CN218317126U (zh) 一种卡扣支座
CN216265816U (zh) 一种冲刀片连接结构及钉枪
CN112952415B (zh) 一种电连接器
CN220489035U (zh) 一种方便拆卸的灯带
CN219760056U (zh) 可拆卸的转换接头
CN219125551U (zh) 一种表带可拆卸的手表
CN218568746U (zh) 断路器的导轨安装固定结构
CN101387375A (zh) 灯具
CN212878016U (zh) 一种腕戴设备及其连接组件
CN2411506Y (zh) 磁碟机的固定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