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503956U - 一种单层排管的行车转角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单层排管的行车转角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503956U
CN220503956U CN202322042226.5U CN202322042226U CN220503956U CN 220503956 U CN220503956 U CN 220503956U CN 202322042226 U CN202322042226 U CN 202322042226U CN 220503956 U CN220503956 U CN 22050395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ell
cable
corner
well body
gaunt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042226.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劳柱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Mingxing Power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Mingxing Power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Mingxing Power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Mingxing Power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042226.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50395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50395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50395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Laying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utsid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转角井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单层排管的行车转角井,包括开挖于地下的基坑,基坑底面建造有基础地基,基础地基上建造有井体以及用于盖合井体的井盖,井体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一电缆口和第二电缆口,第一电缆口用于供电缆铺设进井体内,第二电缆口用于供电缆自井体内进行转角铺设出井体。在本申请中,电缆经第一电缆口铺设进井体内,然后进行拐弯转角后自第二电缆口铺设出井体,以完成转角处理。在这个过程中,建造成型的井体内形成置放空间,以供电缆管进行放置。再通过井盖对井体进行盖合,使转角井形成密闭空间,从而避免电缆管受到外界土层压力而发生折断,减少转角井内的电缆管受到外界的侵蚀。

Description

一种单层排管的行车转角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转角井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单层排管的行车转角井。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电网建设不断的深入,电力电缆已经被广泛应用。其中,电缆沟作为输电线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敷设电缆管的地下专用通道,受地形环境影响,如:城市道路、绿化地带、穿越公路和小型建筑物等,电缆管在这些地形下敷设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转角。
在现有的施工过程中,为保证施工周期,往往直接对电缆管进行填埋,随着时间推移,当敷设电缆管上方的道路因长时间受车辆驶过,导致地下的电缆管受到受土层压力作用容易在转角处发生损坏,从而对电缆管使用寿命造成较大影响。
另外,由于电缆沟位于地下,使得输电线路长期处于潮湿的环境,特别是雨季大量雨水进入电缆沟,侵蚀输电线路,降低设备的绝缘强度,造成变电站的设备发生闪络等事故,严重影响供电安全和设备的健康运行,造成输电线路的损坏,不能保证人民的供电需求。因此,可做进一步改进。
发明内容
