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470572U - 一种间歇式导风板驱动机构及一种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间歇式导风板驱动机构及一种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470572U
CN220470572U CN202322204943.3U CN202322204943U CN220470572U CN 220470572 U CN220470572 U CN 220470572U CN 202322204943 U CN202322204943 U CN 202322204943U CN 220470572 U CN220470572 U CN 22047057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ear
transmission
air deflector
meshing
intermitt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204943.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小平
吴雪良
唐清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Viomi Electr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Viomi Electr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Viomi Electr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Viomi Electr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204943.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47057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47057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47057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间歇式导风板驱动机构,包括:齿轮箱、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二齿轮具有啮合部、缺齿部;啮合部与缺齿部环绕第二齿轮的周向依序设置;啮合部能够与第一齿轮啮合传动,以使第二齿轮与第一齿轮联动;缺齿部用于避让第一齿轮,以解除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之间的啮合关系;齿轮箱设有限位部,限位部设于第二齿轮的外围,限位部位于啮合部的摆动路径上。其对缺齿齿轮进行定位和限位,以防止其安装时产生位置偏差。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空调器,包括第一导风板、第二导风板和的一种间歇式导风板驱动机构;第一导风板与第二齿轮传动连接,第二导风板与第三齿轮连接。其对缺齿齿轮进行定位和限位,以防止其安装时产生位置偏差。

Description

一种间歇式导风板驱动机构及一种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间歇式导风板驱动机构及一种空调器。
背景技术
空调器是一种通过对空气温度、湿度和空气流速等进行调节,为人们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的装置,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空调器在人们日常生活中使用越来越广泛。导风板是空调器出风结构的一部分,主要起到引导风向的作用,导风板驱动机构安装于空调室内机的外壳上,主要用于驱使导风板转动。
在具有双导风板的空调器中,需要在使用过程中实现两块导风板的不同步转动,目前的方式是主动齿轮(一般为全齿)与被动全齿齿轮啮合(被动全齿齿轮与第二导风板驱动连接),另外,被动缺齿齿轮与被动全齿齿轮啮合共轴地分布(被动缺齿齿轮与第一导风板驱动连接),并能够与主动齿轮啮合;当被动缺齿齿轮与主动齿轮啮合时,被动缺齿齿轮与被动全齿齿轮一起同步地转动。然而,基于缺齿齿轮的实际活动范围为0°-90°,因而安装被动缺齿齿轮时,容易因人为干预而导致安装位置产生偏差,从而导致被动缺齿齿轮转动角度不准确。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所述的至少一种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间歇式导风板驱动机构,其能够对缺齿齿轮进行定位和限位,以防止其安装时产生位置偏差,从而保证其能够保持精确的转动角度。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所述的至少一种缺陷,提供一种空调器,采用上述的一种间歇式导风板驱动机构,能够对缺齿齿轮进行定位和限位,以防止其安装时产生位置偏差,从而保证其能够保持精确的转动角度。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其问题之一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间歇式导风板驱动机构,包括:齿轮箱、第一齿轮、第二齿轮;
