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449410U - 基于钢绳剩余重量及长度估算的钢绳卷绕盘及卷绕装置 - Google Patents

基于钢绳剩余重量及长度估算的钢绳卷绕盘及卷绕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449410U
CN220449410U CN202320726180.6U CN202320726180U CN220449410U CN 220449410 U CN220449410 U CN 220449410U CN 202320726180 U CN202320726180 U CN 202320726180U CN 220449410 U CN220449410 U CN 22044941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nding
baffle plate
winding roller
steel rope
surrounding baff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726180.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许修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Fuchang Intelligent System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Fuchang Intelligent System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Fuchang Intelligent System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Fuchang Intelligent System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726180.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44941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44941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44941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torage Of Web-Like Or Filamentary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基于钢绳剩余重量及长度估算的钢绳卷绕盘及卷绕装置。上述的钢绳卷绕盘包括卷绕组件及钢绳,卷绕组件包括卷绕辊、第一围挡板及第二围挡板,第一围挡板与第二围挡板分别固定连接于卷绕辊的两端,第一围挡板的周缘凸出于卷绕辊,第二围挡板的周缘凸出于卷绕辊,钢绳卷绕在卷绕辊上,第一围挡板的内侧设有第一内刻度,第一内刻度的延伸方向与卷绕辊的径向平行,第二围挡板的内侧设有第二内刻度,第二内刻度的延伸方向与卷绕辊的径向平行;钢绳沿第一围挡板向第二围挡板的方向往复螺旋缠绕设置,或者钢绳沿第二围挡板向第一围挡板的方向往复螺旋缠绕设置。如此,使得生产过程出现中断的几率较小。

Description

基于钢绳剩余重量及长度估算的钢绳卷绕盘及卷绕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钢绳卷绕装置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钢绳剩余重量及长度估算的钢绳卷绕盘及卷绕装置。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钢绳盘上卷绕有钢绳,钢绳盘用于放卷钢绳,以使钢绳用于生产制造。由于钢绳较贵重,为避免钢绳的浪费,需要对钢绳盘上的钢绳重量或长度进行估算。
然而,传统技术中,通过人工估算钢绳盘上的钢绳重量或长度,导致对钢绳盘上的钢绳重量或长度的估算准确地较差,进而导致钢绳的用量失控的几率较大。例如,公开号为CN107792731A的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多功能金属丝带卷绕盘,虽然其可用于放卷钢绳,但没有公开如何获取剩余钢绳重量或长度的结构,若使用该卷绕盘放卷钢绳,仍需依靠人工来估算钢绳的重量或长度,导致估算准确地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使得操作人员能够较精确地读取钢绳盘上的卷绕厚度,进而使得操作人员较精确地估算钢绳长度及重量,降低了钢绳用量失控的几率的基于钢绳剩余重量及长度估算的钢绳卷绕盘及卷绕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基于钢绳剩余重量及长度估算的钢绳卷绕盘,包括卷绕组件及钢绳,所述卷绕组件包括卷绕辊、第一围挡板及第二围挡板,所述第一围挡板与所述第二围挡板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卷绕辊的两端,所述第一围挡板的周缘凸出于所述卷绕辊,所述第二围挡板的周缘凸出于所述卷绕辊,所述钢绳卷绕在所述卷绕辊上,所述第一围挡板的内侧设有第一内刻度,所述第一内刻度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卷绕辊的径向平行,所述第二围挡板的内侧设有第二内刻度,所述第二内刻度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卷绕辊的径向平行;
