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450473U - 一种经轴染烘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经轴染烘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450473U
CN220450473U CN202321765203.0U CN202321765203U CN220450473U CN 220450473 U CN220450473 U CN 220450473U CN 202321765203 U CN202321765203 U CN 202321765203U CN 220450473 U CN220450473 U CN 22045047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rp beam
cylinder body
dye vat
dyeing
liqui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765203.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程文青
王际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njiang Lvyuqing Textile Technology Co ltd
Zhejiang Lvyu Textil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njiang Lvyuqing Textile Technology Co ltd
Zhejiang Lvyu Texti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njiang Lvyuqing Textile Technology Co ltd, Zhejiang Lvyu Textil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njiang Lvyuqing Texti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765203.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45047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45047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45047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loring (AREA)
  • Treatment Of Fiber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品染整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经轴染烘系统,包括:至少一个经轴染缸;所述经轴染缸的缸体内设置有缠绕在经轴内芯上的织物或纱线、用于向所述经轴染缸的缸体内灌入液体的入水管道、以及将所述经轴染缸的缸体内的液体排出的排水管道;所述经轴染缸的缸体下方设置有用于将所述经轴染缸的缸体内的液体泵入到所述经轴内芯中的循环泵;与所述入水管道通过管道连通的风机;在所述风机和所述入水管道之间的管道上设置有第一阀门;位于所述经轴染缸下方,且与所述经轴染缸的缸体底部通过管道连通的收集罐。

Description

一种经轴染烘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品染整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经轴染烘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经轴染色大都是在染缸中进行间歇式染色,并在染色后将经轴取出,进行脱水和烘干,这个过程中晒经轴上的液体会在转移过程中不断洒落和损耗,导致操作现场十分脏乱,并且造成大量的液体浪费,浪费大量的人力,大大提高了整体成本,针对于使用非水介质的作为染色介质的方法,更要避免非水介质的浪费和损耗,否则容易造成不必要的污染和成本的提高。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和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经轴染烘系统,用于减少经轴染色污染和降低经轴染色成本。