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457792U - 一种液冷新能源汽车充电枪 - Google Patents

一种液冷新能源汽车充电枪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457792U
CN220457792U CN202322021622.XU CN202322021622U CN220457792U CN 220457792 U CN220457792 U CN 220457792U CN 202322021622 U CN202322021622 U CN 202322021622U CN 220457792 U CN220457792 U CN 22045779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oling
liquid
seat
shell
new energ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021622.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明
黎欢乐
何映宽
谭方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Yiwa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Yiw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Yiwa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Yiw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021622.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45779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45779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45779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72Electromobility specific charging systems or methods for batteries, ultracapacitors, supercapacitors or double-layer capacit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4Plug-in electric vehicles

Landscapes

  • Electric Propulsion And Brak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能对线芯进行冷却,且外接水管采用单进单出的连接方式,实现两进两出的冷却效果的液冷新能源汽车充电枪。采用的技术方案包括:液冷新能源汽车充电枪,包括枪头和连接于所述枪头的液冷线束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线束总成包括:外壳,由左壳体和右壳体组成;第一冷却座设在所述外壳内,设有二个独立间隔的第一冷却腔,前端设有二个分别与所述第一冷却腔连通的第一冷却管接头,通过所述第一冷却管接头分别连接有二根第一冷却管;接线排,前端设置于所述第一冷却座的第一冷却腔内,后端伸出所述外壳;进液座,设置在所述第一冷却座一侧,下端设有二根第二冷却管接头,通过所述第二冷却管接头分别连接有二根第二冷却管。

Description

一种液冷新能源汽车充电枪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新能源汽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液冷新能源汽车充电枪。
背景技术
自21世纪以来,我国电动汽车行业取得了快速的发展,而与之对应的电动汽车充放电设备也得到了较大的进步,但相比传统汽车仍有不足之处,例如根据现有实际情况显示,汽车充电领域中最快的直流快充,平均仍然需要1小时才能充满,这相比加油只需要5-10分钟就能加满,还有较长的路要走。
所以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充电设备制造商不断的提升充电功率来实现快速充电,降低充电时长,而大电流充电势必会让充电端子部件产生大量的热量,随着端子温度持续升高,充电过程会触发温度保护导致不能充电,严重的会发生燃烧。因此大功率充电过程中,如何降低充电时端子部件的温度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市面上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枪,主要采用水冷的方式对充电端子进行冷却,为提高冷却效果,通常采用两进两出的液冷枪结构。存在的主要缺点是:1、无法对线芯实现冷却;2、外接水管有四根,接水管较为麻烦,且容易出错。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对线芯进行冷却,且外接水管采用单进单出的连接方式,实现两进两出的冷却效果的液冷新能源汽车充电枪。