所述钢绳沿所述第一围挡板向所述第二围挡板的方向往复螺旋缠绕设置,或者所述钢绳沿所述第二围挡板向所述第一围挡板的方向往复螺旋缠绕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内刻度为涂层结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内刻度为涂层结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内刻度为凹槽结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内刻度为凹槽结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围挡板的外侧设有第一外刻度,所述第一外刻度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卷绕辊的径向平行。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围挡板开设有第一避位孔,所述第一避位孔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卷绕辊的径向平行,所述第一外刻度与所述第一避位孔的边缘重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围挡板的外侧设有第二外刻度,所述第二外刻度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卷绕辊的径向平行。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围挡板开设有第二避位孔,所述第二避位孔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卷绕辊的径向平行,所述第二外刻度与所述第二避位孔的边缘重合。
一种卷绕装置,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基于钢绳剩余重量及长度估算的钢绳卷绕盘,所述卷绕装置还包括驱动电机,所述卷绕辊套接于所述驱动电机的动力输出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上述的基于钢绳剩余重量及长度估算的钢绳卷绕盘,操作人员通过第一内刻度或第二内刻度读取出卷绕辊上的卷绕厚度,然后根据卷绕厚度、卷绕辊的直径、卷绕辊的长度以及钢绳直径计算出钢绳长度及重量,如此使得操作人员可较精确地读取卷绕辊上的卷绕厚度,进而使得操作人员较精确地估算出钢绳的长度及重量,降低了钢绳用量失控的几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一实施例的基于钢绳剩余重量及长度估算的钢绳卷绕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基于钢绳剩余重量及长度估算的钢绳卷绕盘的卷绕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基于钢绳剩余重量及长度估算的钢绳卷绕盘的卷绕组件在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本申请提供一种基于钢绳剩余重量及长度估算的钢绳卷绕盘,包括卷绕组件及钢绳,卷绕组件包括卷绕辊、第一围挡板及第二围挡板,第一围挡板与第二围挡板分别固定连接于卷绕辊的两端,第一围挡板的周缘凸出于卷绕辊,第二围挡板的周缘凸出于卷绕辊,钢绳卷绕在卷绕辊上,第一围挡板的内侧设有第一内刻度,第一内刻度的延伸方向与卷绕辊的径向平行,以使第一内刻度用于测量卷绕辊上的卷绕厚度。第二围挡板的内侧设有第二内刻度,第二内刻度的延伸方向与卷绕辊的径向平行,以使第二内刻度用于测量卷绕辊上的卷绕厚度。钢绳沿第一围挡板向第二围挡板的方向往复螺旋缠绕设置,或者钢绳沿第二围挡板向第一围挡板的方向往复螺旋缠绕设置,以使钢绳均匀缠绕于卷绕辊上,使得卷绕辊各处的厚度趋于一致。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围挡板和第二围挡板均用于阻挡缠绕于卷绕辊上的钢绳,以避免钢绳滑出卷绕辊。
其中,基于钢绳剩余重量及长度估算的钢绳卷绕盘即为钢绳卷绕盘。
上述的基于钢绳剩余重量及长度估算的钢绳卷绕盘,操作人员通过第一内刻度或第二内刻度读取出卷绕辊上的卷绕厚度,然后根据卷绕厚度、卷绕辊的直径、卷绕辊的长度以及钢绳直径计算出钢绳长度及重量,如此使得操作人员可较精确地读取卷绕辊上的卷绕厚度,进而使得操作人员较精确地估算出钢绳的长度及重量,降低了钢绳用量失控的几率。
为更好地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做进一步地详细说明:
如图1至图3所示,一实施例的基于钢绳剩余重量及长度估算的钢绳卷绕盘10包括卷绕组件100及钢绳200,卷绕组件100包括卷绕辊110、第一围挡板120及第二围挡板130,第一围挡板120与第二围挡板130分别固定连接于卷绕辊110的两端,第一围挡板120的周缘凸出于卷绕辊110,第二围挡板130的周缘凸出于卷绕辊110,钢绳200卷绕在卷绕辊110上,第一围挡板120的内侧设有第一内刻度121,第一内刻度121的延伸方向与卷绕辊110的径向平行,以使第一内刻度121用于测量卷绕辊110上的卷绕厚度。第二围挡板130的内侧设有第二内刻度131,第二内刻度131的延伸方向与卷绕辊110的径向平行,以使第二内刻度131用于测量卷绕辊110上的卷绕厚度。钢绳200沿第一围挡板120向第二围挡板130的方向往复螺旋缠绕设置,或者钢绳200沿第二围挡板130向第一围挡板120的方向往复螺旋缠绕设置,以使钢绳200均匀缠绕于卷绕辊110上,使得卷绕辊110各处的厚度趋于一致。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围挡板120和第二围挡板130均用于阻挡缠绕于卷绕辊110上的钢绳200,以避免钢绳200滑出卷绕辊110。
需要说明的是,根据剩余卷绕厚度、卷绕辊110的直径、卷绕辊110的长度以及钢绳200直径计算出剩余钢绳200的长度及重量属于常规数学知识,卷绕辊110的直径为D,卷绕辊110的长度为L,剩余卷绕厚度为h,钢绳200的直径为d,剩余钢绳200的估算长度A=Π·D·(L/d)·(h/d),剩余钢绳的重量G=π(d/2)2Aρg
可以理解,卷绕辊110的直径、卷绕辊110的长度以及钢绳200直径为预先获得的数据。
上述的基于钢绳剩余重量及长度估算的钢绳卷绕盘,操作人员通过第一内刻度或第二内刻度读取出卷绕辊上的卷绕厚度,然后根据卷绕厚度、卷绕辊的直径、卷绕辊的长度以及钢绳直径计算出钢绳长度及重量,如此使得操作人员可较精确地读取卷绕辊上的卷绕厚度,进而使得操作人员较精确地估算出钢绳的长度及重量,降低了钢绳用量失控的几率。
如图2及图3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内刻度121为涂层结构,第二内刻度131为涂层结构。