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经轴染烘系统,包括:至少一个经轴染缸;所述经轴染缸的缸体内设置有缠绕在经轴内芯上的织物或纱线、用于向所述经轴染缸的缸体内灌入液体的入水管道、以及将所述经轴染缸的缸体内的液体排出的排水管道;所述经轴染缸的缸体下方设置有用于将所述经轴染缸的缸体内的液体泵入到所述经轴内芯中的循环泵;与所述入水管道通过管道连通的风机;在所述风机和所述入水管道之间的管道上设置有第一阀门;位于所述经轴染缸下方,且与所述经轴染缸的缸体底部通过管道连通的收集罐;当所述经轴染烘系统用于烘干时,所述第一阀门开启,所述排水管道开启,所述入水管道开启,所述风机开启,以通过所述第一阀门、所述入水管道向所述经轴染缸的缸体内输送风;其中,由风吹落的液体从所述经轴染缸的缸体底部流入到所述收集罐中,所述经轴染缸的缸体内的风通过所述排水管道排出。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风机和所述第一阀门之间的管道上有气体加热器,所述气体加热器用于加热所述风机输送至所述经轴染缸的风。
在该实施例的一个示例中,所述系统还包括:与所述排水管道通过管道连通的气体冷却器;以及与所述气体冷却器通过管道连通的气液分离器;其中,所述气液分离器通过管道和所述收集罐连通,以将分离出的液体导入至所述收集罐;所述气液分离器还通过管道和所述风机连通,以将分离出的气体导入到所述风机。
在该实施例的一个示例中,所述气体冷却器和所述排水管道之间的管道上设置有第二阀门;其中,当所述经轴染烘系统用于染色时,所述第二阀门关闭,以关闭所述排水管道。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一个经轴染缸为多个经轴染缸;所述风机同时与所述多个经轴染缸中每个经轴染缸的入水管道连通,所述收集罐同时与所述多个经轴染缸中每个经轴染缸的缸体底部连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经轴染烘系统用于染色时,所述第一阀门关闭,所述排水管道关闭,通过所述入水管道向所述经轴染缸的缸体灌入染液;循环泵用于将所述经轴染缸的缸体内的染液泵入到所述经轴内芯。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经轴染烘系统用于洗涤时,所述第一阀门关闭,所述排水管道关闭,通过所述入水管道向所述经轴染缸的缸体灌入洗涤液;循环泵用于将所述经轴染缸的缸体内的洗涤液泵入到所述经轴内芯。
在该实施例的一个示例中,当所述经轴染烘系统用于烘干时,所述循环泵处于停机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经轴染缸的缸体内设置有经轴支架,缠绕有织物或纱线的经轴内芯固定在所述经轴支架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循环泵具有循环泵入口和循环泵出口;其中,液体入口用于液体流入到所述循环泵中,所述液体出口用于所述循环泵将液体泵入到所述经轴内芯中。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方案集染色和烘干于同一个缸体,无需将高温染色后的经轴降温取出并转移,无需单独设置脱水机和烘干机,避免了热量的浪费、液体的浪费、人力的浪费、场地的浪费,大大节省了成本;因无需取出转移,安全上面也将大大提高。该系统还实现了干进干出,自动化程度更高。该系统针对于使用非水介质作为染色介质的染色体系,经轴中的非水介质需要尽可能多的进行回收再利用,常规设备便无法实现,需要本实用新型的设备才可以实现非水介质在密闭体系里进行回收。为清洁、环保的新工艺提供了设备保障。并且,该系统的烘干过程通过热风不断循环的方式更加节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经轴染烘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另一种经轴染烘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或图2所示的经轴染烘系统的经轴染缸1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其中,1代表经轴染缸、2代表风机、3代表气体加热器、4代表气体冷却器、5代表气液分离器、6代表烘干阀门、7代表循环泵、8代表收集罐、9代表循环泵泵体、10代表循环泵入口、11代表循环泵出口、12代表循环泵保护壳、13代表织物或纱线、14代表经轴支架、15代表经轴内芯、16代表循环泵轴承、17代表入水管道、18代表排水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中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所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经轴由经轴内芯和缠绕在经轴内芯上的织物或纱线组成。