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465687U - 一种车辆便携式平衡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车辆便携式平衡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465687U
CN220465687U CN202320096940.XU CN202320096940U CN220465687U CN 220465687 U CN220465687 U CN 220465687U CN 202320096940 U CN202320096940 U CN 202320096940U CN 220465687 U CN220465687 U CN 22046568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lance car
tire
movable support
holes
ty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096940.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于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Zhejiang Zeekr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Zhejiang Zeekr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Zhejiang Zeekr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096940.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46568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46568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46568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Handcar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辆便携式平衡车;包括车身、固定支架、轮毂电机、轮毂安装盘以及轮胎,所述轮胎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轮毂安装盘上,所述轮胎为所述车辆的轮胎,所述传动盘、所述轮毂安装盘和所述轮胎共轴设置,且适配所述车辆的所述轮胎;通过取消原有平衡车的轮胎结构,使用可快速组合的连接结构如轮毂安装盘以及螺栓,在需要时借用传统汽车的轮胎,通过螺栓将轮胎固定安装到轮毂安装盘上;利用汽车轮胎替代传统平衡车的轮胎,进而实现平衡车本体的轻量化和小体积化,并提升车载电动车的便携性,并通过与汽车零件共用的方式,降低产品成本和使用门槛,以解决车辆上便携式平衡车体积与功能间取舍而造成使用场景受限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车辆便携式平衡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平衡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辆便携式平衡车。
背景技术
现有民用市场已经出现独轮、双轮(左右分布或前后分布)、三轮或四轮的电动平衡车或电动沙滩车,产品通常由方向杆把手、车架、电机、车轮、传动系统、控制系统等构成,使用轮毂电机或电机加传动系统实现动力驱动,配合自平衡系统,可以实现短途移动或运输。
现有的平衡车通常或体积较小,仅能承载单人,运输能力有限,或体积过大,无法常规存放于传统汽车的行李架或后备厢中,造成平衡车的使用场景受限。
随着车辆个性化功能的发展,为拓展车辆及其便携式平衡车在不同路况及使用需求下的功能性,故此本申请提出了一种便携式平衡车,解决了上述造成平衡车使用场景受限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故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辆便携式平衡车,通过取消原有平衡车的轮胎结构,使用可快速组合的连接结构如轮毂安装盘以及螺栓,在需要时借用传统汽车的轮胎,通过螺栓将轮胎固定安装到轮毂安装盘上。利用汽车轮胎替代传统平衡车的轮胎,进而实现平衡车本体的轻量化和小体积化,并提升车载电动车的便携性,并通过与汽车零件共用的方式,降低产品成本和使用门槛,以解决车辆上便携式平衡车体积与功能间取舍而造成使用场景受限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辆便携式平衡车,包括车身、固定支架、轮毂电机、轮毂安装盘以及轮胎。所述车身包括车架、车座和车把,所述车座和所述车把装设在所述车架顶部。所述固定支架安装在所述车架的一侧。所述轮毂电机包括本体以及传动盘,所述传动盘与所述轮毂电机的驱动轴连接,所述轮毂电机背向所述传动盘的端部安装在所述固定支架上。所述轮毂安装盘与所述轮毂电机的所述传动盘固定连接。