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474977U - 一种沉板式浮动板对板连接器组件 - Google Patents

一种沉板式浮动板对板连接器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474977U
CN220474977U CN202322169255.8U CN202322169255U CN220474977U CN 220474977 U CN220474977 U CN 220474977U CN 202322169255 U CN202322169255 U CN 202322169255U CN 220474977 U CN220474977 U CN 22047497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oating
insulator
fixed
board
s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169255.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唐金涛
张威武
戚晶晶
曾文春
吴莹
刘永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oguang Group Weicheng Precision Electronics Kunsh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oguang Group Weicheng Precision Electronics Kunsh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oguang Group Weicheng Precision Electronics Kunsh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oguang Group Weicheng Precision Electronics Kunsha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169255.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47497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47497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47497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沉板式浮动板对板连接器组件,包括:固定绝缘体,形成有沿上下方向贯通的组装孔,所述固定绝缘体上形成有环形对接面及由环形对接面的外围下沉形成的环形组装面;浮动绝缘体,植入于组装孔内,形成有顶面、外周面、及底面,所述外周面与组装孔的内壁面之间沿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间隔设置并形成环形浮动间隙,所述顶面向下凹陷形成对接腔体;若干端子,所述端子的一端与固定绝缘体固定,另一端与浮动绝缘体固定;安装板模块,贯通形成有承板孔,所述承板孔套设于固定绝缘体外围且承载于所述环形组装面。

Description

一种沉板式浮动板对板连接器组件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连接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沉板式浮动板对板连接器组件。
背景技术
相关现有技术请参考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217691723U,此类浮动板对板连接器可借助连接器内部的浮动结构,有效防止损坏PCB上的各个元器件(如焊点和其他连接器接口),尤其是消除了PCB安装和组装过程中“x”和“y”方向上出现的错位现象。一般而言,浮动板对板连接器由一个或多个带有弹性结构的端子连接固定壳体与可动壳体构成,并固定在PCB板上,可动壳体可相对于固定壳体发生移动,以解决在装配连接器组件时发生的相对位置偏离,对产品的功能产生一定的影响。
然而,传统的浮动板对板连接器由于需要设计浮动结构,其结构较一般非浮动式的板对板结构更为复杂,占用了更大的设备内部空间,不利于设备的小型化设计。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的沉板式浮动板对板连接器组件,更有利于小型化设计。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沉板式浮动板对板连接器组件,包括:
固定绝缘体,形成有沿上下方向贯通的组装孔,包括有沿长度方向延伸的两个侧壁及连接两个侧壁且沿宽度方向延伸的两个端壁,所述固定绝缘体上形成有环形对接面及由环形对接面的外围下沉形成的环形组装面;
浮动绝缘体,植入于组装孔内,形成有顶面、外周面、及底面,所述外周面与组装孔的内壁面之间沿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间隔设置并形成环形浮动间隙,所述顶面向下凹陷形成对接腔体;
