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468486U - 一种无纺布切边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无纺布切边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468486U
CN220468486U CN202420051732.2U CN202420051732U CN220468486U CN 220468486 U CN220468486 U CN 220468486U CN 202420051732 U CN202420051732 U CN 202420051732U CN 220468486 U CN220468486 U CN 22046848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woven fabric
cutting
cross beam
convey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20051732.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召义
任宪龙
范永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aomi Rongda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aomi Rongda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aomi Rongda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aomi Rongda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420051732.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46848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46848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46848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reatment Of Fiber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切割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无纺布切边装置,包括机架,机架的一端设有相对设置的调节式牵引输送辊组,两调节式牵引输送辊组之间设有上横梁,上横梁上调节式安装有无纺布切边机构;机架的底部设有下横梁,下横梁上移动式安装有无纺布端切机构,无纺布端切机构的上方对应设有移动式压料机构;无纺布切边机构的底部以及无纺布端切机构的顶部均设有用于支撑无纺布输送的支撑板,支撑板上均设有用于避位无纺布切边机构和无纺布端切机构的避位孔;机架的另一端连接有输送架,输送架上传动安装有输送带。本实用新型实现对无胶硬质棉无纺布的快速、高效切割,且切割质量好。

Description

一种无纺布切边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切割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纺布切边装置。
背景技术
无纺布,又称非织造布、不织布,是由定向或随机排列的纤维,通过摩擦、抱合或粘合,或者这些方法的组合而相互结合制成的片状物、纤网或絮垫。
无纺布在加工完成之后,需要进行切割、裁边,从而获得需要的规格尺寸,目前对于无纺布的裁切主要以人工手动裁切为主,手动裁切效率低,且对于裁切质量难以控制,此外,在日常中也存在一些厚度较厚的无纺布,例如无胶硬质棉无纺布等,此类无纺布厚度较厚,手动裁切麻烦,且切面不平整,裁切质量差。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所指出的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无纺布切边装置,实现对无胶硬质棉无纺布的快速、高效切割,且切割质量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无纺布切边装置,包括机架,所述机架的一端设有相对设置的调节式牵引输送辊组,两所述调节式牵引输送辊组之间设有上横梁,所述上横梁上调节式安装有无纺布切边机构;
所述机架的底部设有下横梁,所述下横梁上移动式安装有无纺布端切机构,所述无纺布端切机构的上方对应设有移动式压料机构;
所述无纺布切边机构的底部以及所述无纺布端切机构的顶部均设有用于支撑无纺布输送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均设有用于避位所述无纺布切边机构和所述无纺布端切机构的避位孔;
所述机架的另一端连接有输送架,所述输送架上传动安装有输送带。
作为一种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调节式牵引输送辊组包括传动安装于所述机架上的底辊,所述底辊的上方对应设有压辊,所述压辊与所述底辊之间形成限位输送无纺布的空间,所述压辊转动安装于滑块上,所述滑块滑动安装于滑轨上,所述滑轨相对安装于所述机架上;
所述滑块的顶部连接第一行程可调式气缸的活塞杆,所述第一行程可调式气缸安装于所述机架上。
