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507809U - 一种换热器、制冷系统和热泵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换热器、制冷系统和热泵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507809U
CN220507809U CN202322287605.0U CN202322287605U CN220507809U CN 220507809 U CN220507809 U CN 220507809U CN 202322287605 U CN202322287605 U CN 202322287605U CN 220507809 U CN220507809 U CN 22050780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
fin
section
straight section
heat exchang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287605.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汪根法
王利烽
陆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Tongx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Tongx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Tongx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Tongx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287605.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50780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50780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50780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换热器、制冷系统和热泵系统,该换热器包括第一集流管、第二集流管、换热管组、第一翅片及第二翅片。换热管组包括多个换热扁管,换热扁管包括至少两个平直段及至少一个弯折段;第一翅片设置于相邻的两个换热扁管的平直段之间,第一翅片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平直段固定连接,第二翅片设置于相邻的两个换热扁管的弯折段之间,第二翅片的一端固定连接于相邻的两个弯折段中的一个,第二翅片的另一端自由设置。通过在换热扁管的弯折段设置第二翅片,可以有效地提高该换热器的换热效率。通过将第二翅片的一端与换热扁管固定连接,第二翅片的另一端自由设置,可以避免换热扁管弯折时第二翅片断裂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换热器、制冷系统和热泵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换热器、制冷系统和热泵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空调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电器之一,为人们提供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在现有的空调结构中,换热器作为执行换热工作的部件,是空调结构中不可或缺的器件之一。现有的一种换热器结构,由于空调风扇和换热器的安装空间有限,将换热器的换热扁管进行弯折,形成了平直段和弯折段两个部分,在换热扁管的平直段设置有翅片结构,通过该翅片结构来实现换热,但是在换热扁管的弯折段部分并未设置翅片结构,因此,该弯折段部分换热效率较低,进而影响该换热器整体的换热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换热器、制冷系统和热泵系统,以解决现有的一种换热器仅在换热扁管的平直段设置翅片结构,但未在弯折段设置翅片结构,从而影响换热器的换热效率的问题。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换热器,其包括:
第一集流管及第二集流管;
换热管组,所述换热管组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集流管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集流管连通,所述换热管组包括多个换热扁管,多个所述换热扁管沿所述第一集流管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所述换热扁管包括至少两个平直段及至少一个弯折段;
第一翅片及第二翅片,沿所述第一集流管的长度方向,所述第一翅片设置于相邻的两个所述换热扁管的所述平直段之间,所述第一翅片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平直段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翅片设置于相邻的两个所述换热扁管的所述弯折段之间,所述第二翅片的一端固定连接于相邻的两个所述弯折段中的一个,所述第二翅片的另一端自由设置。
作为上述换热器的优选方案,所述换热扁管包括三个平直段和两个弯折段,三个所述平直段包括第一平直段、中间平直段及第二平直段,两个所述弯折段包括第一弯折段和第二弯折段,所述第一平直段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集流管连通,所述第一平直段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弯折段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一弯折段的另一端与所述中间平直段的一端连通,所述中间平直段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弯折段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二弯折段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平直段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二平直段的另一端与第二集流管连通。
