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577765U - 空调室内机 - Google Patents

空调室内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577765U
CN213577765U CN202022197993.XU CN202022197993U CN213577765U CN 213577765 U CN213577765 U CN 213577765U CN 202022197993 U CN202022197993 U CN 202022197993U CN 213577765 U CN213577765 U CN 21357776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air deflector
driving motor
deflector
indoor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197993.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升华
孟相宏
李书佳
曹师增
卫洁
王立朋
张乃伟
黄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ing Electric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ing Electric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ing Electric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197993.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57776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57776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57776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调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空调室内机。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现有空调室内机的微孔导风板漏风的问题。为此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室内机包括壳体、导风组件和动力组件,壳体上设有出风口;导风组件包括第一导风板和第二导风板,第一导风板可转动地设置在出风口处,其上设有多个第一微孔;第二导风板位于第一导风板的一侧且与第一导风板滑动连接,其上设有与第一微孔相对应的多个第二微孔,第二导风板能够随第一导风板一起转动,且第二导风板分别相对第一导风板滑动至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从而使得多个第一微孔与多个第二微孔能够彼此连通或错开,既实现了微风出风,又避免了漏风现象。

Description

空调室内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调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空调室内机。
背景技术
随着空调广泛服务于千家万户,用户对空调使用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以挂式空调室内机为例,在运行的过程中,挂式空调室内机的导风板处于打开状态,通过出风口向室内送风,此种状态下人体会感受到空调风直吹,舒适性差,尤其是在人体以及环境温度比较低时,冷风直接吹在人体会造成不适。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现有技术中,挂式空调室内机在导风板上开设微孔,使得挂式空调室内机能够以微风的方式出风,降低风感。但是,当不需要使用微风、需要导风或远距离送风时,导风板上的微孔会漏风,降低了导风效果,缩短送风距离,影响了用户体验。
相应地,本领域需要一种新的空调室内机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即为了解决现有空调室内机的微孔导风板漏风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调室内机,该空调室内机包括壳体、导风组件和动力组件,所述壳体上设有出风口;其中,所述导风组件包括第一导风板和第二导风板,所述第一导风板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出风口处,所述第一导风板上设有多个第一微孔;所述第二导风板位于所述第一导风板的一侧且与所述第一导风板滑动连接,所述第二导风板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微孔相对应的多个第二微孔,所述第二导风板能够随所述第一导风板一起转动,并且所述第二导风板能够分别相对所述第一导风板滑动至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从而使得所述多个第一微孔与所述多个第二微孔能够彼此连通或错开;所述动力组件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动力组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导风板转动,所述动力组件还用于驱动所述第二导风板沿所述第一导风板的长度方向滑动。
在上述空调室内机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动力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第一驱动机构和第二驱动机构;其中,所述第一驱动机构与所述第一导风板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导风板转动;所述第二驱动机构与所述第二导风板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第二导风板沿所述第一导风板的长度方向滑动。
