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498317U - 雷达激光盖板一次自动压合工装 - Google Patents

雷达激光盖板一次自动压合工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498317U
CN220498317U CN202321728740.8U CN202321728740U CN220498317U CN 220498317 U CN220498317 U CN 220498317U CN 202321728740 U CN202321728740 U CN 202321728740U CN 220498317 U CN220498317 U CN 22049831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cking
frame
die
lower die
upper di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728740.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陶欧
李威
王茂戌
白帆
靳瑶
侯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gdu Faw Fuwei Yanfeng Pio Automotive Exteri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engdu Faw Fuwei Yanfeng Pio Automotive Exteri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gdu Faw Fuwei Yanfeng Pio Automotive Exteri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engdu Faw Fuwei Yanfeng Pio Automotive Exteri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728740.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49831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49831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49831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雷达激光盖板一次自动压合工装,包括工装托盘、上模以及下模下模安装在工装托盘的顶面上,且下模包括下模一和下模二,分别用于放置内板和玻璃总成,上模安装在工装托盘上,用于放置外板,下模设置有锁定机构,用于实现上模与下模的合模。工装托盘上设置有翻转机构,翻转机构上设置有翻转架,上模设置有承载板,上模安装在承载板的顶面上,承载板的底面上设置有连接件和换枪盘,翻转架上设置有连接机构,连接机构与连接件连接。锁定机构包括锁定架、锁定件以及驱动气缸,锁定架安装在下模两侧,锁定件与锁定架转动连接,驱动气缸的活塞杆与锁定件连接,所述锁定架上设置有扣合件。锁定架、连接架和锁定件配合实现合模锁定。

Description

雷达激光盖板一次自动压合工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组装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雷达激光盖板一次自动压合工装。
背景技术
随着自动驾驶需求增加,轿车上兴起一款全新的自动驾驶辅助零件:车顶激光雷达盖板;该零件用于安装、保护车顶激光雷达,激光雷达发波穿透该零件的玻璃,探测前方路况,辅助提升自动驾驶安全功能。车顶激光雷达盖板(车顶激光雷达盖板的结构有附图1中所示,并简称为盖板)主要由以下零件组成:车顶雷达激光盖板外板(简述为外板)、车顶雷达激光盖板内板(简述为内板)、玻璃总成以及其他小零件;内板和玻璃通过胶水粘接在外板上。目前市面的粘胶工艺都是分布完成粘接的,例如玻璃粘接在外板上形成一个小总成,然后内板再与小总成粘接,采用2次粘接工艺,先完成小总成粘接,再完成大总成粘接,工时特别长。需要人工转移零件,人员操作容易产生零件碰划伤,零件制造一次性差,且人工成本投入高。需要投入的粘接工装数量多,乘载工装的线体变大,工装设备投入增加,占地面积随之增加。
针对上述问题,现提出一种雷达激光盖板一次自动压合工装。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雷达激光盖板一次自动压合工装,以实现一次粘接的工装,提升零件制造一致性,降低零件制造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雷达激光盖板一次自动压合工装,包括工装托盘、上模以及下模,所述下模安装在工装托盘的顶面上,且下模包括下模一和下模二,分别用于放置内板和玻璃总成,所述上模安装在工装托盘上,用于放置外板,所述下模设置有锁定机构,用于实现上模与下模的合模。