作为上述换热器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平直段、所述中间平直段及所述第二平直段平行设置;或;所述第一平直段与所述中间平直段呈夹角设置,所述中间平直段与所述第二平直段平行设置;或;所述第一平直段与所述中间平直段平行设置,所述中间平直段与所述第二平直段呈夹角设置;或;所述第一平直段与所述中间平直段、所述中间平直段与所述第二平直段均呈夹角设置。
作为上述换热器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平直段与所述中间平直段的夹角范围、所述中间平直段与所述第二平直段的夹角范围均为0°-180°。
作为上述换热器的优选方案,所述换热扁管包括两个平直段和一个弯折段,其中一个所述平直段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集流管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弯折段的一端连通,所述弯折段的另一端与另一个所述平直段的一端连通,另一个所述平直段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集流管连通。
作为上述换热器的优选方案,两个所述平直段平行设置;或;两个所述平直段呈夹角设置。
作为上述换热器的优选方案,两个所述平直段的夹角范围为0°-180°。
作为上述换热器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二翅片与所述第一翅片为一体相连;或;所述第二翅片与所述第一翅片不相连。
作为上述换热器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翅片与所述第二翅片均由多个依次相连的“v”字型换热片组成,所述第一翅片的所述“v”字型换热片的开口距离小于所述第二翅片的所述“v”字型换热片的开口距离;或;所述第一翅片的所述“v”字型换热片的开口距离大于所述第二翅片的所述“v”字型换热片的开口距离;或;所述第一翅片的所述“v”字型换热片的开口距离等于所述第二翅片的所述“v”字型换热片的开口距离。
一种制冷系统,包括压缩机,其还包括上述的换热器,所述第一集流管设置有进液管,所述第二集流管设置有出液管,所述压缩机的一端连通于所述进液管,另一端连通于所述出液管。
一种热泵系统,包括压缩机,其还包括上述的换热器,所述第一集流管设置有进液管,所述第二集流管设置有出液管,所述压缩机的一端连通于所述进液管,另一端连通于所述出液管。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换热器,该换热器包括第一集流管、第二集流管、换热管组、第一翅片及第二翅片。换热管组的一端与第一集流管连通,另一端与第二集流管连通,换热管组包括多个换热扁管,多个换热扁管沿第一集流管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换热扁管包括至少两个平直段及至少一个弯折段;第一翅片设置于相邻的两个换热扁管的平直段之间,第一翅片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平直段固定连接,第二翅片设置于相邻的两个换热扁管的弯折段之间,第二翅片的一端固定连接于相邻的两个弯折段中的一个,第二翅片的另一端自由设置。通过在换热扁管的平直段设置第一翅片,在换热扁管的弯折段设置第二翅片,相较于现有的仅在平直段设置翅片的方式,可以有效地增加该换热器的换热效率。此外,通过将第二翅片的一端与换热扁管固定连接,第二翅片的另一端自由设置,使换热扁管弯折时,第二翅片的自由端能随着换热扁管的形变而变化,可以避免第二翅片断裂的情况。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制冷系统,该制冷系统包括压缩机,还包括上述换热器,第一集流管设置有进液管,第二集流管设置有出液管,压缩机的一端连通于进液管,另一端连通于出液管,工作时,压缩机用于泵送换热介质,换热介质能够不断由进液管流入,从出液管流出,从而不间断地进行换热工作。通过将该换热器结构应用于该制冷系统中,可以有效提高该制冷系统的制冷效率。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热泵系统,该热泵系统包括压缩机,还包括上述换热器,第一集流管设置有进液管,第二集流管设置有出液管,压缩机的一端连通于进液管,另一端连通于出液管,工作时,压缩机用于泵送换热介质,换热介质能够不断由进液管流入,从出液管流出,从而不间断地进行换热工作。通过将该换热器结构应用于该热泵系统中,可以有效提高该热泵系统的制热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是图1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三;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四;
图6是图4中B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中:
11、第一集流管;111、进液管;12、第二集流管;121、出液管;
2、换热扁管;21、平直段;211、第一平直段;212、第二平直段;213、中间平直段;22、弯折段;221、第一弯折段;222、第二弯折段;
31、第一翅片;32、第二翅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实施例一:
如图1至图6中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提供了一种换热器,该换热器具体包括第一集流管11、第二集流管12、换热管组、第一翅片31以及第二翅片32。