若干端子,各端子包括第一固定段、第二固定段、连接第一固定段和第二固定段的浮动形变段、由第一固定段的端部延伸形成的接触段及由第二固定段的端部延伸形成的对接段;
所述第一固定段与固定绝缘体固定,所述第二固定段与浮动绝缘体固定,所述对接段的至少部分弹性凸伸至对接腔体内;
安装板模块,贯通形成有承板孔,所述承板孔套设于固定绝缘体外围且承载于所述环形组装面。
进一步,所述环形对接面与安装板模块的上表面齐平。
进一步,所述浮动绝缘体从组装孔内向上凸伸出,且所述顶面位于环形对接面所在平面上方。
进一步,所述对接段的至少部分向上延伸超出所述安装板模块的上表面所在平面但未超出所述顶面所在平面,所述接触段电性连接于安装板模块的下表面。
进一步,各所述侧壁形成有下表面,所述下表面靠近组装孔的一侧向上挖设形成有限位面,所述限位面位于下表面所在平面上方,所述限位面下方形成变位空间,所述浮动形变段的至少部分位于变位空间内。
进一步,所述浮动绝缘体沿长度方向的两端的外周面向外凸出形成有耳部,所述耳部沿上下方向位于靠近下表面的位置,所述耳部向上限位于固定绝缘体的下表面。
进一步,所述浮动绝缘体沿纵长方向的两端的外周面向外凸出形成有耳部,所耳部沿上下方向位于靠近下表面的位置,所述固定绝缘体沿纵长方向的两端的下表面向上挖设形成有限位槽,所述耳部浮动限位于所述限位槽内。
进一步,所述端子通过组装与固定绝缘体及浮动绝缘体固定。
进一步,还包括至少一个限位件,所述限位件与固定绝缘体固定或一体,所述限位件限位于浮动绝缘体的下表面或者耳部的下表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利于小型化设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沉板式浮动板对板连接器组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沉板式浮动板对板连接器组件自另一角度看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沉板式浮动板对板连接器组件的俯视图。
图4是图1所示沉板式浮动板对板连接器组件的立体分解图。
图5是自图3中A-A线的剖视图。
图6是自图3中B-B线的剖视图。
图7是图2所示沉板式浮动板对板连接器组件的部分立体分解图。
图8是图5中虚线框内结构的放大图。
图9是图2中虚线框内结构的放大图。
图10是图5中虚线圈内结构的放大图。
图11是本申请沉板式浮动板对板连接器组件的端子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为了全文的描述准确性,本申请全文所有涉及方向的请一律以图1为参照,其中:将X轴所在方向定义为长度方向;将Y轴所在方向定义为上下方向,其中Y轴正向为上;将Z轴所在方向定义为宽度方向。
请参考图1至图11所示,为本申请公开的一种沉板式浮动板对板连接器组件,包括固定绝缘体1、浮动绝缘体2、若干端子3及安装板模块4(比如电子设备内的对接电路板)。其中所述固定绝缘体1中间形成有沿上下方向贯通的组装孔10,所述固定绝缘体1的上表面形成有围绕组装孔10位置的环形对接面11及由环形对接面11的外围下沉形成的环形组装面12。
请结合参考图3至图7所示,俯视所述固定绝缘体1成长方形框状,固定绝缘体1包括沿长度方向延伸的两个侧壁101及连接两个侧壁101的端部且沿宽度方向延伸的两个端壁102。各所述侧壁101形成有下表面13,所述下表面13靠近组装孔10的一侧向上挖设形成有限位面14,所述限位面14位于下表面13所在平面上方,所述限位面14下方形成变位空间140。所述限位面14与下表面13之间的段差形成连接面15。
请参考图4至图7所示,所述浮动绝缘体2植入于组装孔10内。浮动绝缘体2形成有顶面21、外周面22、及底面23。所述外周面22与组装孔10的内壁面之间间隔设置并形成环形浮动间隙120,所述顶面21向下凹陷形成有对接腔体20。具体的,所述浮动绝缘体2包括底板201、由底板201边缘向上延伸形成的一对侧墙202和一对端墙203,一对所述侧墙202与两个侧壁101对应,一对所述端墙203与端壁102对应,一对侧墙202、一对端墙203及底板201共同围设形成开口向上的所述对接腔体20。所述对接腔体20供匹配侧连接器对接插入。所述浮动绝缘体2从组装孔10内向上凸伸出,且所述顶面21位于环形对接面11所在平面上方。
请结合参考图4、图6及图7所示,所述浮动绝缘体2沿长度方向的两端的外周面22(也就是端墙203的外表面)向外凸出形成有耳部24,所耳部24沿上下方向位于靠近下表面的位置。一种实施例中,所述耳部24向上直接限位于固定绝缘体1的下表面。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绝缘体1沿长度方向的两端的下表面向上挖设形成有限位槽101,所述耳部24浮动限位于所述限位槽101内。为了进一步对浮动绝缘体2在上下方向进行有效限制,特别是向下过度位移的限制,在一种实施例中,还可以包括至少一个限位件(未图示),优选为两个,所述限位件与固定绝缘体1固定或一体,所述限位件限位于浮动绝缘体2的下表面或者耳部24的下表面。例如,所述限位件可以是L形金属折弯片,所述固定绝缘体1于长度方向的两端的下表面(环形下表面13)上开设有植入槽,所述L形金属折弯片固定植入于所述植入槽,并对浮动绝缘体2的耳部24进行向下过度移动的限制。
