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451150U - 防震装置 - Google Patents
防震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0451150U CN220451150U CN202321556834.1U CN202321556834U CN220451150U CN 220451150 U CN220451150 U CN 220451150U CN 202321556834 U CN202321556834 U CN 202321556834U CN 220451150 U CN220451150 U CN 22045115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uilding
- support
- buffer
- protective cover
- foundation pi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9000000872 buff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6
- 230000003014 reinfor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4
- 230000008093 suppor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8
- 230000001681 prote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4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
- 230000035939 shock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
- 239000006096 absorb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8000013016 damp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0000002787 reinforcemen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0000004308 accommod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2955 iso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1
- 230000003628 ero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101150054854 POU1F1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6
- 235000017166 Bambusa arundinacea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3
- 235000017491 Bambusa tulda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3
- 241001330002 Bambuseae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5000015334 Phyllostachys viridi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1425 bamboo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1125 extru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70 limi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32683 ag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139 buffer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66 cas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111 delay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347 inj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924 injec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6961 part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35 prolong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493 shap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11 soli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23 soli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313 weaken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Buildings Adapted To Withstand Abnormal External Influen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震装置,所述防震装置包括支撑框架、缓冲组件;加固杆和防雨板,支撑框架适于安装在基坑内,且支撑框架内部具有容纳空间,缓冲组件安装在容纳空间内,缓冲组件适于与建筑支柱相连,加固杆的一端适于伸入基坑内,加固杆的另一端与缓冲组件相连以支撑缓冲组件,防雨板套设在建筑支柱上,且防雨板位于基坑上以盖合基坑。本实用新型的防震装置,可以避免雨水的侵蚀,提高抗震结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工程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震装置。