作为一种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无纺布切边机构包括第一安装架,所述第一安装架滑动套装于所述上横梁上,且通过所述第一安装架侧壁上设置的锁紧机构进行位置固定,所述第一安装架的一侧滑动安装有滑板,所述滑板的顶部与第二行程可调式气缸的活塞杆连接,所述第二行程可调式气缸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架的顶部,所述滑板的底部连接调整架,所述调整架的顶部安装有第一驱动电机,所述调整架的底部转动安装有传动轴,所述传动轴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驱动电机传动连接,另一端安装有对无纺布的侧边进行切割的第一切割片。
作为一种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锁紧机构包括旋钮,所述旋钮上连接有第一螺纹杆,所述第一螺纹杆螺纹贯穿所述第一安装架的侧壁并安装有压板,所述压板抵靠于所述上横梁上。
作为一种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调整架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与所述第二支撑板之间通过若干第二螺纹杆及第一螺帽连接;
所述第一支撑板与所述滑板连接,所述第一驱动电机安装于所述第一支撑板上;
所述传动轴通过第一轴承座转动安装于所述第二支撑板上。
作为一种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无纺布端切机构包括第二安装架,所述第二安装架滑动套装于所述下横梁上,且通过牵引机构牵引移动,所述第二安装架上通过第三螺纹杆及第二螺帽调节式安装有第三支撑板,所述第三支撑板上安装有第二驱动电机,所述第二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安装有对无纺布的端边进行切割的第二切割片。
作为一种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牵引机构包括相对设置的支撑轴,所述支撑轴均通过第二轴承座转动安装于所述下横梁上,其中一所述支撑轴延伸至所述第二轴承座的外侧并连接第三驱动电机;
两所述支撑轴之间绕有牵引绳,所述牵引绳的两自由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二安装架沿所述下横梁移动方向的两端。
作为一种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移动式压料机构包括与所述第二切割片对应设置的压料架,所述压料架的底部设有避位所述第二切割片的避位槽,所述压料架的两端分别与第三行程可调式气缸的活塞杆连接,所述第三行程可调式气缸安装于所述机架上。
作为一种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避位槽的深度大于所述第二切割片露出所述避位孔的高度。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设置机架,机架的一端设有相对设置的调节式牵引输送辊组,通过调节式牵引输送辊组对无纺布进行牵引输送,同时,又能够根据无纺布的厚度进行间隙调整,以适用不同厚度的无胶硬质棉无纺布,两调节式牵引输送辊组之间设有上横梁,上横梁上调节式安装有无纺布切边机构,通过无纺布切边机构可以对无纺布的侧边进行切割,使无纺布能够达到要求的规格尺寸,同时,无纺布切边机构在上横梁上可以调整位置,位置调试方便,工作效率高,机架的底部设有下横梁,下横梁上移动式安装有无纺布端切机构,通过无纺布端切机构可以对无纺布的端部进行裁切,使无纺布能够达到要求的长度,方便无纺布的存放,由此,通过无纺布切边机构和无纺布端切机构实现了对无纺布宽度及长度方向的切割,相较于传统的人工手动切割,工作效率更高,切割效果更好,且可以方便的进行位置调整,使用方便,无纺布端切机构的上方对应设有移动式压料机构,通过移动式压料机构可以对无纺布进行压料,避免无纺布端切时移动,出现切斜的问题,提高端切质量,无纺布切边机构的底部以及无纺布端切机构的顶部均设有支撑板,通过支撑板对无纺布进行支撑,便于无纺布输送,支撑板上设有避位孔,通过避位孔便于对无纺布进行切割,机架的另一端连接输送架,输送架上传动安装有输送带,通过输送带对切割后的无纺布进行输送。
综上,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无纺布切边装置,实现对无胶硬质棉无纺布的快速、高效切割,且切割质量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此外,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无纺布切边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无纺布切边机构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机架,2、调节式牵引输送辊组,201、底辊,202、压辊,203、滑块,204、滑轨,205、第一行程可调式气缸,3、上横梁,4、无纺布切边机构,401、第一安装架,402、滑板,403、第二行程可调式气缸,404、调整架,4041、第一支撑板,4042、第二支撑板,4043、第二螺纹杆,4044、第一螺帽,405、第一驱动电机,406、传动轴,407、第一切割片,5、下横梁,6、无纺布端切机构,601、第二安装架,602、第三螺纹杆,603、第二螺帽,604、第三支撑板,605、第二驱动电机,606、第二切割片,7、移动式压料机构,701、压料架,702、避位槽,703、第三行程可调式气缸,8、支撑板,9、避位孔,10、输送架,11、输送带,12、锁紧机构,1201、旋钮,1202、第一螺纹杆,1203、压板,13、牵引机构,1301、支撑轴,1302、第三驱动电机,1303、牵引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同时,全文中出现的“和/或”或“且/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如图1-图8所示,一种无纺布切边装置,包括机架1,机架1的一端设有相对设置的调节式牵引输送辊组2,通过调节式牵引输送辊组2对无纺布进行牵引输送,同时,又能够根据无纺布的厚度进行间隙调整,以适用不同厚度的无纺布,两调节式牵引输送辊组2之间设有上横梁3,上横梁3的两端分别安装于机架1上,上横梁3上调节式安装有无纺布切边机构4,通过无纺布切边机构4可以对无纺布的侧边进行切割,使无纺布能够达到要求的规格尺寸,同时,无纺布切边机构4在上横梁3上可以调整位置,位置调试方便,工作效率高;