为了能够避免电缆管因受到外界土层压力而发生损坏,减少转角井内的电缆管受到外界的侵蚀,本申请提供一种单层排管的行车转角井。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单层排管的行车转角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单层排管的行车转角井,包括开挖于地下的基坑,所述基坑底面建造有基础地基,所述基础地基上建造有井体以及用于盖合井体的井盖,所述井体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一电缆口和第二电缆口,所述第一电缆口用于供电缆铺设进井体内,所述第二电缆口用于供电缆自井体内进行转角铺设出井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实际铺设过程中,电缆经第一电缆口铺设进井体内,然后进行拐弯转角后自第二电缆口铺设出井体,以完成转角处理。在这个过程中,建造成型的井体内形成置放空间,以供电缆管进行放置。再通过井盖对井体进行盖合,使转角井形成密闭空间,从而避免电缆管受到外界土层压力而发生折断,减少转角井内的电缆管受到外界的侵蚀。
可选的,所述井体包括外墙体与内墙体;所述外墙体采用石灰进行回填压实;所述内墙体内采用C25混凝土浇筑成型,且所述内墙体内预埋有钢筋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一方面,外墙体采用石灰进行回填压实,利用石灰填充墙体内部的空隙和裂缝,增加墙体的密实性和稳定性。另一方面,利用C25混凝土具有较好的流动性与可塑性的特点,使其与钢筋架组合而成内墙体,增加了内墙体的整体强度与耐久性,使后续建造在内墙体上的建筑更稳定。
可选的,所述内墙体顶部建造有圈梁,所述圈梁的顶部的内侧位置处开设有沉头口,所述沉头口用于供井盖铺设安装,且所述井盖两端分别支撑于沉头口的两侧;所述井盖与路面相平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车辆行驶经过井盖过程中,由于井盖放置于沉头口内,使其与路面平齐,车辆不会发生因井盖凸起导致颠簸的情况,也不会使井盖发生移动。保障车辆与井盖的安全。
可选的,所述沉头口底部预埋有槽钢,所述槽钢呈水平状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槽钢承受和分担后续施加于井盖上的重量,从而增加井盖的整体承载能力。
可选的,所述槽钢底部均匀间隔固定连接有拉结筋,所述拉结筋预埋于圈梁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槽钢底部固定连接拉结筋,利用拉结筋与混凝土一起作用,增强沉头口与槽钢的抗拉强度,使沉头口与槽钢能更好的承载后续车辆行驶至井盖上对井盖施加的重量。
可选的,所述井体内底面处开设有集水口,且所述集水口贯穿于井体底部以及基础地基。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集水口,收集渗入井体中的雨水或其他水源,避免水在井体周围聚集,减少地面积水的影响,防止雨水或其他水源对井体以及井体周围的土壤侵蚀,导致井体内的输电线路受到侵蚀,降低设备的绝缘强度,造成变电站的设备发生闪络等事故。
可选的,所述集水口内填埋有粗沙。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井体内的积水经集水口向下排水过程中,粗沙能够对积水进行过滤,使集水口不易于发生堵塞,以保障集水口的排水通畅。
可选的,所述井盖顶面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安装有把手,所述把手可完全收纳于安装槽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一方面,在井盖上设置把手,便于工人开启井盖进入井体内进行检修维护工作。另一方面,由于把手可完全收纳于安装槽内,使把手不易于妨碍到行驶的车辆或者行人。
可选的,所述外墙体的外轮廓呈向下收口的漏斗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外墙体的外轮廓设计成呈向下收口的漏斗状,一方面,底部较窄的区域可以更容易地清除杂物和积水,而顶部较宽的区域则提供了更大的操作空间,方便维修和检查。另一方面,外墙体的顶部较宽,底部较窄,使其可以承受更大的土壤压力,从而减轻了土壤对转角井的压力,增加转角井的稳定性。
综上,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建造转角井,利用井体内形成置放空间,以供电缆管进行放置。再通过井盖对井体进行盖合,使转角井形成密闭空间,从而避免电缆管受到外界土层压力而发生折断,减少转角井内的电缆管受到外界的侵蚀;
2.设置集水口,收集渗入井体中的雨水或其他水源,避免水在井体周围聚集,减少地面积水的影响,防止雨水或其他水源对井体以及井体周围的土壤侵蚀,导致井体内的输电线路受到侵蚀,降低设备的绝缘强度,造成变电站的设备发生闪络等事故;
3.集水口内填埋有粗沙,当井体内的积水经集水口向下排水过程中,粗沙能够对积水进行过滤,使集水口不易于发生堵塞,以保障集水口的排水通畅。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俯视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A-A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B-B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基坑;2、基础地基;3、井体;31、外墙体;32、内墙体;4、井盖;41、安装槽;42、把手;5、第一电缆管;6、第二电缆管;7、转角部;8、圈梁;81、沉头口;82、槽钢;83、拉结筋;9、集水口;100、路面。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3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单层排管的行车转角井。
