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937886U - 蒸汽发生器及烹饪器具 - Google Patents

蒸汽发生器及烹饪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937886U
CN217937886U CN202220737793.5U CN202220737793U CN217937886U CN 217937886 U CN217937886 U CN 217937886U CN 202220737793 U CN202220737793 U CN 202220737793U CN 217937886 U CN217937886 U CN 21793788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eam generator
fluid
pipe
heat
he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737793.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沈志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Kitchen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Kitchen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Kitchen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737793.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93788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93788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93788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蒸汽发生器及烹饪器具,该蒸汽发生器包括流体管、加热件和导热件,流体管呈螺旋结构,流体管包括第一圈部和第二圈部,第一圈部的一端与第二圈部的一端连通,第一圈部的另一端设置成供液态流体的流入,第二圈部的另一端设置成供气态流体的流出,加热件嵌设在第一圈部和第二圈部之间,加热件分别与流体管相邻设置,导热件包覆在流体管和加热件的外侧,加热件设置成至少通过导热件与流体管热接触。加热件设置在第一圈部和第二圈部之间,对经过两个圈部的流体进行加热,在保证加热件的加热功率不变的前提下,提高了换热效率,将流体管设置成螺旋结构缩小了流体管所占用的空间并减少了导热件的体积以及蒸汽发生器的体积。

Description

蒸汽发生器及烹饪器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蒸汽发生器及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本部分提供的仅仅是与本公开相关的背景信息,其并不必然是现有技术。
具有蒸汽功能的烹饪器具(例如蒸箱、蒸烤箱或微蒸烤一体机等)通常具有蒸汽发生器组件,该蒸汽发生组件包括供水装置和蒸汽发生器,蒸汽发生器的一端与供水装置连通,蒸汽发生器的另一端与烹饪器具的烹饪腔连通,蒸汽发生器包括发热管和水管,发热管通过与水管彼此交错设置,水管的两端分别与供水装置和烹饪腔连通,利用发热管将经过水管内的水加热至高温蒸汽且向烹饪腔内输送,以实现对烹饪腔内食物的蒸制烹饪。
现有技术中,水管设置在发热管的一侧,该种结构的体积大同时换热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至少解决蒸汽发生器的体积大且换热效率低的问题。该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蒸汽发生器,所述蒸汽发生器包括:
流体管,所述流体管呈螺旋结构,所述流体管包括第一圈部和第二圈部,所述第一圈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圈部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一圈部的另一端设置成供液态流体的流入,所述第二圈部的另一端设置成供气态流体的流出;
加热件,所述加热件嵌设在所述第一圈部和所述第二圈部之间,并且所述加热件分别与所述第一圈部和所述第二圈部相邻设置;
导热件,所述导热件包覆在所述流体管和所述加热件的外侧,所述加热件设置成至少通过所述导热件与所述流体管热接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蒸汽发生器,流体管呈螺旋结构,流体经第一圈部的另一端流入且向第二圈部流动,最后受热形成蒸汽且经第二圈部的另一端流出,加热件设置在第一圈部和第二圈部之间,当加热件运行时,同时对经过第一圈部和第二圈部的流体进行加热,在保证加热件的加热功率不变的前提下,能够提高换热效率,另外,将流体管设置成螺旋结构能够缩小流体管所占用的空间并减少了导热件的体积,从而减小了蒸汽发生器的体积,便于蒸汽发生器的布局和安装。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蒸汽发生器,还可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流体管还包括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设置在所述第一圈部和所述第二圈部之间,并且所述连接部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圈部和所述第二圈部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包括:
