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494283U - 一种发热组件、应用其的雾化器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发热组件、应用其的雾化器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494283U
CN220494283U CN202321146036.1U CN202321146036U CN220494283U CN 220494283 U CN220494283 U CN 220494283U CN 202321146036 U CN202321146036 U CN 202321146036U CN 220494283 U CN220494283 U CN 22049428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ction
arc
linear
electrode region
wire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146036.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聂革
安鹏展
王灵权
肖小朋
魏春花
丁明内
莫美妮
赵贯云
赵波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Woody Vape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Woody Vape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Woody Vape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Woody Vape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146036.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49428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49428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49428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esistance Heat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发热组件、应用其的雾化器及气溶胶生成装置,发热组件包括第一电极区、第二电极区和发热丝结构;发热丝结构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弧形区段、第一直线区段、第二弧形区段、第二直线区段、第三弧形区段、第三直线区段和第四弧形区段,第一电极区和第二电极区的顶部均位于第一高度,第一电极区和第二电极区底端均位于第二高度,发热丝结构的最高处的延长线与第一高度错位,发热丝结构的最低处的延长线与第二高度错位;发热丝结构要么高于电极区,这样可以增大发热膜加热区域,较小电极也能够减少所使用的浆料降低成本;发热丝结构要么低于电极区,这样能使加热区域更加的集中,从而实现更好的加热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发热组件、应用其的雾化器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气溶胶生成装置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发热组件、应用其的雾化器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背景技术
电子雾化设备是通过发热丝把气溶胶基质加热雾化成气溶胶状,供用户使用的一种电子设备,因为电子雾化设备不含有害物质,因而自问世以来深受人们的喜爱。
目前市面上的气溶胶生成装置中,因发热丝与电极区等高,导致发热膜既不能使得加热区域集中,也不能减少用料,降低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发热组件、应用其的雾化器及气溶胶生成装置,解决了因发热丝与电极区等高,导致发热膜既不能使得加热区域集中,也不能减少用料,降低成本。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发热组件,发热组件包括第一电极区、第二电极区以及用于连接第一电极区和第二电极区的发热丝结构;发热丝结构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弧形区段、第一直线区段、第二弧形区段、第二直线区段、第三弧形区段、第三直线区段以及第四弧形区段,第一弧形区段与第一电极区连接,第四弧形区段与第二电极区连接;其中,第一电极区和第二电极区的顶部均位于第一高度,第一电极区和第二电极区底端均位于第二高度,发热丝结构的最高处的延长线与第一高度错位,所述发热丝结构的最低处的延长线与第二高度错位。
在一些实施例中,发热丝结构的最高处为第一直线区段的顶部,其与第一电极区或第二电极区的顶部之间的垂直距离在0.2mm-1mm之间;
发热丝结构的最低处为第三直线区段的底部,其与第一电极区或第二电极区的底部之间的垂直距离在0.2mm-1mm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弧形区段包括第一弧形段和第二弧形段,第一弧形段设置在第二弧形段的内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弧形区段包括第三弧形段和第四弧形段,第三弧形段设置在第四弧形段的内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弧形区段包括第五弧形段和第六弧形段,第五弧形段设置在第六弧形段的内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四弧形区段包括第七弧形段和第八弧形段,第七弧形段设置在第八弧形段的内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电极区具有第一竖直边,第一弧形段与第一竖直边连接;第二电极区具有第二竖直边,第七弧形段与第二竖直边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直线区段包括第一直线段和第二直线段,第一直线段和第二直线段平行设置后形成第一直线通道;第二直线区段包括第三直线段和第四直线段,第三直线段和第四直线段平行设置后形成第二直线通道;第三直线区段包括第五直线段和第六直线段,第五直线段和第六直线段平行设置后形成第三直线通道。