所述轮胎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轮毂安装盘上。其中,所述轮胎为所述车辆的轮胎,所述传动盘、所述轮毂安装盘和所述轮胎共轴设置,且适配所述车辆的所述轮胎。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车身上还包括活动支架,所述活动支架与所述固定支架对称设于所述车架的两侧,所述轮胎安装在所述活动支架和所述轮毂安装盘之间,所述活动支架的顶部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车架上,使得所述活动支架向外翻转打开以供所述轮胎装卸。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活动支架的顶部设置有安装孔,所述车架与所述活动支架枢动连接的安装位置上设有一对定位块,一对所述定位块之间的距离与所述活动支架的顶部尺寸相对应,所述定位块上开设有与所述安装孔相对应的定位孔,销轴穿过所述安装孔两端分别伸入到所述定位孔中,从而所述活动支架可拆卸地枢动安装在所述车架上。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活动支架的重量大于所述固定支架,以减少所述轮胎两侧的重量差。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活动支架和所述固定支架至少部分覆盖所述轮胎的两侧,以避免所述车座上的乘车人或装载的货物与所述轮胎的两侧接触而产生刮蹭。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轮毂电机及其所述传动盘、所述轮毂安装盘和所述轮胎的轴心处分别开设有共轴的轴孔,所述固定支架和所述活动支架上分别开设有与所述轴孔共轴的通孔,所述固定支架与所述活动支架之间设有轴杆,所述轴杆的外径小于所述轴孔和所述通孔的内径,所述轴杆穿过所述轴孔、并使其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固定支架和所述活动支架的所述通孔中。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轴杆中心与所述车架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轮胎的半径。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轴杆的两端面上分别设置有螺孔,所述螺孔中设有螺纹啮合的螺杆,所述螺杆的螺帽直径大于所述固定支架和所述活动支架的所述通孔的直径,从而所述螺杆穿过所述通孔使所述轴杆两端分别连接到所述固定支架和所述活动支架上。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螺杆的螺帽上设置有踏板,所述踏板的踩踏面平行于所述螺杆的轴向。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螺杆旋紧于所述螺孔时,从而所述踏板的踩踏面趋向平行于水平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通过利用传统家用汽车固有的轮胎,与平衡车实现快速组合,以达到减轻平衡车重量,缩小平衡车体积,降低平衡车成本的目的,并提高了随车使用的平衡车的可携带性,增加使用场景。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实用新型。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者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平衡车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平衡车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3为平衡车在一实施例中去除轮胎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4为平衡车一实施例的活动支架与车架连接部位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5为平衡车一实施例在轮胎透视状态下的后视图。
图中:1、车身;11、车架;12、车座;13、车把;14、定位块;141、定位孔;2、固定支架;3、轮毂电机;31、传动盘;4、轮毂安装盘;41、螺栓;5、轮胎;6、活动支架;60、安装孔;601、销轴;611、螺杆;612、踏板;7、轴杆;70、螺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优点与功效。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还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为了描述特定的具体实施方案,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下列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的试验方法,通常按照常规条件,或者按照各制造商所建议的条件。
