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465311U - 桌板机构和车辆 - Google Patents

桌板机构和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465311U
CN220465311U CN202322202157.XU CN202322202157U CN220465311U CN 220465311 U CN220465311 U CN 220465311U CN 202322202157 U CN202322202157 U CN 202322202157U CN 220465311 U CN220465311 U CN 22046531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aft
output shaft
buffer
half shaft
cover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202157.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郑浩
门贺平
毛钧霆
赵磊
李威
冀建伯
宋广召
肖建光
刘海生
王泽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obo Automotive System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obo Automotive System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obo Automotive Systems Co Ltd filed Critical Nobo Automotive System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202157.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46531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46531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46531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桌板机构和车辆,桌板机构包括:驱动组件,驱动组件包括输出轴;缓冲半轴,输出轴伸入缓冲半轴且与缓冲半轴相连;桌板本体件,桌板本体件设置有软连接半轴,输出轴伸入软连接半轴,软连接半轴位于缓冲半轴的一侧;缓冲弹簧件,缓冲弹簧件套设在输出轴上且一端与缓冲半轴相连,另一端与软连接半轴相连。由此,通过设置缓冲弹簧件分别与缓冲半轴和软连接半轴相连,使用桌板机构时,缓冲弹簧件扭转可以将软连接半轴和缓冲半轴顶紧,防止桌板机构晃动,在桌板机构受到的冲击力大于缓冲弹簧件的扭矩时,缓冲弹簧件可以继续扭转,吸收桌板机构受到的冲击力,防止桌板机构被破坏,从而可以保证桌板机构结构和使用的可靠性。

Description

桌板机构和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桌板机构和车辆。
背景技术
靠背桌板是指布置在汽车前排座椅靠背的桌板机构,属于汽车座椅重要的功能件之一,用于满足后排乘客提供工作、娱乐、置物等需要。当前座椅靠背桌板主要采用四连杆机构,通过手动方式调节桌板打开闭合,少数电动桌板采用四连杆机构。
现有技术中,四连杆机构虽然可以使桌板放平,但其抗冲击能力弱,轻微冲击下桌板会发生晃动,乘客放在桌板上的物品容易散落,冲击较大时,四连杆机构容易发生断裂,使桌板彻底失效。另外,四连杆机构在车辆座椅布置上的占用空间大,影响车辆内部的空间利用率,同时四连杆机构外露不够美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桌板机构,该桌板机构可以减少晃动,缓冲外力,提升使用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提出了一种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桌板机构,包括: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电机和输出轴,所述输出轴与所述驱动电机传动配合;缓冲半轴,所述输出轴伸入所述缓冲半轴且与所述缓冲半轴相连,所述缓冲半轴设置有第一限位部;桌板本体件,所述桌板本体件设置有软连接半轴,所述输出轴伸入所述软连接半轴,所述软连接半轴位于所述缓冲半轴的一侧且设置有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和所述第二限位部可移动地限位配合;缓冲弹簧件,所述缓冲弹簧件套设在所述输出轴上且一端与所述缓冲半轴相连,另一端与所述软连接半轴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