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487742U - 一种除水高位进气道总成 - Google Patents

一种除水高位进气道总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487742U
CN220487742U CN202321103633.6U CN202321103633U CN220487742U CN 220487742 U CN220487742 U CN 220487742U CN 202321103633 U CN202321103633 U CN 202321103633U CN 220487742 U CN220487742 U CN 22048774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inlet
water
blades
rib
inlet chan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103633.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春云
刘坤
张朝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aic Heavy Truck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aic Heavy Truck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aic Heavy Truck Co Ltd filed Critical Baic Heavy Truck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103633.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48774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48774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48774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eparating Particles In Gases By Inertia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除水高位进气道总成,包括:进气格栅、进气道本体、挡水圈以及排尘袋;进气格栅包括:格栅主体框架、叶片以及挡水叶片,格栅主体框架、第一连接筋与挡水叶片围设形成集水槽,且格栅主体框架开设排水口。进气格栅设计有集水槽和排水口结构,防止被格栅叶片挡住的水返吸进入高位进气道内部,同时进入高位进气道内的水分再通过挡水圈和排尘袋进行过滤,两级过滤形式提高了高位进气道的除水效率与除水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除水高位进气道总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重型卡车高位进气道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除水高位进气道总成。
背景技术
重型卡车在多雨环境中工作时,进气管道内会吸入大量的雨水,若不及时进行过滤,雨水会被吸入至空气滤清器内部,打湿纸质滤芯,影响空滤器的正常运行,甚至会造成发动机磨损或熄火。高位进气道是整车进气系统中一个重要的零部件,不仅具有引导气流的作用,同时具备一定的除水除尘功能。
目前市场上的重型卡车高位进气道主要具有三种形式的结构:
第一,采用传统结构的进气格栅。重型卡车在运行时,因为进气格栅进气口竖直方向较长,导致进气口上下所受负压不一致,进气口处负压由下往上逐渐变小。工作过程中,进气格栅上方叶片挡住的水分会沿着叶片竖直向下流淌,当流淌至格栅最下方的叶片时,水会被重新返吸进入高位进气道内部,不仅降低挡水效率,而且除水效果较差。
第二,采用进气道集成旋流管组件。由于进气管道进气口截面面积减少近二分之一,导致此结构的高位进气道原始阻力普遍偏高,同时旋流管内部流速偏高,不利于水滴的分离。
第三,采用进气道集成分水元件。如同第二种方式,同样会占用一部分的气流通道截面积,增加高位进气道的原始阻力,并且方案的布置受到空间限制。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除水高位进气道总成。为了对披露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有一个基本的理解,下面给出了简单的概括。该概括部分不是泛泛评述,也不是要确定关键/重要组成元素或描绘这些实施例的保护范围。其唯一目的是用简单的形式呈现一些概念,以此作为后面的详细说明的序言。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提供一种除水高位进气道总成,包括:进气格栅以及进气道本体,所述进气格栅安装于所述进气道本体的进气口处;所述进气格栅包括:格栅主体框架、叶片以及挡水叶片;所述叶片均匀布置在所述格栅主体框架内部且分为上部叶片组与下部叶片组,所述上部叶片组内的叶片的悬置端通过第一连接筋连接,所述挡水叶片设置在所述下部叶片组内的顶端叶片上;所述格栅主体框架、所述第一连接筋与所述挡水叶片围设形成集水槽,所述格栅主体框架在所述集水槽的底部开设排水口。
进一步的,所述的一种除水高位进气道总成,还包括:挡水圈以及排尘袋,所述排尘袋与所述挡水圈安装于所述进气道本体的出气口位置处。
进一步的,所述进气道本体内部开设空腔,所述进气道本体的前后壁面的部分面积分别朝向进气道内部空腔凹陷,以形成第一加强筋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加强筋下方的第二加强筋。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加强筋的内凹面根部接触,以形成连接筋结构,且所述第二加强筋沿伸至所述进气道本体的出气口上方,将出气口上方管道分为两个腔体。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加强筋分出的两个腔体中,其中一个腔体的截面积大于另一个腔体的截面积。