请参阅图1至图5。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所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请同时参阅图1、图2和图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辆便携式平衡车,包括车身1、固定支架2、轮毂电机3、轮毂安装盘4以及轮胎5。其中,车身1包括车架11、车座12和车把13,所述车座12和所述车把13装设在所述车架11顶部。固定支架2的顶部安装在车架11的一侧。轮毂电机3包括本体以及传动盘31,传动盘31与轮毂电机3的驱动轴连接,轮毂电机背向传动盘的端部安装在固定支架上。轮毂安装盘4固设于轮毂电机3的传动盘31上。轮胎5可拆卸地安装在轮毂安装盘4上。其中,轮胎5为车辆的轮胎5,传动盘31、轮毂安装盘4和轮胎5共轴设置,且适配车辆的轮胎5。
本实施例中,平衡车有完整的车架11、车座12和车把13,以安装固定支架2、轮毂电机3、轮毂安装盘4等部件。并且车身1中还包括内置电池以及控制系统,以维持平衡车实现动态稳定。同时在平衡车使用前处于无轮胎5状态,因此平衡车的体型较小,重量较轻,平时可便捷地存放于汽车后备厢或车顶行李架中。当需要使用平衡车时,将汽车轮胎5(含轮毂及螺栓41)拆卸下来,将轮胎5安装于平衡车的轮毂安装盘4并以螺栓41固定,即完成安装工作以使用平衡车。使用完毕后,将轮胎5及轮毂卸下,重新安装回汽车。
易于想到的,拆卸轮胎5后的汽车通过放置千斤顶或垫块进行支撑,以保持汽车稳定。在装卸操作过程中,汽车内准备有拆卸工具如扭力扳手或电动扳手等,确保轮胎5安装的力矩要求。
需要说明的是,在另一实施例中,拆卸汽车上更多数量的轮胎5如两个、三个或四个轮胎5,并准备好相应的垫块等以稳定汽车姿态。汽车拆卸下的多个轮胎5可以分别安装到多个平衡车上,或将轮胎5以两个、三个以及四个为一组,分别装配到车身1及其对应数量的轮毂安装盘4上,实现两轮、三轮或四轮的平衡车或沙滩车的形式,平衡车相比于汽车减小了尺寸并降低了轮胎5对地面的压强,从而满足不同地貌的使用环境需求。例如用于传统汽车不便行驶的窄路/复杂地形/软基路面/管制路段等多种情况,视情况可承载一到两人,或装载一定量的物资。
便携式平衡车通过结构优化,取消原有平衡车的轮胎5结构,使用可快速组合的连接结构如轮毂安装盘4以及螺栓41,在需要时借用传统汽车的轮胎5,通过螺栓41将轮胎5固定安装到轮毂安装盘4上,实现平衡车的功能。利用汽车轮胎5替代传统平衡车的轮胎5,进而实现平衡车本体的轻量化和小体积化,并提升车载电动车的便携性,并通过与汽车零件共用的方式,降低产品成本和使用门槛。
请参阅图2至图4,于一实施例中,车身1还包括活动支架6,活动支架6与固定支架2对称设于车架11的两侧,轮胎5安装在活动支架6和轮毂安装盘4之间,活动支架6的顶部可转动地安装在车架11上,使得活动支架6向外翻转打开以供轮胎5装卸。活动支架6的重量大于固定支架2,活动支架6和固定支架2至少部分覆盖轮胎5的两侧。
活动支架6的顶部设置有安装孔60,车架11与活动支架6枢动连接的安装位置上设有一对定位块14,一对定位块14之间的距离与活动支架6的顶部尺寸相对应,定位块14上开设有与安装孔60相对应的定位孔141,销轴601穿过安装孔60、两端分别伸入到定位孔141中,从而活动支架6可拆卸地枢动安装在车架1上。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独轮平衡车,通过平衡轮胎5两侧的重量差,降低平衡车维持自身动态平衡的难度,例如在固定支架2和活动支架6采用相同尺寸的情况下,使两者分别为空腔和实心结构。同时乘员为跨坐在车座12上的姿态以控制平衡车运行,此时活动支架6和固定支架2分别位于轮胎5两侧,以避免车座12上的乘车人或装载的货物与轮胎5的两侧接触而产生刮蹭。在一实施例中,活动支架6和固定支架2完全覆盖轮胎5两侧的上半部分;在另一实施例中,活动支架6和固定支架2沿乘员乘坐在平衡车上时的腿部轨迹布置,以降低重量。
平衡车两侧分别采用固定支架2和活动支架6,一方面,平衡车自身需具备一定的结构强度,两侧支架都采用转动连接会降低其结构强度,另一方面,其中的活动支架6在平衡车存放于汽车时拆下,减小平衡车占用的体积。
请同时参阅图2、图3和图5,于一实施例中,轮毂电机3及其传动盘31、轮毂安装盘4和轮胎5的轴心处分别开设有共轴的轴孔,固定支架2和活动支架6上分别开设有与轴孔共轴的通孔。固定支架2与活动支架6之间设有轴杆7,轴杆7的外径小于轴孔和通孔的内径,轴杆7穿过轴孔、并使其两端分别连接于固定支架2和活动支架6的通孔中。轴杆7中心与车架11之间的距离大于轮胎5的半径。
在本实施例中,根据汽车轮胎5的尺寸,在平衡车上采用相应尺寸的固定支架2和活动支架6,使轮胎5能够安装于其中并实现平衡车的功能。安装轮胎5时,若平衡车以固定支架2为底面卧倒在地面上,此时将轮胎5的轴孔沿轴杆7放置在轮毂安装盘4上,再通过调整轮胎5在轮毂安装盘4上的位置,通过螺栓41进行固定。若平衡车以轮胎5为直立姿态进行安装,通过将轴杆7穿过轮胎5的轴孔进行初步定位,接着转动轮胎5调整与轮毂安装盘4间的位置,使轮胎5轮毂上的其中一个螺栓41固定孔与轮毂安装盘4上的一个螺栓41固定孔相重合,然后插入螺栓41并继续转动轮胎5,此时以第一个插入的螺栓41借力,调整轮胎5与轮毂安装盘4间的相对位置,逐一装配后续的螺栓41,完成将轮胎5固定到轮毂安装盘4上。
请参阅图2和图3,于一实施例中,轴杆7的两端面上分别设置有螺孔70,螺孔70中设有螺纹啮合的螺杆611,螺杆611的螺帽直径大于固定支架2和活动支架6的通孔的直径,从而螺杆611穿过通孔使轴杆7两端分别连接到固定支架2和活动支架6上。实现固定支架2、轴杆7和活动支架6间的姿态锁定。
