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487120U - 长度和角度可调的斜撑装置 - Google Patents

长度和角度可调的斜撑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487120U
CN220487120U CN202322161784.3U CN202322161784U CN220487120U CN 220487120 U CN220487120 U CN 220487120U CN 202322161784 U CN202322161784 U CN 202322161784U CN 220487120 U CN220487120 U CN 22048712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djusting
extension tube
tube
diagonal bracing
exten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161784.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模权
谢遥遥
白囡囡
巫斐
赵林炜
谭福胜
周广超
郑有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Construction Eighth Engineering Divion Southern Construc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Construction Eighth Engineering Divion Southern Construc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Construction Eighth Engineering Divion Southern Construc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Construction Eighth Engineering Divion Southern Construc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161784.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48712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48712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48712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Joining Of Building Structures In Genera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长度和角度可调的斜撑装置,包括转动连接底座、调节接长管、斜撑钢管和接长管;转动连接底座固定安装在混凝土面上,调节接长管的一端与转动连接底座可转动调节式连接;斜撑钢管的一端可伸缩调节式同轴插入在调节接长管内,斜撑钢管的另一端直接抵接在建筑模板上或通过接长管抵接在建筑模板上。本实用新型涉及混凝土施工技术领域,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钢管斜撑长度和角度无法灵活调整的问题。

Description

长度和角度可调的斜撑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混凝土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长度和角度可调的斜撑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时代的发展,房屋建筑越来越高,建筑结构体系正由框架结构向框剪结构发展。剪力墙作为框剪结构主要受力构件,其施工质量的好坏严重影响着建筑结构的安全性能。传统的剪力墙结构在支模施工时,常采用对拉螺杆+钢管斜撑作为支模体系,钢管斜撑在施工过程中存在以下不足之处:
1、为防止钢管斜撑位移,钢管斜撑的底端需要采用钢筋头作为支撑,钢筋头在混凝土地面上的支撑稳定性差,施工过程中易变形和跑位,导致剪力墙混凝土涨模,进而影响剪力墙的垂直度、平整度。
2、传统的钢管斜撑长度通常为6米,而随着建筑结构越来越高,对于高大的剪力墙,传统的钢管斜撑无法对剪力墙的上部和顶部起到有效的支撑作用。