在上述空调室内机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第一驱动电机和联轴器,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联轴器传动连接,所述联轴器与所述第一导风板传动连接。
在上述空调室内机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第二驱动电机、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第二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一端枢转连接,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导风板连接。
在上述空调室内机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驱动电机固定连接于所述出风口的第一侧的外侧壁上,所述第二导风板的两端各设置有一个转轴,靠近所述第二驱动电机一侧的转轴通过所述出风口的第一侧的外侧壁上设置的第一通孔伸出并与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二端连接。
在上述空调室内机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驱动机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通孔与靠近所述第二驱动电机一侧的转轴之间的助滑结构,靠近所述第二驱动电机一侧的转轴通过所述助滑结构与所述第一通孔滑动连接。
在上述空调室内机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一端设置有第一连接槽,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二端设置有连接轴,所述连接轴与所述第一连接槽枢转连接;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二端设置有卡槽,靠近所述第二驱动电机一侧的所述转轴的伸出端设置有卡接结构,所述卡接结构卡置于所述卡槽中。
在上述空调室内机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导风板的两端各设置有一个连接板,每个所述连接板的顶部开设有第二连接槽,所述第二连接槽卡接于所述转轴上。
在上述空调室内机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驱动电机固定连接于所述出风口的第二侧的外侧壁上,所述联轴器的第二端通过所述出风口的第二侧的外侧壁上设置的第二通孔伸出并与该侧的所述连接板传动连接。
在上述空调室内机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出风口的外侧壁上的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用于安装所述第二驱动电机,所述安装支架上设有允许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一端穿过的连接孔,所述第二驱动电机固定安装于所述安装支架上,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一端穿过所述连接孔与所述第二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传动连接。
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中,空调室内机包括壳体、导风组件和动力组件,壳体上设有出风口;其中,导风组件包括第一导风板和第二导风板,第一导风板可转动地设置在出风口处,第一导风板上设有多个第一微孔;第二导风板位于第一导风板的一侧且与第一导风板滑动连接,第二导风板上设有与第一微孔相对应的多个第二微孔,第二导风板能够随第一导风板一起转动,并且第二导风板能够分别相对第一导风板滑动至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从而使得多个第一微孔与多个第二微孔能够彼此连通或错开;动力组件设置在壳体内,动力组件用于驱动第一导风板转动,动力组件还用于驱动第二导风板沿第一导风板的长度方向滑动。
相对于现有技术中在导风板上开设微孔,导致其在导风模式或送风模式时漏风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室内机在出风口处设置第一导风板和第二导风板,第一导风板上设有多个第一微孔,第二导风板上设有与第一微孔相对应的多个第二微孔,当需要使用微风模式时,动力组件驱动第二导风板滑动至第一位置,从而使得多个第一微孔和多个第二微孔能够彼此连通,使得从壳体内吹向出风口的风能够通过微孔的作用转换为微风吹入室内,避免了风直吹用户,提高了使用舒适度。当需要使用导风模式或送风模式时,动力组件驱动第二导风板滑动至第二位置,从而使得多个第一微孔和多个第二微孔能够彼此错开,使得第一导风板上所有的第一微孔均被第二导风板遮挡,避免了出现漏风现象,提升了导风效果,延长了送风距离,实现了远距离送风,进而提升了用户体验。
进一步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第一驱动电机和联轴器,第一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联轴器传动连接,联轴器与第一导风板传动连接,当第一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转动时,带动联轴器转动,进而带动第一导风板转动,从而实现了第一导风板的转动。
进一步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第二驱动电机、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第二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第一连杆的第一端连接,第一连杆的第二端与第二连杆的第一端枢转连接,第二连杆的第二端与第二导风板连接。当第二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转动时,带动第一连杆绕第二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转动,进而带动第二连杆移动,第二连杆移动时即可带动第二导风板沿第一导风板的长度方向滑动,从而使得多个第一微孔和多个第二微孔能够彼此连通,实现微风出风;还可以使得多个第一微孔和多个第二微孔能够彼此错开,避免出现漏风现象。