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上模和下模上均设置有若干个胎膜块,用于支撑各个零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胎膜块上设置有若干个真空吸盘,用于实现零件的固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工装托盘上设置有翻转机构,所述翻转机构上设置有翻转架,所述上模设置有承载板,上模安装在承载板的顶面上,所述承载板的底面上设置有连接件和换枪盘,所述翻转架上设置有连接机构,所述连接机构与连接件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承载板上的顶面上设置有连接架,所述连接架位于上模的两侧,且连接架上设置有扣合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锁定机构包括锁定架、锁定件以及驱动气缸,所述锁定架安装在下模两侧,所述锁定件与锁定架转动连接,所述驱动气缸的活塞杆与锁定件连接,所述锁定架上设置有扣合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下模上设置有加热槽,所述加热槽上设置有若干开口,用于对胶水加热。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加热槽设置有温度传感器,用于监测加热槽内的温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上模和下模上设置有定位块,用于实现外板和内板的定位放置。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优点和有益效果:
1.通过设置胎膜块对各个零件实现了保护支撑,并通过设置真空吸盘实现了零件的固定;2.在承载板上设置换枪盘,使机器人能够与承载板快速连接,并将承载板拿起将上模放置在下模上,实现合模;3.通过将下模二设置在下模一上实现了一次完成3个零件的粘接,无需人工介入,保证粘接一致性,且降低人员投入;4.一次粘接比二次粘接少投入1倍的工装,降低了设备投入;5.一次粘接比二次粘接少用1倍的粘接工时,提升了产品制造速度。通过设置加热槽对胶水进行加热,提高了胶水的固化速度,进一步提高了产品的制造速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车顶激光雷达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处于姿态一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处于姿态二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上模与下模合模的状态图;
图5为锁定机构的示意图;
图6为下模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下模中加热槽的分布示意图;
图8为下模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下模一上加热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上模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车顶激光雷达盖板外板,2-车顶激光雷达盖板内板,3-玻璃总成,4-胶水线体,5-工装托盘,6-上模,7-下模一,8-下模二,9-胎膜块,10-真空吸盘,11-定位块,12-加热槽,13-换枪盘,14-翻转机构,15-承载板,16-翻转架,17-锁定架,18-扣合件,19-锁定件,20-驱动气缸,21-连接架,22-温度传感器,23-连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术语“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出现术语“设置”、“安装”、“配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照图1-图10,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雷达激光盖板一次自动压合工装。
在本实施例中,雷达激光盖板一次自动压合工装包括工装托盘5、下模和上模6。下模安装在工装托盘5的顶面上,在工装托盘5的顶面上还设置有翻转机构14,上模6与翻转机构14连接,通过翻转机构14,上模6能够在一定的范围内转动。下模包括下模一7和下模二8,下模一7安装在工装托盘5的顶面上,下模二8安装在下模一7上。下模一7用于承载车顶激光雷达盖板内板2,下模二8用于承载玻璃总成3,上模6用于承载车顶激光雷达盖板外板1。
在本实施例中,为方便连接,上模6配置有承载板15,翻转机构14设置有翻转架16。上模6安装在承载板15的顶面上,在承载板15的底面上设置有换枪盘13。翻转架16的底面与翻转机构14连接,当承载板15与翻转架16连接时,通过翻转机构14使得上模6能够在一定的范围转动,使上模6的位置能够发生改变,以满足不同操作所需的位置要求。翻转机构14的方案可以是一个安装在工装托盘5上的能够转动的翻转框架,可以使用气缸或者电机作为翻转框架的动力源,以驱动翻转框架的转动。在承载板15的底面设置有连接件23,通过连接件23与翻转架16连接,且连接件23与翻转架16之间为可拆式连接,使得承载板15与翻转架16之间能够实现快速分离。在承载板15的底面上设置有换枪盘13,通过设置换枪盘13使机器人能够与承载板15之间快速连接,将上模6抓起与下模之间合模。在翻转架16上设置有连接机构,用于与连接件23连接,连接机构设置有一个槽型结构连接件23能够插入其中,且在这个槽型结构的一侧设置有气缸,槽型结构的侧壁上设置有开口,气缸的活塞杆能够由前述开口插入槽型结构中并卡在连接件23上,实现对连接件23的固定。翻转架16为框架结构,不影响机器人与承载板15的连接和拿起承载板15。
