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458957U - 一种座椅支架及座椅单元 - Google Patents

一种座椅支架及座椅单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458957U
CN220458957U CN202321437174.5U CN202321437174U CN220458957U CN 220458957 U CN220458957 U CN 220458957U CN 202321437174 U CN202321437174 U CN 202321437174U CN 220458957 U CN220458957 U CN 22045895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vot point
connecting rod
link
rod
pivotally connec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437174.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蔡赛军
李晓鸿
李元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uima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Ruima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uima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Ruima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437174.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45895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45895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45895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hairs For Special Purposes, Such As Reclining Chai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座椅支架及座椅单元,座椅支架包括机械伸展装置,机械伸展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腿部组件、用联动组件背部组件,其中,腿部组件包括搁脚件;联动组件能够驱动腿部组件和背部组件使得机械伸展装置在坐姿状态、休闲姿状态和躺姿状态之间切换;当机械伸展装置处于坐姿状态时,在水平方向上,背部组件的最高点与腿部组件的最大距离为H1,H1=660mm‑770mm;当机械伸展装置处于躺姿状态时,搁脚件的最高点与背部组件的最高点之间的最短距离为H2,H2=1210mm‑1320mm,搁脚件的延伸方向与水平方向之间的夹角为5°‑15°。本实用新型的座椅支架构成的座椅单元在坐姿时座深长度大,躺姿时整体延伸长度大,腿部组件离开底面高度高,能够适应不同体型用户零重力放松的需求。

Description

一种座椅支架及座椅单元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座椅支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座椅支架及座椅单元。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对功能座椅例如功能沙发等需求和要求的提高,舒适度以及面向用户群体的范围成为了功能沙发改进的重点方向。现有的功能沙发多由可进行姿态调整的支架为主体框架构成,通过在主体框架上附接沙发外包装使得该沙发具备可调节功能。已知功能沙发能够实现坐姿、休闲姿和躺姿状态调节,以满足用户不同身体状态的放松需求。但是现有的功能沙发存在坐深偏小的问题,于大体型用户而言使用体验感不佳。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之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座椅支架,其坐姿时座深长度大,躺姿状态下整体延伸长度大,能够满足大体型用户使用舒适度的要求。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座椅单元,其面向的客户群体范围大。