为解决上述问题,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包括:
液冷新能源汽车充电枪,包括枪头和连接于所述枪头的液冷线束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线束总成包括:
外壳,由左壳体和右壳体组成;
第一冷却座设在所述外壳内,设有二个独立间隔的第一冷却腔,前端设有二个分别与所述第一冷却腔连通的第一冷却管接头,通过所述第一冷却管接头分别连接有二根第一冷却管;
接线排,前端设置于所述第一冷却座的第一冷却腔内,后端伸出所述外壳;
进液座,设置在所述第一冷却座一侧,下端设有二根第二冷却管接头,通过所述第二冷却管接头分别连接有二根第二冷却管;
出液座,设在所述第一冷却座的另一侧,且内腔分别与所述第一冷却座的二个所述第一冷却腔连通;
进液总接头,设在所述外壳端面,下端与所述进液座螺纹连接;
出液总接头,设在所述外壳端面,下端与所述出液座螺纹连接;
电缆,穿设在所述第一冷却管内,端部穿过所述第一冷却管接头与所述接线排连接;
绝缘套,包裹于所述电缆与所述接线排连接处,前端对准所述第一冷却管接头内腔,后端与所述第一冷却座的端部密封连接。
所述的液冷新能源汽车充电枪,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套的前端设有第一密封圈和抵于所述第一密封圈的第一绝缘衬套,所述第一绝缘衬套端部设有一组抵于所述第一冷却管接头内壁的第一支撑脚,相邻的所述第一支撑脚之间形成有供冷却液流过的第一通道,所述绝缘套的后端设有与所述第一冷却座的端部密封连接的第二密封圈。
所述的液冷新能源汽车充电枪,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液座包括内螺纹接口、设在所述内螺纹接口下端的出液室,所述出液室的内腔通过隔离筋分隔成有第一出液腔和第二出液腔,所述第一冷却座的二个第一冷却腔侧壁分别设有与所述第一出液腔、第二出液腔连通的通孔,所述出液室的端面设有第五密封圈。
所述的液冷新能源汽车充电枪,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却座的后端设有端子隔板,通过所述端子隔板将二根所述接线排进行隔离。
所述的液冷新能源汽车充电枪,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总接头、出液总接头均由中间座和转接头组成,所述中间座下端外螺纹,所述转接头包括转接头主体、呈夹角设置在所述转接头主体上端的第三冷却管接头、同心设置在所述转接头主体内的插芯,通过所述插芯插接于所述中间座上端,所述转接头主体侧壁至少设有4个圆周排列的定位孔,所述转接头上设有4根与所述定位孔连接的定位柱。
所述的液冷新能源汽车充电枪,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缆护套,所述第一冷却管、第二冷却管均穿设在所述电缆护套内,所述电缆护套通过端部的线缆紧固件固定于所述外壳。
所述的液冷新能源汽车充电枪,其特征在于,所述枪头包括:
枪头壳体,设有DC端子插接孔和辅助端子插接孔;
辅助端子,插接于所述枪头壳体的辅助端子插接孔;
第二冷却座,安装于所述枪头壳体后端,设有二个独立间隔的第二冷却腔,前端抵于所述辅助端子;
包胶DC端子,前端插接于所述枪头壳体的DC端子插接孔内,后端与所述电缆连接后,设置包胶层,并置于所述第二冷却座的第二冷却腔内;
第二绝缘衬套,设在所述包胶层后端,内部设有第四密封圈用于对所述电缆与包胶层的连接处进行密封,端部设有第二支撑脚,相邻的所述第二支撑脚之间形成有供冷却液流过的第二通道;
后盖,封盖于所述第二冷却座后端,前端设有第三密封圈,后端设有二根分别与所述第一冷却管连接的第四冷却管接头和二根分别与所述第二冷却管连接的第五冷却管接头,所述第四冷却管接头、第五冷却管接头均与所述第二冷却座的第二冷却腔连通。
所述的液冷新能源汽车充电枪,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盖前端设有二根分别与所述第五冷却管接头连接的导流管,所述导流管将冷却液导流至所述第二冷却座的第二冷却腔前端。
所述的液冷新能源汽车充电枪,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胶DC端子上设有卡槽,通过在所述卡槽内装入C形卡簧,将其固定于所述第二冷却座,所述包胶DC端子对应所述卡槽的两侧均设有第六密封圈。
所述的液冷新能源汽车充电枪,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胶层的两端设有防呆凸点。