3、倾斜设置的钢管斜撑需要占用一定的横向和竖向空间,受限于部分场地狭窄原因,传统的钢管斜撑无法进行角度和长度的灵活调整,导致钢管斜撑的实际支撑效果较差,使用受限。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长度和角度可调的斜撑装置,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钢管斜撑长度和角度无法灵活调整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长度和角度可调的斜撑装置,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钢管斜撑长度和角度无法灵活调整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长度和角度可调的斜撑装置,包括转动连接底座、调节接长管、斜撑钢管和接长管;转动连接底座固定安装在混凝土面上,调节接长管的一端与转动连接底座可转动调节式连接;斜撑钢管的一端可伸缩调节式同轴插入在调节接长管内,斜撑钢管的另一端直接抵接在建筑模板上或通过接长管抵接在建筑模板上。
所述的转动连接底座包括底板、腹板和第一固定件;底板贴合设置在混凝土面上,一对腹板分别对称设置在底板的两侧边缘处,调节接长管的一端可转动式设置在一对腹板之间,并通过第一固定件锁紧固定。
所述的调节接长管上间隔形成有若干个第一调节孔,若干个第一调节孔沿调节接长管的轴向布置,每个第一调节孔沿调节接长管的径向贯穿设置;第一固定件贯穿位于调节接长管一端的第一调节孔,斜撑钢管的一端通过第二固定件经其中一个第一调节孔锁紧在调节接长管上。
所述的斜撑钢管上间隔形成有若干个第二调节孔,若干个第二调节孔沿斜撑钢管的轴向布置,每个第二调节孔沿斜撑钢管的径向贯穿设置。
所述的斜撑钢管的一端与调节接长管插接时,其中一个第二调节孔能与其中一个第一调节孔对齐,使第二固定件通过第二调节孔和第一调节孔贯穿斜撑钢管和调节接长管;接长管的一端与斜撑钢管的另一端插接。
所述的接长管包括若干根单元接长管,若干根单元接长管依次同轴插接形成接长管,第一根单元接长管与斜撑钢管插接,最后一根单元接长管抵接在建筑模板上。
每根所述的单元接长管的一端形成有连接扩大头,连接扩大头的内径与斜撑钢管的外径和单元接长管的主管体外径一致,使斜撑钢管能插接在第一根单元接长管的连接扩大头内,单元接长管的另一端能插接在与其相邻的单元接长管的连接扩大头内。
所述的连接扩大头的内壁上形成有内螺纹部,斜撑钢管的另一端外壁上和单元接长管的另一端外壁上均形成有与内螺纹部相匹配的外螺纹部,使斜撑钢管与连接扩大头螺纹旋接,相邻两根单元接长管螺纹旋接。
所述的底板的两侧形成有固定板,每块固定板上均形成有固定孔,固定板通过第三固定件经固定孔固定安装在混凝土面上。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由于设有转动连接底座,调节接长管的一端能相对转动连接底座转动,以满足斜撑的角度调节需求,转动后通过第一固定件锁紧在一对腹板上,底板通过第三固定件固定在混凝土面上,保证斜撑的稳定设置,不会在混凝土施工时发生偏移和转动,从而保证了剪力墙等建筑构件的混凝土施工质量。
2、本实用新型由于设有调节接长管、斜撑钢管和接长管,调节接长管与斜撑钢管之间可通过不同位置处的第一调节孔和第二调节孔调节长度,同时可通过不同数量的单元接长管接长斜撑钢管,从而满足斜撑的长度调节要求,调节灵活性、便捷性高,调节接长管、斜撑钢管和接长管的连接可靠性高,保证了斜撑的使用安全性和通用性。
3、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可根据斜撑支撑需求现场制作,拆装便捷,周转使用率高,整体受力稳定可靠,有利于剪力墙等建筑构件的垂直度、平整度控制,提高混凝土施工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长度和角度可调的斜撑装置的安装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长度和角度可调的斜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长度和角度可调的斜撑装置中斜撑钢管与接长管的连接示意图;
图4是图1中A-A剖面图。
图中,1混凝土面,2调节接长管,201第一调节孔,3斜撑钢管,301第二固定件,302第二调节孔,401底板,402腹板,403第一固定件,404固定板,405固定孔,406第三固定件,5接长管,501连接扩大头,502内螺纹部,6外螺纹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请参见附图1至附图3,一种长度和角度可调的斜撑装置,包括转动连接底座、调节接长管2、斜撑钢管3和接长管5;转动连接底座固定安装在混凝土面1上,调节接长管2的一端与转动连接底座可转动调节式连接;斜撑钢管3的一端可伸缩调节式同轴插入在调节接长管2内,斜撑钢管3的另一端直接抵接在建筑模板上或通过接长管5抵接在建筑模板上。
