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474939U - 电气连接结构和电气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气连接结构和电气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474939U
CN220474939U CN202322085311.XU CN202322085311U CN220474939U CN 220474939 U CN220474939 U CN 220474939U CN 202322085311 U CN202322085311 U CN 202322085311U CN 220474939 U CN220474939 U CN 22047493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ircuit board
connection
electrical
connection portion
electrical conn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085311.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家亮
韦仕元
乔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ngrow Shang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ngrow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ngrow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ngrow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085311.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47493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47493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47493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气连接结构和电气设备,电气连接结构包括:电气设备外壳;连接端子,连接端子包括:固定于电气设备外壳的端子壳体、以及设置于端子壳体内且伸于电气设备外壳内的导电芯,导电芯远离端子壳体的一端设置有连接部;电路板,电路板设置于电气设备外壳内;其中,端子壳体具有辅助连接部,连接部位于辅助连接部和电路板之间,且辅助连接部和电路板夹紧连接部以使连接部和电路板电连接;或者,电气连接结构还包括位于电气设备外壳内的转接模块,转接模块的第一连接端和连接部插接以实现电连接,转接模块的第二连接端和电路板电连接。上述电气连接结构简化了连接端子和电路板的装配,降低了装配难度,提高了装配效率。

Description

电气连接结构和电气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电气连接结构和电气设备。
背景技术
光伏系统中,光伏板负责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逆变器负责将光伏板产生的电能进行逆变,以满足终端的用电要求或并入电网。
目前,逆变器设置有连接端子,连接端子的一端和光伏板电连接,连接端子的另一端通过线缆和逆变器的电路板电连接。这种连接方式中线缆与线缆之间相互铰绕,接线操作并不方便,装配难度较大、装配效率较低。
另外,线缆数量较多,线缆较易接错端口,连接可靠性较差、质量难以管控;线缆与线缆之间干扰较大,逆变器内部空间的浪费率较高,不利于逆变器的小型化。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气连接结构和电气设备,以简化连接端子和电路板的装配,降低装配难度以及提高装配效率。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气连接结构,包括:
电气设备外壳;
连接端子,所述连接端子包括:固定于所述电气设备外壳的端子壳体、以及设置于所述端子壳体内且伸于所述电气设备外壳内的导电芯,所述导电芯远离所述端子壳体的一端设置有连接部;
电路板,所述电路板设置于所述电气设备外壳内;
其中,所述端子壳体具有辅助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位于所述辅助连接部和所述电路板之间,且所述辅助连接部和所述电路板夹紧所述连接部以使所述连接部和所述电路板电连接;或者,电气连接结构还包括位于所述电气设备外壳内的转接模块,所述转接模块的第一连接端和所述连接部插接以实现电连接,所述转接模块的第二连接端和所述电路板电连接。
可选的,在所述端子壳体具有辅助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位于所述辅助连接部和所述电路板之间,且所述辅助连接部和所述电路板夹紧所述连接部以使所述连接部和所述电路板电连接的情况下:
所述连接部包括弹性连接部,所述弹性连接部能够在所述电路板和所述辅助连接部的分布方向上发生形变,所述辅助连接部和所述电路板夹紧所述弹性连接部,所述弹性连接部和所述电路板电连接;
和/或,所述电路板高于所述辅助连接部。
可选的,所述弹性连接部为弹性片。
可选的,所述弹性连接部为曲面结构,且所述弹性连接部向所述电路板凸出。
可选的,在电气连接结构还包括位于所述电气设备外壳内的转接模块,所述转接模块的第一连接端和所述连接部插接以实现电连接,所述转接模块的第二连接端和所述电路板电连接的情况下:
所述转接模块包括转接座和设置于所述转接座上的转接件,其中,所述第一连接端和所述第二连接端分别为所述转接件的两端。