本实用新型的液冷新能源汽车充电枪优点如下:1、除了可以对枪头内的DC端子进行冷却外,还可以对电缆的整个线芯以及接线排进行冷却,从而大大提高了冷却效果;2、外接水管采用单进单出的连接方式,分别与进液总接头和出液总接头连接,在减少了外接水管数量的同时,又能实现两进两出的冷却效果。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液冷枪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液冷线束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液冷线束总成的爆炸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液冷线束总成的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冷却座和出液座的连接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液冷线束总成内部零件的安装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液冷线束总成内部零件与外壳之间的安装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接线排与接线排的连接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冷却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进液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绝缘衬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出液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进液总接头或出液总接头的剖视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冷线束总成的进液示意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冷线束总成的出液示意图;
图16是本实用新型液冷枪头的爆炸图;
图17是本实用新型液冷枪头的剖视图;
图18是本实用新型后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19是本实用新型第二绝缘衬套的剖视图;
图20是本实用新型电缆和包胶DC端子的连接示意图;
图21是本实用新型液冷枪头的横向进液和出液示意图;
图22是本实用新型液冷枪头的纵向进液和出液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2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液冷新能源汽车充电枪,包括液冷枪头1和连接于所述液冷枪头1的液冷线束总成2。所述液冷线束总成2包括:外壳3、第一冷却座4、接线排5、进液座6、出液座7、进液总接头8、出液总接头9、电缆10和绝缘套11。所述外壳3由左壳体12和右壳体13组成,所述左壳体12和右壳体13之间通过螺丝58紧固。所述第一冷却座4设在所述外壳3内,并通过所述外壳3内部的支撑筋结构对其固定。所述第一冷却座4设有二个独立间隔的第一冷却腔14,所述第一冷却座4前端一体注塑成型有二根分别与所述第一冷却腔14连通的第一冷却管接头15,通过所述第一冷却管接头15分别连接有二根第一冷却管16,所述第一冷却管16作为出液管。所述接线排5前端设置于所述第一冷却座4的第一冷却腔14内,所述接线排5后端伸出所述外壳3,用于与充电桩上的输入电源连接。所述进液座6设置在所述第一冷却座4一侧,并通过螺丝紧固,所述进液座6下端设有二根第二冷却管接头17,通过所述第二冷却管接头17分别连接有二根第二冷却管18,所述第二冷却管18作为进液管。所述出液座7设在所述第一冷却座4的另一侧,并通过螺丝紧固, 且所述出液座7内腔分别与所述第一冷却座4的二个所述第一冷却腔14连通,所述出液座7的端面设有第五密封圈60,以实现与所述第一冷却座4之间的密封。所述进液总接头8设在所述外壳3端面,所述进液总接头8的下端与所述进液座6螺纹连接。所述出液总接头9设在所述外壳3端面,所述出液总接头9的下端与所述出液座7螺纹连接。所述进液总接头8用于与充电桩水循环系统上的进液总管连接,所述出液总接头9用于与充电桩水循环系统上的出液总管连接。所述电缆10穿设在所述第一冷却管16内,并留有供冷却液通过的通道。所述电缆10的端部穿过所述第一冷却管接头15与所述接线排5连接。所述电缆10与所述接线排5之间理想采用超声波焊接固定。所述绝缘套11包裹于所述电缆10与所述接线排5连接处,且所述绝缘套11前端对准所述第一冷却管接头15内腔,所述绝缘套11后端与所述第一冷却座4的端部密封连接。采用上述结构后,还有一个优点是:所述第一冷却座4、接线排5、进液座6、出液座7、进液总接头8、出液总接头9、电缆10及绝缘套11能装配成总成后,再安装至所述外壳3内,从而更便于装配和维护。