转动连接底座用于固定安装在混凝土面1上,与混凝土面1的接触面积大,有利于提高斜撑的底部稳定性,相比现有技术的钢筋头不容易滑移偏位,从而避免建筑构件的混凝土涨模等质量问题。同时,转动连接底座能为调节接长管2提供转动调节功能,从而满足斜撑的角度调节需求。
调节接长管2和斜撑钢管3可采用圆钢管制成,调节接长管2的规格比斜撑钢管3的规格大一号,便于插接和伸缩调节,使调节接长管2和斜撑钢管3能满足斜撑的长度调节需求。接长管5用于进一步接长斜撑钢管3,满足较高处的建筑模板的支撑需求。
请参见附图1、附图2和附图4,所述的转动连接底座包括底板401、腹板402和第一固定件403;底板401贴合设置在混凝土面1上,一对腹板402分别对称设置在底板401的两侧边缘处,调节接长管2的一端可转动式设置在一对腹板402之间,并通过第一固定件403锁紧固定。
底板401呈平板结构并贴合在混凝土面1上,接触面积大,安装稳定性高,保证荷载的传递。一对腹板402能对调节接长管2的一端提供侧向限位,可防止调节接长管2的侧向窜动。一对腹板402的间距略大于调节接长管2的外径,使调节接长管2能相对转动连接底座灵活转动,用于满足斜撑的角度调节要求,转动到位后通过第一固定件403锁紧固定调节接长管2和一对腹板402,安装方便、快捷。
请参见附图1、附图2和附图4,所述的调节接长管2上间隔形成有若干个第一调节孔201,若干个第一调节孔201沿调节接长管2的轴向布置,每个第一调节孔201沿调节接长管2的径向贯穿设置;第一固定件403贯穿位于调节接长管2一端的第一调节孔201,斜撑钢管3的一端通过第二固定件301经其中一个第一调节孔201锁紧在调节接长管2上。
一对腹板402上预留贯穿通孔,第一固定件403贯穿调节接长管2一端的第一调节孔201和一对腹板402的通孔,便于将调节接长管2锁紧在转动连接底座上,需要时可在穿设第一固定件403时在调节接长管2与腹板402之间设置夹紧垫板,确保调节接长管2的锁紧可靠性,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不发生滑移和转动。
同时,通过不同位置的第一调节孔201的选择,可灵活控制调节接长管2和斜撑钢管3的伸缩长度,从而满足斜撑长度的调节要求和支撑高度要求。
请参见附图1和附图2,所述的斜撑钢管3上间隔形成有若干个第二调节孔302,若干个第二调节孔302沿斜撑钢管3的轴向布置,每个第二调节孔302沿斜撑钢管3的径向贯穿设置。
通过不同位置的第一调节孔201和第二调节孔302的选择,可灵活控制调节接长管2和斜撑钢管3的伸缩长度,从而满足斜撑长度的调节要求,长度调节灵活性和便捷性高。
请参见附图1和附图2,所述的斜撑钢管3的一端与调节接长管2插接时,其中一个第二调节孔302能与其中一个第一调节孔201对齐,使第二固定件301通过第二调节孔302和第一调节孔201贯穿斜撑钢管3和调节接长管2;接长管5的一端与斜撑钢管3的另一端插接。
第一调节孔201和第二调节孔302的孔径相同且与第二固定件301相匹配,便于第二固定件301的穿设。第一调节孔201和第二调节孔302的布置间距可根据斜撑的长度调节精度设置,以保证建筑模板的最终支设垂直度、平整度的精度要求。
请参见附图3,所述的接长管5包括若干根单元接长管,若干根单元接长管依次同轴插接形成接长管5,第一根单元接长管与斜撑钢管3插接,最后一根单元接长管抵接在建筑模板上。
接长管5的长度和数量可根据建筑模板的支撑高度适应性选择,以满足建筑模板不同高度处的支撑需求,通过单元接长管的插接灵活调节斜撑长度,操作简单、便捷。
请参见附图3,每根所述的单元接长管的一端形成有连接扩大头501,连接扩大头501的内径与斜撑钢管3的外径和单元接长管的主管体外径一致,使斜撑钢管3能插接在第一根单元接长管的连接扩大头501内,单元接长管的另一端能插接在与其相邻的单元接长管的连接扩大头501内。
单元接长管的主体部分采用与斜撑钢管3相同规格的圆钢管制成,连接扩大头501采用比斜撑钢管3大一号的圆钢管制成,单元接长管与连接扩大头501一体成型制作。通过连接扩大头501的设置实现承插型连接,保证斜撑钢管3与单元接长管、单元接长管与单元接长管之间的便捷插接,连接扩大头501的长度需满足插接后的受力要求,斜撑的整体受力稳定。
请参见附图3,所述的连接扩大头501的内壁上形成有内螺纹部502,斜撑钢管3的另一端外壁上和单元接长管的另一端外壁上均形成有与内螺纹部502相匹配的外螺纹部6,使斜撑钢管3与连接扩大头501螺纹旋接,相邻两根单元接长管螺纹旋接。
利用螺纹的旋接能灵活调节斜撑钢管3与单元接长管、单元接长管与单元接长管的连接部位长度,通过螺纹咬合保证连接可靠性,拆装便捷。
请参见附图1和附图2,所述的底板401的两侧形成有固定板404,每块固定板404上均形成有固定孔405,固定板404通过第三固定件406经固定孔405固定安装在混凝土面1上。
优选的,两块固定板404对称位于底板401的两侧中部,每块固定板404上设置两个固定孔405,通过两个固定销即第三固定件406经固定孔405插入在混凝土面1内预留的孔内,从而保证底板401在混凝土面1上的安装稳定性和受力平衡性。
