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506691U - 蒸汽发生器 - Google Patents

蒸汽发生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506691U
CN220506691U CN202322146913.1U CN202322146913U CN220506691U CN 220506691 U CN220506691 U CN 220506691U CN 202322146913 U CN202322146913 U CN 202322146913U CN 220506691 U CN220506691 U CN 22050669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ing
steam generator
water
heating chamber
communica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146913.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宏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Enaiter Electrical Applianc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Enaiter Electrical Applianc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Enaiter Electrical Applianc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Enaiter Electrical Applianc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146913.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50669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50669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50669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具体涉及一种蒸汽发生器。蒸汽发生器包括:容器,容器上形成有至少两个加热腔,至少两个加热腔相互连通,容器上设有第一进水管和出汽管,第一进水管与至少两个加热腔中的一个连通,出汽管与其余至少两个加热腔中的一个连通;至少两个加热件,每一加热腔设有至少一个加热件。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蒸汽发生器,其内部相互连通的多个加热腔内的加热件可以分别对水或者水蒸气进行加热,以使蒸汽发生器内的水或者水蒸气达到额定温度,以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Description

蒸汽发生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热交换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蒸汽发生器。
背景技术
蒸汽发生器是利用燃料或其他能源的热能把水加热成为热水或蒸汽的机械设备。
现有的蒸汽发生器大多采用在其腔体内部设置电加热件来加热器内部的水,以减少燃料的消耗。但蒸汽发生器通常设有一个加热腔,通过加热腔内的一个加热件来实现对其内部的水进行加热,由于蒸汽发生器具有一定的热顿时,该蒸汽发生器产生的水蒸气通常达不到额定温度,难以满足用户的需求,影响客户的用户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至少解决现有的蒸汽发生器的热效应低的问题。该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蒸汽发生器,所述蒸汽发生器包括:
容器,所述容器上形成有至少两个加热腔,所述至少两个加热腔相互连通,所述容器上设有第一进水管和出汽管,所述第一进水管与所述至少两个加热腔中的一个连通,所述出汽管与其余所述至少两个加热腔中的一个连通;
至少两个加热件,每一所述加热腔设有至少一个所述加热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蒸汽发生器,水由进水管进入到与该进水管连通的一个加热腔内,该加热腔内的至少一个加热件对水进行加热,加热后的水或者水蒸气进入到与该加热腔连通的其他加热腔内,并被其他加热腔内的加热件进行加热,最终水或者水蒸气通过出汽管排出加热腔。该蒸汽发生器,其相互连通的多个加热腔内的加热件可以分别对水或者水蒸气进行加热,以使蒸汽发生器内的水或者水蒸气达到额定温度,以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蒸汽发生器,还可以具有如下的技术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容器包括:
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上形成有第一容纳槽、第二容纳槽和连通槽,所述连通槽连通所述第一容纳槽和所述第二容纳槽,所述第一壳体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容纳槽连通的第一进水管;