机架1的底部设有下横梁5,下横梁5的两端端部也分别安装于机架1上,下横梁5上移动式安装有无纺布端切机构6,通过无纺布端切机构6可以对无纺布的端部进行裁切,使无纺布能够达到要求的长度,方便无纺布的存放,由此,通过无纺布切边机构4和无纺布端切机构6实现了对无纺布宽度及长度方向的切割,相较于传统的人工手动切割,工作效率更高,切割效果更好,且可以方便的进行位置调整,使用方便,无纺布端切机构6的上方对应设有移动式压料机构7,通过移动式压料机构7可以对无纺布进行压料,避免无纺布端切时移动,出现切斜的问题,提高端切质量;
无纺布切边机构4的底部以及无纺布端切机构6的顶部均设有用于支撑无纺布输送的支撑板8,通过支撑板8对无纺布进行支撑,便于无纺布输送,支撑板8上均设有用于避位无纺布切边机构4和无纺布端切机构6的避位孔9,通过避位孔9便于对无纺布进行切割;
机架1的另一端连接有输送架10,输送架10上传动安装有输送带11,通过输送带11便于对切割后的无纺布进行输送;
此外,本实施例中,无纺布切边装置切割的无纺布主要是针对厚度不同的无胶硬质棉无纺布。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图2及图5-图6所示,调节式牵引输送辊组2包括传动安装于机架1上的底辊201,底辊201通过轴承转动安装于机架1上,且由电机驱动转动,底辊201的上方对应设有压辊202,压辊202与底辊201之间形成限位输送无纺布的空间,通过底辊201及压辊202实现对无纺布的夹持输送,压辊202通过轴承转动安装于滑块203上,滑块203滑动安装于滑轨204上,滑轨204相对安装于机架1上;
滑块203的顶部连接第一行程可调式气缸205的活塞杆,第一行程可调式气缸205安装于机架1上,通过第一行程可调式气缸205活塞杆的伸长可以带动滑块203沿滑轨204向下运动,进而带动压辊202靠近底辊201,实现对无纺布的夹持输送,当第一行程可调式气缸205活塞杆收缩时,则带动滑块203沿滑轨204向上运动,使压辊202远离底辊201,不再对无纺布进行夹持输送,此外,通过第一行程可调式气缸205可以根据无纺布的厚度调整压辊202与底辊201之间的间距,以适用不同厚度的无纺布的输送。
如图1及图5-图8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无纺布切边机构4包括第一安装架401,第一安装架401滑动套装于上横梁3上,且通过第一安装架401侧壁上设置的锁紧机构12进行位置固定,通过锁紧机构12可以方便的将第一安装架401固定于上横梁3上,同时,又能够根据要求的规格尺寸调整第一安装架401的位置,第一安装架401的一侧滑动安装有滑板402,滑板402的顶部与第二行程可调式气缸403的活塞杆连接,第二行程可调式气缸403通过螺栓安装于第一安装架401的顶部,滑板402的底部连接调整架404,调整架404的顶部通过螺栓安装有第一驱动电机405,调整架404的底部通过轴承座转动安装有传动轴406,传动轴406的一端与第一驱动电机405通过传动带传动连接,另一端安装有对无纺布的侧边进行切割的第一切割片407,第一驱动电机405通过传动带带动传动轴406转动,进而带动第一切割片407同步转动,实现对无纺布的切割,通过第二行程可调式气缸403可以推动滑板402向下运动,进而带动调整架404同步向下运动,使第一切割片407实现对无纺布侧边的切割,当切割完成之后,第二行程可调式气缸403收缩带动第一切割片407向上运动恢复初始位置,同时,通过采用第二行程可调式气缸403可以调整第一切割片407的切割深度,由此适用不同厚度尺寸的无纺布。
如图7-图8所示,本实施例中,锁紧机构12包括旋钮1201,旋钮1201上连接有第一螺纹杆1202,本实施例中,第一螺纹杆1202与旋钮1201采用螺栓连接或者焊接的方式组成一体结构,第一螺纹杆1202螺纹贯穿第一安装架401的侧壁并安装有压板1203,压板1203抵靠于上横梁3上,通过旋转旋钮1201可以带动第一螺纹杆1202轴向移动,进而带动压板1203紧紧的抵靠于上横梁3上,实现对无纺布切边机构4位置的固定,或者带动压板1203远离上横梁3,方便对无纺布切边机构4进行位置移动、调整。
如图7-图8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调整架404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支撑板4041和第二支撑板4042,第一支撑板4041与第二支撑板4042之间通过若干第二螺纹杆4043及第一螺帽4044连接,通过第二螺纹杆4043及第一螺帽4044可以调整第一支撑板4041及第二支撑板4042之间的间距,进而方便传动连接第一驱动电机405及传动轴406,方便两者之间的安装调试;
第一支撑板4041与滑板402之间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第一驱动电机405通过螺栓安装于第一支撑板4041上;
传动轴406通过第一轴承座转动安装于第二支撑板4042上。
如图1及图3-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无纺布端切机构6包括第二安装架601,第二安装架601滑动套装于下横梁5上,且通过牵引机构13牵引移动,第二安装架601上通过第三螺纹杆602及第二螺帽603调节式安装有第三支撑板604,第三支撑板604上安装有第二驱动电机605,第二驱动电机605的输出轴上安装有对无纺布的端边进行切割的第二切割片606,通过第二驱动电机605可以带动第二切割片606转动,通过第三螺纹杆602及第二螺帽603可以调整第三支撑板604在竖直方向上的位置,进而调整第二切割片606延伸至支撑板8上方的距离,便于对不同厚度的无纺布进行切割。