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室内机。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室内机的第一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室内机的第二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图2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安装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连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连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导风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8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导风板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列表
1、壳体;11、出风口;111、第一通孔;112、第二通孔;
2、导风组件;21、第一导风板;211、第一微孔;212、连接板;2121、第二连接槽;22、第二导风板;221、第二微孔;222、转轴;2221、卡接结构;22211、卡合柱;22212、第二限位筋;223、连接件;
3、动力组件;31、第一驱动机构;311、第一驱动电机;312、联轴器;32、第二驱动机构;321、第二驱动电机;322、第一连杆;3221、连接轴;323、第二连杆;3231、第一连接槽;3232、卡槽;32321、第一限位筋;324、助滑结构;
4、安装支架;41、连接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并非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例如,虽然附图中的第一驱动机构和第二驱动机构分别设置在壳体内部的两侧,但是这种设置方式非一成不变,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对其作出调整,以便适应具体的应用场合。如第一驱动机构和第二驱动机构可以设置在壳体内部的同一侧等。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内”、“外”、“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基于背景技术中提出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调室内机,该空调室内机在出风口处设置第一导风板和第二导风板,第一导风板上设有多个第一微孔,第二导风板上设有与第一微孔相对应的多个第二微孔,当需要使用微风模式时,动力组件驱动第二导风板滑动至第一位置,从而使得多个第一微孔和多个第二微孔能够彼此连通,使得从壳体内吹向出风口的风能够通过微孔的作用转换为微风吹入室内,避免了风直吹用户,提高了使用舒适度。当需要使用导风模式或送风模式时,动力组件驱动第二导风板滑动至第二位置,从而使得多个第一微孔和多个第二微孔能够彼此错开,使得第一导风板上所有的第一微孔均被第二导风板遮挡,避免了出现漏风现象,提升了导风效果,延长了送风距离,实现了远距离送风,进而提升了用户体验。
首先参照图1和图2,对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室内机进行描述。其中,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室内机的第一状态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室内机的第二状态结构示意图。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室内机包括壳体1、导风组件2和动力组件3,壳体1上设有出风口11;其中,导风组件2包括第一导风板21和第二导风板22,第一导风板21可转动地设置在出风口11处,第一导风板21上设有多个第一微孔211;第二导风板22位于第一导风板21的内侧且与第一导风板21滑动连接,第二导风板22上设有与第一微孔211相对应的多个第二微孔221,第二导风板22能够随第一导风板21一起转动,并且第二导风板22还能够分别相对第一导风板21滑动至第一位置(即如图1所示的多个第一微孔211和多个第二微孔221彼此连通的位置)和第二位置(即如图2所示的多个第一微孔211和多个第二微孔221彼此错开的位置),从而使得多个第一微孔211与多个第二微孔221能够彼此连通或错开。动力组件3设置在壳体1内,动力组件3用于驱动第一导风板21转动,动力组件3还用于驱动第二导风板22沿第一导风板21的长度方向(即图2中由左至右的方向)滑动。当然,第二导风板22的设置位置不限于上述列举的位置,也可以将第二导风板22设置在第一导风板21的外侧,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实际应用中灵活地调整和设置第二导风板22的设置位置,无论如何调整第二导风板22的设置位置,只要使得第二导风板22能够沿第一导风板21的长度方向滑动即可。
