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483047U - 出风装置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出风装置及车辆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0483047U CN220483047U CN202322252075.6U CN202322252075U CN220483047U CN 220483047 U CN220483047 U CN 220483047U CN 202322252075 U CN202322252075 U CN 202322252075U CN 220483047 U CN220483047 U CN 22048304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ir outlet
- air
- panel
- transmission
- speed chang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3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2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4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243 solu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276 controll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2347 inj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7924 injec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746 injection mou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154 acut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378 air conditio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796 beau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44000309464 bull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3013 elastic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788 irregular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1296 polysiloxa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057 refrige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105 regul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441 reversi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30 ri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44 upstream manufactu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出风装置及车辆,其中出风装置,包括:出风面板,出风面板上设置有安装口;出风结构,可移动地设置在安装口处,出风结构设置有第一出风口,出风结构相对于与出风面板具有伸出位置和缩回位置;驱动机构,适于驱动出风结构在伸出位置和缩回位置之间移动;第二出风口,设置在出风面板上。不需要出风时,驱动机构驱动出风结构移动至缩回位置,此时第一出风口位于出风面板的内侧,也即不裸露在出风面板外,外观性更好,并且通过控制从第二出风口处的出风大小,即可调节第一出风口的出风角度,无需人员手动操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配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出风装置及车辆。
背景技术
在车辆中,为了保证乘员舱内的舒适度,通常在仪表盘上设置空调出风口。空调出风口能够吹出冷风或者热风,从而调节乘员舱内的温度。但是现有技术中的空调出风口大多数是裸露设置在仪表盘外,美观性差。同时,用户需要手动调整空调出风口处的挡板角度,以改变气流方向,调节较繁琐,自动性差。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车辆空调出风口美观性差,风向调节繁琐,自动性差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出风装置及车辆。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出风装置,包括:出风面板,出风面板上设置有安装口;出风结构,可移动地设置在安装口处,出风结构设置有第一出风口,出风结构相对于与出风面板具有伸出位置和缩回位置,出风结构处于伸出位置时,第一出风口位于出风面板的外侧,出风结构处于缩回位置时,第一出风口位于出风面板的内侧;驱动机构,适于驱动出风结构在伸出位置和缩回位置之间移动;第二出风口,设置在出风面板上,出风结构处于伸出位置时,第二出风口的出风方向与第一出风口的出风方向具有交叉部分。
可选地,出风结构包括出风管,出风管的第一端形成第一出风口,出风管的第二端形成进风口,驱动机构驱动出风管移动。
可选地,进风口处连接有柔性风管。
可选地,出风管的第一端弯折设置。