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座椅支架,包括镜像设置的两个机械伸展装置,所述机械伸展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用于装配脚凳的腿部组件、用于装配坐席部的联动组件和用于装配靠背的背部组件,腿部组件和背部组件均与所述联动组件可枢转连接;其中,腿部组件包括搁脚件,用于附接所述脚凳;所述联动组件被配置为能够驱动腿部组件和背部组件使得机械伸展装置在坐姿状态、休闲姿状态和躺姿状态之间依次切换;当机械伸展装置处于坐姿状态时,所述脚凳处于所述坐席部的前方斜下侧,在水平方向上,所述背部组件的最高点与所述腿部组件的最大距离为H1,H1=660mm-770mm;当机械伸展装置处于躺姿状态时,所述脚凳处于所述坐席部的前方斜上侧;所述搁脚件的最高点与背部组件的最高点之间的最短距离为H2,H2=1210mm-1320mm,所述搁脚件的延伸方向与水平方向之间的夹角为5°-15°。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联动组件包括侧板、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和第三连杆,其中:所述腿部组件枢转连接至所述侧板的前端部,所述背部组件枢转连接至所述侧板的后端部;所述第一连杆枢转连接至所述侧板,二者之间的连接点为第一枢接点;所述第一连杆枢转连接至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二者之间的连接点为第二枢接点;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枢转连接至所述第三连杆,二者之间的连接点为第三枢接点;所述第三连杆枢转连接至所述侧板,二者之间的连接点为第四枢接点;所述第一连杆靠近所述侧板的后端部设置,所述第三连杆靠近所述侧板的前端部设置,所述第二连杆处于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三连杆之间;定义所述腿部组件与所述侧板之间的枢接点所在的枢接轴为第一轴,所述背部组件与所述侧板之间的枢接点所在的枢接轴为第二轴,所述第一枢接点所在的枢接轴为第三轴,所述第一轴、所述第二轴和所述第三轴相互平行,所述第一轴与所述第二轴之间的最大距离为450mm-550mm,所述第一轴与第三轴之间的最大距离为400mm-510mm。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联动组件还包括第四连杆和第五连杆;所述第五连杆枢转连接至侧板;所述第四连杆的一端枢转连接至所述第五连杆,二者之间的连接点为第五枢接点;所述第四连杆的另一端枢转连接至所述腿部组件,二者之间的连接点为第六枢接点;所述第五枢接点所在的枢接轴与所述第六枢接点所在的枢接轴之间的距离为270mm-380mm。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联动组件还包括底座、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和第六连杆;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一端枢转连接至所述第三连杆,二者之间的连接点为第七枢接点,所述第一支撑杆的另一端枢转连接至所述底座;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一端枢转连接至所述第一连杆,二者之间的连接点为第八枢接点;所述第八枢接点与所述第一枢接点和所述第二枢接点三者互不重合;所述第二支撑杆的另一端枢转连接至所述底座;所述第三枢接点处于所述第四枢接点与所述第七枢接点之间;所述第六连杆的一端枢转连接至所述第五连杆,二者之间的连接点为第九枢接点;所述第六连杆的另一端枢转连接至所述第一支撑杆,且二者之间的枢接点处于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两个端部之间;定义所述第五连杆与所述侧板之间的连接点为第十枢接点,所述第十枢接点处于所述第九枢接点与所述第五枢接点之间;所述第十枢接点处于所述第四枢接点与所述第一枢接点之间。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联动组件包括第七连杆和第八连杆,所述第七连杆的一端枢转连接至所述腿部组件,二者之间的连接点为第十一枢接点;所述第七连杆的另一端枢转连接至所述第八连杆,二者之间的连接点为第十二枢接点;所述第十一枢接点所在的枢接轴与所述第十二枢接点所在的枢接轴之间的距离为220mm-330mm;所述第八连杆用于与驱动件连接。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腿部组件包括第一延伸杆、第二延伸杆、第一驱动杆、第二驱动杆和第一搁脚件,其中:所述第一延伸杆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一驱动杆的第一端均枢转连接至所述联动组件;所述第二延伸杆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驱动杆的第一端均枢转连接至所述第一搁脚件;所述第一延伸杆的第二端枢转连接至所述第二延伸杆的第二端,所述第一驱动杆的第二端枢转连接至所述第二驱动杆的第二端;所述第一延伸杆与所述第二驱动杆枢转连接,二者之间的连接点为第十三枢接点,所述第十三枢接点处于所述第一延伸杆的两个端部之间,所述第十三枢接点处于第二驱动杆的两个端部之间。