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502551U - 一种建筑施工卸料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建筑施工卸料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502551U
CN220502551U CN202320513022.2U CN202320513022U CN220502551U CN 220502551 U CN220502551 U CN 220502551U CN 202320513022 U CN202320513022 U CN 202320513022U CN 220502551 U CN220502551 U CN 22050255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ing
lifting
bearing
driving
lifting mechanis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513022.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姚贵莲
樊玉国
岳保龙
袁威
凌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engrun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engrun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engrun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Fengrun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513022.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50255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50255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50255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nveying And Assembling Of Building Elements In Situ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建筑施工卸料装置,包括支撑框体,升降机构设于所述支撑框体内的底部,驱动机构固设于所述升降机构的顶部表面,承载机构固设于所述升降机构顶部,并位于所述支撑框体内,支撑导向机构阵列设于所述支撑框体的侧壁上,所述升降机构的侧壁、所述承载机构的侧壁分别设有与所述支撑导向机构配合的第一凸块、第二凸块。本实用新型通过两次升降,提升升降高度,能够承载较高处的工具以及用料,在承载机构以及升降机构进行升降时,升降机构以及承载机构分别通过第一凸块、第二凸块与支撑导向机构配合,并且通过支撑框体的保护,从而使得升降机构以及承载机构在升降时更加的稳定。

Description

一种建筑施工卸料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建筑施工卸料装置。
背景技术
建筑施工是指工程建设实施阶段的生产活动,是各类建筑物的建造过程,也可以说是把设计图纸上的各种线条,在指定的地点,变成实物的过程,它包括基础工程施工、主体结构施工、屋面工程施工、装饰工程施工等,施工作业的场所称为建筑施工现场或叫施工现场,也叫工地。
现有技术当中,施工现场会有许多高空作用的工具以及用料,而在作业完成后,需要将处于高空的工具以及用料卸下,直接将工具以及用料从高空丢下,不仅及其不安全,而且工具以及用料容易损坏,而通过吊篮等工具进行卸料,吊篮不仅难以安装,后续还是需要对吊篮进行拆卸,另外,现有的施工现场使用的升降工具,升降高度有限,并且在升降过程中,顶部的收集框在收集工具和用料之后会产生晃动,晃动升降的过程中,会造成一定的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建筑施工卸料装置,以至少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当中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施工卸料装置,包括:
支撑框体;
升降机构,设于所述支撑框体内的底部;
驱动机构,固设于所述升降机构的顶部表面;
承载机构,固设于所述升降机构顶部,并位于所述支撑框体内;
支撑导向机构,阵列设于所述支撑框体的侧壁上,所述升降机构的侧壁、所述承载机构的侧壁分别设有与所述支撑导向机构配合的第一凸块、第二凸块;
其中,所述升降机构带动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承载机构进行升降,所述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承载机构进行升降,所述升降机构、所述承载机构在升降过程中分别通过所述第一凸块、所述第二凸块与所述支撑导向机构的配合,使得所述升降机构与所述承载机构平稳升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升降机构带动驱动机构以及承载机构进行第一次升降,接着通过驱动机构驱动承载机构进行第二次升降,通过两次升降,提升升降高度,能够承载较高处的工具以及用料,在承载机构以及升降机构进行升降时,升降机构以及承载机构分别通过第一凸块、第二凸块与支撑导向机构配合,并且通过支撑框体的保护,从而使得升降机构以及承载机构在升降时更加的稳定。
