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443220U - 一种新型冷凝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冷凝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443220U
CN220443220U CN202321878970.2U CN202321878970U CN220443220U CN 220443220 U CN220443220 U CN 220443220U CN 202321878970 U CN202321878970 U CN 202321878970U CN 220443220 U CN220443220 U CN 22044322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verter
baffle
assembly
fixedly connected
cylin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878970.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丁辉
张洪军
孟庆海
王文涛
李凌杰
田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yang Orient Titanium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yang Orient Titanium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yang Orient Titanium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yang Orient Titanium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878970.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44322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44322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44322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Vaporization, Distillation, Condensation, Sublimation, And Cold Tra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冷凝装置,可用于蒸发及结晶生产循环系统的冷凝,冷凝装置包括挡板组件、溢流堰组件、筒体及至少一层改变饱和溶液蒸汽流向的变流器组件A,筒体的下端为连接端、上端固接有封头,变流器组件A、挡板组件及溢流堰组件由上至下顺序安装于筒体内部,变流器组件A与挡板组件的数量相同,每层变流器组件A的上方均设有一个挡板组件;筒体上分别开设有盐水进口、盐水出口及蒸气出口。本实用新型的变流器组件既可以使低温盐水与饱和溶液蒸汽形成对流,饱和溶液蒸汽在低温盐水作用下被带走热量;溢流堰组件既能阻挡饱和溶液蒸汽上升,还能使低温盐水均匀地向下流,保证能与由下至上的饱和溶液蒸汽接触,使低温盐水发挥最大降温作用。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冷凝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冷凝装置,可用于蒸发及结晶生产循环系统的冷凝。
背景技术
近年来,石油和化工的生产循环系统中都会排出大量热量,这些热量的利用和热量的释放是至关重要的;比如,生产过程中的蒸发及结晶工艺,两种制造工艺方法在生产过程中都会残余出带有大量热量的饱和溶液蒸汽,但无论是蒸发还是结晶,生产循环系统中这些饱和溶液蒸汽得不到充分的降温,无法回收循环回蒸发及结晶生产循环系统中重新利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冷凝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蒸发及结晶工艺因产生的带有热量饱和溶液蒸汽得不到充分降温而导致无法回收重新利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包括挡板组件、溢流堰组件、筒体及至少一层改变饱和溶液蒸汽流向的变流器组件A,所述筒体的下端为连接端、上端固接有封头,所述变流器组件A、挡板组件及溢流堰组件由上至下顺序安装于筒体内部,所述变流器组件A与挡板组件的数量相同,每层所述变流器组件A的上方均设有一个挡板组件;所述筒体上分别开设有盐水进口及盐水出口,低温盐水由所述盐水进口进入到溢流堰组件,并经所述溢流堰组件分流下落至挡板组件,再由所述挡板组件下落至筒体内底部设置的盐水挡板处,经所述盐水出口排出;饱和溶液蒸汽通过所述筒体下端进入到筒体内,经所述变流器组件A后由中间及周边向上流动,由下至上流动的饱和溶液蒸汽与下落的低温盐水充分接触被带走热量,降温后的饱和溶液蒸汽通过所述筒体上开设的蒸汽出口排出。