优选的,所述绝缘套11的前端内部设有第一密封圈19,所述绝缘套11的前端外部设有第一绝缘衬套20,所述第一绝缘衬套20抵于所述第一密封圈19的后端,所述第一绝缘衬套20理想采用挂扣61与所述绝缘套11挂接。通过所述第一密封圈19和第一绝缘衬套20的作用,以实现所述电缆10与所述绝缘套11之间的密封。所述第一绝缘衬套20端部设有一组抵于所述第一冷却管接头15内壁的第一支撑脚21,相邻的所述第一支撑脚21之间形成有供冷却液流过的第一通道22,以确保冷却液的正常通过。所述绝缘套11的后端设有与所述第一冷却座4的端部密封连接的第二密封圈23,以实现与所述第一冷却座4之间的密封。
优选的,所述出液座7包括内螺纹接口24和设在所述内螺纹接口24下端的出液室25,通过所述螺纹接口24与出液总接头9螺纹连接。所述出液室25的内腔通过隔离筋26分隔成有第一出液腔27和第二出液腔28,所述第一冷却座4的二个第一冷却腔14侧壁分别设有与所述第一出液腔27、第二出液腔28连通的通孔29,从而实现对二根所述第一冷却管16独立循环出水,防止相互干扰。
优选的,所述第一冷却座4的后端设有端子隔板30,并通过螺丝紧固。通过所述端子隔板30将二根所述接线排5进行隔离,以防止所述接线排5之间的短路。
优选的,所述进液总接头8、出液总接头9均由中间座31和转接头32组成,所述中间座31下端外螺纹,所述转接头32包括转接头主体33、呈夹角设置在所述转接头主体33上端的第三冷却管接头34和同心设置在所述转接头主体33内的插芯35,通过所述插芯35插接于所述中间座31上端,所述转接头主体33侧壁设有4个圆周排列的定位孔36,所述转接头32上设有4根与所述定位孔36连接的定位柱37。所述转接头32为一体成型、且具有一定弹性的塑胶件,使得所述转接头32能根据需要按不同的方向安装在所述中间座31上端,并通过定位柱37进行固定,从而使用更加灵活。所述第三冷却管接头34与转接头主体33之间的夹角理想为90度,以方便与外接水管进行连接。
优选的,还包括电缆护套38,所述第一冷却管16、第二冷却管18均穿设在所述电缆护套38内,以起到保护冷却管和电缆的作用。所述电缆护套38通过端部的线缆紧固件39固定于所述外壳3,所述线缆紧固件39为橡胶块。
优选的,所述液冷枪头1包括:枪头壳体40、辅助端子43、第二冷却座44、包胶DC端子45、第二绝缘衬套46和后盖47。所述枪头壳体40设有DC端子插接孔41和辅助端子插接孔42。所述辅助端子43插接于所述枪头壳体40的辅助端子插接孔42,用于检测信号等。所述第二冷却座44安装于所述枪头壳体40后端,并通过挂钩或螺丝固定。所述第二冷却座44设有二个独立间隔的第二冷却腔48,所述第二冷却座44前端抵于所述辅助端子43,以起到对所述辅助端子43的止退作用。所述包胶DC端子45前端插接于所述枪头壳体40的DC端子插接孔41内,所述包胶DC端子45后端与所述电缆10连接后,再设置包胶层49,并置于所述第二冷却座44的第二冷却腔48内。通过所述包胶层49对所述包胶DC端子45后端及所述电缆10与冷却液之间进行绝缘隔离。所述第二绝缘衬套46设在所述包胶层49后端,并通过挂扣连接。所述第二绝缘衬套46内部设有第四密封圈59用于对所述电缆10与包胶层49的连接处进行密封,所述第二绝缘衬套46端部设有第二支撑脚50,相邻的所述第二支撑脚50之间形成有供冷却液流过的第二通道63,以确保冷却液的正常通过。所述后盖47封盖于所述第二冷却座44后端,并通过螺丝紧固。所述后盖47前端设有第三密封圈51,所述后盖47后端设有二根分别与所述第一冷却管16连接的第四冷却管接头52和二根分别与所述第二冷却管18连接的第五冷却管接头53,所述第四冷却管接头52、第五冷却管接头53均与所述第二冷却座44的第二冷却腔48连通。进而能形成装配总成后与所述液冷线束总成2快速连接。在实际应用时,所述液冷枪头1后端还应连接有手柄(图中未示),所述第二绝缘衬套46和后盖47均设在手柄内,所述电缆护套38的前端也与手柄连接。
优选的,所述后盖47前端设有二根分别与所述第五冷却管接头53连接的导流管54,所述导流管54将冷却液导流至所述第二冷却座44的第二冷却腔48前端。从而使所述第二冷却座44的第二冷却腔48内冷却液从前往后循环,进而进一步提高冷却效果。
优选的,所述包胶DC端子45上设有卡槽55,通过在所述卡槽55内装入C形卡簧56,将其固定于所述第二冷却座44,以提高所述包胶DC端子45安装的稳定性。所述包胶DC端子45对应所述卡槽55的二端均设有第六密封圈62,以分别实现与所述第二冷却座44和所述枪头壳体40之间的密封。
优选的,所述包胶层49的两端设有防呆凸点57,所述第二冷却座44内设有与之唯一对应的凹槽,以防止所述包胶DC端子45位置安装错误。
上所述,并非对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案例揭示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结构及技术内容做出些许的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案例,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案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液冷新能源汽车充电枪,包括液冷枪头(1)和连接于所述液冷枪头(1)的液冷线束总成(2),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线束总成(2)包括:
外壳(3),由左壳体(12)和右壳体(13)组成;
第一冷却座(4),设在所述外壳(3)内,设有二个独立间隔的第一冷却腔(14),前端设有二个分别与所述第一冷却腔(14)连通的第一冷却管接头(15),通过所述第一冷却管接头(15)分别连接有二根第一冷却管(16);
接线排(5),前端设置于所述第一冷却座(4)的第一冷却腔(14)内,后端伸出所述外壳(3);
进液座(6),设置在所述第一冷却座(4)一侧,下端设有二根第二冷却管接头(17),通过所述第二冷却管接头(17)分别连接有二根第二冷却管(18);
出液座(7),设在所述第一冷却座(4)的另一侧,且内腔分别与所述第一冷却座(4)的二个所述第一冷却腔(14)连通;
进液总接头(8),设在所述外壳(3)端面,下端与所述进液座(6)螺纹连接;
出液总接头(9),设在所述外壳(3)端面,下端与所述出液座(7)螺纹连接;
电缆(10),穿设在所述第一冷却管(16)内,端部穿过所述第一冷却管接头(15)与所述接线排(5)连接;
绝缘套(11),包裹于所述电缆(10)与所述接线排(5)连接处,前端对准所述第一冷却管接头(15)内腔,后端与所述第一冷却座(4)的端部密封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新能源汽车充电枪,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套(11)的前端设有第一密封圈(19)和抵于所述第一密封圈(19)的第一绝缘衬套(20),所述第一绝缘衬套(20)端部设有一组抵于所述第一冷却管接头(15)内壁的第一支撑脚(21),相邻的所述第一支撑脚(21)之间形成有供冷却液流过的第一通道(22),所述绝缘套(11)的后端设有与所述第一冷却座(4)的端部密封连接的第二密封圈(2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新能源汽车充电枪,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液座(7)包括内螺纹接口(24)、设在所述内螺纹接口(24)下端的出液室(25),所述出液室(25)的内腔通过隔离筋(26)分隔成有第一出液腔(27)和第二出液腔(28),所述第一冷却座(4)的二个第一冷却腔(14)侧壁分别设有与所述第一出液腔(27)、第二出液腔(28)连通的通孔(29),所述出液室(25)的端面设有第五密封圈(6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新能源汽车充电枪,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却座(4)的后端设有端子隔板(30),通过所述端子隔板(30)将二根所述接线排(5)进行隔离。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新能源汽车充电枪,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总接头(8)、出液总接头(9)均由中间座(31)和转接头(32)组成,所述中间座(31)下端外螺纹,所述转接头(32)包括转接头主体(33)、呈夹角设置在所述转接头主体(33)上端的第三冷却管接头(34)、同心设置在所述转接头主体(33)内的插芯(35),通过所述插芯(35)插接于所述中间座(31)上端,所述转接头主体(33)侧壁至少设有4个圆周排列的定位孔(36),所述转接头(32)上设有4根与所述定位孔(36)连接的定位柱(37)。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新能源汽车充电枪,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缆护套(38),所述第一冷却管(16)、第二冷却管(18)均穿设在所述电缆护套(38)内,所述电缆护套(38)后端通过线缆紧固件(39)固定于所述外壳(3)。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新能源汽车充电枪,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枪头(1)包括:
枪头壳体(40),设有DC端子插接孔(41)和辅助端子插接孔(42);
辅助端子(43),插接于所述枪头壳体(40)的辅助端子插接孔(42);
第二冷却座(44),安装于所述枪头壳体(40)后端,设有二个独立间隔的第二冷却腔(48),前端抵于所述辅助端子(43);
包胶DC端子(45),前端插接于所述枪头壳体(40)的DC端子插接孔(41)内,后端与所述电缆(10)连接后,设置包胶层(49),并置于所述第二冷却座(44)的第二冷却腔(48)内;
第二绝缘衬套(46),设在所述包胶层(49)后端,内部设有第四密封圈(59)用于对所述电缆(10)与包胶层(49)的连接处进行密封,端部设有第二支撑脚(50),相邻的所述第二支撑脚(50)之间形成有供冷却液流过的第二通道(63);