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十三枢接点在所述第一延伸杆上于靠近所述第一延伸杆的第二端设置;所述第十三枢接点在所述第二驱动杆上于靠近所述第二驱动杆的第二端设置。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延伸杆上设置有第一限位凸起,所述第一限位凸起朝向所述第二驱动杆的一侧延伸设置;所述第一限位凸起处于所述第十三枢接点与所述第一延伸杆的第一端之间。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腿部组件还包括第九连杆、第十连杆、第十一连杆和第二搁脚件,其中:所述第九连杆的一端枢转连接至所述第二驱动杆,二者的连接点处于所述第二驱动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第十三枢接点之间;所述第九连杆的另一端枢转连接至所述第十连杆的第一端;所述第十连杆枢转连接至所述第一搁脚件,二者之间的连接点为第十四枢接点,所述第十连杆的第二端枢转连接至所述第二搁脚件;所述第十四枢接点处于所述第十连杆的两个端部之间;所述第十一连杆的一端枢转连接至所述第二搁脚件,所述第十一连杆的另一端枢转连接至所述第一搁脚件。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十连杆上设置有第二限位凸起和第三限位凸起,其中:所述第二限位凸起朝向所述第一搁脚件的一侧延伸设置,所述第三限位凸起沿朝向所述第二搁脚件的一侧延伸设置;所述第二限位凸起处于所述第十四枢接点与所述第三限位凸起之间,所述第三限位凸起处于所述第二限位凸起与所述第十连杆的第二端之间。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搁脚件上设置有避让缺口,用于避让所述第九连杆和所述第十连杆之间的枢转轴。
一种座椅单元,包括上述的座椅支架,以及与所述腿部组件附接的脚凳、与所述联动组件附接的坐席部和与背部组件附接的靠背。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优点和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座椅支架在坐姿时座深长度大,躺姿状态下整体延伸长度大,腿部组件离开底面高度高,能够适应不同体型用户的零重力放松需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处于坐姿状态的座椅支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处于休闲姿状态的座椅支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处于躺姿状态的座椅支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处于坐姿状态的机械伸展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处于坐姿状态的机械伸展装置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处于休闲姿状态的机械伸展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处于躺姿状态的机械伸展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处于躺姿状态的机械伸展装置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处于躺姿状态的腿部组件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处于躺姿状态的腿部组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标:100-腿部组件,101-第一延伸杆,1011-第一限位凸起,102-第二延伸杆,103-第一驱动杆,104-第二驱动杆,105-第九连杆,106-第二搁脚件,107-第一搁脚件,1071-避让缺口,108-第十一连杆,109-第十连杆,1091-第三限位凸起,1092-第二限位凸起,200-联动组件,201-侧板,202-第一连杆,203-第二连杆,204-第六连杆,205-第一支撑杆,206-第二支撑杆,207-第三连杆,208-第四连杆,209-第五连杆,210-第七连杆,211-第八连杆,300-背部组件,301-靠背连接件,302-背部连杆,400-驱动件,500-基准面,600-联动横杆,700-固定梁,α-第一夹角,β-第二夹角,a-第一枢接点,b-第二枢接点,c-第三枢接点,d-第四枢接点,e-第五枢接点,f-第六枢接点,g-第七枢接点,h-第八枢接点,i-第九枢接点,j-第十枢接点,k-第十一枢接点,l-第十二枢接点,m-第十三枢接点,n-第十四枢接点,o-第十五枢接点,p-第十六枢接点。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实施,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