第一盖体,所述第一盖体覆盖于所述第一容纳槽、所述第二容纳槽与所述连通槽,且形成彼此连通的第一加热腔与第二加热腔,所述第一加热腔设有第一加热件,所述第二加热腔设有第二加热件,所述第一盖体上设有与所述第二加热腔连通的第一出汽管。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容纳槽与所述第二容纳槽水平布置在所述连通槽的两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通槽位于所述第一壳体的顶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进水管设于所述第一容纳槽的底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容器包括:
第二壳体;
第二盖体,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第二盖体形成第三加热腔,所述第三加热腔设有第三加热件,所述第二壳体或所述第二盖体上设有与所述第三加热腔连通的第二进水管;
第三壳体;
第三盖体,所述第三壳体与所述第三盖体形成第四加热腔,所述第四加热腔设有第四加热件,所述第三壳体与所述第三盖体均位于所述第三加热腔内,且所述第三加热腔与所述第四加热腔连通,所述第三盖体上设有与所述第四加热腔连通的第二出汽管。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容器还包括连通管,所述第三加热腔与所述第四加热腔通过所述连通管连通,所述连通管由所述第三盖体的顶部延伸至所述第三壳体的底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进水管由所述第二盖体的顶部延伸至所述第二壳体的底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加热件沿所述第三壳体的外壁环绕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四加热件沿所述第三壳体的内壁环绕设置。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蒸汽发生器的部分结构示意图(第一实施例);
图2为图1所示蒸汽发生器的爆炸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蒸汽发生器的部分剖视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蒸汽发生器的部分结构示意图(第二实施例);
图5为图4所示蒸汽发生器的部分剖视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记表示如下:
100、蒸汽发生器;
10、容器;
11、第一壳体;111、第一容纳槽;112、第二容纳槽;113、连通槽;114、第一进水管;12、第一盖体;121、第一出汽管;13、第二壳体;14、第二盖体;141、第二进水管;15、第三壳体;16、第三盖体;161、第二出汽管;162、连通管;101、第一加热腔;102、第二加热腔;103、第三加热腔;104、第四加热腔;
20、加热件;21、第一加热件;22、第二加热件;23、第三加热件;24、第四加热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应理解的是,文中使用的术语仅出于描述特定示例实施方式的目的,而无意于进行限制。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地指出,否则如文中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以及“所述”也可以表示包括复数形式。术语“包括”、“包含”、“含有”以及“具有”是包含性的,并且因此指明所陈述的特征、步骤、操作、元件和部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存在或者添加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步骤、操作、元件、部件、和它们的组合。
尽管可以在文中使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多个元件、部件、区域、层和部段,但是,这些元件、部件、区域、层和部段不应被这些术语所限制。这些术语可以仅用来将一个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与另一区域、层或部段区分开。除非上下文明确地指出,否则诸如“第一”、“第二”之类的术语以及其它数字术语在文中使用时并不暗示顺序或者次序。因此,以下讨论的第一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在不脱离示例实施方式的教导的情况下可以被称作第二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