其中:所述变流器组件A包括变流挡板A、变流筋板A及变流筒体,所述变流挡板A固接于筒体的内壁上,并与所述筒体的内壁之间留有间距,所述变流挡板A上固接有变流筋板A,所述变流筋板A上固接有变流筒体,所述变流筒体下方的变流挡板A上开有通孔。
所述变流挡板A通过多个变流连接板A固接于筒体的内壁上,各所述变流连接板A沿圆周方向均匀布置,每个所述变流连接板A的一端分别与变流挡板A固接,每个所述变流连接板A的另一端分别与筒体的内壁固接。
所述挡板组件包括环板及筋板A,所述环板的外环与筒体的内壁固接,在所述环板的下方沿圆周方向均匀设有多个筋板A,每个所述筋板A分别与环板的下表面及筒体的内壁固接。
所述溢流堰组件包括溢流环板及溢流筒体,所述溢流环板固接于筒体的内壁上,所述溢流环板的内环沿高度方向向上延伸形成溢流筒体或所述溢流环板的内环固接有溢流筒体,所述溢流筒体上均匀开设有多个供低温盐水通过的孔;所述盐水进口位于溢流环板的上方。
所述溢流环板的下方设有多个筋板B,各所述筋板B沿圆周方向均匀布置,每个所述筋板B分别与溢流环板的下表面及筒体的内壁固接。
所述溢流堰组件与最上层的变流器组件A之间还设有变流器组件B,所述变流器组件B包括变流挡板B及变流筋板B,所述变流挡板B固接于筒体的内壁上,并与所述筒体的内壁之间留有间距,所述变流挡板B上固接有变流筋板B;由所述溢流堰组件流下的低温盐水落到变流挡板B上,再经所述变流挡板B与筒体内壁之间的间距下落至最上层变流器组件A上方的挡板组件上。
所述变流挡板B通过多个变流连接板B固接于筒体的内壁上,各所述变流连接板B沿圆周方向均匀布置,每个所述变流连接板B的一端分别与变流挡板B固接,每个所述变流连接板B的另一端分别与筒体的内壁固接。
所述封头的顶部设有放空口;所述蒸汽出口为两个,分别为蒸汽出口A及蒸汽出口B,所述蒸汽出口A设置在筒体的上部、位于所述盐水进口的下方,所述蒸汽出口B设置在筒体的下部、位于所述盐水出口的上方。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与积极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的变流器组件,既可以使低温盐水与饱和溶液蒸汽形成对流,饱和溶液蒸汽在低温盐水作用下被带走热量,起到降温的作用。
2.本实用新型的溢流堰组件,不仅能阻挡饱和溶液蒸汽上升,还能使低温盐水均匀地由上至下地向下流,保证能与由下至上的饱和溶液蒸汽接触,使低温盐水发挥最大降温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内部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内部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A为本实用新型变流器组件A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B为本实用新型变流器组件A的结构俯视图;
图6A为本实用新型变流器组件B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6B为本实用新型变流器组件B的结构俯视图;
图7A为本实用新型溢流堰组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7B为本实用新型溢流堰组件的结构俯视图;
其中:1为连接管,2为盐水挡板,3为变流器组件A,4为挡板组件,5为变流器组件B,6为溢流堰组件,7为封头,8为放空口,9为盐水进口,10为蒸汽出口A,11为蒸汽出口B,12为盐水出口,13为筒体,14为变流挡板A,15为变流连接板A,16为变流筋板A,17为变流筒体,18为筋板A,19为环板,20为变流筋板B,21为变流连接板B,22为变流挡板B,23为筋板B,24为溢流环板,25为溢流筒体,26为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述。