第一管段,所述第一管段位于所述第一圈部和所述第二圈部之间;
第二管段,所述第二管段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管段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管段的另一端向靠近所述第一圈部的一侧倾斜且与所述第一圈部连接;
第三管段,所述第三管段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管段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管段的另一端向靠近所述第二圈部的一侧倾斜且与所述第二圈部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热件为发热管,所述发热管呈M状结构,所述发热管的部分本体设置在所述第一圈部和所述第二圈部之间,所述发热管的另一部分本体设置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第一圈部或第二圈部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蒸汽发生器还包括测温件,所述测温件设于所述导热件上且用于检测所述导热件的温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测温件为NTC且靠近所述第二圈部的所述另一端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蒸汽发生器还包括至少一个过热保护元件,所述至少一个过热保护元件设置在所述导热件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热件上设有至少一个连接结构,所述至少一个连接结构用于所述蒸汽发生器与其它结构件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热件为压铸铝件;
并且/或者所述导热件上设有至少一个减重孔;
并且/或者所述流体管为不锈钢管。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烹饪器具,所述烹饪器具包括根据如上所述的蒸汽发生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烹饪器具,其中蒸汽发生器的流体管呈螺旋结构,流体经第一圈部的另一端流入且向第二圈部流动,最后受热形成蒸汽且经第二圈部的另一端流出,加热件设置在第一圈部和第二圈部之间,当加热件运行时,同时对经过第一圈部和第二圈部的流体进行加热,在保证加热件的加热功率不变的前提下,能够提高换热效率,另外,将流体管设置成螺旋结构能够缩小流体管所占用的空间并减少了导热件的体积,从而减小了蒸汽发生器的体积,便于蒸汽发生器的布局和安装,提高了烹饪器具的空间利用率。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蒸汽发生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所示的蒸汽发生器处于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所示的蒸汽发生器处于第三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所示的蒸汽发生器中流体管与加热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所示的流体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4中所示的加热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如下:
100为蒸汽发生器;
10为流体管;
11为第一圈部,12为第二圈部,13为连接部,131为第二管段,132为第一管段,133为第三管段;
20为加热件;
30为导热件;
31为减重孔,32为连接结构;
40为过热保护元件;
50为测温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应理解的是,文中使用的术语仅出于描述特定示例实施方式的目的,而无意于进行限制。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地指出,否则如文中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以及“所述”也可以表示包括复数形式。术语“包括”、“包含”、“含有”以及“具有”是包含性的,并且因此指明所陈述的特征、步骤、操作、元件和/或部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存在或者添加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步骤、操作、元件、部件、和/或它们的组合。文中描述的方法步骤、过程、以及操作不解释为必须要求它们以所描述或说明的特定顺序执行,除非明确指出执行顺序。还应当理解,可以使用另外或者替代的步骤。