进一步的,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安装座、液压缸以及支撑板,所述安装座固设于所述支撑框体的底部,所述液压缸设于所述安装座内,所述液压缸的输出端贯穿所述安装座顶部并连接在所述支撑板的底部。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板的侧壁均连接有所述第一凸块,所述支撑框体的侧壁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凸块适配的导向槽。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马达、螺杆、驱动板以及固定板,所述驱动马达固设于所述升降机构上,所述螺杆的一端固接于所述驱动马达的输出端,另一端贯穿所述驱动板,并转动连接在所述固定板的侧壁上,所述驱动板固接于所述承载机构上,所述固定板固设于所述升降机构顶部表面。
进一步的,所述承载机构包括导轨、对称设置的剪式升降杆以及承载框,所述导轨固设于所述升降机构顶部,所述剪式升降杆设于所述导轨上,所述承载框固接于所述剪式升降杆的顶部,所述承载框的底部侧壁连接所述第二凸块,所述第二凸块滑动设置在所述支撑导向机构上。
进一步的,所述承载框的侧壁铰接有框门,所述框门上连接有门把。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导向机构包括导向柱以及两限位块,所述导向柱固设于所述支撑框体内,两所述限位块分别固设于所述导向柱的中部以及顶部。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框体的底部连接有支撑座,所述支撑座底部连接有行走机构,所述支撑座的一侧连接有把手。
进一步的,所述行走机构包括若干支撑腿以及万向轮,若干所述支撑腿阵列固接于所述底座的底部,所述万向轮固接于所述支撑腿底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建筑施工卸料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建筑施工卸料装置的侧视图;
图4为图3中B-B的剖面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建筑施工卸料装置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若干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参阅图1至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建筑施工卸料装置,包括支撑框体10、升降机构20、驱动机构30、承载机构40以及支撑导向机构50。
所述支撑框体10的一侧壁呈开口设置,所述升降机构20设于所述支撑框体10内的底部,所述驱动机构30固设于所述升降机构20的顶部表面,所述承载机构40固设于所述升降机构顶部,并位于所述支撑框体10内,所述支撑导向机构50阵列设于所述支撑框体10的侧壁上,所述升降机构20的侧壁、所述承载机构40的侧壁分别设有与所述支撑导向机构50配合的第一凸块230、第二凸块430,其中,所述升降机构20带动所述驱动机构30与所述承载机构40进行升降,所述驱动机构30用于驱动所述承载机构40进行升降,所述升降机构20、所述承载机构40在升降过程中分别通过所述第一凸块230、所述第二凸块430与所述支撑导向机构50的配合,使得所述升降机构20与所述承载机构40平稳升降。
可以理解的是,升降机构20进行升降,能够带动驱动机构30以及承载机构40进行升降,从而完成第一次升降,并且升降机构20在升降的过程中,通过其侧壁上的第一凸块230与支撑导向机构50配合,从而使得升降机构20能够进行稳定的升降,第一次升降完成后,接着通过驱动机构30驱动承载机构40进行第二次升降,在第二次升降的过程中,承载机构40通过第二凸块430与支撑导向机构50的配合,使得承载机构40在升降的过程中,更加的稳定,并且通过第一次升降与第二次升降,使得承载机构40最后的上升高度更高,进而使得该卸料装置能够装载搞出的施工用具以及施工物料。
值得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支撑框体10的一侧壁呈开口设置,因此支撑框体10另外三个侧壁上均设有支撑导向机构50,而升降机构20与承载机构40与支撑框体10相对应的三个侧壁上均分别设有第一凸块230、第二凸块430。
请参阅图4,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升降机构20包括安装座21、液压缸22以及支撑板23,所述安装座21固设于所述支撑框体10的底部,所述液压缸22设于所述安装座21内,所述液压缸22的输出端贯穿所述安装座21顶部并连接在所述支撑板23的底部。
需要解释的是,在本实施例中,驱动机构30以及承载机构40均固设在支撑板23的上表面,第一凸块230设置在支撑板23的三个侧壁上,在具体实施时,液压缸22工作可以带动支撑板23进行第一次的升降,支撑板23在升降时带动固设在其上表面的驱动机构30以及承载机构40进行升降,并且支撑板23在升降的过程中,其侧壁上的第一凸块230与支撑导向机构50配合,从而使得支撑板23升降更加的稳定,进而使得在固设在其上表面的驱动机构30以及承载机构40在被带动升降时更加的稳定。
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所述支撑板23的侧壁均连接有所述第一凸块230,所述支撑框体10的侧壁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凸块230适配的导向槽11。
值得说明的是,第一凸块230在支撑导向机构50上进行升降时,此时第一凸块230在导向槽11内滑动升降,进而使得第一凸块230带动支撑板23更加稳定的升降。