在本实施例中,在上模6和下模上设置有若干个胎膜块9,胎膜块9按照车顶激光雷达盖板外板1和车顶激光雷达盖板内板2的结构进行适配,使胎膜块9的顶部上形成与车顶激光雷达盖板外板1和车顶激光雷达盖板内板2相适配的凹陷,便于放置车顶激光雷达盖板外板1和车顶激光雷达盖板内板2,实现对车顶激光雷达盖板外板1和车顶激光雷达盖板内板2的保护支撑。为了实现内板和外板的固定,在一些胎膜块9上还设置有真空吸盘10,通过真空吸盘10吸住内板和外板,以此实现内板和外板的固定。上模6和下模配置有定位块11,定位块11安装在胎膜块9的外侧,通过定位块11实现内板和外板的定位放置,避免内板和外板发生歪斜导致合模失败,影响合模的质量。
在本实施例中,在工装托盘5的顶面上设置有锁定机构,通过锁定机构实现合模。锁定机构包括锁定架17、锁定件19以及驱动气缸20,锁定架17安装在下模的两侧,锁定件19和驱动气缸20安装在锁定架17上,其中锁定件19与锁定架17之间为转动连接,驱动气缸20的活塞杆则是与锁定件19连接,用于驱动锁定件19的转动。锁定件19设置有四个,在下模的两侧各设置有两个。在锁定架17的顶端设置有扣合件18。在承载板15的顶面上设置有连接架21,在连接架21的顶端设置有与锁定架17上的扣合件18相适配的扣合件18。连接架21上的扣合件18与锁定架17上的扣合件18为插拔式连接。在合模时,上模6与下模对齐,在机器人的辅助下上模6下压在下模上,连接架21上的扣合件18与锁定架17上的扣合件18连接,驱动气缸20启动使锁定件19转动,使锁定件19压在连接架21上,实现合模。
在本实施例中,下模配置有加热槽12,通过向加热槽12内输送热空气对粘接的胶水进行加热,使胶水能够加速固化。加热槽12的布局如图7所示,与内板和外板的结构相适配。加热槽12配置有加热系统,用于向加热槽12提供热空气,加热系统可以是鼓风机和加热器配合,由鼓风机向加热槽12内输送空气并由加热器对空气进行加热,也可以使用热风机为加热槽12输送热空气。在加热槽12上设置有若干个开口,热空气由开口处流出,对胶水进行加热固化。同时加热槽12配置有温度传感器22,用于监测热空气的温度。
工作过程:1.通过旋转机构使上模6位于图2中所示的姿态一,然后通过人工将外板放置在上模6,玻璃放置在下模二8,内板放置在下模一7,3个零件分别通过胎模块侧面的定位块11进行定位,以确保每个零件放置的位置都在一定公差范围内;
2.零件分别放置完成后,人工按下真空吸附按钮,启动真空吸附,使零件牢牢固定在工装上,即使工装运动过程中也不会掉落或者移位。
3.操作人员退出操作岗位光栅外,按下线体启动按钮,工装托盘5运载着工装到底涂岗位,机器人自动完成外板部分底涂后,工装通过翻转机构14自动翻转到姿态二,方便后期底涂,直至完成所有底涂。
4.工装托盘5运载着工装到达线体末端,RGV小车将工装托盘5托起,运送到下一个线体上,工装托盘5运载着工装完成涂胶工序,工装托盘5运动到下一工序。
5.机器人通过上模6的换枪盘13抓起上模6,并扭转到合模姿态,完成合模动作,下模合模锁定机构翻转锁紧上下模,使下模二8零件达到压合状态,使下模一7零件达到合模状态,一次性压合完成。
6.合模结束后加热系统自动开启,三个加热器可实现零件的分区加热;鼓风机将加热器产生的热量以热风的形式通过加热槽12吹到内板,通过加热内板达到加热内板上胶线的目的,加速胶水的固化;加热槽12设置的温度传感器22,实时监控温度,温度超限报警时,人工可调节热风量,以达到温度调节目的。
7.工装托盘5通过线体、REV小车运动到开模工位,驱动气缸20缩回使锁定件19松开上模6,机器人通过换枪盘13抓起上模6,将上模6运动到姿态1,此时零件已完成压合,总成零件在下模二8上
8.工装托盘5运动到第一步工位,人工取出总成零件,整个工序完成。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雷达激光盖板一次自动压合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工装托盘、上模以及下模,所述下模安装在工装托盘的顶面上,且下模包括下模一和下模二,分别用于放置内板和玻璃总成,所述上模安装在工装托盘上,用于放置外板,所述下模设置有锁定机构,用于实现上模与下模的合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压合工装,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模和下模上均设置有若干个胎膜块,用于支撑各个零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压合工装,其特征在于,
所述胎膜块上设置有若干个真空吸盘,用于实现零件的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压合工装,其特征在于,
所述工装托盘上设置有翻转机构,所述翻转机构上设置有翻转架,所述上模设置有承载板,上模安装在承载板的顶面上,所述承载板的底面上设置有连接件和换枪盘,所述翻转架上设置有连接机构,所述连接机构与连接件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动压合工装,其特征在于,