如图2及图3所示,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内刻度121为凹槽结构,第二内刻度131为凹槽结构。
如图3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围挡板120的外侧设有第一外刻度122,第一外刻度122的延伸方向与卷绕辊110的径向平行,以使第一外刻度122用于测量卷绕辊110的卷绕厚度。
如图3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围挡板120开设有第一避位孔1201,第一避位孔1201的延伸方向与卷绕辊110的径向平行,第一外刻度122与第一避位孔1201的边缘重合,以使第一外刻度122可与卷绕辊110上的钢绳200对应,进而使得操作人员可通过第一外刻度122读取卷绕辊110上的卷绕厚度。
如图2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围挡板130的外侧设有第二外刻度132,第二外刻度132的延伸方向与卷绕辊110的径向平行,以使第二外刻度132用于测量卷绕辊110的卷绕厚度。
如图2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围挡板130开设有第二避位孔1301,第二避位孔1301的延伸方向与卷绕辊110的径向平行,第二外刻度132与第二避位孔1301的边缘重合,以使第二外刻度132可与卷绕辊110上的钢绳200对应,进而使得操作人员可通过第二外刻度132读取卷绕辊110上的卷绕厚度。
需要说明的是,编制骨架的钢绳200分为经线和纬线,即横向编制线和纵向编制线,经线和纬线的直径及强度在行业内均有规范,例如,经线和纬线的直径一般在φ1.8mm至φ3.5mm。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卷绕装置,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基于钢绳剩余重量及长度估算的钢绳卷绕盘10,卷绕装置还包括驱动电机,卷绕辊110套接于驱动电机的动力输出轴。
如图1至图3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基于钢绳剩余重量及长度估算的钢绳卷绕盘10包括卷绕组件100及钢绳200,卷绕组件100包括卷绕辊110、第一围挡板120及第二围挡板130,第一围挡板120与第二围挡板130分别固定连接于卷绕辊110的两端,第一围挡板120的周缘凸出于卷绕辊110,第二围挡板130的周缘凸出于卷绕辊110,钢绳200卷绕在卷绕辊110上,第一围挡板120的内侧设有第一内刻度121,第一内刻度121的延伸方向与卷绕辊110的径向平行,以使第一内刻度121用于测量卷绕辊110上的卷绕厚度。第二围挡板130的内侧设有第二内刻度131,第二内刻度131的延伸方向与卷绕辊110的径向平行,以使第二内刻度131用于测量卷绕辊110上的卷绕厚度。钢绳200沿第一围挡板120向第二围挡板130的方向往复螺旋缠绕设置,或者钢绳200沿第二围挡板130向第一围挡板120的方向往复螺旋缠绕设置,以使钢绳200均匀缠绕于卷绕辊110上,使得卷绕辊110各处的厚度趋于一致。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围挡板120和第二围挡板130均用于阻挡缠绕于卷绕辊110上的钢绳200,以避免钢绳200滑出卷绕辊110。
需要说明的是,根据剩余卷绕厚度、卷绕辊110的直径、卷绕辊110的长度以及钢绳200直径计算出剩余钢绳200的长度属于常规数学知识,卷绕辊110的直径为D,卷绕辊110的长度为L,剩余卷绕厚度为h,钢绳200的直径为d,剩余钢绳200的估算长度A=ΠDL(h/d)。可以理解,卷绕辊110的直径、卷绕辊110的长度以及钢绳200直径为预先获得的数据。
上述的基于钢绳剩余重量及长度估算的钢绳卷绕盘,操作人员通过第一内刻度或第二内刻度读取出卷绕辊上的卷绕厚度,然后根据卷绕厚度、卷绕辊的直径、卷绕辊的长度以及钢绳直径计算出钢绳长度及重量,如此使得操作人员可较精确地读取卷绕辊上的卷绕厚度,进而使得操作人员较精确地估算出钢绳的长度及重量,降低了钢绳用量失控的几率。
针对数据后续估算是常规手段,参考申请号为201310103058.4的发明专利申请,本实用新型只保护结构及位置连接关系,不保护估算的方法。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上述的基于钢绳剩余重量及长度估算的钢绳卷绕盘,操作人员通过第一内刻度或第二内刻度读取出卷绕辊上的卷绕厚度,然后根据卷绕厚度、卷绕辊的直径、卷绕辊的长度以及钢绳直径计算出钢绳长度及重量,如此使得操作人员可较精确地读取卷绕辊上的卷绕厚度,进而使得操作人员较精确地估算出钢绳的长度及重量,降低了钢绳用量失控的几率。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基于钢绳剩余重量及长度估算的钢绳卷绕盘,包括卷绕组件及钢绳,所述卷绕组件包括卷绕辊、第一围挡板及第二围挡板,所述第一围挡板与所述第二围挡板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卷绕辊的两端,所述第一围挡板的周缘凸出于所述卷绕辊,所述第二围挡板的周缘凸出于所述卷绕辊,所述钢绳卷绕在所述卷绕辊上,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围挡板的内侧设有第一内刻度,所述第一内刻度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卷绕辊的径向平行,所述第二围挡板的内侧设有第二内刻度,所述第二内刻度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卷绕辊的径向平行;