如图1、图3及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牵引机构13包括相对设置的支撑轴1301,支撑轴1301均通过第二轴承座转动安装于下横梁5上,其中一支撑轴1301延伸至第二轴承座的外侧并连接第三驱动电机1302;
两支撑轴1301之间绕有牵引绳1303,牵引绳1303的两自由端分别连接第二安装架601沿下横梁5移动方向的两端,并组成环形结构,通过第三驱动电机1302可以带动支撑轴1301转动,支撑轴1301转动过程中带动牵引绳1303同步运动,进而带动第二安装架601沿下横梁5同步移动,实现对无纺布的端切;
此外,本实施例中,牵引机构13除采用牵引绳1303牵引驱动外,还可以采用电机带动滚轮在下横梁5上行走的方向进行驱动。
如图1、图5及图6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移动式压料机构7包括与第二切割片606对应设置的压料架701,压料架701的底部设有避位第二切割片606的避位槽702,压料架701的两端分别与第三行程可调式气缸703的活塞杆连接,第三行程可调式气缸703安装于机架1上,通过第三行程可调式气缸703活塞杆的伸长可以带动压料架701向下运动,实现对无纺布的压料动作,配合无纺布端切机构6的第二切割片606实现对无纺布的端切,同时,通过采用第三行程可调式气缸703可以调整压料架701与支撑板8之间的间距,进而适用不同厚度尺寸的无纺布物料,通过在压料架701的底部设置避位槽702可以对第二切割片606进行避位。
如图5及图6所示,避位槽702的深度大于第二切割片606露出避位孔9的高度。
为了便于理解,下述给出本实施例的工作过程:
如图1-图8所示,首先,根据无纺布的规格尺寸调整第一安装架401在上横梁3上的位置,并通过锁紧机构12对第一安装架401进行位置固定,之后,根据无纺布的厚度尺寸调整第一行程可调式气缸205、第二行程可调式气缸403及第三行程可调式气缸703的运动行程,之后,将无纺布穿过两调节式牵引输送辊组2之间,通过调节式牵引输送辊组2对无纺布进行输送,并在输送的过程中,第一驱动电机405运行,并通过传动带带动传动轴406同步转动,传动轴406转动过程中带动第一切割片407同步转动,通过第一切割片407实现对无纺布侧边的切割,切割后的无纺布通过输送带11输送至下工序;
当无纺布输出的长度达到设定长度尺寸后,调节式牵引输送辊组2停止输送,移动式压料机构7的第三行程可调式气缸703活塞杆伸长,并推动压料架701向下运动,实现对无纺布的压料动作,之后,第二驱动电机605运行,并带动第二切割片606同步转动,与此同时,牵引机构13的第三驱动电机1302运行,并带动第二安装架601沿下横梁5移动,第二安装架601移动过程中带动第二切割片606同步移动,通过第二切割片606实现对无纺布的端切,综上,实现对无纺布的侧边宽度及端边长度的切割。
综上可得,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无纺布切边装置,实现对无胶硬质棉无纺布的快速、高效切割,且切割质量好。
应当理解,这些实施例的用途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非意欲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此外,也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各种改动、修改和/或变型,所有的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无纺布切边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所述机架的一端设有相对设置的调节式牵引输送辊组,两所述调节式牵引输送辊组之间设有上横梁,所述上横梁上调节式安装有无纺布切边机构;
所述机架的底部设有下横梁,所述下横梁上移动式安装有无纺布端切机构,所述无纺布端切机构的上方对应设有移动式压料机构;
所述无纺布切边机构的底部以及所述无纺布端切机构的顶部均设有用于支撑无纺布输送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均设有用于避位所述无纺布切边机构和所述无纺布端切机构的避位孔;
所述机架的另一端连接有输送架,所述输送架上传动安装有输送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纺布切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式牵引输送辊组包括传动安装于所述机架上的底辊,所述底辊的上方对应设有压辊,所述压辊与所述底辊之间形成限位输送无纺布的空间,所述压辊转动安装于滑块上,所述滑块滑动安装于滑轨上,所述滑轨相对安装于所述机架上;
所述滑块的顶部连接第一行程可调式气缸的活塞杆,所述第一行程可调式气缸安装于所述机架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纺布切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纺布切边机构包括第一安装架,所述第一安装架滑动套装于所述上横梁上,且通过所述第一安装架侧壁上设置的锁紧机构进行位置固定,所述第一安装架的一侧滑动安装有滑板,所述滑板的顶部与第二行程可调式气缸的活塞杆连接,所述第二行程可调式气缸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架的顶部,所述滑板的底部连接调整架,所述调整架的顶部安装有第一驱动电机,所述调整架的底部转动安装有传动轴,所述传动轴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驱动电机传动连接,另一端安装有对无纺布的侧边进行切割的第一切割片。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无纺布切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机构包括旋钮,所述旋钮上连接有第一螺纹杆,所述第一螺纹杆螺纹贯穿所述第一安装架的侧壁并安装有压板,所述压板抵靠于所述上横梁上。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无纺布切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架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与所述第二支撑板之间通过若干第二螺纹杆及第一螺帽连接;