可选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件以及传动件,驱动件通过传动件驱动出风结构移动。
可选地,驱动件包括电机,传动件包括转杆,电机驱动转杆转动,出风结构上设置有传动齿条,转杆上设置有第一传动齿轮,第一传动齿轮与传动齿条啮合。
可选地,传动件还包括第一变速齿轮、第二变速齿轮、传动蜗杆以及第二传动齿轮,第一变速齿轮连接在电机的电机轴上,第二变速齿轮与第一变速齿轮啮合,传动蜗杆与第二变速齿轮同轴连接并且同步转动,第二传动齿轮设置在转杆上并与传动蜗杆啮合。
可选地,出风装置包括导向结构,导向结构适于限制出风结构的移动方向。
可选地,导向结构包括导向柱和导向孔,导向柱固定设置在出风面板的内侧,导向孔设置在出风结构上,导向柱穿设在导向孔内。
可选地,第二出风口处设置有导流板。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出风装置。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利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出风结构具有伸出位置和缩回位置,当需要进行出风时,驱动机构驱动出风结构移动至伸出位置,第一出风口可以进行出风。当不需要出风时,驱动机构驱动出风结构移动至缩回位置,此时第一出风口位于出风面板的内侧,也即不裸露在出风面板外,外观性更好。进一步地,当需要调节第一出风口的出风方向时,可以从第二出风口进行辅助出风,第二出风口的出风方向与第一出风口的出风方向具有交叉部分,因此能够改变第一出风口的出风方向。并且通过控制从第二出风口处的出风大小,即可调节第一出风口的出风角度,无需人员手动操作。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车辆空调出风口美观性差,风向调节繁琐,自动性差的缺陷。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出风装置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中出风装置的出风结构移动至伸出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图1中出风装置的立体示意图;以及
图4示出了图1中出风装置的分解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出风面板;11、安装口;20、出风结构;21、第一出风口;22、出风管;23、进风口;24、传动齿条;30、驱动机构;31、驱动件;32、传动件;321、转杆;322、第一传动齿轮;323、第一变速齿轮;324、第二变速齿轮;325、传动蜗杆;326、第二传动齿轮;40、第二出风口;41、导流板;50、柔性风管;60、导向结构;61、导向柱;62、导向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如图1至图4所示,根据本申请的出风装置的实施例包括出风面板10、出风结构20、驱动机构30以及第二出风口40。出风面板10上设置有安装口11。出风结构20可移动地设置在安装口11处,出风结构20设置有第一出风口21。并且出风结构20相对于与出风面板10具有伸出位置和缩回位置,出风结构20处于伸出位置时,第一出风口21位于出风面板10的外侧,出风结构20处于缩回位置时,第一出风口21位于出风面板10的内侧。驱动机构30适于驱动出风结构20在伸出位置和缩回位置之间移动。第二出风口40设置在出风面板10上,出风结构20处于伸出位置时,第二出风口40的出风方向与第一出风口21的出风方向具有交叉部分。
利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出风结构20具有伸出位置和缩回位置,当需要进行出风时,驱动机构30驱动出风结构20移动至伸出位置,第一出风口21可以进行出风。当不需要出风时,驱动机构30驱动出风结构20移动至缩回位置,此时第一出风口21位于出风面板10的内侧,也即不裸露在出风面板10外,外观性更好。进一步地,当需要调节第一出风口21的出风方向时,可以从第二出风口40进行辅助出风,第二出风口40的出风方向与第一出风口21的出风方向具有交叉部分,因此能够改变第一出风口21的出风方向。并且通过控制从第二出风口40处的出风大小,即可调节第一出风口21的出风角度,无需人员手动操作。因此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车辆空调出风口美观性差,风向调节繁琐,自动性差的缺陷。
如图1所示,出风面板10呈板状结构,图1中出风面板10的上表面为其外表面,外表面可以为直面,也可以为弧形面,图1中出风面板10的下表面为其内表面。安装口11贯通出风面板10的外侧和内侧,以使得出风结构20的第一出风口21能够伸出至出风面板10的外侧,或者缩回至出风面板10的内侧。
从图1和图2可以看到,出风结构20的端部具有第一出风口21,第一出风口21处可以吹出冷风或者热风。出风结构20在伸出位置和缩回位置之间进行移动的方向,与出风面板10所在平面具有预设角度。该预设角度可以为直角,也可以为锐角,例如为45°、60°等等。
如图1所示,当出风结构20处于缩回位置时,第一出风口21缩回至出风面板10的内侧。此时出风装置不进行制冷或者制热,并且用户从从风面板10的外观看不到第一出风口21,美观性更好。
如图2所示,当出风结构20处于伸出位置时,第一出风口21伸出至出风面板10的外侧。此时出风装置可以吹出热风或者冷风,实现制热或者制冷。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当出风结构20处于缩回位置时,出风结构20的顶部与出风面板10的外表面平齐,这使得出风面板10的外表面形成完整平面,进一步提高美观性。
当然,在一些未示出的实施方式中,当出风结构20处于缩回位置时,出风结构20的端部也可以略凸出于出风面板10的外表面,只要保证第一出风口21位于出风面板10的内侧即可。
如图1和图2所示,第二出风口40设置在出风面板10上,并且第二出风口40靠近安装口11设置。当出风结构20处于伸出位置时,第一出风口21朝向第二出风口40。