可选的,所述连接端子至少为两排,任意两排所述连接端子沿所述电气设备外壳的深度方向依次分布。
可选的,所述连接端子至少为两个,所述转接件至少为两个且和所述连接端子一一对应,任意两个所述转接件均集成于同一所述转接座;
和/或,所述转接座设置有安装槽,所述转接件设置在所述安装槽内,且所述安装槽限位所述转接件。
可选的,所述第一连接端设置有插孔,所述连接部插接于所述插孔。
可选的,所述第一连接端自身具有所述插孔;或者,所述第一连接端设置有插座,所述插座具有所述插孔。
可选的,所述连接部呈柱状。
可选的,所述连接部远离所述端子壳体的一端设置有导向结构,所述导向结构为球缺结构、圆锥结构或圆台结构;
和/或,所述连接部远离所述端子壳体的一端在所述连接部的周向上为封闭结构或开口结构。
可选的,所述转接件和所述电路板通过紧固件固定连接,且所述转接件和所述电路板通过接触实现电连接;
或者,所述转接件和所述电路板中一者设置有焊接柱、另一者设置有供所述焊接柱穿过的通孔且和所述焊接柱焊接,所述转接件和所述电路板通过接触实现电连接;
或者,所述电路板仅压设在所述转接件上,且所述转接件和所述电路板通过接触实现电连接;
或者,所述转接件和所述电路板插接以实现电连接。
可选的,所述转接模块集成于所述电路板以形成板载模块。
可选的,所述导电芯的轴向平行于所述电路板、或者所述导电芯的轴向和所述电路板相对倾斜。
基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电气连接结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电气设备,该电气设备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电气连接结构。
在端子壳体具有辅助连接部、连接部位于辅助连接部和电路板之间,且辅助连接部和电路板夹紧连接部以使连接部和电路板电连接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气连接结构的安装方法为:将带有导电芯的端子壳体固定在电气设备外壳上,导电芯位于电气设备外壳的内部,将电路板与端子壳体的辅助连接部层叠设置以使辅助连接部和电路板夹紧连接部,从而实现连接部和电路板电连接。
由上述安装方法可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气连接结构中,只需要将电路板与端子壳体的辅助连接部层叠设置即可完成电路板和连接部的电连接,较现有技术采用线缆连接相比,有效简化了连接端子和电路板的装配,降低装配难度以及提高装配效率;同时,减小了接错的几率,提高了连接可靠性,便于质量管控;节省了线缆所占用的空间,从而减小了对电气设备外壳内部空间的占用,减小了电气设备内部空间的浪费率,有利于逆变器的小型化。
在电气连接结构还包括设置于电气设备外壳内的转接模块,转接模块的第一连接端和连接部插接以实现电连接,转接模块的第二连接端和电路板电连接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气连接结构的安装方法为:将带有导电芯的端子壳体固定在电气设备外壳上,导电芯位于电气设备外壳的内部,将转接模块置于电气设备外壳的内部,将转接模块的第一连接端和导电芯的连接部插接、将转接模块的第二连接端和电路板电连接以使转接模块电连接连接部和电路板。
由上述安装方法可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气连接结构中,只需要将转接模块设置在电气设备外壳的内部,采用转接模块电连接连接部和电路板即可完成电路板和连接部的电连接,较现有技术采用线缆连接相比,不存在线缆与线缆之间相互铰绕的问题,而且,转接模块的第一连接端和导电芯的连接部插接即可实现电连接,有效简化了连接端子和电路板的装配,降低装配难度以及提高装配效率;同时,转接模块较线缆相比,减小了接错的几率,提高了连接可靠性,便于质量管控;转接模块较线缆相比,减小了对电气设备外壳内部空间的占用,减小了电气设备内部空间的浪费率,有利于逆变器的小型化。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电气连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电气连接结构中导电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电气连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为所示结构的爆炸图;
图6为图5中第一转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5中第二转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电气连接结构中连接端子和转接件的连接结构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电气连接结构中插座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电气连接结构中插座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电气连接结构中导电芯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电气连接结构中导电芯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电气连接结构中导电芯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电气连接结构中导电芯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电气连接结构中导电芯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电气连接结构中转接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电气连接结构中转接模块和连接端子的连接结构图;