进一步地,可以在第一导风板21转动至第一设定角度或第二设定角度时,第二导风板22相对第一导风板21滑动至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也可以在第一导风板21转动至第一设定角度或第二设定角度的过程中,第二导风板22相对第一导风板21滑动至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也可以先使第二导风板22相对第一导风板21滑动至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再使第一导风板21转动至第一设定角度或第二设定角度,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灵活地调整和设置第一导风板21转动以及第二导风板22相对第一导风板21滑动的先后顺序。其中,第一设定角度可以是第一导风板21完全关闭时的角度;第二设定角度可以是第一导风板21完全打开时的角度。当然,上述列举的第一设定角度和第二设定角度只是示例性地,不是限制性地,本领域技术人员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实际的使用需求灵活地调整和设置第一设定角度和第二设定角度,本实用新型对此不做任何的限定。
优选地,多个第一微孔211在第一导风板21上的开设位置与多个第二微孔221在第二导风板22上的开设位置相对应;多个第一微孔211在第一导风板21上的排布方式与多个第二微孔221在第二导风板22上的排布方式相同;第一微孔211的数量以及大小(例如第一微孔211的孔径或横截面的截面面积)均与第二微孔221的数量以及大小相同,使得第二导风板22滑动至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时,使得多个第一微孔211和多个第二微孔221能够彼此连通或者彼此错开。
进一步地,第一微孔211和第二微孔221的形状均是圆形。当然,第一微孔211和第二微孔221的形状也可以是长方形、三角形、正方形或梯形等,无论如何调整和设置第一微孔211和第二微孔221的形状,只要当第二导风板22滑动至第一位置时,使得多个第一微孔211和多个第二微孔221能够彼此连通,当第二导风板22滑动至第二位置时,使得多个第一微孔211和多个第二微孔221能够彼此错开即可。
下面参照图1和图2,对本实用新型的动力组件进行描述。
如图1和图2所示,动力组件3包括第一驱动机构31和第二驱动机构32,其中,第一驱动机构31设置在壳体1内部的骨架左侧(即图2中纸面的左侧),第一驱动机构31与第一导风板21连接,用于驱动第一导风板21转动;第二驱动机构32设置在壳体1内部的骨架右侧(即图2中纸面的右侧),第二驱动机构32与第二导风板22连接,用于驱动第二导风板22沿第一导风板21的长度方向滑动。当然,第一驱动机构31和第二驱动机构32的设置位置不限于上述列举的位置,也可以将第一驱动机构31设置在壳体1内部的骨架右侧,将第二驱动机构32设置在壳体1内部的骨架左侧,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实际应用中灵活地调整和设置第一驱动机构31和第二驱动机构32的设置位置。
下面参照图2至图11,对本实用新型的第二驱动机构进一步介绍。其中,图3是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4是图2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安装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连杆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连杆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导风板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图8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壳体的结构示意图;图11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导风板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2和图3所示,空调室内机还包括设置在出风口11的第一侧(即图2中纸面左侧)的外侧壁上的安装支架4;第二驱动机构32包括第二驱动电机321、第一连杆322和第二连杆323,第二驱动电机321固定安装于安装支架4上,第二驱动电机321的输出轴与第一连杆322的第一端(即图3中纸面内侧的一端)连接,第一连杆322的第二端(即图3中纸面外侧的一端)与第二连杆323的第一端(即图3中纸面左侧的一端)枢转连接,第二连杆323的第二端(即图3中纸面右侧的一端)与第二导风板22连接。当第二驱动电机321的输出轴转动时,带动第一连杆322绕第二驱动电机321的输出轴转动,进而带动第二连杆323移动,第二连杆323移动时即可带动第二导风板22沿第一导风板21的长度方向滑动,从而使得多个第一微孔211和多个第二微孔221能够彼此连通,实现微风出风;还可以使得多个第一微孔211和多个第二微孔221能够彼此错开,避免出现漏风现象。当然,也可以将第二驱动电机321通过螺纹、焊接等方式固定连接于出风口11的第一侧的外侧壁上,无需设置安装支架4,降低了空调室内机的成本。
优选地,安装支架4通过螺纹、焊接等方式固定连接于出风口11的第一侧的外侧壁上;第二驱动电机321通过螺纹、焊接等方式固定安装于安装支架4上,提高第二驱动电机321连接的稳定性。
其中,第二驱动电机321可以是步进电机,可以通过控制步进电机的输出步数来控制第二导风板22沿第一导风板21的长度方向的滑动距离,例如,第二导风板22沿第一导风板21的长度方向滑动5mm,从而使得第二导风板22能够准确地滑动至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当然,第二驱动电机321还可以是伺服电机等其他电机。上述列举的滑动距离只是示例性地,不是限制性地,本领域技术人员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第一微孔和第二微孔的排布方式、以及第一导风板和第二导风板的长度等灵活地调整和设置滑动距离,本实用新型对此不做任何的限定。
如图3、图5和图6所示,安装支架4上设有允许第一连杆322的第一端(即图6中纸面下方的一端)穿过的连接孔41,第二驱动电机321通过螺钉固定安装于安装支架4上,第一连杆322的第一端穿过连接孔41与第二驱动电机321的输出轴传动连接。当然,也可以将第一连杆322和第二驱动电机321均设置在安装支架4的同一侧,无需在安装支架4上开设连接孔41,直接将第一连杆322的第一端与第二驱动电机321的输出轴传动连接即可。