轴杆7在辅助轮胎5固定安装至轮毂安装盘4后,通过在轴杆7的两端采用螺杆611分别连接到固定支架2和活动支架6上,使得车架11、固定支架2、活动支架6和轴杆7间形成稳定机构,提升平衡车的结构强度。在一实施例中,轮毂电机3通过其端盖直接固定连接在固定支架2上;在另一实施例中,轮毂电机3的端盖固定在轴杆7上,在平衡车拆卸后使轮毂电机3、轮辐安装盘及轴杆7三者形成整体从固定支架2上拆卸下来,进一步增加平衡车的可分解尺寸。
请同时参阅图1至图3和图5,于一实施例中,螺杆611的螺帽上设置有踏板612,踏板612的踩踏面平行于螺杆611的轴向。螺杆611旋紧于螺孔70时,从而踏板612的踩踏面趋向平行于水平面。
螺杆611上固设的踏板612,便于驾驶平衡车时放置双脚,同时利用双脚踩踏脚踏的作用力,使脚踏上固连的螺杆611被限定于啮合的螺孔70螺纹中,避免因平衡车移动颠簸的振动导致螺杆611从螺孔70中脱落的情况,并确保固定支架2和活动支架6对其间轴杆7的固定效果。
综上,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车辆便携式平衡车,通过取消原有平衡车的轮胎5结构,使用可快速组合的连接结构如轮毂安装盘4以及螺栓41,在需要时借用传统汽车的轮胎5,将轮胎5采用螺栓41固定安装到轮毂安装盘4上。通过利用汽车轮胎5替代传统平衡车的轮胎5,进而实现平衡车本体的轻量化和小体积化,并提升车载电动车的便携性,并通过与汽车零件共用的方式,降低产品成本和使用门槛。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Claims (9)

1.一种车辆便携式平衡车,其特征在于,包括:
车身(1),所述车身(1)包括车架(11)、车座(12)和车把(13),所述车座(12)和所述车把(13)装设在所述车架(11)顶部;
固定支架(2),所述固定支架(2)安装在所述车架(11)的一侧;
轮毂电机(3),所述轮毂电机(3)包括本体以及传动盘(31),所述传动盘(31)与所述轮毂电机(3)的驱动轴连接,所述轮毂电机(3)背向所述传动盘(31)的端部安装在所述固定支架(2)上;
轮毂安装盘(4),所述轮毂安装盘(4)与所述轮毂电机(3)的所述传动盘(31)固定连接;
轮胎(5),所述轮胎(5)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轮毂安装盘(4)上;
其中,所述轮胎(5)为所述车辆的轮胎,所述传动盘(31)、所述轮毂安装盘(4)和所述轮胎(5)共轴设置,且适配所述车辆的所述轮胎(5);
所述车身(1)还包括活动支架(6),所述活动支架(6)与所述固定支架(2)对称设于所述车架(11)的两侧,所述轮胎(5)安装在所述活动支架(6)和所述轮毂安装盘(4)之间,所述活动支架(6)的顶部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车架(11)上,使得所述活动支架(6)向外翻转打开以供所述轮胎(5)装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衡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支架(6)的顶部设置有安装孔(60),所述车架(11)与所述活动支架(6)枢动连接的安装位置上设有一对定位块(14),一对所述定位块(14)之间的距离与所述活动支架(6)的顶部尺寸相对应,所述定位块(14)上开设有与所述安装孔(60)相对应的定位孔(141),销轴(601)穿过所述安装孔(60)、两端分别伸入到所述定位孔(141)中,从而所述活动支架(6)可拆卸地枢动安装在所述车架(11)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衡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支架(6)的重量大于所述固定支架(2),以减少所述轮胎(5)两侧的重量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衡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支架(6)和所述固定支架(2)至少部分覆盖所述轮胎(5)的两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衡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轮毂电机(3)及其所述传动盘(31)、所述轮毂安装盘(4)和所述轮胎(5)的轴心处分别开设有共轴的轴孔,所述固定支架(2)和所述活动支架(6)上分别开设有与所述轴孔共轴的通孔,所述固定支架(2)与所述活动支架(6)之间设有轴杆(7),所述轴杆(7)的外径小于所述轴孔和所述通孔的内径,所述轴杆(7)穿过所述轴孔、并使其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固定支架(2)和所述活动支架(6)的所述通孔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平衡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杆(7)中心与所述车架(11)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轮胎(5)的半径。