进一步的,相邻所述叶片通过第二连接筋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筋以及所述第二连接筋的外侧边缘与所述叶片表面形成与所述集水槽连通的缺口。
进一步的,所述格栅主体框架由第一周圈筋及第二周圈筋组成;所述第一周圈筋、所述第一连接筋与所述挡水叶片围设形成所述集水槽,所述第一周圈筋上开设所述排水口;所述第二周圈筋通过铆钉连接到所述进气道本体上。
进一步的,所述叶片与所述第一周圈筋长边之间的夹角为30~60度,所述叶片与进气截面的倾角为30~50度。
本实用新型所带来的有益效果:
1.进气格栅的结构设计可阻挡空气中绝大部分的雨水,大幅降低进入高位进气道内的雨水量,可应对大雨甚至暴雨的工作环境,且原始阻力低,结构稳定;
2.进气格栅设计有集水槽和排水口结构,防止被格栅叶片挡住的水返吸进入高位进气道内部,同时进入高位进气道内的水分再通过挡水圈和排尘袋进行过滤,两级过滤形式提高了高位进气道的除水效率与除水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除水高位进气道总成的立体图;
图2是图1的A-A截面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进气格栅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排水口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叶片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应当明确,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5所示,在一些说明性的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除水高位进气道总成,包括:进气格栅1、进气道本体2、挡水圈17以及排尘袋3。
进气道本体2由吹塑机吹塑成型,且进气道本体2周圈封闭,并留有进气口和出气口16,进气格栅1安装于进气道本体2的进气口处。排尘袋3是由橡胶材质制作形成,其具有排尘和排水功能,通过卡箍固定到进气道本体2上,具体的,排尘袋3与挡水圈17安装于进气道本体2的出气口16位置处。
进气格栅1是由注塑机注塑一体成型,具体包括:格栅主体框架、叶片8、挡水叶片11、第一连接筋6以及第二连接筋7。其中,格栅主体框架由第一周圈筋12与第二周圈筋13组成,第一周圈筋12位于第二周圈筋13的前端,第二周圈筋13通过铆钉连接到进气道本体2上。
叶片8倾斜且间隔均匀的布置在格栅主体框架内部,布置空间不存在重叠,可有效阻挡雨水直接进入进气道内部。重型卡车在雨天环境作业时,特别是处于暴雨天气时,空气中会夹杂着大量的雨滴,先通过进气格栅的叶片8挡住大部分的水进入高位进气道,再通过排尘袋3排出一部分雨水,避免水分被吸入空气滤清器中,确保滤芯的过滤效率,保证空气滤清器的正常运行,避免拉缸震动熄火。
叶片8分为上部叶片组801与下部叶片组802,且上部叶片组801的位置较高,下部叶片组802的位置较低。上部叶片组801内的叶片的悬置端通过第一连接筋6连接,其中,悬置端是指叶片未与第一周圈筋12连接的一端。挡水叶片11设置在下部叶片组802内的顶端叶片上,其中,顶端叶片是指下部叶片组802内处于顶端位置的叶片。优选的,挡水叶片11高于叶片8的截面,可有效阻挡雨水返吸。
第一周圈筋12、第一连接筋6与挡水叶片11共同围设形成集水槽9,第一周圈筋12在集水槽9的底部开设一段切口,以形成开设排水口10,排水口10与挡水叶片11联合实现排水功能。
由于高位进气道的特殊布置方式,不能保证进气格栅截面均匀进气,进气格栅的进气量自下而上逐渐减少,所以进气格栅下截面叶片8处负压大,而上截面叶片8处负压小。本实施例重新设计进气格栅的结构,具有集水槽9和排水口10两个特殊结构,使用时集水槽9能够收集叶片挡住的水分,然后再通过排水口10排出,可保证被过滤出的雨水及时排出,防止雨水被反吸进入管道内部。
相邻叶片8之间通过第二连接筋7连接。第一连接筋6和第二连接筋7贯通多个叶片8,可有效提高进气格栅1的强度,由于第一连接筋6与第二连接筋7不能横断整个叶片8截面,因此,本实施例使得第一连接筋6以及第二连接筋7的外侧边缘与叶片8表面形成与集水槽9连通的缺口20,这样防止连接筋阻挡雨水路径,保证雨水顺利进入积水槽9内部。
叶片8与第一周圈筋12长边之间的夹角为30~60度,叶片8与进气截面的倾角为30~50度。叶片8倾斜布置可使得被挡住的雨水沿着斜面流淌,雨水沿着斜面流淌进入积水槽9内部,并在积水槽9内部由上往下汇集到排水口10处,在此流出高位进气道进气截面,形成高位进气道的初步过滤。
进气道本体2内部开设空腔,进气道本体2的前后壁面的部分面积分别向进气道内部空腔方向进行凹陷,以形成筋条结构,该筋条结构具体为第一加强筋4以及位于第一加强筋4下方的第二加强筋5。筋条结构可以增加前后壁面的强度,避免吹塑成型时前后面壁发生变形。
同时为进一步提高前后壁面的强度,第二加强筋5的内凹面根部接触形成连接筋结构,连接筋结构提升面强度的同时,还可防止前后大面整体内部凹陷。
其中,第二加强筋5的长度大于第一加强筋4的长度,且第二加强筋5沿伸至进气道本体2的出气口16上方,将出气口上方管道分为两个腔体,分别为第一腔体14与第二腔体15。第一腔体14的截面积大于第二腔体15的截面积,可以提高进气管道内流场的均匀性,减小进气格栅自下而上叶片8处进气口处的负压差,从而保证集水槽9和排水口10收集和排出更多的水分。
第一加强筋4与第二加强筋5将高位进气道本体2内部空间分隔为三个腔体,此三个腔体可以改变进气道原本的流场方向,在高位进气道本体内部产生旋流。空气进入高位进气道本体内部后,在旋流离心力的作用下,将空气中的水分分离到高位进气道腔体内壁上,被分离出的水分沿着内壁向下流淌,在出气口16处被挡水圈17收集起来,再通过排尘袋3排出管体。
进气格栅1设计有集水槽9与排水口10作为初级过滤结构,防止被格栅叶片挡住的水返吸进入高位进气道内部,同时进入高位进气道内的水分再通过挡水圈17和排尘袋3进行过滤,形成二级过滤结构。两级过滤形式在不增加高位进气道阻力的基础下,提高了除水效率与除水效果,将大部分的水分排出管体,阻止水分进入空滤器内部,降低了空滤器滤芯失效的风险。
同时本申请在雨天环境,甚至暴雨天气下,能给空气滤清器提供干燥的空气,保证空气滤清器的正常运行,避免拉缸振动熄火,适用于卡车在雨天环境的正常作业需求。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8)