限位部和所述第二限位部中的一个为限位凸起,另一个为限位凹槽,所述限位凸起与所述限位凹槽可移动地限位配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软连接半轴内设置有避让槽所述输出轴的轴向端部伸入所述避让槽中,所述避让槽中设置有紧固件,所述紧固件与所述输出轴的轴向端部相连且与所述避让槽的内壁间隔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桌板机构还包括花键销,所述输出轴上设置有销孔,所述缓冲半轴与所述销孔相对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连接孔,所述花键销穿设所述销孔且两端从所述销孔伸出,所述花键销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连接孔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桌板机构还包括盖板件,所述输出轴穿设所述盖板件,所述缓冲半轴为两个,两个所述缓冲半轴分别位于所述输出轴的轴向两端,所述盖板件位于两个所述缓冲半轴之间且内部设置有消隙垫块,所述输出轴上套设有消隙弹簧件,所述消隙弹簧件的一端与所述输出轴相连,另一端与所述消隙垫块选择性地挤压配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盖板件包括上盖板件和下盖板件,所述上盖板件盖设在所述下盖板件的上方,所述输出轴位于所述上盖板件和所述下盖板件之间,所述消隙垫块设置于所述下盖板件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驱动组件还包括第一传动轴和第二传动轴,所述驱动电机与所述第一传动轴传动连接,所述第二传动轴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传动轴相连,另一端与所述输出轴相连,所述第二传动轴与所述第一传动轴之间连接有第一万向节,所述第二传动轴与所述输出轴之间连接有第二万向节。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传动轴与所述输出轴平行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桌板机构还包括润滑衬套,所述润滑衬套设置于所述缓冲半轴和所述输出轴之间且沿所述输出轴的轴向延伸。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包括以上所述的桌板机构。
由此,通过设置缓冲弹簧件分别与缓冲半轴和软连接半轴相连,使用桌板机构时,缓冲弹簧件扭转可以将软连接半轴和缓冲半轴顶紧,并且在输出轴的轴向端部设置紧固件,以保证软连接件和缓冲半轴可以同轴转动,从而可以防止桌板机构晃动,提升桌板机构的结构可靠性。在桌板机构受到的冲击力大于缓冲弹簧件的扭矩时,缓冲弹簧件可以继续扭转,吸收桌板机构受到的冲击力,从而可以防止桌板机构被破坏,保证桌板机构的使用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的局部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的局部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驱动组件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桌板机构的局部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桌板机构另一视角的局部示意图;
图6为图5中A-A截面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桌板机构的局部立体图;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桌板机构的另一局部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软连接半轴的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缓冲半轴的示意图;
图1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输出轴的示意图;
图1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盖板件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0、车辆;
100、桌板机构;200、座椅;201、靠背支架;
10、驱动组件;11、驱动电机;12、输出轴;121、销孔;122、消隙弹簧件;13、第一传动轴;14、第二传动轴;15、第一万向节;16、第二万向节;17、导套;
20、缓冲半轴;21、第一限位部;22、第一连接孔;23、第一通孔;24、第二连接孔;25、润滑衬套;
30、桌板本体件;31、软连接半轴;311、第二限位部;312、避让槽;3121、紧固件;313、第二通孔;314、第三连接孔;