所述第二齿轮具有啮合部、缺齿部;所述啮合部与所述缺齿部环绕所述第二齿轮的周向依序设置;所述啮合部能够与所述第一齿轮啮合传动,以使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第一齿轮联动;所述缺齿部用于避让所述第一齿轮,以解除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之间的啮合关系;
所述齿轮箱设有限位部,所述限位部设于所述第二齿轮的外围,所述限位部位于所述啮合部的摆动路径上。
进一步地,所述一种间歇式导风板驱动机构还包括第三齿轮,所述第三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共轴地设置;所述第二齿轮还具有第一传动部,所述第一传动部朝靠近第三齿轮的轴向端面的方向凸起;所述第三齿轮具有啮合齿和第二传动部;所述啮合齿与所述第一齿轮啮合;所述第二传动部朝靠近所述第二齿轮的轴向端面的方向凸起,所述第一传动部位于所述第二传动部的摆动轨迹上,以使所述第二传动部能够带动所述第一传动部转动。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齿轮还具有替代碰撞部,所述替代碰撞部位于所述啮合部与所述限位部之间,所述限位部位于所述替代碰撞部的摆动路径上。
进一步地,所述替代碰撞部设有至少两个,所述啮合部位于两个所述替代碰撞部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齿轮还具有防磨板,所述防磨板与所述啮合部沿所述第二齿轮的轴向依序设置,所述防磨板与所述齿轮箱抵接;所述替代碰撞部设于所述防磨板。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部沿所述第二齿轮的外周延伸,并形成圆弧状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传动部设有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第一传动部环绕所述第二齿轮的周向间隔地设置;所述第二传动部设有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第二传动部环绕所述第三齿轮的周向间隔地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啮合部与所述第一齿轮相互啮合的角度大于80°且小于90°。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齿轮还具有第二齿轮轴,所述第二齿轮轴具有中心通孔,所述第二齿轮轴用于驱动外界的第一导风板;所述第三齿轮还具有第三齿轮轴,所述第三齿轮轴活动地穿设于所述中心通孔,所述第三齿轮轴用于驱动外界的第二导风板。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其问题之二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空调器,包括第一导风板、第二导风板和所述的一种间歇式导风板驱动机构;所述第一导风板与所述第二齿轮传动连接,所述第二导风板与所述第三齿轮传动连接。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间歇式导风板驱动机构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在组装时,避免工人或机器将第二齿轮的位置装错而产生偏差,从而保证啮合部能够摆动至与第一齿轮啮合的位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间歇式导风板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此时,其中一个替代碰撞部即将与限位部抵接;
图2为图1的分解图,图中可以看见其中一个替代碰撞部即将与限位部抵接;
图3为图1的相同视角图,此时,另一个替代碰撞部即将与限位部抵接;
图4为图3的分解图,图中可以看见另一个替代碰撞部即将与限位部抵接;
图5为图1的另一分解图;
图6为图1的第二齿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1的第三齿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齿轮箱;11、限位部;12、贯穿孔;2、第一齿轮;3、第二齿轮;31、啮合部;32、缺齿部;33、第一传动部;34、替代碰撞部;35、防磨板;36、第二齿轮轴;361、中心通孔;4、第三齿轮;41、啮合齿;42、第二传动部;43、第三齿轮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实施,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
第一实施例:
参见图1-图4。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间歇式导风板驱动机构,包括齿轮箱1、第一齿轮2、第二齿轮3和第三齿轮4。
另外,需要优先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以第一齿轮2作为主动齿轮(即动力输入齿轮),以第二齿轮3和第三齿轮4作为从动齿轮(即动力输出齿轮);在第一实施例中,第二齿轮3与第一导风板连接,第三齿轮4与第二导风板连接。而在第二实施例中(即基础方案中,无需设置第三齿轮4也能够实现两块导风板的转动,具体为:第一导风板仍然与第二齿轮3连接,但第二导风板则切换至与第一齿轮2连接),则以第二齿轮3作为主动齿轮(即动力输入齿轮),以第一齿轮2作为从动齿轮(即动力输出齿轮)。