本实用新型包括挡板组件4、溢流堰组件6、筒体13及至少一层改变饱和溶液蒸汽流向的变流器组件A3,筒体13的下端为连接端、设有连接管1,连接管1的上端位于筒体13内部,连接管1的下端位于筒体13外部、并设有连接法兰;筒体13的上端焊接有封头7,封头7的顶部设有放空口8。变流器组件A3、挡板组件4及溢流堰组件6由上至下顺序安装于筒体13内部,变流器组件A3与挡板组件4的数量相同,每层变流器组件A3的上方均设有一个挡板组件4;筒体13上分别开设有盐水进口9及盐水出口12。低温盐水由盐水进口9进入到溢流堰组件6,并经溢流堰组件6分流下落至挡板组件4,再由挡板组件4下落至筒体13内底部设置的盐水挡板2处,经盐水出口12排出;饱和溶液蒸汽通过连接管1进入到筒体13内,经变流器组件A3后由中间及周边向上流动,由下至上流动的饱和溶液蒸汽与下落的低温盐水充分接触被带走热量,降温后的饱和溶液蒸汽通过筒体13上开设的蒸汽出口排出。本实施例的蒸汽出口为两个,分别为蒸汽出口A10及蒸汽出口B11,蒸汽出口A10设置在筒体13的上部、位于盐水进口9的下方,且位于溢流堰组件6的下方;蒸汽出口B11设置在筒体13的下部、位于盐水出口12的上方,且位于最底层变流器组件A3的下方。
如图5A、图5B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变流器组件A3包括变流挡板A14、变流连接板A15、变流筋板A16及变流筒体17,变流挡板A14为圆环形板,外径小于筒体13的内径,即变流挡板A14与筒体13的内壁之间留有间距,在变流挡板A14的外围沿圆周方向均匀设有多个变流连接板A15,每个变流连接板A15的一端分别与变流挡板A14焊接,每个变流连接板A15的另一端分别与筒体13的内壁焊接。变流挡板A14上固接有多个变流筋板A16,各变流筋板A16沿圆周方向均布,变流筋板A16上固接有变流筒体17,变流筒体17下方的变流挡板A14上开有通孔(即变流挡板A14的内环)。低温盐水由上至下被变流挡板A14阻挡,分流至变流挡板A14中间通孔及外边缘,能充分与由下至上的饱和溶液蒸汽接触,过滤饱和溶液蒸汽中杂质盐分,起到洗汽的作用,同时带走饱和溶液蒸汽携带的大量热量,起到降温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挡板组件5包括环板19及筋板A18,环板19的外环与筒体13的内壁焊接,在环板19的下方沿圆周方向均匀设有多个筋板A18,每个筋板A18分别与环板19的下表面及筒体13的内壁焊接。
如图7A、图7B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溢流堰组件6包括溢流环板24、溢流筒体25及筋板B23,溢流环板24为圆环形板,外径与筒体13的内径相同,溢流环板24焊接在筒体13上;溢流环板24的下方设有多个筋板B23,各筋板B23沿圆周方向均匀布置,每个筋板B23分别与溢流环板24的下表面及筒体13的内壁焊接。溢流环板24的内环沿高度方向向上延伸形成溢流筒体25或溢流环板24的内环固接有溢流筒体25,本实施例的溢流筒体25是焊接在溢流环板24上的。溢流筒体25上沿圆周方向均匀开设有多个供低温盐水通过的孔26,本实施例是在溢流筒体25上设置了上下两排孔26,每排孔26均是沿圆周方向均匀开设多个,盐水进口9位于溢流环板24的上方。溢流环板24能阻挡盐水进口9排入的低温盐水,溢流筒体25不仅能适当阻挡饱和溶液蒸汽上升,还能使低温盐水均匀地由上至下地流下,保证能与由下至上的饱和溶液蒸汽接触,使低温盐水发挥最大降温作用。
本实用新型在溢流堰组件6与最上层的变流器组件A3之间还设有变流器组件B5,如图6A、图6B所示,变流器组件B5包括变流挡板B22、变流连接板B21及变流筋板B20,变流挡板B22为圆形板,直径小于筒体13的内径,即变流挡板B22与筒体13的内壁之间留有间距,在变流挡板B22的外围沿圆周方向均匀设有多个变流连接板B21,每个变流连接板B21的一端分别与变流挡板B22焊接,每个变流连接板B21的另一端分别与筒体13的内壁焊接。变流挡板B22上固接有多个变流筋板B20,各变流筋板B20沿圆周方向均布;由溢流筒体25上开设的孔26流下的低温盐水落到变流挡板B22上,再经变流挡板B22与筒体13内壁之间的间距下落至最上层变流器组件A3上方的挡板组件4的环板19上,最终被分流至变流挡板A14外边缘,同时与由下至上的饱和溶液蒸汽充分接触,在这样的作用下,过滤饱和溶液蒸汽中杂质盐分,起到洗汽的作用,同时带走饱和溶液蒸汽携带的大量热量。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在筒体13的内部由下至上依次设置了一层变流器组件A3、一个挡板组件4及溢流堰组件6。
实施例二
如图2、图3所示,本实施例在筒体13的内部由下至上依次设置了一层变流器组件A3、一个挡板组件4、一层变流器组件B5及溢流堰组件6。
实施例三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在筒体15的内部由下至上依次设置了第一层变流器组件A3、第一个挡板组件4、第二层变流器组件A3、第二个挡板组件4、一层变流器组件B5及溢流堰组件6。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