请参照图1至图3,一种座椅支架,应用于功能沙发或者功能座椅,为方便描述,将功能沙发或者功能座椅统称为座椅单元。座椅支架包括镜像设置的两个机械伸展装置,这里的两个机械伸展装置之间设置有联动横杆600,用于联动两个机械伸展装置。具体地,如图1至图10所示,机械伸展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用于装配脚凳的腿部组件100、用于装配坐席部的联动组件200和用于装配靠背的背部组件300,腿部组件100和背部组件300均与联动组件200可枢转连接;联动组件200被配置为能够驱动腿部组件100和背部组件300使得机械伸展装置在坐姿状态、休闲姿状态和躺姿状态之间依次切换;定义平行于地面的一平面为基准面500,基准面500低于腿部组件100和背部组件300;当机械伸展装置处于坐姿状态时,脚凳处于坐席部的前方斜下侧;当机械伸展装置处于休闲姿状态时,脚凳处于坐席部的前方斜上侧,靠背与坐席部之间呈第一夹角α,腿部组件100的最高点距基准面500的最短距离为D1,背部组件300的最高点距基准面500的最短距离为L1,D1>L1;当机械伸展装置处于躺姿状态时,脚凳处于坐席部的前方斜上侧,靠背与坐席部之间呈第二夹角β,腿部组件100的最高点距基准面500的最短距离为D2,背部组件300的最高点距基准面500的最短距离为L2,D2>L2,D2>D1,L2<L1,第二夹角β大于第一夹角α。
需要说明的是,当机械伸展装置分别处于坐姿状态、休闲姿态和躺姿状态时,相应地,座椅支架也处于坐姿状态、休闲姿态和躺姿状态。本实施例中,座椅支架处于休闲姿态和躺姿状态时,腿部组件100的最高点的高度高于背部组件300最高点的高度,能够时用户在使用时座椅单元时,用户的腿部高于心脏部位以实现零重力体验。躺姿状态相较于休闲姿态,使用者的腿部高度与心脏之间的高度差更大,零重力使用体验更好,能够使得用户进行充分的休息和放松。
可选地,本实施例中,D1=400mm-450mm,D2=450mm-618mm,L1=350mm-400mm,L2=250mm-350mm,第一夹角α=105°-125°,第二夹角β=140°-160°。
优选地,D1=422.19mm,D2=540.96mm,L1=363.26mm,L2=298.44mm,第一夹角α=114°,第二夹角β=150°。
本实施例中,联动组件200包括侧板201、第一连杆202、第二连杆203和第三连杆207,其中:腿部组件100枢转连接至侧板201的前端部,背部组件300枢转连接至侧板201的后端部;第一连杆202枢转连接至侧板201,二者之间的连接点为第一枢接点a;第一连杆202枢转连接至第二连杆203的一端,二者之间的连接点为第二枢接点b;第二连杆203的另一端枢转连接至第三连杆207,二者之间的连接点为第三枢接点c;第三连杆207枢转连接至侧板201,二者之间的连接点为第四枢接点d;第一连杆202靠近侧板201的后端部设置,第三连杆207靠近侧板201的前端部设置,第二连杆203处于第一连杆202和第三连杆207之间;定义腿部组件100与侧板201之间的枢接点所在的枢接轴为第一轴,背部组件300与侧板201之间的枢接点所在的枢接轴为第二轴,第一枢接点a所在的枢接轴为第三轴,第一轴、第二轴和第三轴相互平行,第一轴与第二轴之间的最大距离为450mm-550mm,优选为501.52mm;第一轴与第三轴之间的最大距离为400mm-510mm,优选为457.1mm。
本实施例中,如图7和图8所示,腿部组件100与侧板201之间的枢接点为两个,这里的最大距离指的是两个枢接点中最远离背部组件300中的一个分别与第一枢接点a、背部组件300与侧板201之间的枢接点之间的距离。具体地,第一轴与第二轴之间的最大距离为H5,H5=501.52mm;第一轴与第三轴之间的最大距离为H4,H4=457.1mm。在其他实施例中,可选地,H5=490mm、510mm或者530mm。H4=450mm、470mm或者490mm。
进一步地,联动组件200还包括第四连杆208和第五连杆209;第五连杆209枢转连接至侧板201;第四连杆208的一端枢转连接至第五连杆209,二者之间的连接点为第五枢接点e;第四连杆208的另一端枢转连接至腿部组件100,二者之间的连接点为第六枢接点f;第五枢接点e所在的枢接轴与第六枢接点f所在的枢接轴之间的距离为H6,H6=270mm-380mm。优选地,H6=320mm。在其他实施例中,可选地,H6=310mm、330mm或者350mm。
更进一步地,联动组件200还包括底座、第一支撑杆205、第二支撑杆206和第六连杆204;第一支撑杆205的一端枢转连接至第三连杆207,二者之间的连接点为第七枢接点g,第一支撑杆205的另一端枢转连接至底座;第二支撑杆206的一端枢转连接至第一连杆202,二者之间的连接点为第八枢接点h;第八枢接点h与第一枢接点a和第二枢接点b三者互不重合;第二支撑杆206的另一端枢转连接至底座;第三枢接点c处于第四枢接点d与第七枢接点g之间;第六连杆204的一端枢转连接至第五连杆209,二者之间的连接点为第九枢接点i;第六连杆204的另一端枢转连接至第一支撑杆205,且二者之间的枢接点处于第一支撑杆205的两个端部之间;定义第五连杆209与侧板201之间的连接点为第十枢接点j,第十枢接点j处于第九枢接点i与第五枢接点e之间;第十枢接点j处于第四枢接点d与第一枢接点a之间。本实施例中,如图6至图8所示,取底座的下侧面为前述的基准面500。如图2所示,镜像设置的两个机械伸展装置通过前、后方向上的两个固定梁700连接。