为便于理解,下面优先继续第一实施例的描述:
参见图1和图2,第一齿轮2枢接于齿轮箱1,并用于驱使第二齿轮3间歇性地往复摆动,且用于驱使第三齿轮4连续性地往复摆动。如此,与第二齿轮3传动连接的第一导风板则具有间歇性运动的特性;而与第三齿轮4传动第二导风板则具有跟随第一齿轮2处于持续性地(即不间断地)运动的特性。
参见图1和图2,第二齿轮3具有啮合部31、缺齿部32和第一传动部33(第一传动部33为凸起)。啮合部31与缺齿部32环绕第二齿轮3的周向依序设置;啮合部31能够与第一齿轮2啮合传动,以使第二齿轮3与第一齿轮2联动;缺齿部32用于避让第一齿轮2,以使第一齿轮2能够相对于与第二齿轮3转动。即是说,随着第二齿轮3环绕自身轴线摆动时,在某个摆动角度区域内,第一齿轮2与啮合部31啮合,即此时啮合传动第二齿轮3;在另一某个摆动角度区域内,第一齿轮2与缺齿部32对应(即正相对),因而无法啮合传动第二齿轮3。必要地,第一传动部33朝靠近第三齿轮4的轴向端面的方向凸起。
第三齿轮4与第二齿轮3共轴地设置,第三齿轮4具有啮合齿41和第二传动部42(参见图7,第二传动部42为凸起)。啮合齿41与第一齿轮2啮合,以使具有跟随第一齿轮2处于持续性地(即不间断地)运动的特性;当然,这里需要补充说明的是,基于第三齿轮4在实际使用中也无未必需要整周转动,因而第三齿轮4也可以是大半周有轮齿即可,而无需设置成整周具有轮齿的齿轮。也必要地,第二传动部42朝靠近第二齿轮3的轴向端面的方向凸起,第一传动部33位于第二传动部42的摆动轨迹上(即第二传动部42与第一传动部33对应),以使第二传动部42能够带动第一传动部33转动。
其中,可以理解,第一齿轮2为主动全齿齿轮。第二齿轮3为被动缺齿齿轮。第三齿轮4为被动全齿齿轮。并且,额外补充说明的是,第一传动部33和第二传动部42两者中的其中一者可以是凹槽。
工作时,当缺齿部32与第一齿轮2对应时:
当缺齿部32与第一齿轮2对应(参见图3和图4),且第二传动部42(参见图7)未与第一传动部33接触时,随着第一齿轮2继续转动,第三齿轮4继续跟随第一齿轮2转动,而使得第二传动部42靠近或远离第一传动部33,此时第二齿轮3处于静止状态。
工作时,当第二齿轮3的啮合部31与第一齿轮2对应时:
随着第二传动部42靠近并抵接第一传动部33,直至联动第一传动部33一起摆动,(参见图1和图2)从而迫使第二齿轮3的啮合部31与第一齿轮2啮合后,此时,基于第二齿轮3和第三齿轮4均与第一齿轮2同时啮合,因而第二齿轮3和第三齿轮4同步转动(或称同步摆动)。这样设置,使得第二齿轮3具有间歇性运动特性,而第三齿轮4具备持续性运动特性;进而使得受第二齿轮3传动的第一导风板具有间歇性运动特性,而受第三齿轮4传动的第二导风板具有持续性运动特性。
重要地,参见图2和图4,齿轮箱1设有限位部11,限位部11设于第二齿轮3的外围,限位部11位于啮合部31的摆动路径上,并用于阻止啮合部31转动。一者,在组装时,避免工人或机器将第二齿轮3的位置装错而产生偏差,从而保证啮合部31能够摆动至与第一齿轮2啮合的位置。另一者,限位部11能够对啮合部31的摆动空间进行限制,使其不会过度摆动至无法自动纠正的位置处,即是说,限位部11将啮合部31限制在允许的摆动范围内,如此,当缺齿部32与第一齿轮2对应时,虽然此时第二齿轮3未被第一齿轮2啮合以联动,而处于自由状态;但缺齿部32不会因此摆动至限定范围外,因而随着借助第二传动部42对第一传动部33的传动的进行,能够迫使缺齿部32摆动至与第一齿轮2啮合的位置,且满足摆动角度的幅度值(一般要求活动范围0°-90°)。
另外,第二齿轮3和第三齿轮4之间通过第一传动部33和第二传动部42进行联动,从而使得第二齿轮3无需配置额外的动力源来纠正其角度位置,也能够确保其第一传动部33被第二传动部42传动后,使得第二齿轮3的啮合部31能够准确地与第一齿轮2啮合。需要额外补充说明的是,通过第二传动部42传动第一传动部33转动,从能够驱使啮合部31靠近第一齿轮2,以补偿第二齿轮3因缺齿结构导致的传动角度偏小的问题(即避免第二齿轮3无法转动足够度数的问题)。
在本实施例中,参见图2和图4,更优地,第二齿轮3还具有替代碰撞部34,替代碰撞部34位于啮合部31与限位部11之间,限位部11位于替代碰撞部34的摆动路径上。当第二齿轮3摆动至极限位置时,替代碰撞部34与限位部11进行抵接,从而避免啮合部31遭遇频繁地冲击的现象,以使啮合部31不易变形,从而延长啮合部31的使用寿命,进而保证第二齿轮3与第一齿轮2之间的啮合精度。在本实施例中,更优地,替代碰撞部34设有至少两个,啮合部31位于两个替代碰撞部34之间。如此,便可以对啮合部31的长度方向的两端进行保护,即全方位保护啮合部31。
在本实施例中,参见图2,更优地,第二齿轮3还具有防磨板35,防磨板35与啮合部31沿第二齿轮3的轴向依序设置,防磨板35与齿轮箱1抵接。这样设置,通过防磨板35对啮合部31的端面进行保护,从而避免啮合部31的轮齿与齿轮箱1的内壁摩擦,以防护啮合部31。在本实施例中,更优地,替代碰撞部34设于防磨板35。这样设置,在设置防磨板35时,自带地形成了替代碰撞部34,从而降低了工艺难度。也即是说,作为可供替换的设置方向,替代碰撞部34可以沿第二齿轮3的径向凸出而形成。
在本实施例中,更优地,参见图2,限位部11沿第二齿轮3的外周延伸,并形成圆弧状结构。这样设置,限位部11的两端分别用于与其中一个替代碰撞部34抵接,且一次性成型,无需分别成型,以降低工艺难度。而且,圆弧状结构使其能够匹配在第二齿轮3的外周,且该结构更利于其承受和转化替代碰撞部34的冲击力。