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雾化器,雾化器包括能够吸附雾化液的多孔基体以及上述的发热组件,发热组件设置在多孔基体的侧面,且发热组件通电后形成电阻加热轨迹。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气溶胶生成装置,气溶胶生成装置包括储液腔、雾化腔以及上述的雾化器,储液腔与雾化腔连通,雾化器设置在雾化腔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发热组件至少具有下列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发热组件包括第一电极区、第二电极区以及用于连接第一电极区和第二电极区的发热丝结构;发热丝结构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弧形区段、第一直线区段、第二弧形区段、第二直线区段、第三弧形区段、第三直线区段以及第四弧形区段,其中,第一弧形区段与第一电极区连接,第四弧形区段与第二电极区连接;其中,第一电极区和第二电极区的顶部均位于第一高度,第一电极区和第二电极区底端均位于第二高度,发热丝结构的最高处的延长线与第一高度错位,所述发热丝结构的最低处的延长线与第二高度错位;
首先,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发热组件中,与第一电极区连接的为第一弧形区段,与第二电极区连接的为第四弧形区段,这种方式能够有效减弱组件工作时因冷热冲击形成的热应力,提升寿命;其次,发热丝结构的最高处的延长线与第一高度错位,发热丝结构的最低处的延长线与第二高度错位,即发热丝结构要么高于电极区,这样可以增大发热膜加热区域,较小电极也能够减少所使用的浆料降低成本;发热丝结构要么低于电极区,这样能使加热区域更加的集中,从而实现更好的加热效果。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雾化器是基于上述发热组件而设计的,其有益效果参见上述发热组件的有益效果,在此,不一一赘述。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气溶胶生成装置是基于上述雾化器而设计的,其有益效果参见上述雾化器的有益效果,在此,不一一赘述。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发热组件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发热组件的详细主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发热组件的另一主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发热组件的另一主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气溶胶生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
1、第一电极区;2、第二电极区;3、发热丝结构;4、多孔基体;5、雾化面;11、第一竖直边;21、第二竖直边;31、第一弧形区段;32、第一直线区段;33、第二弧形区段;34、第二直线区段;35、第三弧形区段;36、第三直线区段;37、第四弧形区段;311、第一弧形段;312、第二弧形段;321、第一直线段;322、第二直线段;331、第三弧形段;332、第四弧形段;341、第三直线段;342、第四直线段;351、第五弧形段;352、第六弧形段;361、第五直线段;362、第六直线段;371、第七弧形段;372、第八弧形段。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在下述说明中,不同的“一实施例”或“实施例”指的不一定是同一实施例。此外,一或多个实施例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点可由任何合适形式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明确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术语“垂直”、“横向”、“纵向”、“前”、“后”、“左”、“右”、“上”、“下”、“水平”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而不是意味着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有的方位或位置,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发热组件,如图1-5所示,发热组件包括第一电极区1、第二电极区2以及用于连接第一电极区1和第二电极区2的发热丝结构3;发热丝结构3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弧形区段31、第一直线区段32、第二弧形区段33、第二直线区段34、第三弧形区段35、第三直线区段36以及第四弧形区段37,第一弧形区段31与第一电极区1连接,第四弧形区段37与第二电极区2连接;其中,第一电极区1和第二电极区2的顶部均位于第一高度,第一电极区1和第二电极区2底端均位于第二高度,发热丝结构3的最高处的延长线与第一高度错位,发热丝结构3的最低处的延长线与第二高度错位。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电极区1和第二电极区2通过发热丝结构3连接,发热丝结构即为发热膜,发热丝结构3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弧形区段31、第一直线区段32、第二弧形区段33、第二直线区段34、第三弧形区段35、第三直线区段36以及第四弧形区段37,由于发热丝结构3中具有弧形区段,因此,在第一电极区1和第二电极区2之间,形成一个类似S型结构的发热膜。另外,上述的错位即两者不在同一高度。
首先,在本实施例提供的发热组件中,与第一电极区1连接的为第一弧形区段31,与第二电极区2连接的为第四弧形区段37,这种方式能够有效减弱组件工作时因冷热冲击形成的热应力,提升寿命;其次,发热丝结构3的最高处的延长线与第一高度错位,所述发热丝结构3的最低处的延长线与第二高度错位,即发热丝结构3要么高于电极区,这样可以增大发热膜加热区域,较小电极也能够减少所使用的浆料降低成本;发热丝结构3要么低于电极区,这样能使加热区域更加的集中,从而实现更好的加热效果。