如图7所示,联动组件200还包括第七连杆210和第八连杆211,第七连杆210的一端枢转连接至腿部组件100,二者之间的连接点为第十一枢接点k;第七连杆210的另一端枢转连接至第八连杆211,二者之间的连接点为第十二枢接点l;第十一枢接点k所在的枢接轴与第十二枢接点l所在的枢接轴之间的距离为H3,H3=220mm-330mm,优选地,H3=270.39mm;第八连杆211用于与驱动件400连接。本实施例中,其中一个联动横杆600贯穿侧板201固定连接至第八连杆211,驱动件400通过第八连杆211连接至该联动横杆600。具体如图2所示,驱动件400可以为手动驱动装置;在另一些实施例中,驱动件400可以为推杆电机或滑块电机驱动装置。驱动件400装配在固定梁700上。在使用时,驱动件400通过连接至第八连杆211的联动横杆600以推动侧板201和腿部组件100动作,实现该座椅支架的姿态调整。在其他实施例中,可选地,H3=260mm、280mm或者300mm。
进一步地,如图2、图9和图10所示,腿部组件100包括第一延伸杆101、第二延伸杆102、第一驱动杆103、第二驱动杆104和第一搁脚件107,其中:第一延伸杆101的第一端和第一驱动杆103的第一端均枢转连接至联动组件200;第二延伸杆102的第一端和第二驱动杆104的第一端均枢转连接至第一搁脚件107;第一延伸杆101的第二端枢转连接至第二延伸杆102的第二端,第一驱动杆103的第二端枢转连接至第二驱动杆104的第二端;第一延伸杆101与第二驱动杆104枢转连接,二者之间的连接点为第十三枢接点m,第十三枢接点m处于第一延伸杆101的两个端部之间,第十三枢接点m处于第二驱动杆104的两个端部之间。本实施例中,第一延伸杆101的第一端和第一驱动杆103的第一端均枢转连接至侧板201。第四连杆208和第七连杆210均枢转连接至第一驱动杆103。
这里的侧板201、第一延伸杆101、第二驱动杆104和第一驱动杆103构成平面四杆机构,第一延伸杆101、第二延伸杆102、第二驱动杆104和第一搁脚件107构成平面四杆机构。在使用时,第八连杆211通过第七连杆210驱动第一驱动杆103,从而使得上述平面四杆机构动作以实现腿部组件100的收纳与伸展。过程中,侧板201动作,使得第一支撑杆205和第二支撑杆206前、后摆动,第一支撑杆205驱动第六连杆204动作,以驱动第五连杆209绕第十枢接点j所在的枢转轴转动,从而使得第四连杆208配合第七连杆210共同作用于第一驱动杆103,实现腿部组件100的调节。同时,第一支撑杆205通过第三连杆207驱动第二连杆203,以驱动第一连杆202动作,从而实现第一连杆202绕第一枢接点a所在的枢接轴转动,实现背部组件300的姿态调整。
本实施例中,优选地,第十三枢接点m在第一延伸杆101上于靠近第一延伸杆101的第二端设置;第十三枢接点m在第二驱动杆104上于靠近第二驱动杆104的第二端设置。如此设置,可使得第二驱动杆104和第二延伸杆102之间在腿部组件100的姿态调整过程中保持较小的间隙,防止夹伤用户。
进一步地,第一延伸杆101上设置有第一限位凸起1011,第一限位凸起1011朝向第二驱动杆104的一侧延伸设置;第一限位凸起1011处于第十三枢接点m与第一延伸杆101的第一端之间。这里的第一限位凸起1011用于在休闲姿状态和躺姿状态时限位第二驱动杆104,以使得腿部组件100处于一个稳定的姿态。
本实施例中,腿部组件100还包括第九连杆105、第十连杆109、第十一连杆108和第二搁脚件106,其中:第九连杆105的一端枢转连接至第二驱动杆104,二者的连接点处于第二驱动杆104的第一端与第十三枢接点m之间;第九连杆105的另一端枢转连接至第十连杆109的第一端;第十连杆109枢转连接至第一搁脚件107,二者之间的连接点为第十四枢接点n,第十连杆109的第二端枢转连接至第二搁脚件106;第十四枢接点n处于第十连杆109的两个端部之间;第十一连杆108的一端枢转连接至第二搁脚件106,第十一连杆108的另一端枢转连接至第一搁脚件107。这里的第二搁脚件106能够在第一搁脚件107的基础上增大腿部组件100在休闲姿状态和躺姿状态时的延伸长度。
进一步地,第一搁脚件107上设置有避让缺口1071,用于避让第九连杆105和第十连杆109之间的枢转轴。这里的枢转轴指的是连接第九连杆105和第十连杆109铆钉或者销轴。定义第九连杆105和第十连杆109之间的连接点在第九连杆105上的正投影为第十五枢接点o,第九连杆105与第二驱动杆104之间的连接点在第九连杆105上的正投影为第十六枢接点p,第十四枢接点n在第九连杆105上的正投影与第十五枢接点o之间的连线为第一线段,第十六枢接点p与第十五枢接点o之间的连线为第二线段,第一线段与第二线段之间的夹角为钝角,且顶角点所在的第十五枢接点o朝向避让缺口1071设置。以此可避免第二搁脚件106调节过程中出现死点。