也就是说,织物或纱线缠绕在经轴内芯上,得到经轴。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经轴染烘系统,可以集染色和烘干于同一个缸体,无需将高温染色后的经轴降温取出并转移,无需单独设置脱水机和烘干机,避免了热量的浪费、液体的浪费、人力的浪费、场地的浪费,大大节省了成本;因无需取出转移,安全上面也将大大提高。该系统还实现了干进干出,自动化程度更高。该系统针对于使用非水介质作为染色介质的染色体系,经轴中的非水介质需要尽可能多的进行回收再利用,常规设备便无法实现,需要本实用新型的设备才可以实现非水介质在密闭体系里进行回收。为清洁、环保的新工艺提供了设备保障。并且,该系统的烘干过程通过热风不断循环的方式更加节能。
接下来,结合图1、图2和图3,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经轴染烘系统进行示例说明。
如图1、图2、图3所示,该系统包括如下部件。
至少一个经轴染缸1。其中,所述经轴染缸1的缸体内设置有缠绕在经轴内芯15上的织物或纱线13、用于向所述经轴染缸1的缸体内灌入液体的入水管道17、以及将所述经轴染缸的缸体内的液体排出的排水管道18;所述经轴染缸1的缸体下方设置有用于将所述经轴染缸1的缸体内的液体泵入到所述经轴内芯15中的循环泵7。
其中,织物或纱线13缠绕在经轴内芯15上,形成经轴。所述经轴染缸的缸体内还设置有经轴支架14,缠绕有织物或纱线13的经轴内芯15固定在所述经轴支架上。
循环泵7具有循环泵泵体9、环绕循环泵泵体9的循环泵保护壳12、循环泵入口10和循环泵出口11;其中,循环泵入口10用于液体流入到所述循环泵泵体9中,所述循环泵出口11用于所述循环泵7将液体泵入到所述经轴内芯15中。
继续参阅图1,该系统还包括与所述入水管道17通过管道连通的风机2;在所述风机2和所述入水管道13之间的管道上设置有一个烘干阀门6。为方便描述,可将设置在所述风机2和所述入水管道13之间的管道上的烘干阀门6称为第一阀门。
该系统还包括位于所述经轴染缸1下方,且与所述经轴染缸1的缸体底部通过管道连通的收集罐8。其中,在经轴染缸1的缸体底部和收集罐8之间的管道上设置有阀门。当经轴染烘系统用于染色和烘干时,该阀门关闭。根据染色和烘干工艺要求,当有排液需求时阀门开启,该阀门开启。
当该经轴染烘系统用于烘干时,所述第一阀门开启,所述排水管道18开启,所述入水管道17开启,所述风机2开启,以通过所述第一阀门、所述入水管道17向所述经轴染缸1的缸体内输送风;其中,由风吹落的液体从所述经轴染缸1的缸体底部流入到所述收集罐8中,所述经轴染缸1的缸体内的风通过所述排水管道18排出。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风机2和所述第一阀门之间的管道上有气体加热器3,所述气体加热器3用于加热所述风机2输送至所述经轴染缸1的风,从而实现高温烘干。
在该实施例的一个示例中,所述系统还包括:与所述排水管道18通过管道连通的气体冷却器4;以及与所述气体冷却器4通过管道连通的气液分离器5;其中,所述气液分离器5通过管道和所述收集罐8连通,以将分离出的液体导入至所述收集罐8;所述气液分离器5还通过管道和所述风机2连通,以将分离出的气体导入到所述风机2。
其中,所述气体冷却器4和所述排水管道18之间的管道上设置有一个烘干阀门6。为方便描述,可以将设置在气体冷却器4和所述排水管道18之间的管道上的烘干阀门6称为第二阀门。当所述经轴染烘系统用于染色时,所述第二阀门关闭,以关闭所述排水管道18。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至少一个经轴染缸1为多个经轴染缸1;所述风机2同时与所述多个经轴染缸1中每个经轴染缸1的入水管道17连通,所述收集罐8同时与所述多个经轴染缸1中每个经轴染缸1的缸体底部连通。一套烘干系统可同时为烘干多个经轴染缸1中的经轴,提高了烘干效率。
经轴染缸1可以为立式染缸,也可以卧式染缸。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经轴染烘系统用于染色时,所述第一阀门关闭,所述排水管道18关闭,通过所述入水管道17向所述经轴染缸1的缸体灌入染液;循环泵7用于将所述经轴染缸1的缸体内的染液泵入到所述经轴内芯15。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经轴染烘系统用于洗涤时,所述第一阀门关闭,所述排水管道18关闭,通过所述入水管道17向所述经轴染缸1的缸体灌入洗涤液;循环泵7用于将所述经轴染缸1的缸体内的洗涤液泵入到所述经轴内芯15。
在一些实施例,当所述经轴染烘系统用于烘干时,所述循环泵7处于停机状态,以避免循环泵7烧毁。
上文介绍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经轴染烘系统。接下来,介绍经轴染烘系统的工作模式。
实施例1,染色或洗涤模式