为了便于描述,可以在文中使用空间相对关系术语来描述如图中示出的一个元件或者特征相对于另一元件或者特征的关系,这些相对关系术语例如为“内部”、“外部”、“内侧”、“外侧”、“下面”、“下方”、“上面”、“上方”等。这种空间相对关系术语意于包括除图中描绘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者操作中装置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在图中的装置翻转,那么描述为“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下面”或者“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下方”的元件将随后定向为“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上面”或者“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上方”。因此,示例术语“在……下方”可以包括在上和在下的方位。装置可以另外定向(旋转90度或者在其它方向)并且文中使用的空间相对关系描述符相应地进行解释。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蒸汽发生器100,蒸汽发生器100包括:容器10和至少两个加热件20,具体地,容器10上形成有至少两个加热腔,至少两个加热腔彼此相互连通,每一个加热腔内分别设有至少一个加热件20,容器10上设有进水管和出汽管,进水管与至少两个加热腔中的一个加热腔连通,出汽管与其余的至少两个加热腔中的一个加热腔连通,进水管与出汽管分别连通不同的加热腔。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蒸汽发生器100,水由进水管进入到与该进水管连通的一个加热腔内,该加热腔内的至少一个加热件20对水进行加热,加热后的水或者水蒸气进入到与该加热腔连通的其他加热腔内,并被其他加热腔内的加热件20进行加热,最终水或者水蒸气通过出汽管排出加热腔。该蒸汽发生器100,其相互连通的多个加热腔内的加热件20可以分别对水或者水蒸气进行加热,以使蒸汽发生器100内的水或者水蒸气达到额定温度,以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容器10包括:第一壳体11和第一盖体12,其中,第一盖体12与第一壳体11连接,第一盖体12覆盖第一壳体11,以形成至少两个容纳腔。具体地,第一壳体11上形成有第一容纳槽111、第二容纳槽112和连通槽113,第一容纳槽111与第二容纳槽112通过连通槽113进行连通,第一盖体12覆盖于第一容纳槽111、第二容纳槽112和连通槽113,以使第一盖体12与第一壳体11形成相互连通的第一加热腔101和第二加热腔102。第一加热腔101设有第一加热件21,第一加热件21通过与其连接的第一电连接件与蒸汽发生器100的控制装置连接,第一电连接件位于第一壳体11背离第一盖体12的一侧。第二加热腔102设有第二加热件22,第二加热件22通过与其连接的第二电连接件与蒸汽发生器100的控制装置连接,第二电连接件位于第一壳体11背离第一盖体12的一侧。
进一步地,第一进水管114设于第一壳体11上的底部,第一进水管114与第一容纳槽111连通,即第一进水管114与第一加热腔101连通,第一出汽管121设于第一盖体12,第一出汽管121与第二容纳槽112连通,即第一出汽管121与第二加热腔102连通。
当水由第一进水管114进入到第一加热腔101内,第一加热腔101内的第一加热件21对水进行加热,当水形成水蒸气,水蒸气进入到第二加热腔102内,若第二加热腔102内的温度传感器检测到该水蒸气温度能够达到额定温度,可以将该水蒸气直接通过第一出汽管121排出蒸汽发生器100,若进入到第二加热腔102内的水蒸气温度达不到额定温度,第二加热腔102内的第二加热件22对第二加热腔102内的水蒸气进行加热,以使水蒸气达到额定的温度,当第二加热件22加热后的水蒸气达到额定温度,水蒸气通过第一出汽管121排出水蒸气发生器,以供用户使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容纳槽111与第二容纳槽112水平布置在连通槽113的两侧,以提高空间利用率,避免浪费蒸汽发生器100内部的空间。在不考虑空间利用率最大化的基础上,第二容纳槽112沿蒸汽发生器100的高度方向可以略高于第一容纳槽111。
第一容纳槽111与第二容纳槽112相邻布置,当第一加热腔101内的第一加热件21对其内部的水进行加热时,其内部的水温度上升,同时,第一加热腔101内的水将部分热量传递到第一壳体11与第一盖体12,第一壳体11形成的第二容纳槽112内的水或水蒸气接收到部分热量,使其温度上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连通槽113位于第一壳体11的顶部,即第一加热腔101与第二加热腔102的连通空间位于第一壳体11的顶部,水变成水蒸气后向上移动,顶部的连通槽113可以使水蒸气顺利通过,同时,顶部的连通槽113可以防止未变成水蒸气的水进入到第二加热腔102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进水管114设于第一壳体11的底部,即第一进水管114设于第一壳体11背离第一盖体12的一侧,第一进水管114与第一容纳槽111连通,水通过第一进水管114进入到第一容纳槽111内,即进入到第一加热腔101内。另外,第一进水管114也可以设置在第一壳体11的其他位置,为了避免水进过第一进水管114进入到第一容纳槽111内时水对第一容纳槽111内壁的冲击力或压力,本实施例以将第一进水管114设于第一壳体11的底部为优选方案。