请参见附图1至附图4,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是:
根据剪力墙等混凝土构件模板的受力情况和支撑要求,确定斜撑在模板和混凝土面1上的支撑位置,将固定板404通过固定销即四个第三固定件406经固定孔405固定在混凝土面1上,使底板401贴合固定在混凝土面1上,用于为斜撑提供底部固定和支撑。
将调节接长管2的一端置于一对腹板402之间,通过螺栓销即第二固定件403贯穿一对腹板402上的通孔和位于调节接长管2一端的第一调节孔201,将调节接长管2绕第二固定件403相对一对腹板402转动至斜撑的设计支撑角度。在斜撑的长度调节完成后,通过螺母将螺栓销锁紧,使一对腹板402和调节接长管2连接固定,保证调节接长管2的稳定设置。
将斜撑钢管3的一端同轴插接在调节接长管2内,将斜撑钢管3和调节接长管2的长度伸缩调节至合适的长度,使斜撑钢管3的另一端抵接在建筑模板上。利用斜撑钢管3和调节接长管2作为斜撑支撑建筑模板,斜撑钢管3的另一端与建筑模板之间采用常规的方式连接固定,此处不再赘述。
若支撑高度较高,可在斜撑钢管3的另一端连接单元接长管,通过单元接长管的连接扩大头501上的内螺纹部502与斜撑钢管3的外螺纹部6的旋接,连接并调节单元接长管与斜撑钢管3的连接长度,使其满足斜撑长度要求。
若一根单元接长管的长度无法满足斜撑的长度要求,可将第二根单元接长管通过连接扩大头501的内螺纹部502与第一根单元接长管的外螺纹部6的旋接,进一步接长斜撑,依次连接多根单元接长管直至斜撑的长度满足设计要求,将最后一根单元接长管抵接在混凝土构件模板上。利用接长管5、斜撑钢管3和调节接长管2作为斜撑支撑建筑模板,单元接长管与建筑模板之间采用常规的方式连接固定,此处不再赘述。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长度和角度可调的斜撑装置,其特征是:包括转动连接底座、调节接长管(2)、斜撑钢管(3)和接长管(5);转动连接底座固定安装在混凝土面(1)上,调节接长管(2)的一端与转动连接底座可转动调节式连接;斜撑钢管(3)的一端可伸缩调节式同轴插入在调节接长管(2)内,斜撑钢管(3)的另一端直接抵接在建筑模板上或通过接长管(5)抵接在建筑模板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长度和角度可调的斜撑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转动连接底座包括底板(401)、腹板(402)和第一固定件(403);底板(401)贴合设置在混凝土面(1)上,一对腹板(402)分别对称设置在底板(401)的两侧边缘处,调节接长管(2)的一端可转动式设置在一对腹板(402)之间,并通过第一固定件(403)锁紧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长度和角度可调的斜撑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调节接长管(2)上间隔形成有若干个第一调节孔(201),若干个第一调节孔(201)沿调节接长管(2)的轴向布置,每个第一调节孔(201)沿调节接长管(2)的径向贯穿设置;第一固定件(403)贯穿位于调节接长管(2)一端的第一调节孔(201),斜撑钢管(3)的一端通过第二固定件(301)经其中一个第一调节孔(201)锁紧在调节接长管(2)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长度和角度可调的斜撑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斜撑钢管(3)上间隔形成有若干个第二调节孔(302),若干个第二调节孔(302)沿斜撑钢管(3)的轴向布置,每个第二调节孔(302)沿斜撑钢管(3)的径向贯穿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长度和角度可调的斜撑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斜撑钢管(3)的一端与调节接长管(2)插接时,其中一个第二调节孔(302)能与其中一个第一调节孔(201)对齐,使第二固定件(301)通过第二调节孔(302)和第一调节孔(201)贯穿斜撑钢管(3)和调节接长管(2);接长管(5)的一端与斜撑钢管(3)的另一端插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长度和角度可调的斜撑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接长管(5)包括若干根单元接长管,若干根单元接长管依次同轴插接形成接长管(5),第一根单元接长管与斜撑钢管(3)插接,最