关闭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在经轴染缸1的缸体中加入染料、待染经轴和染色介质进行染色。启动循环泵7,染液在经轴中循环上染。其中,染缸内循环流程如下。
入水管道17用于在染色开始前向经轴染缸1的缸体中灌入染液。排水管道18用于在染色结束后,将染液从经轴染缸1的缸体中排除。在染色过程中,入水管道17和排水管道18均处于关闭状态。循环泵入口10也可以称为循环泵7的染液入口10,用于循环中的染液流入到循环泵7中。循环泵出口11也称为循环泵7的染液出口11,用于循环泵7将染液泵入到经轴内芯5中。
实施例2,烘干模式
开启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启动风机2,风通过气体加热器3加热,通过入水管道17进入经轴染缸1的缸体,吹在经轴上,经轴上大量液体被风吹落,落入经轴染缸1的底部,从经轴染缸1的底部排入收集器8。热风通过经轴后会带走部分液滴和液体加热汽化后的气体,通过气体冷却器14进行冷却,将汽化后的气体冷凝成液体,通过气液分离器15将液体与气体分离,液体排入收集器8,气体回到风机2继续循环。
烘干时经轴染缸1内循环流程如下。
循环泵7停机,无需运转(热风本身有风机提供动能,且循环泵只能在有液体的时候启动否则容易烧坏)。
其中,热风通过入水管道17进入循环泵出口11,通过循环泵出口11进入经轴内芯5,穿过缠绕在经轴内芯5上的织物或纱线,热风通过循环泵入口10进入排水管道18排出经轴染缸1的缸体,进行下面环节。入水管道17也可以称为风入口17,用于热风进入经轴染缸1的缸体。排水管道18也可以称为热风出口18,用于热风排出经轴染缸1的缸体。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经轴染烘系统适用于涤纶经轴无水染色和常规水浴染色,也适用于其他材料的非水介质染色和水浴染色。接下来,具体介绍。
实施例3,涤纶经轴无水染色
染色过程具体为如下:
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关闭;
①将涤纶经轴放入经轴染缸1的缸体内,并在缸体内加入一定量的非水介质,浴比1:2-1:20;
②开启循环泵7,将染料色浆加入经轴染缸1的缸体中;
③开始升温,升温至120-150℃,并保温5-80min;
④此时可以选择高温排放或降温排放至收集罐8;
⑤根据牢度需要,牢度不达标可以选择进行洗涤:洗涤是再次往经轴染缸1的缸体内加入非水介质,浴比1:2-1:20,温度20-150℃,洗涤后可以选择高温排放或降温排放至收集罐8,必要的情况下可以重复洗涤几次。
烘干过程:
①在染色或洗涤结束后,开启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开启风机2;
②风通过气体加热器3加热至60-140℃,进入经轴染缸1的缸体,吹在经轴上,经轴上大量液体被风吹落,落入经轴染缸1的缸体底部,从经轴染缸1的缸体中排入收集罐8;热风通过经轴后会带走部分液滴和液体加热汽化后的气体,通过气体冷却器4进行冷却,将汽化后的气体冷凝成液滴,通过气液分离器5将液体与气体分离,液体排入收集器8,气体回到风机2继续循环;
③通过监控经轴染缸1的缸体进风口温度和出风口温度,当温度差在5℃以内,说明经轴已经烘干;
④此时可以将已经烘干的经轴取出。
实施例4,涤纶经轴常规水浴染色
染色过程:
1,将涤纶经轴放入经轴染缸1的缸体内,并在经轴染缸1的缸体内加入一定量的水,浴比1:2-1:20;
2,将化好的染料色浆和分散剂加入经轴染缸1的缸体中,开启循环泵7;
3,开始升温,根据染料和经轴的需要,将温度升至合适20-150℃,并保温5-80min;
4,此时可以选择高温排放或降温排放至收集罐8;
5,根据牢度需要,牢度不达标可以选择进行洗涤:洗涤是再次往经轴染缸1的缸体内加入水,若染色使用分散染料则进行还原清洗,若使用其他染料进行皂洗,洗涤后可以选择高温排放或降温排放至收集罐8,必要的情况下可以重复洗涤几次。
烘干过程:
①在染色或洗涤结束后,开启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开启风机2;
②风通过气体加热器3加热至60-140℃,进入经轴染缸1的缸体,吹在经轴上,经轴上大量液体被风吹落,落入经轴染缸1的缸体底部,从经轴染缸1的缸体中排入收集器8;热风通过经轴后会带走部分液滴和液体加热汽化后的气体,通过气体冷却器4进行冷却,将汽化后的气体冷凝成液滴,通过气液分离器5将液体与气体分离,液体排入收集器8,气体回到风机2继续循环;
③通过监控经轴染缸1的缸体进风口温度和出风口温度,当温度差在5℃以内,说明经轴已经烘干。
④此时可以将已经烘干的经轴取出。
实施例5,棉经轴活性染料非水介质染色
染色过程:
1,关闭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
2,将棉经轴放入经轴染缸1的缸体内,并在经轴染缸1的缸体内加入一定量的非水介质,浴比1:2-1:20;