第一出汽管121设于第一盖体12,第一出汽管121与第二容纳槽112连通,第二容纳槽112内的水蒸气,即第二加热腔102内的水蒸气经由第一出汽管121排出第二加热腔102。由于水蒸气向上浮,第一出汽管121设于第一盖体12便于水蒸气的排出。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容器10包括:第二壳体13和第二盖体14,第二壳体13与第二盖体14连接且第二壳体13与第二盖体14形成第三加热腔103。容器10还包括:第三壳体15与第三盖体16,第三壳体15与第三盖体16连接且第三壳体15与第三盖体16形成第四加热腔104,其中,第二壳体13与第二盖体14位于第三加热腔103内,即第二壳体13与第二盖体14设置在第三壳体15与第三盖体16组成的容器10的内部,并且第三加热腔103与第四加热腔104连通。其中,第三加热腔103内设置有第三加热件23,第四加热腔104内设置有第四加热件24。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壳体13或者第二盖体14上设有第二进水管141,第二进水管141与第三加热腔103连通,第三盖体16上设有第二出汽管161,第二出汽管161与第四加热腔104连通。
当水由第二进水管141进入到第三加热腔103内,第三加热腔103内的第三加热件23对水进行加热,当水形成水蒸气,水蒸气进入到第四加热腔104内,若第四加热腔104内的温度传感器检测到该水蒸气温度能够达到额定温度,可以将该水蒸气直接通过第二出汽管161排出蒸汽发生器100,若进入到第四加热腔104内的水蒸气温度达不到额定温度,第四加热腔104内的第四加热件24对第四加热腔104内的水蒸气进行加热,以使水蒸气达到额定的温度,当第四加热件24加热后的水蒸气达到额定温度,水蒸气通过第二出汽管161排出水蒸气发生器,以供用户使用。
第二壳体13与第二盖体14设置在第三加热腔103的内部,当第三加热腔103内的第三加热件23对其内部的水进行加热时,其内部的水温度上升,同时,第三加热腔103内的水也对第二壳体13与第二盖体14进行加热,第三加热腔103内的水将部分热量传递到第二壳体13与第二盖体14,第二壳体13与第二壳体13将水传递的热量传递到第四加热腔104内的水或水蒸气,以使第四加热腔104内的水或水蒸气温度上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容器10还包括连通管162,第三加热腔103与第四加热腔104通过连通管162连通,连通管162由第三盖体16的顶部延伸至第三壳体15的底部,第三加热腔103内的水蒸气通过连通管162进入第四加热腔104,并达到第四加热腔104的底部,以使水蒸气充满第四加热腔104,保证第四加热件24可以对进入第四加热腔104的水蒸气均匀加热,即保证第四加热腔104内的水蒸气受热均匀,并尽快达到额定温度,提高水蒸气的升温效率。
进一步地,第二进水管141由第二盖体14的顶部延伸至第二壳体13的底部,第二进水管141将水直接送到第二壳体13的底部即第三加热腔103的底部,避免水进入第三加热腔103时对第二壳体13的底部造成一定的冲击和压力,提高第二壳体13的使用寿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三加热件23环绕第三壳体15的外壁设置,第三加热件23对第三加热腔103内的水进行加热时,第三加热腔103内的水将热量传递到第三壳体15,第三壳体15将热量传递到其内部的水或水蒸气,以提前对第三壳体15内的水或水蒸气进行预热或加热,即提高对第四加热腔104内的水或水蒸气进行预热或加热,从而提高整个蒸汽发生器100的加热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四加热件24环绕第三壳体15的内壁设置,第四加热件24对第四加热腔104内的水或水蒸气进行加热时,第四加热件24通过水或水蒸气将部分热量传递到第三壳体15,第三壳体15将热量传递到第三加热腔103内的水,以对第三加热腔103内的水进行加热或预热,从而提高整个蒸汽发生器100的加热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发生器(100)包括:
容器(10),所述容器(10)上形成有至少两个加热腔,所述至少两个加热腔相互连通,所述容器(10)上设有进水管和出汽管,所述进水管与所述至少两个加热腔中的一个连通,所述出汽管与其余所述至少两个加热腔中的一个连通;
至少两个加热件(20),每一所述加热腔设有至少一个所述加热件(2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10)包括:
第一壳体(11),所述第一壳体(11)上形成有第一容纳槽(111)、第二容纳槽(112)和连通槽(113),所述连通槽(113)连通所述第一容纳槽(111)和所述第二容纳槽(112),所述第一壳体(11)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容纳槽(111)连通的第一进水管(114);
第一盖体(12),所述第一盖体(12)覆盖于所述第一容纳槽(111)、所述第二容纳槽(112)与所述连通槽(113),且形成彼此连通的第一加热腔(101)与第二加热腔(102),所述第一加热腔(101)设有第一加热件(21),所述第二加热腔(102)设有第二加热件(22),所述第一盖体(12)上设有与所述第二加热腔(102)连通的第一出汽管(12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容纳槽(111)与所述第二容纳槽(112)水平布置在所述连通槽(113)的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槽(113)位于所述第一壳体(11)的顶部。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水管(114)设于所述第一容纳槽(111)的底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10)包括:
