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495728U - 一种灰水箱 - Google Patents

一种灰水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495728U
CN220495728U CN202321999811.8U CN202321999811U CN220495728U CN 220495728 U CN220495728 U CN 220495728U CN 202321999811 U CN202321999811 U CN 202321999811U CN 220495728 U CN220495728 U CN 22049572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lter
cavity
partition
plate
water tan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999811.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育豪
季宗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Qingrui Pipelin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Qingrui Pipelin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Qingrui Pipelin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Qingrui Pipelin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999811.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49572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49572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49572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iltration Of Liquid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灰水箱,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上侧设有可启闭的上盖;滤板,所述滤板上设有用于过滤杂质的第一滤网;第一隔板,所述第一隔板的上侧与上盖之间设有供滤板安装的间隙;第二隔板,所述第二隔板的下侧与箱体内壁底部之间设有与滤板高度相对应的间隙;滤筒;其中,所述箱体内通过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分隔有从左往右依次设置的主过滤腔、下流腔和上流腔,所述滤筒设在主过滤腔内,所述主过滤腔内连接有出水管用于接收使用完后的制管液,所述上流腔内连接有抽水管用于排出过滤完后的制管液。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可通过取出滤筒和滤板来进行清理,使其能够重复利用,使得灰水箱的清理更加的方便,而且过滤效果更好。