在本实施例中,更优地,第一传动部33设有至少两个,至少两个第一传动部33环绕第二齿轮3的周向间隔地设置;第二传动部42设有至少两个,至少两个第二传动部42环绕第三齿轮4的周向间隔地设置。这样设置,当其中一个传动部与其中一个第二传动部42抵接时,另一个传动部与另一个第二传动部42抵接,从而改善第一传动部33与第二传动部42之间的力传递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更优地,啮合部31与第一齿轮2相互啮合的角度大于80°且小于90°,例如82°、84°、86°、88°等。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受第二齿轮3传动的第一导风板经常处于水平状态以封堵出风口,需要使用向下出风功能时,其需要向下摆动90°,啮合部31与第一齿轮2的实际啮合角度不宜超过90°,超过则可能导致啮合部31与第一齿轮2没有完成分离的动作需求;但是,如果啮合部31与第一齿轮2的实际啮合角度小于80°,则又可能出现第二齿轮3无法完成90°摆动的实际需求,即导致对应的第一导风板无法完成摆动角度需求。
在本实施例中,更优地,一种间歇式导风板驱动机构还包括驱动电机和齿轮组,驱动电机与齿轮组驱动连接,第一齿轮2与齿轮组传动连接。这样设置,通过齿轮组进行传动,使得第一齿轮2被平稳地传动。可以理解,作为可供替换的设置方式,驱动源也可以是直线驱动结构,再通过直线运动的齿条为驱使第一齿轮2转动等等;但是该设置方式显然需要占据较大的空间。
在本实施例中,参见图6和图7,更优地,第二齿轮3还具有第二齿轮轴36,第二齿轮轴36具有中心通孔361,所述第二齿轮轴36用于驱动外界的第一导风板。第三齿轮4还具有第三齿轮轴43,第三齿轮轴43活动地穿设于所述中心通孔361,所述第三齿轮轴43用于驱动外界的第二导风板。具体安装时,第二齿轮轴36活动地套接于齿轮箱1的贯穿孔12(参见图5)。这样设置,第二齿轮轴36和第三齿轮轴43共轴嵌套,提高了整体结构的紧凑性,也使得动力源(如驱动电机)的传动关系更加简洁。可以理解,作为可供替换的设置方式,第二齿轮轴36和第三齿轮轴43的延伸方向相背即可,再通过中间传动结构进行变向,从而实现两者与两块导风板一一对应地连接。
其中,第一齿轮2、第二齿轮3、第三齿轮4可以同为直齿齿轮,或同为斜齿齿轮。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空调器,包括第一导风板、第二导风板和所述的一种间歇式导风板驱动机构;所述第一导风板与所述第二齿轮轴36连接,所述第二导风板与所述第三齿轮轴43连接。
第二实施例:
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不同的地方在于无需设置第三齿轮4,并以第二齿轮3作为主动齿轮,且以第一齿轮2作为从动齿轮,其余结构相同。另外,第一导风板仍然与第二齿轮3连接,而第二导风板则与第一齿轮2连接。
具体为:为了便于理解,请参考图4,本实施例的一种间歇式导风板驱动机构包括,齿轮箱1、第一齿轮2、第二齿轮3。第二齿轮3具有啮合部31、缺齿部32。啮合部31与缺齿部32环绕第二齿轮3的周向依序设置;啮合部31能够与第一齿轮2啮合传动,以联动第一齿轮2进行转动,即第二齿轮3与外界的主动轴连接,主动轴驱使第二齿轮3转动,直至啮合部31与第一齿轮2啮合时,第一齿轮2从静止状态转换为与第二齿轮3同步转动的运动状态。缺齿部32用于避让第一齿轮2,以解除第一齿轮2与第二齿轮3之间的啮合关系,从而使得第一齿轮2与缺齿部32对应时,第一齿轮2恢复静止状态。
重要地,参见图2和图4,齿轮箱1设有限位部11,限位部11设于第二齿轮3的外围,限位部11位于啮合部31的摆动路径上。这样设置,在组装时,避免工人或机器将第二齿轮3的位置装错而产生偏差,从而保证啮合部31能够摆动至与第一齿轮2啮合的位置。
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根据以上描述的技术方案以及构思,做出其它各种相应的改变以及形变,而所有的这些改变以及形变都应该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间歇式导风板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齿轮箱、第一齿轮、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具有啮合部、缺齿部;所述啮合部与所述缺齿部环绕所述第二齿轮的周向依序设置;所述啮合部能够与所述第一齿轮啮合传动,以使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第一齿轮联动;所述缺齿部用于避让所述第一齿轮,以解除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之间的啮合关系;所述齿轮箱设有限位部,所述限位部设于所述第二齿轮的外围,所述限位部位于所述啮合部的摆动路径上;
所述第二齿轮还具有替代碰撞部,所述替代碰撞部位于所述啮合部与所述限位部之间,所述限位部位于所述替代碰撞部的摆动路径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间歇式导风板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种间歇式导风板驱动机构还包括第三齿轮,所述第三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共轴地设置;所述第二齿轮还具有第一传动部,所述第一传动部朝靠近第三齿轮的轴向端面的方向凸起;所述第三齿轮具有啮合齿和第二传动部;所述啮合齿与所述第一齿轮啮合;所述第二传动部朝靠近所述第二齿轮的轴向端面的方向凸起,所述第一传动部位于所述第二传动部的摆动轨迹上,以使所述第二传动部能够带动所述第一传动部转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间歇式导风板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替代碰撞部设有至少两个,所述啮合部位于两个所述替代碰撞部之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间歇式导风板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齿轮还具有防磨板,所述防磨板与所述啮合部沿所述第二齿轮的轴向依序设置,所述防磨板与所述齿轮箱抵接;所述替代碰撞部设于所述防磨板。