尽管可以在文中使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多个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部段,但是,这些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部段不应被这些术语所限制。这些术语可以仅用来将一个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与另一区域、层或部段区分开。除非上下文明确地指出,否则诸如“第一”、“第二”之类的术语以及其它数字术语在文中使用时并不暗示顺序或者次序。因此,以下讨论的第一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在不脱离示例实施方式的教导的情况下可以被称作第二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
为了便于描述,可以在文中使用空间相对关系术语来描述如图中示出的一个元件或者特征相对于另一元件或者特征的关系,这些相对关系术语例如为“内部”、“外部”、“内侧”、“外侧”、“下面”、“下方”、“上面”、“上方”等。这种空间相对关系术语意于包括除图中描绘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者操作中装置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在图中的装置翻转,那么描述为“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下面”或者“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下方”的元件将随后定向为“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上面”或者“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上方”。因此,示例术语“在……下方”可以包括在上和在下的方位。装置可以另外定向(旋转90度或者在其它方向)并且文中使用的空间相对关系描述符相应地进行解释。
如图1至图6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提出了一种蒸汽发生器100,该蒸汽发生器100包括加热件20、导热件30和流体管10,其中,流体管10呈螺旋结构,流体管10包括两个圈部,即第一圈部11和第二圈部12,第一圈部11和第二圈部12在螺旋结构的轴向上间隔设置且彼此连通设置,第一圈部11未与第二圈部12连通的一端用于液态流体的进入,第二圈部12未与第一圈部11连通的一端用于气态流体的流出,加热件20设置在两个圈部之间且与两个圈部相邻设置,导热件30对流体管10和加热件20进行包裹,加热件20通过导热件30向流体管10进行传热,以实现对经过流体管10的流体进行加热。
具体地,流体管10呈螺旋结构,流体经第一圈部11的另一端流入且向第二圈部12流动,最后受热形成蒸汽且经第二圈部12的另一端流出,加热件20设置在第一圈部11和第二圈部12之间,当加热件20运行时,同时对经过第一圈部11和第二圈部12的流体进行加热,在保证加热件20的加热功率不变的前提下,能够提高换热效率,另外,将流体管10设置成螺旋结构能够缩小流体管10所占用的空间并减少了导热件30的体积,从而减小了蒸汽发生器100的体积,便于蒸汽发生器100的布局和安装。
需要理解的是,蒸汽发生器100用于烹饪器具时,蒸汽发生器100安装在烹饪器具的预设位置上,并且将烹饪器具的供液装置与流体管10的一端连通,将流体管10的另一端与烹饪器具的烹饪腔连通,其中,预设位置通常为烹饪腔的外侧壁上,蒸汽发生器100安装完成后,第一圈部11和第二圈部12均与烹饪腔的外侧壁平行,加热件20嵌设在两个圈部之间,减少了导热件30的厚度(导热件30在垂直于烹饪腔的外侧壁的方向上的尺寸),减小了蒸汽发生器100安装后占用与外侧壁垂直方向上的空间,进而能够使得烹饪装置的结构更加紧凑,以满足烹饪装置小型化生产的需求。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烹饪器具的供液装置为供水装置,该供水装置至少包括水泵水管和水盒,水盒内储存有液态水,水管通过水泵与蒸汽发生器100的流体管10连通,在水泵的作用下,液态水进入到流体管10内且经过加热件20的加热,使得液态水沸腾而形成高温蒸汽(气态流体),再将高温蒸汽送入烹饪腔,并利用高温蒸汽对烹饪腔内的食材进行蒸制,以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
此外,加热件20与流体管10相邻设置,并且加热件20和流体管10被导热件30所包覆,加热件20运行时,加热件20对流体管10内液态水加热的方式可包括三种实施方式,其一:加热件20的热量通过导热件30传递至流体管10,以实现对流体管10内的液态水的加热;其二:加热件20也通过与流体管10直接接触的方式进行热传递,以实现对流体管10内的液态水的加热;其三:加热件20既通过与流体管10的直接接触,也通过导热件30与流体管10的接触实现对流体管10内液态水的加热。
需要指出的是,在本实用新型中,导热件30对加热件20和流体管10进行包裹具体是指,加热件20和流体管10均设置在导热件30的内部,并且在导热件30的内部,导热件30与流体管10和加热件20完全贴合,当加热件20与流体管10具有间隔时,两者之间的间隔也被导热件30的相应结构所填充,通过导热件30对加热件20和流体管10进行包裹设置,使得加热件20能够充分对流体管10进行加热,以保证经由流体管10内的液态流体能够有效转化为高温的气态流体,进而能够充分满足使用的需求。
进一步理解的是,如图4和图5所示,在流体管10中,还包括有设置在第一圈部11和第二圈部12之间的连接部13,第一圈部11和第二圈部12通过连接部13连接。通过设置连接部13,实现了第一圈部11和第二圈部12的连接,以形成螺旋结构的流体管10,并且通过将加热件20设置在两个圈部之间,从而减少了加热件20所占用的空间,进而在保证加热效果的同时,有效缩小了蒸汽发生器100的整体体积,使得蒸汽发生器100安装所需的空间得到了减小,便于对蒸汽发生器100的布局和安装。