如图9和图10所示,本实施例中,第十连杆109上设置有第二限位凸起1092和第三限位凸起1091,其中:第二限位凸起1092朝向第一搁脚件107的一侧延伸设置,第三限位凸起1091沿朝向第二搁脚件106的一侧延伸设置;第二限位凸起1092处于第十四枢接点n与第三限位凸起1091之间,第三限位凸起1091处于第二限位凸起1092与第十连杆109的第二端之间。第二限位凸起1092用于在休闲姿状态和躺姿状态时限位第一搁脚件107,第三限位凸起1091用于在坐姿状态时限位第二搁脚件106。在坐姿状态下,第二搁脚件106收纳于第一搁脚件107的后侧。
本实施例中,背部组件300包括靠背连接件301和背部连杆302,靠背连接件301枢转连接至侧板201,背部连杆302的一端枢转连接至靠背连接件301,另一端枢转连接至第一连杆202。
图如5所示,在水平方向上,背部组件300的最高点与腿部组件100的最大距离为H1,H1=660mm-770mm。优选地,H1=712.23mm。如图7所示,当座椅支架处于躺姿状态时,腿部组件100的最高点与背部组件300的最高点之间的最短距离为H2,H2=1210mm-1320mm。优选地H2=1268.39mm;搁脚件的延伸方向与水平方向之间的夹角为γ,γ=5°-15°。优选地,γ=8°。本实施例中,搁脚件的延伸方向指的是,第一搁脚件107上侧面的最低点与第二搁脚件106上面之间的最高点之间的连线和水平方向之间的夹角。在其他实施例中,可选地,H1=720mm、740mm或者760mm;H2=1250mm、1270mm或者1290mm;γ=7°、9°或者11°。
本实施例提供的座椅支架所构成的座椅单元在坐姿时座深长度大,躺姿状态下整体延伸长度大,腿部组件100离开底面高度高,能够适应不同体型用户的零重力放松需求。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座椅单元,包括上述的座椅支架,以及与腿部组件100附接的脚凳、与联动组件200附接的坐席部和与背部组件300附接的靠背。座椅单元具体为功能沙发或者功能座椅。
本实用新型方案所公开的技术手段不仅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所公开的技术手段,还包括由以上技术特征任意组合所组成的技术方案。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2)

1.一种座椅支架,包括镜像设置的两个机械伸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械伸展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用于装配脚凳的腿部组件(100)、用于装配坐席部的联动组件(200)和用于装配靠背的背部组件(300),腿部组件(100)和背部组件(300)均与所述联动组件(200)可枢转连接;其中,腿部组件(100)包括搁脚件,用于附接所述脚凳;
所述联动组件(200)被配置为能够驱动腿部组件(100)和背部组件(300)使得机械伸展装置在坐姿状态、休闲姿状态和躺姿状态之间依次切换;
当机械伸展装置处于坐姿状态时,所述脚凳处于所述坐席部的前方斜下侧,在水平方向上,所述背部组件(300)的最高点与所述腿部组件(100)的最大距离为H1,H1=660mm-770mm;
当机械伸展装置处于躺姿状态时,所述脚凳处于所述坐席部的前方斜上侧;所述搁脚件的最高点与背部组件(300)的最高点之间的最短距离为H2,H2=1210mm-1320mm,所述搁脚件的延伸方向与水平方向之间的夹角为5°-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组件(200)包括侧板(201)、第一连杆(202)、第二连杆(203)和第三连杆(207),其中:
所述腿部组件(100)枢转连接至所述侧板(201)的前端部,所述背部组件(300)枢转连接至所述侧板(201)的后端部;
所述第一连杆(202)枢转连接至所述侧板(201),二者之间的连接点为第一枢接点(a);所述第一连杆(202)枢转连接至所述第二连杆(203)的一端,二者之间的连接点为第二枢接点(b);所述第二连杆(203)的另一端枢转连接至所述第三连杆(207),二者之间的连接点为第三枢接点(c);所述第三连杆(207)枢转连接至所述侧板(201),二者之间的连接点为第四枢接点(d);
所述第一连杆(202)靠近所述侧板(201)的后端部设置,所述第三连杆(207)靠近所述侧板(201)的前端部设置,所述第二连杆(203)处于所述第一连杆(202)和所述第三连杆(207)之间;
定义所述腿部组件(100)与所述侧板(201)之间的枢接点所在的枢接轴为第一轴,所述背部组件(300)与所述侧板(201)之间的枢接点所在的枢接轴为第二轴,所述第一枢接点(a)所在的枢接轴为第三轴,所述第一轴、所述第二轴和所述第三轴相互平行,所述第一轴与所述第二轴之间的最大距离为450mm-550mm,所述第一轴与第三轴之间的最大距离为400mm-510m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座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组件(200)还包括第四连杆(208)和第五连杆(209);
所述第五连杆(209)枢转连接至侧板(201);