如图2至图3中所示,具体地,换热管组的一端与第一集流管11连通,另一端与第二集流管12连通,换热管组包括多个换热扁管2,多个换热扁管2沿第一集流管11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每个换热扁管2包括至少两个平直段21及至少一个弯折段22。沿第一集流管11的长度方向,第一翅片31设置于相邻的两个换热扁管2的平直段21之间,第一翅片31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平直段21固定连接,第二翅片32设置于相邻的两个换热扁管2的弯折段22之间,第二翅片32的一端固定连接于相邻的两个弯折段22中的一个,第二翅片32的另一端自由设置。
需说明的是,在实际应用中,为了适应不同空调结构尺寸的要求,需要将换热扁管2沿其长度方向进行弯折,进而形成了平直段21及弯折段22,具体地弯折方法为现有的技术手段,因此不做赘述;此外,在换热扁管2弯折之前需要将翅片与换热扁管2先进行固定连接,结果如图1中所示。当然,作为一种替代方案,也可提前对换热器的安装空间进行测量,根据测量的数据设计出换热器的尺寸数据,之后采用铸造工艺直接得到弯折的换热扁管2,再在弯折的换热扁管2上添加翅片结构。其中,翅片是换热器的主要换热部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与现有的换热器结构相比,本实施例中通过在换热扁管2的平直段21以及弯折段22均设置翅片,可以有效地增加该换热器的换热效率。此外,通过将第二翅片32的一端与换热扁管2固定连接,第二翅片32的另一端自由设置,以使换热扁管2弯折时,第二翅片32的自由端能随着换热扁管2的形变而变化,可以避免第二翅片32断裂的情况。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两种不同的第二翅片32的固定方式。其中,第一种第二翅片32的固定方式如图1至图3中所示,沿第一集流管11的长度方向,第二翅片32的固定端与相邻两个弯折段22中靠近进液管111一端的一个固定连接。具体地,第二种第二翅片32的固定方式如图4至图6中所示,可以看到,沿第一集流管11的长度方向,第二翅片32的固定端与相邻两个弯折段22中远离进液管111一端的一个固定连接。具体第二翅片32的固定方式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可知,上述两种第二翅片32的固定安装方式均在本实施例的保护范围之内。
如图3和图6中所示,详细地,本实施例中,在换热扁管2弯折前,第二翅片32沿第一集流管11长度方向的长度值小于第一翅片31沿第一集流管11长度方向的长度值。由于在换热扁管2弯折后,弯折段22处相邻的两个换热扁管2之间的距离变小,所以,适应性地缩短第二翅片32沿第一集流管11长度方向的长度值,可以保证第二翅片32的自由端在弯折后不会与换热扁管2发生碰撞或相互干涉,从而保证第二翅片32和换热扁管2弯折段22的结构安全。
如图2和图5中所示,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换热扁管2包括三个平直段21和两个弯折段22,三个平直段21包括第一平直段211、中间平直段213及第二平直段212,两个弯折段22包括第一弯折段221和第二弯折段222,第一平直段211的一端与第一集流管11连通,第一平直段211的另一端与第一弯折段221的一端连通,第一弯折段221的另一端与中间平直段213的一端连通,中间平直段213的一端与第二弯折段222的一端连通,第二弯折段222的另一端与第二平直段212的一端连通,第二平直段212的另一端与第二集流管12连通。通过设置三个平直段21,使气流依次通过三个平直段21,可以增加换热器的换热效果,提升换热器的换热效率,此外,在两个弯折段22均设置第二翅片32,进一步提升了该换热器的换热效率。
更具体地,为了应对实际应用中的不同要求,将上述的第一平直段211、中间平直段213及第二平直段212平行设置,结果如图2中所示;或;将第一平直段211与中间平直段213呈夹角设置,中间平直段213与第二平直段212平行设置;或;第一平直段211与中间平直段213平行设置,中间平直段213与第二平直段212呈夹角设置;或;第一平直段211与中间平直段213、中间平直段213与第二平直段212均呈夹角设置。进一步地,当第一平直段211与中间平直段213呈夹角设置时,其夹角范围为0°至180°,当中间平直段213与第二平直段212呈夹角设置时,其夹角范围同样为0°-180°。需说明的是,设置三个平直段21可以提高换热器的换热效率,当空间受限时,可选择将三个平直段21平行设置,进而减小换热器在气流方向的占用空间。但三个平直段21相互平行设置也增加了气体流动的阻力,因此,当空间允许时,可选地,将第一平直段211与中间平直段213呈夹角设置,或第二平直段212与中间平直段213呈夹角设置,或是将第一平直段211与中间平直段213以及第二平直段212均为夹角设置,可以有效地减小气体流动阻力,以保证换热效果,具体的夹角设置数值不做限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只要满足安装要求即可。
可选地,第二翅片32与第一翅片31为一体相连。如此设置,由于第二翅片32与第一翅片31相连,则第二翅片32与第一翅片31可以相互传递热量,以提高换热效率。如图3和图6中所示,可选地,第二翅片32与第一翅片31不相连。由于第一翅片31与第二翅片32尺寸不同,如此设置,减小了一体成型的制造难度,且在换热扁管2弯折时,第一翅片31与第二翅片32互相不干涉。
具体地,第一翅片31与第二翅片32均由多个依次相连的“v”字型换热片组成,第一翅片31的“v”字型换热片的开口距离小于第二翅片32的“v”字型换热片的开口距离;或;第一翅片31的“v”字型换热片的开口距离大于第二翅片32的“v”字型换热片的开口距离;或;第一翅片31的“v”字型换热片的开口距离等于第二翅片32的“v”字型换热片的开口距离。通过改变“v”字型换热片的开口距离进而改变第一翅片31或第二翅片32的疏密程度,当“v”字型换热片的开口距离减小时,第一翅片31或第二翅片32更加紧密,同样长度的换热扁管2可以安装更多的第一翅片31或第二翅片32,从而增加换热效率,但是也增加了气流流动的阻力;相应地,当“v”字型换热片的开口距离增加时,第一翅片31或第二翅片32更加稀疏,具体地,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设置第一翅片31或第二翅片32的疏密程度。此外,作为一种替代方案,第一翅片31与第二翅片32可以由多个依次相连的“U”字型换热片组成,相较于“V”字型换热片,“U”字型换热片与换热扁管2的接触面更大,固定效果好。