图1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电气连接结构中转接模块集成于电路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图18中:
1为电气设备外壳,2为连接端子,3为电路板,4为螺钉,5为转接模块;
11为侧板,12为底板;
21为端子壳体,211为辅助连接部,22为导电芯,221为连接部,222为导电芯主体;
51为转接座,511为第一安装槽,512为第二安装槽,52为转接件,52a为第一转接件,52b为第二转接件,521为第一连接端,522为第二连接端,53为焊接柱,54为插孔,55为插座,551为插座底面,552为插座焊脚,553为插座板,56为固定孔;
01为球缺结构,02为圆锥结构,03为圆台结构,04为开口,10为板载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下实施例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并非旨在作为对本申请的限制。如在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那样,单数表达形式“一个”、“一种”、“所述”、“上述”、“该”和“这一”旨在也包括例如“一个或多个”这种表达形式,除非其上下文中明确地有相反指示。还应当理解,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一个或多个”是指一个、两个或两个以上;“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的情况,其中A、B可以是单数或者复数。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在本说明书中描述的参考“一个实施例”或“一些实施例”等意味着在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包括结合该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点。由此,在本说明书中的不同之处出现的语句“在一个实施例中”、“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等不是必然都参考相同的实施例,而是意味着“一个或多个但不是所有的实施例”,除非是以其他方式另外特别强调。术语“包括”、“包含”、“具有”及它们的变形都意味着“包括但不限于”,除非是以其他方式另外特别强调。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多个,是指大于或等于两个。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第一”、“第二”等词汇,仅用于区分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也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顺序。
本申请中涉及到的“平行”和“垂直”是实际操作中的“基本平行”和“基本垂直”。“基本平行”可以理解成存在一定误差的平行,同理,“基本垂直”可以理解成存在一定误差的垂直。
本申请中涉及到的“平面”是实际操作中的“基本平行于水平面的平面”。
为了简化连接端子和电路板的装配,降低装配难度以及提高装配效率,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气连接结构和具有该电气连接结构的电气设备。
下面通过两个实施例来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气连接结构。
如图1-图2所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电气连接结构100包括:电气设备外壳1,连接端子2,以及电路板3。
电气设备外壳1可以包括底板12和固定于底板12外围的侧板11,侧板11可以为一个且呈环状,侧板11还可以为两个以上。其中,侧板11和底板12可以为一体式结构或分体式结构。
电路板3设置于电气设备外壳1内。电路板3可以平行于底板12、还可垂直于底板12、或者还可以和底板12相对倾斜。
连接端子2包括:固定于电气设备外壳1的端子壳体21、以及设置于端子壳体21内且伸于电气设备外壳1内的导电芯22。
如图3所示,导电芯22包括导电芯主体222和连接部221。导电芯主体222的一端安装于端子壳体21内,导电芯主体222的另一端和连接部221连接。可以理解的是,连接部221位于导电芯22远离端子壳体21的一端。
导电芯主体222和连接部221可以为一体式结构、也可以为分体式结构,本申请实施例一对此不做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端子壳体21固定于电气设备外壳1的侧板11,端子壳体21的轴线可以垂直于侧板11。此情况下,可以选择电路板3垂直于侧板11(平行于底板12),即端子壳体21的轴线平行于电路板3;还可以选择电路板3平行于侧板11(垂直于底板12),即端子壳体21的轴线垂直于电路板3。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选择端子壳体21的轴线和电路板3相对倾斜,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
需要说明的是,导电芯22的轴向即为端子壳体21的轴向,即导电芯22的轴线即为端子壳体21的轴线。
端子壳体21可以贯穿侧板11、也可以不贯穿侧板11。当然,也可以选择端子壳体21固定在电气设备外壳1的其他位置,本申请实施例一对此不做限定。