在具体实施例中,发热丝结构3的最高处为所述第一直线区段32的顶部,其与所述第一电极区1或第二电极区2的顶部之间的垂直距离L15和L17满足:0.2mm≤L15=L17≤1mm;
发热丝结构3的最低处为第三直线区段36的底部,其与所述第一电极区1或第二电极区2的底部之间的垂直距离L16和L18满足:0.2mm≤L16=L18≤1mm;且L15=L16。
在具体实施例中,第一弧形区段31包括第一弧形段311和第二弧形段312,第一弧形段311设置在第二弧形段312的内侧后形成第一弧形通道;第二弧形区段33包括第三弧形段331和第四弧形段332,第三弧形段331设置在第四弧形段332的内侧后形成第二弧形通道;
第三弧形区段35包括第五弧形段351和第六弧形段352,第五弧形段351设置在第六弧形段352的内侧后形成第三弧形通道;
第四弧形区段37包括第七弧形段371和第八弧形段372,第七弧形段371设置在第八弧形段372的内侧后形成第四弧形通道。
在具体实施例中,第一电极区1具有第一竖直边11,第一弧形段311与第一竖直边11连接;第二电极区2具有第二竖直边21,第七弧形段371与第二竖直边21连接;其中,第一竖直边11和第二竖直边21均为靠近发热丝结构3的一条边。
在具体实施例中,第一直线区段32包括第一直线段321和第二直线段322,第一直线段321和第二直线段322平行设置后形成第一直线通道;
第二直线区段34包括第三直线段341和第四直线段342,第三直线段341和第四直线段342平行设置后形成第二直线通道;
第三直线区段36包括第五直线段361和第六直线段362,第五直线段361和第六直线段362平行设置后形成第三直线通道。
更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弧形段312、第二直线段322、第四弧形段332、第四直线段342、第五弧形段351、第六直线段362以及第七弧形段371依次连接,第一弧形段311、第一直线段321、第三弧形段331、第三直线段341、第六弧形段352、第五直线段361以及第八弧形段372依次连接;之后形成依次连通的第一弧形通道、第一直线通道、第二弧形通道、第二直线通道、第三弧形通道、第三直线通道以及第三弧形通道。
发热丝结构3的最高处与第一电极区1或第二电极区2的顶部之间的垂直距离L15满足:0.2mm≤L15≤1mm;在本实施例中具体为第二直线段322与第一电极区1或第二电极区2的顶部之间的垂直距离。
发热丝结构3的最低处与第一电极区1或第二电极区2的底部之间的垂直距离L16满足:0.2mm≤L16≤1mm;在本实施例中具体为第五直线段361与第一电极区1或第二电极区2的底部之间的垂直距离;且L15=L16。
其中,图3为发热丝结构3的最高处高于第一电极区1或第二电极区2的顶部,发热丝结构3的最低处低于第一电极区1或第二电极区2的底部;
图4为为发热丝结构3的最高处低于第一电极区1或第二电极区2的顶部,其垂直距离为L17,发热丝结构3的最低处高于第一电极区1或第二电极区2的底部,其垂直距离为L18,0.2mm≤L17≤1mm,0.2mm≤L18≤1mm,且L17=L18。
本实施例提供的发热组件即为传统意义上的发热膜,发热膜的加工方式包括厚膜丝网印刷、移印、电镀、PVD、蚀刻等不同加工工艺形式。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雾化器,雾化器包括能够吸附雾化液的多孔基体4以及实施例1的发热组件,发热组件设置在多孔基体4的侧面,且发热组件通电后形成电阻加热轨迹。
具体地,多孔基体4包括硅系多孔陶瓷、铝系多孔陶瓷、硅藻土陶瓷等不同体系多孔陶瓷以及多孔金属等不同材质,微孔中值孔径范围在10-100μm内,可实现将不同雾化液由导液面传导至雾化面5。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气溶胶生成装置,气溶胶生成装置包括储液腔、雾化腔以及实施例2的雾化器,储液腔与雾化腔连通,雾化器设置在雾化腔内。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了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设备、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各种等效的修改或替换,这些修改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发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组件包括第一电极区(1)、第二电极区(2)以及用于连接所述第一电极区(1)和第二电极区(2)的发热丝结构(3);所述发热丝结构(3)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弧形区段(31)、第一直线区段(32)、第二弧形区段(33)、第二直线区段(34)、第三弧形区段(35)、第三直线区段(36)以及第四弧形区段(37),所述第一弧形区段(31)与所述第一电极区(1)连接,第四弧形区段(37)与所述第二电极区(2)连接;其中,所述第一电极区(1)和第二电极区(2)的顶部均位于第一高度,所述第一电极区(1)和第二电极区(2)底端均位于第二高度,所述发热丝结构(3)的最高处的延长线与所述第一高度错位,所述发热丝结构(3)的最低处的延长线与所述第二高度错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丝结构(3)的最高处为所述第一直线区段(32)的顶部,其与所述第一电极区(1)或第二电极区(2)的顶部之间的垂直距离在0.2mm-1mm之间;