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间歇式导风板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沿所述第二齿轮的外周延伸,并形成圆弧状结构。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间歇式导风板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部设有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第一传动部环绕所述第二齿轮的周向间隔地设置;所述第二传动部设有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第二传动部环绕所述第三齿轮的周向间隔地设置。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间歇式导风板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啮合部与所述第一齿轮相互啮合的角度大于80°且小于90°。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间歇式导风板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齿轮还具有第二齿轮轴,所述第二齿轮轴具有中心通孔,所述第二齿轮轴用于驱动外界的第一导风板;所述第三齿轮还具有第三齿轮轴,所述第三齿轮轴活动地穿设于所述中心通孔,所述第三齿轮轴用于驱动外界的第二导风板。
9.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导风板、第二导风板和权利要求2或6或8所述的一种间歇式导风板驱动机构;所述第一导风板与所述第二齿轮传动连接,所述第二导风板与所述第三齿轮传动连接。
CN202322204943.3U 2023-08-15 2023-08-15 一种间歇式导风板驱动机构及一种空调器 Active CN22047057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204943.3U CN220470572U (zh) 2023-08-15 2023-08-15 一种间歇式导风板驱动机构及一种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204943.3U CN220470572U (zh) 2023-08-15 2023-08-15 一种间歇式导风板驱动机构及一种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470572U true CN220470572U (zh) 2024-02-09

Family

ID=897798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204943.3U Active CN220470572U (zh) 2023-08-15 2023-08-15 一种间歇式导风板驱动机构及一种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47057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248627B1 (ko) 산업용 로봇
CN106766059B (zh) 空调器的门体驱动机构及空调器
CN107014052B (zh) 一种摆风机构及空调器
CN203792330U (zh) 自适应机械手臂
CN103921269A (zh) 自适应机械手臂
CN220470572U (zh) 一种间歇式导风板驱动机构及一种空调器
CN208497681U (zh) 一种3d打印机打印台高度调节高度调整机构
JP2567622Y2 (ja) ウィンドシールドの可変長ワイパー・アーム組立体
CN220931339U (zh) 一种双导风板驱动装置及一种空调器
CN111121161B (zh) 导风板组件及空调器
CN116727975A (zh) 一种滚焊机的焊臂调节机构
CN111947293A (zh) 壳体结构及空调室内机
CN220931338U (zh) 一种自锁式导风板驱动机构及一种空调器
CN209813679U (zh) 一种风向调节的扇形风门结构
CN206785989U (zh) 变位回转轴的偏心调齿隙驱动机构
CN201603402U (zh) 舵机
CN210949704U (zh) 一种中心距可调的齿轮传动机构
CN111872972B (zh) 一种焊接机器人嵌套式关节的齿轮间隙微调结构
CN210512108U (zh) 壳体结构及空调室内机
CN112677143A (zh) 可扩展式平面关节型机器人
CN209414732U (zh) 一种电动风阀执行机构
WO2019184673A1 (zh) 一种阻尼器及圆形空调出风口
CN106440298A (zh) 空调导风机构和空调器
CN219367812U (zh) 一种空调香薰组件和空调器
CN213393622U (zh) 一种具有电动传动机构的风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