1.一种除水高位进气道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气格栅以及进气道本体,所述进气格栅安装于所述进气道本体的进气口处;
所述进气格栅包括:格栅主体框架、叶片以及挡水叶片;
所述叶片均匀布置在所述格栅主体框架内部且分为上部叶片组与下部叶片组,所述上部叶片组内的叶片的悬置端通过第一连接筋连接,所述挡水叶片设置在所述下部叶片组内的顶端叶片上;
所述格栅主体框架、所述第一连接筋与所述挡水叶片围设形成集水槽,所述格栅主体框架在所述集水槽的底部开设排水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除水高位进气道总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挡水圈以及排尘袋,所述排尘袋与所述挡水圈安装于所述进气道本体的出气口位置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除水高位进气道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道本体内部开设空腔,所述进气道本体的前后壁面的部分面积分别朝向进气道内部空腔凹陷,以形成第一加强筋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加强筋下方的第二加强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除水高位进气道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加强筋的内凹面根部接触,以形成连接筋结构,且所述第二加强筋沿伸至所述进气道本体的出气口上方,将出气口上方管道分为两个腔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除水高位进气道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加强筋分出的两个腔体中,其中一个腔体的截面积大于另一个腔体的截面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除水高位进气道总成,其特征在于,相邻所述叶片通过第二连接筋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筋以及所述第二连接筋的外侧边缘与所述叶片表面形成与所述集水槽连通的缺口。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除水高位进气道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格栅主体框架由第一周圈筋及第二周圈筋组成;所述第一周圈筋、所述第一连接筋与所述挡水叶片围设形成所述集水槽,所述第一周圈筋上开设所述排水口;所述第二周圈筋通过铆钉连接到所述进气道本体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除水高位进气道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叶片与所述第一周圈筋长边之间的夹角为30~60度,所述叶片与进气截面的倾角为30~50度。
CN202321103633.6U 2023-05-10 2023-05-10 一种除水高位进气道总成 Active CN22048774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103633.6U CN220487742U (zh) 2023-05-10 2023-05-10 一种除水高位进气道总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103633.6U CN220487742U (zh) 2023-05-10 2023-05-10 一种除水高位进气道总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487742U true CN220487742U (zh) 2024-02-13

Family

ID=898367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103633.6U Active CN220487742U (zh) 2023-05-10 2023-05-10 一种除水高位进气道总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48774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622874A (zh) 汽车进气道总成
CN220487742U (zh) 一种除水高位进气道总成
CN212583853U (zh) 进气道总成
CN212583852U (zh) 进气道总成的挡水罩
CN210858989U (zh) 一种柴油机空气滤清器
CN212429052U (zh) 进气道总成的挡雨罩
CN212202300U (zh) 汽车进气道总成
CN213928591U (zh) 分水进气道
CN109184970B (zh) 一种设有水分离装置的油浴式空气滤清器
CN211314422U (zh) 一种油浴式空滤器除水装置
JP3804310B2 (ja) エアーインテークダクト構造
CN211422811U (zh) 一种具有排气功能的燃油滤清器
CN221074461U (zh) 一种进气道总成及车辆
KR101072090B1 (ko) 차량의 에어클리너
CN209025775U (zh) 一种设有水分离装置的油浴式空气滤清器
CN114794968A (zh) 一种用于清洁机的分离模块及清洁机
CN216767600U (zh) 一种空气滤清器
CN217602801U (zh) 一种汽车进气系统的防水结构
CN218076640U (zh) 风道雨水分离器
CN216617705U (zh) 空气预净化系统和作业机械
CN214273837U (zh) 空滤旋流箱总成的下盖
CN214437253U (zh) 一种气体分离装置
CN214616817U (zh) 双节履带式全地形装甲车进气系统
CN113187633A (zh) 进气道总成
CN216714566U (zh) 一种进气道总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