如图3、图6和图7所示,第一连杆322的第二端(即图6纸面上方的一端)设置有连接轴3221,第二连杆323的第一端(即图7纸面左侧的一端)设置有第一连接槽3231,连接轴3221与第一连接槽3231枢转连接,且连接轴3221能够沿第一连接槽3231的高度方向(即图7中由下至上的方向)滑动,使得在第一连杆322带动第二连杆323移动的过程中,连接轴3221只能够带动第二连杆323沿第一导风板21的长度方向滑动,不会带动第二连杆323产生沿第一连接槽3231的高度方向的位移,从而避免了第一导风板21和第二导风板22之间的间距发生变化,在确保第二导风板22能够相对于第一导风板21滑动的情况下,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小第一导风板21和第二导风板22之间的间距,避免了在多个第一微孔211和多个第二微孔221彼此错开的情况下出现漏风现象,进而提升了用户体验。
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想到的是,也可以只将连接轴3221设置为与第一连接槽3231枢转连接,并在第一导风板21和第二导风板22之间设置预设间距,通过该预设间距的设置,使得第二连杆323可以顺利地带动第二导风板22沿第一导风板21的长度方向滑动,不会因为第一导风板21和第二导风板22之间的间距过小而阻碍第二导风板22沿第一导风板21的长度方向滑动。其中,预设间距可以是第二导风板22从多个第一微孔211与多个第二微孔221彼此连通的状态移动至多个第一微孔211与多个第二微孔221彼此错开的状态时,第二导风板22向第一导风板21移动的最大距离;预设间距也可以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实验获得的第二连杆323可以顺利地带动第二导风板22沿第一导风板21的长度方向滑动的最小距离,本领域技术人员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实际的使用需求灵活地调整和设置预设间距,本实用新型对此不做任何的限定。
如图3、图7和图8所示,第二导风板22的两端(即图8中纸面左侧的一端和纸面右侧的一端)各设置有一个转轴222,第二连杆323的第二端(即图7纸面右侧的一端)设置有卡槽3232,靠近第二驱动电机321一侧的转轴222(即图3中所示的转轴)的伸出端设置有卡接结构2221,卡接结构2221卡置于卡槽3232中。当然,也可以只在第二导风板22靠近第二驱动电机321一端设置一个转轴222,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灵活地调整和设置转轴222的设置位置和数量。
进一步地,出风口11的第一侧的外侧壁上设置的第一通孔111(如图2、图3和图10所示),靠近第二驱动电机321一侧的转轴222通过第一通孔111伸出并与第二连杆323的第二端连接。
如图3、图7和图9所示,卡槽3232的开口处设有用于限位的第一限位筋32321,且卡槽3232的一侧面(即图7中纸面下方的侧面)为开口;卡接结构2221是设置在转轴222的伸出端的卡合柱22211,卡合柱22211的外壁上设有用于限位的第二限位筋22212,当卡合柱22211从第二连杆323的第二端的底部卡接至卡槽3232内时,第二限位筋22212卡置于卡槽3232的内部、位于第一限位筋32321的左侧(即图3中纸面的左侧)并与第一限位筋32321相配合,以限定靠近第二驱动电机321一侧的转轴222的沿第一导风板21的长度方向位移,防止了卡合柱22211从卡槽3232内脱落,提高了靠近第二驱动电机321一侧的转轴222与第二连杆323连接的稳定性。当然,卡接结构2221不限于上述列举的卡合柱22211结构,也可以是卡合块等其他结构,无论采取何种卡接结构2221,只要能够将卡接结构2221卡置于卡槽3232中即可。
优选地,转轴222可以通过连接件223与第二导风板的内侧(即图2中纸面上方的一侧)连接,其中,连接件223可以是连接板、连接块、凸棱等连接结构。
如图11所示并结合图2,第一导风板21的两端(即图11中纸面左侧的一端和纸面右侧的一端)各设置有一个连接板212,每个连接板212的顶部开设有第二连接槽2121,第二连接槽2121卡接于转轴222上,且转轴222能够相对于第二连接槽2121滑动,使得第二导风板22的左右两侧同时受到了导向作用,限定了第二导风板22相对于第一导风板21滑动的方向,避免了第二导风板22在滑动的过程中偏离滑动轨道,从而避免了第二导风板22滑动至第一位置时多个第一微孔211未完全与多个第二微孔221彼此连通,或者第二导风板22滑动至第二位置时多个第一微孔211未完全与多个第二微孔221彼此错开,进一步提升了用户体验。
再次参阅图3,第二驱动机构32还包括设置在第一通孔111与靠近第二驱动电机321一侧的转轴222之间的助滑结构324,靠近第二驱动电机321一侧的转轴222通过助滑结构324与第一通孔111滑动连接。
优选地,助滑结构324可以是环形结构,该环形结构能够套设在转轴222上,且环形结构的一端位于第一通孔111内。进一步地,助滑结构324可以是具有自润滑功能的轴承或者轴套,例如,铸铁基镶嵌型自润滑轴承、自润滑POM轴套等。
下面参照图2、图4和图10,对本实用新型的第一驱动机构进一步介绍。
如图2和图4所示,第一驱动机构31包括第一驱动电机311和联轴器312,第一驱动电机311固定连接于出风口11的第二侧(即图2中纸面的右侧)的外侧壁上,第一驱动电机311的输出轴与联轴器312传动连接,联轴器312与第一导风板21传动连接,当第一驱动电机311的输出轴转动时,带动联轴器312转动,进而带动第一导风板21转动,从而实现了第一导风板21的转动。当然,第一驱动机构31的结构不限于上述列举的结构,第一驱动机构31也可以只包括第一驱动电机311,将第一驱动电机311的输出轴与第一导风板21传动连接即可;或者,第一驱动电机311通过皮带轮与皮带与第一导风板21传动连接;又或者,第一驱动电机311通过齿轮组与第一导风板21传动连接,无论采取何种驱动结构,只要能够驱动第一导风板21转动即可。
如图4和图10,出风口11的第二侧的外侧壁上设有第二通孔112,联轴器312的第一端(即图4中纸面右侧的一端)与第一驱动电机311的输出轴连接,联轴器312的第二端(即图4中纸面左侧的一端)通过第二通孔112伸出并与该侧的连接板212传动连接。
优选地,第二驱动电机321通过螺纹、焊接等方式固定连接于出风口11的第二侧的外侧壁上,提高第一驱动电机311连接的稳定性。
优选地,第一导风板21在第一驱动电机311的驱动下上下转动或摆动,能够更好地导风和送风。当然,第一导风板21的转动或摆动方向不限于上述列举的方向,还可以在第一驱动电机311的驱动下左右转动或摆动,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的使用需求和安装需求灵活地调整和设置第一导风板21的转动或摆动方向。其中,第一驱动电机311可以是步进电机、伺服电机等。