请结合参考图4、图5、图8至图11所示,所述端子3通过组装与固定绝缘体1及浮动绝缘体2固定。各所述端子3包括结合固定于侧壁101的外表面16位置的第一固定段31、由第一固定段31一端延伸且位于下表面13下方位置的第一弹性段331、由第一弹性段331向上延伸且位于连接面15内侧位置的第二弹性段332、由第二弹性段332延伸且位于限位面14下方位置的第三弹性段333、由第三弹性段333向下延伸形成的第四弹性段334、由第四弹性段334进一步沿宽度方向延伸形成的第五弹性段335、由第五弹性段335向上延伸形成的第二固定段32、及由第二固定段32端部延伸形成的对接段35。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弹性段331、第二弹性段332、第三弹性段333、第四弹性段334、及第五弹性段335组成浮动形变段33。此外,各所述端子3还包括由第一固定段31的另一端延伸形成的接触段34。其中,所述第一固定段31与固定绝缘体1固定,所述第二固定段32与浮动绝缘体2固定,所述对接段35的至少部分弹性凸伸至对接腔体20内,所述浮动形变段33的至少部分位于变位空间140内。
请结合参考图5、图10、和图11所示,所述第一固定段31、第一弹性段331及第二弹性段332大致呈U形;所述第二弹性段332、第三弹性段333及第四弹性段334大致呈n形;所述第四弹性段334、第五弹性段335及第二固定段32大致呈U形。所述第一弹性段331与下表面13之间设有浮动间隙。所述第二弹性段332与连接面15之间设有浮动间隙。所述第三弹性段333与限位面14之间设有浮动间隙。所述第四弹性段334及第五弹性段335成悬空状(也就是说,优选为,第四弹性段334及第五弹性段335与固定绝缘1和浮动绝缘体2不接触)。
请结合参考图5、图8至图10所示,所述浮动绝缘体2的侧墙202与侧壁101连接位置延上下方向贯穿形成有若干端子安装槽204,所述第二固定段32组装固定于所述安装槽204内,第二固定段32边缘凸设形成有卡入安装槽204内壁的固定倒刺。所述侧墙202的内侧面向内凹陷形成若干对接让位槽205,各所述对接让位槽205与对应安装槽204一一对应连通,所述对接段35的至少部分由对接让位槽205凸伸至对接腔体20内且能够沿宽度方向弹性变形。其中,所述第二固定段32沿长度方向与安装槽204内壁固定,第二固定段32沿宽度方向与安装槽204内壁间隔。
进一步的,所述侧墙202的上端位置形成有向接腔体20内倾斜的倾斜导引面2021,所述对接段35的上端缘折弯形成有匹配倾斜段351,所述匹配倾斜段351位于所述倾斜导引面2021所在平面的下方。
请参考图1至图6所示,所述安装板模块4贯通形成有承板孔41,所述承板孔41套设于所述固定绝缘体1外围且承载于所述环形组装面12。所述环形对接面11与安装板模块4的上表面齐平。所述对接段35的至少部分向上延伸超出所述安装板模块4的上表面所在平面但未超出所述顶面21所在平面,所述接触段34电性连接于所述安装板模块4的下表面。进一步的,所述端壁102位置的环形组装面12上植入有焊接片121,所述焊接片121用于与安装板模块4焊接固定。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申请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申请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申请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9)

1.一种沉板式浮动板对板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固定绝缘体,形成有沿上下方向贯通的组装孔,包括有沿长度方向延伸的两个侧壁及连接两个侧壁且沿宽度方向延伸的两个端壁,所述固定绝缘体上形成有环形对接面及由环形对接面的外围下沉形成的环形组装面;
浮动绝缘体,植入于组装孔内,形成有顶面、外周面、及底面,所述外周面与组装孔的内壁面之间沿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间隔设置并形成环形浮动间隙,所述顶面向下凹陷形成对接腔体;
若干端子,各端子包括第一固定段、第二固定段、连接第一固定段和第二固定段的浮动形变段、由第一固定段的端部延伸形成的接触段及由第二固定段的端部延伸形成的对接段;
所述第一固定段与固定绝缘体固定,所述第二固定段与浮动绝缘体固定,所述对接段的至少部分弹性凸伸至对接腔体内;
安装板模块,贯通形成有承板孔,所述承板孔套设于固定绝缘体外围且承载于所述环形组装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沉板式浮动板对板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对接面与安装板模块的上表面齐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沉板式浮动板对板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动绝缘体从组装孔内向上凸伸出,且所述顶面位于环形对接面所在平面上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沉板式浮动板对板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段的至少部分向上延伸超出所述安装板模块的上表面所在平面但未超出所述顶面所在平面,所述接触段电性连接于安装板模块的下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