需要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液态流体为水,气态流体为高温蒸汽,第一圈部11未与第二圈部12连通的一端为进水口,第二圈部12未与第一圈部11连通的一端为出气口,水经进水口进入到第一圈部11且沿第一圈部11通过连接部13向第二圈部12流动,在加热件20的加热下,水的温度不断升高,当水流动至第二圈部12时沸腾而形成高温蒸汽,高温蒸汽经第二圈部12向出气口流动,高温蒸汽在向出气口流动的过程中,加热件20继续通过第二圈部12对高温蒸汽进行加热,以使高温蒸汽的温度得到进一步地提高,同时也能够消除高温蒸汽中掺杂的水分,以保证经出气口排出的高温蒸汽的干度。
需要指出的是,如图4和图5所示,第一圈部11、连接部13以及第二圈部12通过一根管进行螺旋折弯形成,从而无需对相应位置进行连接,避免连接位置出现泄漏的情况。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流体管10为不锈钢管,不锈钢管的抗腐蚀性能强,能够避免水中的酸性物质对流体管10的腐蚀,另外,不锈钢管的强度高且成本低,从而有效降低了蒸汽发生器100的制造成本。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流体管10为铜管,铜管的传热性能较佳,能够有效提高发热管与流体之间的热交换率,从而提高了加热件20对流体的加热速率。
进一步地,如图4和图5所示,连接部13包括第一管段132、第二管段131和第三管段133,第一圈部11与第二圈部12在螺旋结构的轴向间隔设置,第一管段132位于两个圈部之间,第一管段132的一端通过第二管段131与第一圈部11连接,第一管段132的另一端通过第三管段133与第二圈部12连接,其中,第二管段131向第一圈部11的一侧倾斜设置,第三管段133向第二圈部12的一侧倾斜设置。
通过将连接部13设置成三段结构,保证了第一圈部11与第二圈部12的有效连接,从而使得流体管10呈螺旋结构,保证了加热件20的装配,使得加热件20与流体管10所形成的结构厚度小,进一步使得蒸汽发生器100的体积得到了减小,便于蒸汽发生器100进行小型化的制造。
需要指出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流体管10沿螺旋结构的径向截面为矩形结构,并且在转角处进行了圆角处理,从而保证了流体管10的整体强度。
进一步地,如图4至图6所示,加热件20设置为发热管,发热管设置在第一圈部11和第二圈部12之间,在本实用新型中,发热管设置成M状结构,其中M状结构的边缘分别与第一圈部11和第二圈部12相邻设置,M状结构的中间部分与连接部13相邻设置(可以设置在连接部13与第一圈部11之间,也可以设置在连接部13与第二圈部12之间)。通过将加热件20设置成发热管以及将发热管设置成M状结构,从而保证了与流体管10的结构相适配,进而保证了对经过流体管10的流体的加热效果。
需要理解的是,发热管的结构简单且成本低,同时发热管的加热效果稳定,能够有效保证对流体管10的加热效果,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发热管的外径可以为Φ4.2mm、Φ5.0mm、Φ5.5mm、Φ6.3mm、Φ6.6mm……,优选方案为发热管的外径为Φ6.6mm。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方式中,加热件20为发热盘或者发热板等结构。
进一步地,如图1至图3所示,蒸汽发生器100还包括测温件50,测温件50设于导热件30上且用于检测导热件30的温度。具体地,当蒸汽发生器100用于烹饪器具时,流体管10的一端与供液装置连通,流体管10的另一端与烹饪腔连通,烹饪装置的控制装置分别与测温件50和供液装置电连接,测温件50实时检测导热件30的温度且反馈至控制装置,控制装置根据测温件50所反馈的温度对供液装置的供给流量进行调节,从而保证了蒸汽发生器100产生气态流体的性能以及气态流体的质量。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测温件50为NTC(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NTC的结构简单且灵敏度高,在保证温度监测的同时能够有效降低蒸汽发生器100的制造成本。
需要指出的是,NTC设置在导热件30的外表面的任一位置上,作为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至图3所示,NTC设置的位置靠近流体管10的出气口(即第二圈部12的另一端),该位置的温度较为接近排出蒸汽的温度,从而提高了检测的精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测温件50还可以为热电偶或温度传感器等。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至图3所示,蒸汽发生器100还包括有过热保护元件40,该过热保护元件40设置在导热件30上且用于与烹饪器具的控制装置电连接。当蒸汽发生器100用于烹饪器具时,流体管10的一端与水盒连通,另一端与烹饪腔连通,加热件20、测温件50和过热保护元件40分别与控制装置电连接。当进行蒸制烹饪时,水箱内的水进入到蒸汽发生器100的流体管10内且利用加热件20对经过流体管10的水进行加热以形成高温蒸汽且向烹饪腔内输送,蒸汽发生器100在加热过程中,测温件50实时监测蒸汽发生器100的当前温度,控制装置根据测温件50所反馈的温度对水的流速以及加热件20的加热功率进行调节,以保证蒸汽的温度满足烹饪的需求。