优选地,第一翅片31与换热扁管2的平直段21、第二翅片32与换热扁管2的弯折段22均为焊接固定。通过将第一翅片31与第二翅片32与换热扁管2进行焊接固定,可以保证第一翅片31与换热扁管2以及第二翅片32与换热扁管2的连接强度,防止换热扁管2在弯折时出现第一翅片31或第二翅片32与换热扁管2脱离的情况出现。
可选地,换热扁管2内设置有多个沿长度方向延伸的细小的孔,该孔构成换热介质的流通通道,用于连通第一集流管11和第二集流管12。
本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制冷系统,该制冷系统包括压缩机,其还包括上述换热器,如图1中所示,第一集流管11设置有进液管111,第二集流管12设置有出液管121,压缩机的一端连通于进液管111,另一端连通于出液管121,工作时,压缩机用于泵送换热介质,换热介质能够不断由进液管111流入,从出液管121流出,从而不间断地进行换热工作。通过将该换热器结构应用于该制冷系统中,可以有效提高该制冷系统的制冷效率。
本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热泵系统,该热泵系统包括压缩机,其还包括上述换热器,如图1中所示,第一集流管11设置有进液管111,第二集流管12设置有出液管121,压缩机的一端连通于进液管111,另一端连通于出液管121,工作时,压缩机用于泵送换热介质,换热介质能够不断由进液管111流入,从出液管121流出,从而不间断地进行换热工作。通过将该换热器结构应用于该热泵系统中,可以有效提高该热泵系统的制热效率。
实施例二:
为了防止赘余,在本实施例中仅描述与实施例一的区别特征。如图8中所示,在本实施中,换热扁管2包括两个平直段21和一个弯折段22,其中一个平直段21的一端与第一集流管11连通,另一端与弯折段22的一端连通,弯折段22的另一端与另一个平直段21的一端连通,另一个平直段21的另一端与第二集流管12连通。具体地,该换热器通过弯折的方式形成两个平直段21和一个弯折段22,该换热器未弯折的结构如图7中所示,该换热器弯折后的结构如图8所示。
可选地,将两个平直段21平行设置;或者可选地,将两个平直段21呈夹角设置。需说明的是,当空间受限时,可选择将两个平直段21平行设置,进而减小换热器在气流方向的占用空间。但两个平直段21相互平行设置也增加了气体流动的阻力,因此,当空间允许时,可选地,将两个平直段21呈夹角设置。更具体地,当换热扁管2的两个平直段21呈夹角设置时,两个平直段21的夹角范围为0°-180°,具体夹角数值可以根据实际安装需求进行调整。
此外,于其它实施例中,换热扁管的平直段还可以设置四个、五个或者更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换热扁管的弯折段也可以相应地设置三个、四个或者更多,且每个弯折段均设置第二翅片32。在此,不再进行展开叙述。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集流管(11)及第二集流管(12);
换热管组,所述换热管组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集流管(11)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集流管(12)连通,所述换热管组包括多个换热扁管(2),多个所述换热扁管(2)沿所述第一集流管(11)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所述换热扁管(2)包括至少两个平直段(21)及至少一个弯折段(22);
第一翅片(31)及第二翅片(32),沿所述第一集流管(11)的长度方向,所述第一翅片(31)设置于相邻的两个所述换热扁管(2)的所述平直段(21)之间,所述第一翅片(31)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平直段(2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翅片(32)设置于相邻的两个所述换热扁管(2)的所述弯折段(22)之间,所述第二翅片(32)的一端固定连接于相邻的两个所述弯折段(22)中的一个,所述第二翅片(32)的另一端自由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扁管(2)包括三个平直段(21)和两个弯折段(22),三个所述平直段(21)包括第一平直段(211)、中间平直段(213)及第二平直段(212),两个所述弯折段(22)包括第一弯折段(221)和第二弯折段(222),所述第一平直段(211)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集流管(11)连通,所述第一平直段(211)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弯折段(221)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一弯折段(221)的另一端与所述中间平直段(213)的一端连通,所述中间平直段(213)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弯折段(222)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二弯折段(222)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平直段(212)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二平直段(212)的另一端与第二集流管(12)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平直段(211)、所述中间平直段(213)及所述第二平直段(212)平行设置;或;所述第一平直段(211)与所述中间平直段(213)呈夹角设置,所述中间平直段(213)与所述第二平直段(212)平行设置;或;所述第一平直段(211)与所述中间平直段(213)平行设置,所述中间平直段(213)与所述第二平直段(212)呈夹角设置;或;所述第一平直段(211)与所述中间平直段(213)、所述中间平直段(213)与所述第二平直段(212)均呈夹角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平直段(211)与所述中间平直段(213