40、缓冲弹簧件;50、花键销;
60、盖板件;61、消隙垫块;62、上盖板件;63、下盖板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下图参考图1-图12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桌板机构100,该桌板机构100可以应用于车辆1000。
结合图1-图1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桌板机构100可以主要包括:驱动组件10、缓冲半轴20、桌板本体件30和缓冲弹簧件40,其中,驱动组件10包括驱动电机11和输出轴12,输出轴12与驱动电机11传动配合。具体地,驱动组件10可以为桌板机构100提供动力,驱动电机11可以输出转矩,输出轴12与驱动电机11传动配合,可以使驱动电机11的输出转矩传递至输出轴12,以使输出轴12顺利转动。
进一步地,输出轴12伸入缓冲半轴20,并且与缓冲半轴20相连,缓冲半轴20设置有第一限位部21。具体地,输出轴12伸入缓冲半轴20,可以便于输出轴12与缓冲半轴20相连,在驱动电机11的输出转矩传递至输出轴12上时,输出轴12可以带动缓冲半轴20转动,缓冲半轴20上设置有第一限位部21,可以用于缓冲半轴20上与桌板机构100中的其他结构相连,可以用于传递动力。
进一步地,桌板本体件30设置有软连接半轴31,输出轴12伸入软连接半轴31,软连接半轴31位于缓冲半轴20的一侧,并且设置有第二限位部311,第一限位部21和第二限位部311可移动地限位配合。具体地,桌板本体件30与软连接半轴31相连,可以使动力在桌板本体件30和软连接半轴31之间稳定传递,软连接半轴31位于缓冲半轴20的一侧,可以使输出轴12从缓冲半轴20中伸出后继续伸入软连接半轴31,软连接半轴31上设置有第二限位部311,并且第二限位部311和第一限位部21可以限位配合,这样可以使动力在缓冲半轴20和软连接半轴31之间稳定传递。
另外,第二限位部311和第一限位部21之间为可移动地限位转动,这样不仅可以使第一限位部21和第二限位部311稳定传动,而且还可以使第一限位部21和第二限位部311选择性地脱离限位配合。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桌板本体件30和软连接半轴31的连接方式包括但不限于螺栓连接。
如此设置,在输出轴12带动缓冲半轴20转动时,缓冲半轴20可以通过第一限位部21和第二限位部311的限位配合,进而带动软连接半轴31转动,并且可以使软连接半轴31与输出轴12同轴转动,以使桌板本体件30与输出轴12同轴转动,从而可以使驱动电机11驱动桌板本体件30转动,以实现桌板本体件30的角度调节。当桌板本体件30转动至与水平面平行时,乘客可以将物品平稳放置在桌板本体件30上,以便于乘客在乘车过程中的使用。
进一步地,缓冲弹簧件40套设在输出轴12上,并且一端与缓冲半轴20相连,另一端与软连接半轴31相连。具体地,缓冲弹簧件40在发生扭转后,自生会产生一定的扭转力,这样的扭转力随缓冲弹簧件40的扭转程度成正比。缓冲弹簧件40的一端与缓冲半轴20相连,另一端与软连接半轴31相连,可以使力在缓冲弹簧件40与缓冲半轴20之间传递,可以使力在缓冲弹簧件40和软连接半轴31之间传递。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缓冲弹簧件40包括但不限于扭簧。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缓冲半轴20中心开设有第一通孔23,用于输出半轴伸入缓冲半轴20,缓冲半轴20在第一通孔23的周向上开设有第二连接孔24,缓冲弹簧件40的一端伸入第二连接孔24,用于缓冲弹簧件40与缓冲半轴20相连,软连接半轴31中心开设有第二通孔313,用于输出半轴伸入软连接半轴31,软连接半轴31在第二通孔313的周向上开设有第三连接孔314,缓冲弹簧件40的一端伸入第三连接孔314,用于缓冲弹簧件40与软连接半轴31相连。
在桌板机构100装配过程中,先将输出轴12依次穿过第一通孔23、缓冲弹簧件40和第二通孔313,再将缓冲弹簧件40的两端分别插入第二连接孔24和第三连接孔314,然后顺时针转动软连接半轴31至预设角度,使第一限位部21和第二限位部311限位相对应,最后轴向推动软连接半轴31,使第一限位部21和第二限位部311限位配合。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预设角度为132°,在实际设计和生产中,预设角度可以根据桌板机构100的刚性需求以及缓冲弹簧件40的弹性系数设定。
在桌板本体件30装配过程中,将缓冲弹簧件40分别与缓冲半轴20和软连接半轴31连接后,再转动软连接半轴31时,缓冲弹簧件40随软连接半轴31的转动而扭转,并且缓冲弹簧件40上相应产生的扭转力作用于缓冲半轴20和软连接半轴31上,直至第一限位部21和第二限位部311限位配合后,缓冲弹簧件40对缓冲半轴20和软连接半轴31施加的扭矩可以将第一限位部21和第二限位部311顶紧,这样可以保证缓冲半轴20和软连接半轴31的传动可靠性。