当蒸汽发生器100的温度出现异常时(温度过高),过热保护元件40断开,将加热件20切换至断电状态,从而避免蒸汽发生器100过热损坏的情况发生。
需要指出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过热保护元件40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两个及两个以上,当过热保护元件40的数量为两个及两个以上时,可根据蒸汽发生器100的检测位置对过热保护元件40的安装位置进行设定。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过热保护元件40设置在蒸汽发生器100的侧向,防止过热保护元件40占用蒸汽发生器100厚度方向上的空间,使得蒸汽发生器100的尺寸得到进一步地降低。
进一步地,如图1至图3所示,导热件30上设有连接结构32,该连接结构32用于蒸汽发生器100的连接固定。具体地,当蒸汽发生器100用于烹饪器具时,将蒸汽发生器100设置在烹饪腔的外侧,且通过连接结构32固定在烹饪腔的外侧壁上的结构件(码仔等),以实现蒸汽发生器100的安装固定。
需要指出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连接结构32为形成在导热件30上的连接柱,该连接柱上设有螺钉孔,当蒸汽发生器100用于烹饪器具时,将连接结构32设置在烹饪腔的外侧壁上且将连接柱与外侧壁上的结构件对应设置,再利用螺钉将结构件与螺纹孔的配合,实现蒸汽发生器100的连接固定。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连接结构32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两个及两个以上,通过设置两个及两个以上的连接结构32,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蒸汽发生器100的固定强度,使得蒸汽发生器100的稳定性得到了保证。
进一步地,导热件30为压铸铝件。在对蒸汽发生器100进行组装时,将流体管10与加热件20配合,通过压铸的方式形成压铸铝件,使得加热件20和流体管10被压铸在一起,以形成整体的蒸汽发生器100的结构,压铸铝件的质地轻,便于安装,另外,压铸铝件的导热性能佳,以保证加热件20通过压铸铝相流体管10传热的效果,从而进一步保证了加热件20对流体管10的加热效果。
在本发明的其它实施方式中,导热件30为铸铁件,该铸铁件内部具有加热件20和流体管10安装的型腔,加热件20和流体管10安装到型腔内部后,将型腔封闭即可。
进一步地,如图1至图3所示,导热件30上设有至少一个减重孔31。通过在导热件30上设置减重孔31,从而能够减少导热件30的用料,使得蒸汽发生器100的制造成本得到了进一步地降低,同时,设置减重孔31能够降低蒸汽发生器100的质量,从而能够降低烹饪器具的质量,便于烹饪器具的搬运及运输,另外,在导热件30上设置减重孔31,能够减少热量在导热件30的上的损耗,使得蒸汽发生器100的蒸汽发生效率得到了进一步地提高。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烹饪器具,烹饪器具包括根据如上的蒸汽发生器100。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烹饪器具,如图1至图6所示,蒸汽发生器100的流体管10呈螺旋结构,流体经第一圈部11的另一端流入且向第二圈部12流动,最后受热形成蒸汽且经第二圈部12的另一端流出,加热件20设置在第一圈部11和第二圈部12之间,当加热件20运行时,同时对经过第一圈部11和第二圈部12的流体进行加热,在保证加热件20的加热功率不变的前提下,能够提高换热效率,另外,将流体管10设置成螺旋结构能够缩小流体管10所占用的空间并减少了导热件30的体积,从而减小了蒸汽发生器100的体积,便于蒸汽发生器100的布局和安装,提高了烹饪器具的空间利用率。
本实用新型中,上述烹饪器具为蒸箱或蒸烤箱,该烹饪器具的其它部分的结构请参考现有技术,在此本申请不再进行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发生器包括:
流体管,所述流体管呈螺旋结构,所述流体管包括第一圈部和第二圈部,所述第一圈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圈部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一圈部的另一端设置成供液态流体的流入,所述第二圈部的另一端设置成供气态流体的流出;
加热件,所述加热件嵌设在所述第一圈部和所述第二圈部之间,并且所述加热件分别与所述第一圈部和所述第二圈部相邻设置;
导热件,所述导热件包覆在所述流体管和所述加热件的外侧,所述加热件设置成至少通过所述导热件与所述流体管热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管还包括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设置在所述第一圈部和所述第二圈部之间,并且所述连接部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圈部和所述第二圈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包括:
第一管段,所述第一管段位于所述第一圈部和所述第二圈部之间;
第二管段,所述第二管段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管段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管段的另一端向靠近所述第一圈部的一侧倾斜且与所述第一圈部连接;