所述发热丝结构(3)的最低处为第三直线区段(36)的底部,其与所述第一电极区(1)或第二电极区(2)的底部之间的垂直距离在0.2mm-1mm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弧形区段(31)包括第一弧形段(311)和第二弧形段(312),所述第一弧形段(311)设置在所述第二弧形段(312)的内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弧形区段(33)包括第三弧形段(331)和第四弧形段(332),所述第三弧形段(331)设置在所述第四弧形段(332)的内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弧形区段(35)包括第五弧形段(351)和第六弧形段(352),所述第五弧形段(351)设置在所述第六弧形段(352)的内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弧形区段(37)包括第七弧形段(371)和第八弧形段(372),所述第七弧形段(371)设置在所述第八弧形段(372)的内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发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区(1)具有第一竖直边(11),所述第一弧形段(311)与所述第一竖直边(11)连接;所述第二电极区(2)具有第二竖直边(21),所述第七弧形段(371)与所述第二竖直边(21)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发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直线区段(32)包括第一直线段(321)和第二直线段(322),所述第一直线段(321)和第二直线段(322)平行设置后形成第一直线通道;所述第二直线区段(34)包括第三直线段(341)和第四直线段(342),所述第三直线段(341)和第四直线段(342)平行设置后形成第二直线通道;所述第三直线区段(36)包括第五直线段(361)和第六直线段(362),所述第五直线段(361)和第六直线段(362)平行设置后形成第三直线通道。
9.一种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器包括能够吸附雾化液的多孔基体(4)以及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发热组件,所述发热组件设置在所述多孔基体(4)的侧面,且所述发热组件通电后形成电阻加热轨迹。
10.一种气溶胶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溶胶生成装置包括储液腔、雾化腔以及权利要求9所述的雾化器,所述储液腔与所述雾化腔连通,所述雾化器设置在所述雾化腔内。
CN202321146036.1U 2023-05-12 2023-05-12 一种发热组件、应用其的雾化器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Active CN22049428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146036.1U CN220494283U (zh) 2023-05-12 2023-05-12 一种发热组件、应用其的雾化器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146036.1U CN220494283U (zh) 2023-05-12 2023-05-12 一种发热组件、应用其的雾化器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494283U true CN220494283U (zh) 2024-02-20

Family

ID=898707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146036.1U Active CN220494283U (zh) 2023-05-12 2023-05-12 一种发热组件、应用其的雾化器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49428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4509370U (zh) 雾化芯、雾化器及气溶胶发生装置
TWI558039B (zh) 帶有電連接元件之板、製造彼之方法、及彼之用途
KR20140024420A (ko) 전기 연결 요소를 구비한 창유리
CN217184844U (zh) 一种雾化芯、雾化器和雾化装置
CN114287677A (zh) 具有定向微孔的雾化芯
CN220494283U (zh) 一种发热组件、应用其的雾化器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CN114617299A (zh) 雾化芯、雾化器、气溶胶发生装置及雾化芯加工方法
CN215992754U (zh) 吸液发热件、雾化器及气溶胶发生装置
CN116268620A (zh) 一种发热组件、应用其的雾化器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CN220494286U (zh) 一种发热组件、应用其的雾化器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CN220494282U (zh) 一种发热组件、应用其的雾化器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CN220712927U (zh) 一种发热组件、应用其的雾化器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CN220712928U (zh) 一种雾化器及应用其的气溶胶生成装置
CN220712925U (zh) 一种雾化器及应用其的气溶胶生成装置
CN220494287U (zh) 一种发热组件、应用其的雾化器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CN215992752U (zh) 雾化组件、雾化器及气溶胶发生装置
CN220494285U (zh) 一种雾化器及应用其的气溶胶生成装置
CN116636654A (zh) 一种发热组件、应用其的雾化器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CN219069448U (zh) 雾化芯、雾化器及气溶胶发生装置
CN116509073A (zh) 一种雾化器及应用其的气溶胶生成装置
CN215501357U (zh) 一种陶瓷雾化芯及气溶胶发生装置
CN115281385A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雾化芯和雾化芯的制造方法
CN116420930A (zh) 一种发热组件、应用其的雾化器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CN116420929A (zh) 一种雾化器及应用其的气溶胶生成装置
CN214340114U (zh) 一种电子烟发热组件及电子烟雾化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