背景技术
建筑物的搭建需要在建筑物的底部设置地基和支撑柱,通常,为了降低地震对建筑物造成的损害,会在支撑柱上安装抗震结构。
相关技术中的裸露在外界,容易受到雨水的侵蚀和空气氧化,造成抗震结构使用寿命降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的实施例提出一种防震装置,可以避免雨水的侵蚀,提高抗震结构使用寿命。
本发明实施例的防震装置,包括:支撑框架,所述支撑框架适于安装在基坑内,且所述支撑框架内部具有容纳空间,缓冲组件,所述缓冲组件安装在所述容纳空间内,所述缓冲组件适于与建筑支柱相连;加固杆,所述加固杆的一端适于伸入基坑内,所述加固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缓冲组件相连以支撑所述缓冲组件;防雨板,所述防雨板套设在所述建筑支柱上,且所述防雨板位于所述基坑上以盖合所述基坑。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防震装置,可以避免雨水的侵蚀,提高抗震结构使用寿命。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缓冲组件包括下缓冲板、上缓冲板和缓冲弹簧,所述下缓冲板与所述加固杆相连,所述缓冲弹簧设在所述下缓冲板和上缓冲板之间,所述上缓冲板与建筑支柱相连。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缓冲组件还包括承载块,所述承载块设在所述下缓冲板和上缓冲板之间,且所述承载块与所述缓冲弹簧间隔布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防震装置还包括防护罩,所述防护罩位于所述建筑支柱的外部,且所述建筑支柱至少部分伸入所述防护罩内,所述防护罩与所述上缓冲板相连。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防震装置还包括支撑件,所述支撑件的一端与所述建筑支柱相连,所述支撑件的另一端与所述防护罩相连。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防震装置还包括缓冲筒,所述缓冲筒设在所述防护罩与所述支撑框架之间,且所述缓冲筒沿所述建筑支柱的宽度方向延伸。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缓冲筒包括弹簧筒,所述弹簧筒的一端固定有推块,推块的一端与所述支撑框架的内壁相连。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防震装置还包括承载杆,所述承载杆的一端与所述防护罩相连,所述承载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支撑框架相连。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防震装置还包括密封圈,所述密封圈套设在所述建筑支柱上,且所述密封圈位于所述防雨板与所述建筑支柱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框架的上设有加固孔,且所述加固杆穿过所述加固孔且伸入所述基坑内,所述加固孔内填充有混凝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防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是欧式防震装置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缓冲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缓冲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基坑1,支撑框架2,加固孔3,加固杆4,混凝土5,缓冲筒6、承载杆7,防雨板8,密封圈9,建筑支柱10,安装螺栓11,防护罩12,支撑件13,缓冲组件14,下缓冲板1401,上缓冲板1402,缓冲弹簧1403,承载块1404,推块15,弹簧筒1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防震装置,包括支撑框架2、缓冲组件14;加固杆4和防雨板8,支撑框架2适于安装在基坑1内,且支撑框架2内部具有容纳空间,缓冲组件14安装在容纳空间内,缓冲组件14适于与建筑支柱10相连,加固杆4的一端适于伸入基坑1内,加固杆4的另一端与缓冲组件14相连以支撑缓冲组件14,防雨板8套设在建筑支柱10上,且防雨板8位于基坑1上以盖合基坑1。
需要说明的是,支撑框架2通过浇筑的方式在基坑1内浇筑成型,加固杆4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加固杆4分别设在支撑框架2的底部和侧边,且多个加固杆4间隔布置。
具体地,如图1所示,支撑框架2的上端面与基坑1的上端面平齐,支撑框架2的上端具有开口以供建筑支柱10伸入支撑框架2内,缓冲组件14设在支撑框架2内,且建筑支柱10的下端与缓冲组件14相连,防雨板8套设在建筑支柱10上,且防雨板8位于通过安装螺栓11安装在基坑1上端以密封基坑1和支撑框架2上端的开口。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防震装置,通过设置有防雨板8和安装螺栓11,将防雨板8固定套在建筑支柱10的外部,并使用安装螺栓11对防雨板8进行固定,防雨板8的设置对雨水起到了阻挡的作用,从而使得缓冲组件14不易受到雨水的侵蚀,进而延缓了缓冲组件14的老化速率,使其更加耐用可以避免雨水的侵蚀,提高抗震结构使用寿命。
在一些实施例中,缓冲组件14包括下缓冲板1401、上缓冲板1402和缓冲弹簧1403,下缓冲板1401与加固杆4相连,缓冲弹簧1403设在下缓冲板1401和上缓冲板1402之间,上缓冲板1402与建筑支柱10相连。
例如,缓冲弹簧1403的数量可以为多个,多个缓冲弹簧1403分别设在上缓冲板1402和戏啊缓冲板之间,多个缓冲弹簧1403均匀分布在上缓冲板1402和下缓冲板1401之间,通过设置多个缓冲弹簧1403,不仅可以提高对建筑支柱10的减震效果,还可以保证减震的均匀性。