)的夹角范围、所述中间平直段(213)与所述第二平直段(212)的夹角范围均为0°-18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扁管(2)包括两个平直段(21)和一个弯折段(22),其中一个所述平直段(21)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集流管(11)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弯折段(22)的一端连通,所述弯折段(22)的另一端与另一个所述平直段(21)的一端连通,另一个所述平直段(21)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集流管(12)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换热器,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平直段(21)平行设置;或;两个所述平直段(21)呈夹角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换热器,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平直段(21)的夹角范围为0°-180°。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翅片(32)与所述第一翅片(31)为一体相连;或;所述第二翅片(32)与所述第一翅片(31)不相连。
9.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翅片(31)与所述第二翅片(32)均由多个依次相连的“v”字型换热片组成,所述第一翅片(31)的所述“v”字型换热片的开口距离小于所述第二翅片(32)的所述“v”字型换热片的开口距离;或;所述第一翅片(31)的所述“v”字型换热片的开口距离大于所述第二翅片(32)的所述“v”字型换热片的开口距离;或;所述第一翅片(31)的所述“v”字型换热片的开口距离等于所述第二翅片(32)的所述“v”字型换热片的开口距离。
10.一种制冷系统,包括压缩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换热器,所述第一集流管(11)设置有进液管(111),所述第二集流管(12)设置有出液管(121),所述压缩机的一端连通于所述进液管(111),另一端连通于所述出液管(121)。
11.一种热泵系统,包括压缩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换热器,所述第一集流管(11)设置有进液管(111),所述第二集流管(12)设置有出液管(121),所述压缩机的一端连通于所述进液管(111),另一端连通于所述出液管(121)。
CN202322287605.0U 2023-08-24 2023-08-24 一种换热器、制冷系统和热泵系统 Active CN22050780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287605.0U CN220507809U (zh) 2023-08-24 2023-08-24 一种换热器、制冷系统和热泵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287605.0U CN220507809U (zh) 2023-08-24 2023-08-24 一种换热器、制冷系统和热泵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507809U true CN220507809U (zh) 2024-02-20

Family

ID=898688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287605.0U Active CN220507809U (zh) 2023-08-24 2023-08-24 一种换热器、制冷系统和热泵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50780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014688U (zh) 换热器以及换热设备
CN220507809U (zh) 一种换热器、制冷系统和热泵系统
WO2021018126A1 (zh) 换热器和换热系统
CN211119692U (zh) 换热器组件和具有其的空调室内机
CN116907260A (zh) 一种换热器、制冷系统和热泵系统
JP2001027484A (ja) サーペンタイン型熱交換器
CN111829363B (zh) 换热器
US11384995B2 (en) Finless heat exchanger and refrigeration cycle apparatus
CN210688819U (zh) 换热器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0688818U (zh) 换热器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N109724235B (zh) 换热器、换热系统和空调器
KR102414545B1 (ko) 냉장고용 응축기
CN216716364U (zh) 用于洁净环境的空调装置
CN111829364A (zh) 换热器
CN216925228U (zh) 用于顶出风式空调器的翅片换热器及空调器
CN217979359U (zh) 一种空调高效椭圆管换热器及军用移动空调
CN216592342U (zh) 微通道换热器、空调器
CN217236145U (zh) 一种高效蒸发装置
CN216282901U (zh) 一种换热器及空调器
CN220472418U (zh) 一种高效热交换铜管
WO2021077895A1 (zh) 扁管、微通道换热器以及空调
CN220524742U (zh) 换热器连接装置、换热器组件及空调系统
CN220187486U (zh) 一种抗震式翅片管式换热器
CN210463544U (zh) 一种空调及其换热器组件
CN216897773U (zh) 蒸发器以及空调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