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501261U - 包装罐 - Google Patents

包装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501261U
CN220501261U CN202321610591.5U CN202321610591U CN220501261U CN 220501261 U CN220501261 U CN 220501261U CN 202321610591 U CN202321610591 U CN 202321610591U CN 220501261 U CN220501261 U CN 22050126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ver
packaging
winding
abutment
li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610591.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永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STAR TIN C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STAR TIN C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STAR TIN C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T-STAR TIN CA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610591.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50126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50126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50126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igid Containers With Two Or More Constituent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包装罐,包括罐体及罐盖,罐体及罐盖的横截面均呈花状结构设置,罐体包括罐身及连接罐身的罐底,罐身远离罐底的一端设置有上开口,罐盖封盖上开口,罐盖包括外盖及内盖,内盖的外壁设置有抵接块,外盖靠近上开口的边沿设置有外盖卷线,抵接块与外盖卷线抵接,外盖卷线与内盖的外壁相抵接,外盖固定套装于内盖外,罐身靠近上开口的边沿设置有上卷线,上卷线与内盖的外壁相抵接。本实用新型通过抵接块与外盖卷线配合能实现外盖与内盖之间的连接及限位,无需焊接,能有效避免因焊接定位误差大而产生不良品的现象,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降低生产成本,同时还能有效提高优品率。

Description

包装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包装罐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包装罐。
背景技术
包装罐(筒)是指罐身各处横截面形状大致相同,罐颈短,罐颈内径比罐身内颈稍小或无罐颈的一种包装容器,是刚性包装的一种。包装材料强度较高,罐体抗变形能力强。包装操作是装填操作,然后将罐口封闭,可做运输包装、外包装,也可做商业包装,内包装用。
包装罐的罐盖一般为单层马口铁,但这种包装罐的罐盖的抗压强度低,很容易在运输过程中被压变形,导致包装罐美观度降低,从而影响产品销售。为提高罐盖的抗压强度,部分包装罐的罐盖设计为双层马口铁结构。目前该类罐盖一般通过焊接方式将两层马口铁固定在一起。两层马口铁在焊接时的定位误差大,致使不良工件增多,影响生产质量,且容易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提高生产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目前双层马口铁结构设计的罐盖在焊接时的定位误差大,致使不良工件增多,影响生产质量,且容易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提高生产成本的问题,提供一种包装罐。
一种包装罐,包括罐体及罐盖,所述罐体包括罐身及连接所述罐身的罐底,所述罐身远离所述罐底的一端设置有上开口,所述罐盖封盖所述上开口,所述罐盖包括外盖及内盖,所述内盖的外壁设置有抵接块,所述外盖靠近所述上开口的边沿设置有外盖卷线,所述抵接块与所述外盖卷线抵接,所述外盖卷线与所述内盖的外壁相抵接,所述外盖固定套装于所述内盖外,所述罐身靠近所述上开口的边沿设置有上卷线,所述上卷线与所述内盖的外壁相抵接。
上述包装罐,通过抵接块与外盖卷线配合能实现外盖与内盖之间的连接及限位,无需焊接,能有效避免因焊接定位误差大而产生不良品的现象,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降低生产成本,同时还能有效提高优品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抵接块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抵接块相对设置于所述内盖的周向。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抵接块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抵接块沿所述内盖的周向等距间隔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抵接块设置有抵接平面,所述抵接平面与所述外盖卷线抵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抵接块设置有导引斜面,所述导引斜面的一端与所述内盖连接,所述导引斜面的另一端与所述抵接平面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罐盖沿远离所述罐身的方向逐步向外扩张。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罐身沿所述上开口朝所述罐底方向逐步向外扩张。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罐身远离所述上开口的边沿设置有下卷线,所述下卷线与所述罐底抵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盖卷线与所述上卷线抵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内盖与所述外盖抵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之一种实施方式中包装罐的组装结构图;
图2为如图1所示包装罐的内部结构图;
图3为图2中A部分的放大图。
附图中标号的含义为:
100-包装罐;
10-罐体,11-罐底,12-罐身,13-上开口,14-上卷线,15-下卷线;
20-罐盖,21-外盖,211-外盖板部,212-围边部,213-外盖卷线,22-内盖,221-内盖板部,222-侧围部,223-抵接块,224-抵接平面,225-导引斜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包装罐100,包括罐体10及罐盖20,所述罐体10设置有上开口13,所述罐盖20封盖所述上开口13。所述罐体10及罐盖20的横截面均呈花状结构设置,该包装罐100用于包装产品,保护产品在运输途中不受损伤,且使产品看起来更加高档。
结合图1至图3所示,所述罐体10包括罐底11及连接所述罐底11的罐身12,所述罐身12远离所述罐底11的端部设置有所述上开口13,所述罐身12沿所述上开口13朝所述罐底11方向逐步向外扩张。所述罐身12靠近所述上开口13的边沿设置有上卷线14,所述罐身12远离所述上开口13的边沿设置有下卷线15,所述下卷线15与所述罐底11的底部相抵。
结合图1至图3所示,所述罐盖20沿远离所述罐身12的方向逐步向外扩张。所述罐盖20包括外盖21及内盖22,所述外盖21包括外盖板部211及连接所述外盖板部211的围边部212,所述围边部212围设于所述外盖板部211的周向。所述围边部212远离所述外盖板部211的边沿设置有外盖卷线213。所述外盖卷线213与所述上卷线14相抵接。
结合图1至图3所示,所述内盖22包括内盖板部221及连接所述内盖板部221的侧围部222,所述侧围部222围设于所述内盖板部221的周向,所述侧围部222的高度大于所述围边部212的高度,所述外盖卷线213与所述侧围部222的外壁抵接。
结合图1至图3所示,所述侧围部222的外壁设置有抵接块223,所述抵接块22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抵接块223相对设置于所述侧围部222的周向。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抵接块223也可以设置为多个,多个所述抵接块223等距间隔设置于所述侧围部222的周向。
结合图1至图3所示,所述抵接块223的竖截面呈三角状结构设置,包括抵接平面224及导引斜面225,所述抵接平面224与所述外盖卷线213抵接,所述导引斜面225的一端与所述抵接平面224连接,所述导引斜面225的另一端与所述侧围部222连接,所述导引斜面225设于所述抵接块223靠近所述内盖板部221的一侧,导引斜面225的设置能使内盖22快速装设于外盖21内,有效提高组装效率。所述外盖板部211与所述内盖板部221抵接。
本实施例中包装罐100的工作原理:通过抵接块223与外盖卷线213配合能实现外盖21与内盖22之间的连接及限位,无需焊接,能有效避免因焊接定位误差大而产生不良品的现象,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降低生产成本,同时还能有效提高优品率;所述罐盖20沿远离所述罐身12的方向逐步向外扩张,这样的结构设置能有效提高外盖21与内盖22之间的连接牢固度。所述罐身12沿所述上开口13朝所述罐底11方向逐步向外扩张,所述外盖卷线213与所述侧围部222的外壁抵接,这样能有效提高包装罐100的防水性能,更好地保护产品;本包装罐100的造型新颖,给用户带来良好体验感。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包装罐,其特征在于,包括罐体及罐盖,所述罐体包括罐身及连接所述罐身的罐底,所述罐身远离所述罐底的一端设置有上开口,所述罐盖封盖所述上开口,所述罐盖包括外盖及内盖,所述内盖的外壁设置有抵接块,所述外盖靠近所述上开口的边沿设置有外盖卷线,所述抵接块与所述外盖卷线抵接,所述外盖卷线与所述内盖的外壁相抵接,所述外盖固定套装于所述内盖外,所述罐身靠近所述上开口的边沿设置有上卷线,所述上卷线与所述内盖的外壁相抵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装罐,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接块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抵接块相对设置于所述内盖的周向。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装罐,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接块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抵接块沿所述内盖的周向等距间隔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装罐,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接块设置有抵接平面,所述抵接平面与所述外盖卷线抵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包装罐,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接块设置有导引斜面,所述导引斜面的一端与所述内盖连接,所述导引斜面的另一端与所述抵接平面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装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罐盖沿远离所述罐身的方向逐步向外扩张。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装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罐身沿所述上开口朝所述罐底方向逐步向外扩张。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装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罐身远离所述上开口的边沿设置有下卷线,所述下卷线与所述罐底抵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装罐,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盖卷线与所述上卷线抵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装罐,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盖与所述外盖的抵接。
CN202321610591.5U 2023-06-25 2023-06-25 包装罐 Active CN22050126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610591.5U CN220501261U (zh) 2023-06-25 2023-06-25 包装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610591.5U CN220501261U (zh) 2023-06-25 2023-06-25 包装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501261U true CN220501261U (zh) 2024-02-20