3,将染料加入经轴染缸1的缸体中,并开启循环泵7;
4,维持温度在20-60℃,染色10-40min,开始升温,根据染料和经轴的需要,将温度升至合适20-150℃,并保温5-80min;
5,在经轴染缸1的缸体中加入碱液,可以选择分批加入或者一次性加入经轴染缸1的缸体中,加入后循环10-40min,升温至固色温度40-80℃,保温10-60min;
6,排液至收集罐8,根据牢度需要,牢度不达标可以选择进行洗涤:洗涤是再次往经轴染缸1的缸体内加入水,和皂洗剂,洗涤后排放至收集罐8,并进行清水洗涤,将多余的助剂和浮色洗掉,必要的情况下可以重复皂洗或清水洗涤几次。
烘干过程:
①在染色或洗涤结束后,开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开启风机2;
②风通过气体加热器3加热至60-140℃,进入经轴染缸1的缸体,吹在经轴上,经轴上大量液体被风吹落,落入经轴染缸1的缸体底部,从经轴染缸1的缸体中排入收集器8;热风通过经轴后会带走部分液滴和液体加热汽化后的气体,通过气体冷却器4进行冷却,将汽化后的气体冷凝成液滴,通过气液分离器5将液体与气体分离,液体排入收集罐8,气体回到风机2继续循环;
③通过监控经轴染缸1的缸体进风口温度和出风口温度,当温度差在5℃以内,说明经轴已经烘干;
④此时可以将已经烘干的经轴取出。
实施例6,棉经轴活性染料水浴染色
染色过程:
关闭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
a)将棉经轴放入经轴染缸1的缸体内,并在经轴染缸1的缸体内加入一定量的水,浴比1:2-1:20;
b)将化好的染料色浆加入经轴染缸1的缸体中,运行1-20min后加入硫酸钠,可以选择分批加入或者一次性加入经轴染缸1的缸体中;
c)维持温度在20-60℃,染色10-40min,开始升温,根据染料和经轴的需要,将温度升至合适20-150℃,并保温5-80min;
d)在料缸中加入碱液,可以选择分批加入或者一次性加入经轴染缸1的缸体中,加入后循环10-40min,升温至固色温度40-80℃,保温10-60min;
e)排液至收集罐8,根据牢度需要,牢度不达标可以选择进行洗涤:
洗涤是再次往经轴染缸1的缸体内加入水和皂洗剂,洗涤后排放至收集罐8,并进行清水洗涤,将多余的助剂和浮色洗掉,必要的情况下可以重复皂洗或清水洗涤几次。
烘干过程:
①在染色或洗涤结束后,开启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开启风机2;
②风通过气体加热器3加热至60-140℃,进入经轴染缸1的缸体,吹在经轴上,经轴上大量液体被风吹落,落入经轴染缸1的缸体底部,从经轴染缸1的缸体中排入收集器8;热风通过经轴后会带走部分液滴和液体加热汽化后的气体,通过气体冷却器4进行冷却,将汽化后的气体冷凝成液滴,通过气液分离器5将液体与气体分离,液体排入收集器8,气体回到风机2继续循环;
③通过监控经轴染缸1的缸体进风口温度和出风口温度,当温度差在5℃以内,说明经轴已经烘干;
④此时可以将已经烘干的经轴取出。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经轴染烘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一个经轴染缸;所述经轴染缸的缸体内设置有缠绕在经轴内芯上的织物或纱线、用于向所述经轴染缸的缸体内灌入液体的入水管道、以及将所述经轴染缸的缸体内的液体排出的排水管道;所述经轴染缸的缸体下方设置有用于将所述经轴染缸的缸体内的液体泵入到所述经轴内芯中的循环泵;
与所述入水管道通过管道连通的风机;在所述风机和所述入水管道之间的管道上设置有第一阀门;
位于所述经轴染缸下方,且与所述经轴染缸的缸体底部通过管道连通的收集罐;
当所述经轴染烘系统用于烘干时,所述第一阀门开启,所述排水管道开启,所述入水管道开启,所述风机开启,以通过所述第一阀门、所述入水管道向所述经轴染缸的缸体内输送风;其中,由风吹落的液体从所述经轴染缸的缸体底部流入到所述收集罐中,所述经轴染缸的缸体内的风通过所述排水管道排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风机和所述第一阀门之间的管道上有气体加热器,所述气体加热器用于加热所述风机输送至所述经轴染缸的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
与所述排水管道通过管道连通的气体冷却器;
以及与所述气体冷却器通过管道连通的气液分离器;