具体地,如图1和图4所示,下缓冲板1401和上缓冲板1402平行布置,缓冲弹簧1403的上端与上缓冲板1402抵接,缓冲弹簧1403的下端与下缓冲板1401抵接,上缓冲板1402与建筑支柱10的下端面接触。通过设置上缓冲板1402和下缓冲板1401,并在上缓冲板1402和下缓冲板1401支架设置缓冲弹簧1403,当建筑支柱10受到纵向的震动力,上缓冲板1402上下移动并不断的压缩缓冲弹簧1403,缓冲弹簧1403对震动力进行缓冲。
在一些实施例中,缓冲组件14还包括承载块1404,承载块1404设在下缓冲板1401和上缓冲板1402之间,且承载块1404与缓冲弹簧1403间隔布置。
具体地,如图4所示,承载块1404的上端面与上缓冲板1402相连,承载块1404的下端面与下缓冲板1401相连,承载块1404与缓冲弹簧1403间隔布置,例如,承载块1404的数量可以为多个,多个承载块1404在上缓冲板1402和下缓冲板1401之间均有间隔布置,且多个承载块1404与多个缓冲弹簧1403在上缓冲板1402和下缓冲板1401之间交错布置。通过设置承载块1404,当承载块1404受挤压破碎时,会消耗部分震动能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防震装置还包括防护罩12,防护罩12位于建筑支柱10的外部,且建筑支柱10至少部分伸入防护罩12内,防护罩12与上缓冲板1402相连。
具体地,如图1所示,防护罩12位于支撑框架2内,防护罩12环绕在建筑支柱10的外部,防护罩12的下端与上缓冲板1402相连,通过设置防护罩12,可以进一步提高对建筑支柱10的防护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防震装置还包括支撑件13,支撑件13的一端与建筑支柱10相连,支撑件13的另一端与防护罩12相连。
具体地,如图1所示,支撑件13沿水平方向延伸,支撑件13设在建筑支柱10与防护罩12之间,支撑件13与建筑支柱10相接触的一端为半环形,即支撑件13与建筑支柱10接触的一侧端面与建筑支柱10的外表面相配合,保证支撑件13与建筑支柱10的接触面积和支撑稳定性。
例如,支撑件13的数量可以为多个,多个支撑件13沿建筑支柱10的周向间隔布置,保证对建筑支柱10四周支撑的均匀性和稳定性。通过设置多个支撑件13可以提高对建筑支柱10横向的支撑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防震装置还包括缓冲筒,缓冲筒设在防护罩12与支撑框架2之间,且缓冲筒沿建筑支柱10的宽度方向延伸。
具体地,如图1和图3所示,缓冲筒沿水平方向延伸,缓冲筒设在支撑框架2与防护罩12之间,通过设置缓冲筒缓冲横向震动,提高对建筑支柱10的横向减震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缓冲筒包括弹簧筒16,弹簧筒16的一端固定有推块15,推块15的一端与支撑框架2的内壁相连。
具体地,如图3所示,弹簧筒16位于缓冲筒内部,推块15与弹簧筒16的一端相连,推块15的另一端与支撑框架2相连,当建筑支柱10受到横向震动时,推块15压缩或拉伸弹簧筒16内的弹簧,从而对建筑支柱10进行横向的缓冲。
在一些实施例中,防震装置还包括承载杆,承载杆的一端与防护罩12相连,承载杆的另一端与支撑框架2相连。
具体地,如图1所示,承载杆沿水平方向延伸,承载杆设在防护罩12和支撑框架2之间,承载杆不仅可以提高对防护罩12的支撑效果,当承载杆受挤压破碎时,会消耗部分震动能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防震装置还包括密封圈9,密封圈9套设在建筑支柱10上,且密封圈9位于防雨板8与建筑支柱10之间。
具体地,如图1所示,密封圈9为橡胶密封圈9,密封圈9套设在建筑支柱10上,密封圈9位于防雨板8和建筑支柱10之间,密封圈9可以提高防雨板8与建筑支柱10之间的密封性,提高对缓冲组件14的防护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框架2的上设有加固孔3,且加固杆4穿过加固孔3且伸入基坑1内,加固孔3内填充有混凝土5。
具体地,如图1所示,支撑框架2的底部和侧边设有多个加固孔3,加固杆4穿设在加固孔3内,加固孔3内填充有混凝土5堆加固杆4进行固定,提高加固杆4的支撑强度。通过设置有加固孔3、加固杆4和混凝土5,将加固杆4从加固孔3的内部穿过并插入地基内,再往加固孔3的内部注入混凝土5,待混凝土5凝固成型后,加固杆4便牢牢的固定在加固孔3的内部,加固杆4的设置对结构主框体起到了加固的作用,从而提高了该结构的稳固性,使得该结构在震动中不易松动或偏移。
下面参照图1至图4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防震装置的运行原理。
使用时,首先,将加固杆4从加固孔3的内部穿过并插入地基内,再往加固孔3的内部注入混凝土5,待混凝土5凝固成型后,加固杆4便固定在加固孔3的内部,加固杆4的设置对支撑框架2起到了加固的作用,从而提高了该支撑框架2的稳固性,使得支撑框架2在震动中不易松动或偏移,然后,在建筑物发生震动时,例如发生地震时,防护罩12和支撑件13保证了建筑支柱10的稳定性,缓冲组件14受到纵向的震动力,其中,上缓冲板1402上下移动并不断的压缩缓冲弹簧1403和承载块1404,缓冲弹簧1403对震动力进行缓冲,当承载块1404受挤压破碎时,会消耗部分震动能量,同时,推块15受到横向的震动力,推块15压缩缓冲筒内部的弹簧筒16,弹簧筒16对震动力进行缓冲,承载杆受挤压破碎时,会消耗部分震动能量,通过对纵向、横向震动力同时进行削弱,从而改善了抗震结构的抗震效果,最后,将防雨板8固定套在建筑支柱10的外部,并使用安装螺栓11对防雨板8进行固定,防雨板8的设置对雨水起到了阻挡的作用,密封圈9的设置保证了防雨板8与建筑支柱10之间的密封性,从而使得该结构不易受到雨水的侵蚀,进而延缓了结构的老化速率,使其更加耐用。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发明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防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撑框架,所述支撑框架适于安装在基坑内,且所述支撑框架内部具有容纳空间,
缓冲组件,所述缓冲组件安装在所述容纳空间内,所述缓冲组件适于与建筑支柱相连;
加固杆,所述加固杆的一端适于伸入基坑内,所述加固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缓冲组件相连以支撑所述缓冲组件;