此外,在一种替代的实施方式中,动力组件3包括一个驱动电机、第一传动机构和第二传动机构,该驱动电机的第一输出轴通过第一传动机构与第一导风板21连接,用于驱动第一导风板21转动;该驱动电机的第二输出轴通过第二传动机构与第二导风版连接,用于驱动第二导风板22沿第一导风板21的长度方向滑动至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
其中,驱动电机可以是步进电机、伺服电机等。第一传动机构可以是上述列举的联轴器312,还可以是皮带轮与皮带的组合、或者齿轮组、齿轮齿条组等传动构件。第二传动机构可以是上述列举的第一连杆322和第二连杆323。联轴器312、第一连杆322和第二连杆323的具体结构和和运行方式可以参考上述实施例中的对应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下面结合图1和图2来对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室内机的使用方法进行描述。
当空调室内机的运行微风模式时,如图1所示,说明需要将第一导风板21上的多个第一微孔211与第二导风板22上的多个第二微孔221彼此连通,使得从壳体1内吹向出风口11的风能够通过微孔的作用转换为微风吹入室内。因此,首先,控制第一驱动电机311驱动第一导风板21向上转动至第一设定角度(例如第一导风板21完全关闭时的角度);其次,控制第二驱动电机321驱动第二导风板22相对第一导风板21滑动至第一位置,从而使得多个第一微孔211与多个第二微孔221彼此连通,使得从壳体1内吹向出风口11的风能够仅通过微孔的作用转换为微风吹入室内。
当空调室内机的运行送风模式或导风模式时,如图2所示,说明需要将第一导风板21上的多个第一微孔211与第二导风板22上的多个第二微孔221彼此错开,以避免出现漏风现象。因此,首先,控制第一驱动电机311驱动第一导风板21向下转动至第二设定角度(例如第一导风板21完全打开时的角度);其次,控制第二驱动电机321驱动第二导风板22相对第一导风板21滑动至第二位置,从而使得多个第一微孔211与多个第二微孔221彼此错开,从而避免出现漏风现象。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描述的控制第一驱动电机311驱动第一导风板21转动以及控制第二驱动电机321驱动第二导风板22滑动的执行顺序只是示例性地,不是限制性地,本领域技术人员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实际的使用需求灵活地调整和设置控制第一驱动电机311驱动第一导风板21转动以及控制第二驱动电机321驱动第二导风板22滑动的执行顺序,本实用新型对此不做任何的限定。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尽管在此所述的一些实施例包括其它实施例中所包括的某些特征而不是其它特征,但是不同实施例的特征的组合意味着处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之内并且形成不同的实施例。例如,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中,所要求保护的实施例的任意之一都可以以任意的组合方式来使用。
至此,已经结合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显然不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作出等同的更改或替换,这些更改或替换之后的技术方案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室内机包括壳体、导风组件和动力组件,所述壳体上设有出风口;其中,
所述导风组件包括第一导风板和第二导风板,所述第一导风板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出风口处,所述第一导风板上设有多个第一微孔;
所述第二导风板位于所述第一导风板的一侧且与所述第一导风板滑动连接,所述第二导风板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微孔相对应的多个第二微孔,所述第二导风板能够随所述第一导风板一起转动,并且所述第二导风板能够分别相对所述第一导风板滑动至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从而使得所述多个第一微孔与所述多个第二微孔能够彼此连通或错开;
所述动力组件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动力组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导风板转动,所述动力组件还用于驱动所述第二导风板沿所述第一导风板的长度方向滑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第一驱动机构和第二驱动机构;其中,
所述第一驱动机构与所述第一导风板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导风板转动;
所述第二驱动机构与所述第二导风板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第二导风板沿所述第一导风板的长度方向滑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第一驱动电机和联轴器,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联轴器传动连接,所述联轴器与所述第一导风板传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第二驱动电机、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第二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一端枢转连接,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导风板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电机固定连接于所述出风口的第一侧的外侧壁上,所述第二导风板的两端各设置有一个转轴,靠近所述第二驱动电机一侧的转轴通过所述出风口的第一侧的外侧壁上设置的第一通孔伸出并与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二端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机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通孔与靠近所述第二驱动电机一侧的转轴之间的助滑结构,靠近所述第二驱动电机一侧的转轴通过所述助滑结构与所述第一通孔滑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一端设置有第一连接槽,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二端设置有连接轴,所述连接轴与所述第一连接槽枢转连接;