端子壳体21具有辅助连接部211,连接部221位于辅助连接部211和电路板3之间,且辅助连接部211和电路板3夹紧连接部221以使连接部221和电路板3电连接。
上述电气连接结构100的安装方法为:将带有导电芯22的端子壳体21固定在电气设备外壳1上,导电芯22位于电气设备外壳1的内部,将电路板3与端子壳体21的辅助连接部211层叠设置以使辅助连接部211和电路板3夹紧连接部221,从而实现连接部221和电路板3电连接。
由上述安装方法可知,上述电气连接结构100中,只需要将电路板3与端子壳体21的辅助连接部211层叠设置即可完成电路板3和连接部221的电连接,较现有技术采用线缆连接相比,有效简化了连接端子2和电路板3的装配,降低装配难度以及提高装配效率;同时,减小了接错的几率,提高了连接可靠性,便于质量管控;节省了线缆所占用的空间,从而减小了对电气设备外壳1内部空间的占用,减小了电气设备内部空间的浪费率,有利于逆变器的小型化。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便于辅助连接部211和电路板3夹紧连接部221,可以选择电路板3、连接部221和辅助连接部211沿竖直方向依次分布。此情况下,可以选择电路板3高于辅助连接部211。这样,电路板3靠自身重力压在连接部221上,简化了安装,也提高了连接部221和电路板3电连接的可靠性。
当然,也可以选择电路板3高于辅助连接部211,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
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选择电路板3、连接部221和辅助连接部211沿其他方向依次分布,本申请实施例一对此不做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提高连接部221和电路板3电连接的可靠性,连接部221包括弹性连接部,弹性连接部能够在电路板3和辅助连接部211的分布方向上发生形变,辅助连接部211和电路板3夹紧弹性连接部,弹性连接部和电路板3电连接。这样,通过弹性连接部的弹性保证了弹性连接部和电路板3接触的可靠性,从而提高了连接部221和电路板3电连接的可靠性。
上述弹性连接部可为片状、柱状等。为了增大弹性连接部和电路板3的接触面积,可以选择弹性连接部为弹性片。
对于弹性连接部的具体结构,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在一些实施例中,弹性连接部为曲面结构,且弹性连接部向电路板3凸出。
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弹性连接部为曲面结构,且弹性连接部的一部分向电路板3凸出,弹性连接部的另一部分向辅助连接部211凸出。
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选择弹性连接部为其他结构,本申请实施例一对此不做限定。
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选择连接部221不具有弹性连接部,只要保证连接部221和电路板3电连接即可。
本实施例一中,连接端子2可以为一个或两个以上。在连接端子2至少为两个的情况下,由连接端子2和电路板3的连接结构可知,连接端子2仅能沿一排分布,示例性的,连接端子2沿电气设备外壳1的长方方向或宽度方向依次分布。在连接端子2数量较多的情况下,所有的连接端子2所占用的空间较大,使得整个电气设备外壳1的体积较大,不利于电气设备的小型化需求。
为了能够适应电气设备小型化的需求,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了另一种电气连接结构。本实施例二中电气连接结构和上述实施例一种电气连接结构的区别主要在于:导电芯和电路板的连接结构不同。上述实施例一中,导电芯和电路板直接接触,即导电芯和电路板直接电连接。而本实施例二中,导电芯和电路板间接连接,即导电芯和电路板间接电连接。
如图4-图5所示,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电气连接结构包括:电气设备外壳1,连接端子2,电路板3,以及转接模块5。
本实施例二中电气设备外壳1和电路板3的具体结构,以及电气设备外壳1、连接端子2和电路板3的相对位置关系,可参考上述实施例一,本实施例二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二中连接端子2的结构和上述实施例一中连接端子2的结构大致相同,本实施例二中连接端子2和上述实施例一中连接端子2可以不同,不同之处主要在于:连接端子2的导电芯22的结构不同,特别是导电芯22用于和电路板3电连接的一端的结构不同,即导电芯22的连接部221不同。
结合图5-图7所示,本实施例二中,转接模块5的第一连接端521和连接部221插接以实现电连接,转接模块5的第二连接端522和电路板3电连接。这样,导电芯22的连接部221和电路板3通过转接模块5实现了间接电连接。
上述电气连接结构的安装方法为:将带有导电芯22的端子壳体21固定在电气设备外壳1上,导电芯22位于电气设备外壳1的内部,将转接模块5置于电气设备外壳1的内部,将转接模块5的第一连接端521和导电芯22的连接部221插接、将转接模块5的第二连接端522和电路板3电连接以使转接模块5电连接连接部221和电路板3。
由上述安装方法可知,上述电气连接结构中,只需要将转接模块5设置在电气设备外壳1的内部,采用转接模块5电连接连接部221和电路板3即可完成电路板3和连接部221的电连接,较现有技术采用线缆连接相比,不存在线缆与线缆之间相互铰绕的问题,而且,转接模块5的第一连接端521和导电芯22的连接部221插接即可实现电连接,有效简化了连接端子2和电路板3的装配,降低装配难度以及提高装配效率;同时,转接模块5较线缆相比,减小了接错的几率,提高了连接可靠性,便于质量管控;转接模块5较线缆相比,减小了对电气设备外壳1内部空间的占用,减小了电气设备内部空间的浪费率,有利于逆变器的小型化。