本实施例中,第一出风口21为主出风口,第二出风口40为辅助出风口,第二出风口40的作用是改变第一出风口21的出风方向。上述的“第二出风口40的出风方向与第一出风口21的出风方向具有交叉部分”指的是,当第一出风口21和第二出风口40同时进行出风时,两股气流会进行交汇,从而改变第一出风口21的出风方向。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出风口21的出风方向为水平方向,第二出风口40的出风方向为斜上方向,则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第一出风口21和第二出风口40具有以下两种工况:
1、第一出风口21出风,第二出风口40不出风,此时第一出风口21的出风方向为水平,也即下极限出风;
2、第一出风口21出风,第二出风口40出风,两股气流交汇后第一出风口21的出风方向变为斜上方向,也即上极限出风。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上述的工况2中,可以控制第二出风口40的气流强度,来调节第一出风口21的出风方向。具体而言,第二出风口40处的气流强度越高,则第一出风口21的出风方向与出风面板10所在平面形成的出风角度越大,反之则越小。当第二出风口40不出风时,第一出风口21的出风方向与出风面板10所在平面几乎平行,也即上述的工况1。
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来设置第一出风口21和第二出风口40的具体出风方向(例如横向、竖向、斜向等等),图2的内容不应当被理解为是对第一出风口21和第二出风口40的出风方向的限定。
如图1至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出风结构20包括出风管22,出风管22的第一端形成第一出风口21,出风管22的第二端形成进风口23,驱动机构30驱动出风管22移动。
具体而言,出风结构20为中空结构,并且其上下两端为开口,形成了第一出风口21和进风口23。进风口23可以与空调系统的风道连接,因此冷风或者热风可以从进风口23处进入至出风结构20内,并从出风结构20的第一出风口21吹出。
进一步地,出风结构20的截面呈方形,因此进风口23和第一出风口21的截面也呈方形。当然,出风结构20的截面形状不限于方形,也可以为圆形、椭圆形、多边形以及不规则形状。
进一步地,从图1还可以看到,出风管22的顶部设置有一装饰板,当出风结构处于缩回位置的时候,装饰板的边沿与安装口11的内边沿配合,使得装饰板与出风面板10平齐。如此设置,能进一步提高出风面板10的外观性能。
从图1可以看到,出风管22的延伸方向,与出风面板10所在平面呈夹角设置,也即出风管22在伸出位置和缩回位置之间移动时,移动方向相对于出风面板10倾斜。当然,在一些未示出的实施方式中,上述的移动方向也可以相对于出风面板10是垂直的。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进风口23处连接有柔性风管50。柔性风管50能够发生变形或者伸缩,使得出风结构20在伸出位置和缩回位置移动的过程中,柔性风管50能够对应地发生移动或者伸缩,防止出风结构20与其上游的风道被拉扯脱离。
柔性风管50可以为由具有弹性材质(例如硅胶)制成的圆管、波纹管等等。
如图2所示,出风管22的第一端弯折设置,进而使得第一出风口21的出风方向与出风面板10所在平面平行。
进一步地,从图1和图2可以看到,出风管22的中部相对于出风面板10所在平面倾斜设置。出风管22的上端(也即第一端)相对于出风管22的中部弯折设置,并与出风管22的中部形成钝角,并使得第一出风口21的出风方向与出风面板10所在平面平行。出风管22的下端(也即第二端)相对于出风管22的中部弯折设置,并与出风管22的中部形成钝角,并使得进风口23的进风方向与出风面板10所在平面垂直,以便于进风口23与柔性风管50进行连接。
如图3和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驱动机构30包括驱动件31以及传动件32,驱动件31通过传动件32驱动出风结构20移动。传动件32将驱动件31的驱动力,转化为出风结构20的沿上下方向的移动。
进一步地,如图3和图4所示,驱动件31包括电机,传动件32包括转杆321,电机驱动转杆321转动。出风结构20上设置有传动齿条24,转杆321上设置有第一传动齿轮322,第一传动齿轮322与传动齿条24啮合。
具体而言,当电机驱动转杆321转动时,转杆321带动第一传动齿轮322转动。第一传动齿轮322的转动会带动传动齿条24沿直线方向移动,从而带动出风结构20整体沿直线移动。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当电机分别正传和反转时,即可带动出风结构20沿着直线的两个方向移动,也即移动至伸出位置或者缩回位置。
进一步地优选地,从图3和图4可以看到,转杆321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一传动齿轮322,出风结构20的前表面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传动齿条24,并且两个传动齿条24平行设置,两个第一传动齿轮322分别与两个传动齿条24啮合。如此设置,就可以使得出风结构20的升降更加平稳。
在一些未示出的实施方式中,驱动机构30不限于上述的电机以及齿轮齿条机构。
例如,驱动机构30可以为驱动缸,包括气缸、油缸或者电动缸,此时,出风结构20直接与驱动缸的推杆连接即可。
再例如,驱动机构30可以为丝杠螺母机构,此时,出风结构20直接与丝杆连接即可。
也即,驱动机构30只要能够驱动出风结构20进行直线移动即可。
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传动件32还包括第一变速齿轮323、第二变速齿轮324、传动蜗杆325以及第二传动齿轮326。其中,第一变速齿轮323连接在电机的电机轴上,第二变速齿轮324与第一变速齿轮323啮合,传动蜗杆325与第二变速齿轮324同轴连接并且同步转动,第二传动齿轮326设置在转杆321上并与传动蜗杆325啮合。
具体而言,当电机启动时,电机驱动第一变速齿轮323转动,第一变速齿轮323转动带动第二变速齿轮324转动,第二变速齿轮324转动带动传动蜗杆325转动,传动蜗杆325转动带动第二传动齿轮326转动,并最终带动转杆321转动。