以实施例二的结构为例,将本实用新型的冷凝装置的连接管1与DTB型结晶器相连,聚集在DTB型结晶器内的饱和溶液蒸汽由连接管1进入筒体13,同时筒体13上部的盐水进口9向筒体13内排放低温盐水。由下至上的饱和溶液蒸汽通过变流挡板A14、变流筋板A16及变流筒体17与在变流挡板A14上的低温盐水充分接触,过滤饱和溶液蒸汽中杂质盐分,同时带走饱和溶液蒸汽携带的大量热量。向上的饱和溶液蒸汽与被挡板组件4阻挡的低温盐水,充分接触。饱和溶液蒸汽升至变流器组件B5,由上至下的低温盐水被变流挡板B22分流至边缘,同时与由下至上的饱和溶液蒸汽接触,在这样的作用下,过滤饱和溶液蒸汽中杂质盐分,同时带走饱和溶液蒸汽携带的大量热量。向上的饱和溶液蒸汽至溢流堰组件6,被溢流环板24下表面阻挡,低温盐水由溢流筒体25上开设的孔26沿内壁使低温盐水均匀地流下,能与饱和溶液蒸汽接触,既过滤饱和溶液蒸汽中杂质盐分,起到洗汽作用,又使低温盐水发挥最大降温作用。饱和溶液蒸汽中的结晶体自由下落,进去DTB型结晶器,重新被利用。低温盐水流至盐水挡板2上,再由盐水出口12排出。筒体13中的蒸汽由蒸汽出口A10及蒸汽出口B11排出,循环回DTB型结晶器中重新利用。
本实用新型能够充分利用低温盐水使其能发挥最大降温作用,使生产循环系统中的饱和溶液蒸汽得到充分降温。

Claims (9)

1.一种新型冷凝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挡板组件(4)、溢流堰组件(6)、筒体(13)及至少一层改变饱和溶液蒸汽流向的变流器组件A(3),所述筒体(13)的下端为连接端、上端固接有封头(7),所述变流器组件A(3)、挡板组件(4)及溢流堰组件(6)由上至下顺序安装于筒体(13)内部,所述变流器组件A(3)与挡板组件(4)的数量相同,每层所述变流器组件A(3)的上方均设有一个挡板组件(4);所述筒体(13)上分别开设有盐水进口(9)及盐水出口(12),低温盐水由所述盐水进口(9)进入到溢流堰组件(6),并经所述溢流堰组件(6)分流下落至挡板组件(4),再由所述挡板组件(4)下落至筒体(13)内底部设置的盐水挡板(2)处,经所述盐水出口(12)排出;饱和溶液蒸汽通过所述筒体(13)下端进入到筒体(13)内,经所述变流器组件A(3)后由中间及周边向上流动,由下至上流动的饱和溶液蒸汽与下落的低温盐水充分接触被带走热量,降温后的饱和溶液蒸汽通过所述筒体(13)上开设的蒸汽出口排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冷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变流器组件A(3)包括变流挡板A(14)、变流筋板A(16)及变流筒体(17),所述变流挡板A(14)固接于筒体(13)的内壁上,并与所述筒体(13)的内壁之间留有间距,所述变流挡板A(14)上固接有变流筋板A(16),所述变流筋板A(16)上固接有变流筒体(17),所述变流筒体(17)下方的变流挡板A(14)上开有通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冷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变流挡板A(14)通过多个变流连接板A(15)固接于筒体(13)的内壁上,各所述变流连接板A(15)沿圆周方向均匀布置,每个所述变流连接板A(15)的一端分别与变流挡板A(14)固接,每个所述变流连接板A(15)的另一端分别与筒体(13)的内壁固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冷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组件(4)包括环板(19)及筋板A(18),所述环板(19)的外环与筒体(13)的内壁固接,在所述环板(19)的下方沿圆周方向均匀设有多个筋板A(18),每个所述筋板A(18)分别与环板(19)的下表面及筒体(13)的内壁固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冷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流堰组件(6)包括溢流环板(24)及溢流筒体(25),所述溢流环板(24)固接于筒体(13)的内壁上,所述溢流环板(24)的内环沿高度方向向上延伸形成溢流筒体(25)或所述溢流环板(24)的内环固接有溢流筒体(25),所述溢流筒体(25)上均匀开设有多个供低温盐水通过的孔(26);所述盐水进口(9)位于溢流环板(24)的上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型冷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流环板(24)的下方设有多个筋板B(23),各所述筋板B(23)沿圆周方向均匀布置,每个所述筋板B(23)分别与溢流环板(24)的下表面及筒体(13)的内壁固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冷