本实施例二中,转接模块5连接电路板3和导电芯22的连接部221,此情况下,连接端子2可以呈一排分布、也可以呈两排分布。为了适应电气设备小型化的需求,可以选择连接端子2至少为两排,任意两排连接端子2沿电气设备外壳1的深度方向依次分布,每排连接端子2具有至少一个连接端子2。
需要说明的是,每排连接端子2中,任意两个连接端子2的分布方向可以为电气设备外壳1的长度方向或宽度方向。
在一些实施例中,转接模块5包括转接座51和设置于转接座51上的转接件52,其中,第一连接端521和第二连接端522分别为转接件52的两端。
上述连接端子2可以为一个或两个以上。在连接端子2至少为两个的情况下,为了简化安装,转接件52至少为两个且和连接端子2一一对应,任意两个转接件52均集成于同一转接座51。当然,也可以选择若干转接件52集成于一个转接座51、若干转接件52集成于另一转接座51,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转接座51可以直接放置在电气设备外壳1中,也可和电气设备外壳1连接。示例性的,转接座51用于固定在电气设备外壳1中。
转接座51设置有安装槽,转接件52设置在安装槽内,安装槽限位转接件。这样,通过安装槽限位转接件52,避免了转接件52在安装过程中发生较大的移动,简化了转接件52的安装。当然,转接件52也可通过其他结构设置在转接座51上,本实施例二对此不做限定。
如图5所示,连接端子2呈两排分布。转接件分为两种,分别为第一转接件52a和第二转接件52b。第一转接件52a和较低位置的连接端子2电连接,第二转接件52b和较高位置的连接端子2电连接。为了便于将第一转接件52a和第二转接件52b安装于转接座51,第一转接件52a和第二转接件52b沿转接座51的长度方向(每排连接端子2中任意两个连接端子2的分布方向)交替分布在转接座51上。基于此,第一转接件52a和第二转接件52b的形状不同。示例性的,第一转接件52a的第一连接端521低于第一转接件52a的第二连接端522,且第一转接件52a的第一连接端521低于第二转接件52b的第一连接端521;第一转接件52a的第二连接端522和第二转接件52b的第二连接端522可以平齐设置、也可以不等高设置。为了便于和电路板3电连接,可以选择第一转接件52a的第二连接端522和第二转接件52b的第二连接端522平齐设置。
上述转接座51设置有限位第一转接件52a的第一安装槽511、以及限位第二转接件52b的第二安装槽512。对于第一安装槽511和第二安装槽512的具体形状,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本实施例二中,转接件52的第一连接端521和导电芯22的连接部221插接。为了简化导电芯22的结构,可以选择转接件52设置有插孔54,即第一连接端521设置有插孔54,连接部221插接于插孔54。
如图6和图7所示,为了便于在第一连接端521设置插孔54,可以选择第一连接端521自身具有插孔54,即插孔54由第一连接端521自身形成。
在实际情况中,也可选择通过其他结构形成插孔54。如图8所示,第一连接端521设置有插座55,该插座55具有插孔54。
上述插座55可以直接焊接在转接件52的第一连接端521,如图9所示,可以选择插座55的插座底面551和第一连接端521焊接以实现电连接;如图10所示,也可以选择插座55的底端设置有插座焊脚552,插座焊脚552穿过第一连接端521且插座焊脚552和第一连接端521焊接以实现电连接。
如图9和图10所示,为了便于插接连接部221,插座55包括两个插座板553,两个插座板553弹性连接以形成插孔54,该插孔54具有开口使得插孔54具有弹性,从而方便了将连接部221插入插孔54中,插座板553和连接部221通过接触实现电连接,提高了插座55和连接部221电连接的可靠性。
当然,也可以选择插座55为其他结构,本实施例二对此不做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便于将连接部221插入插孔54中,连接部221呈柱状。这样,在插入连接部221的过程中,不需要旋转连接部221以调整连接部221在其周向上的状态,从而简化了连接部221的插接,提高了装配效率。
上述实施例中,连接部221的横截面可以为圆形、方形、椭圆形、或环形等,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便于插入将连接部221插入插孔54中,可以在插孔54和/或连接部221上设置有导向结构。示例性的,连接部221远离端子壳体21的一端设置有导向结构。如图11所示,连接部221设置有导向结构,导向结构为球缺结构01;如图12所示,连接部221设置有导向结构,导向结构为圆锥结构02;如图13-图15所示,连接部221设置有导向结构,导向结构为圆台结构03。
在实际情况中,也可以选择导向结构为其他结构,本实施例二对此不做限定。
本实施例二中,连接部221远离端子壳体21的一端在连接部221的周向上为封闭结构或开口结构。如图15所示,连接部221在其轴向侧壁上设置有开口04,即该连接部为开口结构。
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连接部221还可以为其他结构,本实施例二对此不做限定。
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将插孔设置在连接部221上,第一连接端521位于插孔中。
本实施例二中,对于转接件52和电路板3的连接结构,根据实际情况选择。
如图5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转接件52和电路板3通过螺钉4固定连接,且转接件52和电路板3通过接触实现电连接。上述螺钉4还可以由其他紧固件代替,并不局限于螺钉4。
如图6和图7所示,转接件52的第二连接端522设置有固定孔56,该固定孔56用于安装螺钉4。
为了简化结构,转接座51、转接件52和电路板3通过同一螺钉4固定连接。
如图16-图18所示,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转接件52设置有焊接柱53、电路板3设置有供焊接柱53穿过的通孔且电路板3和焊接柱53焊接,转接件52和电路板3通过接触实现电连接。