第三管段,所述第三管段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管段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管段的另一端向靠近所述第二圈部的一侧倾斜且与所述第二圈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件为发热管,所述发热管呈M状结构,所述发热管的部分本体设置在所述第一圈部和所述第二圈部之间,所述发热管的另一部分本体设置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第一圈部或所述第二圈部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发生器还包括测温件,所述测温件设于所述导热件上且用于检测所述导热件的温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测温件为NTC且靠近所述第二圈部的所述另一端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发生器还包括至少一个过热保护元件,所述至少一个过热保护元件设置在所述导热件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件上设有至少一个连接结构,所述至少一个连接结构用于所述蒸汽发生器与其它结构件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件为压铸铝件;
并且/或者所述导热件上设有至少一个减重孔;
并且/或者所述流体管为不锈钢管。
10.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器具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蒸汽发生器。
CN202220737793.5U 2022-03-31 2022-03-31 蒸汽发生器及烹饪器具 Active CN21793788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737793.5U CN217937886U (zh) 2022-03-31 2022-03-31 蒸汽发生器及烹饪器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737793.5U CN217937886U (zh) 2022-03-31 2022-03-31 蒸汽发生器及烹饪器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937886U true CN217937886U (zh) 2022-12-02

Family

ID=842094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737793.5U Active CN217937886U (zh) 2022-03-31 2022-03-31 蒸汽发生器及烹饪器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93788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039305B1 (en) Heat conductive tubular electric heater
CN212005623U (zh) 蒸汽发生器和烹饪器具
US20090060482A1 (en) Hanging water heater
RU2006130307A (ru) Система для предотвращения замерзания топливного элемента
CN217937886U (zh) 蒸汽发生器及烹饪器具
KR101552643B1 (ko) 순간 온수화를 위한 가열장치
CA2620697A1 (en) Dual fuel air conditioning circuit-based water heater
KR100393917B1 (ko) 열매체유를 이용한 전기보일러
CN218074576U (zh) 蒸汽发生器及烹饪器具
CN201701035U (zh) 热水机或咖啡机及饮水机的发热体装置
CN208620620U (zh) 一种集成式开水机加热模块
JP2013104573A (ja) 電気温液器
CN116406928A (zh) 蒸汽发生器及烹饪器具
CN112586996A (zh) 蒸汽发生组件及烹饪装置
CN219014631U (zh) 电热水器
CN220135725U (zh) 厚膜加热组件及热饮设备
CN212362436U (zh) 一种具有防垢防漏电带预热换能装置的集成热水器
CN217876485U (zh) 一种水电分离电热水器发热装置
CN221324690U (zh) 具有零冷水功能的燃气热水器
KR101991373B1 (ko) 전기 스팀 보일러
CN219199516U (zh) 电辅加热装置和具有其的燃气热水器
KR200219771Y1 (ko) 열매체유를 이용한 전기보일러
CN108591988A (zh) 蒸汽发生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212902005U (zh) 电磁加热器
CN213746662U (zh) 家用电器的蒸汽发生器及具有其的家用电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