所述第一支撑板与所述滑板连接,所述第一驱动电机安装于所述第一支撑板上;
所述传动轴通过第一轴承座转动安装于所述第二支撑板上。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纺布切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纺布端切机构包括第二安装架,所述第二安装架滑动套装于所述下横梁上,且通过牵引机构牵引移动,所述第二安装架上通过第三螺纹杆及第二螺帽调节式安装有第三支撑板,所述第三支撑板上安装有第二驱动电机,所述第二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安装有对无纺布的端边进行切割的第二切割片。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无纺布切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机构包括相对设置的支撑轴,所述支撑轴均通过第二轴承座转动安装于所述下横梁上,其中一所述支撑轴延伸至所述第二轴承座的外侧并连接第三驱动电机;
两所述支撑轴之间绕有牵引绳,所述牵引绳的两自由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二安装架沿所述下横梁移动方向的两端。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无纺布切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式压料机构包括与所述第二切割片对应设置的压料架,所述压料架的底部设有避位所述第二切割片的避位槽,所述压料架的两端分别与第三行程可调式气缸的活塞杆连接,所述第三行程可调式气缸安装于所述机架上。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无纺布切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避位槽的深度大于所述第二切割片露出所述避位孔的高度。
CN202420051732.2U 2024-01-10 2024-01-10 一种无纺布切边装置 Active CN22046848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20051732.2U CN220468486U (zh) 2024-01-10 2024-01-10 一种无纺布切边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20051732.2U CN220468486U (zh) 2024-01-10 2024-01-10 一种无纺布切边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468486U true CN220468486U (zh) 2024-02-09

Family

ID=897808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20051732.2U Active CN220468486U (zh) 2024-01-10 2024-01-10 一种无纺布切边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46848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729200A (zh) 一种布料裁切机
CN220468486U (zh) 一种无纺布切边装置
CN111118744A (zh) 一种无纺布预压输送装置
CN212049823U (zh) 一种纺织布料裁切装置
CN213142612U (zh) 一种无纺布分切设备
CN216105017U (zh) 家用膜片裁切机
CN211972643U (zh) 一种无纺布预压输送装置
CN212923763U (zh) 一种用于口罩机的布料调节模组
CN213681457U (zh) 一种裁布机的压布装置
CN210194312U (zh) 全自动高速切布机
CN211972877U (zh) 一种无纺布用裁剪装置
CN220468487U (zh) 一种切边刀装配总成
CN220846708U (zh) 一种无纺布压平机构
CN215941692U (zh) 一种防护网加工用切割装置
CN219006142U (zh) 一种薄膜边缘切割装置
CN211917032U (zh) 横竖分切机
CN220362669U (zh) 一种分切机的接料平台
CN214399183U (zh) 一种拉布机的可调式压布装置
CN218707638U (zh) 一种无纺布切边设备
CN218283258U (zh) 一种带矫直功能的张力辊组
CN215925421U (zh) 一种服装生产用布料防移动型剪裁设备
CN220520778U (zh) 一种具有平铺功能的喂入帘
CN217757866U (zh) 一种可调节式铺棉机
CN219410313U (zh) 一种水刺无纺布生产用连续分切机构
CN210012384U (zh) 一种无纺布加工用收卷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