焊接柱53的横截面为圆形、四边形或椭圆形等,本实施例二对此不做限定。当然,可以将焊接柱53和通孔的位置互换,并不局限于图16-图18所示的结构。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电路板3仅压设在转接件52上,且转接件52和电路板3通过接触实现电连接。可以理解的是,转接件52的第二连接端522和电路板3通过接触实现电连接。电路板3压在转接件52上的结构可参考图2和图3所示结构以及前文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转接件52和电路板3插接以实现电连接。对于插接的具体结构,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本实施例二对此不做限定。
如图18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简化转接件52和电路板3的安装,可以选择转接模块5集成于电路板3以形成板载模块10。
为了便于转接模块5集成于电路板3,转接件52的第二连接端522设置有焊接引脚,焊接引脚与电路板3上的焊盘连接构成一个板载模块10。
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转接模块5也可以不集成于电路板3,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
基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电气连接结构,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气设备,该电气设备包括上述实施例所述的电气连接结构。
由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电气连接结构具有上述技术效果,上述电气设备包括上述电气连接结构,则上述电气设备也具有相应的技术效果,本文不再赘述。
对于上述电气设备的类型,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例如电气设备为逆变器,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申请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5)

1.一种电气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气设备外壳;
连接端子,所述连接端子包括:固定于所述电气设备外壳的端子壳体、以及设置于所述端子壳体内且伸于所述电气设备外壳内的导电芯,所述导电芯远离所述端子壳体的一端设置有连接部;
电路板,所述电路板设置于所述电气设备外壳内;
其中,所述端子壳体具有辅助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位于所述辅助连接部和所述电路板之间,且所述辅助连接部和所述电路板夹紧所述连接部以使所述连接部和所述电路板电连接;或者,电气连接结构还包括位于所述电气设备外壳内的转接模块,所述转接模块的第一连接端和所述连接部插接以实现电连接,所述转接模块的第二连接端和所述电路板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气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端子壳体具有辅助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位于所述辅助连接部和所述电路板之间,且所述辅助连接部和所述电路板夹紧所述连接部以使所述连接部和所述电路板电连接的情况下:
所述连接部包括弹性连接部,所述弹性连接部能够在所述电路板和所述辅助连接部的分布方向上发生形变,所述辅助连接部和所述电路板夹紧所述弹性连接部,所述弹性连接部和所述电路板电连接;
和/或,所述电路板高于所述辅助连接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气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连接部为弹性片。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气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连接部为曲面结构,且所述弹性连接部向所述电路板凸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气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在电气连接结构还包括位于所述电气设备外壳内的转接模块,所述转接模块的第一连接端和所述连接部插接以实现电连接,所述转接模块的第二连接端和所述电路板电连接的情况下:
所述转接模块包括转接座和设置于所述转接座上的转接件,其中,所述第一连接端和所述第二连接端分别为所述转接件的两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气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端子至少为两排,任意两排所述连接端子沿所述电气设备外壳的深度方向依次分布。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气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端子至少为两个,所述转接件至少为两个且和所述连接端子一一对应,任意两个所述转接件均集成于同一所述转接座;