参考图1、2,一种单层排管的行车转角井包括开挖于地下的基坑1,基坑1底面建造有呈矩形的基础地基2,基础地基2上建造有井体3以及用于盖合井体3的井盖4。井体3左侧井壁内开设第一电缆口,第一电缆口数量为两个,且间隔设置。第一电缆口内均安装有第一电缆管5,且第一电缆管5一端贯穿井体3井壁,而与井体3内部进行连通。井体3前侧井壁内开设第二电缆口,第二电缆口数量为两个,且间隔设置。第二电缆口的前侧通过砌筑方式建造有转角部7,转角部7的前侧上安装有第二电缆管6,第二电缆管6的端部连接至转角部7内部,且与第二电缆口相对准设置。
在实际铺设过程中,电缆经第一电缆管5铺设进井体3内,然后进行拐弯转角后自第二电缆管6铺设出井体3,以完成转角处理。在这个过程中,建造成型的井体3内形成置放空间,以供电缆管进行放置。再通过井盖4对井体3进行盖合,使转角井形成密闭空间,从而避免电缆管受到外界土层压力而发生折断,减少转角井内的电缆管受到外界的侵蚀。
参考图2,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井体3包括外墙体31与内墙体32。外墙体31整体采用石灰进行回填压实成型,外墙体31的顶部利用C30混凝土进行铺平恢复至与路面100高度一致。内墙体32内采用C25混凝土浇筑成型,且内墙体32内预埋有钢筋架。
在实际铺设过程中,一方面,外墙体31采用石灰进行回填压实,利用石灰填充墙体内部的空隙和裂缝,增加墙体的密实性和稳定性。另一方面,利用C25混凝土具有较好的流动性与可塑性的特点,使其与钢筋架组合而成内墙体32,增加了内墙体32的整体强度与耐久性,使后续建造在内墙体32上的建筑更稳定。
参考图2,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外墙体31的轮廓呈向下收口的漏斗状,且外墙体31的坡度比为1:0.25。
在实际铺设过程中,外墙体31的外轮廓设计成呈向下收口的漏斗状,一方面,底部较窄的区域可以更容易地清除杂物和积水,而顶部较宽的区域则提供了更大的操作空间,方便维修和检查。另一方面,外墙体31的顶部较宽,底部较窄,使其可以承受更大的土壤压力,从而减轻了土壤对转角井的压力,增加转角井的稳定性。
参考图2,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内墙体32顶部建造有圈梁8,圈梁8的顶部的内侧位置处开设有沉头口81,沉头口81呈“回”字型,且沿圈梁8的内侧开设成型,使其可以用于供井盖4铺设安装于沉头口81内,且井盖4两端分别支撑于沉头口81的两侧,井盖4顶面与路面100相平齐。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车辆行驶经过井盖4过程中,由于井盖4放置于沉头口81内,使其与路面100平齐,车辆不会发生因井盖4凸起导致颠簸的情况,也不会使井盖4发生移动。保障车辆与井盖4的安全。
参考图2,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沉头口81底部预埋有呈水平状态的槽钢82,且槽钢82表面高于沉头口81的底面。槽钢82底部焊接固定有呈倒“Y”形拉结筋83,拉结筋83沿槽钢82长度方向呈均匀间隔布置,且拉结筋83预埋于圈梁8内。
在实际铺设过程中,槽钢82与槽钢82底部的拉结筋83共同作用,一方面,利用槽钢82承受和分担后续施加于井盖4上的重量,从而增加井盖4的整体承载能力。另一方面,拉结筋83与混凝土一起作用,增强沉头口81与槽钢82的抗拉强度,使沉头口81与槽钢82能更好的承载后续车辆行驶至井盖4上对井盖4施加的重量。
参考图3,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井体3内底面处开设有集水口9,集水口9贯穿于井体3底部以及基础地基2,且集水口9内填埋有粗沙。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设置集水口9,收集渗入井体3中的雨水或其他水源,避免水在井体3周围聚集,减少地面积水的影响,防止雨水或其他水源对井体3以及井体3周围的土壤侵蚀,导致井体3内的输电线路受到侵蚀,降低设备的绝缘强度,造成变电站的设备发生闪络等事故。同时,在井体3内的积水经集水口9向下排水过程中,粗沙能够对积水进行过滤,使集水口9不易于发生堵塞,以保障集水口9的排水通畅。
参考图1,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井盖4顶面开设有矩形安装槽41,安装槽41的厚度为井盖4厚度的三分之一,安装槽41内安装有可前后翻动式的把手42,且把手42可完全收纳于安装槽41内。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一方面,在井盖4上设置把手42,便于工人开启井盖4进入井体3内进行检修维护工作。另一方面,由于把手42可完全收纳于安装槽41内,使把手42不易于妨碍到行驶的车辆或者行人。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单层排管的行车转角井,其特征在于:包括开挖于地下的基坑(1),所述基坑(1)底面建造有基础地基(2),所述基础地基(2)上建造有井体(3)以及用于盖合井体(3)的井盖(4),所述井体(3)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一电缆口和第二电缆口,所述第一电缆口用于供电缆铺设进井体(3)内,所述第二电缆口用于供电缆自井体(3)内进行转角铺设出井体(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层排管的行车转角井,其特征在于:所述井体(3)包括外墙体(31)与内墙体(32);所述外墙体(31)采用石灰进行回填压实;所述内墙体