所述第四连杆(208)的一端枢转连接至所述第五连杆(209),二者之间的连接点为第五枢接点(e);所述第四连杆(208)的另一端枢转连接至所述腿部组件(100),二者之间的连接点为第六枢接点(f);
所述第五枢接点(e)所在的枢接轴与所述第六枢接点(f)所在的枢接轴之间的距离为270mm-380m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座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组件(200)还包括底座、第一支撑杆(205)、第二支撑杆(206)和第六连杆(204);
所述第一支撑杆(205)的一端枢转连接至所述第三连杆(207),二者之间的连接点为第七枢接点(g),所述第一支撑杆(205)的另一端枢转连接至所述底座;
所述第二支撑杆(206)的一端枢转连接至所述第一连杆(202),二者之间的连接点为第八枢接点(h);所述第八枢接点(h)与所述第一枢接点(a)和所述第二枢接点(b)三者互不重合;所述第二支撑杆(206)的另一端枢转连接至所述底座;
所述第三枢接点(c)处于所述第四枢接点(d)与所述第七枢接点(g)之间;
所述第六连杆(204)的一端枢转连接至所述第五连杆(209),二者之间的连接点为第九枢接点(i);所述第六连杆(204)的另一端枢转连接至所述第一支撑杆(205),且二者之间的枢接点处于所述第一支撑杆(205)的两个端部之间;
定义所述第五连杆(209)与所述侧板(201)之间的连接点为第十枢接点(j),所述第十枢接点(j)处于所述第九枢接点(i)与所述第五枢接点(e)之间;
所述第十枢接点(j)处于所述第四枢接点(d)与所述第一枢接点(a)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座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组件(200)包括第七连杆(210)和第八连杆(211),所述第七连杆(210)的一端枢转连接至所述腿部组件(100),二者之间的连接点为第十一枢接点(k);所述第七连杆(210)的另一端枢转连接至所述第八连杆(211),二者之间的连接点为第十二枢接点(l);
所述第十一枢接点(k)所在的枢接轴与所述第十二枢接点(l)所在的枢接轴之间的距离为220mm-330mm;
所述第八连杆(211)用于与驱动件(400)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座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腿部组件(100)包括第一延伸杆(101)、第二延伸杆(102)、第一驱动杆(103)、第二驱动杆(104)和第一搁脚件(107),其中:
所述第一延伸杆(101)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一驱动杆(103)的第一端均枢转连接至所述联动组件(200);
所述第二延伸杆(102)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驱动杆(104)的第一端均枢转连接至所述第一搁脚件(107);
所述第一延伸杆(101)的第二端枢转连接至所述第二延伸杆(102)的第二端,所述第一驱动杆(103)的第二端枢转连接至所述第二驱动杆(104)的第二端;
所述第一延伸杆(101)与所述第二驱动杆(104)枢转连接,二者之间的连接点为第十三枢接点(m),所述第十三枢接点(m)处于所述第一延伸杆(101)的两个端部之间,所述第十三枢接点(m)处于第二驱动杆(104)的两个端部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座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十三枢接点(m)在所述第一延伸杆(101)上于靠近所述第一延伸杆(101)的第二端设置;
所述第十三枢接点(m)在所述第二驱动杆(104)上于靠近所述第二驱动杆(104)的第二端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座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延伸杆(101)上设置有第一限位凸起(1011),所述第一限位凸起(1011)朝向所述第二驱动杆(104)的一侧延伸设置;
所述第一限位凸起(1011)处于所述第十三枢接点(m)与所述第一延伸杆(101)的第一端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座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腿部组件(100)还包括第九连杆(105)、第十连杆(109)、第十一连杆(108)和第二搁脚件(106),其中:
所述第九连杆(105)的一端枢转连接至所述第二驱动杆(104),二者的连接点处于所述第二驱动杆(104)的第一端与所述第十三枢接点(m)之间;所述第九连杆(105)的另一端枢转连接至所述第十连杆(109)的第一端;