后盖(47),封盖于所述第二冷却座(44)后端,前端设有第三密封圈(51),后端设有二根分别与所述第一冷却管(16)连接的第四冷却管接头(52)和二根分别与所述第二冷却管(18)连接的第五冷却管接头(53),所述第四冷却管接头(52)、第五冷却管接头(53)均与所述第二冷却座(44)的第二冷却腔(48)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液冷新能源汽车充电枪,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盖(47)前端设有二根分别与所述第五冷却管接头(53)连接的导流管(54),所述导流管(54)将冷却液导流至所述第二冷却座(44)的第二冷却腔(48)前端。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液冷新能源汽车充电枪,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胶DC端子(45)上设有卡槽(55),通过在所述卡槽(55)内装入C形卡簧(56),将其固定于所述第二冷却座(44),所述包胶DC端子(45)对应所述卡槽(55)的两侧均设有第六密封圈(62)。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液冷新能源汽车充电枪,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胶层(49)的两端设有防呆凸点(57)。
CN202322021622.XU 2023-07-31 2023-07-31 一种液冷新能源汽车充电枪 Active CN22045779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021622.XU CN220457792U (zh) 2023-07-31 2023-07-31 一种液冷新能源汽车充电枪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021622.XU CN220457792U (zh) 2023-07-31 2023-07-31 一种液冷新能源汽车充电枪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457792U true CN220457792U (zh) 2024-02-06

Family

ID=897258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021622.XU Active CN220457792U (zh) 2023-07-31 2023-07-31 一种液冷新能源汽车充电枪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45779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887733B (zh) 一种自冷式导电接触件及连接器
CN108199162B (zh) 液冷充电插座
JP7075144B2 (ja) 一種の大電力充電スタンドの正負極液冷電気ケーブルの直列冷却構造
CN212991393U (zh) 一种带有插针端子的电源芯线的液冷装置
CN207416561U (zh) 具有散热功能的充电枪
CN109788713A (zh) 一种流体冷却充电装置
CN107487215A (zh) 具有散热功能的充电枪
CN220457792U (zh) 一种液冷新能源汽车充电枪
CN115939815A (zh) 流体隔离冷却的充电结构及具有其的充电连接器
CN116981224A (zh) 一种液冷新能源汽车充电枪
CN207416580U (zh) 车辆的充电装置以及车辆
CN109768405B (zh) 一种大功率充电桩用液冷电缆电极的冷却液双通道结构
KR102569641B1 (ko) 파워 서플라이 코어 와이어의 액체 냉각 장비
CN115986454A (zh) 直通式大流量液冷端子及连接器
CN114389078A (zh) 一种带有插针端子的电源芯线的液冷装置
CN114289842B (zh) 一种模块化机器人用焊枪
CN220842222U (zh) 一种浸没式液冷充电枪
CN211641866U (zh) 一种具有液冷结构的大功率充电桩用充电枪
CN213183715U (zh) 电动车辆欧标直流充电插座用的液冷电缆
CN114824839A (zh) 液冷端子和充电枪
CN110289513B (zh) 充电枪用电缆与充电枪接线端子的连接结构
CN110165459B (zh) 充电枪用电缆与充电枪接线端子的连接结构
CN114537181A (zh) 一种大电流端子的油冷结构
CN220672901U (zh) 一种液冷充电枪端子及液冷充电枪
CN112713414A (zh) 一种大功率充电用液冷端子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