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流堰组件(6)与最上层的变流器组件A(3)之间还设有变流器组件B(5),所述变流器组件B(5)包括变流挡板B(22)及变流筋板B(20),所述变流挡板B(22)固接于筒体(13)的内壁上,并与所述筒体(13)的内壁之间留有间距,所述变流挡板B(22)上固接有变流筋板B(20);由所述溢流堰组件(6)流下的低温盐水落到变流挡板B(22)上,再经所述变流挡板B(22)与筒体(13)内壁之间的间距下落至最上层变流器组件A(3)上方的挡板组件(4)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新型冷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变流挡板B(22)通过多个变流连接板B(21)固接于筒体(13)的内壁上,各所述变流连接板B(21)沿圆周方向均匀布置,每个所述变流连接板B(21)的一端分别与变流挡板B(22)固接,每个所述变流连接板B(21)的另一端分别与筒体(13)的内壁固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冷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头(7)的顶部设有放空口(8);所述蒸汽出口为两个,分别为蒸汽出口A(10)及蒸汽出口B(11),所述蒸汽出口A(10)设置在筒体(13)的上部、位于所述盐水进口(9)的下方,所述蒸汽出口B(11)设置在筒体(13)的下部、位于所述盐水出口(12)的上方。
CN202321878970.2U 2023-07-17 2023-07-17 一种新型冷凝装置 Active CN22044322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878970.2U CN220443220U (zh) 2023-07-17 2023-07-17 一种新型冷凝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878970.2U CN220443220U (zh) 2023-07-17 2023-07-17 一种新型冷凝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443220U true CN220443220U (zh) 2024-02-06

Family

ID=897344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878970.2U Active CN220443220U (zh) 2023-07-17 2023-07-17 一种新型冷凝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44322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441753B (zh) 降膜结晶器
CN105567300B (zh) 一种溶剂脱沥青抽提塔和溶剂脱沥青的方法
CN220443220U (zh) 一种新型冷凝装置
CN103055525B (zh) 一种防堵塞并产生清洁二次蒸汽的蒸发沉降室
CN203075681U (zh) 一种防堵塞并产生清洁二次蒸汽的蒸发沉降室
CN101961562B (zh) 精馏装置
JP2007500072A (ja) スパイラル形式の精留塔
CN202538412U (zh) 聚酰亚胺薄膜生产过程中的尾气回收装置
CN116726533A (zh) 一种自带冷凝装置的dtb型结晶器
CN212236015U (zh) 二氯甲烷和白油混合液的分离设备
CN212308890U (zh) 二氯甲烷和白油分离用的降膜式蒸馏系统
CN202740795U (zh) 一种切向进料的高效降膜蒸发器
CN215505895U (zh) 具有二次精馏功能的木醋液精馏纯化装置
CN213348327U (zh) 精馏后洗塔
CN211659298U (zh) 一种脱酸蒸氨塔
CN110483229B (zh) 一种乙烯基乙炔精制方法
CN210813994U (zh) 一种用于精馏塔的高效液体分布器
CN111659140A (zh) 二氯甲烷和白油混合液的分离设备
CN208406934U (zh) 偏三甲苯氧化分离装置
CN111659142A (zh) 二氯甲烷和白油分离用的降膜式蒸馏工艺
CN202497867U (zh) 一种新型降幕式气液交换设备
CN201880386U (zh) 精馏装置
CN216877970U (zh) 一种高效石墨解析塔
CN214344540U (zh) 钛白粉用真空结晶器除沫装置
CN216845802U (zh) 一种甘油生产中的换热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