和/或,所述转接座设置有安装槽,所述转接件设置在所述安装槽内,且所述安装槽限位所述转接件。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气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端设置有插孔,所述连接部插接于所述插孔。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气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端自身具有所述插孔;或者,所述第一连接端设置有插座,所述插座具有所述插孔。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气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呈柱状。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气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远离所述端子壳体的一端设置有导向结构,所述导向结构为球缺结构、圆锥结构或圆台结构;
和/或,所述连接部远离所述端子壳体的一端在所述连接部的周向上为封闭结构或开口结构。
12.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气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接件和所述电路板通过紧固件固定连接,且所述转接件和所述电路板通过接触实现电连接;
或者,所述转接件和所述电路板中一者设置有焊接柱、另一者设置有供所述焊接柱穿过的通孔且和所述焊接柱焊接,所述转接件和所述电路板通过接触实现电连接;
或者,所述电路板仅压设在所述转接件上,且所述转接件和所述电路板通过接触实现电连接;
或者,所述转接件和所述电路板插接以实现电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气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模块集成于所述电路板以形成板载模块。
14.根据权利要求1-1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气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芯的轴向平行于所述电路板、或者所述导电芯的轴向和所述电路板相对倾斜。
15.一种电气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气连接结构。
CN202322085311.XU 2023-08-03 2023-08-03 电气连接结构和电气设备 Active CN22047493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085311.XU CN220474939U (zh) 2023-08-03 2023-08-03 电气连接结构和电气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085311.XU CN220474939U (zh) 2023-08-03 2023-08-03 电气连接结构和电气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474939U true CN220474939U (zh) 2024-02-09

Family

ID=897786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085311.XU Active CN220474939U (zh) 2023-08-03 2023-08-03 电气连接结构和电气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47493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3155771A1 (zh) 逆变器及光伏系统
CN109586050B (zh) 一种机械自动化设备的电气线缆连接器
CN220474939U (zh) 电气连接结构和电气设备
EP3998485A1 (en) Power monitoring device
CN115642449A (zh) 一种滤波器铜排组件及其安装方法
WO2023221511A1 (zh) 一种光伏器件接线装置及光伏设备
CN212725634U (zh) 一种机电工程实训用插接线板
CN209948109U (zh) 电路板连接装置
CN220475460U (zh) 储能装置
CN219086287U (zh) 一种多端子连接插座
CN213243014U (zh) 一种电连接器接线机构
CN204946967U (zh) 用于连接多个电池芯的支架和支架组件,电池模组及电池包
CN220852033U (zh) 一种led电源驱动盒
CN219801335U (zh) 一种带有线路板连接件的充电器
CN216980807U (zh) 一种新能源电池高精度动力模组并联片
CN216213963U (zh) 端子转接结构和电池包
CN117767038A (zh) 模块化电能转换器及其制造工艺
CN219976248U (zh) 一种led灯板结构
CN219937321U (zh) 便捷导电管安装结构及动力电池包
CN217387655U (zh) 车载插座
CN218300489U (zh) 一种固定连接插头的电机接线板及车用电机
CN220209554U (zh) 一种插座内胆组件
CN218888504U (zh) 一种结构紧凑的小功率光伏接线盒
CN216354929U (zh) 一种焊线类电源连接器
CN216721272U (zh) 简易型光伏接线盒及光伏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