请参阅图4,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驱动机构30包括驱动马达31、螺杆32、驱动板33以及固定板34,所述驱动马达31固设于所述升降机构20上,所述螺杆32的一端固接于所述驱动马达31的输出端,另一端贯穿所述驱动板33,并转动连接在所述固定板34的侧壁上,所述驱动板33固接于所述承载机构40上,所述固定板34固设于所述升降机构20顶部表面。
需要解释的是,在本实施例中,驱动马达31与固定板34对称固设在支撑板23的上表面,驱动马达31启动后,其带动螺杆32进行转动,在本实施例中,驱动板33上开设有与螺杆32适配的内螺纹孔,当螺杆32转动时,会带动驱动板33进行移动,从而使得驱动板33带动承载机构40进行升降。
请参阅图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承载机构40包括导轨41、对称设置的剪式升降杆42以及承载框43,所述导轨41固设于所述升降机构20顶部,所述剪式升降杆42设于所述导轨41上,所述承载框43固接于所述剪式升降杆42的顶部,所述承载框43的底部侧壁连接所述第二凸块430,所述第二凸块430滑动设置在所述支撑导向机构50上。
需要解释的是,导轨41固设在支撑板23的顶部表面,当螺杆32倍驱动马达31驱动转动后,驱动板33进行移动,在本实施例中,驱动板33的两端分别连接在位于对称设置的导轨41上的剪式升降杆42上,驱动板33在移动的过程中,使得剪式升降杆42进行升降,进而使得剪式升降杆42顶部的承载框43进行升降。
进一步的,如图5所示,所述承载框43的侧壁铰接有框门431,所述框门431上连接有门把432。
值得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承载框43顶部呈开口设置,在承载框43上升到一定高度后,只需要工作人员把施工用具以及施工用料通过顶部开口放到承载框43内,然后承载框43下降后,只需要通过门把432打开框门431,从而能够便捷的将承载框43内的施工用具以及施工用料卸出。
请参阅图4,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导向机构50包括导向柱51以及两限位块52,所述导向柱51固设于所述支撑框体10内,两所述限位块52分别固设于所述导向柱51的中部以及顶部。
需要解释的是,支撑板23在升降时,其侧壁上的第一凸块230套设在导向柱51上,进而使得支撑板23在升降时更加的稳定,并且位于导向柱51中部的限位块52能够限位支撑板23的最大升降高度,进入使得支撑板23始终在一个安全的高度范围内进行升降。承载框43升降时,其侧壁上的第二凸块430套设在导向柱51上,位于导向柱51中部的限位块52能够限位承载框43侧壁上的第二凸块430的最低高度,并且还能够支撑起承载框43,位于导向柱51顶部的限位块52能够限位第二凸块430的最大高度,进而使得承载框43在安全高度范围内进行升降,进一步提升承载框43升降时的稳定性。
值得说明的是,支撑板23与承载框43在升降时,此时支撑框体10还能够起到保护支撑板23与承载框43的作用,并且还能够阻挡意外掉落的施工用具以及用料,进一步提升该卸料装置的安全性。
请参阅图5,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框体10的底部连接有支撑座11,所述支撑座12底部连接有行走机构60,所述支撑座12的一侧连接有把手13,所述行走机构60包括若干支撑腿61以及万向轮62,若干所述支撑腿61阵列固接于所述底座12的底部,所述万向轮62固接于所述支撑腿61底部。在具体实施时,通过拉动把手13,使得该卸料装置能够通过万向轮62进行移动。
综上,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当中的建筑施工卸料装置,通过升降机构20带动驱动机构30以及承载机构40进行第一次升降,接着通过驱动机构30驱动承载机构40进行第二次升降,通过两次升降,提升升降高度,能够承载较高处的工具以及用料,在承载机构40以及升降机构20进行升降时,升降机构20以及承载机构40分别通过第一凸块230、第二凸块430与支撑导向机构配合,并且通过支撑框体10的保护,从而使得升降机构20以及承载机构40在升降时更加的稳定。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9)

1.一种建筑施工卸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撑框体;
升降机构,设于所述支撑框体内的底部;
驱动机构,固设于所述升降机构的顶部表面;
承载机构,固设于所述升降机构顶部,并位于所述支撑框体内;
支撑导向机构,阵列设于所述支撑框体的侧壁上,所述升降机构的侧壁、所述承载机构的侧壁分别设有与所述支撑导向机构配合的第一凸块、第二凸块;
其中,所述升降机构带动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承载机构进行升降,所述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承载机构进行升降,所述升降机构、所述承载机构在升降过程中分别通过所述第一凸块、所述第二凸块与所述支撑导向机构的配合,使得所述升降机构与所述承载机构平稳升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施工卸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安装座、液压缸以及支撑板,所述安装座固设于所述支撑框体的底部,所述液压缸设于所述安装座内,所述液压缸的输出端贯穿所述安装座顶部并连接在所述支撑板的底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施工卸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