Description

一种灰水箱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材加工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灰水箱。
背景技术
在不锈钢管材的生产过程中,在制管机上需要使用制管液来对管材的打磨以及各种加工进行润滑,而且制管液还能对焊接后的管材进行冷却降温,对于使用后的制管液一般有两种处理方式,第一种是通过埋放在地底下的大型处理设备进行过滤处理然后送出循环使用,但这种方式需要预先将设备安装在地底下,对于场地的要求较高;第二种是将使用后的制管液送入灰水箱内进行沉淀,使制管液中质量较重的不锈钢杂质沉淀在灰水箱内底部,再通过抽水设备将沉淀后干净的制管液抽出循环使用,但这种方式会使杂质沉积在灰水箱内底部,导致清理十分的麻烦,而且一些质量较轻的杂质容易随着制管液的流动被抽出,过滤效果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灰水箱,以解决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灰水箱,包括,
箱体,所述箱体的上侧设有可启闭的上盖;
滤板,所述滤板上设有用于过滤杂质的第一滤网;
第一隔板,所述第一隔板的上侧与上盖之间设有供滤板安装的间隙;
第二隔板,所述第二隔板的下侧与箱体内壁底部之间设有与滤板高度相对应的间隙;
滤筒;
其中,所述箱体内通过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分隔有从左往右依次设置的主过滤腔、下流腔和上流腔,所述滤筒设在主过滤腔内,所述主过滤腔内连接有出水管用于接收使用完后的制管液,所述上流腔内连接有抽水管用于排出过滤完后的制管液。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完后的制管液通过出水管送入到主过滤腔的滤筒内,使得一些较重的杂质自动落入滤筒内进行沉积,当主过滤腔内的液面超过第一隔板的上端面时,制管液就会经过第一隔板上的滤板进行过滤,此时一些较轻的漂浮在液面上的杂质就会被阻挡,然后制管液进入到下流腔内,下流腔内的制管液经过第二隔板下方的滤板时对一些较重的位于制管液底部的杂质进行过滤,然后再进入到上流腔内,从而被抽水管抽出再次使用,有效的对制管液内较重和较轻的杂质都进行过滤,而且大部分的杂质都会落入滤筒内进行收集,可通过取出滤筒和滤板来进行清理,使其能够重复利用,使得灰水箱的清理更加的方便,而且过滤效果更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均设有两个且依次交错排列,使得所述第一隔板位于两个所述第二隔板之间,所述第二隔板位于两个所述第一隔板之间,所述下流腔和上流腔设有两个且依次交错排列,所述抽水管设在远离主过滤腔的一个所述上流腔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至少有两个下流腔和上流腔,从而增加了制管液的过滤次数,延长流动距离,使得对制管液的过滤效果更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滤筒包括:
框架,所述框架的侧面四周以及底部上设有第二滤网;
把手,所述把手固定安装在框架的上侧;
其中,所述第二滤网的孔径大于第一滤网的孔径,所述框架上侧的水平高度低于第一隔板的上侧水平高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使大颗粒的杂质都留在滤筒内,而制管液经过第二滤网流出,把手使得对滤筒的拿取更加的轻松、方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还包括:
限位板,所述限位板至少设有两个且平行设置,两个所述限位板之间设有供滤板边缘插接的间隙;
其中,所述限位板竖直设在第一隔板上端面的两侧以及第二隔板的下方,所述限位板固定安装在箱体的内壁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滤板的边缘能插接在两个限位板之间,使得滤板的拆装都更加的方便、轻松,而且连接稳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隔板下方的限位板偏离第二隔板的正下方,使得滤板不与第二隔板的垂直投影重叠。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使对第二隔板下方滤板的拆装更加的方便,只需将滤板竖直的进行上下移动即可实现拆装。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还包括:
排渣管,所述排渣管多个设置,所述排渣管开设在箱体底部的侧壁上;
其中,所述主过滤腔、下流腔和上流腔均通过排渣管与外部连通,所述排渣管上设有开关阀。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对灰水箱内进行清理时,可通过开启开关阀使灰水箱内的杂质通过排渣管排出,使得对灰水箱的清理更加的方便、轻松。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结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结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A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灰水箱,包括,
箱体1,所述箱体1的上侧设有可启闭的上盖2;
滤板3,所述滤板3上设有用于过滤杂质的第一滤网;
第一隔板4,所述第一隔板4的上侧与上盖2之间设有供滤板3安装的间隙;
第二隔板5,所述第二隔板5的下侧与箱体1内壁底部之间设有与滤板3高度相对应的间隙;
滤筒6;
其中,所述箱体1内通过第一隔板4和第二隔板5分隔有从左往右依次设置的主过滤腔10、下流腔11和上流腔12,所述滤筒6设在主过滤腔10内,所述主过滤腔10内连接有出水管7用于接收使用完后的制管液,所述上流腔12内连接有抽水管8用于排出过滤完后的制管液。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完后的制管液通过出水管7送入到主过滤腔10的滤筒6内,使得一些较重的杂质自动落入滤筒6内进行沉积,当主过滤腔10内的液面超过第一隔板4的上端面时,制管液就会经过第一隔板4上的滤板3进行过滤,此时一些较轻的漂浮在液面上的杂质就会被阻挡,然后制管液进入到下流腔11内,下流腔11内的制管液经过第二隔板5下方的滤板3时对一些较重的位于制管液底部的杂质进行过滤,然后再进入到上流腔12内,从而被抽水管8抽出再次使用,有效的对制管液内较重和较轻的杂质都进行过滤,而且大部分的杂质都会落入滤筒6内进行收集,可通过取出滤筒6和滤板3来进行清理,使其能够重复利用,使得灰水箱的清理更加的方便,而且过滤效果更好。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隔板4和第二隔板5均设有两个且依次交错排列,使得所述第一隔板4位于两个所述第二隔板5之间,所述第二隔板5位于两个所述第一隔板4之间,所述下流腔11和上流腔12设有两个且依次交错排列,所述抽水管8设在远离主过滤腔10的一个所述上流腔12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至少有两个下流腔11和上流腔12,从而增加了制管液的过滤次数,延长流动距离,使得对制管液的过滤效果更好。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滤筒6包括:
框架60,所述框架60的侧面四周以及底部上设有第二滤网;
把手61,所述把手61固定安装在框架60的上侧;
其中,所述第二滤网的孔径大于第一滤网的孔径,所述框架60上侧的水平高度低于第一隔板4的上侧水平高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使大颗粒的杂质都留在滤筒6内,而制管液经过第二滤网流出,把手61使得对滤筒6的拿取更加的轻松、方便。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还包括:
限位板9,所述限位板9至少设有两个且平行设置,两个所述限位板9之间设有供滤板3边缘插接的间隙;
其中,所述限位板9竖直设在第一隔板4上端面的两侧以及第二隔板5的下方,所述限位板9固定安装在箱体1的内壁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滤板3的边缘能插接在两个限位板9之间,使得滤板3的拆装都更加的方便、轻松,而且连接稳定。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隔板5下方的限位板9偏离第二隔板5的正下方,使得滤板3不与第二隔板5的垂直投影重叠。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使对第二隔板5下方滤板3的拆装更加的方便,只需将滤板3竖直的进行上下移动即可实现拆装。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还包括:
排渣管13,所述排渣管13多个设置,所述排渣管13开设在箱体1底部的侧壁上;
其中,所述主过滤腔10、下流腔11和上流腔12均通过排渣管13与外部连通,所述排渣管13上设有开关阀。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对灰水箱内进行清理时,可通过开启开关阀使灰水箱内的杂质通过排渣管13排出,使得对灰水箱的清理更加的方便、轻松。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灰水箱,其特征在于,包括,
箱体(1),所述箱体(1)的上侧设有可启闭的上盖(2);
滤板(3),所述滤板(3)上设有用于过滤杂质的第一滤网;
第一隔板(4),所述第一隔板(4)的上侧与上盖(2)之间设有供滤板(3)安装的间隙;
第二隔板(5),所述第二隔板(5)的下侧与箱体(1)内壁底部之间设有与滤板(3)高度相对应的间隙;
滤筒(6);
其中,所述箱体(1)内通过第一隔板(4)和第二隔板(5)分隔有从左往右依次设置的主过滤腔(10)、下流腔(11)和上流腔(12),所述滤筒(6)设在主过滤腔(10)内,所述主过滤腔(10)内连接有出水管(7)用于接收使用完后的制管液,所述上流腔(12)内连接有抽水管(8)用于排出过滤完后的制管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灰水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板(4)和第二隔板(5)均设有两个且依次交错排列,使得所述第一隔板(4)位于两个所述第二隔板(5)之间,所述第二隔板(5)位于两个所述第一隔板(4)之间,所述下流腔(11)和上流腔(12)设有两个且依次交错排列,所述抽水管(8)设在远离主过滤腔(10)的一个所述上流腔(12)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灰水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滤筒(6)包括:
框架(60),所述框架(60)的侧面四周以及底部上设有第二滤网;
把手(61),所述把手(61)固定安装在框架(60)的上侧;
其中,所述第二滤网的孔径大于第一滤网的孔径,所述框架(60)上侧的水平高度低于第一隔板(4)的上侧水平高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灰水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限位板(9),所述限位板(9)至少设有两个且平行设置,两个所述限位板(9)之间设有供滤板(3)边缘插接的间隙;
其中,所述限位板(9)竖直设在第一隔板(4)上端面的两侧以及第二隔板(5)的下方,所述限位板(9)固定安装在箱体(1)的内壁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灰水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隔板(5)下方的限位板(9)偏离第二隔板(5)的正下方,使得滤板(3)不与第二隔板(5)的垂直投影重叠。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灰水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排渣管(13),所述排渣管(13)多个设置,所述排渣管(13)开设在箱体(1)底部的侧壁上;
其中,所述主过滤腔(10)、下流腔(11)和上流腔(12)均通过排渣管(13)与外部连通,所述排渣管(13)上设有开关阀。
CN202321999811.8U 2023-07-27 2023-07-27 一种灰水箱 Active CN22049572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999811.8U CN220495728U (zh) 2023-07-27 2023-07-27 一种灰水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999811.8U CN220495728U (zh) 2023-07-27 2023-07-27 一种灰水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495728U true CN220495728U (zh) 2024-02-20