所述钢绳沿所述第一围挡板向所述第二围挡板的方向往复螺旋缠绕设置,或者所述钢绳沿所述第二围挡板向所述第一围挡板的方向往复螺旋缠绕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钢绳剩余重量及长度估算的钢绳卷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刻度为涂层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钢绳剩余重量及长度估算的钢绳卷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内刻度为涂层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钢绳剩余重量及长度估算的钢绳卷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刻度为凹槽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钢绳剩余重量及长度估算的钢绳卷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内刻度为凹槽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钢绳剩余重量及长度估算的钢绳卷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围挡板的外侧设有第一外刻度,所述第一外刻度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卷绕辊的径向平行。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钢绳剩余重量及长度估算的钢绳卷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围挡板开设有第一避位孔,所述第一避位孔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卷绕辊的径向平行,所述第一外刻度与所述第一避位孔的边缘重合。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钢绳剩余重量及长度估算的钢绳卷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围挡板的外侧设有第二外刻度,所述第二外刻度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卷绕辊的径向平行。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基于钢绳剩余重量及长度估算的钢绳卷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围挡板开设有第二避位孔,所述第二避位孔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卷绕辊的径向平行,所述第二外刻度与所述第二避位孔的边缘重合。
10.一种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基于钢绳剩余重量及长度估算的钢绳卷绕盘,所述卷绕装置还包括驱动电机,所述卷绕辊套接于所述驱动电机的动力输出轴。
CN202320726180.6U 2023-03-21 2023-03-21 基于钢绳剩余重量及长度估算的钢绳卷绕盘及卷绕装置 Active CN22044941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726180.6U CN220449410U (zh) 2023-03-21 2023-03-21 基于钢绳剩余重量及长度估算的钢绳卷绕盘及卷绕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726180.6U CN220449410U (zh) 2023-03-21 2023-03-21 基于钢绳剩余重量及长度估算的钢绳卷绕盘及卷绕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449410U true CN220449410U (zh) 2024-02-06

Family

ID=897351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726180.6U Active CN220449410U (zh) 2023-03-21 2023-03-21 基于钢绳剩余重量及长度估算的钢绳卷绕盘及卷绕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44941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20001012A1 (en) Traversing In-Core Probe Drive Unit and Method for Monitoring Friction of Inside of Guide Tubes
CN220449410U (zh) 基于钢绳剩余重量及长度估算的钢绳卷绕盘及卷绕装置
CN103673959A (zh) 卷筒钢丝绳收/出绳量检测方法、装置、系统及工程机械
CN104977153A (zh) 光纤宏弯装置
CN210558665U (zh) 收放丝装置
JP3847821B2 (ja) 金属線条体のリール巻き出し処理におけるリール側金属線条体残量の検出方法
CN215755705U (zh) 一种输配电用电工程施工建设用放线装置
CN216081857U (zh) 钢帘线用放线张力检测装置
CN213086615U (zh) 一种电力电缆燃气管道用警示带
CN204649388U (zh) 光纤宏弯装置
CN111039097A (zh) 一种电线绕线设备
CN210833319U (zh) 一种建筑裂缝宽度检测装置
CN217376885U (zh) 一种机电设备用快速收线装置
CN103588043A (zh) 铝包带缠绕器及进行铝包带缠绕的方法
CN210162969U (zh) 一种具有束缚导线的测量仪表
CN220642109U (zh) 一种组合卷筒
CN214470460U (zh) 一种带支撑杆的长度测量装置
CN113213253A (zh) 一种线缆缠绕收卷装置
KR20100070507A (ko) 와이어 릴 거치대
CN205381810U (zh) 一种业扩工程施工用电缆长度测量卷电缆机
CN220252073U (zh) 一种电缆检测用老化检测设备
CN215326091U (zh) 一种不锈钢钢丝放卷设备
CN211920433U (zh) 导线架定位机构及采用该装置的精抽卷线机
CN218024757U (zh) 一种电线电缆用卷线盘
CN219135980U (zh) 一种防止电缆破损的电缆卷筒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