在桌板本体件30水平展开时,缓冲半轴20和软连接半轴31始终保持相互顶紧状态,如果车辆1000因路面激励或发生轻微碰撞时,桌板本体件30受到的外力小于缓冲弹簧件40施加在缓冲半轴20和软连接半轴31上的顶紧力,缓冲弹簧件40可以保持桌板本体件30的结构平稳,可以防止桌板本体件30发生晃动,这样可以防止乘客放在桌板本体件30上的物品掉落,保护物品和乘客的安全。
在桌板本体件30受到外界冲击力大于缓冲弹簧件40施加在缓冲半轴20和软连接半轴31上的顶紧力时,由于第一限位部21和第二限位部311相对可移动,可以使软连接半轴31相对缓冲半轴20继续沿顺时针方向旋转,进而继续挤压缓冲弹簧件40,此时缓冲弹簧件40可以吸收桌板本体件30受到的冲击,可以防止桌板机构100被撞断,缓冲弹簧件40产生的扭矩,并且作用在缓冲半轴20和软连接半轴31上的力增加,直至桌板本体件30受到的外界冲击减小和消失,缓冲半轴20和软连接半轴31在缓冲弹簧件40的作用下复位至第一限位部21和第二限位部311的限位配合状态,从而可以使桌板机构100继续使用,可以防止桌板机构100被过大的冲击力损坏,提升桌板机构100的使用可靠性。
结合图7、图9和图10所示,第一限位部21和第二限位部311中的一个为限位凸起,另一个为限位凹槽,限位凸起与限位凹槽可移动地限位配合。具体地,第一限位部21和第二限位部311的可移动限位配合实际为限位凸起和限位凹槽的限位配合,如此设置,一方面限位凸起和限位凹槽不仅结构简单,便于第一限位部21和第二限位部311的加工和设置,另一方面,通过延长限位凹槽,可以实现限位凸起在限位配合中的移动,进而可以使缓冲弹簧件40在桌板本体件30受到外力冲击时继续转动,以使缓冲弹簧件40吸收桌板本体件30受到的外力,保护桌板机构100不被破坏。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缓冲弹簧件40在限位凸起和限位凹槽限位配合后可以继续旋转的角度为50°。
结合图7所示,软连接半轴31内设置有避让槽312输出轴12的轴向端部伸入避让槽312中,避让槽312中设置有紧固件3121,紧固件3121与输出轴12的轴向端部相连,并且与避让槽312的内壁间隔设置。具体地,输出轴12通过第二通孔313伸入软连接半轴31,并且伸入软连接半轴31上的避让槽312中,避让槽312与第二通孔313同轴设置,可以使输出轴12对软连接半轴31径向限位,保证软连接半轴31在输出轴12上以输出轴12的轴线转动,进而可以使桌板本体件30沿输出轴12的轴线转动,以便于对桌板本体件30的转动角度进行设计。
进一步地,输出轴12的轴向端部在避让槽312中与紧固件3121相连,输出轴12的轴向端部设置于软连接半轴31内,可以防止输出轴12与桌板本体件30接触,这样可以保证桌板本体件30沿输出轴12旋转的动力仅由软连接半轴31传递,以保证桌板本体件30受到的外界冲击可以通过软连接半轴31传递至缓冲弹簧件40上,使缓冲弹簧件40对桌板机构100的缓冲作用有效。
另外,紧固件3121在输出轴12的轴向端部上与避让槽312的内壁间隔设置,不仅可以使紧固件3121对软连接半轴31起到轴向限位的作用,而且还可以防止紧固件3121与软连接半轴31打紧,防止桌板本体件30受到的外界冲击直接传递至输出轴12,至使缓冲弹簧件40的缓冲作用失效,由此可以保证桌板机构100的缓冲功能正常,保证桌板机构100使用可靠。
结合图4和图5所示,桌板机构100还包括花键销50,输出轴12上设置有销孔121,缓冲半轴20与销孔121相对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连接孔22,花键销50穿设销孔121,并且两端从销孔121伸出,花键销50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一连接孔22相连。具体地,输出轴12和缓冲半轴20通过花键销50连接,花键销50穿过输出轴12上的销孔121,可以增大花键销50与输出轴12之间的摩擦力,可以减少输出轴12和花键销50之间的相对滑动,进而可以提高输出轴12和缓冲半轴20之间的传动效率。
进一步地,缓冲半轴20与销孔121相对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连接孔22,可以使花键销50顺利穿过第一连接孔22,实现花键销50与缓冲半轴20的连接,花键销50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一连接孔22相连,可以提升花键销50与缓冲半轴20的连接可靠性,进而可以提升缓冲半轴20和输出轴12的连接可靠性,有利于提升输出轴12和缓冲半轴20之间的传动效率,进而可以提升驱动电机11输出功率的利用率。
结合图2、图8和图12所示,桌板机构100还包括盖板件60,输出轴12穿设盖板件60,缓冲半轴20为两个,两个缓冲半轴20分别位于输出轴12的轴向两端,盖板件60位于两个缓冲半轴20之间,并且内部设置有消隙垫块61,输出轴12上套设有消隙弹簧件122,消隙弹簧件122的一端与输出轴12相连,另一端与消隙垫块61选择性地挤压配合。