(32)内采用C25混凝土浇筑成型,且所述内墙体(32)内预埋有钢筋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单层排管的行车转角井,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墙体(32)顶部建造有圈梁(8),所述圈梁(8)的顶部的内侧位置处开设有沉头口(81),所述沉头口(81)用于供井盖(4)铺设安装,且所述井盖(4)两端分别支撑于沉头口(81)的两侧;所述井盖(4)与路面(100)相平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单层排管的行车转角井,其特征在于:所述沉头口(81)底部预埋有槽钢(82),所述槽钢(82)呈水平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单层排管的行车转角井,其特征在于:所述槽钢(82)底部均匀间隔固定连接有拉结筋(83),所述拉结筋(83)预埋于圈梁(8)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层排管的行车转角井,其特征在于:所述井体(3)内底面处开设有集水口(9),且所述集水口(9)贯穿于井体(3)底部以及基础地基(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单层排管的行车转角井,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口(9)内填埋有粗沙。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层排管的行车转角井,其特征在于:所述井盖(4)顶面开设有安装槽(41),所述安装槽(41)内安装有把手(42),所述把手(42)可完全收纳于安装槽(41)内。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单层排管的行车转角井,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墙体(31)的外轮廓呈向下收口的漏斗状。
CN202322042226.5U 2023-08-01 2023-08-01 一种单层排管的行车转角井 Active CN22050395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042226.5U CN220503956U (zh) 2023-08-01 2023-08-01 一种单层排管的行车转角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042226.5U CN220503956U (zh) 2023-08-01 2023-08-01 一种单层排管的行车转角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503956U true CN220503956U (zh) 2024-02-20

Family

ID=898715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042226.5U Active CN220503956U (zh) 2023-08-01 2023-08-01 一种单层排管的行车转角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50395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741714A (zh) 地下工程全盖挖逆作法施工方法
CN106981855B (zh) 一种高铁路基电缆槽系统
CN107151950A (zh) 沙漠地区铁路地下水路堑的施工方法
CN101881181A (zh) 一种矿山采空区尾砂充填的混凝土封闭墙
CN110295628A (zh) 一种带有检查井的路面施工方法
CN106567410A (zh) 市政道路检查井的新建施工方法
CN105421571A (zh) 下水井及雨水井施工工艺
CN210216254U (zh) 一种混凝土护栏结构
CN212479325U (zh) 暗挖隧道施工缝引流排水系统
CN108798775A (zh) 一种顶管施工工作井
CN220503956U (zh) 一种单层排管的行车转角井
CN112177022A (zh) 一种预制承插式接口管道施工方法
CN110983907A (zh) 一种装配式自排水人行道
CN113186977B (zh) 一种地下综合管廊的逆序施工方法
CN113279299B (zh) 透水市政道路及其施工工艺
CN212670599U (zh) 一种岩土工程边坡防渗水结构
CN211872410U (zh) 无砟轨道路基的防排水结构
CN212895755U (zh) 一种城市道路人行道排水装置
CN113700111A (zh) 一种雨水渗透排放回用一体化系统施工方法
CN211395743U (zh) 一种山区道路挡土墙防积水排水结构
CN114108697A (zh) 一种地下管线的沉降补偿保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208473930U (zh) 一种顶管施工工作井
CN112681371A (zh) 一种用于地铁车站顶板浇筑预留孔的施工及封堵方法
CN206521804U (zh) 挖方路段排水系统
CN218345845U (zh) 一种新型半装配式l型排水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