的侧壁均连接有所述第一凸块,所述支撑框体的侧壁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凸块适配的导向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施工卸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马达、螺杆、驱动板以及固定板,所述驱动马达固设于所述升降机构上,所述螺杆的一端固接于所述驱动马达的输出端,另一端贯穿所述驱动板,并转动连接在所述固定板的侧壁上,所述驱动板固接于所述承载机构上,所述固定板固设于所述升降机构顶部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施工卸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机构包括导轨、对称设置的剪式升降杆以及承载框,所述导轨固设于所述升降机构顶部,所述剪式升降杆设于所述导轨上,所述承载框固接于所述剪式升降杆的顶部,所述承载框的底部侧壁连接所述第二凸块,所述第二凸块滑动设置在所述支撑导向机构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建筑施工卸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框的侧壁铰接有框门,所述框门上连接有门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施工卸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导向机构包括导向柱以及两限位块,所述导向柱固设于所述支撑框体内,两所述限位块分别固设于所述导向柱的中部以及顶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施工卸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框体的底部连接有支撑座,所述支撑座底部连接有行走机构,所述支撑座的一侧连接有把手。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建筑施工卸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机构包括若干支撑腿以及万向轮,若干所述支撑腿阵列固接于所述支撑座的底部,所述万向轮固接于所述支撑腿底部。
CN202320513022.2U 2023-03-16 2023-03-16 一种建筑施工卸料装置 Active CN22050255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513022.2U CN220502551U (zh) 2023-03-16 2023-03-16 一种建筑施工卸料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513022.2U CN220502551U (zh) 2023-03-16 2023-03-16 一种建筑施工卸料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502551U true CN220502551U (zh) 2024-02-20

Family

ID=898741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513022.2U Active CN220502551U (zh) 2023-03-16 2023-03-16 一种建筑施工卸料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50255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458584B1 (ko) 고소 작업용 안전 리프트
CN220502551U (zh) 一种建筑施工卸料装置
CN205820800U (zh) 可实现无脚手架搭设模板架的液压升降装置
CN212174317U (zh) 一种建筑施工用钢板吊运装置
CN211169717U (zh) 一种建筑施工升降机固定装置
CN211899519U (zh) 一种建筑施工移动操作平台
CN112723224A (zh) 一种高层建筑施工用智能建材升降设备及升降方法
CN201857785U (zh) 升降车库
JPH10245189A (ja) 高層ビル建築に用いる全方向移動クレーン
CN220365263U (zh) 一种房屋建筑施工平台
CN112609948B (zh) 一种装配式的可移动构筑平台
CN219079036U (zh) 一种室内装修用辅助升降平台
CN212642075U (zh) 一种防倾斜的脚手架
CN220184576U (zh) 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支架
CN218438385U (zh) 一种建筑临边结构柱施工防护架
CN216406165U (zh) 模板结构及模板系统
CN220313806U (zh) 用于房建工程施工面打孔的辅助传动支撑架构
CN220226140U (zh) 建筑智能化工程室内施工用升降平台
CN213952899U (zh) 一种工民建筑施工用脚手架
CN219823592U (zh) 一种升降式钢结构平台
CN221093644U (zh) 一种建筑工程施工用升降设备
CN209975979U (zh) 一种多功能装修平台
CN218708843U (zh) 一种便于搭建且具有防护措施的升降梯
CN221027418U (zh) 一种空调维修用辅助升降装置
CN215107083U (zh) 一种建筑安装移动脚手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