具体地,设置输出轴12穿设盖板件60,不仅可以使盖板件60对输出轴12起到保护作用,而且还可以使盖板件60对输出轴12起到支撑作用,以保证输出轴12在桌板机构100中的结构稳定性。设置两个缓冲半轴20分别位于输出轴12的轴向两端,输出轴12的两端分别对应深入两个缓冲半轴20中,这样不仅可以使驱动电机11驱动桌板本体件30转动,而且还可以使缓冲半轴20对桌板本体件30的两端均有支撑作用,保证桌板本体件30的结构稳定性。将盖板件60设置于两个缓冲半轴20之间,可以在便于输出轴12与缓冲半轴20相连的同时,保证盖板件60对输出轴12的支撑和保护作用。
进一步地,盖板件60内部设置有消隙垫块61,输出轴12上设置有消隙弹簧件122,消隙垫块61与消隙弹簧件122对应设置,消隙弹簧件122的一端与输出轴12相连,可以使消隙弹簧件122在输出轴12上的位置保持不变,以便于消隙弹簧件122与消隙垫块61接触进而挤压配合。
在输出轴12旋转时,由于桌板机构100的装配误差,输出轴12在旋转时可能会相对盖板件60出现间隙,并且容易与盖板件60发生干涉,影响桌板机构100的转动平顺性。消隙弹簧件122随输出轴12一起旋转,消隙弹簧件122的另一端为直线端,当输出轴12出现旋转偏差时,消隙弹簧件122的直线段与消隙垫块61接触进而挤压,这样消隙弹簧件122的直线段受挤压产生形变,并且可以沿输出轴12的转动方向对输出轴12施加作用力,进而可以减小和消除输出轴12的旋转偏差,以消除输出轴12和盖板件60之间的间隙,从而可以提升输出轴12的转动平稳性,提高桌板机构100的转动平顺性。
结合图2、图8和图12所示,盖板件60包括上盖板件62和下盖板件63,上盖板件62盖设在下盖板件63的上方,输出轴12位于上盖板件62和下盖板件63之间,消隙垫块61设置于下盖板件63内。具体地,盖板件60分为上盖板件62和下盖板件63,这样在桌板机构100装配过程中,可以便于输出轴12和消隙弹簧件122的装配,消隙垫块61设置于下盖板件63内,可以保证消隙垫块61与消隙弹簧件122对应,以保证消隙弹簧件122在输出轴12与盖板件60出现间隙时与消隙垫块61挤压,进而可以保证消隙弹簧件122的作用可靠性。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消隙垫块61与下盖板件63的连接方式包括但不限于粘接。
结合图3和图8所示,驱动组件10还包括第一传动轴13和第二传动轴14,驱动电机11与第一传动轴13传动连接,第二传动轴14的一端与第一传动轴13相连,另一端与输出轴12相连,第二传动轴14与第一传动轴13之间连接有第一万向节15,第二传动轴14与输出轴12之间连接有第二万向节16。具体地,驱动组件10中设置第一传动轴13与驱动电机11相连,可以使驱动电机11直接将动力传递至第一传动轴13上,第二传动轴14的一端与第一传动轴13相连,以使第一传动轴13将驱动电机11的输出动力传递至第二传动轴14上,第二传动轴14与输出轴12之间连接,可以使驱动电机11带动输出轴12转动。
进一步地,第一传动轴13和第二传动轴14之间通过第一万向节15相连,可以在保证第一传动轴13和第二传动轴14的动力大小均不变的情况下,改变动力从第一传动轴13传动至第二传动轴14的方向,在第一万向节15上设置有导套17,可以用于引导第二传动轴14与第一万向节15装配,可以提升驱动组件10的装配便利性。第二传动轴14和输出轴12之间通过第二万向节16相连,可以在保证第二传动轴14和输出轴12的动力大小均不变的情况下,改变动力从第二输出轴12传动至输出轴12的方向,从而可以在不改变驱动电机11输出动力大小的情况下,任意改变驱动组件10中的传动方向。
进一步地,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替换现有技术中驱动桌板展开的四连杆机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桌板本体件30收起时,驱动组件10占用的空间更小,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桌板机构100的传动效率,使桌板机构100的运行更加灵敏,而且还可以缩小桌板机构100的尺寸,便于桌板机构100在座椅200上的布置。
结合图2、图8和图12所示,当上盖板件62和下盖板件63合在一起后,可以将第二万向节16以及至少部分地第二传动轴14和输出轴12遮住,还有至少部分的输出轴12被缓冲半轴20和软连接半轴31遮住,这样不仅防止驱动组件10与外界环境碰撞影响驱动组件10的运动稳定性,而且还可以防止驱动组件10外露,可以使桌板机构100更加美观。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第一传动轴13与输出轴12平行设置。具体地,通过在驱动组件10中使用第一万向节15和第二万向节16,可以实现第一传动轴13和输出轴12平行,这样可以使第一传动轴13和输出轴12上的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同,从而不仅可以在保证桌板本体件30沿平行于水平面的方向展开的同时,简化桌板机构100的结构,而且还可以提升驱动组件10的传动精度,便于驱动电机11对桌板本体件30的转动角度的控制,进而可以使桌板机构100的控制更加智能,可以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结合图5-图7所示,桌板机构100还包括润滑衬套25,润滑衬套25套设于输出轴12,并且位于输出轴12和缓冲半轴20之间。