所述第十连杆(109)枢转连接至所述第一搁脚件(107),二者之间的连接点为第十四枢接点(n),所述第十连杆(109)的第二端枢转连接至所述第二搁脚件(106);所述第十四枢接点(n)处于所述第十连杆(109)的两个端部之间;
所述第十一连杆(108)的一端枢转连接至所述第二搁脚件(106),所述第十一连杆(108)的另一端枢转连接至所述第一搁脚件(107)。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座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十连杆(109)上设置有第二限位凸起(1092)和第三限位凸起(1091),其中:
所述第二限位凸起(1092)朝向所述第一搁脚件(107)的一侧延伸设置,所述第三限位凸起(1091)沿朝向所述第二搁脚件(106)的一侧延伸设置;
所述第二限位凸起(1092)处于所述第十四枢接点(n)与所述第三限位凸起(1091)之间,所述第三限位凸起(1091)处于所述第二限位凸起(1092)与所述第十连杆(109)的第二端之间。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座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搁脚件(107)上设置有避让缺口(1071),用于避让所述第九连杆(105)和所述第十连杆(109)之间的枢转轴。
12.一种座椅单元,包括如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座椅支架,以及与所述腿部组件(100)附接的脚凳、与所述联动组件(200)附接的坐席部和与背部组件(300)附接的靠背。
CN202321437174.5U 2023-06-07 2023-06-07 一种座椅支架及座椅单元 Active CN22045895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437174.5U CN220458957U (zh) 2023-06-07 2023-06-07 一种座椅支架及座椅单元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437174.5U CN220458957U (zh) 2023-06-07 2023-06-07 一种座椅支架及座椅单元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458957U true CN220458957U (zh) 2024-02-09

Family

ID=897764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437174.5U Active CN220458957U (zh) 2023-06-07 2023-06-07 一种座椅支架及座椅单元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45895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020149238A1 (en) Off-the-floor reclining chair
CN113796687B (zh) 一种座椅腿部斜收装置、座椅支架及座椅单元
US20130140856A1 (en) Reclining seating unit with tiltable headrest
JPH0521565B2 (zh)
WO2009038680A1 (en) Reclining seating unit with headrest
US5131717A (en) Reclining chair having a movable seat back and a movable seat bottom
WO2020177542A1 (zh) 一种沙发联动支架装置
JP2021037250A (ja) チェアー
CN216316590U (zh) 一种座椅调节装置及座椅单元
CN111067293A (zh) 一种带搁脚板的椅子
CN220458957U (zh) 一种座椅支架及座椅单元
WO2019144433A1 (zh) 沙发双电动机械装置
CN111053390A (zh) 一种椅子
CN218737999U (zh) 一种座位单元用调节装置及座位单元
CN111616541A (zh) 一种椅架
CN210330014U (zh) 一种沙发联动支架装置
WO2022257212A1 (zh) 座面倾角调节结构以及休闲椅
CN115177110A (zh) 一种座位单元用调节装置及座位单元
CN113576191A (zh) 双电机分控型高承载零重力老人椅铁架
CN112006467A (zh) 一种沙发伸缩装置
CN111096594A (zh) 一种椅子及其搁脚板组件
CN219895130U (zh) 一种升降底座及座椅单元
JP3225237U (ja) チェアー
CN211722463U (zh) 一种椅子
CN217658850U (zh) 椅子及其靠背调节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