防雨板,所述防雨板套设在所述建筑支柱上,且所述防雨板位于所述基坑上以盖合所述基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组件包括下缓冲板、上缓冲板和缓冲弹簧,所述下缓冲板与所述加固杆相连,所述缓冲弹簧设在所述下缓冲板和上缓冲板之间,所述上缓冲板与建筑支柱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组件还包括承载块,所述承载块设在所述下缓冲板和上缓冲板之间,且所述承载块与所述缓冲弹簧间隔布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震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防护罩,所述防护罩位于所述建筑支柱的外部,且所述建筑支柱至少部分伸入所述防护罩内,所述防护罩与所述上缓冲板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震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撑件,所述支撑件的一端与所述建筑支柱相连,所述支撑件的另一端与所述防护罩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震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缓冲筒,所述缓冲筒设在所述防护罩与所述支撑框架之间,且所述缓冲筒沿所述建筑支柱的宽度方向延伸。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防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筒包括弹簧筒,所述弹簧筒的一端固定有推块,推块的一端与所述支撑框架的内壁相连。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震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承载杆,所述承载杆的一端与所述防护罩相连,所述承载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支撑框架相连。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防震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密封圈,所述密封圈套设在所述建筑支柱上,且所述密封圈位于所述防雨板与所述建筑支柱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防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框架的上设有加固孔,且所述加固杆穿过所述加固孔且伸入所述基坑内,所述加固孔内填充有混凝土。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1556834.1U CN220451150U (zh) | 2023-06-19 | 2023-06-19 | 防震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1556834.1U CN220451150U (zh) | 2023-06-19 | 2023-06-19 | 防震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0451150U true CN220451150U (zh) | 2024-02-06 |
Family
ID=897325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1556834.1U Active CN220451150U (zh) | 2023-06-19 | 2023-06-19 | 防震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0451150U (zh) |
-
2023
- 2023-06-19 CN CN202321556834.1U patent/CN220451150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20451150U (zh) | 防震装置 | |
KR101551168B1 (ko) | 콤팩트 | |
KR100591372B1 (ko) | 완충구조의교량 | |
CN113202194A (zh) | 一种抗震耗能的alc墙板连接组件以及组合结构 | |
CN214222197U (zh) | 一种现浇面混凝土输送管平直段减震支架 | |
KR100550665B1 (ko) | 이중 구조를 갖는 브레이커의 방진 쿠션 | |
CN214841787U (zh) | 一种超低温空气源热泵的减震底座 | |
JP4142472B2 (ja) | 擁壁の保護構造 | |
KR101060358B1 (ko) | 건축용 배설 파이프 지지장치 | |
CN219529690U (zh) | 高频破碎锤减震装置的环形防护结构 | |
CN215980263U (zh) | 一种具有防护结构的抗震支架连接件 | |
CN214083841U (zh) | 一种水箱支撑板 | |
CN213093989U (zh) | 一种基座强化抗振装置 | |
CN220768479U (zh) | 一种水泥发泡板固定装置 | |
CN221171105U (zh) | 一种矩形风管侧向抗震支吊架 | |
CN213138476U (zh) | 一种便于装拆的发电机悬挂装置 | |
CN211815661U (zh) | 一种道路桥梁裂缝加固结构 | |
CN219621749U (zh) | 一种土木建筑用工程桩 | |
CN205292797U (zh) | 一种整体隔振式矿用自卸车平台 | |
CN217029510U (zh) | 一种抗震支架用紧固连接件 | |
CN213114689U (zh) | 一种加固地基的防水钢结构 | |
CN215107793U (zh) | 一种基于bim的墙体结构 | |
CN214573284U (zh) | 一种桥梁减震装置 | |
CN219604419U (zh) | 一种建筑抗震地基结构 | |
CN219527323U (zh) | 一种高抗震盆式支座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