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平衡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杆(7)的两端面上分别设置有螺孔(70),所述螺孔(70)中设有螺纹啮合的螺杆(611),所述螺杆(611)的螺帽直径大于所述固定支架(2)和所述活动支架(6)的所述通孔的直径,从而所述螺杆(611)穿过所述通孔使所述轴杆(7)两端分别连接到所述固定支架(2)和所述活动支架(6)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平衡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杆(611)的螺帽上设置有踏板(612),所述踏板(612)的踩踏面平行于所述螺杆(611)的轴向。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平衡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杆(611)旋紧于所述螺孔(70)时,从而所述踏板(612)的踩踏面趋向平行于水平面。
CN202320096940.XU 2023-02-01 2023-02-01 一种车辆便携式平衡车 Active CN22046568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096940.XU CN220465687U (zh) 2023-02-01 2023-02-01 一种车辆便携式平衡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096940.XU CN220465687U (zh) 2023-02-01 2023-02-01 一种车辆便携式平衡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465687U true CN220465687U (zh) 2024-02-09

Family

ID=897791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096940.XU Active CN220465687U (zh) 2023-02-01 2023-02-01 一种车辆便携式平衡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46568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780326B2 (en) Utility vehicle
US11338880B2 (en) Personal transport vehicle
WO2018145500A1 (zh) 一种自平衡车辆装置及其相应控制方法
JP2921894B2 (ja) 車両用の車輪とそのような車輪を装備した車両
CN102015338B (zh) 减震器、具有该减震器的车辆以及调节车辆悬架刚度的方法
TW201134692A (en) Four-wheeled vehicle
SG185676A1 (en) Omni-directional wheel assembly and omni-directional vehicle
CN102015419B (zh) 带有至少一个存储箱的多用途车辆
WO2022134087A1 (zh) 一种悬架结构、角模块系统及汽车
US20240139937A1 (en) Kneeling position for electric medium-duty vehicle
US9493200B2 (en) Couplable drive unit and steering unit
CN204846214U (zh) 自平衡及滑板两用双轮电动车
US20140175770A1 (en) Multi-person tricycle
CN220465687U (zh) 一种车辆便携式平衡车
US8505657B2 (en) Vehicle suspension and drive system
WO2014190757A1 (zh) 用脚控制、车身可倾斜三轮摩托车
CN103552440A (zh) 电动全地形车的悬挂与驱动结构
US20220185055A1 (en) Kneeling position for electric medium-duty vehicle
US10053180B1 (en) Trike steering and suspension systems
CN112758231B (zh) 全地形机动平台
JP2004001737A (ja) 電気自動車
US2521986A (en) Combination steerable and banking wheel suspension
JP6395443B2 (ja) セミトレーラ自動車
US20100316475A1 (en) Attachment for extending the cargo carrying length of a vechicle
CN201999131U (zh) 球形两轮双向轿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