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二端设置有卡槽,靠近所述第二驱动电机一侧的所述转轴的伸出端设置有卡接结构,所述卡接结构卡置于所述卡槽中。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风板的两端各设置有一个连接板,每个所述连接板的顶部开设有第二连接槽,所述第二连接槽卡接于所述转轴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电机固定连接于所述出风口的第二侧的外侧壁上,所述联轴器的第二端通过所述出风口的第二侧的外侧壁上设置的第二通孔伸出并与该侧的所述连接板传动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出风口的外侧壁上的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用于安装所述第二驱动电机,所述安装支架上设有允许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一端穿过的连接孔,所述第二驱动电机固定安装于所述安装支架上,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一端穿过所述连接孔与所述第二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传动连接。
CN202022197993.XU 2020-09-29 2020-09-29 空调室内机 Active CN21357776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197993.XU CN213577765U (zh) 2020-09-29 2020-09-29 空调室内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197993.XU CN213577765U (zh) 2020-09-29 2020-09-29 空调室内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577765U true CN213577765U (zh) 2021-06-29

Family

ID=765798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197993.XU Active CN213577765U (zh) 2020-09-29 2020-09-29 空调室内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57776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66283A (zh) * 2021-08-02 2021-10-29 宁波康韩瑞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柔风空调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66283A (zh) * 2021-08-02 2021-10-29 宁波康韩瑞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柔风空调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032838B (zh) 空调室内机及其控制方法
CN112197416A (zh) 导风机构的驱动机构、导风机构及空调器
CN202792438U (zh) 导风组件和具有它的空调器
CN107490169B (zh)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CN213577765U (zh) 空调室内机
CN108626783B (zh) 用于空调室内机的导风板组件、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05533336U (zh) 360°多向送风塔式电风扇
WO2022222441A1 (zh) 空调导风板组件及空调壁挂式室内机
CN215336674U (zh) 用于空调器的出风口结构和空调器
CN113091290B (zh) 导风结构、空调器以及导风方法
CN213273148U (zh) 导风机构的驱动机构、导风机构及空调器
CN211503184U (zh) 空调器的导风叶片、导风组件、面板组件以及空调器
CN209459173U (zh) 空调器
WO2022041948A1 (zh) 空调室内机
CN208765211U (zh) 导风组件及空调器
CN216557386U (zh) 出风机构及空调室内机
CN108361854A (zh) 叶片调节机构和空气循环器
CN213831274U (zh) 一种自动扫风式汽车空调出风部件
CN211177368U (zh) 一种双开滑动门结构及其空调器
CN208398219U (zh) 叶片调节机构和空气循环器
CN212901746U (zh) 一种导风门组件及空调器
CN211575247U (zh) 一种新风装置及空调器
CN112297778A (zh) 一种自动扫风式汽车空调出风部件
CN112484148A (zh)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CN208566881U (zh) 叶片调节机构和空气循环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