Family

ID=898751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999811.8U Active CN220495728U (zh) 2023-07-27 2023-07-27 一种灰水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49572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554100B (zh) 油污水处理设备及其处理方法
KR101494296B1 (ko) 무동력 자동 역세척형 초기우수 비점오염 저감시설
CN220495728U (zh) 一种灰水箱
GB2275210A (en) Regenerating of degreasing liquid
CN102258903A (zh) 一种设置倒t型过滤网进行多重过滤的过滤装置
CN206126989U (zh) 一种玻璃钢隔油池
CN212680207U (zh) 一种过滤器及其过滤系统
CN215249925U (zh) 建筑工地污水回收再利用终级处理系统
CN114291915A (zh) 一种工业污水除油设备以及除油方法
CN211393946U (zh) 一种可溢流循环清洗的油水分离装置
CN208865300U (zh) 污水输送管道杂物过滤收集装置
CN208911578U (zh) 一种不易堵塞的过滤装置
CN208265965U (zh) 一种水处理装置
CN207877408U (zh) 一种循环水系统在线清理装置
CN212575906U (zh) 一种带油水分离的循环油烟净化装置
CN217526558U (zh) 一种用于镀锌板拉矫液的双联筒形污物过滤分离装置
CN212941853U (zh) 一种污水排水工程用便于清理拆装的过滤装置
CN212662773U (zh) 一种家用餐厨垃圾油渣水分离桶
CN212881431U (zh) 一种污水沉淀净化过滤系统
CN210448283U (zh) 一种泡菜池的盐水回收装置
CN219517954U (zh) 施工用水分级过滤装置
CN211770382U (zh) 一种冷却水回收装置
CN218962049U (zh) 一种新式铜电解上清液槽
CN219518016U (zh) 一种污水过滤结构
CN220723701U (zh) 一种用于小型污水处理站的浮渣处理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