上述结构形成了二级减速系统,具体而言,通过调整第一变速齿轮323和第二变速齿轮324的传动比,可以实现第一级变速,通过调整传动蜗杆325和第二传动齿轮326的传动比,可以实现二级变速,从而能够更加精确的控制出风结构20的移动。
当然,在一些未示出的实施方式中,若电机为伺服电机,则也可以将电机的电机轴直接与转杆321连接。
如图4所示,第二变速齿轮324和传动蜗杆325同轴连接,二者为一体结构,并形成一个齿轮组零件。
优选地,第二传动齿轮326设置在转杆321的中部位置。
如图3和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出风装置包括导向结构60,导向结构60适于限制出风结构20的移动方向,也即导向结构60能够限制出风结构20沿直线方向移动,并在伸出位置和缩回位置之间移动。
如图3和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导向结构60包括导向柱61和导向孔62,导向柱61固定设置在出风面板10的内侧,导向孔62设置在出风结构20上,导向柱61穿设在导向孔62内。导向柱61能够在导向孔62内滑动,从而限制出风结构20的移动方向。
优选地,出风结构20的两侧均设置有导向孔62,导向柱61设置为两个,两个导向柱61分别位于出风结构20的两侧,并且分别穿设在两个导向孔62内。如此设置,能够使得导向结构60对出风结构20的两侧进行导向,使得出风结构20的上升和下降更加的平稳。
当然,导向柱61和导向孔62的设置位置可以对调,也即将导向柱61设置在出风结构20上,将导向孔62固定设置在出风面板10的内侧位置。
如图4所示,进一步优选地,上述的传动齿条24和导向孔62注塑为一个零件,该注塑件通过螺钉固定在出风结构20的侧部。该注塑件为两个,分别设置在出风结构20的两侧。如此设置,能够减少出风结构20的零部件数量。
进一步地,从图3和图4可以看到,出风装置还包括一安装支架,该安装支架为板状件,并且大致呈U型结构,从图3和图4可以看到,安装支架设置在出风结构20的前侧,并且出风结构20设置在出风结构20围成的区域内。安装支架的中部内侧设有电机安装位,上述的电机固定在该电机安装位上。安装支架的两个侧边内侧均设置有导向柱61以及轴孔,出风结构20的导向孔62套设在导向柱61外,也即固定在安装支架上。转杆321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两个轴孔内,也即固定在安装支架上。
当然,上述的电机、转杆321和导向孔62可以通过其他结构固定在出风面板10的内侧。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第二出风口40处设置有导流板41。
具体而言,导流板41对从第二出风口40吹出的气流起到导向的作用,进而使得第二出风口40的出风方向与第一出风口21的出风方向具有交叉部分。
本实施例中,导流板41的一端连接在第二出风口40处,另一端朝向下方倾斜设置,因此使得第二出风口40处的气流朝向斜上方向。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车辆,根据本申请的车辆的实施例包括上述的出风装置。
优选地,上述出风装置的出风面板10可以形成在车辆的乘员舱的前面板上。
优选地,车辆可以为电动车。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11)
1.一种出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出风面板(10),所述出风面板(10)上设置有安装口(11);
出风结构(20),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安装口(11)处,所述出风结构(20)设置有第一出风口(21),所述出风结构(20)相对于与所述出风面板(10)具有伸出位置和缩回位置,所述出风结构(20)处于所述伸出位置时,所述第一出风口(21)位于所述出风面板(10)的外侧,所述出风结构(20)处于所述缩回位置时,所述第一出风口(21)位于所述出风面板(10)的内侧;
驱动机构(30),适于驱动所述出风结构(20)在所述伸出位置和所述缩回位置之间移动;
第二出风口(40),设置在所述出风面板(10)上,所述出风结构(20)处于所述伸出位置时,所述第二出风口(40)的出风方向与所述第一出风口(21)的出风方向具有交叉部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出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结构(20)包括出风管(22),所述出风管(22)的第一端形成所述第一出风口(21),所述出风管(22)的第二端形成进风口(23),所述驱动机构(30)驱动所述出风管(22)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出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口(23)处连接有柔性风管(50)。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出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管(22)的第一端弯折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出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30)包括驱动件(31)以及传动件(32),所述驱动件(31)通过所述传动件(32)驱动所述出风结构(20)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出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31)包括电机,所述传动件(32)包括转杆(321),所述电机驱动所述转杆(321)转动,所述出风结构(20)上设置有传动齿条(24),所述转杆(321)上设置有第一传动齿轮(322),所述第一传动齿轮(322)与所述传动齿条(24)啮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出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件(32)还包括第一变速齿轮(323)、第二变速齿轮(324)、传动蜗杆(325)以及第二传动齿轮(326),所述第一变速齿轮(323)连接在所述电机的电机轴上,所述第二变速齿轮(324)与所述第一变速齿轮(323)啮合,所述传动蜗杆(325)与所述第二变速齿轮(324)同轴连接并且同步转动,所述第二传动齿轮(326)设置在所述转杆(321)上并与所述传动蜗杆(325)啮合。