所述承载板上的顶面上设置有连接架,所述连接架位于上模的两侧,且连接架上设置有扣合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压合工装,其特征在于,
所述锁定机构包括锁定架、锁定件以及驱动气缸,所述锁定架安装在下模两侧,所述锁定件与锁定架转动连接,所述驱动气缸的活塞杆与锁定件连接,所述锁定架上设置有扣合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压合工装,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模上设置有加热槽,所述加热槽上设置有若干开口,用于对胶水加热。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自动压合工装,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热槽设置有温度传感器,用于监测加热槽内的温度。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压合工装,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模和下模上设置有定位块,用于实现外板和内板的定位放置。
CN202321728740.8U 2023-07-04 2023-07-04 雷达激光盖板一次自动压合工装 Active CN22049831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728740.8U CN220498317U (zh) 2023-07-04 2023-07-04 雷达激光盖板一次自动压合工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728740.8U CN220498317U (zh) 2023-07-04 2023-07-04 雷达激光盖板一次自动压合工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498317U true CN220498317U (zh) 2024-02-20

Family

ID=898738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728740.8U Active CN220498317U (zh) 2023-07-04 2023-07-04 雷达激光盖板一次自动压合工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49831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647612B2 (ja) 航空機の前縁構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KR102037237B1 (ko) 열처리 강화 시스템 및 방법
JPH0515539B2 (zh)
CN220498317U (zh) 雷达激光盖板一次自动压合工装
CN101450687B (zh) 一种通用型汽车发动机盖的移载、铰链安装设备及生产方法
CN109940574B (zh) 抓手通用柔性支撑定位系统及柔性工装定位控制方法
CN109747168B (zh) 汽车遮阳板的自动热合包边装置及遮阳板的制备方法
CN210476665U (zh) 前端模块的车身定位机构
CN218612230U (zh) 一种刀片式动力电池托盘薄底板焊接装置
CN106181332B (zh) 电动汽车用发动机舱盖装配装置及其装配、检测方法
CN217196880U (zh) 一种汽车内饰件生产线
CN110181846A (zh) 一种内饰包覆冷压装置
CN112357112B (zh) 一种直升机座舱罩胶接装配方法和夹具
EP0401756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ffecting polymerisation by heating of adhesive interposed between two superimposed connected elements
CN114953402A (zh) 一种一体化汽车顶蓬自动组立设备
CN210313995U (zh) 一种重力成型的连续热弯炉
CN220031215U (zh) 用于复合材料机身壁板长桁的整体胶接的定位设备
CN206124242U (zh) 电动汽车用发动机舱盖装配装置
CN210126290U (zh) 一种热压螺母装置
CN111113949A (zh) 一种太阳能无人机动力舱双插耳片的成型模具及方法
CN219401763U (zh) 一种安全气囊盖防变形设备
EP1283155A2 (en) Method of producing a vehicle outer panel
KR20040001661A (ko) 자동차의 테일게이트 제작방법
EP3738754B1 (en) Method for moulding a composite structure with a superplastic bladder
CN216231970U (zh) 一种方便安装的新能源汽车后视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