具体地,将润滑衬套25套设于输出轴12上,再将输出轴12伸入缓冲半轴20中,并且使润滑衬套25位于输出轴12和缓冲半轴20之间,可以防止输出轴12与缓冲半轴20接触产生摩擦和异响,提高驱动组件10的结构可靠性,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桌板机构100可以设置于车辆1000的前排座椅200的后方,以使桌板本体件30下方至水平延伸,便于乘坐在车辆1000后排座椅200上的乘客的使用。前排座椅200的后方设置有靠背支架201,上盖板件62和下盖板件63合起后,可以通过螺栓将上盖板件62和下盖板件63固定在靠背支架201上,这样可以提升输出轴12的传动稳定性,进而可以提升桌板本体件30的运行稳定性,驱动电机11通过螺栓固定在靠背支架201上,以保证驱动电机11在车辆1000中的结构稳定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驱动电机11包括但不限于记忆电机,通过在前排座椅200上安装靠背角度传感器,并且使靠背角度传感器与记忆电机电连接,可以使记忆电机接收来自靠背角度传感器的信号,使记忆电机根据前排座椅200的靠背角度驱使桌板本体件30始终保持水平延伸,如此设置,可以实现自适应水平调节的电动桌板,使桌板机构100的应用场景更为广泛。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桌板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驱动组件(10),所述驱动组件(10)包括驱动电机(11)和输出轴(12),所述输出轴(12)与所述驱动电机(11)传动配合;
缓冲半轴(20),所述输出轴(12)伸入所述缓冲半轴(20)且与所述缓冲半轴(20)相连,所述缓冲半轴(20)设置有第一限位部(21);
桌板本体件(30),所述桌板本体件(30)设置有软连接半轴(31),所述输出轴(12)伸入所述软连接半轴(31),所述软连接半轴(31)位于所述缓冲半轴(20)的一侧且设置有第二限位部(311),所述第一限位部(21)和所述第二限位部(311)可移动地限位配合;
缓冲弹簧件(40),所述缓冲弹簧件(40)套设在所述输出轴(12)上且一端与所述缓冲半轴(20)相连,另一端与所述软连接半轴(31)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桌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部(21)和所述第二限位部(311)中的一个为限位凸起,另一个为限位凹槽,所述限位凸起与所述限位凹槽可移动地限位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桌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软连接半轴(31)内设置有避让槽(312),所述输出轴(12)的轴向端部伸入所述避让槽(312)中,所述避让槽(312)中设置有紧固件(3121),所述紧固件(3121)与所述输出轴(12)的轴向端部相连且与所述避让槽(312)的内壁间隔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桌板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花键销(50),所述输出轴(12)上设置有销孔(121),所述缓冲半轴(20)与所述销孔(121)相对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连接孔(22),所述花键销(50)穿设所述销孔(121)且两端从所述销孔(121)伸出,所述花键销(50)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连接孔(22)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桌板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盖板件(60),所述输出轴(12)穿设所述盖板件(60),所述缓冲半轴(20)为两个,两个所述缓冲半轴(20)分别位于所述输出轴(12)的轴向两端,所述盖板件(60)位于两个所述缓冲半轴(20)之间且内部设置有消隙垫块(61),所述输出轴(12)上套设有消隙弹簧件(122),所述消隙弹簧件(122)的一端与所述输出轴(12)相连,另一端与所述消隙垫块(61)选择性地挤压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桌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件(60)包括上盖板件(62)和下盖板件(63),所述上盖板件(62)盖设在所述下盖板件(63)的上方,所述输出轴(12)位于所述上盖板件(62