其中,所述气液分离器通过管道和所述收集罐连通,以将分离出的液体导入至所述收集罐;所述气液分离器还通过管道和所述风机连通,以将分离出的气体导入到所述风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冷却器和所述排水管道之间的管道上设置有第二阀门;其中,当所述经轴染烘系统用于染色时,所述第二阀门关闭,以关闭所述排水管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经轴染缸为多个经轴染缸;所述风机同时与所述多个经轴染缸中每个经轴染缸的入水管道连通,所述收集罐同时与所述多个经轴染缸中每个经轴染缸的缸体底部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当经轴染烘系统用于染色时,所述第一阀门关闭,所述排水管道关闭,通过所述入水管道向所述经轴染缸的缸体灌入染液;循环泵用于将所述经轴染缸的缸体内的染液泵入到所述经轴内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当经轴染烘系统用于洗涤时,所述第一阀门关闭,所述排水管道关闭,通过所述入水管道向所述经轴染缸的缸体灌入洗涤液;循环泵用于将所述经轴染缸的缸体内的洗涤液泵入到所述经轴内芯。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经轴染烘系统用于烘干时,所述循环泵处于停机状态。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经轴染缸的缸体内设置有经轴支架,缠绕有织物或纱线的经轴内芯固定在所述经轴支架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泵具有循环泵入口和循环泵出口;其中,液体入口用于液体流入到所述循环泵中,所述液体出口用于所述循环泵将液体泵入到所述经轴内芯中。
CN202321765203.0U 2023-07-06 2023-07-06 一种经轴染烘系统 Active CN22045047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765203.0U CN220450473U (zh) 2023-07-06 2023-07-06 一种经轴染烘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765203.0U CN220450473U (zh) 2023-07-06 2023-07-06 一种经轴染烘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450473U true CN220450473U (zh) 2024-02-06

Family

ID=897361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765203.0U Active CN220450473U (zh) 2023-07-06 2023-07-06 一种经轴染烘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45047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483970B (zh) 洗衣干衣机
US20030051370A1 (en) Washing and drying machine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drying process thereof
CN201358367Y (zh) 溢流机
CN202099568U (zh) 一种气流雾化染色机系统
CN107034702A (zh) 一种聚丁二酸丁二醇酯织物的超临界二氧化碳染色方法
CN102182026B (zh) 一种气流雾化染色机系统及其用水方法
CN220450473U (zh) 一种经轴染烘系统
CN107352606A (zh) 一种纺织染色废水处理系统
CN220450472U (zh) 一种纱线染烘系统
CN116657346A (zh) 一种经轴染烘系统
CN111101351A (zh) 烘干系统和衣物处理装置
CN102644171A (zh) 用于高温高压状态下的染色机的降温洗布系统
CN1086213C (zh) 干洗机
CN116641193A (zh) 一种纱线染烘系统
CN106087357A (zh) 一种船用干衣机及控制方法
JP2006141786A (ja) 連続式洗濯機、および連続式洗濯方法
KR101001901B1 (ko) 염색장치
JPH11164980A (ja) ドラム式全自動洗濯乾燥機
CN209584601U (zh) 冷却水回用水洗装置
CN207775524U (zh) 一种散纤维染色机
CN220468371U (zh) 一种面料染烘系统
CN202543608U (zh) 用于高温高压状态下的染色机的降温洗布系统
CN212357659U (zh) 一种染布机辅助换热装置
CN216360580U (zh) 用于纺织的节能环保型清洗熨烫烘干一体化设备
CN204875146U (zh) 一种环保型高温高压染色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