第二壳体(13);
第二盖体(14),所述第二壳体(13)与所述第二盖体(14)形成第三加热腔(103),所述第三加热腔(103)设有第三加热件(23),所述第二壳体(13)或所述第二盖体(14)上设有与所述第三加热腔(103)连通的第二进水管(141);
第三壳体(15);
第三盖体(16),所述第三壳体(15)与所述第三盖体(16)形成第四加热腔(104),所述第四加热腔(104)设有第四加热件(24),所述第三壳体(15)与所述第三盖体(16)均位于所述第三加热腔(103)内,且所述第三加热腔(103)与所述第四加热腔(104)连通,所述第三盖体(16)上设有与所述第四加热腔(104)连通的第二出汽管(16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10)还包括连通管(162),所述第三加热腔(103)与所述第四加热腔(104)通过所述连通管(162)连通,所述连通管(162)由所述第三盖体(16)的顶部延伸至所述第三壳体(15)的底部。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进水管(141)由所述第二盖体(14)的顶部延伸至所述第二壳体(13)的底部。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加热件(23)沿所述第三壳体(15)的外壁环绕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加热件(24)沿所述第三壳体(15)的内壁环绕设置。
CN202322146913.1U 2023-08-10 2023-08-10 蒸汽发生器 Active CN22050669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146913.1U CN220506691U (zh) 2023-08-10 2023-08-10 蒸汽发生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146913.1U CN220506691U (zh) 2023-08-10 2023-08-10 蒸汽发生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506691U true CN220506691U (zh) 2024-02-20

Family

ID=898691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146913.1U Active CN220506691U (zh) 2023-08-10 2023-08-10 蒸汽发生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50669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056148A3 (en) Solid polymer electrolyte fuel cell cogeneration system
FI76205C (fi) System omfattande en vaermeackumulator och en vaermevaexlare.
CN110432746B (zh) 一种蒸汽加热的烹饪器具及框式蒸汽饭煲
RU2006130307A (ru) Система для предотвращения замерзания топливного элемента
US11022341B2 (en) Storage type electric water heater with hot air generating function
CN220506691U (zh) 蒸汽发生器
CN102406300A (zh) 电热饭盒
US6557773B2 (en) Heating system for heating the passenger compartment of a motor vehicle
CN208941827U (zh) 即热式饮水机及其水汽分离装置
CN212901718U (zh) 一种用于智能建筑物的节能供热装置
JP2009297079A (ja) 電気ポット
RU190391U1 (ru) Установка для размещения аккумуляторной батареи с системой подогрева
CN203824044U (zh) 双核双模电磁感应热水器
KR20000006655A (ko) 난방장치나 물리치료기등에 사용되는 온수생산, 공급,순환장치
CN210801583U (zh) 加热供水装置及开水器
KR100285813B1 (ko) 전기가열식 온수보일러
KR101392393B1 (ko) 스팀 발생기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전기 스팀 보일러
CN219353621U (zh) 一种热罐
CN212962187U (zh) 电开水器
CN101251306A (zh) 搪瓷双内胆分体式太阳能节能水箱
JP3714279B2 (ja) 加湿器
CN216822926U (zh) 一种双加热系统的烹饪器具
KR200265356Y1 (ko) 순환매체로 오일을 이용한 전기보일러
CN217937886U (zh) 蒸汽发生器及烹饪器具
CN212029458U (zh) 一种高效节能型蒸汽发生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