Family

ID=898696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610591.5U Active CN220501261U (zh) 2023-06-25 2023-06-25 包装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50126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689528B (zh) 紧凑型气溶胶容器
AU2006272664B2 (en) Can lid closure and method of joining a can lid closure to a can body
CN103096950B (zh) 用于具有凸缘的柱形容器的包装件
JP6437516B2 (ja) 絞りしごき加工したエアロゾル缶
KR102503738B1 (ko) 이차전지용 케이스 및 이차전지
US20170346065A1 (en) Electric connector and battery comprising the same
CN220501261U (zh) 包装罐
JP6245491B2 (ja) 合成樹脂製丸形壜体
CN102834321B (zh) 用于食品的金属罐
CN220536398U (zh) 新型茶叶包装罐
CN217457059U (zh) 新型包装罐
CN217457029U (zh) 新型包装罐
JP6950278B2 (ja) 合成樹脂製容器
CN216888204U (zh) 一种蛋托组件
JP2015127249A (ja) 合成樹脂製丸形壜体
US3170593A (en) Pail type shipping container
CN215795390U (zh) 一种防碰撞装置
US20230002101A1 (en) Can container
JPH08192840A (ja) 缶 蓋
CN209776162U (zh) 一种油箱盖导向管的焊接结构
CN217706723U (zh) 一种新型抗压包装箱
CN220448417U (zh) 锥形包装罐
CN212829618U (zh) F1075铁铝扩颈长方形拉伸两片罐
CN217457079U (zh) 防伪包装罐
CN215437325U (zh) 一种抗挤压包装盒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