沉板式浮动板对板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各所述侧壁形成有下表面,所述下表面靠近组装孔的一侧向上挖设形成有限位面,所述限位面位于下表面所在平面上方,所述限位面下方形成变位空间,所述浮动形变段的至少部分位于变位空间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沉板式浮动板对板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动绝缘体沿长度方向的两端的外周面向外凸出形成有耳部,所述耳部沿上下方向位于靠近下表面的位置,所述耳部向上限位于固定绝缘体的下表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沉板式浮动板对板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动绝缘体沿纵长方向的两端的外周面向外凸出形成有耳部,所耳部沿上下方向位于靠近下表面的位置,所述固定绝缘体沿纵长方向的两端的下表面向上挖设形成有限位槽,所述耳部浮动限位于所述限位槽内。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沉板式浮动板对板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通过组装与固定绝缘体及浮动绝缘体固定。
9.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沉板式浮动板对板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一个限位件,所述限位件与固定绝缘体固定或一体,所述限位件限位于浮动绝缘体的下表面或者耳部的下表面。
CN202322169255.8U 2023-08-14 2023-08-14 一种沉板式浮动板对板连接器组件 Active CN22047497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169255.8U CN220474977U (zh) 2023-08-14 2023-08-14 一种沉板式浮动板对板连接器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169255.8U CN220474977U (zh) 2023-08-14 2023-08-14 一种沉板式浮动板对板连接器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474977U true CN220474977U (zh) 2024-02-09

Family

ID=897779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169255.8U Active CN220474977U (zh) 2023-08-14 2023-08-14 一种沉板式浮动板对板连接器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47497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117415B1 (ja) コネクタ
JP6418324B2 (ja) 多極コネクタ
WO2018025873A1 (ja) コネクタ
US20180337482A1 (en) Connector and connector assembly
JP3905518B2 (ja) フローティング型コネクタ
US20100068931A1 (en) Electric connector having ground contacts formed from a grounding shield
KR20170033440A (ko) 전기 커넥터 및 전기 커넥터 조립체
JP2016115488A (ja) 回路基板用電気コネクタ
KR102543732B1 (ko) 커넥터
CN109586063B (zh) 基板用连接器及其组合
JP2016115487A (ja) 回路基板用電気コネクタ
EP3916930A1 (en) Terminal assembly and connector
EP1684387A1 (en) Earth terminal fitting and electric connector having the same
WO2018025875A1 (ja) コンタクト
JP2018200850A (ja) 電気コネクタ
CN217182551U (zh) 连接器和连接器组装体
US11223148B2 (en) Floating connector
CN116613567A (zh) 连接器
CN220474977U (zh) 一种沉板式浮动板对板连接器组件
JP6266734B1 (ja) コネクタ
CN220475016U (zh) 一种浮动式板对板连接器
KR20220077887A (ko) 회로 기판용 전기 커넥터 및 전기 커넥터 조립체
JP2023001455A (ja) コネクタ、及びコネクタ組立体
CN218472310U (zh) 一种板端转接器
CN114336115B (zh) 一种基板用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