后一根单元接长管抵接在建筑模板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长度和角度可调的斜撑装置,其特征是:每根所述的单元接长管的一端形成有连接扩大头(501),连接扩大头(501)的内径与斜撑钢管(3)的外径和单元接长管的主管体外径一致,使斜撑钢管(3)能插接在第一根单元接长管的连接扩大头(501)内,单元接长管的另一端能插接在与其相邻的单元接长管的连接扩大头(501)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长度和角度可调的斜撑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连接扩大头(501)的内壁上形成有内螺纹部(502),斜撑钢管(3)的另一端外壁上和单元接长管的另一端外壁上均形成有与内螺纹部(502)相匹配的外螺纹部(6),使斜撑钢管(3)与连接扩大头(501)螺纹旋接,相邻两根单元接长管螺纹旋接。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长度和角度可调的斜撑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底板(401)的两侧形成有固定板(404),每块固定板(404)上均形成有固定孔(405),固定板(404)通过第三固定件(406)经固定孔(405)固定安装在混凝土面(1)上。
CN202322161784.3U 2023-08-11 2023-08-11 长度和角度可调的斜撑装置 Active CN22048712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161784.3U CN220487120U (zh) 2023-08-11 2023-08-11 长度和角度可调的斜撑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161784.3U CN220487120U (zh) 2023-08-11 2023-08-11 长度和角度可调的斜撑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487120U true CN220487120U (zh) 2024-02-13

Family

ID=898423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161784.3U Active CN220487120U (zh) 2023-08-11 2023-08-11 长度和角度可调的斜撑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48712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984572A (zh) 一种建筑加固用模板夹紧设备
CN112523495B (zh) 一种可单侧支设墙体模板的支架
CN112696012A (zh) 一种可拼接墙柱模板装置
CN109881584A (zh) 一种支架顶托
CN220487120U (zh) 长度和角度可调的斜撑装置
CN210342692U (zh) 铝合金模板系统单点预埋件斜撑装置
CN219732331U (zh) 一种装配式建筑用的钢梁连接装置
CN111609218A (zh) 一种可拆式阀门承托装置
CN216974154U (zh) 一种盘扣架托撑
CN114108846B (zh) 一种混凝土预制构件连接结构
KR200384367Y1 (ko) 건축용 서포트
CN1861925A (zh) 锚栓预埋定位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216664200U (zh) 一种新型钢结构预埋柱脚
CN113833264A (zh) 一种方便安装的用于房屋建筑结构的梁底加固装置
CN109667418B (zh) 一种梁柱一体化安装的模板台
CN219840374U (zh) 一种适用于多角度斜屋面支模架的角度调节装置
CN220888650U (zh) 一种灌注桩立柱安装辅助工具
CN220184644U (zh) 一种建筑模板扣式结构
CN216229249U (zh) 一种方便拆卸的建筑施工用管道定位装置
CN218815302U (zh) 便于pc预制外围墙板的安装连接的定位结构
CN217000893U (zh) 一种变截面模板支架
CN220889434U (zh) 一种用于脚手架的剪刀撑结构
CN220285367U (zh) 一种圆管柱安装用对节调整装置
CN217480899U (zh) 一种斜柱支撑架
CN219036103U (zh) 一种激光水平仪支撑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