8.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出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装置包括导向结构(60),所述导向结构(60)适于限制所述出风结构(20)的移动方向。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出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结构(60)包括导向柱(61)和导向孔(62),所述导向柱(61)固定设置在所述出风面板(10)的内侧,所述导向孔(62)设置在所述出风结构(20)上,所述导向柱(61)穿设在所述导向孔(62)内。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出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出风口(40)处设置有导流板(41)。
11.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出风装置。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2252075.6U CN220483047U (zh) | 2023-08-18 | 2023-08-18 | 出风装置及车辆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2252075.6U CN220483047U (zh) | 2023-08-18 | 2023-08-18 | 出风装置及车辆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0483047U true CN220483047U (zh) | 2024-02-13 |
Family
ID=898387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2252075.6U Active CN220483047U (zh) | 2023-08-18 | 2023-08-18 | 出风装置及车辆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0483047U (zh) |
-
2023
- 2023-08-18 CN CN202322252075.6U patent/CN220483047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8001167B (zh) | 出风口出风调节结构 | |
CN106476563B (zh) | 远程出口叶片控制系统 | |
CN109882931B (zh) |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 |
CN103542506A (zh) | 一种传动装置和空调 | |
CN111559226A (zh) | 汽车出风口结构 | |
CN209920991U (zh) | 一种半隐藏式自动出风口结构 | |
EP4279302A1 (en) | Air outlet assembly, and vehicle | |
CN106352405A (zh) | 一种空调室内机的移动门组件及空调室内机 | |
CN220483047U (zh) | 出风装置及车辆 | |
CN109140736B (zh) |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 |
CN213273148U (zh) | 导风机构的驱动机构、导风机构及空调器 | |
CN210861360U (zh) | 空调器 | |
CN211084240U (zh) | 一种空调用出风装置及包含其的空调 | |
CN210706793U (zh) | 一种汽车空调出风口总成 | |
CN210118845U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216744832U (zh) |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 |
CN103542507B (zh) | 空调及其控制方法 | |
CN216281705U (zh) |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 |
CN216744830U (zh) |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 |
CN112484154A (zh) | 导风组件、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 |
CN214949375U (zh) |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 |
CN212654176U (zh) | 叶片驱动结构、隐藏式空调出风口、空调器 | |
CN112484148B (zh) |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 |
CN213577765U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216114336U (zh) | 导风装置及空调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