)和所述下盖板件(63)之间,所述消隙垫块(61)设置于所述下盖板件(63)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桌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10)还包括第一传动轴(13)和第二传动轴(14),所述驱动电机(11)与所述第一传动轴(13)传动连接,所述第二传动轴(14)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传动轴(13)相连,另一端与所述输出轴(12)相连,所述第二传动轴(14)与所述第一传动轴(13)之间连接有第一万向节(15),所述第二传动轴(14)与所述输出轴(12)之间连接有第二万向节(16)。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桌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轴(13)与所述输出轴(12)平行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桌板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润滑衬套(25),所述润滑衬套(25)套设于所述输出轴(12)且位于所述输出轴(12)和所述缓冲半轴(20)之间。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桌板机构(100)。
CN202322202157.XU 2023-08-16 2023-08-16 桌板机构和车辆 Active CN22046531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202157.XU CN220465311U (zh) 2023-08-16 2023-08-16 桌板机构和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202157.XU CN220465311U (zh) 2023-08-16 2023-08-16 桌板机构和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465311U true CN220465311U (zh) 2024-02-09

Family

ID=897793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202157.XU Active CN220465311U (zh) 2023-08-16 2023-08-16 桌板机构和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46531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87584B (zh) 用于车辆的座椅滑动设备
US5005906A (en) Reclining device
KR20080111099A (ko) 시트 조정기용 전동 장치
US20230339531A1 (en) Clutch apparatus, vehicle steering system, and vehicle
CN220465311U (zh) 桌板机构和车辆
CN101278143B (zh) 张紧装置
US20040020319A1 (en) Opening and closing device
US20230322293A1 (en) Vehicle steering system and vehicle having same
KR101028729B1 (ko) 차량용 스티어링컬럼
JP3564741B2 (ja) 連係作動装置
CN220996212U (zh) 桌板机构和车辆
CN216545858U (zh) 一种带阻尼的汽车后排座椅靠背角度调节结构
CN112722108B (zh) 机动车的轮腿式结构、轮腿式机动车及轮腿式机动车组
JPH06346941A (ja) 車高調整装置
CN104015639A (zh) 一种用于协同调节座椅坐垫与靠背碰撞安全的调节系统
CN112810690A (zh) 一种汽车及其前舱操控系统
KR102524793B1 (ko) 자동차용 틸팅-텔레스코픽 스티어링 컬럼
KR102524799B1 (ko) 정밀 작동 가능한 자동차용 틸팅-텔레스코픽 스티어링 컬럼
CN101135223B (zh) 车门操作机构
CN221250957U (zh) 一种用于汽车座椅的电动屏幕结构及汽车座椅
CN208855540U (zh) 用于调节显示终端的执行机构和车辆
CN220267483U (zh) 机动车分段式尾门的地门开闭驱动装置
CN221213378U (zh) 稳定杆、稳定杆机构及车辆
US20200156511A1 (en) Slide device
CN115257481B (zh) 一种儿童汽车安全座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